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智库是依托于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从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学科研究的非营利性组织与机构。在国家加强思想库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因其独特的人才、信息、学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应成为思想库建设重要渠道。基于此,本文从高校智库的发展历程出发,结合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社会现状,总结了我国思想库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而为高校如何开展智库建设提供相关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智库;人才优势;智库联盟;路径选择

Abstract

Universities think tank is relying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universities or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the universi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building think tank. Based on th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ombining social status Intelligence Service of Local Universities, thought summed up the general inventory of the problems and then provide the path to choose how Colleges and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think tank; personnel; Intelligence Alliance; path selection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学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刘延东总理在“繁荣发展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重申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014年2月,教育部在《中国特色新型大学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中,进一步就我国大学智库的建设目标、主攻方向、发展类型、队伍建设、成果推广、管理方式和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大学参与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中国要想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和形成一批具有世界高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中国的智库中心应首先诞生于大学。中国大学智库的建设将在思想创新、观念引导、政策制定、对外交往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随着日趋强化的关注进程,新一轮有关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潮正在到来,高校智库建设也势必更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如何建设好高校智库,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智库的发展历程及独特优势

(一)高校智库的发展历程

智库一词源于英文“think tank",又译作“思想库”、“智囊团”、“脑库”或“外脑”等。现代智库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西方发达国家,以政策研究为核心,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政府和社会。20世纪初,随着工业时代的兴起,一方面是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集聚更加决速、丰富;另一方面高级知识分子们服务社会的需求快速膨胀。一大批高校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产生了用所学知识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研究、服务大众利益的想法。因此,他们在授课之余开始从事一些专业的、社会性的研究工作,形成研究机构或组织,从而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高校智库。可以说,高校智库的产生是伴随着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理念而产生和发展的。

从智库的初创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20世纪初的智库都有高校的背景,与高校密不可分。在美国众多的智库中,半数以上的智库是依托大学成立的研究机构,高校智库与官方智库、独立智库合称美国智库的“三驾马车”。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贝尔福中心等著名的高校智库,都是整合了各高校内部社会学、自然学和技术方而的专家,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高校智库建设的独特优势

置身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政府决策所而临的往往是综合性极强的复杂课题,所以,其需要的政策常常必须依赖于多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才能实现。这种需求在具有多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虽然高校科研和政府决策研究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但却为政策研究创造了必要而雄厚的基础条件。

1、研究实力

高校一直重视科学研究,在参与智库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数据信息、广泛的合作交流的优势。不仅如此,高校智库既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又能够在已有基础上增殖资源,不断累积和增加学科基础、科研设施、专业人员、社会互动等各方面资源的储备,从而不断提升政策研究的能力。当今社会,提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高校智库科学研究着重开展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更加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并且有利于确定高校自身的发展重点和前进方向。

2、人才优势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智库建设的关键。人才水平决定智库影响力的高低。没有人才,智库就没有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发展。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对智库建设的支撑作用。而在智库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拥有独特的人才优势,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的:“我国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千人训一划’入选者,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本科生队伍,研究实力雄厚、信息资料丰富、对外交流广泛,是新型智库建

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智库为智库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是其他单位无法比拟。

3、学科门类

大学教育个性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高校有着宽广的学科覆盖面和不同学科的专家,尤其综合性大学在各领域有着综合性、全方位的学科,其中,不同学科的带头人们长期从事某个领域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展开趋势性分析与研究具有明显优势。在这个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优势,根据自身的特色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发挥重点学科的核心作用和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一支优秀的学科队伍,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保证和主力军,从而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

4、学术优势

高校依托其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实力,能创造出既有战略性、前瞻性,又有操作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和政府的发展需求。此外,与官方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建设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宽松的学术氛围。高校智库以科研和教学为主要任务,同其它机构相比,高校智库学术氛围浓厚。不仅同学科的专家之间在一起做研究工作,各学科之间也常常进行交流活动。此外,不仅国内高校与其它研究机构和企业团体之间常常有学术交流活动,也同国际上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企业团体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广泛的交往交流使研究型大学研究活动具有很强的活力,为思想库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术氛围。

二、我国高校智库的问题现状

(一)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

2014年1月22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起,并已评选近十年的《全球智库报告》在全球55个城市同时发布。根据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等7家中国智库入围

“全球顶级智库前150位”,在入选的7家中国智库中,高校智库就有两家。同期,上海社会科学院正式出版的《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中,依据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公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智库成长与营销能力六个维度对中国智库进行了评价,在综合影响力前30名中,高校智库占了8位。中国内地共有32所大学上榜,相比去年增加4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学校进入世界前200名。

从数量上看,高校智库约占据了全国智库总量的三分之一;从形式上看,绝大多数高校都创建了研究性机构;但是从功能上看,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提供政策服务的能力却不尽相同。部分“985”和“211”大学的研究机构切实发挥了智库作用,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而对于多数高校而言,教学仍是主要任务,科学研究工作也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

表1 2014年中国活跃智库类型特征

(二)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高校智库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大学智库数量很多,但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高质量的、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不多,其在政策制定领域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优势。

1、高校智库与政府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外部协作机制丧失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库处于一种单兵作战状态。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智库研究成果多以学术论文为主,追求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而政府决策咨询的研究成果较少,忽视了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从现实来看,我国高校智库与政府机构之间沟通渠道比较缺乏,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存在着层面低、内容单一等缺陷,不能掌握政府统计的部分信息,缺少信息支撑;另一方面,高校之间缺少来往,在研究人力、信息、情报资源等方面未能共享,勿论整合;在研究方向、动态方面,缺乏相应的信息通报;在决策咨询需求和高校之间缺乏常态的联络机制。外部协调机制的缺乏,导致高校思想库的科研力量没有形成有效合力,重复研究和研究空白并存,资源效益总体不高。

2、高校智库人才结构不合理,研究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

目前高校智库建设所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不足,其研究人员仍以高校教师为主,智库“旋转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缺乏在政策研究上的时间和精力。此外,高校智库现有研究人员缺乏实践经验,高校智库里的研究人员只有少数人具有在政府部门或者社会机构兼职的经历。根据现状分析,目前研究者进入高校任职,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而且关起门来做学问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情况导致研究结果的学术性过强,不能适应实践需要,满足政府决策的需要。在于一定程度地坠入了“纸上谈兵”的评价偏离陷阱。

3、高校智库跨学科研究能力不足,无法发挥合作优势

每一所研究型大学拥有一批科研视野开阔、理论功底扎实的学术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辛勤耕耘,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提出新的思想,力求站在本学科领域的最前沿,致使每个研究型大学都有相对领先的学科。但是,一个标准的高校智库是由多个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模块化的学科团队所构成的一个多学科合作研究网络。在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关系中,不同学科团队在控制信息和资源并帮助其他

学科团队方面所具备的能力不同,因而学科团队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能力存在明显区别和差距,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合作优势

4、配套设施发展与高校智库发展不协调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高校智库的社会配套设施发展不足以满足高校智库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政策照顾不周。政府对于高校的态度可以用“轻视”乃至“忽视”来形容,作为一个不直接产生剩余价值的部门,高校智库一直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也未获得政策倾斜等优待。第二,从社会大众对于高校智库的态度来看,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高校智库这一概念,高校智库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陌生;即便是部分人知道何为智库,也常常将智库与政府挂钩,认为智库是官方机构,与普罗大众并无太多关联,对高校智库缺乏认识。政府和大众的误读是极不符合社会潮流、时代潮流的。当今社会智库在全球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大部分国家都非常重视智库建设,尤其是高校智库建设,因为高校智库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然而我国并未对智库给予太多关注,无论是政策还是法律均存在支持不足的情况,这也使得政府决策与社会需求之间容易脱节,阻碍了高校智库发展,也妨碍了政府科学决策。

社会配套机制的不完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智库准入门槛高。高校智库的建立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例如登记制度。在受政府机构委托的条件下,民间从事学术或科技的研究机构需要在相应部门进行登记,一般是科技部,有时是民政部;而采取咨询公司这种形式的企业型高校智库则归工商部门管理。也就是说,高校智库需要依托于官方或半官方的组织,这一组织要对挂靠它的智库负一定的责任。这一规定造成了如下困境,许多智库没有办法找到愿意让它们挂靠的单位。若寻找工商行政部门作为依托单位,则要采取“企业式管理”。“企业式管理”首先就意味着只能自理更生,无法接受无偿的资助,而且智库建设中的一部分资金将要用于缴纳税款。第二,大部分高校智库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没有有效的平台供智库与智库之间进行交流,智库发展没有行业性的规则和目标,发展程度不一致,甚至是不协调,这不仅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智库发挥它应当发挥的作用。

5、没有明确的管理协调部门,各智库之间各自为政

就高校智库的数量来说,我国所拥有的高校智库数量并不能与“大国”这一称号相匹配。另外,高校智库能接触到的政策性研究课题过少。各高校智库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也缺乏相应的部门对进行规制,容易产生智库发展不规范,资源分配不均衡、重复性研究等问题。

就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一问题来说,我国大部分重点课题被知名高校所垄断,名声不高的院校一般难以接触到重点课题的研究,这就导致了第一个层次的不均衡;从智库成员来看,资历深的专家占大多数,极少看到青年学者的身影,这就出现了第二个不均衡,即年龄构成不均衡。对于这些不均衡高校智库并不能进行自我调节,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部门进行协调,进而保障协调发展。

四、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探讨

(一)开展校政共建,加强高校外部协作长效机制

通过校政共建,加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以便党政机关负责人和智库研究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智库专家了解政府部门的需求,政府及时了解高校智库的研究专长、研究进度和研究成果并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正确引导高校智库研究的方向。同时,高校智库密切关注、全程跟踪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及时提供动态监测、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另一方面,在新型地方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地区智库联盟等形式,对封闭、分散的研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整合相关方的优势资源,积极探索高校与政府之问、各高校之问开放、集成、高校的合作新模式。同时,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发挥合作研究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二)凝聚高端智库人才,建立智库联盟,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才“旋转门”。国家出台具体政策,支持政府人员和智库研究者之间双向流动、相互挂职。例如,组织部可以制定机制,把去重要智库挂职作为政府相关人员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从高校层面而言,智库骨干人员必须去对口的政府部门、企业挂职锻炼一定时间,增加实际工作经验。可通过选拔推荐高校智库优秀学者到到实际部门挂职,参与政策制定,推动智库人才在实践中

增长才干,弥补高校研究人员实践经验小足的缺陷。创新学生培养机制,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养上接国家政策,下接基层实践,中有科研实力的高校智库储备人才。从而不断提高破解理论难题、解读公共政策、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智库人才。

(三)以高校智库发展为依托,大力引进和培养相关学科的人才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一所高校难以独立承担某一研究领域的所有问题的研究,应摒弃利益本位主义,努力打破校际壁垒,注重研究人员学科领域的互补性,集合不同学科的专家一起进行跨学科研究,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研究的可操作性,从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大力推进新兴学科发展,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学科支撑。同时,高校智库可以优势学科中的学者为核心,打造和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人才和咨政研究团队,充分发挥智库旋转门的功能,加强智库人才的交流,形成政产学研用之间人才交叉流动的良好格局;强化信息沟通渠道,解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的脱节问题。

(四)加快配套机制建设

加快建设高校智库配套机制需要从两方面做出努力。第一个部分是加强来自政府的支持,第二个部分是动员社会团体、大众参与、支持高校智库建设。

在完善政府对于智库这一问题的支持方面,主要是完善法律方面关于高校智库的规定,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高校智库问题进行规制,这对于高校智库的建立、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高校智库参与到政府或社会的咨询事务中去。因此,政府应当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争取正在高校智库发展刚刚起步的阶段及时用立法规范其发展,免得在其发展壮大、乱象百出之后手足无措。

其次,要注重充分发挥高校智库这一资源的作用,高校智库所运用的资金等都源于纳税人,因此其建设成果不能只服务于某一个机构或高校,应当建立一套机制,以便于社会公众可以运用智库,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高校智库对社会公众开放也有利于改变智库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使智库成为社会公益的一个范本,推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思想深度,建设文化大国。

再次,注重建立高校智库纠错机制。纠错机制是学术严谨的体现,也是实现在批判中进步的有效方法。纠错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参与到高校智库建设中来。

(五)注重高校智库与社会的互动,搭建智库交流平台

高校智库是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而社会生活是物质的表现形式之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理论可以运用到高校智库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之中。高校智库的产生依托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有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高校智库的发展不能与社会生活相分离。这就要求增加高校智库与社会生活的互动,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调整智库重点关注的内容、对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等,为达到这样的效果,高校智库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定期开展社会调查、建立信息采集点、也可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以了解市场需求。

另外,搭建高校智库交流平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方面的交流都飞速发展,因此高校智库之间也应当加强交流。除采取期刊等出版物这些形式之外,还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强高校智库的网上交流,创新交流模式。高校智库的依托于高校,其成员中的极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高校。这也使得交流模式单一、交流成果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这样的形式虽然可以保障所提供咨询的专业深度但是由于智库成员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其决策的可实践性难以保障,在决策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协调等问题,所以应当创新交流形式,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可以采取与企事业单位相对接的模式,更好地了解实践需求,做出满足实际需要的决策;在决策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交流实践情况,一次确定时候需要对后续事项进行调整。

结语

大学在参与国家智库建设的过程中,需妥善处理组织机构的权威与灵活、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与独立研究、短期应急与长期承接等多方面的关系。“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和大学的未来,学者们应该有所行动。过去的大学是解决供给的不足,现在的大学则是致力于需求的扩大化与多样化问题。”高等教育事业和大学未来该走向何方,是每位大学学者必须深人思考的问题。服务社会是高等

教育的重要职能,智库建设为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高校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学研究,在学术领域发现真问题,夯实理论基础,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战略支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2015年1月。

[2]光明网:“全球智库报告2014”在京发布”,

https://www.docsj.com/doc/647055901.html,/2015-01/23/content_14612295.htm,2015年1月12日访问。[3]史秋衡、文静:《在反思与觉醒中寻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47-49页。

[4]冯绍雷:《智库国外高校国际研究院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第154-155页。

[5]吴运亮:“高校智库建设正当其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第532期。

[6]杜社会:“高校思想库建设初探”,《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

[7]陈斌:“高校智库建设:服务社会的应然与实然”,《高校教育管理》,2014月第6期。

[8]中国高校智库与特色院校研究课题组:“智库之窗——中国特色院校研究报告”,《管理观察》,2013年第16期。

[9]杜宝贵:“我国高校智库协同建设路径探析”,《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4期。

[10]王增杰:“我国智库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思考”,《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云南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任务,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吉林省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 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机构、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职责,为政府提供专业客观、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自2015年开始启动,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首批计划遴选10个左右高校智库进行支持。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吉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省属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支撑党委政府决策的咨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咨政服务平台。

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应把握的重点

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应把握的重点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创新发展”。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如何认真贯彻《意见》精神,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规范、有序发展呢?近日《学习时报》先后刊登了江西、四川、成都、天津、重庆等几所党校的专访文章。本人细读这五篇专访文章,得到以下启示。 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要找准发展目标。智库又称思想库、智囊团等,主要是指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服务政府决策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党校作为国家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定好发展目标呢?天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孟庆松提出,要树立三大目标,即:高水平、有特色、开放型。高水平,是指要形成一批高端化的决策咨询成果,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决策咨询团队,建立一套高效能的智库工作机制。有特色,是指要形成区别于其他智库类型的党校特色和区别于其他省级党校的本地特色。开放型,是指畅通信息流,增强包容性,提升影响力,把党校智库打造为促进创新发展的思想“活力源”。各级党校可按照这三大目标,在党委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统领,把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作为新型智库的核心任务。 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要把握自身特点。智库具有公共性、客观性、专业性和开放型等一般特点。党校新型智库如何在体现一般特点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优势,体现自身特点?江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舒仁庆认为,党校在智库建设上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她是一所学校,研究总体上比较超脱、比较客观;第二,学员大都兼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们的思考比较接近实际,支出的招管用,针对性、操作性强;第三,教研人员平时经常接触来自基层一线的学员,也经常到地方讲学调研,能接地气。天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孟庆松认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要在“强化三大功能”和“发挥三大作用”上发挥自身特色。强化三大功能:一是资政建言,服务领导决策;二是思想引领,服务干部培训;三是舆论引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三大作用:一是打造核心品牌。强化决策咨询功能,是党校以有为争有位的制胜法宝。围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依据现有学科人才优势,细分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领域,打造高精尖的专业化咨询品牌。二是锻炼人才队伍。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决策咨询,是党校教师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执教能力、促进科研创新的有效途径。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以党校智库建设为平台,有利于发挥党校教员学员两个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有利于加强党校系统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这些特点和特色是党校新型智库建设需要认真把握的。只有很好地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突出自身特色,发挥好自身作用。 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要构建保障体系。“新型智库”,它不同于过去一般的研究机构,而是要在智库的特质上大胆探索创新,从思想观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等方面推动智库改革,提高智库研究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智库职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决策“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参谋助手。党校新型智库要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就必须构建保障体系。记者采访的五名党校领导都谈了这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成都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郭建平总结为六大保障体系,即:一是搭建专门机构,从组织上保障;二是打造专兼职队伍,从人才上保障;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机制上保障;四是加强培训引导,从咨政能力上保障;五是横向纵向联合,从拓宽渠道上保障;六是开展深度调研,从质量上保证。特别是在人才保障体系方面,各党校均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研究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如四川省委党校,近两年来,邀请党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领导、省级职能部门领导、决策咨

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名单

附件 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名单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考试与人才测评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研究院 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智库 河南大学教育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产业发展研究院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 河南科技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智库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河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村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院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廉中国研究中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郑州轻工业大学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 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原工学院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科技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新乡医学院健康中原研究院 信阳师范学院根亲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中心 周口师范学院中原三农研究院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商丘师范学院豫鲁苏皖接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研究院 河南工学院产业经济发展高端智库

高校智库建设心得体会

高校智库建设心得体会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两大战略举措,为高校智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和繁荣局面。广大高校智库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决策能力,必须依托高校学科和人才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核心优势,在研究方向、人才体系、智库产品、机制创新、协作平台等方面找准着力点,真正激发智库活力和创造力。 高校智库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关键在于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优势。高校智库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凝练研究方向、强化专业领域,紧紧围绕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需要,以专业研究和特色优势带动精准服务决策需求,切忌贪大求全,追求表面功夫,变成“花架子”机构。 以国家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单位中的高校智库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流学科优势,聚焦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核心研究领域,带动全校层面咨政研究的资源集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秉承历史发展,聚焦新结构经济学、宏观经济研究、对外经贸关系等重要议题,成为经济领域的高水平综合研究智库;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立足中国国情,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类学科优势,主攻国情与国策研究,具备了深入的核心专业影响;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聚焦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问题研究,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话语研究方

面产生了世界影响;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在国际法领域有近四十年的积淀,围绕国际法治与中国主权安全、国际经济新秩序、全球治理等方面深耕细作;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将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在港澳治理和粤港澳合作发展等领域打造出鲜明专业优势。 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经验表明,高校学科基础是高校智库的天然优势,也是中国智库的一大特点,只有将这种天然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研究优势,才能真正体现“新型”要求,办出“特色”风格,不仅保持专业发展,还能反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人才体系既是高校智库区别于其他类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智库保持长久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基础。高校学科建设有学科带头人,智库建设也应有首席专家。首席专家的作用一方面是把握研究方向、管控成果质量、保障供需匹配,是智库产出体系的第一负责人;另一方面,作为人才体系的灵魂人物,带动团队研究和任务协作,也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不少高校智库在人才体系建设上都取得了积极的经验。比如,以平台化建设为特点的高校智库整合学校的人才资源,通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长聘与短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平台优势,使各类型专家在智库平台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空间;很多专业化的高校智库由首席专家牵头,完善高级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智库是依托于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从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学科研究的非营利性组织与机构。在国家加强思想库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因其独特的人才、信息、学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应成为思想库建设重要渠道。基于此,本文从高校智库的发展历程出发,结合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社会现状,总结了我国思想库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而为高校如何开展智库建设提供相关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智库;人才优势;智库联盟;路径选择 Abstract Universities think tank is relying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universities or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the universi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building think tank. Based on th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ombining social status Intelligence Service of Local Universities, thought summed up the general inventory of the problems and then provide the path to choose how Colleges and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think tank; personnel; Intelligence Alliance; path selection 引言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作者:唐书香 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6年第12期 文/中共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委党校唐书香 【摘要】中央对智库的高度重视为党校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党校在 新型智库的建设中面临人才缺乏、平台封闭、合力难形成等困难,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加强 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找准职能定位;注重资源整合,加强平台建设; 实施项目管理,提供优质成果;加强人才培养,打造科研团队;完善保障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基层党校;新型智库;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 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中 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创新发展”。作为 基层党校、行政学校,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智库建设精神,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规范、有序发展,为基层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党校建设新型智库是履行党校重要职责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强调党校要发挥好自身特色和优势,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要求,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 教育特色,突出党校新型智库作用。这为党校办学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为党校工作职能赋予了 新内涵。基层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发挥智库作用是党校的重要职责。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好决策咨询功能,是基层党校的基本政治担当,是新形势赋予基层党 校的新任务。基层党校应进一步明确决策咨询的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为基层党委 政府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自觉做党和国家智库建设的“担当者”。 (二)党校建设新型智库是推动科研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基层党校的科研工作存在 科研与决策咨询脱节的“两张皮”现象,科研归科研,决策归决策,二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科研成果调查总结性多,预测前瞻性少,缺乏咨询价值,也缺乏与党委政府之间的信息传递通 道和成果转化渠道。通过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转化形成的决策成果相当少,这种状况亟须改变,党校科研必须要实现向新型智库的转型。要重点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基层急需解决的实 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这样科研工作才能卓有成效,才能更好地实现 科研“四服务”功能。 (三)党校建设新型智库是提高党校地位和影响力的最佳途径。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基层 党校要秉承“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创新才有发展”的工作 理念,在立足基本职责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聚焦新型智库建设,突出咨政特色,健全 教学出题、科研解题、研究成果进课堂、对策思路进决策的工作机制,使基层党校真正成为党 委政府用得上、有作为、有贡献的“思想库”。只有真正发挥党校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实 现自身功能价值,才能扩大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二、当前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智库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强。基层党校相对于省、市级党校来说,存在教研人员少、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学科分布不均、专业性不强、科研时间不足等问题。教研人员

对国内外高校智库研究现状的研究

对国内外高校智库研究现状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2T14:19:18.633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2期作者:林起敬[导读] 随着中国国内各大高校对智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许多学者开始对智库本身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但是在国外,自二战时期产证思想库(如今的智库)以来,对智库本身的研究比中国甚是甚早。(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助理馆员) 摘要:随着中国国内各大高校对智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许多学者开始对智库本身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但是在国外,自二战时期产证思想库(如今的智库)以来,对智库本身的研究比中国甚是甚早。但是,国内和国外对智库的研究截然不同。国外比较注重智库本身,而国内比较注重智库的发展前景、模式等多样性研究。本文主要以此为基础,试图概述中外智库研究的现状。关键词:高校;智库;研究现状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作为国家智库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型大学智库脱颖而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公共政策中的决策咨询作用。智库是一个国家政府的“外脑”,是谋略智慧之源,是国家、政府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面对国家对智库建设的需求,许多高校着力于建设新型智库,以备更好的为国家教育与广大研究机构所服务。高校智库不同于一般性智库,他更具有专业上与人员上的优势。但是,随着智库的不断发展与多样,一般性智库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如何创新、优化智库已成为当今智库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国内外关于智库的创新与优化的研究著作或论文并不太多,仅限于整片著作和论文中的某个章节。这是由于,国外的智库已比较成熟完备,已不在处于智库建设的创新或优化期,国内的智库郑蓬勃发展还完全达到进行创新和优化机制,所以对此相关的研究并不深入。 1.国外对智库的研究 国外的智库发展比国内较早、也比较成熟,大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美国作为智库的发祥地,第一部关于智库的著作也是由美国学者保罗·迪克森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处出版的《思想库》。这是一本最早叙述关于智库的形成与发展的著作。保罗·迪克森认为“智库是政府为解决各种问题所求助的对象是利用现有知识以跨学科方法进行政策研究的持久性机构,而这个机构是由来时不同学科的专业性人员组成的独立机构” 。1991年,美国学者詹姆斯·艾伦·史密斯专著的《思想思想的掮客》以美国智库为中心,以美国历届总统任期为时间线,探索了20世纪以来的美国智库机构的发展历史,包括成立背景、研究领域、咨询的成功与失败等内容,并着重描绘了这些智库的重要时刻,深入揭示了政策专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不断变化的角色。本书中进一步强调思想是强有力的政治工具,专家则是思想的载体,当数以万计的专家凝结在一起,这样的群体就构成了所谓的“智库”。德国学者约瑟夫·布雷姆在《美德智库比较》一文中,从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方面比较,将智库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合同型智库、党派代表性智库、倡导型智库和学术研究性智库。约瑟夫认为德国倾向于第一类、美国倾向于第二类,有较强的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早期关于智库的研究主要将智库与当时的政府联系在一起,主要综述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智库的地位和作用、智库库所包含的内涵以及智库在参与政策过程的角度来研究智库。但是随着智库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逐渐增强,各国的智库建设发展情况的不统一,使得各国学者逐渐对智库的发展情况、运作模式、影响途径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2002年,阿贝尔森的《思想库重要吗?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影响力评价》中,主要介绍了智库研究的新方法。他通过统计媒体引用智库观点的频率额和智库出席国会听证会的此书,从而对智库的影响力进行评估。2004年,瑞奇的《思想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政治》中,初次对智库的影响力进行了回归分析,扩充了智库定量研究的内涵。此外《民主社会中的思想库:另一种声音》、《各国思想库:一个比较路径》等作品中,都对当今不同国家,不同政治时期的智库建设进行分析,其中不含对智库专业性建设的建以及对智库的创新优化的意识。国外的研究一般都限于智库的宏观研究,大都研究智库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或智库与对外政策、对外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2.国内对智库的研究 中国智库比美国智库发展较晚,还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的过程中。我国对智库的研究与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所涉及的领域多为社会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传播学等。吴天佑、付曦是最早出版关于智库著作的学者。由他们编著的《美国重要思想库》,对美国的主要思想进行较为详细的分类与介绍,并且把美国100多个重要的思想库分类为7个:民间“独立”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营业性、半营业性研究机构、政策策划、咨询、协调研究机构、以基金会为名的研究机构、民间调研机构、学术型研究机构。该著作引起美国方面高度重视,认为中国学术界已经意识到思想库在美国政治,尤其是对外政策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并以此作为中国对美研究渐趋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1990年,李尚忠在《新智囊论》中探索了智库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国国内在建设智库初期也只是对智库本身和智库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随着各高校对智库重视越来越高,发展的迅速,使得很多高校对智库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疑问,对于智库优化和创新性建设的研究也开始出现。智库建设的优化主要表现在优秀人才引进问题和人才交流方面进行研究,创新性方面主要是以智库建设中对某个学术领域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进行研究。贺佩蓉、栗洪武的《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困境与突围策略——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范式》中,首先对我国高校智库发展困境的知识社会学进行分析与思考,其次提出,突破困境优化智库方面需采用项目制的智库运作模式,即人员配置和优秀人才发现的问题,同时建立灵活的人员交流机制,提出智库知识产品的影响力。沈国麟、李婪的《高校智库建设:构建知识生产和社会时间的良性互动》中提出构建知识生产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需创新中国高校知识生产机制,创新知识生产机制包括学术与抉择咨询的专业化与高要求,对智库优秀人才的投入的保障机制等。除此之外张海涛、张念祥、王丹、张会然的论文《大数据背景下智库情报的服务创新——基于协同理论视角》、郝平的《加快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李蒙、余宏亮、龚雨洁的《高校智库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及人才建设策略》等论文中都对智库的创新及人才的优化机制进行阐述。 综上所述,国外大多将智库概念及与政府决策合为一体进行研究,对智库发展中面临的窘境和桎梏建设机制的研究比较少。国内在建立智库初期也只是对智库本身进行探析,但是,在智库不断发展,且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提出疑问。对此,为更好的建立完善智库,对智库的优化与创新机制的研究也开始有所进行。参考文献 [1]王斯敏:《2016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

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XXXX大学专家智库建设方案

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XXXX大学专家智库建 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任务,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吉林省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机构、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职责,为政府提供专业客观、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自2015年开始启动,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首批计划遴选10个左右高校智库进行支持。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吉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省属高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云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推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云南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云南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 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院(所)、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智库在战略研究上彰显“云南意识”,在社会引领上凸现“云南情怀”,在政策建言上形成“云

南方案”。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到2020年,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建成30个左右的高校新型智库,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云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云南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支撑党委政府决策的咨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咨政服务平台。 (四)建成高端应用型人才集聚的高地。通过建立以服务国家或区域发展为导向、以实质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优秀人才参与决策咨询的能力和活力,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集聚,打造高校一流人才集聚的高地。 三、申报和遴选

新时代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新探索

新时代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新探索 ——以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为例 薛成有赵汝周 一、新探索的背景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新型智库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简称《意见》),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发展格局、管理体制、制度体系、组织领导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文件的引领下,全国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出现了热潮。《意见》指出,支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纳入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表明党校(行政学院)是国家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文件精神,把

握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实际行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主动积极参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贡献。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通过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系统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治要求。成都市委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型智库建设,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践行新时代的基本方略,更好地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基本问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开展资政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不断提升。 (二)强化组织保障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七大难题与八项建议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七大难题与八项建议 作者:景春梅《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1日16版)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过渡期以及经济结构全面优化的“新常态”时期,无论是改革方案还是重大政策所涉及的利益调整都比以往更加复杂,对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智库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去年以来,中央着力建设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意味着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从发展现状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库总体呈现“有量缺质”的状态,新型智库的建设仍相对滞后,面临许多制约智库自身建设和外部发展环境的体制机制问题。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智库自身提高思想产品质量和影响力,也需要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扫清舆论、资金、人才、决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一批高端新型智库,打造中国智库体系和智库联盟。 1.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面临七大难题 ●难题一:缺乏有深刻洞见的思想产品,鲜见真正意义的“新型高端智库”。智库的影响力并不在其规模和级别而在其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决策失误率约为30%,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这说明,我国智库建言献策的水平和影响力还不够。从研究成果的质量看,目前国内智库偏重对当前具体问题的短期性和应景性研究,普遍缺乏前瞻性、储备性、战

略性研究,真正能够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挥作用的思想性、创新性的成果不多,服务决策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难题二:官办智库“一支独大”,缺乏竞争活力。我国现有智库绝大部分是官办或带有半官办性质,这种体制最大的弊端是缺乏竞争,难以保持客观立场,往往偏重对政策的宣传和诠释。社会智库由于很难被政府委以重任,同时缺乏向上送达的内部渠道,研究成果得不到足够重视。目前,各类智库尚不能有序竞争,束缚了中国智库体系的活力和创造力。此外,智库之间缺乏广泛深入的合作,导致中国智库的对外竞争力不强。 ●难题三:社会智库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尚未形成,发展举步维艰。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是导致社会智库难以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欧美智库资金来源多样,机制灵活,既包括政府的委托、拨款和补贴,又包括企业和基金会的资助,此外还有个人捐赠或其他经营费用等。在我国,政府咨询方面的财政拨款大部分流向了官办、半官办智库,社会智库的筹资渠道非常少,有利于捐赠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难题四:智库参与决策机制缺失,对决策影响力十分有限。我国尚无明确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决策中的咨询环节和程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咨询已成为公共决策过程中的法定程序,政府项目的论证、运作等各阶段都必须有不同的咨询报告。要从法律上为决策咨询提供制度保障,确立智库参与公共决策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从而提高智库研究和提供咨询的积极性。

2017《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2017《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本文整理了该通知全文,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详细了解。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智库的重要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缺乏,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资源配置不够科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缺乏。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卜雪梅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8年第2期 一、新型高校建设智库的重要性 (一)学校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在社会发 展进程当中的参与程度和话语权,决定了一个社会在发展进程当中发展的质量和发展效益,从 这个角度上来看,在新校园建设当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建立智库,对正确的政策 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是当前高校建设过程当中的一个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新型高校建设的 过程当中,不断强调智库的建设,首先第一个重要性体现在学校发展需要智库建设。智库是知 识分子给政策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平台,一个好的智库,能够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有益的 参考,而智库的意见一旦被采纳,对于高校本身地位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有利于高校在 其他事务上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源,因此为了高校本身的发展,学校需要加大力气做好智库建设。 (二)社会进步的需要。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第二个重要性,体现在智库的发展,能够满 足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社会发展进程当中最前沿的研究,实际上是集中在科研机构和高校当 中的,特别是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他们集中了最先进的科研设备,集中了最优秀的科研人才,有基础、也有能力为社会发展进程当中的一些决策提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而知识的发展与 社会的进步是同频共振的。学者作为智库的一份子,为政府的发展献计献策,就是一个重要的 途径和方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高校的智库建设,结论就非常明确了,为了社会的进步 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在高校当中调集高校的优势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来为社会的发展献计 献策。 (三)高校改进工作的需要。第三个重要性体现在这是高校改进工作的需要。智库作为一 个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决策辅助机构,其发展和运行一定是体制化的,一定是在正规的轨道上进 行的,所以说,高校的智库建立一旦走上正轨,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意见和建议,会围绕 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并着眼于政府机关的实际需要,提出多种多 样的,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意见和参考。智库能够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同时也 能为学校的一系列决策作出有益意见和建议,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新型高校的建设过程当中,建设新型智库对于学校本身的发展也很必要。 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落后。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过程当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理念过于落后。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理念落后,本质上是由于高校对于自己在社会当中所对应的角色认识不清 所导致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等院校在对自身的定位上,往往是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 首要且唯一的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改进学校内部的教 育教学设施和科研设备上,对于学校本身在社会运转的过程当中所扮演的智库的角色,往往没 有明确的认识。这种现实状况导致了高校在进行智库建设的过程当中,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 人力物力和政策的倾向,都不是特别的明显,甚至学校为了满足自己在教育教学上面的物质需求,将会挤占政府所给他们提供的有关于智库建设的相关资源,这是导致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 设的过程当中,工作存在停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流智库建设思路

一流智库建设思路 苏杨 智库think tank是典型的翻译词,但在我国科学发展、科学决策的今天,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决策无处不在的常用词。不过,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参政议政中智库到底发挥着什么作用?智库与学术机构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知道的人未必多。但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使智库的发展获得较好的环境,才可能真正建设一流智库。 什么是智库? 智库应该是诸多智囊按照某种组织关系形成的咨询机构。 要说智库,先要说智囊。追根溯源,智囊本来只是一个人的外号:“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公子,名疾,秦孝公庶子。因为足智多谋,助秦国成就大业,所以留下“力则任鄙秦国力士,智则樗里”的美名。后来,因为这样的角色在治国安邦中不可或缺,智囊就成了职业了。这个职业,古人释为“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若囊橐之盛物也”。但这个解释仍然空洞。要真正理解智囊,需要从常用词官僚说起。官僚其实并非一体,官是官,僚是僚。这个僚全称叫幕僚俗称师爷,僚的集合就是政府智囊。尽管很多独断专行的“官”号称雄才大略,其实真正“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的,是其背后的师爷。这样的角色,决定了智囊必须有两个特点:务实、综合。智囊也因此和一般的文人有很大区别:没有风花雪月、没有皓首穷经,但求用手边之物、解决身边问题。这样一来,智囊非得是百事通不可,至少应像传说中能施锦囊妙计的,都得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然而,今天这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远胜于昔,通才没有了,“独断”也不可能了,“官府”的治理必须体系化:一个完善的行政治理体系,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四类机构各司其职,方能保证这个体系良好运转。智囊也机构化了:智囊会聚于一库,自然就是智库。换言之,智库应该是诸多智囊按照某种组织关系形成的咨询机构。这样,咨询机构也与传统的“僚”在功用上产生了区别——主要研究大事、长远事,不以捉刀办事为主业。这种格局和咨询机构的这种功用,使得咨询机构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专业智库,且其工作风格与学术机构研究型大学等存在显著差别。

关于加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