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学设计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是( 107 )提出的。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2.下列各项中( 128 )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3.在( 17 )看来,实践性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A.施瓦布

B.查特斯

C.夸美纽斯

D.杜威

4.“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249 )。

A.杜威

B.克伯屈

C.杰克逊

D.巴罗

5.( 92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6.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212-213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群众性

7.“个别化教学体系”的确立者是( 263 )。

A.奥苏贝尔

B.凯勒

C.洛克

D.加涅

8.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234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轮形课程

D.广域课程

9.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35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0.下列教育家中( 135 )是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代表。

A.查特斯

B.斯金纳

C.斯宾塞

D.巴班斯基

11.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12 )。

A.知识兴趣

B.解放兴趣

C.实践兴趣

D.技术兴趣

12.《( 26 )》一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理想国

D.爱弥尔

13.在下列四个特征中,( 14 )不是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A.学术性

B.技术性

C.结构性

D.专门性

14.在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中,( 80 )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

间的相互作用。

A.学习经验

B.学习条件

C.学习环境

D.学习目的

1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127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16.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 155 )、动作技能领域。

A.情感领域

B.记忆领域

C.思维领域

D.意志领域

17.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171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18.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180 )的统一。

A.科学性与思想性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

C.事实与价值

D.主体与客体

19.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是学校课程( 186 )。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20.( 205 )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A.启发型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21.( 211 )即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

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A.课程编制

B.课程选择

C.课程组织

D.课程实施

22.下列说法中( 220 )不是典型的活动课程理论形态。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永恒主义课程论

C.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D.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23.一般认为,正式的选修制是由美国的( 243 )最先确立起来的。

A.罗杰斯

B.埃利奥特

C.康茨

D.雅各布斯

24.评价在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这属于( 314 )。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5.( 267 )是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

A.合作学习

B.分组学习

C.个别学习

D.同步学习

26.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在本质上受( 279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58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8.( 310 )是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9.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 323 )。

A.目标取向

B.过程取向

C.主体取向

D.客体取向

30.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82 )。

A.随机性

B.连续性

C.活动性

D.积极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列举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进行简要解释。124

2.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什么? 194

3.第四代教学评价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19-320

4.普通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各自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149+166+168

5.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 304-305

三、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罗杰斯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142-143

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课程教材改革应朝怎样的方向努力。345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道:“无论在哪里,在知识的尖端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都一样。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在实验室里所做的,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读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是属

于同一类的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而不在性质。学习物理学的小学生就是个物理学家嘛,而且对他来说,像物理学家那样来学习物理学,比起做别的什么来,较为容易。”

这段话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思想?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的?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这种思想。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选择题 1-15 ADACC ABCDB DABAC 16-30 ACBBC CBBAD BDCCB

简答题

1.列举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进行简要解释。124

答:范例的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基本性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

基础性是针对学生、针对学生主体实际状况的适切性而言。范例性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

2.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什么? 194

答: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3.第四代教学评价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19-320

答:第四代评价的内涵: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

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

第四代评价特点: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

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

4.普通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各自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149+166+68

答:普遍性目标的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

能并应当运用于所有的教育情境,所谓“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

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

5.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 304-305

答:(1)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2分)

(2)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2分) (3)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2分)

论述题

1.罗杰斯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142-143

答: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去关心他过去的情感经历。 (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

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

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传统教学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另外,他的许多主张,对我们重新反思教育问题都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例如,他重视师生的各种“非课堂”的经验对学习活动的作用,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师生的平等关系及课堂良好心理气氛的建设,重视师生独立探究,等等。事实上,罗杰斯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影响。

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课程教材改革应朝怎样的方向努力。 345

答:(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课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论上和组织上准备。

(3)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学校的积极性,谋求"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与"校

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4)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参与课程改革的每一过程。

(5)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既体现我国特色,又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四、材料分析

答:思想:布鲁纳的教学认识论,知识是人们对于经验中的材料而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使经验中的材料具有意义和结构。由于人们对规律或事物的体验式不断变化、不断深化的,知识的内容因而使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科学知识必然是不断发展的,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探究过程。(5分)

如何看待这种思想: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人类的知识探究过程一样,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知识。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5分)

运用:(5分)

(以上每一点满分都是5分,都可以不安上述回答,但观点要一致,也可酌情给分)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201307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 A.内在驱力B.自我提高驱力 C.认可驱力D.附属驱力 2.“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 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 3.“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塔巴B.惠勒 C.泰勒D.坦纳 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 A.知识、技能、技巧B.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C.知、行、意D.德、智、体 6.“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 A.课程目标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7.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性。这一特点说的是 A.生成性目标的特点B.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一、论述题 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p238 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P267 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 (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 (4)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征。 (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有利的教学设备,努力自制教具,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设条件。 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当他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由于是自己参与活动,再学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总之,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任务,书上的知识就会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84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0 一、概念理解〔掙题5分.展对分) 1 .涪丈谍程件质 2. 谄文课取槪谏 3?语立常养 4. 谱文站咄如识 ,语文基木確力 二简姿何浮f毎题肚分.共32分) 1. 如何理解语丈课外的人文性特点* 2- 如何理喟诩文课和的实觀性特点? 3- 为什么说“教师是于打詁功的引导者和组织#- ? 4. 为什么袈“枳槪侣导自卞*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H 刘題论述(毎跑14分’展药分) 1. (全日制义务抜育语文谍稈标准》(宝验稿)右广课稈件质与地悅"中说*语文课程屁致力于学宅谱文盍养的形战与狡展"语文盍养是学牛学好比他课程的屋础.也是于朱分仰发展和终身am的医础。语文课秤飾多車血龍和奠罐作用,决定了它從扎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单:聲地也?”你对这段话如何理解? L 中诩文课杆标幷》<s?t)在??课sttM*中说■高中语文?s 应竝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硬学生具有较価的谣文应用能力和疋的语文w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艮好的思他道懐索质和科步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育个件的发展奠立菇础严你对这啓话如何理翔? P冬教例分析(65 2011 、概念斛薛(毎总U外,汁列仆〉 1. 语文凰用 询丈谀程n质 4活文课捏憐询I 5. 科文课科:评愉 八輕点回袴(蒔宼10。?计阳分〉 L为什么说円语丈素券是学生学好K也谍程的堪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f內蛊础“? 2. 为什么说會学生挺谱文学习的〕:人”、円教师址子习活动的ill諛荷和引导者” T 3. 为什么说“谀文咪丘还应踪慮汉语占立字的轉点对识字写字七阅法写作、口语交麻和学化思绅发恋需方而的出财?孔教学中尤我更巫觇堵养口好的诱客和整悴把握的能护T :一、问題论述「埒範20分,计40井〕 J. {全日制叉务校育语文课程标瞬f实验稿心在“裁学建1'fS岀「'学生生廻、心理以及诺存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门的规律,应读很据不 话OOZl J *2率汉?埠越團石9幕1!相ifr於购苹誉由ctk '魂艇爲斯耳闿MfflhfciW附罢(#?V)出占间輩“M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考研专用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必过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2.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6.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和受传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 础;课程与教学的_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D哲学 2.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D斯金纳 3.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D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 答:(1) 多种取向的综合。(2)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3) 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4 )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答:(1 )体现教育的服务性。(2 )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3 )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4) 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6>要求教师转变鱼色。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答:(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4。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 答:<1 )目标评价模式。<2 )外观评价模式。(3) C IPP 评价模式。<4 )自然评价模式。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答:(一 )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二 )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1) 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2) 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3)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三 )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1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依据教学目标。(2 )依据教学内容。(3) 根据学生变量。(4)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五、实例分析题(共30分) 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答: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 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人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 0分) 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年级) 2. 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一为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价值、技术) 3.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4. CIPP 模式中的评价,即要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成果、测量、评判) 5. 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生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 0分} 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2. "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B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3. 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 (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4. 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课程教学论读书笔记 拉尔夫·泰勒是美国着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他认为,我们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泰勒在书中未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作很细致的区分。在他那里,这些术语基本上是同义词。根据泰勒的论述,他讲的教育目标大部分是指的本文所论及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包括课程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 1教育认识 泰勒在它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目标既要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泰勒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大多数课程理论认为,“行为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领域科学化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教师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行为目标”还有利于教育者就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便于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课程目标取向应该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种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工作岗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首先要掌握的是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性使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应体现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专业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所组成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为宗旨。 在泰勒看来,对学习者本身信息的研究是获得行为目标的重要来源和有利途径,其方法主要是依靠对学习者的“需要”做调查研究。在此他提到“需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的‘差别’或‘差距’,即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另一种则是心理学的概念,即把“需要”视作“有机体内部的张力,为了保持有机体处于正常、健康的状况,必须使这些张力恢复平衡,泰勒把课程的行为目标建立在第一种意义上的“需要”,

(整理)0467课程与教学论年7月份历年真题.

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课程代码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2.“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 ) A.塔巴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B.惠勒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C.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D.坦纳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3.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 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4.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 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 5.“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 ) A.对“解放理性”的追求B.对“普遍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C.对“实践理性”的追求D.对“科技理性”的追求 6.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 )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B.学校课程的价值问题 C.社会生活的价值问题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问题 7.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B.课堂 C.游戏D.提问 8.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是课程评价专家( ) A.斯克里文B.斯太克 C.普罗沃斯D.莱斯 9.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其中“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是( ) A.差别模式B.回应模式 C.外貌模式D.目标达成模式 1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 ) A.总结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场合驱动评价D.内在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 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 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③教育即生产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包括哪几个步骤? ①人类经验分析 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③课程目标的获得 ④课程目标的选择 ⑤教育计划的制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 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 。 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和 系统。 4.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成力的要素是 、 、 、 。 5.《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7.作文能力一般由 能力和 能力构成。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目标 2.阅读教学技能 3.情景作文训练 4.课文复述 三、判断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装 订 线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选择 (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 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 社会需要。 D 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 引入 B 介入 C 展开 D 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 促进学习 B 选择 C 排名次 D 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 A 语法修辞知识 B 文学知识 C 文体知识 D 读写听说知识 5.《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 典型讲评 B 综合讲评 C 专题讲评 D 重点讲评 7.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育史修养 8.语文课外活的特点是( )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9.《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 )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五、简答 1.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 2.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7(科) 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 2、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分别为、、。 3、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4、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 5、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 6、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 7、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对“语文”一词的解释是:语文是以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 8、新中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著作是。 9、“红领巾”教学法的核心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钦定学堂章程》 D、《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2、下列不是“三百千”的是()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3、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 B、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C、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 D、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充分应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4、以下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三个维度”的是() A、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知识与能力、阅读、综合性学习 D、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

5、把传统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的两个突出特点是() A、综合性、实践性 B、实践性、情感性 C、综合性、情感性 D、情感性、应用性 6、下列属于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是()、 A、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发现与创新 B、阅读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于拓展 C、表达与交流、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D、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发现与创新 7、下面不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的是()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C、重视规律法则的把握 D、适应社会需要 8、第一次把“语文”和“语文学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的是() A、《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C、《语文课程标准》

【真题】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823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823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 名词解释(6题×5分=30分) 1、隐性课程 2、课程标准 3、表现目标 4、班级授课制 5、形成性评价 6、教学设计 二、简答题(5题×10分=50分) 1、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2、请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3、请简述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4、什么是教学手段化?对教学的影响是如何的? 5、请简述教学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分析和论述题(第一题20分,第二、三题25分,共70分) 1、请结合课例,谈一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材料: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 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问题:请结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谈一谈对以上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3、材料: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 了分组讨论的形式,而且,大都用得非常不适宜。可见,从一定意义说,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同时,在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 问题:①这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②如何把握教学方法取舍的实质?(7分)③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12分)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https://www.docsj.com/doc/629654128.html,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

2015年92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答案

广州大学 92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答案 (2015年) 广州大学研究生学长‐‐在风中静止 如能为您考研献上一份力,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一、 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受制于语文教学目的,反映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折射时代对阅读教学的规范要求,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可变性等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语文课程阅读教学要注重文本语言的品味。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咀嚼、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品评词语、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语文课程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整体‐局部‐整体”阅读规律,尊重文本的整体性,重视文本的结构效应,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阅读教学过程应通过对文本不同层面的分析与理解,达到整体把握文本的目标。同时,在阅读中还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作品背后的知识,从而客观地、整体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要关注阅读教学中的多种对话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强调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对阅读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多重对话关系中,要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和教师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向导作用,学生在阅读中则占主体地位。 四、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 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关务,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如能为您考研献上一份力,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五、要注意随文讲解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既能帮助理解课文,又能提高语文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六、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两个“课标”都对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建议,主要为一下几项: 1.语文教科书应具有鲜明地时代性。语文教科书要体现时代特点 和现代意识,显示出新思维、新感受。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如能为您考研献上一份力,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名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