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抹茶与普通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抹茶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优质新鲜绿茶→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抹茶生产采用了传统的碾磨技术和现代的超微粉碎技术,整个加工过程始终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能很好地保存茶叶中的活性成分。

2. 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茶浓缩液、速溶茶粉项目项目报告书40

茶浓缩液、速溶茶粉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1项目建设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国老百姓常年的习惯。将茶液加工成塑料瓶装软饮料最早是由日本开发的,而后在中国台湾地区盛行该类饮料,到目前为止,瓶装茶饮料已成为我国千家万户喜爱的饮品。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中国软饮料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最快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03~2007年以年均21-25%的速度增长。2005年软饮料产量3380万吨,比2004年增长24.08%,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09,049,238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6%;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13,949,684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4.97%;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906,742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1.80%。2006年软饮料产量4219.7万吨,比2005年增长24.84%,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36,035,32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4%;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44,952,04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6%;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235,88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5%。2007年1~8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5.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96%,已经完成了上一年总销售额的96%以上;同时,实现利润总额30.59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了28.53%。而从人均消费量来,目前中国人均消

费茶饮料约5公斤,如果与日本人均年饮用量的20到30公斤计算,中国茶饮料还有4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即使从中国目前人均10公斤的饮料消费量来看,中国茶饮料的市场容量至少为1300万吨,而2007年中国茶饮料的实际产量为523万吨,尚有700多万吨的市场成长空间,况且目前的销售还仅仅集中在重点城市,而随着人们饮用茶饮料习惯的逐渐形成,茶饮料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7年我国软饮料产量达到5100万吨,其中茶饮料523万吨,产量占软饮料总量的10.25%,预计2008年软饮料将达到6380万吨。另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茶饮料加工企业有1200多家,而占据市场份额70%以上的康师傅、统一、麒麟、三得利等茶饮料公司均采用茶浓缩液、速溶茶粉来生产茶饮料,其余的都是直接采用茶叶萃取后加工茶饮料,这种做法会导致茶汤色泽、品质不一及冷后浑浊问题。随着上述几家生产茶饮料的大企业销售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茶饮料的生产逐渐走向分工化和配方化,对鲜茶浓缩液、速溶茶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据本项目分析,到2011年,我国茶饮料达到1172万吨。这就是本项目的必要性所在。 4.2 市场前景分析 1、今后三年中国软饮料的发展动态分析 根据中国软饮料工业协会和有关杂志公布的数据,未来3年我国软饮料、茶饮料的发展动态如图5-1、5-2、5-3:

湖北省鹤峰县速溶茶粉、茶饮料、茶渣转化有机肥生产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转化生产、特色农产品生产成为关注点。各级财政也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龙头企业的投入。 鹤峰是湖北省最大的产茶县之一,是全国最大富硒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先进县,全省有机茶生产第一县,全省茶叶出口创汇第一县,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茶叶产业是我县出口创汇、经济效益高的支柱产业,其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鹤峰县人民政府为了促进茶农增收,带动全县茶农共同致富,协调发展,提出进一步开发鹤峰名优茶,建成湖北茶叶效益第一县。 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国内外竞争更趋激烈的严峻形势,我们已深感我县茶叶产业化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产品结构调整,影响了我县茶业产业的提档升级。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对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开发,能够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茶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 1.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湖北省鹤峰县速溶茶粉、茶饮料及茶渣转化有机肥生产线建设项目

(2)建设地址: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升子村 (3)项目主管部门:鹤峰县农业局、茶叶局 (4)建设性质:新建 (5)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5000平方米茶饮料生产、罐装车间,配套库房800平方米及相应水电设施,购置茶饮料、茶干粉、茶渣转化有机肥加工设备。 (6)建设工期:2年 (7)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600万元,分为:土建工程投资800万元;设备购置8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400万元;业主自筹1200万元,资金缺口800万元,拟通过银行借贷或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扶持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1.1.2 编制依据及范围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农业部2003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关于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 《中国建筑技术政策》(1996年);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鹤峰县2003—2010年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速溶茶粉营销策划书

新产品营销策划书封面 企业名称: 策划书的名称:速溶茶粉营销策划书 策划人:市场营销2班第十小组 策划投资金额:100万 目录 (一)新产品营销简介 (二)计划提要 (三)SWOT分析 (四)问题分析 (五)市场细分 (六)目标 (七)营销策略 (八)行动方案 (九)控制 正文 (一)新产品营销简介 企业名: 品牌名:速溶茶粉 广告语:简单方便,给你想要的生活 产品介绍:

速溶茶粉是为了方便而可以直接冲泡新开发的茶类饮料品牌。速溶茶粉以快速方便为理念,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自己的最重要的使命,对市场格局的发展、变化有着高度的掌控和关注。速溶茶粉也针对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做着与时俱进的改变,从方便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入手,倡导快捷生活的概念。 速溶茶粉把25—45岁的白领阶层作为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因为这类人群普遍都是忙碌着打拼的,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泡茶,而作为中国人,他们又对茶有着极深的感情,速溶茶粉以方便快捷作为品牌核心价值,给他们想要的生活。 (二)计划提要 本营销策划的主要目的的是:把本企业的主打产品——速溶茶粉打入中国市场,首先,要在广大的消费群体中建立良好健康的品牌形象,让大家感觉到速溶茶粉带来的方便快捷和健康,把最好的品质带给消费者。 (三)SWOT分析 优势S :速溶茶粉的速溶性好,原汁原味强,饮用方便,保健功能强,让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就可以喝到茶的味道,还向消费者传递自在轻松的感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白领阶层有很大诱惑。 劣势W:目前的制作工艺还不成熟,速溶茶粉保存不当,容易结成块状。影响消费者对本企业的印象。 机会O:据我们的调查报告,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速溶茶粉,这是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超微绿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速溶茶粉的区别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抹茶与普通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抹茶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优质新鲜绿茶→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抹茶生产采用了传统的碾磨技术和现代的超微粉碎技术,整个加工过程始终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能很好地保存茶叶中的活性成分。 2. 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速溶茶粉的生产

推广应用 速溶茶粉的生产 谈鸿斌 颜伟民 (基伊埃技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尼鲁分公司,上海201101) 1 概述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咖啡因、鞣酸和芳香油。一杯茶所含的食物价值十分小,只有大约4cal的热量,此外还含有一些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泛酸)。新鲜的茶树叶富含维生素C,但是常常于后期制作时遭到破坏。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为2%~4%之间,饮用茶叶的最佳杯数为第一杯,除了口感和香味之外其也含有最多量的兴奋物-咖啡因-最少量的鞣酸。用开水沏茶3~5m in之后即得这种效果。 成品茶大体上有三个品种:发酵茶或红茶;非发酵茶或绿茶以及半发酵茶-也称乌龙茶。三类茶都是用同样品种的茶叶制成,只是所用的加工制作方法不同。在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之中又有数不清的分类。茶树的年龄、采摘的时间、环境气候以及土壤、栽培方式都是重要的因素,从而决定了茶叶的不同商业等级。 5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了速溶茶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开发生产速溶咖啡的工艺如萃取、浓缩和干燥方法同样适用于茶叶的生产。然而茶饮料中的化学成分毕竟与咖啡不同,在引进的同时少不了作必要的修改。速溶茶制品既可作为传统的热饮料又可成为清凉饮料于炎热的夏季上市。后者被称为冰茶。为方便饮用,冰茶常以方便简单的形式包装,冰茶饮料中除了茶以外还添加了蔗糖或甜味剂(低卡路里)和天然或仿制的柠檬汁,有时还添加薄荷风味调料。 从二十世纪初叶至今茶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消费者的口味几乎全部青睐于红茶,然而50年以前,绿茶、红茶的需求量是一样的,那时乌龙茶只占1 5的市场。引入了袋装茶和茶饮料之后,茶文化也随之改变,1994年日本罐装茶饮料的销售量为74亿多罐,总价值为60亿美元,同年,美国的茶饮料销售量达150万t,人均消费量为719L,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的第二大饮品。 2 浸提 茶叶的浸提是在连续的对流萃取机上进行的,由茶叶浸提而来的溶液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茶叶的表皮,由它决定最终茶饮料的色泽、口感和香味;另一部分来自于茶叶内部,它主要决定茶饮料的特征和涩味。茶叶中可溶性物质通常为40%,但是事实上浸提效果决定得率常在20%~30%范围之内。从红茶而来的提取浓缩物经常为10%~12%。离开连续萃取机的提取液立刻被冷却和过滤,以便及时除去溶液中所含的细小叶子。 3 鞣酸,过滤和温度 茶叶提取物冷却时就有厚重的絮凝物沉淀产生,它被称之为“霜”,导致冰茶饮料中不愉快的混浊或沉淀。解决的方法就是想办法除去茶叶中的鞣酸,通过离心分离可除去它,此外也可以用沉淀法,即添加蛋清和木瓜酶使之沉淀分离出来。在茶提取物的水溶液中鞣酸所占比例为25%。茶饮料的生产中,澄清一步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温度高低可以影响鞣酸-咖啡因物质在饮料中的溶解度。温度越低,鞣酸沉淀物就越多。 4 浓缩 澄清后,茶提取物就被送至真空蒸发器中进行初步浓缩,绝大多数离开蒸发器的芳香族挥发物可通过冷凝器回收。回收的芳香族提取液馏分在浓缩被送去喷雾干燥之前与其混合。 5 喷雾干燥茶叶提取液 送入喷雾干燥的茶叶提取液固体含量应为40%,最常用的脱除茶叶提取液水分的方法仍为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的主要作用是把溶液干燥成有一定颗粒度的固体颗粒。在喷雾干燥塔内由雾化器向一定高温的热空气喷出细小雾滴,从而形成颗粒,一般而言,雾滴的大小决定最终颗粒的大小。 根据干燥设备的设计尺寸决定热空气进风温度。进风温度为250℃,使用压力喷嘴,操作压力为215~310M Pa时就可以得到串珠状颗粒。 茶粉的最佳颗粒大小为200~500Λm,这样的颗粒拥有好的流动性、外观和溶解性。尼鲁公司的喷雾干燥设备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设备是按照极为苛刻的安全标准设计的,不仅保证产品在生产领域和市场 ? 5 ?

速溶茶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速溶茶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速溶茶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红茶、绿茶、普洱茶速溶茶粉为主要原料,经净选、热水浸泡、提取、粗滤、精滤、干燥、粉碎、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速溶茶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13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 GB/T 13738.1 红茶笫1部分:红碎茶 GB/T 14456.1 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 GB/T 29602 固体饮料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QB/T 4067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产品分类

速溶茶粉的研究

速溶茶粉的研究 ——食品试验优化设计 学校:江苏大学 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501 设计人:吴继忠3150901029 梁秋杨3150901024

一、试验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已少有年轻人能静下心花时间泡茶品茶,感受中国的传统茶饮品。而且,虽然中国茶叶名扬世界,但是西方国家却并不喜欢喝茶,中国茶叶在西方市场并不畅销,究其原因可能是西方国家人民习惯喝咖啡,尤其是速溶咖啡,比较节约时间。同时泡茶将茶叶倒掉,存在大量浪费,例如茶叶中的膳食纤维约只浸提出20%。所以本实验特地研究速溶茶粉,将中国的六大类茶叶均制成速溶茶粉,以拓展茶叶的销路,同时打开西方国家的市场。 二、产品特点 速溶茶粉是一种能够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茶鲜叶以及草本植物类,谷物类等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净化、浓缩、干燥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溶于水而无茶渣的晶体颗粒状,粉末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 速溶茶粉具有冲饮携带方便,冲水速溶,不留余渣,农药残留少,易于调节浓淡和容易同其他食品调配等许多特点,越来越多的在茶叶市场中推广。 三、实验指标 1.茶多酚含量 2.咖啡碱含量 3.氨基酸含量 4.膳食纤维含量 5.茶多糖含量 6.茶粉饮品口感评定 四、实验因素 茶叶粉碎度、时间、频率、温度 五、实验处理 1.破碎:100g干茶磨碎后加一定比例的纯净水。 2.酶解:将调配好的茶叶水添加 0.05%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 1- 3小时。 3.超声波辅助提取:酶解后启用超声波提取机组进行辅助提取。 4.过滤:对浸提完成的茶叶进行过滤澄清。 5.干燥:将浸提液进行干燥,收集茶粉。 6.成分检测:参照GB8305-87检测对比茶叶浸提物的含量。

速溶茶粉制备实验报告

食品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实验名称:速溶茶粉的制备工艺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年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背景知识:(1)速溶茶(instant tea)是以茶叶或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水或复合溶剂提取或采用鲜茶叶榨汁,经过过滤、浓缩、干燥等生产工艺,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助剂,制成的茶制品(固态速溶茶)。按使用的茶原料,纯速溶茶产品可分为: 速溶绿茶、速溶白茶、速溶花茶、其它速溶茶等。其中纯速溶茶(pure instant tea)除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稳定剂外,不添加其他任何添加剂,具有原茶特有的风味而没有茶渣的粉末状、颗粒状或片状固体;调配速溶茶(mixing instant tea)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稳定剂、食用香精、食用酸、食用碱、乳或乳制品、果汁(粉)、食糖和/或甜味剂等一种或几种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片状固体。 热溶型速溶茶(hot water soluble instant tea)在85°C±5°C纯净水中能溶解,经搅拌无肉眼可见悬浮物、沉淀的固态速溶茶。冷溶型速溶茶(cold water soluble instant tea)在25°C±5°C纯净水中能溶解,经搅拌无肉眼可见悬浮物、沉淀的固态速溶茶。 速溶茶的加工技术基本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浸提(萃取)、粗分、过滤、浓缩、杀菌、干燥等工艺步骤。近年来,国内速溶茶生产引入了一些先进的提取技术、膜分离技术(陶瓷膜、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赋香技术(香气回填技术)、低温浓缩技术(冷冻浓缩和膜浓缩)、杀菌技术(超高温瞬时杀菌)、酶工程技术(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和单宁酶)、冷冻干燥技术等,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速溶茶产品的品质,更多的保留了茶叶原有的风味特征。 (2)其他专利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