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案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案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案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 教学周数

授课时数

授课形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实训课□ 习题课□ 其他□

授课题目: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能力 :根据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换位思考能力:站在50年代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思考中国如何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情感目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民族自信

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理解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意义。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板 书 设 计

方法及手段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专题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5.课外查阅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资料。

教学后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问题导入】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之日起确立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奋斗。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是不是说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表明中国从此成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然而,中国依然是贫穷落后国家,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如何让中国最快的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新世界建设灿烂光明”,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灿烂光明的新中国呢?

今天我们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顾名思义,即把中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因此走向繁荣富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答这一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古老的中国走进了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今天的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全部教学内容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经验有哪些?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和意义是什么?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第二章我们讲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它推翻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的、紧密衔接的。毛泽东将其比喻为文章的上篇与下篇,“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上篇”圆满完成,进入“下篇”的写作时期。所以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

性的社会形态。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要通过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

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或特征是怎样的?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4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1925年,联共(布)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27年,联共(布)又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到卫国战争前,苏联共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新建了60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苏联大大缩小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1937年的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宣告社会主义建成。人们把苏联模式概括为“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加“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模式影响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搬苏联”。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到苏联访问,学习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希望苏联援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主义性质:国有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 合作社经济(过渡性)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性)

非社会主义性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

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和其他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逐步发展过程。

党关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设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

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过渡思想的转变:1949-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有设想有了新认识,认为我国面临新的发展形式,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成为必要和具有实现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⑸简称“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总路线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通过国民经济计划有步骤实现,首先是“一五”计划,通过它奠定工业化基础。

【案例】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是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讨论】当时中国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为什么不优先发展农业而优先发展工业,把工业化作为总路线的主体而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案例】毛泽东:“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根本无法生产钢铁等工业产品。毛泽东同志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案例】一场没有完成的争论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一位名人,全国政协委员。

1953年9月8日至18日,中央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日,梁漱溟在会上说:“过去中国将近三十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