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霉了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探讨发霉的条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
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进行观察。
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呢?根据是什么?
5、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谁最快发霉,发霉最多?
6、师分发同样对的同一时间生产的馒头。
1、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食物,比较其颜色,认识到颜色多样:黄、绿等
2、汇报发现: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则丝状等等。
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
4、引发学生的讨论。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
5、学生根据预测,小组讨论如何实验。
6、进行实验。
实验报告: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两个馒头,两个塑料袋。
实验条件;1.干燥的环境下(干馒头)2.阴凉的环境下(湿馒头)
实验猜测:阴凉的环境下的湿馒头会很快发霉。
实验步骤:取两个馒头,将其中一个滴上水,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袋中,再分别放到干燥环境和阴凉环境。放把其中一个碗滴一些水
实验结果:湿馒头比干馒头要容易发霉
实验结论:我在网上查找了食物变质的原因:微生物作怪。环境中到处都是微生物,食物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只要温度正好,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这是要使再吃的话,就容易导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