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荒漠化

1、荒漠化的概念:由于气候异常等自然原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

2、荒漠化的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等。

3、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植被破坏导致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荒漠般的景观。

4、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导致表土疏松。

(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并加速扩展的原因是气候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度放牧,这是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二是滥樵、滥挖、滥采,这是局部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化扩展的重要成因。三是滥垦,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耕地使其变成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四是滥用水资源,一些地区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大片沙生植被干枯死亡,沙丘活化。)

5、我国南方石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①多低山、丘陵,坡度陡、土层薄、植被稀少;②暴雨多、流水侵蚀作用强。

(2)人为因素:滥伐森林、陡坡开荒。

6、干旱、半干旱区次生盐渍化的成因:由于灌溉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地下水向地表聚集,水被蒸发,盐分残留地表,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7、荒漠化的危害

(1)影响农业生产:土地的退化、沙化,使土地的生产能力持续下降,导致食物短缺,引发饥荒,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2)破坏基础设施:埋没村镇、交通、水库、灌渠、良田。

(3)影响交通:流动沙丘埋没公路、铁路,威胁交通安全;沙尘暴降低大气能见度,迫使机场关闭,公路停运。

(4)生态环境方面:沙尘暴频发,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使生态环境更脆弱。并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5)影响人们的生活:埋没村庄城市,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恶化人们生存环境。

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

(3)两条原则: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B、治山、治水、治碱

(盐碱)、治沙相结合

(4)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1.治理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营造生态防护林;建设人工草场;实行栏养、划区轮牧等。

(具体:①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防护林;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③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池、使用风能、太阳能、化石能源等。④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实施生态移民。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9 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南方湿润地区、青藏高原。西北荒漠化的危害分两种类型

(1)对西北地区的影响:①蚕食土地、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②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③生产力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④加剧贫困化,加大东西差距,影响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2)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如距离沈阳100公里之遥的科尔沁草原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使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增多,大气能见度降低;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二、湿地的开发

1、湿地的定义: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地表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天然湿地(沼泽、泥炭地,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和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湿地的分布:沿海、沿江(河)、临湖分布,东多西少

5、湿地的重要价值:

(1)生态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2)调节功能: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3)产出功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珍稀动植物、水资源等);

(4) 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 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航运功能,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地。

6、湿地的开发利用

(1)合理的利用方式:保护湿地植被、禁止滥捕滥猎、保持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2)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

7、我国湿地现状:湿地资源丰富,但是正在大面积减少,遭受威胁的种类和程度不断增加。

8、湿地减少或退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④泥沙淤积严重;⑤环境污染;⑥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⑦引用物种的干扰;⑧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9、主要措施:(1)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减少泥沙淤塞河湖等湿地。(2)退耕还湖、退田还沼泽,疏浚河道等。(3)防止水污染;(4)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5)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6)生态移民。10.我国不同类型湿地的开发保护

(1)三江源:退耕还牧、还草;通过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态建设提高农牧民收入;培养农牧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将三江源地区最终建设成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研究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东北沼泽: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在急需补水的重要湿地,实施生态补水示范工程,引松花江水、嫩江水回灌。

(3)湖泊: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河流上游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采取休渔制度,限制网捕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人类需要;在富营养化湖泊湿地,实施湿地污染控制工程;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4)沿海滩涂:划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边界、有节制地开垦滩涂;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滨海湿地养殖优化和生态养殖工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开发旅游观光事业,发挥并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体化。

(5)河口三角洲:修筑防海潮大堤,湿地内围堰蓄水,在高盐碱地域人工培育怪柳林和人工种植芦苇等措施;防止水质污染事件;注意河流水利工程的建设;保持河流的有效供水。

三、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河流的几个常见名称:

(1)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

(2)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3)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

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4)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①流量大小;②水位高低和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⑤流速大小和水能资源等。

(5)河流的水系特征包括:①流程长短;②流域面积大小;③支流多少;④河流的弯曲度⑤河流的宽窄深浅等。

2、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的蕴藏等,这些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中、上游在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南部,下游在密西西比平原。该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1)地理位置:地处中纬度、距墨西哥湾不远、美国东南部的内陆。

(2)地形:上游流经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大,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水量不稳。(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所以该河流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降水集中的时间和当地洪水期是一致的。)

(4)河流:田纳西河的中上游流经降水充沛的阿巴拉契亚山地南部,河流的汇水量大;而下游则流经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河水排泄不畅,极易发生洪水。(5)资源:水能、煤、铜、石油

(6)人文地理条件:人口激增,采用掠夺式的开发,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经济贫困落后。

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1)设置专门机构,从事流域治理规划的设计与实施,治理与综合开发;

(2)选择开发突破口——从防洪入手,梯级开发水电、疏浚河道,发展水运;(3)流域开发与开放——抓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

(4)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

(5)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坡地:栽培果树、蔬菜;平原: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山地: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和畜牧业;水库: 发展渔业).

(6)环境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5、长江流域总体的开发整治措施:(1)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2)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3)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强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的发展工业。(4)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污染的治理);(5)发展特色旅游业。

6、长江流域的地理背景:(1)地形类型多样,从上游到下游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等千姿百态的各种地貌;(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3)水文:流量大,河道长,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4)资源:流域内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森林、旅游等资源丰富;(5)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城市密布,市场广阔,水陆交通

便利,社会协作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7、长江中游地区洪灾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a、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且雨季长,洪水集聚易形成洪灾。

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D、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E、加固堤防;)

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工业、科技、人口密度。

例如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条件

(1)有利自然条件: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2)不利条件: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生长季节为4—10月,春播、夏管、秋收)。

(3)社会经济条件: A、我国重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C、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

2、美国农业区位优势

(1)地形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2)土壤肥沃深厚(黑土)

(3)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4)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5)交通: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6)政策:国家政策法规支持(重要因素)

(7)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8)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9)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3、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粮食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等。这些粮食生产大国中,美国不仅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和农产品出口国。

4、美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美国过去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耗太多——机械化生产消耗大量的能源。

(2)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黑风暴”大规模的袭击与破坏。

(3)环境污染严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严重污染了土壤、大气、水源和食品。

2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条件

(1)有利自然条件: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2)不利条件: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生长季节为4—10月,春播、夏管、秋收)。(3)社会经济条件: A、我国重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C、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

东北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三江平原:春小麦;松嫩平原:玉米;辽河平原:水稻。5、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3)目的: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4)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5)主要农业带的布局理由A、乳畜带: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里接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拥有巨大的市场。

B、小麦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因为降水量较少,比较适宜种植小麦。水源充足。

C、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D、棉花带:无霜期在200天以上,春夏多雨而秋季较干燥,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熟和收获。

6、我国几个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对长绒棉需求大。(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我国热带面积小,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种模式: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

(1)生态农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类型,它的本质是依靠提高生物能的转化率,转化过程中废弃物再循环利用,以生物有机质来提高农业产量,从而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其最大优点是减少了环

境污染,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

(2)有机农业:在肥料使用上,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利用秸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培肥土壤,避免了土壤的酸化、板结及环境污染,能够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生产方式。

节水农业—除了节水型灌溉,还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

(3)节水农业—除了节水型灌溉,还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

(4)精确农业:卫星导航理性化分析,生产决策系统。其核心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变率处理设备(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现代高新技术,实时地获取地块中每个小区(每平方米到每百平方米)土壤、农业作物的信息,诊断作物长势和产量在空间上差异的原因,并按每一个小区做出决策,准确地在每一个小区上进行灌溉、施肥、喷洒农药,以求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和杀虫剂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8、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1)限耕政策;(2)休耕政策;(3)补贴政策;(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9、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能考核的地区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藏南谷地、宁夏平原等区域的农业发展;(1)美国、澳大利亚、西欧、阿根延等国的农业发展。

五、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矿产资源的开发

1、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我国传统工业区:东北工业区、目前山西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发展的物质条件: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曾经起着重要作用。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

3、德国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比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利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4、德国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5、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冲击。

6、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1)调整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7、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1)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

产资源,为本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原料。有辽河等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2)交通便利:区内有发达的水路运输条件、陆上公路、铁路网密集,临海地区拥有众多港口,有利于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3)市场广阔:人口比较密集,城市众多,消费水平较高。(4)基础较好:本区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工业基础好。(5)劳动力丰富:人口比较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8、“振兴东北”的主要措施如下: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发展第三产业。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政府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得到调整、充实、提升。②把自

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

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⑥政府给

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二)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

1、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1)人均资源量少;(2)人均能源消费量

低;(3)单位产值的能耗高;(4)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5)能源安全

受到威胁。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煤质优良,开采

条件好;(2)市场广阔(原因: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②我国对能源需求

量还会继续增加;③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①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较近;②有众多铁路

线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3、加快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1) 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

力;修建了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焦兖日铁路,逐步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

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

发展炼焦业;(4)能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①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主);②国

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实施,水电开发、核电建设,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煤炭的市场需求量相

对减小)。③山西煤炭开采条件下降,技术、设备陈旧,开采成本上升,市场

竞争力减弱。④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

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5、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措施:(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和洁

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2)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

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

治理三废。

6、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以石油为

主,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

7、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1)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尤其是大气污染(酸雨问题);(2)煤炭发电和运输过程土地、港口,加重交通压力;(3)大水资源消耗。

8、将煤炭转换为电能输出的优点及不足:

(1)对输出地: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变输煤为输电,减轻交通压力;带动高

耗能工业的发展,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益。但会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

对输入地: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能源输入地环境。

(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

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2、破坏森林后的危害:(1)使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2)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3)土地沙化加快;(4)全球温室效应增强;(5)生物多样性减少。

3、热带雨林的作用:(1)“基因宝库”:天上地下,各类物种繁多;(2)“医学

宝库”:各类树种,多为制药原料;(3)调节全球碳氧平衡;(4)促进全球水

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5)维持全球生态平衡。

4、全球森林的主要分布区:(1)热带雨林:南美洲的亚马孙流域、非洲的刚

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东南亚南部。(2)亚寒带针叶林带: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

5、我国森林资源地区分布:(1)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

大的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3);(2) 西南林区(喜马拉雅山南坡、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

1/4);(3)东南林区(赣、闽、台三省的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4)缺林地区:广大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等。

6、巴西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人类的开发

(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3)商业性划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一偿还债务;

(4)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牛肉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5)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7、巴西政府为开发亚马孙流域森林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1)制定了开发计划,划定了开发地区;(2)修建横贯亚马孙公路;(3)移

民亚马孙平原;(4)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2)加强

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4)选择性采划与更新造林相结合;(5)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六、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原因:①抓住了发达国家和地

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

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最先得到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

(国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获得

了发展的先机)。③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

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

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④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

产业。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目前,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比重高达70%.城镇人口总数超过3 000万。二是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珠江三角洲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10千米。三是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也相当发达。四是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国前列。

4、工业化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外向型经济的稳步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5、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1)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加快。(2)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兴起工业化推动城市化。(3)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

5 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推动城市化;(4)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5)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的开

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城市化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

6、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原

因:A、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先天不足、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

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

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对策: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

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城城市建设相对落后(表现: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②城

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③对外来人口

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

现象普遍。)

对策: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表现: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

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③噪声

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对策:加强规划与管理。A、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

污染的治理。B、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

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七、产业转移

1、原因: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②降低生产成本;③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

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3、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

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4、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

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最全最有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什么是文化?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的“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3.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作用? 形式: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4.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突出原因: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 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特定的文化活动 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方面:①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unit1 1.take place / happen / break out 无被动 2.starve to death 饿死 starve to do 渴望 做 .. starve for 渴望 得到 .. 3.in memory of 纪念 4.dress up 穿上盛装,打扮 5.p lay a trick / tricks on play a joke / jokes on 6.a ward sb. sth.=award sth. to sb.授予某 人某物 reward sb. for sth. 因 ... 而报答,奖赏某人 reward sb. with sth. 用 ...报答,酬谢某人 7.look forward to doing *以介词 to 结尾的短语 pay attention to (doing) devote? to (doing) attach? to (do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认为 ...很重要8. without permission. 未经许可 permit doing sth. permit sb.to do sb be permitted to do 9. turn up 出现 ,调高 turn down 拒绝,调低 turn out (to be )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求助 10 keep one ’ s word守信用;履 行诺言 hold one ’ s breath屏息;屏气 11.apologize to sb for sth make an apology to sb for sth 11. set off ( for.. .) = set out ( for...) 动身,出发 12. remind sb. of sth. /sb.使某人想起?remind sb. to do sth. 提醒某人做某事 14.mean to do 打算做 mean doing 意味着 15 be 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satisfying 令人满意的 16 lead to 导致;通向,通往 17.It is/was obvious that。。。很明显??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备知识框架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 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政治知识点 自己整理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文化活动也是文化的形式。 4、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6、文化的作用: (1)总的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影响) 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9、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限定)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VVVV思想文化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西汉时期,“罢黜...独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两宋时期,儒学形成新的体系――理学;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滋长,传统儒学受到批判,但仍为主流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形成的原因 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铁器牛耕运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V分封制崩溃,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备受统治者重视。 文化上:教育和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意义: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汉初“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已不适应汉武帝时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积极有为治国思想的反映;(2)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①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②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 (1)特点——以儒家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2)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表现: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影响:①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三、宋明理学 1. 形成背景:①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儒学受到挑战; ②儒学家为复兴儒学而努力 2. 特点、流派及代表人物(识记)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的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程朱理学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儒学思想家,宋朝 理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 3.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②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4.陆王心学主要内容 ①“心”是世界的本原。心就是“理”。② 强调内心的修养,提出“致良知”“知行 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陆王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理学的 影响: 消极: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重义轻利,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 运。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四、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活跃 1.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因)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日趋腐朽反动。 2.代表人物: ①李贽:儒学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 理 学 心 学 不同 点 世界观(世界本原)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方法论(把握“理”的途径)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强调内心的反省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

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 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 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二、文化的特点 1. 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所创造、为所特有的。纯粹“自 然"的东西称为文化。有了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 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2. 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载体,需要通过 呈现出来。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四、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相互 经济是,决定 (1)相互影响 文化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即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 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相互 政治文化 (1)相互影响 文化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即同经济。 (2)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四 .文化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来自于。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 2.文化影响。 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starve作不及物动词,表示“饿死,挨饿”。starve for=be starve of/for,表示“渴望获得,迫切得到”。 2)plenty作不可数名词,只用于肯定句中,表示“充足,大量,富裕”,可做主语,宾语或表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随着plenty所指的单复数形式作相应的变化。plenty也可作副词,表示“充分地,十足地,好多”。in plenty表示“大量的,丰富,充裕”可作表语,定语,状语。 3)satisfy 作及物动词,表示“满意,使满足”,直接跟宾语,若接that从句时,意思是“使相信”,从句前有间接宾语。satisfy…with以……满足be satisfied with对……满足satisfy…for向……偿还be satisfied to do sth满足于做某事 4)harm作名词,意为“损害”,不与不定冠词连用,常与do,come,mean等动词搭配。do more harm than good弊大于利There’s no harm in(sb’s)doing sth=It does no harm for sb to do sth做某事无害处作及物动词,表示“损害,伤害”。 5)lead 作及物动词,表示“领导,引导”其宾语常接介词短语或者副词作宾补。 表示“影响,致使”时,后接介词to,也可以接不定式。 lead sb into使某人陷入某种不良的状态。lead sb away使盲从,常用于被动语态。 lead nowhere毫无结果,,对……不起作用。lead up to sth作为……准备,导致。 lead sb by the nose牵着某人的鼻子,完全操纵某人lead a dog’s life过困难的生活 lead sb believe that使某人相信(假的事情或不确切的事情) lead the way带路,带头lead作为名词,give sb a lead给某人做出榜样,提示某人 6)origin 是名词,表示“起源,起因,出身”。be of origin起源于,出身于 7)event是名词,表示“事变,事件”,既可以指历史上的,国际上的,国内的大事件,也可以指日常事件,复数形式还可以指事态的发展和结局。也可以指体育比赛中的“项目”。 常见词组:at all events/in every event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the event结果,终于in the event of万一,如果,倘若in that event若果那样的话 8)dress 作及物动词,表示“给……穿衣”,后接人作宾语,也可以做不及物动词,表示“穿上衣服,穿着衣服”。dress up穿上盛装,打扮dress作不可数名词,表示“衣服”;作可数名词,表示“妇女及儿童的衣服”。dress sth up修饰,掩饰 9)trick play a trick on sb=play sb a trick开某人的玩笑,诈骗某人 do/turn the trick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have a/the trick of doing sth(有)做……的习惯/癖好。 be up to tricks,be at one’s tricks玩鬼把戏,闹恶作剧 trick可以做动词,trick sb into doing骗某人去做某事trick sb out of…骗取某人 10)memory 是名词,表示“记忆”时,接for而不接of。 复数形式memories可表示往事。 in memory of纪念,一般表示对死者的纪念。 lose one’s memory“失去记忆”,可能永远也想不起来;而slip sb’s memory指一般想不起来,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想起。 within one’s memory=within the memory of表示“记忆所及的时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