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识心意道之脊椎锻炼

初识心意道之脊椎锻炼

初识心意道脊椎之锻炼

不是每天都练,但也没丢下,隔三差五地练上几遍,略有体会,不深,结合头脑中原有的一些拳理医理,说出我对心意道的初步理解,可能偏差很大,希望各位先进们能够不吝赐教,斧正一回,先多谢了!我的结论是:这是个好东西,同学们有福了。

一、心意把:脊柱束展一命亡

为什么叫做心意把?:心意道无拳之名,乃谓之把。把,非一拳一脚之劲力,而是四肢在整体的驱动下的运动。而整体力是由束展二字来实现的。如猴缩蹲为束,穿衣劲为展。束展二字,通俗的讲法可以是开合,也可以是展折,也可以是收发,也可以是缩放;其低级表现为蓄而后发,中级形式为抖发惊弹,最高级所谓一惊而败之。可能具体理解有些微差别,大意如此。这是我的理解,敬请高人指正。

灵劲是如何产生的?:心意道讲究灵劲上身天地翻。灵劲是什么?有些练法把整体力当作了灵劲,练成了人体的整体冲撞的力量,象一头疯牛的那种冲撞力,或象熊一样蛮撞。当然也是很厉害的了,但不是灵劲。灵劲如猫之弓身崩弹,如虎豹之猛扑,如鱼离水面的弹跃,如狗出水后的宗身一抖。灵劲是由身弓的收缩或者弹放而产生,身弓由头、脊柱、腰、胯、腿、足组成。配合呼吸,吸气则束,胸合背开,肩胯、肘膝、手脚相应合,头领足踩,内裹外顶,内空外圆,内阴外阳;重心则虚实分明,两足、两膝需踩顶裹撑,静如处子,在八面支

撑的前提下,缩得越紧,则蓄劲越足。重心所在之腿腹股沟一定要挤合,肋骨与腰要挤合,尾闾向下向外翻。

束展与阴阳:阳在外,为阴之使;阴在内,为阳之守;阴平阳密,阳主阴从。要点全在身弓得力与否,如猫虎之身体行动。展,则为身弓打开,对拉外开,上领下踩,手脚齐动。肩胯外开,胸开背合,呼气。

脊柱锻炼为心意道的根本目的:人类自从学会了直立行走,脊柱的功能越来越退化,加上社会生产活动皆为肢体局部动作,致使人类越来越依赖于工具,而对脊柱的本能运动逐渐退化。窃以为,心意把核心功法在于脊柱,日久功深,脊柱两侧之两根大筋变粗,脊椎骨之间的间隙变宽,尾椎骨练开(最末尾一节骨头能够练开,开始会有异响),脊柱上由于后天直立行走的生理弯曲变浅(背如背锅),此时则身弓弹性大增,举手投足之间皆合乎拳理。于中医经络而言,则两根大筋之旁的足太阳膀胱经气充足,其人不畏风寒,不宜感冒。脊椎间隙加大,肾主骨生髓(束展亦是养肾大法),精成而后脑髓生,脑脊髓液总量增多,上供大脑的精气更足,则思维敏捷,耳聪目明。此心意功法养生益智之本。

有一个误区需要注意:脊柱一定要整体为一张弓来锻炼,百会上领劲,尾闾下坐劲,命门外顶,尾骨如袋鼠之尾巴向后撑坐;有些初学者因为腰胯的功夫不到,容易领会错了或者练错了,局部地在胸椎弯曲和腰椎弯曲处寻找开合力,最终练成了水蛇腰,练坏了胸椎(曾见一位陈式太极的初学者,对劲路的蓄发理解有错,练得胸腰乱扭,如

同舞蹈)。

束展不能分裂,练时合二为一体一气,所谓江山一统,一字包含阴阳,同时有束展。恨天无把,恨地无环,上拉下提束好了,把天地束合为一,六合合住,但是,身弓却有极大的展在内,头顶天,脚登地,把人立起来,别让天地给挤没了。观卢老拳照,当知束展统一在一个人上的劲头。

二、伸懒腰与肌肉若一

有朋友说:伸懒腰练的是软硬劲,如太极之粘住对方之力。诚然如此。伸懒腰是打通腰胯劲上传到肩背的功法。刚开始练拳,胳膊是胳膊,腿是腿,劲力没有联通,经伸懒腰锻炼则腰腿劲渐渐能够上达肩背,加上沉肩坠肘,则腰腿劲力能打手肘。此为其一。此步功夫与狗熊蹭树的劲路一致。伸懒腰的功夫把背上的劲练通了,只需用肩背一蹭即可将脚下生根之人(犯了双重之病)击出数步,但对于脚下无根之人(非真无根,而是虚实转换之无根,对敌无根,自己有根)尚无对策。常人后背之肌肉已经僵硬,不能随意运动。经常练伸懒腰,能够改善后背肌肉的状态,渐渐地能够配合腰胯运动,将力传导上来。薛颠前辈在其著作《象形拳法真传》中曾言:桩法慢练入道之法为:“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肢体”,正合伸懒腰之法。

我于大学期间,少年轻狂,曾以此蹭劲将人击退数步,又曾以此蹭劲

将一从后面撞来的自行车击倒。

曾在清华功夫王的引见下拜访陈式太极明师陈太平。搭手之际未觉其动,已被拔根击出倒地。反思数月乃悟,陈师之肩背肌肉涨缩自如,其动全在背部,故能发人于未觉之间。(也可能我悟错了,有明白的先进给指点一下。这是不是肌肉若一之境?)

07年6月心意道北京第一次聚会时,得遇zhanght兄,兄习大成拳有年,于伸懒腰一式之后,应张建之请演练大成拳之神龟出水,zhanghc兄运功则闻骨节响如炒豆。遂悟伸懒腰之深层用法,其理难以文字描述,为搭手之控身法,留待日后心意道朋友聚会时以身法向各位先进请教。拳理本是相通,伸懒腰与大成拳之神龟出水各有春秋、各有侧重,此中奥妙,日后当向大侠和陈师守孚请教。

督脉为阳气之总督,其两侧为诸多脏腑之俞穴,常练伸懒腰,令督脉和五脏的各个俞穴之气血充足,自然能够却病于无形,脏腑功能强健。伸懒腰对腰背部的惰性肌肉的锻炼较多,惰性肌肉开发出来,其好处远远大于把肌肉块练出来。

三、猴缩蹲与闪身法

练好猴缩蹲,避敌锋芒,攻其侧背。猴缩蹲一式关键在髋关节的灵活性。髋关节就好比是人体的方向盘,调整髋关节的方向,人体的中心所对的方向随着变化,同时调整尾闾所指的方向,则重心随着中心的方向灵活变化,对手很难把握。如此则能知己知彼,夺敌先机。猴缩

蹲中除了上述身法,同时隐藏了腿法的钩挂踹踢、手法的外拨下压、肩靠。一式而藏此三法,练好实属不易。只有腰腿功夫上身后,才能练好此式。观大侠的猴缩蹲的变式,突出了肩胯的配合,较之猴缩蹲的原式,更适合初学者入门练习。我自己揣摩所得,仅供参考,更全面具体准确的内容请以大侠和陈师守孚所述为准。

我在郭贵志一脉的大成拳习练者中见过一种闪身法,与大侠的猴缩蹲变式的练法很相似,我常以此法逗我女儿和亲戚小孩玩耍,在数人之间穿梭,玩猎人与鹿的游戏,我就是那头鹿了,小孩子们很喜欢玩。个人揣测:此闪身法在一对多群斗时可能有用,但是对于群斗没有经验,但是我没有群斗的经历,更希望以后永远别有(我已经戒之在斗了),所以仅仅是姑妄言之,仅供各位朋友参考。

猴缩蹲,顾名思义,练到其快如猴,才能实用。

四、猫洗脸与虎抱头:一直一横,两劲齐发

这是丹田力外发的练法,练时手臂的肩架要保持固定,手臂部不能紧张僵硬,力量要从腰脊和丹田发出,传递到手小臂、肘部。此二式要练得力量均整,需要腰胯、丹田上有功夫才行。

陈照奎一脉的陈式太极拳中有丹田内转之提法,猫洗脸和虎抱头对丹田劲的运转方向正好相反,仔细体会这两式,对丹田内转的道理就明白了。

大成拳中活步推手的初步练法,与猫洗脸和虎抱头的动作相近。

打法:

猫洗脸为一手向上向后拨打,一手前击(前臂或者肘打),从下往上开打,两劲齐发;猫洗脸之劲路可将对方来手圈出,将对方身形带变,后手接着奔着对手之肋去了。

虎抱头为一手向下向后拨打,一手前击(前臂或者肘打),从上往下合打,两劲齐发;

在技击中很实用的劲路。虎抱头为合打,稍微调整一下角度,即为向前上的肘打,以手户头,以肘向前上挑打对方来手,后面变招很多,是很好的接手式。

真正的武学最终都是相通的,因为人体的生理、物理原理是唯一的,不同门派只是对这一真理的不同反应,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我在读大侠的武学文章时,虽然没有练过心意拳,常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常常有那种“于我心有戚戚然”的奇妙感觉。有段时间我的思想苦苦挣扎,最终还是没能抵御住心意道的魅力,为了追求武学真髓,迫切地加入了心意道。

五、我的情况是:从小就跟武学有缘分;练过陈式太极数年(所幸访到明师),同时对王芗斋前辈的著作爱不释手,曾向数位大成、意拳传人请教过站桩和试力;在清华随功夫王练过形意、八卦的初步功夫(我一直对功夫王对我的真诚指教深深地感激,功夫王,你现在原谅兄弟没有?那件事兄弟对不起你啊,后悔莫及!);闲时读一些医书,

方药仅能自保;所以对拳理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的先入为主的观点;抛砖引玉,见仁见智,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六、为什么要戒之在斗?

年轻时,性格比较好勇斗狠,喜欢动手;有时仅仅表面谦虚,内心里还是不服。由此也多次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曾被人一个崩拳破门而入打得吐血,直过了一个月才好。对待胜负心态不够正常,一时胜人则沾沾自喜,一旦落败则心灰意懒。后来才明白,如此心态,只能称之为匹夫之勇,只能称之为浅薄。未曾交手,修为上已然落于下流。学武当为明理,为提升自身修为,无所待无所持,切勿存一丝争斗之心、名利之心,如此才能渐入佳境。君子慎独!!

及长,阅历渐丰,渐渐悟到,胜人者勇,自胜者强的道理:一个人真正的能力所在,不是与人相较相竞争的胜败(与同学同事同好之间),也不是在某种压力下的能力表现(被老师和领导要求),而应该是当他自己独处时对待自己的态度,古人云慎独修身,此之谓也。凡文武能达上乘者,动力皆出于自身,而非与人竞争之争力。只有找到了自身内在的能动力,不断革新自我,提升修为,才称得上是强者;能够放下心中的执着,空灵了自己的心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智;与人斗者,匹夫之勇,不值一哂;与人争者,心窍闭塞,自以为是,愚笨之举;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不求名利,但求真理。有感如上,故取此名,以时时自励,平静吾心,使勿受外物所役

对伸懒腰的再思考:回复 #3 张源侠的帖子

伸懒腰一式对体认身上的劲路很有用。原来伸懒腰为大侠原创!感谢大侠为我中华古传心意所做的一切!我读大侠文章,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寻常人怎有这个魄力呢!神龟出水为大成拳整体试力的一式,在搭手中它还另有用处。

伸懒腰能够让初学者慢慢体认(用身体去认识,这个词似乎是王芗斋原创的)到力的运用,确实是入门的捷径!

仔细再看大侠演练此伸懒腰一式,联想到陈照奎一脉传下的陈式太极拳新架,为了初学者容易入门,摸到劲路,陈式太极拳新架在每个动作都加上了圈(劲路起承转合的变化,由蓄劲到发劲的转动路线),即是将缠丝劲路放大,初学者容易掌握,所以看初学者练习陈式新架,缠丝劲都被放大了,旁观者看到的是好像身上处处发痒所以扭来扭去、蹭来蹭去,看起来虽然不雅观,却是找到劲路的捷径,比较适合没有任何武学根基的初学者习练。

看陈师守孚演练的伸懒腰,让我想起陈式太极拳中的一式增长功力的基本功。如果身上有点功底,可以照着陈老师的样子练练,练对了,脊椎骨就会嘎巴作响(形意龙身:龙有搜骨之法,从此而来?)。按

我的理解,陈师守孚的练法已经上升到对脊柱和脊柱两侧的大筋的锻炼,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心意道的强肾作用:回复 #4 白洛阳的帖子

心意道在对身体的束展、蓄发、展折、开合的锻炼时,其枢纽在腰,或曰:命门;曰丹田。离命门和丹田最近的脏器为肾脏,所以肾脏和肾上腺得到更多的摩擦、挤压等锻炼, 心意道练后,腰肾处温热如有一团火在烧(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练习量不同,感觉不同。肾者,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虚则五脏皆虚,肾强则五脏皆强。

用医家的话来说,

足太阳膀胱经运行寒水之气,需要肾中真火(肾阳)蒸化上行,过巅顶则化为水,从上而下润泽五脏六腑,所谓一水能化五火也。《素问·解精微论》有言“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 即是说,如果太阳寒水之气不能滋润五脏,五脏就会衰弱。

能够蒸化太阳寒水的能量在肾。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顺之则成人(生小孩了),逆之则成仙(炼精化气,变成精气神了),气足则阳密乃固(肾精能够固藏,不会虚阳外越,心思不易受迷惑和引诱,论语云,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心意道锻炼腰

两侧的筋肉(古人将此处筋肉叫做膂,膂力过人,即是指此处筋肉壮实,不是指臂力),对两肾和肾上腺都有按摩锻炼作用,也是一种补肾大法,相当于吃肾气丸。肾气足则处事从容自若,不易冲动。

看陈师守孚和大侠,都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是练心意道肾气足的原因?

曾从白兄处学得保精养精之法,我的理解如下,白兄看有无偏差?望白兄能再教我点儿。

(少年人性欲望强者看此处:切记,性欲望强并非好事,并不说明身体好,像牲口一样健壮;人,不同于其他动物,每个人都有专业,事业、方向、爱好、追求等等;当精神专注于某件事情时,肾精就转化为脑力,专注的程度越深,肾精的转化效率越高,并能够取得远较性快感更强烈、更持久的一种快感;这就是中医肾藏志的说法;如果还没找着自己的志向所在,就在年轻时努力去找。此处与上瘾要区分开,上瘾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现实的逃避,躲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不肯出来,如网瘾,游戏瘾,毒瘾等。志向与之不同,是一种不断的进步、提升,是一种成功的快感。)

肾精顺之下落与逆之上升,都是肾精正常的变化规律,并不是说下落就坏而上升就好,道法自然,不能强自压抑禁制,那样肾精既不能下落,上升又无途径,肉身与精神上都会出问题。重要在于兴趣的引导,

当你找到一件事情,一个方向,做这个事情时能够不觉得累,而且做起来特别有成功感或者收获很大的感觉,短时间内进步很大,其实这就是等同于性快感的一种快感,更加持续,更加长久。练心意拳能够辅助少年人将此肾精转化为精气神。)

撤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读了虬髯客兄的帖子,从松静桩侃侃抻筋拔骨

有悟:

内功经云:撤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打开的是胸椎6节脊骨,其开合涨缩打开后的效果,

(1)胸背涨圆,隔膜下压,肩合背争,胸腔增大,肺活量大,心包舒畅,心脏压力小,泵血力强劲。

(2)脊椎管腔增大,脑脊髓液容量增强,脑部的淋巴循环增强。(3)展眉吊目,印堂束展,开通督脉下降之血气。

(4)精神舒畅又含蓄,是锻炼神经大脑的最佳精神状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