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精准扶贫历程

精准扶贫历程

精准扶贫历程

【篇一: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

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11月,他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

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

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公

仆情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

辩证思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同志重要论述,认真查找不足,努力补齐短板,做到头脑有方向、

心中有感情、手里有办法、脚下有印迹,当好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

富奔小康的“主心骨”,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

大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时常自问“四个有没有”,才能对脱贫攻

坚任务认识到位。

有没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从执政目

标看,无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们党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

都深刻表明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标。从执政规律看,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

们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贫

困问题虽然直接涉及的是少数人,但事关促进共同富裕和实现共享

发展,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

意度。

有没有从头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当前,

无论在总量、均量、质量上,还是在经济、社会、民生上,我们距

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还有一定差距。就湖北省而言,还有59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存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贫困地区最需要发展,也最具有后

发优势。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第一民生。对于脱贫攻坚,在工作安排上应高度重视,在时间、精

力和资源投入上应优先安排。

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我们要的脱贫不是

平均脱贫,而是一个也不许落下;不是暂时脱贫,而是稳定脱贫、

拔除穷根。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想

毕其功于一役,指望来几次突击就能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心

要热,头脑要冷静,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也不能掉

以轻心、仓促上阵。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性和综合性。脱贫攻坚不仅关系经济能否行稳致远,而且关系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

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这些迟早要干的事,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干,既

可以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凝聚发展正能量,又可以补齐

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为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拓展空间。抓好脱贫攻

坚可以带动全局,一子落而满盘活。

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只有把思想认识提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的高度,站在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角度,才能以特事特办的力度来思考、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扶贫工作,

以认识提高促进行动自觉。

对照为民宗旨找差距,着力补齐感情短板

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重要体现,是锤

炼党性的内在要求。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不断加深。应当认识到,扶

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千帮扶万帮扶,带着感情才是真

帮扶。如果感情不够深厚,就会把职责当任务来完成,交差了事;

就会把经常当偶尔来看待,应景作秀。这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更不可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应把贫困群众当恩人。湖北省的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革命老区、移

民安置区和生态功能区,这些地区的人民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

了巨大贡献。饮水思源,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好贫困人口帮

扶工作。今天的帮扶,既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也是让无私奉献精

神薪火相传。

应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点滴,将他们的冷暖疾

苦挂在心上,把亲情体现在细微之处,在群众困难时送去及时雨。

比如,在农忙时搭把手,有好门路好信息时捎个话,找到致富路子

时添把火,逢节日、婚丧嫁娶送上问候,让心越走越近、让人常走

常亲。

应把贫困群众当朋友。进村入户,扶贫帮困,给钱给物固然必要,

但不能形式化,更不能高高在上,搞成一种施舍。要把自己与贫困

群众放在同等位置,戒掉官腔、放下架子,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听群众拉家常、诉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

真情,通过与群众真交心、交真心来加深感情、赢得支持。

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根据中央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两个确保”(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

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总体目标,结合

湖北省实际,我们提出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48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国家和省定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和享受片区政策的3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为此,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做好这些

工作,既是能力素质的考验,也是补齐能力短板的努力方向。

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去穷志”。摆脱贫困,首要

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

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通过细心工作和

耐心引导,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

成攻坚合力。

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

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

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脱贫

能力,还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教育

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

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

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

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做好规划引导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

方人的地方,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

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科学规划十分重要。不仅要做

好土地空间规划、房屋建设规划,而且要统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就业和致富规划,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强基础”。贫困地区最大的发展

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欠账较多。利用中央财力向中西部地区和贫

困山区倾斜的机遇,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快宽带网络覆

盖贫困村步伐,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兜底线”。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

救助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扶贫、低保五保救助扶贫、养老保障扶贫,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救济政策,让完全或部分丧

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织

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勤于实践,带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深入

基层拜群众为师,多到扶贫一线找答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

能力素质,锻造一支脱贫攻坚的过硬队伍。

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

不得丝毫马虎。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

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准”即“精准”。这体现在识别

和施策两个环节。扶真贫必先识真贫。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

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

人口搞清楚。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

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实”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

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

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

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

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严”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严格考核程

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引入群众评价、第三方评

估等考评方式,既要做到已脱贫或摘帽的应退尽退,又要防止弄虚

作假。仿照军事化机制,制定“作战计划”,划分“作战区”,层层签

订“军令状”,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结账。严格政治纪

律和政治规矩,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扶贫资金

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允许被侵占和挪作他用。

【篇二:精准扶贫热点专题】

精准扶贫

时政背景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

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为何扶?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

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

国平均水平。

2、扶持谁?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

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

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3、谁来扶?

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

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

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要把夯实农村

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

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

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4、如何扶?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

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

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

能致富。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

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

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

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

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

特殊关爱。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

加大

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

脱贫攻坚工作。

同时,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譬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

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

融改革创新步伐。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

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

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一、时政术语提炼

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

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

扶贫对象身上。”

四个施策:“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

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种渠道:“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

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

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十项工程: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

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

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多元主体:“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

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三、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

的作用,有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实

现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

实的物质基础。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4)国家财政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的物质保障作用。通过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

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有利于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保

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落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7)商业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

进行的纽带。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

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

2、《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

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

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扶贫开发事业,可以为人民享有真实民主提供物质保障。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3)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体现了政府应履行的职能。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7)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3、《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扶贫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国家要重视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

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

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

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4)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发挥勤劳勇敢精神,可以奠定中华民族坚不

可摧的立业根基,要发挥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

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

全局性作用,因此,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有利于脱贫致富。

4、《生活与哲学》角度

(1)唯物论角度: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

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脱贫攻坚依然严峻的客观形势,提出了我国“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这体现了物质决定

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贫、脱贫,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

信心、勇于担当,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打好

扶贫攻坚战。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精准扶贫

工作,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体现了尊重

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2)辩证法角度:

①联系的观点。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

客观性。精准扶贫要发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

保障兜底一批,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增加重点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相互辩证统一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

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⑤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做到

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⑥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

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

(3)认识论角度: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脱贫致富终

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

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

变贫困落后面貌。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

进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制定好目标与规划。

(4)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

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四、创新试题

1、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

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

社会救助力度。是因为

a.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b.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国家财政的应尽之责

c.解决好贫困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1、试题分析: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

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a不符题意,不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途径。c符合题意,应选;b、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c。

2、我国“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

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

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上述目标,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包括了()

①有形商品的消费②生存资料的消费③发展资料的消费④享受资料的消费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吃、穿、住、基本医疗属于生存资料的消费,义务教育属于发展资料的消费,脱贫不涉及享受资料的消费。有形

商品的消费不是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正确答案a。

3、2015年,四川省扶贫办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全省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向贫困户发放贷款3.5亿元,促进贫困户户均增收1238元。此外,该省还通过开展招商引资促进脱贫,推

进金融资本放大脱贫效应。这启示我们“向贫困宣战”( )

a.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 b.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

任增加就业量

c.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扩大民生支出 d.贫困地区要增强内生动

力和发展活力

3、试题分析:材料中“1070 家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投资3.5亿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四川省扶贫办

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选a。该题中企业扶贫并不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依然以营利为目的;c

和d不合题意。

4、我国扶贫经历了从最初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

贫的过程,即从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

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结合

起来的过程。这启示我们()

a、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b、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相

结合

c、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d、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

飞跃和发展

4、试题分析: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是

外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是内因,正确答案是b.

5、.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

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通过大力推进

扶贫开发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

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说明国家履行的职能有()

①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②对人民负责的职能

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④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试题分析: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体现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推进扶贫开发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

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原则,正确

答案是c

6、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我们党在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确立新的扶贫工作方针。会议提出要大

力发展教育脱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使中国的脱贫进入

良性循环。

请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治贫先治愚,扶贫

先扶智”?(6分)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质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们的实

践活动顺利发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意识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就是要改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

使贫困地区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摆脱贫困,走上富裕

之路。

7、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

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

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确保扶贫工作目标的实现?(8分)

①党要发挥好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作用,践行好以人为本、执

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②党要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脱贫致

富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

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

变贫困落后面貌。

③政府要履行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树立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篇三:热点五精准扶贫】

热点五:精准扶贫

热点背景

1、精准扶贫: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习总书记曾多次指示要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扶贫目标:在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

整体贫困。可以预见,扶贫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是现

在全国有接近60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艰巨。二是因收入分配

差距过大(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9),弱化增长动能

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三是2014年全国有7000万贫困人口,

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这7000万人的脱贫。扶贫给市场带

来的投资机会包括农业产业化、能源扶贫、乡村旅游、农村金融等。

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仍有7017万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

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

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

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

的实现

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

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

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

施策。” 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

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

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

龙头企业带动。

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

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

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

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

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

扶贫格局。

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

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

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

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

途径。” 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

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

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

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

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

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3、2015年12月9日,文化部等7部委日前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到2

020年,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改善,群众基

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

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公共文化在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

学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切入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义。

⑴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才

⑵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提高贫困地区文化软实力。

⑶教育要人格教化中??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精神力量全面发展。

⑷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有利于打赢扶贫巩坚战。

考向预测

1.确保到2020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材料一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必须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中央财政

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

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

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

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

材料二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世界减

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为消除贫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四

点倡议:第一,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第二,着力加强减贫发展

合作。第三,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第四,着力改善国际

发展环境。

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

民币援助,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

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1)结合材料一,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措施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14分)

(2)结合材料二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评价中国为世界减贫所发

挥的作用。(12分) 38.【参考答案】⑴①中央财政加大对贫困

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

会公平和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4分)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

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有利于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分)③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有利于完善

分配制度,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分)④通过输出劳务、加强培,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带动创业,增加居民收入。(3分)⑵①中国积极履行主权国家义务,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

为世界减贫做出积极贡献。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

国为全球减贫多次提供援助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无条件免除债务,有利于着力改善

国际发展环境,建立国际新秩序。④在世界减贫过程的行动与主张

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彰显了负责的大国形象,

在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每点3分)

2、38.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代表党中央首次

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

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台《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推动了中央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

后来,习近平在各地调研时又多次提及精准扶贫这一理念,并于2015年6月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1)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实施精准扶贫?(12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14)答案:38. (26分)

(1)①以党中央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开展扶贫工作;(4分)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扶贫工作;(4分) ③认真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职能,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开展扶贫攻坚工作。(4分)(2)①有利于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4分)②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4分) ③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分)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