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营养与疾病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营养与疾病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营养与疾病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营养与疾病

第三章营养与疾病

学习重点:营养素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骨质疏松,营养、食物与肿瘤,营养与免疫,各类疾病的调整和控制原则。

基本概念:

1.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的脂肪斑块,这些脂肪斑块主要有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组成。

2.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食、多饮、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

3.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4.骨质增生: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基本要求:

第一节、心脑血管疾病

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与血液之中。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类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

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谢失常情况。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生高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中的EPA(C20 :5)和DHA(C22 :6)。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反式脂肪酸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观察到膳食胆固醇可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三、膳食热能、碳水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当人体长期摄入的热能超过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组织,形成肥胖。肥胖者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膳食中碳水化物摄如过多,除引起肥胖外,还可直接诱发高脂血症。

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性蛋白质明显。而植物大豆蛋白质则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

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E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

维生素C参与胆固醇代谢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使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

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泛酸、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等,在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六、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七、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镁和钙

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保护心机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动物缺钙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二)铬和硒

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清胆固醇增加,动脉受损。缺硒可引起心肌损害,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三)钠

钠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八、其他因素

大量饮酒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饮茶有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抑制血小板凝集。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香菇和木耳都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九、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

①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②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③多吃植物性蛋白质,少吃甜食。④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⑤饮食易清淡、少盐。⑥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少饮酒。

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

一、糖尿病诊断和分型

(一)诊断标准

成人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 7.8mmol/L。

(二)分型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分型标准,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8年在(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中报道,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21%,耐糖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糖尿病发病正呈增高趋势,目前在农村地区的患病率比城市的增长速度更快。

(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能量、脂肪摄入过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②生理病理因素。

③社会环境因素。④遗传因素。

三、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

(一)糖尿病综合调控原则

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提出了糖尿病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

(二)饮食调控原则

1. 饮食调空目标①接近或达到血糖正常水平。②保护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③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④接近或达到血脂正常水平。⑤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

⑥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

2. 历史上饮食调控原则的改变其变化趋势是脂肪摄入比例减少,碳水化物摄入比例增加,蛋白质比例变动不大。

3. 饮食调控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能体重是检验总热能摄入量是否合理控制的简便有效的指标,因此,不论是肥胖者或消瘦者均应控制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内。

(2)选用高分子碳水化物碳水化物供能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如玉米、荞麦、燕麦、莜麦、红薯等。

(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选用高纤维膳食,每日膳食纤维供给量约为40g。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脂肪供能占总热能的比例不高于30%。一般建议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为1:1:1;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在300mg以下。

(5)选用优质蛋白质多选用大豆、兔、鱼、禽、瘦肉等食物,优质蛋白质至少占1/3。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可占总热能的10%~20%。

(6)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多选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摄入甜水果或水果用量较大时要注意替代部分主食。

(7)食物多样:糖尿病人常用食品一般分为谷类、蔬菜、水果、大豆、奶、瘦肉、蛋、油脂等八类。每天都应吃到这八类食品,每类食品选用1~3种。

(8)合理进餐制度糖尿病人进餐时间要定时、定量,一天可安排3~6餐。三餐比例可各占1/3,也可为1/5、2/5、2/5或其它比例。

(9)防止低血糖发生。

(10)急重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摄入应在医师或营养师的严密监视下进行。

4.糖尿病食谱常用两种方法编制食谱,即食品交换份法和营养成分计算法,也可用电脑软件进行编制。

第三节营养与肥胖

一、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肥胖的定义(本章已叙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肥胖表现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朝中并不一定都是肥胖。机体肌肉组织和骨骼如果特别发达。重量增加也可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针对肥胖的定义,目前已建立了许多诊断或判定肥胖的标准和方法,常用的方法分为三大类: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其中人体测量法应用最多,常用的指标有身高标准体重法、皮褶厚度和体质指数。

二、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一)肥胖发生的内因

肥胖发生的内因主要是指肥胖发生的遗传生物学基础。遗传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15号染色体有缺陷),从而导致一种罕见的畸形肥胖;其二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肥胖。

(二)肥胖发生的外因

主要是指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认为社会因素、饮食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素,可能是造成肥胖的的原因。

(三)肥胖的分类

肥胖按发生的原因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三大类。

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一)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肥胖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肥胖可导致儿童血脂浓度增加、血压增高。②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肥胖症能导致混合型肺功能障碍。

③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④队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

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还证明了肥胖与胆囊病有关。极度肥胖者肺功能可能异常,而且肥胖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常发生异常。

四、肥胖的流行病学

1986年,我国八城市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肥胖儿童检出率为0.91%,男性0.93%,女性0.90%。1996年上述八个城市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为男性2.2%,女性1.9%,比10年前分别增加了2.36倍和2.11倍。

五、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肥胖的首要措施是在公众中宣传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教育、指导居民合理平衡膳食的可操作方法改掉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肥胖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平衡、促进脂肪分解。其方法控制总热能摄入,加强体育锻炼。

第四节营养与肿瘤

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最直接、最经常、最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找出肿瘤防治措施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癌症的流行病学

1998年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布,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6个省、区、市全部抽样地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水平为108.3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略高于农村;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结肠肛门癌、以及白血病;肺癌和肝癌呈明显逐步上升趋势。

二、营养、食物与肿瘤的关系

(一)膳食因素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总的膳食质量决定于体内营养状况,从而决定着癌变过程的转归。

(二)饮食致癌的可能机制

①饮食中的致癌物或直接前体有可能启动癌变过程。②促进内源性致癌物的产生。③转运致癌物至其作用部位。④通过其代谢作用改变了组织对致癌物的易感性。⑤基因调控。

⑥膳食中缺乏抗癌成分。⑦不良饮食习惯

(三)食物与癌

1.大豆与癌:大豆摄入量与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等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呈相反关系。

2.茶叶与癌:茶叶尤其是绿茶,对实验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

3.蔬菜、水果与癌: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摄入蔬菜和水果与上皮癌、特别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癌症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如十字花科蔬菜、葱属、蘑菇、绿叶蔬菜和水果。

4.动物性食物与癌:含有大量红肉(指牛、羊、猪肉)、蛋类和乳及乳制品较多的膳食,有可能增加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5.酒精与癌:酒精可增加口咽部、喉、食管和肝癌的危险性。

三、防癌的膳食建议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会专家小组提出的膳食建议,其内容包括:食物多样、减少总脂肪、盐的摄入、保持体力活动、维持适宜体重等14条。

食品营养学_练习题_选择填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这些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三类。 2、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九种氨基酸为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3、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更容易吸收。 4、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内容包括:营养评价和代谢评价两个方面。 5、婴儿的必需氨基酸有 9 种。 6、肉类食品是人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7、在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时,应考虑到加工、烹调及食物残余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带来的偏差。 8、体格检查是营养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人体测量和临床检验两个部分。 9、在冷冻保藏食品过程中,维生素损失最多的阶段是解冻。 10、烟熏烤的过程中,食品会形成大量的,其中具有强致癌性。 二、选择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 B 。 A. DRIs B. RDAs C. RNI D. EAR 2、属于常量元素的矿物质是 B 。 A. 铁 B. 钙 C. 锌 D. 硒 3、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 D 。 A. 蛋白质 B. 脂类 C. 糖类 D. 水 4、我国古代提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概念的著作是 D 。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饮食概要》 D. 《黄帝内经》 5、过量食用后,最容易引起维生素A中毒的是 D 。 A. 瘦猪肉 B. 胡萝卜 C. 芒果 D. 鱼肝油 6、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 A 。 A. 体重(kg)/身高(m)2 B. 身高(m)2/体重(kg) C. 体重(kg)/身高(cm)2 D. 身高(cm)2/体重(kg) 7、以下不同部位猪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C 。 A. 奶脯 B. 后臀尖 C. 里脊肉 D. 肋条肉 8、牛奶通过发酵变成酸奶,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素含量增加的是 D 。 A. 钙 B. 铁 C. 乳糖 D. B族维生素 9、以下食品类别中营养素密度最高的是 D 。 A. 甜饮料 B. 酒类 C. 动物油脂 D. 绿叶蔬菜 10、为了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一般建议每天饮食中的酸、碱性食物的适宜比例为 B 。 A. 1︰2 B. 1︰3 C. 1︰4 D. 1︰5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一、填空 1、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钙盐大多在可溶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讲解学习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 1、淀粉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2、烤面包时产生的金黄色是由于温度升高时,食物中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间发生羰氨反应,而引起食品颜色变化。 3、碳水化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4、膳食中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 5、采用60℃以上的热水和面,使淀粉容易糊化,从而使面团体积增大,黏性增强。 6、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很少单独存在。 7、果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8、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 9、麦芽糖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连接。 10、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以β-1,4 糖苷键连接。 11、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子糖和水苏糖。 12、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连接构成主链,支链以α(1→6)与主链相连。 二、选择 1、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A.棉籽糖 B.果胶 C.纤维素 D.淀粉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A.45%-50% B.70%以上 C.55%-65% D.30%以下

3、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 低聚糖醇 B. 山梨醇 C. 甘露醇 D. 木糖醇 5、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6、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果糖 D. 麦芽糖 7、下列食物含果胶较多的是。 A. 面粉 B. 黄豆 C. 香蕉 D. 黄瓜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 糖元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A. 1~2个 B. 3~8个 C. 11~15个 D. 16~20个 10、低聚异麦芽糖由2-5个葡萄糖单位通过结合而成。 A. β-1,4-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α-1,6-糖苷键 三、名词解释 1、糊化淀粉 2、糊化 3、淀粉的老化 4、方便食品/即食食品 5、焦糖化作用 四、简答 (一)简述大量食用果糖产生的副作用。 (二)简述羰氨反应及其各阶段。 五、论述

10山东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402)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和现代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能够在医院、社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营养指导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营养学实践。 (2)比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中医学食疗药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营养临床诊疗知识。 (6)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 (7)熟悉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 (8)熟悉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2. 能力要求 (1)具有对各类人群进行营养宣教、营养评估、营养指导、编制营养食谱的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及证候进行中医食养食疗指导的能力。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食物资源开发和食品强化的营养设计与鉴定。

(4)具有对食品中各种污染物、添加剂、天然有毒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基本能力。 (5)掌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抢救的方法和技能。 (6)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 (8)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9)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3. 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职业素质:热爱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事业,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 (3)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医学营养学题库

一.单选题 1.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质量高低,主要看 A. 蛋白质的含量和消化率 B. 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学价值 C. 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生物学价值 D.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及生物学价值 E.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发挥 2.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B. 各种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C. 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D. 各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E. 限制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3. 以下为人体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A. 色氨酸 B. 苏氨酸 C. 蛋氨酸 D. 精氨酸 E. 赖氨酸 4. 食物中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A. 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B. 蛋白质供应热能受限 C. 合成组织蛋白质受限 D. 蛋白质分解代谢受限 E. 机体氮平衡受限 5. 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需大于排出氮多少,才能考虑机体处于氮平衡状况 A. 30% B. 10% C. 8% D. 5% E. 3% 6. 下列人群中不需要维持正氮平衡的是 A. 乳母 B. 青少年 C. 成年男子 D. 婴幼儿 E. 孕妇 7. %是 A.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B. 蛋白质真消化率 C.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D. 蛋白质净利用率 E. 蛋白质功效比 8. 植物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于动物蛋白质,是因为

A. 蛋白质含量低 B. 蛋白质被纤维包裹,不易与消化酶接触 C. 蛋白质含量高 D. 与脂肪含量有关 E. 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9. 粮谷类食品中存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A. 谷氨酸 B. 组氨酸 C. 蛋氨酸 D. 赖氨酸 E. 色氨酸 10. 豆类存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 A. 谷氨酸 B. 组氨酸 C. 蛋氨酸 D. 赖氨酸 E. 色氨酸 11. 天然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A. 瘦猪肉 B. 鸡蛋 C. 牛奶 D. 鱼 E. 黄豆制品 12. 按照目前我国膳食习惯,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 A. 肉、鱼、禽类 B. 豆类及豆制品 C. 蛋、奶类 D. 粮谷类 E. 薯类 13. 脂肪摄入过多与许多疾病有关,因此要控制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一般认为脂肪的适宜的供能比例是 A. 10%~15% B. 60%~70% C. 20%~25% D. 30%~40% E. 40%~50% 14. EPA、DHA的良好食物来源是 A. 海水鱼 B. 花生油 C. 牛肉 D. 杏仁等硬果类 E. 豆油 15. 必需脂肪酸与非必需脂肪酸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人体所必需的,而后者不是

营养学第四章

第四章不同项群、专项运动员的营养 第一节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耐力项目如马拉松、长跑、长距离自行车、长距离游泳和滑雪等项目。 特点:在训练方面具有运动时间长,运动中无间歇,动力型,运动强度小,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不大,但是,总能量消耗很大,体内的物质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由于长时间运动,体内糖原大量消耗,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在运动员饮食中应供给充足的糖,以增加体内的糖原储备 ◆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铁营养,如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 ◆缩小食物的体积,减轻胃肠道负担 ◆膳食中可供应适量的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35%左右为宜。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恢复。 ◆运动中,补充含糖量较低的饮料((6%的糖)有利于胃的排空和提高运动能力。 ◆丢失电解质可在运动前或运动后补充,不是在运动中补充。 二力量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如短跑、有阻力的骑车、短距离游泳、球、檄榄球、举重、投掷和摔跤等项。该运动项群要求力量和速度。运动员的体重一般多都较大,运动中要求大力量,神经肌肉协调性,并在短时间内爆发力量,克服心理障碍。运动具有强度大、缺氧、氧债大、运动有间歇以及无氧供能等特点。 体内蛋白质代谢速度较快,同时由于骨骼肌内蛋白质增长的需要,运动员对蛋白质营养要求较高,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1/3以上。 力量型项目以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补充为其特点。 三灵敏、技巧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击剑、体操、跳水和跳高等项运动员在训 练中神经活动紧张,动作为非周期性和多变, 并在协调、速率和技巧性要求较高。 ●食物应提供充足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磷等营养。VB1的供给量应达到每日4毫克,VC每日140毫克 ●食物的脂肪供给量不宜过高,保持在30%以下为宜。 ●乒乓球、击剑等项目运动员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A供给,每日应达到1800ugRE(6000IU),其中大部分来自动物食品 四球类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球类运动项目繁多,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棒垒球等数10种项目,由于项目不同,它们对各种身体素质要求全面发展,对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要求较高。 球类运动项目大多属有氧代谢类型的项目,其中足球运动员的热能消耗量较篮、排球高,一场足球赛所跑的总距离可达10~15km,除了足球之外,其它项目都在积极主动的抢位换位、跑动对抗中完成,所以营养膳食有自己的特点。 ★在剧烈运动前的3-4小时采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在长时间的训练或比赛前,应在每隔20分钟补充配方科学的运动饮料150毫升。 ★为了加速糖原储备的恢复,应在运动结束后尽快补充50克糖,以后每隔1-2小时重复补充,直至下一餐,恢复期的24小时内,补糖总量应达到10克/千克体重。 ★可采用含糖电解质饮料,补充量应达到运动后体重减轻量的150%。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 绪 论 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 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 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 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 水的营养 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 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 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 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 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 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5、NSP的概念。 6、简述NSP的营养特性。 7、简述NSP的负面营养特性及克服措施。 第六章 脂类的营养 1、必需脂肪酸、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哪几种? 3、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5、何谓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第七章 能量代谢 1、热增耗(HI)、TMEn的概念 2、DE、ME、NE的定义或计算 3、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平均燃烧热分别为多少? 4、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5、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简述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第八章 矿物质营养 1、必需微量元素、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的概念。 2、各种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3、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食品营养学 第四章 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由于营养摄入过剩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城市,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 1.肥胖症 肥胖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堆积使体重超过正常的一种状态。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进多于出时候,多于的能量即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因此肥胖是与人体中脂肪的量密切相关的,脂肪量的多少是肥胖的主要表征。在我国,单纯性肥胖儿童急剧增加,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 正常人体的脂肪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刚出生时,人体脂肪约占体重的12%,新生儿期体脂迅速增加,在6月龄时达到高峰,大约占25%,然后在青春期前下降到15%~18%。青春期女性增加至20%~25%,成年期后脂肪量升高至体重的30%~40%,而体重只增加10%~15%,此时人的肥胖发生几率增大,特别是40岁以后。 体脂比例与运动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及膳食摄入量的多少有关,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及锻炼、生活方式及精神引起的生理功能阻碍等各个方面都起综合的作用。“多吃”与“少动”是两个重要的原因。 1)肥胖的评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身体是否肥胖。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是指20岁以上的人相对于身高的平均体重。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判断标准(BMI值):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教学内容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 1、淀粉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2、烤面包时产生的金黄色是由于温度升高时,食物中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间发生羰氨反应,而引起食品颜色变化。 3、碳水化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4、膳食中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 5、采用60℃以上的热水和面,使淀粉容易糊化,从而使面团体积增大,黏性增强。 6、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很少单独存在。 7、果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8、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 9、麦芽糖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连接。 10、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以β-1,4 糖苷键连接。 11、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子糖和水苏糖。 12、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连接构成主链,支链以α(1→6)与主链相连。 二、选择 1、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A.棉籽糖 B.果胶 C.纤维素 D.淀粉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A.45%-50% B.70%以上 C.55%-65% D.30%以下 3、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 低聚糖醇 B. 山梨醇 C. 甘露醇 D. 木糖醇 5、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6、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果糖 D. 麦芽糖 7、下列食物含果胶较多的是。 A. 面粉 B. 黄豆 C. 香蕉 D. 黄瓜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 糖元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A. 1~2个 B. 3~8个 C. 11~15个 D. 16~20个 10、低聚异麦芽糖由2-5个葡萄糖单位通过结合而成。 A. β-1,4-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α-1,6-糖苷键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原创).doc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 文(原创)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原创)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通过对营养学的历史、起源、发展、特征、层次等方面的描述,可以知道营养学的发展脉略。 营养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和中国传统营养学、营养管理及膳食制作的理论与技术,能从事大、中型膳食集团和饭店餐饮部门的营养指导与干预、膳食设计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型营养人才。 营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 营养学专业就业前景 营养学专业就业前景有关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以营养师为主体的营养指导专业人士奇缺,全国现有营养师不到4000人。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长的国家。按照其每300人配备1名

营养师的现行比例推算,我国营养师行业有400万个工作机会虚席以待。权威机构预测,营养师将是我国未来热门的职业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及良好的就业前景。 营养学专业就业方向 1、在诊所从事营养工作负责确诊病人的营养问题,列出保健计划,并监督饮食变化的有效性。通常他们在医院、社区健身中心或保健机构工作。 2、在餐饮服务业负责管理工作公共营养师加盟到餐饮服务管理行业中,使得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零食小点都能够安全、卫生、成本经济地预备和配送。他们掌管餐饮服务的地点是医院、保健机构、学校、高等院校和商务场所。 3、公共营养咨询师为个人、机构、商务组织和媒体提供有关营养、食疗和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专家建议,他们经营的是自己的私人咨询业务。 4、在公共领域从事保健工作的公共营养师他们在公共保健领域工作,了解大众的营养需求,确认社区中的营养问题,并发展营养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战略。通过在社会公共保健领域和社会服务部门的工作,公共营养师们向其他公众部门、专家和公众提供讯息与咨询性服务。 5、在社区健身中心提供服务的公共营养师这些营养师与社区、个人进行合作,目的在于提高其营养水平,抵御疾病,增进对饮食的关注以及提高个人对健康的控制能力。 6、在教育领域工作的公共营养师在饮食学、护理学、食品生产和儿童保健等方面,他们对学生开设营养学、食品化学和餐饮服务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将普及到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医院。

食品营养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1.1.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类。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 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项指标。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3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 营养不良(失调)是指犹豫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平衡膳食是指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机体每日需要的膳食,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1.1.2营养学分支 作为营养学的一个分支,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方法;食物资源的开发。 1.2.1营养学发展简史 现代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有“营养学之父”之称的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先阐明了生命过程是一个呼吸过程,并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 1842年,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奠基人之一Liebig提出,机体营养过程是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过程。后来他的几代学生又通过大量的生理学和有机分析实验,先后创建了氮平衡学说,确定了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提出了物质代谢理论。其学生Lusk撰写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营养学著作。 1.3.1食物、营养与生长发育 食物中提供各种营养素和能力,通过消化、吸收、转运和代谢,以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维持机体健康。 处于生长发育的个体如果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处于饥饿状态),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四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四年制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营养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等营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营养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以医院营养师为主的宽口径培养,利用医学院的教学资源,突出医学背景特色。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营养相关疾病的原理、诊断、治疗原则,掌握其营养治疗原则;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中医食疗;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临床营养支持技术、食品卫生法规和卫生监督与管理;熟悉营养评估、营养诊断、各类疾病饮食营养防治、能对各类人群开展饮食营养指导,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医院营养科、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宾馆餐饮业、营养相关企业等就业。 3.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锻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修业年限和时间分配 1. 修业年限为四年。 2. 时间安排: 公共基础课程,在闵行校区,时间0.5年 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时间2.5年

临床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时间1年 3. 时间分配(w)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营养学、食品学 2.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正常人体学、疾病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营养学、食品学、中医学、中医食疗学。 四、教学基本要求 1.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变“灌输式”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教授的教学方法,注重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一套优化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2. 注重加强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的环节。基础课实验内容要精选,机能性实验课程要努力开出综合性或自行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3. 加强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专业外语考试。 五、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按教学进程表的规定进行学期或学年课程考试,注意测试学生的分析、解决

动物营养学试题

第一章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2,消化微生物消化3,吸收, 4,胃蛋白酶5,胰液6,胃酸, 7,必需氨基酸8,基础性胃液分泌,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 A.口腔B.食管C.胃D.小肠 2.下列不是胃液成份的是 A.蛋白酶B.盐酸C.内因子D.淀粉酶 3.胃液分泌调节过程中,胃蛋白酶分泌量最大的时期是 A.头期B.胃期C.肠期D.无法确定 4.关于盐酸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B.杀菌C.促进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C.促进维生素B12 的吸收 5.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 A.胃B.胰腺C.小肠D.大肠 6.水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B.小肠C.大肠D.上述都不是 7.蛋白质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氨基酸B.二肽C.三肽D.小分子多肽 8.蛋白质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功能性物质B.能源物质C.机体结构物质D.其它物质无法取代 9.最有效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维生素 10.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组成机体结构B.能源物质C.促进特定生理生化反应D.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 1,胃液中的主要成份是和,它们直接参与过程。 2,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 pH 为,它主要由胃中的维持。 3,胃粘液能阻止胃中的向胃壁运动,并能中和胃的,保护胃粘膜本身不被消化。 4,胃液的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其中头期胃液分泌主要是由引起,胃期胃液分泌主要 由引起,肠期胃液分泌主要由引起。 5,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有、和。 6,胰液的主要成份有、和。 7,除了胰腺产生的消化液外,肠也能产生各种,它们的作用是将经胃液和胰液消化后的产物最 终分解成。 8,消化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酶类分别是:、和。 9,蛋白质最后吸收形式是,脂肪最后被吸收的形式是,碳水化合物最后被吸收的形式是。 10,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它们必需从获取,机体能合成的氨基本称为。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营养:指机体通过摄食事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二、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 第二章食物的体内过程 一、蛋白质的消化在胃开始,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且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进行,为主动转运过程 二、脂肪的消化是从食物进入口腔后开始的,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上段。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部和空肠的上部。消化和吸收是同时进行的。 三、淀粉在口腔内消化很少,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的空肠,糖的主要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完成 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一、3种产能营养素的生理有效能量值(或称净能量系数)为:碳水化合物,16.8KJ (4Kcal);脂肪,37.6KJ(9Kcal);蛋白质,16.7KJ(4Kcal) 二、食物的热效应:也称食物的特殊作用,指人体摄食过程而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及营养素和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不同食物食物或营养素的热效应不同 三、一般建议成人的碳水化合物占热能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1%—15% 四、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提供和储存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经济、最主要和有效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3.节约蛋白质作用 4.抗生酮作用 5.解毒作用 6.增强肠道功能 7其他功能。研究表明,一些来自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多糖具有特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 五、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 1.改善大肠功能 2.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3.改善血糖生成作用 4.膳食纤维的其他生理作用。除上所诉,膳食纤维还能增加胃部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量,具有预防肥胖症的作用 六、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1.改善肠道功能,预防疾病 2.生成并改善营养素的吸收 3.热值低,不引起血糖升高 4.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癌变发生 七、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和储存能量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姓名111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一)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1.食物营养 2.人体营养 3.公共营养 (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食品的污染问题 2.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 3.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4.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 (1)离体实验(in vitro) (2)整体实验(in vivo) 2.人群研究: (1)人群志愿者的实验研究 (2)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3)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研究 二动物实验方法 一般来说,动物实验的研究工作应该明确描述: (1)研究的目的和/或者需要验证的假说。 (2)选择特定动物模型的原因。 (3)动物种、品系、来源和类型。 (4)每个独立实验,包括研究设计和使用动物数量。 (5)数据分析所用的统计学方法。步骤的详细描述 (一)动物实验的分类

1、确证性的实验:用一种最大可能,正确解答问题的系统方法,收集有关处理实施后动物反应的科学数据。 2、探索性的实验:为产生新的假说提供素材。 这两类实验都涉及在实验人员的控制下,对动物施加一定的处理或操作,来发现是否处理在实验对象上引起一定的反应,或者对这种反应进行定量。 3、检验性实验:是观察性的实验,用于发现科研人员不能控制的变量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一是保证所测变量的任何差异是由处理造成的,而不是其他非对照变量引起;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控制确定的变量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减少所测反应的变异性,这样对处理效应的评介更准确。 (二)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2.再使用原则 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3.再循环原则 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营养学第四章

第四章营养与疾病 5学时 养素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骨质疏松,营养、食物与肿瘤,营养与免疫,各类疾病的调整和控制原则。 1.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的脂肪斑块,这些脂肪斑块主要有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组成。 2.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食、多饮、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 3.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4.骨质增生: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第一节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与血液之中。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类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 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谢失常情况。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生高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中的EPA(C20 :5)和DHA(C22 :6)。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反式脂肪酸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观察到膳食胆固醇可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三、膳食热能、碳水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当人体长期摄入的热能超过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组织,形成肥胖。肥胖者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食品营养与卫生试卷A

红河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18年第二学期2017级酒店管理(高起专) 《食品营养与卫生》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卷别: A卷 考试单位:单击输入考试单位考试日期:年月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 分) 1.以下哪种氨基酸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 2.A.精氨酸B.组氨酸 3.C.丝氨酸D.胱氨酸 4.2.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是() 5.A.维生素A B.维生素D 6.C.维生素E D.叶酸 7.3.哪种食物不含食物纤维 ( ) 8.A、南瓜 B、燕麦 C、鱼 D、黄豆 4.下列哪项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 A.肥胖 B.多尿C.高血压 D.佝偻病 5.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是() A.白菜 B.菠菜 C.大米 D.动物肝脏 6.与老年人容易发生的腰背酸痛有较密切关系的营养素是() A.钠B.钙 C.铜D.维生素A 7.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 A.马铃薯 B.梨子 C.小麦D.动物肝脏 8.牛奶中含量最低的矿物质是以下哪一种() A.钙B.铁 C.钾D.钠 9.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D在人体的缺乏症() A.在成人发生骨软化症B.在儿童发生癞皮病 C.在婴幼儿发生佝偻病D.在老年人可发生骨质疏松症10.婴幼儿常见的营养问题不包括() A.缺铁性贫血B.缺锌所致生长发育迟缓 C.缺乏维生素D所致佝偻病 D.缺钙所致骨质软化症 11.老年人发生腰背酸痛时在营养学上首先应考虑的疾病是()A.骨质软化症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更年期综合征D.骨质疏松症 12.钙的最好来源是() A.小虾皮 B.各种瓜子 C.奶及奶制品 D.白菜 13.与儿童佝偻病关系较密切的营养素有() A.铁、碘B.氯化钾、必需脂肪酸C.钙、维生素D D.葡萄糖、必需氨基酸14.哪种保健功能卫生部不受理和批准() A.抗疲劳B.辅助抑制肿瘤,防癌C.减肥D.调节血脂 15.下列什么饮料的致肥成份最高 ( ) A、可乐 B、红茶 C、水果汁 D、牛奶 16.下列哪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牲畜肉经后熟后可食用()A.猪瘟B.猪水疱病 C.口蹄疫D.结核 17.河豚毒素的毒作用部位为() A.消化系统B.神经系统 C.血液系统D.生殖系统 18.超高温瞬间灭菌法的温度为() A.62.8℃,保持30分钟B.137.87℃,保持2秒C.80~85℃,保持10~15秒D.71.7℃,保持15秒 19.肝损害型毒蕈中毒的特殊治疗药物是() A.阿托品B.巯基解毒剂 C.美兰D.抗菌素 20.下列哪些矿物质在孕妇膳食中强调要增加() A.钙、氯、钠、钾 B.铁、锌、铬、锰 C.钙、铁、锌、碘 D.铜、钙、碘、硒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前画“√”,不正确的画“×”。每题2分,共10分)()1.吃饭应细嚼慢咽,最标准的用餐时间,约为一餐20分钟。 ()2.全脂牛奶、冰淇淋等虽然吃起来没有油腻感,但它却含有相当高的不可见脂肪。 ()3.用毛豆,黄豆及一些豆制品来取代部分肉类,能增加食物纤维,又可减少油脂,一举两得。 ()4.食物纤维不能帮助肠道擩动,会造成孩子的肥胖及便秘。 ()5.高温油反复使用会产生致癌物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8分,共 24分) 1. 必需脂肪酸 2.HACCP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问答题

1. 简述负荷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答:1、运动负荷试验 原理:当机体在运动状态时,心脏负荷加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扩张小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满足心肌耗氧量增加的需求。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85%时,冠脉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使静息状态下冠脉血流量可维持正常。但运动状态下,冠脉储备功能降低,狭窄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耗氧需要,导致心肌缺血。 2、药物负荷试验 原理:与运动负荷试验原理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利用药物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或增加心肌收缩力。常用药物有潘生丁、腺苷、多巴酚丁胺。潘生丁是启动内源性腺苷,和外源性腺苷有同样强的扩冠作用,对狭窄冠脉产生“窃流”现象。多巴酚丁胺是正性肌力作用,产生类似运动负荷的作用。因此,负荷试验可以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2. 试述叶酸缺乏对机体的影响。 答:(1)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又称大细胞性贫血,是常见的损害之一。表现为:精神萎糜,容易疲劳,面色苍白,健忘、失眠、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等。 (2)对孕妇、胎儿的影响:多数育龄妇女叶酸缺乏,其中孕妇体内更易缺乏叶酸。妇女怀孕后,母体子宫及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造成叶酸缺乏更严重,可导致: 1)胎儿及母亲贫血; 2)胎儿智力和体格发育迟缓; 3)高发生率的胎儿神经管畸形,包括:元脑畸形、脑膨出、脊柱开裂、脊模(脊髓)膨出,颅骨脊柱开裂,枕裂脑畸形,复合型神经管畸形; 4)先天性心脏病; 5)唇腭裂等; 6)年发性流产、早产; 7)低出生体重。 3.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答:(一)低温保藏(二)高温杀菌保藏(三)脱水与干燥保藏(四)食品腌渍和烟熏保藏(五)食品的辐射保藏。 4.试述膳食中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膳食中的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和乳糖均可与钙形成可溶性的物质,有利于钙的吸收。2)另一方面,谷类中的植酸和蔬菜中的草酸、体内过多的脂肪酸可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盐,阻碍钙吸收。 5.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是什么? 1)微生物:微生物的酶促进腐败变质 2)食品本身组成和性质:食品的酶、水分、营养成分、PH和渗透压影响腐败进程 3)环境环境气温、气湿、紫外线和氧影响腐败变质进程 6.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2)食物中毒的发病与食物有关。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有食用过同样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后发病停止。 3)中毒病人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7.简述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 (1)膳食中供给不足(2)抗维生素化合物的存在 (3)人体吸收利用降低(4)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相对增加 8.食品防霉去毒的措施是什么? 1)防霉控制粮食水分含量。控制贮存温湿度。防止受虫咬、鼠伤。使用防霉剂。 2)去毒挑选霉粒、碾磨搓洗、碱炼去毒 3)限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玉米、花生仁、花生油〈20 ppb 玉米、花生仁制品〈20 ppb 大米、其他食用油〈10 ppb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 ppb 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 9. 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1)新鲜蔬菜储存过久、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其硝酸盐在亚硝基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 2)刚腌不久的蔬菜含较高的亚硝酸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