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案设计(10)

教学单元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章节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2、了解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3、了解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4、了解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教学,不但结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例及课堂内的讨论,

而且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现场训练。让学生了解相关认知策略,掌握认

知策略的培养要点。

2、教学难点: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这个概念较难理解,教学中,

要大量举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等。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学习策略分为两种成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前者是用来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后者是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能有效地操作的策略。后来,又把学习策略进一步细化:基础策略包括领会与保持的策略和提取与应用的策略两部分;辅助策略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专心管理、监控诊断三部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是相辅相承,共同作用的。

比格斯:按学习策略的迁移与可教性,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

策略与小策略三部分,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和具体任务的距离最远,因而可教性最弱;中策略迁移性较大,同时也具有可教性,小策略针对具体的任务,有较强的可教性,但是相对而言,迁移性最小。从上看出,中策略是最理想的策略。

迈克卡等:按照学习策略所涵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认知策略是用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反映帮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与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本节课,我们就按照迈克卡的划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注意策略

案例引入:有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宣称能快速地进行心算,一位数学教师与之打赌,数学教师说:“一辆公交车,里面有12个人,路过一站,上来10个人,下去3个人。”记忆超群的人面含微笑,不语。数学教师再说“又路过一站,上来5个人,下去9个人。”记忆超群的人轻蔑地笑了笑,数学教师又说:“又路过一站,上来9个人,下去15个人。”……如此进行很久后,记忆超群的人始终不语,面含微笑,最后,数学教师问了一句话,把他的笑容一下子问走了,他回答不上来。数学教师问的是“请问这辆公交车一共经过了几站?”

二、精加工策略

(一)简单知识的精加工策略:

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知识优质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自己所熟悉的场景、景点、地点,把要记住的事物与此联系起来,回忆时可以以自己熟悉的场景和地点作为线索提取出所要记住的内容。通过位置记忆法的联想,信息在回忆时就变得生动,有利于记忆。

2.缩编和歌诀

缩编法:将所学的材料的每一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字,然后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方法。

歌诀法:就是将缩写的材料融入韵律化的文字材料中。将学习材料编

成歌谣口诀,与头脑中已有的诗歌、曲乐的格调相联系,易于背诵和记忆。

3.谐音联想法

谐音联想法是把一些枯燥的无意义材料用谐音的方法使之变得有意义以便于记忆。

4.关键词法

5.视觉想象

(二)复杂知识的精加工策略

1.做笔记

学生不但可以借助做笔记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过程,而且有助于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1) 在笔记本的每页的右边(或左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

2) 记下听课的内容,但保留所留的空白;

3) 整理笔记,在留出空白的部分写下批注、评语或简要的总结等。

2.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让能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成为惰性知识,如,数学课学过的容积,不要学了容积学生也不知道如何用杯子量出一定的水来。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而是因为我们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到知识的价值,这比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更重要。

3.利用背景知识

利用背景知识,实际上就是多构建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点。精细加工策略强调的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对复杂信息进行精细加工时,背景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关于某一事物的背景信息越多越丰富,越有利于学习者掌握,特别是在记忆历史事件等理解性的题目时,要善于联系背景知识记忆。

三、复述策略

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的多次重复的过程。

(一)识记阶段的复述策略

1.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2.避免干扰

为了有效的促进记忆,就需要排除干扰,比如在学习时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刚学习完某种知识后休息一下让大脑有机会进行复述;或者是注意在学习新信息之前对旧信息进行巩固,避免干扰。

3.抑制: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抑制是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着的消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果先前所学的知识干扰了后来所学的知识就被称为前摄抑制,后来所学的知识干扰了先前所学的知识,就称为倒摄抑制。抑制是引起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整体记忆与部分记忆

5.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在进行记忆时,如果学习者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效果比单一感官记忆要好。

6.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式记忆

7.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在刚刚达到完全记住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超额学习。一般来说,过度记忆的次数以刚刚能背诵所需要的复述量为基础的150%左右为适宜。如记10遍就能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材料,再继续多记5遍,这样的记忆效果最好。但注意过度学习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度学习过多,会浪费不少时间,更容易引起学习者的疲劳,反而导致记忆效果降低的后果,复述的时间过少,也不利于记忆。

(二)保持阶段的复述策略

1.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无意义的音节之后,遗忘曲线即开始迅速下降,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也是开始较快,然后速度减慢。所以及时复习对于保持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那些意义性不强的材料。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多次的重复学习,分散复习是把复习时间分散开成若干个小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因为遗忘是从一开始就发生,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为了保持记忆的内容,分散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要好。

3.多种形式的复习

采用多种形式对学习材料进行复习,就可以避免因为单一形式所导致的对学习的厌烦。

四、编码与组织策略

(一)编码策略

案例:TVI BMN BAN EWY ORK

记住这些单词:

其实:TV IBM NBA NEW YORK 更好记

因此,记忆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按语义的关系进行编码,组成一定的系

统,并进行记忆。

(二)组织策略

在归类的基础上,信息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

1.列提纲

列提纲就是用简要的语词写下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材料进行整合。列提纲时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只有理解了材料内容才能准确地反映什么是主要观点、什么是次要观点以及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

2.做示意图

系统结构图。学完一科知识或某一单元内容,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个系统结构图。复杂的信息一旦被整理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多了。在金字塔结构里,较具体的概念要放在较抽象概念之下。

3.利用表格

学习中通过画各种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常用的表格包括一览表和双向图。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元认知

(一)什么是元认知

弗拉维尔首先提出:关于个体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1.关于认知主体自身的元认知知识,也就是认知主体对于自己认知加工的特征的了解。

2.关于认知任务方面的元认知知识。

3.关于认知策略方面的元认知知识。

(二)元认知的作用

1.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2.促进智力的发展

3.有助于个体发展的主体性

二、元认知策略

(一)自我计划策略

个体在开始活动之前,确定目标,预先计划好各个步骤,预测可能的

结果,选择适当的策略、准备好处理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等等。

如对外语的学习,设置目标是通过过级考试,每天安排多少时间学习外语,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那里,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等,这一系列活动就是计划策略。

(二)自我指导策略

学习者利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把学习步骤或者方法呈现出来,用来引导和督促自己的学习。

1.通过创设学习的物质环境来给自己提示。

2.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和对象制定一套学习的步骤和规则,以便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的行为。

(三)自我监控策略

个体对自身行为某些方面的有意识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是个体利用某些标准来评估自己学习的进展的情况。

1.自我记录

自我记录这种技术是个体在完成某项活动之后填写一份记录表,记录表的内容根据具体的任务而制定,一般来说,记录表包括出现什么行为,行为发生的频率,行为维持的时间、行为完成的效果等等。

个体在使用自我记录技术时注意要持之以恒,要及时,要客观。

2.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经常用在阅读学习中的一种自我监控技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能促进学习者对新材料的理解和领会,这是因为问题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指导的选择性策略的作用。

自我提问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主动地联系知识,加深印象的过程。例如有经验的学习者在记忆某个外语单词时,他不是单纯停留在对这个单词的机械的记忆,而是不断地提问自己,跟这个单词形似的有哪些,音近的有哪些,这个单词可以组成那些词组等等,这种自我提问同样对学习非常有效。

3.领会监控

4.集中注意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保证自己始终关注与当前学习活动相关的内容,防止自己被无关的内容干扰。

(四)自我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是基于监控评估的结果之上的,是为了及时修正和调整,保证学习有效顺利地进行。

(五)自我评价策略

自我评价是个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的速度、数量、程度,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可以是对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元认知使用情况的评价。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我评价。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频繁地使用自我评价策略,而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学生使用自我评价策略的次数明显较少;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避免自我评价。

讨论: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元认知策略?

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一、时间管理策略

学业成就高的学生,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通常也很高,他们善于统筹规划和安排,而那些学业成就低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强的人可以在较少时间内完成较多事情,能达到更高的效率。他们通常是事先做好计划,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先后顺序,以及每一件事所需花费的时间。

(一)设定“目标金字塔”――制定远期目标,作为金字塔的顶端;在远期目标下列出中期目标,即达到最终目标的里程碑或步骤;在中期目标尽可能多列出短期目标。

(二)设定学期(年度)计划――收齐所需要的资讯和资料,制定完整的时间表;制作计划板,按日期来制作计划;把一项总结性的任务分成若干小部分。(三)规划每周(日)活动―― 列出“必须”做的事情;排除事情的优先顺序;填写每日计划表

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还有三个法宝:

(1)不要花费时间去做毫无意义的事。即做事之前,做计划之前首先对其进行一下分析,看值不值得花时间,用多少时间好。

(2)善于分配时间,学会同时做两件、三件事的方法。如,早晨在起床、梳洗的时候听英语或听新闻,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3)防止拖拉的作风,今日事要今日毕。要严格按照时间计划表来完成任务,提防不能坚持的“三分钟热度”。

二、努力管理策略

(一)情绪管理

(二)动机管理

(三)环境管理

(四)自我强化

三、学业求助策略

(一)学业求助的实质与作用

(二)学业求助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学生对学业求助的态度也会影响其学业求助行为。

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对学科的重要性和难度的知觉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求助

在培养学生学业求助策略的过程中要注意: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寻求学业求助不是件丢人的行为,不会受到教师或同学的嘲笑。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理的求助策略。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求助是对学习有益的行为,要学会利用参考书,学会请教他人。第三,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作业设计: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 任课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教学策略研究概述 摘要:自1964年Taba等学者首次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相关学者便在教学领域及心理学领域展开了层出不穷的研究,但就当前现状而言,仍存在着教学策略概念含义过多,本质把握不清,具体教学策略多样化但较难把握的现状,本文致力于对教学策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重点从教学策略的本质探索、相关研究及未来研究趋势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1 教学策略的本质 1.1 教学策略的概念 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即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 (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和学新,2000)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邵瑞珍:《教育心理学》,8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由此看出,她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 黄高庆、申继亮等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 教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单元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章节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2、了解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3、了解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4、了解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教学,不但结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例及课堂内的讨 论,而且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现场训练。让学生了解相关认知策略, 掌握认知策略的培养要点。 2、教学难点: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这个概念较难理解,教学 中,要大量举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概念及 其意义,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等。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学习策略分为两种成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前者是用来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后者是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能有效地操作的策略。后来,又把学习策略进一步细化:基础策略包括领会与保持的策略和提取与应用的策略两部分;辅助策略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专心管理、监控诊断三部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是相辅相承,共同作用的。 比格斯:按学习策略的迁移与可教性,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与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教育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教育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主要有:零次文献(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文献法的基本步骤有: (1)提出课题或假设; (2)进行研究设计; (3)搜集文献; (4)整理文献; (5)进行文献综述。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言谈、问卷等。 调查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调查对象; (2)拟定调查计划; (3)实施调查; (4)整理调查材料; (5)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根据某种设想来创设某种环境、控制某种条件来对教育进行研究以得出某种因果性联系的一种方法。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法可分为:等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实验法的基本步骤有: (1)教育实验的设计; (2)实验方案的实施; (3)实验成果总结与应用推广。 (四)个案法 个案法是在真实情境中对某个特定的教育样例进行研究(一般是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研究实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个案研究的课题; (2)实施个案研究; (3)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4)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五)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教育经验(自己的或他人的)进行分析与概括,以揭示教育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一种方法。 经验总结法的基本步骤有: (1)准备工作(确定题目、选定对象、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制订计划); (2)收集材料; (3)分析和综合。 (六)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对某些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比较研究法可分为:同类比较研究和异类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定量分析比较和定性分析比较;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比较的问题; (2)制定比较的标准; (3)搜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4)比较分析; (5)得出结论。 (七)移植法 移植法是运用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 移植法的种类有:纵向移植法;横向移植法;综合移植法 移植法的基本步骤: (1)定向学习,优选方法 (2)确定课题,制定计划 (3)实施研究,分析结果 (4)进行总结,形成成果 (八)其它方法 统计法、理论推导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等。

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 1、目标明确,体现朗读层次性 根据朗读的目的性,层次性选择恰当的指导形式。指导初读,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可采用自由地小声读(或默读);指导精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进行理解、想象、质疑等;指导默读,在读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后,可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赏读,要求学生入情入境,或分角色朗读,有的还可加上动作和表情,以演助读,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一篇课文,大致要经历初读、精读、熟读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读要做到目的明确,要求清楚,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初读课文,要让学生整体感知,把课文“读通”;精读课文,要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把课文“读懂”;熟读课文,要让学生回归整体,把课文“读美”。 2、淡化技巧,强调情感的体验 指导感情朗读,不能做纯技巧的指导,诸如哪里要读轻点,哪里要读重些,何处要读慢些,何处要读快些。在学生未真正走进文中,未真切体悟到文本的情感之前,这些指导都是徒劳的。因为语音的变化是和情感变化相一致的,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或途径,让学生感悟更多,体验更丰富,学生的情感上来了,再来指导点拨一下语速快慢、语气等等就水到渠成了。 3、慎用齐读,尊重个体独特性 齐读虽然能起到以优促“弱”、以优辅“弱”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朗读是一个自我消化、自我建构、自我输入输出的过程,别人的体验并不能也无法代替自己的体验。文本语言化作学生的个体言语表达输出绝不会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辞”的。基于这样的理解,

指导读书应慎用、少用整齐划一的齐读,有助于学生个体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 如《四季》一课中写雪人的句子,有的同学感受到的是雪人的调皮,有的同学感受到的是雪人的开心,也有的同学感受到的是雪人的自豪。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同样是有感情朗读,每个人的语气也是各不相同,但都是那样的有滋有味。 4、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如导语设疑、借助多媒体、表演读、赛读等。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与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也可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5、大胆取舍,用时间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育心理学——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策略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策略() A.学生看书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 B.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划出关键词 C.学完功课时自己进行测验 D.为了提高效率,选择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学习 2.以下哪一个是元认知策略的例子()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3.以下哪一个不是资源管理策略() A.习惯在固定的一个地方上自习 B.相信自己努力就可以学好 C.碰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D.常常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4.司机开车的时候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眼睛看观后镜,这是注意的() A.转移B.集中C.分配D.稳定 5.一般说来,注意的是一种技能。() A.转移B.集中C.分配D.稳定 6.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颠一寺一壶酒……”,这种加工策略是() A.位置记忆法B.首字联词法C.限定词法D.关键词法 7.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特别快。这属于()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8.学习的“倒摄抑制”是指() A.先学的东西由于受到后学东西的干扰被遗忘了 B.原来的观念太根深蒂固,影响了新知识的接收 C.学习某件事有助于以后学习类似的东西 D.后来的知识是原先学的知识更加巩固 9.当朋友给我念一串电话号码时,我只记住最后几位数字,这种现象叫做()A.首位效应B.近位效应C.登门槛效应D.门面效应 10.下面哪一种复述策略是“过度学习”() A.把大的知识块分成小单元学习 B.刚刚听完的课,马上复习一遍 C.每次从头到尾看完一遍书就盖上回忆一下 D.考前临时抱佛脚 11.看完文章时,以金字塔的形式把要点呈现出来,这种编码策略叫做() A.作关系图B.列提纲C.运用理论模式D.画地图 12.以下的分类哪一个不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计划策略B.复述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完整版)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案设计(10) 教学单元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章节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2、了解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3、了解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4、了解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教学,不但结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例及课堂内的讨论, 而且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现场训练。让学生了解相关认知策略,掌握认 知策略的培养要点。 2、教学难点: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这个概念较难理解,教学中, 要大量举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等。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学习策略分为两种成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前者是用来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后者是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能有效地操作的策略。后来,又把学习策略进一步细化:基础策略包括领会与保持的策略和提取与应用的策略两部分;辅助策略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专心管理、监控诊断三部分。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是相辅相承,共同作用的。 比格斯:按学习策略的迁移与可教性,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

策略与小策略三部分,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和具体任务的距离最远,因而可教性最弱;中策略迁移性较大,同时也具有可教性,小策略针对具体的任务,有较强的可教性,但是相对而言,迁移性最小。从上看出,中策略是最理想的策略。 迈克卡等:按照学习策略所涵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认知策略是用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反映帮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与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本节课,我们就按照迈克卡的划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注意策略 案例引入:有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宣称能快速地进行心算,一位数学教师与之打赌,数学教师说:“一辆公交车,里面有12个人,路过一站,上来10个人,下去3个人。”记忆超群的人面含微笑,不语。数学教师再说“又路过一站,上来5个人,下去9个人。”记忆超群的人轻蔑地笑了笑,数学教师又说:“又路过一站,上来9个人,下去15个人。”……如此进行很久后,记忆超群的人始终不语,面含微笑,最后,数学教师问了一句话,把他的笑容一下子问走了,他回答不上来。数学教师问的是“请问这辆公交车一共经过了几站?” 二、精加工策略 (一)简单知识的精加工策略: 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知识优质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自己所熟悉的场景、景点、地点,把要记住的事物与此联系起来,回忆时可以以自己熟悉的场景和地点作为线索提取出所要记住的内容。通过位置记忆法的联想,信息在回忆时就变得生动,有利于记忆。 2.缩编和歌诀 缩编法:将所学的材料的每一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字,然后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方法。 歌诀法:就是将缩写的材料融入韵律化的文字材料中。将学习材料编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 大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学院: 财经学院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制定(修订)时间: 2014年6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4.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 【基本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重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难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思考拓展】 1.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GDP的算法 【教学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5.名义GDP和实际GDP 【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理解: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掌握: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重点】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难点】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思考拓展】 1.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教学内容】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理解: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教学与管理》 2010年2月15日 理论学习 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相应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并出现了若干教育改革浪潮。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改革的特点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宏观改革发展成为微观领域的学校内部整体改革,从零散的改革方案发展成为系统的结构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的是史密斯。1976年,他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前者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后者则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加涅认为,教师取得成效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管理和指导策略上的差别,在1985年提出了“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 上世纪90年代,教学策略被引入我国。我国学者在介绍、研究、推广教学策略的同时,力图为教学策略界定一个概念,并在教学论中给予一定位置。 一、教学策略概念探讨 虽然教学策略在美国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但是,我国学者初接触教学策略这个概念之后,就试图说清楚这个概念。由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教学策略的定义多达几十种。比较权威的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认为,策略一词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是与方法、步骤同义。策略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2.北京教育学院时俊卿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 段得以实现。他说,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监控和调节来保证教与学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的进行。 3.皮连生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教学策略 也可称为广义的教学方法。 4.西南大学张大均认为,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5.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认为,教学策略是在某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体现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媒体、组织形式、手段等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 6.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指难以明确或无须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均属于教学策略。 7.北京景山学校陈心武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一定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是较低层次的教学理论,又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8.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就教学活动维度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但又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能。内容构成维度主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常华锋山东滨州技术学院 朱莉 ■3··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的运用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的运用 【摘要】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的实施极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很深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已较大的篇幅阐述了英语学习策略,这就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阅读教学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它源于教学实践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教师自己对课内外阅读教学组织和调控的方案。 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使学生读懂简易的英语读物,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但随着年段的升高,阅读的篇幅在逐渐加长,阅读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逐渐降低,阅读能力发展缓慢。站在实际的角度看,我们都有必要找出问题所在,针对问题去探讨解决的办法。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任何一个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科研实践、课堂观察及谈话调查中发现,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背景知识从而给理解能力带来影响,在阅读课学习中,尽管大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储备了不少的词汇量,但仍不能很好地读懂课文,这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 2.阅读语篇中存在的阅读障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阻挡了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3.阅读活动狭窄,阅读教学始终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转个不停,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4.阅读训练单调,“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种最常见的教学模式,缺乏了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5.阅读效率低,阅读的效率主要指学生对阅读文章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却频繁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6.忽视阅读情感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把学习的焦点放在课文的理解上,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情感因素。 三、组织阅读活动的策略 (一)阅读前——扩充背景知识。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进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人认为在阅读前对学生扩充相应的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5)合作学习模式。 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①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②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③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①对事业无私奉献;②对学生,真诚热爱;③对同志,团结协作;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一、教学案例坚持实用性原则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政府行为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两方面工作体现应用性原则:一是数据,二是案例。数据方面,在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时,加入2012年中国GDP数据,并和同时期外国GDP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PPT中加入国内各地区的GDP数据,了解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PPT罗列中国经济增长四架马车(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数据,让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出口的现状,掌握用支出法核算我国GDP的方法;在PPT中罗列中国近20年的CPI数据、中国失业率、中国大学生就业率、科艺学院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等数据,更加深刻掌握中国物价波动的原因、就业市场现状等相关内容;通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数据,让学生更好学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等。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可能性,而案例教学的特点又为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学中以苏州工业区中合资企业芭比娃娃和罗技鼠标(罗技鼠标美国售价40美元,中国只能赚3美元)、肯德基汉堡和翠苑电影票的利润分成为例,让学生了解GDP/GNP的区别,延伸到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以及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引导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所处的世界;在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结合数学公式讲述中国出口企业为什么会面临汇率风险、订单减少,

深刻体会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弊端;通过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索罗斯的卖空操作赚取12亿美元、美元国际霸权、以汽车产业为例反思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等案例学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二、强调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案例和习题的作用,多进行课堂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完“NI-AE模型”后,布置课堂练习,然学生通过“I=S”方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然后再增加投资的金额,再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后会发现投资增加,国民收入成倍增加。通过该计算过程,可以切身体会乘数理论。 三、鼓励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互动 围绕中国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做等PPT(内容包括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源泉等)在课堂上讲授。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 五、通过试题库抽题进行考试考试试卷由教师自主命题而不是试题库抽题。自主命题时,试卷的标准化程度、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各方面难以控制。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通过试题库抽题能够真正实现考、教分离,规范同门课程所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克服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而且保证了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试题和试卷的保密管理将变得高效而便捷。 作者:赵治辉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教学策略

2.1:教学策略的概念 策略涉及的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因此,可以将教学策略理解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相比,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是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单个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在某个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同时,一个教学策略也可用于多种教学模式中。 2.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材更加 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提 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 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而提供先行组织者 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 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陈述性组织者 使用陈述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 种上位关系。例如,学习“蚂蚁”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昆虫的基本特征”,那么“昆虫”概 念就是学生学习“蚂蚁”概念的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2)比较性组织者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府谷县第二小学 2014年3月10日

府谷县第二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9月被定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本课题为3年连续性试验研究,到2014年8月结束。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市县教育局及学校的高度重视、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校课堂教学随之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得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构建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积极探索开放教学的新思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课堂中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授与探索的关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努力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使师生互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转变。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描述”为“流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