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定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从根本上革除我国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养成的弊端,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世界教育领域20 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源于对50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反思,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校本课程”,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 世纪90 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持续不断。校本课程理论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一个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学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其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其缩写为“SBCD”。由于对“SBCD”的翻译不尽相同,又有“学校本位的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研制”、“校本课程编制”等不同译法,因“校本课程开发”比较通俗易懂,顾此文采用这一译法。

“校本课程”这个名词起自外国,在国外有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论述。而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在各种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总结下总共有13中对“校本课程”的不同定义。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有的定义强调开发的过程,有的则重视课程开发的结果,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视为一种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或策略,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视为课程管理体制的一种变革。我国还有一些学者则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一部分。另外,有的强调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有的强调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社会需要,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学校教育人员为限,有的主张结合学校内外部人士的参与,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权利结构的重新分配,有的则重视整体学校情境的变革等。应该说,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人们从不同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丰富了人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然而基本概念的界定是要清晰而明确的,因为概念往往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的先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也是一样,对它作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有利于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有一个明确的知道思想。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从字面意思上看,“School”有学校、教育的意思,“Site”有地方、位置的意思,综合下来就是“校本”(学校本位)的概念。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跟国家课程相对应。其中“校本”一词有很多中表达方式,但根据已有的研究,至少从一下5个方面来理解:(1)以学校为基地。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十二级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展开的。即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内部进行。(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是否开发校本课程?在多大幅度和范围没开发校本课程?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和策略?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必须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为依据。(3)以学校为主体。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对外部指令的服从和执行,它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对中央(国家)课程的无条件实施,它允许并鼓励学校在领会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整合,是一种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最后,在校本课程决策共同体中,虽然需要校外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教育行政人员的知道和帮助,但参与决策的主体成员任然是学校内部的成员。(4)以学校为整体。首先,校本课程开发不论所涉及的范围是全部课程还是部分课程或单项课程,不论所

采取的方式是选择、引入还是改编、重组或新编,都应该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其次,所有类型的课程开发活动都应该以学校内的相关人员或者由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人士等组成的学校共同体的集体审议和决策为基础,它绝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或思想上的偏执。最后,学校本位课程开发不能混同于教师本位课程开发。(5)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不论是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还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其根本宗旨应该是一致的,即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的,难以估计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课程对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从中外学者对“课程”的9种定义来看,主要分为(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2)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人们对这5种定义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引用勒玉乐老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一书中对课程的看法:课程最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有关“开发”一词,《牛津英语词典》中定义为:“一项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或小说情节的完全展开”。前人在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中,认为这一过程可分为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价的过程。这种课程开发必须是属于课程范畴的学校实践活动,不包括学校在不触及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等等。所以,课程开发活动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课程开发的幅度或范围,包括整个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个别课程的开发,潜在课程的开发等。(2)课程的开发方式: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创新。(3)课程开发所涉及的因素。(4)课程开发的条件。(5)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包括背景因素、专业因素、配套因素等。(6)课程开发持续的时间。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本课程可以定义如下:在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学校成员如校长、教师、学生、及校外相关人士组成的集合体的共同合作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或解决学校现有的教育问题而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性质、条件,对现有资源的重新分配构建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学校内部进行的课程发展的过程与结果。

校本课程的特点与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主动而有计划的变革策略

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学校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整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课程开发,二者联合一致,使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有计划的变革策略,这是在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在学校系统中引入机构化的变革,但是它真正要实现的是通过这种计划的变革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教育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长久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仅仅只是一种各个学校孤立的课程革新,而不能有效的激起普遍的结构性变革行动,那么它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二)校本课程开发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民主开发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式民主的决策过程,是对于各种教育经验的筛选与确定都是通过横向的交流渠道来完成的,因而它除了教师、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外,也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点和要求,且非常注意也比较容易融进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和最新出现

的相关课题,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三)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跟国家课程开发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相比较,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性的氛围,形成渠道通畅的校内外交流,从而成为对教师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所。反过来,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只是对教师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它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助于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意识的提高,是现有课程材料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些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改善,而学生将会感到学习更加贴近他们的需要,因为学生本身的意见同样也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了学校的课程计划。

(四)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跟国家课程开发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权利的过度集中造成教育资源的惊人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下降,尤其是教育变革能力的严重萎缩。校本课程开发的出现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实用主义的反应,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五)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与统一性。因为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所以在社会发展比较平稳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的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课程开发中的矛盾加剧,甚至常常出现尖锐的对立局面,这时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六)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机制的重要补充

国家课程开发尽管存在不少局限,但它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行的问题上却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取代另一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国家课程开发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3.让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

意义:

1.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看,校本课程正是针对了教育的核心—课程而采取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

由于它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

2.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针对国家与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而且也自主进行一定范围的特色课程开发,是一种有计划的主动变革策略,因而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实施国家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在校本开发过程中能发现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配置。提高教育成效,使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

3.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是基层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的过程,反映了他们的需求和智慧,因而有助于教育决策特别是课程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4.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因而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特别需要凸显人的创造行和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和这一新的时代潮流相吻合的。

5.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因而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上对校本课程概念、目的和意思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少不了以上这些理论基础,不管开发什么内容,什么科目的校本的课程都要以以上理论作为依托。这也是论文《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一文的理论基石,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深入研究,对本论文有着决定性的帮助,使得对此论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为实验的制定和实施理清了思路。

扬州大学图书馆以1979-2009为区间检索共有2573条相关校本课程的论文,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301条。通过对论文的研究和对《校本课程论》、勒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的研读,对前人所做的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从2000年开始有关校本课程的研究占到了2555篇,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我国对校本课程研究的高峰期,归结下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流、概念、意义、性质等的讨论。2.对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介绍。3.对校本课程开发内部要素的探讨,如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评价的合理开展等。4.对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实施及所需条件和支持系统的研究,如解决课程资源缺少的策略、提升教师素养的策略等。5.对我国实施校本课程的反思。以2000-2009为区间共检索到体育校本课程相关文献116篇,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14篇,多是关于校本课程在地方开发现状的调查和个案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普通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富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己引起了越来越多体育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就我国目前而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还是一个对陌生的领域,以定向运动为内容的课程改革更是凤毛麟角。

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课程的必要且重要补充。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地理及气候差异显著,如果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那势必不能满足不同省市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校本课程是

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主要是由身体练习的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及特殊性,加上它对场地器材及天气气候等环境的依赖等,因此各个学校依据自身情况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就显得更为迫切的需要。

体育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分支,其开发有着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在各级学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不够,体育教师紧缺等现象,这些方面在高校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设置与现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产生了很大的冲突。现代学生个性十足,追求新奇与冒险,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激发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成不变的课程安排与内容重复使得学生和老师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提不上去。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如此多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校本课程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学校想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解决以上问题,这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了解在此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在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为达成学校体育目的或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体育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一个持续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

选择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前人对定向运动也作出了很多的研究,从概念、组织形式、训练方法、开展现状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本文的另一理论基石就是校园定向运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扬州大学图书馆中以1979-2009为区间检索共有415篇关于定向运动的论文,其中不乏以高校为基础开发定向运动的研究,多包括了开发的意义、可行性、必要性,但以定向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还没有涉及,总体来讲,本论文《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以下3点创新之处:1.把定向运动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转变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短缺的现实情况和开展定向运动良好条件的情况,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来进行实验研究和开发,从而达到解决场地器材短缺的困难,充分利用学校潜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2.定向运动作为新兴项目,在江苏省所有体育教育专业中,有部分高校仍没有开展。高校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有利的校园定向运动条件,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可以解决学校场地短缺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和能力。3.把定向运动首次作为校本课程实验研究,为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校本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将定向运动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并不是心血来潮,这顺应了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鼓励以及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潮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人们对体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以希望引入新的“元素”来扩大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作为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受到了我国高校的重视并且关于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定向运动作为近年发展比较快影响较大的新兴体育项目在1983年引入我国,内地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湖南等重点高校开展的比较好。1996年6月国家教委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后,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被得到重视并把其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与训练。2003年下半年又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方案中定向运动被列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并于2004年开始实施。

随着人们对定向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功能、实施的可行性与价值性,对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作为高校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后,定向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改革,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创新的动力,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方面将成为热点,把定向运动引入校本课程,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弥补体育场地的不足,让学生回归自然,使课程形式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在学校中开展,主要在于它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型体育活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它不仅能强键体魄,使学生掌握地形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的反应能力。在定向运动中,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调节负荷与强度。同时,学生们也不会因为枯操乏味、单纯的技术教学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定向运动活动的过程当中,参与者不仅要“穿山越岭”,“跋山涉水”,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毅力,同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可以预料和容易解决的,但有些是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心理适应和环境适应能力去面对并解决突发事件,从而锻炼了学生的体力和毅力,培养了学生水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定向运动课程的开设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大学体育强调以终生体育为目的,要求有一定运动强度和较大的运动量,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并能长期坚持,最好在毕业后还能长期保持,一直以来各个学校都在寻找这样的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就是属于这样的运动项目,它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达到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练习中没时间去想可怕的距离。此外,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热情不高,更多的学生喜欢各种球类项目,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都有长跑,学生听到长跑头就“大”的现象很普遍,通过教师自己设计路线,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跑完预定的距离,同样可以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

3.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发展

学生在参加定向运动的时候,要进行长距离的奔跑,还要跳跃沟坎,爬山越岭。参加定向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弹跳力、平衡水平,最终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在心理素质方面,由于比赛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的找到各个点标,往往在找不到点标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怀疑等不良的心理反映,如果经常的参与这项运动,可以使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可行的、有益的。

4.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团队配合能力以及野外生存能力

定向运动路线,每一次都有完全不同的选择。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参加者都有自己的运动路线和前进方向,所以参加定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在参加定向运动中,学生在郊外找到一个一个点标、超越一个一个对手时,那种带着刺激性和成就感的喜悦之情只有参加者才能体会到,所以参加定向越野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定向运动从起点到终点都必须独立完成,遇到任何困难,没有人能帮助,只有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所以参加该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而在团队赛过程中,各小组人员各司其职,分析讨论路线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团队交流的同时不仅增加了交际能力,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定向运动通常在野外进行,不管在平时训练还是在比赛时,学生都会在无形中学到许多野外生存知识和方法,例如掌握必需的野外生存与生活能力以及处理各种常见险情,从而提高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

5.拓展高校体育的内容和空间

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体育设施一时还赶不上发展的需要。而定向运动不用太多投资,只用绘制定向地图和很少的器材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公园、郊外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现有地形条件,迅速扩大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定向运动融人学校体育,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体育课内容大多数是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项目等。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拓展,把原有学校的体育内容扩展到大自然。它不仅可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克服学校场地缺乏的老问题,还可以满足学生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追求。因此,它不但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也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必要性:

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对定向运动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季克异同志在全国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1985 - 2005年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是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是连续20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是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把过分强调照顾学生兴趣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混为一谈,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了“放羊式”或“自由式”教学,甚至打着教学改革的旗号,使之有了合法的地位;二是我们的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有问题球类课程几乎是一统天下,盲目地以“枯燥乏味、不安全、学生不喜欢”等为由对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体操类主干课程的课时大加压缩,而在传统模式的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田径课程的性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和激情不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效果也没有明显程度的提高。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

定向运动传入我国内地后,最初只是在部分军队院校中开展,后来在普通高校中的一些军训试点院校和部分中学也逐步展开。1999年6月在国家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以后,定向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加速发展起来,如: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门已经决定把定向运动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之一全面推广。定向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虽不均衡,但是发展广泛而且迅猛。南部和东南部发展较快、较好。2003年12 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学校定向运动教练员培训班,有来自19 个省市、110 名学校定向爱好者参加了这次培训,此次培训参加人员之多、覆盖省市最广,出乎组织者的预料,可见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学生的呼唤

定向运动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知识性和竞争性,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知识方面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寻求刺激、敢于冒险,只要给以适当引导,他们就能很快接受并喜欢这项体力、智慧并重的运动,且在运动中得到乐趣。这是一个张扬学生个性的时代,传统田径课程项目尤其是跑类项目已经很难提起

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但由于教学情景的不同,定向运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在保证学生达到锻炼效果的同时,又能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场地的变更,路线的选取,每次不同的选择都可以给学生的参与感受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定向运动路线长度的选择能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宜的运动量和强度,从而达到健身科学化,个人化,解决了高校学生中体质差距大,单项运动只能满足部分群体需要的状况。参与者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使得参与者得以释放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愉悦身心。参与过程中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探索未知的领域,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全面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比赛要求学生独立寻找点标,在找不到目标点时,容易产生焦虑、怀疑等不良心理,经常参加定向越野训练和比赛可以使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

2.优越的环境条件

随着高校扩招和运动场地场馆的公共化,使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空间更小,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体育俱乐部当中来满足自己的运动需求,却忽略了高校校园资源这一重要因素。

开展定向运动有一定的自然环境要求。目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面积也在不断扩展,而田园式的校园一直是现代高校的建校理念。一些高校校园明显是依山畔水,有山、有水、有树林,而且地物明显,这为定向运动开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场所。因此,各高校只要根据自己校园的地形地貌绘制标准的定向地图就可以开展定向运动。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大学城、高教园区,许多大学聚集在一起,更有利于开展定向运动。高校间既可以开展相互交流,又可交换练习场地,提高定向运动练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高校校园一般比较大,是学生熟悉的场所,且包括的地域有一定的限制(围墙),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定向运动,相对来讲增加了安全系数。校园内建筑排列有序,学生对地形熟悉,并且校园内一般都有校园布局图,所以在开展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地物把握方向,从而省去了地图和指北针的负担。大学校园内植被覆盖面积广,环境优美,运动过程中学生可充分融入大自然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迎合了阳光体育的需求。另外,在校园中进行定向运动,便于人员的集中和组织,有利于宣传,扩大定向运动的影响。

3.师资力量雄厚

定向运动的普及、推广、提高与发展需要一大批搞素质的人才,而高校具有这样的人才优势。高校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物质基础,高校教师学历高,硕士博士多,职称结构高,教授副教授多,他们的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新知识快,只要给予一定的培训就很快掌握定向运动的知识、胜任训练、裁判工作,对发展校园定向运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在高校学校体育中选择何种内容融入到体育校本课程中去,也将成为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定向运动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虽然现在缺乏课程开展的理论指导,但随着人们对校本课程和定向运动研究的愈发深刻,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会将目光聚焦在定向运动上。理论的完善给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了学习与实践定向运动的机会。

4.丰富了校园文化,学生乐在其中,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

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定向运动不仅使得参与者获得健康的情绪,体验激发人们的进取心、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校园风气,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色彩,美的意境。在达到大学体育目标要求的学生要掌握和学会运用体育知识进行科学锻炼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

化素养,使学生喜爱并乐于从事这项运动。定向运动一般都在野外进行,野外地形多变化。在定向运动过程中,既有中长距离跑的耐力,也要有短距离跑的速度,而且还要跳跃沟坎,翻越山岭以及穿越森林。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不断的交替进行,使人体各器官,特别是心肺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全身得到了锻炼,参加定向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而且可以发展他们的灵敏性、弹跳力、平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定向运动是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目标,简单易学,其规则简单易懂,便于参与和观看。参与者不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都能进行比赛。培养学生参与该项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定向运动认识,增加了我对写好本论文的兴趣与信心,有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在试验控制的基础上,再多研究我国现阶段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取得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功学校的经验,作出深刻反思,力求在课程开发前制定完善的课程开发计划和实验设计,保证在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课程的脱节,不因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使之能够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区别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区别篇一: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注:此表需打印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篇二:(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题目: 毕业论文前期材料 浅析说评式故事类电视节目主持 学生姓名 学号 学 院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XX 年 6 月 10 日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析说评式故事类电视节目主持 ——通过辽宁卫视《王刚讲故事》分析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媒体开始在电视上“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近年来,故事化的手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电视栏目的制作。由此至今,数十种故事类栏目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以及一些地方台呈现出群雄逐鹿的竞争态势。从目前来看,故事类栏目已经逐渐成形,并成长为一档较为成熟的电视栏目。它拥有大量的收视人群,培养了固定的收视期待,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叙事结构和叙事模式。而说评式故事类电视节目主持“讲百姓的的故事、述百姓生活、传励人观念”给其所在台带来了强收视率和高满意度,成为了栏目的灵魂铸架,成了整个节目的金子招牌。这其中以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中主持王刚最为突出。 当前电视故事类节目悄然兴起,各省市级电视台纷纷推出多档故事类节目,《讲述》、《传奇故事》、《王刚讲故事》等节目先后亮相荧屏,受到观众的关注与青睐。其中王刚的《王刚讲故事》是辽宁卫视推出的一档优秀的故事类节目,颇具代表性。自XX年元月开播以来,收视最初即开门红,

后来更是节节攀升,开播至今,《王刚讲故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目风格,赢得了品牌节目地位,拥有广大的收视群,博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与好评,目前《王刚讲故事》己成为全国的收视热点。另外《王刚讲故事》电视系列图书《王刚讲故事》的应运而生,将节目自身整体的品牌形象树立的淋漓尽致;在节目内容上,《王刚讲故事》与同类故事类电视专题节目不同的是它分为日常版和周末版,其中日常版节目内容是以新闻故事为题材,有重大新闻里的新闻故事,也有社会热点下掩埋的旧闻秘事,王刚将这些新闻事件用“讲故事”的方式再次呈现给观众,因此日常版的《王刚讲故事》属于故事类的新闻专题节目;而周末版的节目《周末王刚讲故事》的内容则是以虚构的故事为主,题材多涉及民国时期,故事内容不是《王刚讲故事》栏目组自己拍摄的,而是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将拍摄好的像电影一样的故事与《王刚讲故事》节目融合,其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因此《周末王刚讲故事》不同于日常版的节目,它属于故事类电视专题节目。在节目内容属性上的区别化使得《王刚讲故事》在同类节目中更有代表性。 二、本论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以《王刚讲故事》中主持人王刚为主要对象研究说评式故事类电视节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政法与历史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科技师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人像摄影构图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院(系、部)名称: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文诗 学生学号:1910100204 指导教师:庞海明 2014年3月10日 科技师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一好的摄影作品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能将拍摄者的思想情感直观的呈现给观众。诚然,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源于客观现实,但它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构图手段呈现出比客观现实更加富有表现力的摄影画面。人像的拍摄是当今大众生活中最普遍的拍摄题材,是人们记录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拍摄的人像摄影作品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拍摄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把人像摄影当做随意的消遣,而是追求更加生动耀眼、富有魅力又独具特色的人像照片。这就要掌握一定的人像摄影构图技巧,只有画面的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通过调研和实践,对日常生活中普通拍摄者和初学者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参考国外文献,了解国外人像摄影构图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形势,综合分析解决人像摄影构图常见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论述提升人像摄影构图效果的建议,以及各种人像摄影构图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关键字: 人像摄影;摄影构图;方法分析

前言 人像摄影,无论是对专业摄影师,还是普通的业余爱好者,都是常见的拍摄题材中最重要的容,尤其是对于普通的拍摄者来说,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拍摄人像。外出旅游、朋友聚会时会合影留念;偶尔发条微博,会秀几自拍。有些人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有些人的照片却了无生趣,平淡无奇。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摄影构图。摄影构图诞生于绘画构图,众多绘画艺术家在多年创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使画面看上去更漂亮的构图规则,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与摄影艺术。不同的是,相机本身(镜头的选择;图片的处理等)为摄影提供了多种个性表现的可能。[1]通过摄影者的匠心独运和情节生动的画面布局,一幅形神具备的人像摄影作品才得以诞生。 大部分人拍摄人像时,都会将被摄对象简单的放在取景画面中,最终得到的画面效果往往普普通通,毫无特色;而有些人拍摄的照片总是赏心悦目,能紧紧抓住人们的视线。这就是摄影构图的神奇作用。好的容和思想要通过具体的形式结构来呈现,然而摄影构图作为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大量人像摄影构图相关资料的阅读和分析,了解了人像摄影构图的构图形式和方法,以及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通过广泛的访问调研和不断的摄影实践,总结了普通拍摄者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常见问题,对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详细分析人像摄影构图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在了解基本构图理论的基础上继续提升,阐述影响人像摄影构图效果的景别、画幅、角度等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的特性和功能,提出了根据不同的拍摄容合理调节各种因素以提升照片效果的建议,最后基于对文献和摄影实践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各种构图形式方法在实际拍摄中的选择和应用技巧。 一国外人像摄影构图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摄影家们对摄影构图高度非常重视。如被誉为最负盛名的摄影构图大师的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2]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对拍摄画面的布局非常敏感,他看似轻松随意的作品都是通过精心严谨的画面构图所呈现出来的。在摄影构图方面,布勒松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它却只能从直觉中产生,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捕捉稍纵即逝的时刻,而且,它所牵涉到的种种相互关系,都处在运动之中。应用黄金分割时,摄影者除了自己的眼睛之外,便没有什么规矩准绳可以遵循。”长期以来,人们总结出了很多人像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和法则,国外的摄影家却经常告诫人们,对摄影构图法则不要过分拘泥,因为它会束缚人们的创造性。事实上,他们的许多名作也并非都是采用这些法则来创作的。他们非常看重摄影的临场感。摄影时,拍摄者必须根据拍摄容环境和创作意图等进行灵活的处理。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也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

浅析文献综述与科学论文写作方法区别

浅析文献综述与科学论文写作方法区别 文献综述与科学论文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也是完成学业过程中要完成的一项任务。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在两者写作方法方面的区别及关系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签:文献综述科学论文写作方法 1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的撰写一般有以下步骤及注意点: 1.1 准备材料 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主要是相关课题的最近3~5年的原始文献和自己将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写好综述的关键,这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这些材料的内容,作者应重点收集的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你自己熟悉的和喜爱的,不要盲目收集没用的材料。 在收集材料的方法和初步处理材料的问题上,有看专著法、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和检索法。考虑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 首先是手工检索,对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去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再者,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检索,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对我们来说,南农图书馆为我们查阅检索文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 1.2 选题及有用信息的提取 对搜集好的资料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后,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择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确定所写文献综述题目。在选题过程中注意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等原则。 确定选题后,再一次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取,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1.3 开始写作 在阅读了一定量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细读,抓住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先列出提纲,写出各级的大小标题,然后将观点相同的资料分别归入有关问题,并排好顺序。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学院(系):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班 学生姓名:孙阳 指导教师:刘成国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孙阳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 指导教师:刘成国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加温控制器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 研究已有智能温控系统,确定系统改进方案; (2) 设计各子系统电路,完成控制电路、显示电路和整机的设计与实现; (3) 研究改进的控制模式,形成代码,在单片机系统中运行; (4) 翻译与本题目有关的外文文献; (5) 撰写毕业论文。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查阅不少于15篇的相关资料,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完成开题报告; (2) 完成电路的设计、系统的联试和整机调式、安装; (3) 测试系统功能,完善系统样机功能; (4) 按要求完成不少于5000汉字的英文文献翻译; (5) 完成不少于12000字数的毕业论文。 必读参考资料: [1] 高峰.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M].2009 [2] Zhang Huaguang, He Xiji, Fuzzy auto-adapting control and application[J], The publishing company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297-306,2002. [3] Li Zhuo, Xiao Deyun, He Shizhong, Fuzzy auto-adapting PI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neural network[J], Control and decision-making, (3), 340-345, 1996.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 院长签名(章)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献的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专业班级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 学,2005,(5):73-75 07302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201*级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132148*** 题目名称: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此处勿忘将题目名称写上。下同。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 险。财务系统系统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 范。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导言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展竞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决策前景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预测和管理,西方很多学者 把大量的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了风险管理决策。企业是国 民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的发展状况时刻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它的生死存亡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企业的命脉是企业财务,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被企 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借助各文献研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并把它应用到厦 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实践中,能使厦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适时监测其财务风 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风险,避免因为财务风险的积聚而转化为财务危机。 一、源星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1.偿债风险 2012年初,源星公司完成了对同行业鸿兴科技公司的并购,而本次出现的偿债 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次的并购引起的。鸿兴科技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但是 由于财务处理不当、经营决策失误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公司很难再正常运营下去。并 购之后,源星公司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现金持有量以及短期融资,导致 支付困难。 2.营运风险 风险的源头还是了在2012年初的并购鸿兴公司上,这次的并购导致本公司必要 的现金持有量不足,但是在并购的同时公司又相应的扩大了销售规模,销售规模的 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是同时又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出现过 度交易的情形。一部分营运资金被暂时占用。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进 行,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赢利风险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其撰写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即题目、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照以上几部分内容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忌用前言、主题、总结字样作为综述开篇语)。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简明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与毕业论文要求相同。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搜集文献

论文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模版

1文献综述(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1.1热油管道材料简介(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自第一套轧机由美国轧机公司在Bulter成功建成后,美丽的故事们应该多样化的生 活………… 表23 辽宁石油化工--(表标题,宋体小四,加粗,居中,三线表)学生种类1998年1999年2000年 本科生100 150 300 硕士研究生20 60 100 博士研究生—— 5 12 点。表格可按全文统一编序,表格序号必须连续。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表中各栏应注明量和相应的单位。表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字或者内容相同,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 1.1.1热油管道钢质成分(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23X1+32X2+45X3=380 (2.1)(公式书写说明: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右对齐),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按全文统一编序号,公式序号必须连续。)

1.1.2 热油管道钢质性能 1.2 支持辊辊形技术 图23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 (图像书写说明: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图23)和图题(北京科技大学校徽),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1.3 工作辊辊形的特点 E /V (S C E ) lg[i/(A ?cm -2 )] 图2 2024铝合金在不同浓度氯化镧海水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法及模版

文献综述写法及模板(修订) ◆关于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一、写文献综述的目的 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资料过程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选题及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 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像“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研究进程,其特点就是“综”和“述”。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 “述”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热点、难点,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如何搜集阅读文献 写文献综述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如何搜集阅读文献。 选定题目后,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很多,主要依选题而定,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一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纳氢氧化铝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学生姓名:任旭洋 指导教师:潘明珠讲师 完成日期: 摘要: 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对关于纳氢氧化铝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基本概括了今年来国内外关于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关键字:氢氧化铝,木塑复合材料,阻燃 正文: 木塑复合材料是最具潜力的一种新型的通用复合材料,它是由一种大量可再生的且价格低廉的木粉或木纤维和聚合物树脂复合而成的。它的开发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回收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美观、可再生、成本低、防虫、防腐、抗滑、可喷涂、比纯塑料产品的硬度高,可与木材一样进行加工、粘接和固定等优点。因此,木塑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门窗、地板、舰船材料、栅栏材料、家具材料和汽车材料等。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 有大量的论文和专利发表[],并有专门的国际会议研讨该领域的技术和发展, 材料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随着木塑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该复合材料的防火安全性的研究应用受到很高的重视。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涉及到对木材组分阻燃和对聚合物的阻燃。聚烯烃和木材的阻燃常采用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含卤阻燃剂( 十溴二苯醚等)和含磷阻燃剂( 聚磷酸铵、磷酸酯等) 等, 而材料的无卤阻燃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利用()为阻燃添加剂对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贺金梅从各个组分出发研究木粉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阻燃,适用于复

合材料中单一组分的阻燃剂都被考虑在内。发现对该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好,可赋予其氧指数,比未阻燃配方提高了个单位,非常适合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且也没过多地劣化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邵博等以对木粉复合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研究发现:添加量达到时表现出显著的阻燃作用,并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房轶群等用淀粉阻燃体系阻燃木粉复合材料,锥形量热仪分析表明:淀粉对木粉复合材料是有效的阻燃体系,当添加量在以下,淀粉添加量在以下时,复合材料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李斌等对()阻燃的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随木粉和()添加量的增加()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效率增加, 高木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氧指数达()的阻燃效率达。增加木粉含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明显提高;但()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而明显提高弯曲强度。增加木粉和()的含量,均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破坏复合材料的韧性。结论:()氧指数实验结果表明,木粉复合材料是易燃材料,木粉添加量增加, 其氧指数略有上升。采用()阻燃剂能较好地提高该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而且高木粉添加量体系更有利于()对材料阻燃效率的提高,这可从各材料体系中()每单位百分含量对值的贡献得到证实。() 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 木粉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明显的增加,但()阻燃剂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明显的提高。然而,随着木粉添加量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明显的降低,破坏了复合材料的韧性。 殷希丽等重点讨论了提高()阻燃性能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经过超微细化、超微细化后硅烷处理、复合处理后添加到高聚物中的阻燃效果和对高聚物物理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作为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及在高聚物应用中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结论:()()经过超微细处理后作为阻燃剂添加到高聚物中,高聚物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粒径对高聚物阻燃性能有很大影响,粒径越小,阻燃性能越好,起主要作用。 ()()经过超微细处理并硅烷处理后,其阻燃性能同单纯超微细处理相比,阻燃性能更好。 ()由于高聚物的种类或硫化体系不同,应选用不同活性剂处理的()阻燃剂与之相匹配;所选的硫化助剂也应当起到协同作用。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 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 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 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 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 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 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 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 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 式可分三类: (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 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它的缺陷是...... (3)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 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 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 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 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 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 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 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 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 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 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 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 技巧

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内涵 二、撰写文献综述 三、批判地阅读—文献述评 四、文献综述的常见错误错误 五、综述的分类 六、文献综述与论文选题 七、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 一、文献综述的内涵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究成果进行评论研究成果的

简单介绍与罗列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际 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文献综述的目的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目标让读者熟悉现 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是对一个研究领域的探索 够对你正在研究的问题进行定义和限制范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评估有潜力的研究方法将你的发现跟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 历史的延续性 确定探索的范围。文献综述告诉读者的是该学科领域中已有的研究 让他们为之后你的研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二、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 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