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馒头发霉了 (2)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馒头发霉了 (2)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馒头发霉了 (2)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馒头发霉了 (2)青岛版

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器材仔细观察发霉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衣物等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探究出物体发霉的条件,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发霉的食物或衣物、新鲜的食物、透明塑料袋、小刀、手套、吸管等

教师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和霉菌切片(课前调整好)、培养皿,镊子、盛水的洗手盆、发霉的馒头、有关课件。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发霉的物体。

2.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发霉的馒头。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

学生初步观察。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霉菌形态各异,千变万化。馒头等为什么会发霉呢?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2.猜测:食物发霉的原因

提出问题:馒头等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天热时馒头等容易发霉,天气潮湿时,馒头等容易发霉等)进行假设。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猜想,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选择有共性的猜想让学生进行探究。如天热、温度高、潮湿、不通风等并进行有选择性地板书。

预设1、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系。

学生汇报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天热时,馒头容易发霉,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判断。

讨论:馒头等在天热时容易发霉,这说明,馒头等发霉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预设2、馒头发霉可能与水分有关系。

学生发现:天气潮湿时,馒头等容易发霉。

讨论:馒头等物品发霉与水分有什么关系?

2、设计方案:

教师谈话:馒头发霉与温度、水分等有什么关系?需要我们亲自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

教师听取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特别对有争议的方案进行完善。

重点强调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3.小结:我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做好对比实验,认真观察记录。下一节课进行交流。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霉菌有了哪些方面的理解?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概括:通过本节课的认真观察,我们了解了有关霉菌的知识,发现霉菌形状不同、颜色各异。并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到:它的产生可能与温度、水分有一定的关系。

3.学生自我或小组对本节课进行多层面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究一下,馒头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霉菌的一些知识,课下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对比实验,探究了馒头发霉与环境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把观察记录单放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并分析自己的数据。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进行评价,对有疑问的地方加以指导。

3.小结: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我们发现:馒头发霉与温度、水分等因素有关系。物体在温度高、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板书:温度高、潮湿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发霉实验观察记录表

4.学生自我或小组对本节课进行多层面的评价。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一、馒头在温度高、潮湿等环境中容易发霉

二、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

通风

降温

放防腐剂

真空包装

------

三、霉菌有害也有利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

本课我采用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感到这样安排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本课学生观察并设计实验探究出物体发霉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目标之一。因为物体发霉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学生要想找到物体发霉的条件,就必须进行对比性的探究实验,而对比实验的难点是控制好变量,找到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所以在第一课时,既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发霉的物体,初步了解霉菌的颜色、形状,又要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猜测出物品发霉与环境的关系。当学生回忆起天气热、潮湿时物品容易发霉,就会猜想到物品发霉可能与温度、水分等有关系,他们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实验探究的方案。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探究性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指导,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所以,第一课时学生能够初步了霉菌的一些知识,同时又能设计出完善的对比实验方案,以便于课下进行观察实验,这节课就已经完成了其中的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通过在课下进行观察、记录,能够发现物体发霉与环境的关系,在第二课学生便可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科学,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然后学生根据物体发霉与环境的关系,找出了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解决了实际生活,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落实了教学的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节课,我都让学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如上第一节课时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或准备)一些发霉的物体(如馒头、水果等)为课堂上学生观察霉菌做好了准备。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方案,自己在家中进行观察实验,这也属于课前的准备,大多数学生这两项活动都完成得较好,说明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霉菌,根据平时的经验推测出物体发霉的条件,设计对比实验并进行观察研究,最后进行总结概括,找出物体发霉的原因及如何防物体发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4)体现探究活动的科学性。

在对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对学生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细致的指导,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控制好变量和自变量,让探究活动更科学。所以学生课下的观察和探究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5)顺应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本课教学中,我顺应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我们知道:科学的学习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猜测、制订探究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解决问题、拓展运用”。教学中,我正是考虑到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所要经历的一般过程,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如启发学生回顾物体在天热时容易发霉,进而让学生猜测:物体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探究活动。整个过程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2.使用建议

学生用于观察的发霉的物体可多样化,但馒头是不可少的,因为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观察发霉的馒头对颜色和形状观察得比较清晰,效果更好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借助显微镜来观察霉菌效果会更好。

3.需破解的问题

本课能否利用一课时进行教学:在课前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设计出探究物体发霉原因的对比实验,通过课下观察探究出物体发霉与环境的关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物体发霉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利用课下的时间继续做验证性的实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