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安全知识竞赛练习题题库(选择、判断、简答、填空)

安全知识竞赛练习题题库(选择、判断、简答、填空)

安全知识竞赛练习题题库(选择、判断、简答、填空)
安全知识竞赛练习题题库(选择、判断、简答、填空)

(一)、简述受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

答: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二)、简述“四不伤害”

答: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三)、工作服着装三紧

答: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四)、简述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

答: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收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广大周围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的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五)、简述什么是“三不动火”原则

答:1、没有动火证不动火

2、防范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3、监护人不在场不动火

(七)、什么是风险?

答: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 (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八)、什么是危险源?

答: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引自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九)、什么是风险点?

答: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十)、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十一)、什么是风险辨识?

答: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十二)、什么是风险评价?

答: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十三)、什么是风险分级?

答: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十四)、风险一般分为几级?

答: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省拟对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对采用5级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例如,将风险最低的两级都定为 “蓝色”级别),以适应评价和管理的要求。

(十五)、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答: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十六)、什么是风险控制措施?

答: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4)经济合理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十七)、什么是风险信息?

答: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十八)、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有什么规定?

答: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十九)、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SCL)

3. 风险矩阵分析法 (LS)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

5.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

(二十)、什么是隐患?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隐患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引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

(二十一)、什么是隐患排查?

答: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二十二)、隐患一般分几级?

答: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确定重大隐患应遵循以下原则 (暂定):

①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

②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装置的;

③涉及多人滞留,暴露10人以上的 (管道30人以上)

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⑤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⑥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为属于重大事故

隐患的。

(二十三)、什么是隐患治理?

答: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二十四)、什么是隐患信息?

答: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二十五)、风险、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风险,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二十六)、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逻辑关系是什么?

答:企业依据相关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及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辨识、评价、确定风险分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管控措施,形成企业风险管控清单;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基于企业风险分级结果,掌握安全风险分布情况,实施分级监管、动态巡察监管。在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针对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的内容标准,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督促、监控、监察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前提条件;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排查重点,是控制、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实现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目(二十七)、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哪些权利?

答:(一)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二)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三)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四)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五)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

(六)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可以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及民事赔偿。

(二十八)、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哪些义务?

答:(一)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二)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三)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四)要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十九)、对劳动者进行哪些安全教育?

答:安全教育可以促使劳动者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其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规自觉性,也是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根据有关法规主要包括:

(1).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所谓“三级”,即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入厂教育即新工人到厂后由劳动工资或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安排,由安全技术部门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才准分配到车间;车间教育即由车间主任或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负责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准分配到班组,班组教育即由班组长或班安全员负责,进行实际操作安全技术教育。

(2).对特种作业员的教育。对入厂的新工人除了进行“三级”教育外,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特种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极易发生伤亡事故,不仅危害本人,而且还会危害他人安全的作业人员,如电工、起重工、焊接、车辆驾驶、爆破等作业人员。对特种作业人员不仅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还必须取得安全合格证后,方能独立工(3).新岗位、新技术的教育,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添设新的技术设备、制造新产品或调换工人工作时,必须对工人进行新岗位和新的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

(4).要经常对工人进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卫生法规制度的教育。

(5).对各级行政、技术管理干部的教育,对此主要是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教训的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