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

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

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

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

?眶上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局部血肿:面颊部软组织出血,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严重者间断冷敷可减轻疼痛或消除血肿。神经损伤:穿刺时严重损伤神经可出现持续数周的疼痛。

?颏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三叉神经痛、颌神经痛。

2.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局部肌肉萎缩:神经毁损药剂量不宜过大,避免局部肌肉萎缩。

2.神经损伤:穿刺过深,针尖刺入颏管易致神经损伤。

?半月神经节阻滞术

【适应征】

1.各支三叉神经痛.

2.三叉神经区域癌性疼痛、外伤或放疗后疼痛。

3.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角膜溃疡、失明:是半月神经节阻滞最严重的并发症,出现角膜感觉减退、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2.颅内出血:进针过深或反复穿刺可损伤脑膜中动脉,导致颅内出血或血肿。

3.穿刺部位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肿胀,可间断冷敷减轻肿胀。

4.头晕、恶心:进针过深针尖刺破硬脑膜或脑膜袖,导致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隙可造成头晕、恶心,有时表现为延迟性头晕。

5.其他脑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复视及咽部不适。

?面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面神经痉挛。

2.面神经炎。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局部肿胀疼痛:注射无水乙醇后可出现注射部位肿胀或局部疼痛,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面神经麻痹:治疗面神经痉挛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可致面神经麻痹,表现患侧眉下垂、口角下垂,眼睑不能闭合,流泪、流涎等,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枕大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颈源性头痛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枕后疼痛。

2.枕大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第1、2颈椎骨转移瘤引起的头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局麻药中毒:药物误入枕动脉可致局麻药中毒。

??

▲颈肩上肢的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顽固性呃逆。

2.反射性膈肌痉挛。

【禁忌征】

1.呼吸功能不全或有严重肺部疾病者。

2.严禁双侧同时阻滞。

3.局部解剖不清或气管明显移位、受压者。

【并发征】

1.气胸、血气胸:穿刺点偏低、进针过深可刺破胸膜顶或肺尖导致气胸,刺破血管可致血气胸。

2.局麻药中毒:注药前未仔细回抽,致药液误入血管所致。

3.Horner综合征:穿刺过深或药物剂量过大,可阻滞颈交感神经节,出现Horner综合征。

4.声嘶:穿刺过深或药物剂量过大,阻滞喉返神经可致声嘶。

?颈椎椎间孔(椎旁)神经根阻滞术

【适应征】

1.第2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疼痛。

2.第4-7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颈部根性神经痛等。

3.颈部外伤后神经痛,颈、上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4.可在影像导引下定位或神经刺激器精确定位,用局麻药物复合抗炎镇痛进行神经根阻滞,治疗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非癌性根性痛或癌性疼痛。

【禁忌征】

1.颈部畸形。

2.颈部巨大肿物。

3.气管受压、移位。

4.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并发征】

1.局麻药中毒:颈部血运丰富,局麻药吸收快,药物误入血管或用量大均可致局麻药中毒。

2.喉返神经阻滞或Horner综合征:进针过深、偏内侧,或药物剂量过大,易造成喉返神经阻滞麻痹,出现声嘶、失音或呼吸困难。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3.膈神经麻痹:膈神经主要由C4神经组成,同时也接受C3 和C5脊神经部分纤维,进行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时,常可累计膈神经,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甚至轻度发绀,双侧阻滞症状更明显。应及时给氧、辅助呼吸,增强肋间肌活动,维持足够通气量。

4.全脊髓麻醉:穿刺时过深,进针方向与椎间孔平行,针尖刺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注药后可致全脊髓麻痹。

5.局部出血或血肿:颈部血管丰富,穿刺时操作粗暴,损伤血管可致出血、血肿形成,可压迫颈动脉、静脉及气管等组织。

?颈浅丛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落枕、枕后神经痛、耳大神经痛、颈皮神经痛及锁骨上神经痛等。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局麻药中毒:局麻药误入颈外静脉可致局麻药中毒。

?肩胛上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颈肩部及肩胛部疼痛的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肩胛区疼痛。

2.肩关节疾病的手法治疗,如肩关节脱臼手法复位。

3.注射神经毁损药治疗肩部癌性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3.严重肺气肿患者。

【并发征】

1.气胸:穿刺过深,针尖刺破胸膜顶或肺尖可致气胸。

2.神经损伤:操作过程中为寻找异感反复穿刺,可致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外伤、骨折、肿瘤等引起上肢疼痛,如肩臂软组织痛、肩周炎、上肢血管性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中枢性或末梢性上肢疼痛的鉴别诊断。

【禁忌征】

1.穿刺部位畸形、感染或肿瘤。

2.肺气肿或呼吸功能不全者。

3.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Horner综合征:臂丛神经阻滞并发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多不需处理。

2.喉返神经阻滞:多因药物剂量大引起,表现声音嘶哑、失音。

3.膈神经阻滞:一旦发生应及时给氧、辅助呼吸。

4.全脊髓麻醉:进针方向垂直于椎体,或进针过深,可能是药物误入蛛网膜下隙,致全脊髓麻醉。

5.局麻药中毒:由于进针方向垂直于椎体,或进针过深,药物误入椎动脉可致局麻药中毒。?尺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尺神经支配区域内的疼痛。

【禁忌征】

1.骨关节肿瘤、畸形、骨折、血肿及感染等。

2.穿刺部位解剖异常。

【并发征】

1.尺神经损伤:穿刺动作粗暴,或为寻找异感反复穿刺,或将药液注入神经鞘内,可损伤尺神经。

2.出血、血肿:穿刺时刺破尺动脉,可造成局部出血、血肿。

3.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

▲胸背腰骶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胸外伤后疼痛,如肋骨骨折、胸壁挫伤等。

2.胸部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

3.各种神经导致的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胸膜炎等压迫或刺激肋间神经所致的疼痛,及胸前壁或侧壁的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

1.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者慎用或不用肋间神经痛。

2.局部感染。

3.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气胸或血气胸:盲目进针或进针过深,刺破胸膜及血管可致气胸或血气胸。

2.局麻药中毒:注药前未仔细回抽,局麻药误入血管所致。

?胸椎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

【适应征】

同肋间神经阻滞术。较之肋间神经阻滞术,椎间孔神经阻滞术可彻底阻断胸前、后支及交感神经交通支的传导,可消除胸背部的疼痛。

【禁忌征】

同肋间神经阻滞术。

【并发征】

1.全脊髓麻醉:药量过大、注药过快致消炎镇痛液误入蛛网膜下隙,导致全脊髓麻醉。

2.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

3.气胸或血气胸:穿刺时损伤胸膜、肺或血管可致气胸或血气胸。

?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隐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急性腰肌扭伤及腰椎退行性变导致腰痛。

2.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根性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严重心肺疾病。

3.严重出血倾向。

【并发征】

1.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

2.腰丛神经损伤:穿刺时为寻求异感反复穿刺可致腰丛神经损伤。?腰椎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臀上皮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下肢神经阻滞术?股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闭孔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坐骨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腓总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隐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踝部腓浅神经阻滞术【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膝部胫神经阻滞术【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踝后胫后神经阻滞术【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交感神经阻滞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胸交感神经节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椎管内神经阻滞术?颈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胸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腰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骶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术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局部注射疗法

▲颈肩上肢部注射?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肩关节及关节周围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肘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肱骨外上髁注射(在409页)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肱骨内上髁注射(在410页)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桡骨茎突注射(在409页)【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腕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掌指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指间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屈指肌腱鞘注射(在405页)【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胸背腰骶部注射?肋横突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腰椎关节突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棘突间韧带注射(412页)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第三腰椎横突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下肢部注射?臀中肌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膝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膝内侧副韧带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膝外侧副韧带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踝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跖趾关节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趾间关节注射【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跟骨注射

【适应征】

【禁忌征】

【并发征】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 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 和回心血量减少 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 负性肌力作用;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广泛的阻滞平面 原有低血容量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 高体重指数、老年 术前合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或丙嗪类药物 突然体位变动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 甚至心跳骤停; 椎管内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广泛的阻滞平面 应用β受体阻滞剂 ? 原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 脊麻心跳骤停发生率高于硬膜外腔阻滞 进行性心动过缓 老年人 髋关节手术(?....) 预防 避免不必要的阻滞平面过广、 纠正低血容量、抬高双下肢 对施行剖宫产的患者常规左侧倾斜30°体位 椎管内阻滞前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输入适量液体。 治疗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抬高双下肢、加快输液等; 中度到重度或迅速进展的低血压,静注麻黄碱; 对严重的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 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如无反应立即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5~10μg);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硬膜外腔阻滞对呼吸的影响与运动阻滞平面和程度相关。 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加重椎管内阻滞的呼吸抑制。

椎管内阻滞,特别是复合静脉给予镇痛药、镇静药引起呼吸抑制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心跳骤停,预后极差。 危险因素 (1)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椎管内阻 滞时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失代偿; (2)高平面阻滞、高浓度局麻药或合并使 用抑制呼吸的镇痛药和镇静药,可引起 严重呼吸抑制。 预防 (1)选择适当的局麻药(浓度、剂量及 给药方式),避免阻滞平面过高; (2)凡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物者, 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直至药物作 用消失。 治疗 (1)椎管内阻滞中应严密监测阻滞平面,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呼吸功能不全; (2)发生呼吸困难,但阻滞平面在颈段以 下,膈肌功能尚未受累,可给予吸氧;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一、造影剂肾病【应急预案】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能主动配合护理治疗。 2、向患者详细讲解水化疗法的作用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合作,避免部 分患者因惧怕术中卧床排尿而不愿多饮水。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心功能调整用药量及用药速度。 3、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因此护士应关注在介 入手术中造影剂的用量 4、术后要鼓励并督促患者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造影剂的排 出,每次饮水量以不出现腹胀为宜,24小时饮水量大于1500ml。 5、要准确记录24h尿量,术后4h尿量一般应保持在500-1000ml。护 士要观察尿量、尿色和患者排尿时的反应,发现尿滁留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导尿,对尿量不足者通知医生予以相应的处理。 6、一但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障碍,经扩容、利尿等仍无效者,应 紧急透析治疗并按急性肾衰处理。 7、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按时抽血查肾功能和离 子情况,加强病房巡视,对术后患者做到勤问、勤观察,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早痊愈,早出院。 【处理流程】

二、假性动脉瘤 【应急预案】 1、做好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 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增强患者依从性。 2、患者进入病房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并详细了解患者植入的支 架数、书中抗凝药物的用量等,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一般每三十分钟观察一次。 3、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 形成,一旦发现,应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并通知医生,重新加压包扎。 4、加压包扎解除后,观察局部有无肿块及搏动感,听诊有无血管杂 音,如确定为假性动脉瘤,小的(直径2.5cm以下)假性动脉瘤可局部包扎止血,减少活动,一周内可消失,大的假性动脉瘤可请外科执行手术矫正。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 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 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 (一)穿刺点定位 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2 改良一点法颈丛阻滞法:选C4一点深丛加浅丛阻滞。 (三)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0.375%罗哌卡因系长效局麻药,常用于颈深丛阻滞。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作用时间短,较少单独使用,可与0.25%布比卡因或0.375%罗呱卡因配置成混合液用于深丛和浅丛阻滞。 四、意外与并发症 (一)全脊麻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系局麻药误注人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内扩散,导致颈脊神经广泛阻滞。 1 症状 注药后立即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2 处理 立即面罩加压供氧或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循环支持,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孙晓雄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主要有三个方面: 1.神经阻滞导致的并发症:气胸、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硬膜外阻滞、全脊麻、局部血肿等。 2. 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药量过大致急性中毒。 3. 穿剌操作、局麻药所致的神经损伤。 一、神经阻滞 (一)颈丛和臂丛阻滞 1. 气胸 易发生于肌间沟和锁骨上臂丛阻滞, 系穿剌针方向不正确,进针过深所致, 气胸发生慢,有时数小时才出现胸闷, 胸痛,呼吸困难症状。 X线检查可见肺压缩, 若在25%以内可严密观察; 若超过25%,需行胸腔穿剌抽气,必要时需作闭式引流。 2.喉返神经麻痹 针刺过深阻滞迷走神经所致, 表现:声音嘶哑或失音,重者呼吸困难。 3.出血及血肿 颈丛阻滞可穿破颈部血管,臂丛阻滞可穿破锁骨下血管,腋部血管,而引起出血或血 肿。 穿剌中应强调回抽,一旦有血、气、液,须立即拔针,局部压迫, 改变方向后再穿剌。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尤其在应用抗凝药时。 意外穿破动脉时,应局部压迫5min。 采用连续法时,应使用短斜面针。 抗血小板治疗时,若无自发出血,不是NB的禁忌症。 4. 高位硬膜外麻醉或全脊麻 主要见于颈丛阻滞或肌间沟臂丛阻滞。 穿剌针可经过椎间孔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多半与进针过深,进针方向与横突平行有关。 一旦发生,循环呼吸将抑制,需立即复苏处理。 5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膈神经阻滞 膈神经主要来自颈2-3神经,同时接受颈4-5的神经.经前斜角肌前面下降。 颈丛阻滞和斜角肌间沟神经阻滞时,局麻药可经前斜角肌的前方扩散到膈神经,出现胸 闷和呼吸困难。 有认为肌间沟阻滞时即使采用稀释的局麻药,因单侧膈神经阻滞而引起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达100%,并伴有25%的肺功能下降。 锁骨上阻滞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约为 40%~60%。 大多病人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少数病人主诉气短,需吸氧。

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之迷走神经反射 自1977 年, Gruentzig 首次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以来,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 在全球得到推广, 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PCI 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个病例。22加床,可能大家都还有印象。病人在1月30日行冠脉造影检查,之前曾于1月18日在右冠置入支架治疗,本次在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置入两枚支架,术程顺利。10:37安返病房,回来时的血压为90/60mmhg,心率:64 遵医嘱右上肢制动6-8小时,右下肢制动10-12小时, 11点时,病人自觉明显燥热,大汗,伴心悸,查体:BP85/55,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齐,。急查心电图,与既往无明显变化,考虑为血管迷走反射,立即予阿托品0.5mg静推,多巴胺泵入治疗,并予心电监测,患者症状较前好转。 当时我看到了病人的症状以及医生所给予的抢救措施,当时我就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感到很好奇。我有几个疑问点,也就是今天小讲课的内容提要,1、什么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它的发生机制临川表现2、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有哪些3、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如何与心包填塞引起的低血压症状相鉴别4、治疗和护理那么我们来逐一讲解。 1、什么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它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是什么 血管迷走反射 血管迷走反射又称Benzald Jar i sh反射, PC I术后发生率为3 % ~ 5 %, 多发生在PCI术后4~ 6 h拔除动脉鞘管过程后压迫股动脉时,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冷汗等, 发生机制心血管病介入性检查治疗引起的反射性低血压、心率减慢状态是一种发生迅速、后果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认为是血管迷走性抑制晕厥, 即所谓临床上常称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主要发生机理是各种刺激因素(如外伤、疼痛、恐惧) 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 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最快甚至可在1 min 内发生。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2 原因分析 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及血管内皮系统, 各种原因诱发迷走神经兴奋均可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扩张, 血液滞留在血管腔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组织灌注不足。迷走神经兴奋又可抑制心率,使心率减慢, 心输出量减少,造成短暂的心、脑缺血而引起晕厥等症状。心脏介入术后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2. 1 病人的原因 一、病人过度紧张, 有恐惧感, 有些病人害怕看见出血。这些病人在拔除鞘管时,由于鞘管刺激血管内皮系统,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二、病人对疼痛耐受性差, 稍加压力便难以耐受。鞘管拔除后压迫止血时极易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三、有些病人术前禁食时间长, 血容量相对不足, 拔管瞬间心率骤降,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 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四、病人长时间憋尿。由于术后躯体处于制动状态, 一些病人因排尿姿势的改变而产生不适,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致使膀胱处于高度充盈状态, 易造成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2. 2 医护人员的原因

1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17版)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2017版) 2017-12-14 07:03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1 马虹(共同负责人)王国林王俊科(共同执笔人/共同负责人)吴新民郭曲练虞建刚(共同执笔人)熊利泽薛张纲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是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椎管内阻滞的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总体而言,椎管内阻滞并发症可分为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椎管内阻滞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和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三类。 一、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 (一)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椎管内阻滞最常见的生理效应。不同的临床研究采用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定义不同,一般而言,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90mmHg,也可定义为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椎管内阻滞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33%。

心动过缓则指心率低于50次/分,其发生率为2%?13%。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会导致心搏骤停,是椎管内阻滞严重的并发症。 1.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 (1)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原因。 (2)椎管内阻滞后血液再分布、心室充盈不足,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椎管内阻滞后突发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搏骤停。 (3)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负性肌力作用;所添加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吸收入血的β2兴奋作用(扩血管效应);可乐定的α2兴奋作用、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和直接增加副交感活性等机制,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 危险因素 (1)引起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①广泛的阻滞平面、T8以上的高平面阻滞。 ②原有低血容量。 ③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心动过缓。 ④术前合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吩噻嗪类药物。 ⑤老年患者。 ⑥高体重指数。

颈丛神经阻滞及并发症处理预案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适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视为禁忌。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小儿及年龄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 [2] 操作常规 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肌注。 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③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 ④确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 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 ⑥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效果。 [3] 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①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血管所致,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药,吸02,必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抽搐者安定或者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必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止;支持循环,加快输液,合并低血压给予血管收缩药。 ②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滞时,若针深已超过3~3.5cm仍未触及横突,不应冒然继续进针,应重新判定穿刺点的位置,进针方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即支持呼吸与循环,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及应用血管收缩药。 ③霍纳氏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2017)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是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椎管内阻滞的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总体而言,椎管内阻滞并发症可分为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椎管内阻滞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和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三类。 一、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 (一)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椎管内阻滞最常见的生理效应。不同的临床研究采用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定义不同,一般而言,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90mmHg,也可定义为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椎管内阻滞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33%。心动过缓则指心率低于50次/分,其发生率为2%?13%。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会导致心搏骤停,是椎管内阻滞严重的并发症。 1.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 (1)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原因。(2)椎管内阻滞后血液再分布、心室充盈不足,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椎管内阻滞后突发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搏骤停。 (3)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负性肌力作用;所添加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吸收入血的β2兴奋作用(扩血管效应);可乐定的α2兴奋作用、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和直接增加副交感活性等机制,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 危险因素 (1)引起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① 广泛的阻滞平面、T8以上的高平面阻滞。 ② 原有低血容量。 ③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心动过缓。 ④ 术前合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吩噻嗪类药物。 ⑤ 老年患者。 ⑥ 高体重指数。 ⑦ 椎管内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2)引起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① 广泛的阻滞平面、T8以上的高平面阻滞。 ② 应用β受体阻滞药。 ③ 原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3)引起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 ① 蛛网膜下隙阻滞(与硬膜外阻滞比较而言)。 ② 进行性心动过缓。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 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 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 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 ?眶上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局部血肿:面颊部软组织出血,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严重者间断冷敷可减轻疼痛或消除血肿。神经损伤:穿刺时严重损伤神经可出现持续数周的疼痛。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ysdmaz在2005/01/2002:04am第1次编辑]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一)颈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切除术、颈椎椎板切除术。(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三)肩关节手术(与臂丛阻滞联合)。 【禁忌症】 ?颈部畸形或有炎症、结核等。 【解剖】 (一)颈丛神经由颈2、3、4三对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分深浅两丛。

(二)【深丛神经】出椎间孔经横突结节间沟下行,向外分布于颈部肌肉及其它深部组织,为肌 肉的运动神经纤维。 (三)【浅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冒出至表面,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支配于颈前 区皮肤和表浅组织,为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 (四)颈丛神经的麻醉范围主要是在颈部的前面和侧面,但由于药物的弥散,常使颈脊神经的后分支也同时被阻滞。为此,麻醉范围常更波及头的后枕部、肩及胸上部。 【局麻药】 局麻药种类较多,举例见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任选其一应用。 表颈丛阻滞的麻药选择 局麻药名称————————总量(ml)————作用维持时间(h) 2%普鲁卡因————————30————————2 1.5%普鲁卡因、0.1%地卡因—40————————3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30———————4 0.5%布比卡因———————20———————3 如无禁忌,可加入1:20000肾上腺素 【操作方法】 (一)三针阻滞法: 1.病人仰卧,去枕头,头转向对侧。 2.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线相交处,可摸到第四颈椎横突,此为第一点。

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一横指,为第三点(相当于第二颈椎横突)。 两点连线的中点为第二点(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 各用染料分别在皮肤上作好标记,并在三点上各作皮丘。 3.用22~24号针头连接5ml注射器,与皮丘垂直,顺序分别进针第一点、第三点和第二点。当针尖碰到横突结节(深度一般2~3cm,无需寻找异感),即可在每一点分别注射局麻药各5~8ml。注射前应仔细做抽吸试验,证实无血或脑脊液后,作缓慢注射。由此阻滞以颈2、3、4脊神经前支组成的【颈深丛神经】。 4.将第一点的穿刺针退出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沿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向上向内(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及向下分别注射麻药各2~3ml,此为阻滞【颈浅丛神经】。 (二)一针阻滞法: 1.病人的体位同上法。 2.在上法的第一点处,术者用食中两指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处,触及颈4椎横突结节。将针 经两指间以稍斜向足及背的方向,刺入斜角肌间沟,直至颈4椎横突结节间沟处(无需寻找异感),注入局麻药10~15ml。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再注射麻药10ml。 【注意事项】 (一)注药前必须做好抽吸试验,需切实预防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或全脊髓麻醉。 (二)避免将局麻药注于颈总动脉鞘膜内,否则易同时阻滞喉上神经或喉下神经而声音嘶哑。(三)需注意病人有无胸闷及呼吸交换量减少的征象,一旦发生表示膈神经已被同时阻滞,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整理自丁香园站友@sbrdfedx,@jiayoubb,@jhong,@sidinywl 的讨论,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及处理浅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及处理浅析 【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中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我们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治疗的63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所发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630例次患者共发并发症135次,经处理均恢复。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较多,有时非常凶险,星状神经节治疗可靠,因此,要求实施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熟练操作技巧,具有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处理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3例,其中男120例,女83例,年龄18~73岁,治疗颈椎病88例,偏头痛31例,面部神经麻痹23例,脑梗死(恢复期)33例,美尼尔氏症13例,颈肩综合征10例,顽固性失眠5例,雷诺氏病3例,不定陈述综合征7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前入路C6星状神经节阻滞,所用药物08%~10%利多卡因8~10 ml(+曲安奈德10 mg),一律采用球后穿刺针头。具体步骤: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头微转向健侧,张口,消毒、铺巾,左手指将颈总动脉及气管分开,触及C6横突(在锁骨关节上3~4 cm,旁开15 cm,或平喉结下一椎体),右手持针垂直刺入抵C6横突,退少许,固定好,回抽无气、血、液,先注入药物2 ml,观察片刻,无不适,缓慢注入08%~10%利多卡因8~10 ml,注射完毕患者垫枕,注射侧倾斜位,观察30 min,隔日一次,或双侧交替1次/d,治疗次数1~11次,阻滞成功的标志霍纳氏征复制(结膜充血,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鼻塞)。 13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多不需要特殊处理,休息后逐渐消失,有的需要吸氧、药物治疗。对于神经麻痹吞咽不适者暂不进水进食,休息,局部出现硬结的需要时热敷、理疗等,双侧麻痹者一定要留观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备好插管物品。癫痫发作者静推地西泮10 mg+25%葡萄糖20 ml停止。麻药中毒4例自行恢复,另4例静推地塞米松10 mg,2例使用25%葡萄糖20 ml,静推后利尿缓解,2例因震颤静推地西泮10 mg缓解。 3讨论 SGB通过调节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许多功能失调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1]。但其并发症较多,尽管多数并发症不需要特殊处理,有些并发症的出现相当凶险,若处理不及时后果严重,如局麻药中毒,硬膜外阻滞全脊麻等[2]。作者在行SGB治疗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 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 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 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 ?眶上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也称颈胸神经节,是颈下神经节和第一胸神经节融合而成的一种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大致位于位于C7水平(第七颈椎),C7的横突前方的颈长肌前筋膜内。 早在192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星状神经节的毁损和切除可以减轻雷诺氏现象和多汗症的某些症状。而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可以减轻交感神经介导的各种疼痛,如Ⅰ型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等。对于各种颈肩部的复杂性疼痛和颈性眩晕等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反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的破坏。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供,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降低全血高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再者星状神经节阻滞使脑血流增加的作用超过任何药物,下丘脑血流的增加能起到维持垂体激素平衡的作用,从而调节异常变化的内分泌系统。现在一般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于以下多种状况:一、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二、肩周炎。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致痛物质的刺激,改善肩僵硬,再配合其他治疗,可加快病情恢复。三、带状疱疹。头面部及上胸部带状疱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阻断疼痛的传导,改善血运,能缩短病程。四、失眠的治

疗。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一迷走平衡的破坏,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从而调节、改善睡眠。五、脑动脉硬化,脑缺血性病变。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阻滞了交感神经,直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针对一些老年人病人常出现的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头脑发蒙等症状,能够缓解病情,有资料显示它能明显改善脑梗塞以及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症状。六、痤疮。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降低特异免疫反应,可明显增加头面颈部的组织血供,改善微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寻常痤疮患者皮损的恢复。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还可以治疗头痛,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心肌梗死,多汗症,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痛经等多种疾病。 传统的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触诊或X线引导,有多种入路,通常是以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作为穿刺定位的标志。无论是触诊和X线引导都无法完全避开周围的重要结构,因此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且为保证药物充分浸润,用量都较大。事实上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水平并非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最 佳部位,因为星状神经节实际位置在更靠下的第七颈椎水平。我们首先结合下图看一下第六颈椎横突水平的主要结构: 图1 第六颈椎横突水平横断。T:气管,TH:甲状腺,CL:颈长肌,C6:第六颈椎,CA:颈总动脉,JU:颈内动脉,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60例.

综上所述, 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已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重视。对于老年人的结直肠癌, 应加强宣传, 提高患者的警惕性, 尽早就医, 尽早明确诊断; 重视老年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尤其是全身营养支持, 积极治疗合并症, 避免各种并发症, 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积极手术。只要老年患者全身条件许可, 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同时视患者全身情况辅以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参考文献: [1] 陈万源, 陈贤贵, 李德川, 等. 70岁以上高龄患者结直肠癌 的手术治疗[J].腹部外科杂志, 2000, 13(5:275-276. [2] Shoji BT , Becker J M C olorectal d is ease i n t h e el derl y patient [J].Su rg C li n Nort h Am, 1994, 74:293. [3] 邵永孚. 大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与预防[J].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 1999, 19(10:584. [4] 岳晖, 汪胜来, 依力哈木.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J].临床军医杂志, 2005, 33(4:444-445. [5] 李德川, 刘勇.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结 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2006, 12(2:82-83. [6] 宋月江, 郝希平, 姚泽明. 高龄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及营养支持[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 11(3:185-187. [7] Bas k i n i un . Advances i n en teral nutriti on techn i ques[J].Am J G as troen tero, l 1992, (87 11:1547-1554. [8] 岳桂英, 余云. 糖尿病人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

外周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外周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快捷指南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区域麻醉学组 总论外周神经阻滞应用日益广泛,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不同部位的外周神经阻滞的 风险具有各自的特点(见下),但有一些共性,概述如下: 1. 局麻药中毒 详见《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反应防治快捷指南》 2.短暂性神经损伤: 常见原因:具体原因不明。可能的原因为神经内注射,靶神经术前有亚临床损伤等。 发生率大概为8~10%。 临床表现:超出局麻药作用时间的神经麻痹。可能表现为阻滞侧肢体麻木,感觉改变,无力。多在2个星期内恢复。 处理措施:可采取神经营养(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2,等),理疗等方法促进功能 恢复。短暂性神经损伤可自行恢复。 预防:无明确的预防方法。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尽量避免使用异感法行神经阻滞, 避免使用长斜面针,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时避免在电流阈值小于0.2时给药,避免高注射 压力给药,使用超声引导时避免神经内注射。选择局麻药最小的有效浓度和剂量。注药时 出现异感或阻力过大应停止给药。 3.严重神经损伤 常见原因:具体原因不明。可能的原因为神经束膜内注射,靶神经术前存在亚临床损 伤(如患者有糖尿病,长期抽烟,存在外周血管病变等)。单纯由外周神经阻滞导致的严 重神经损伤比较罕见。多为复合因素。如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大于2小时),压力 过大(大于350mmHg),靶神经术中受到了牵拉、压迫等。 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持久受损。 处理措施:可采取神经营养(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2,等),理疗等方法促进功能 恢复。 预防:对于功能严重受损的外周神经避免行神经阻滞。避免在深度镇静下行外周神经 阻滞,因为严重神经损伤的原因之一是神经束膜内注射,而神经束膜内注射时,多数情况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椎管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椎管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 T4 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 T1~T4 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负性肌力作用;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广泛的阻滞平面原有低血容量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高体重指数、老年术前合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或丙嗪类药物突然体位变动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椎管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广泛的阻滞平面应用受体阻滞剂 ? 原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脊麻心跳骤停发生率高于硬膜外腔阻滞进行性心动过缓老年人髋关节手术(?....) 预防避免不必要的阻滞平面过广、纠正低血容量、抬高双下肢对施行剖宫产的患者常规左侧倾斜 30体位椎管阻滞前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输入适量液体。 治疗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抬高双下肢、加快输液等;中度到重度或迅速进展的低血压,静注麻黄碱;对严重的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如无反应立即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5~10g);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

硬膜外腔阻滞对呼吸的影响与运动阻滞平面和程度相关。 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加重椎管阻滞的呼吸抑制。 椎管阻滞,特别是复合静脉给予镇痛药、镇静药引起呼吸抑制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心跳骤停,预后极差。 危险因素(1)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椎管阻滞时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失代偿;(2)高平面阻滞、高浓度局麻药或合并使用抑制呼吸的镇痛药和镇静药,可引起严重呼吸抑制。 预防(1)选择适当的局麻药(浓度、剂量及给药方式),避免阻滞平面过高;(2)凡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物者,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直至药物作用消失。 治疗(1)椎管阻滞中应严密监测阻滞平面,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呼吸功能不全;(2)发生呼吸困难,但阻滞平面在颈段以下,膈肌功能尚未受累,可给予吸氧;(3)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应采取面罩辅助通气,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三)全脊髓麻醉全脊髓麻醉多由硬膜外腔阻滞剂量的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 由于硬膜外腔阻滞的局麻药用量远高于脊麻的用药量,注药后迅速出现广泛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 回路备用、全套气管插管用具. 2、药品:局麻药(略)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 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A.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 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B.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C.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麻醉医生的手部消毒。 四麻醉操作 (一)臂丛神经阻滞 1、锁骨上径路 ①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向后仰并 转向对侧(呈45) ②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 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易 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 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倘若多次寻找,不见异感,可找 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 发现,即注局麻药。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 ④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肌间沟径路 ①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②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肌和中斜 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 (肌间沟)。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 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 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

扒一扒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扒一扒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