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教学反思】:

课堂活动:分两大活动阵地进行探究。其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在这活动中我安排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是统计自己组的同学功用过多少种工具。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统计的工具不少,应该说我们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经验的。列举的工具很多,比如:剪刀、菜刀、老虎钳、锤子、镊子、螺丝刀等等,但有同学统计出了:铅笔、文具盒、电饭锅、杯子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其二,选用什么工具好。在这一活动中,安排学生分组动手试一试用什么哪些工具能把钉在木版里的铁钉、图钉和螺丝钉起出来,并做比较:哪种工具用着更省力且方便。目的为了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认识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最后对教科书上的几项工作进行探讨,选择使用滑轮、斜面、杠杆,让学生对工具和机械进行再一次的观察,最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简单机械。

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高涨,热热闹闹的,可到最后总结以上活动,引出“机械”时,学生还是犯迷糊。关于机械的定义,书上的定义给我模棱两可的感觉,书上是这样阐述的: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我们都知道这个“省力”是针对力学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对省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化;还有对其另一个中心词“方便”,孩子对其也非常模糊;据我了解,原五上教材对“省力”也没有明确地

定义,现在突然提出,孩子自然而然对其的定义会扩大化,于是他们自然会想到“电饭锅”、“铅笔”。

课后想来:假如用力学去解释那肯定能精确,但小学阶段并不要求深入探究力学原理。小学科学概念的广而浅,有时候真会难到科学教师!

《杠杆的科学》

【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用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设计思想】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接着由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出撬棍和杠杆的概念,通过观察、寻找杠杆的三要素,从而初步认识了杠杆,通过辨别变形杠杆和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然后通过认识杠杆尺、调试杠杆尺、分组实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等系列活动,得出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最后通过“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

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做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回归生活”,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由生活中常见问题“如果碰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入手,巧设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再从学生的讨论发言中顺势引出杠杆的科学概念;在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之后,让学生认识生活用具中的变形杠杆,出示部分生活工具让学生辨别是否属于杠杆,再到生活中找杠杆;在认识了杠杆的省力与费力的原理后,让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资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

二是重视在实验中学科学。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生活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本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具准备】:长竹筷、棉线、纸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剥线钳、核桃夹、长夹、小撬棍。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隔着讲台的文具袋;长夹子、小撬棍、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长夹子取隔着讲台的文具袋。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书上长方形方框内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长夹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长夹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秤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详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刻度。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两根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杠杆分省力的杠杆:天平、杆秤、切纸刀、开瓶器

不省力的杠杆:筷子、钓鱼竿、夹子

既不胜利也费力的杠杆:剪刀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对于此课教学,我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奥秘,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我先告诉学生两步骤,1、先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杠杆尺实验的结论来区分。对于小撬棍撬开油漆桶盖、长夹子夹远处文具袋、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分析,前两项较易掌握,开酒瓶盖不少学生找不准阻力点和支点,这里加以引导分析,强调支点的重要性。

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多准备些实物,当学生不甚明了时,通过我的操作使用演示,亲眼看到了工作过程,学生就较易发现三个点,分析三个点的关系,从而能方便地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对于剪刀,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让学生明白费力杠杆也有好处,节约距离、方便。

整个课堂由于为了刻意提高课堂效益,课堂容量设计太大了,课后感觉各个环节有点走马观花,对于“小杆秤的研究”,因在同一堂课内完成,时间很紧,其实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去制作,而学生在课外制作,没有钩码类合适的称量工具,对于刻度的划分,有一定困难,也不便开展评价。因此,可以先通知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安排一节课时间用于制作、交流、评比,并能较好地探讨“提

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秤砣的轻重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两个问题,作为对杠杆类工具探究的一个小结。这样前半部分更加扎实,后半部分探究的也会更加充分!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到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作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轮轴”的秘密,对学生而言,轮轴虽是一个新的简单机械知识,但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潜意识的苏醒,当他学完这课后,他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并会去关注生活中更多蕴含着科学道理的事物和现象。

为了让学生能有切身体会,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龙头和一把螺丝刀。水龙头是去五金店里借的,学校可没有,最好找那种“轮”可以卸下的水龙头,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轴上用力扭水龙头那费力的感觉,就对“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有更深的印象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研究轮轴作用”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两组实验。为什么难?一难在材料,二难在操作。因为两组实验有先后层次关系,需要三个大小不等的轮来完成两组实验。我利用了原来的“机械实验盒”中的材料,但仍不能满足需要,因为最小的轮无法和其他两个轮固定在一起,也就造成了“轴”“轮”不同步转动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502胶水,将小轮粘在了中轮上固定了起来。

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的现象,学生能说出很多很多,除了书中五种,还提到了:自行车的龙头、钥匙、电扇开关等等,开红酒的开瓶器等等。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机械应用无处不在,机械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此课教学,也更使我感觉到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很重要,课前教师自己的操作体会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上课时就要事倍功半,就要出洋相咧。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升国旗的图片,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指出: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引出定滑轮概念: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作

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作进一步推测,定滑轮还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根据前面所学杠杆和轮轴的作用,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怎样研究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请同学们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4、交流,形成一共同的实验计划:做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

5、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研究的数据,填写13页《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6、小组分析整理自己的发现。

7、交流汇报。

8、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研究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1、出示塔吊图片,指出其中的滑轮,提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可以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学生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4、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单位牛顿(N),练习测量提起一、二个钩码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不通过动滑轮直接提升重物的力;示范用测力计测量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的力。

3)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直接提升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的力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记录数据,填写13页《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分析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5、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教学反思】

在六年级三个班都上了这一课,发现此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欠缺也在此课上暴露了出来,如下就是我对此次教学的一些感想!

1、学生动手操作上没有时间概念。在学生合作制作一个定滑轮的环节中本来应该说一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有好几个班级的学生足足花了5分钟才安装完成。大多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其次,学生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对于一些科学课的基本习惯和要求能很好的遵守,可事实上并不如此。到了六年级再来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一些常规的习惯,浪费了很多正常化教学的时间。因此,当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时候,尤其是三、四年级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常规习惯。

2、学生对实验计划的制定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五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到制定实验计划的问题。但这方面一直是科学课上的薄弱环节。科学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学生能独立制定计划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因此,在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上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因此在经过前几个班级的试上后,我决定将制定实验计划这个环节简化掉了,只在口头上制定,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3、记得以前出现过用杠杆的原理去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和能省一半力的题目,因此我在第一个班级中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只有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理解。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效果不好,却在这个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对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和能省一半的力,我觉得在小学阶段不用讲解,而且动滑轮只要知道省力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省一半力,这些都是初中才学的知识点,小学阶段不用太多讲。但如果有个别学生需要这方面的讲解的话,我觉得可以个别辅导,也符合“吃不饱”、“吃饱”、“消化不了”三种不同情况的区别对待原则。

《滑轮组》

教学内容分析:《滑轮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六课内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工具和机械》的前五课中的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关知识,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功能怎样?但对于如何实施实验操作,他们无从着手,要研究出滑轮组可以省多少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想:我的设计理念是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同时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组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知道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

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起重机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能不能说一说?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如: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作用

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

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观察书本上的起重机结构图:先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

(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实验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并想想该如何操作实验,再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变?

(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并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约能省四分之一的力)

4、提示各个实验小组以更多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如果定滑轮和动滑轮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它们的机械功能也不同,而且由它们的滑轮数目和组成位置决定。)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两根光滑的圆木棒和一条长绳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观察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你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我们从中明白了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的道理。)

板书设计

6、滑轮组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小结与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注重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利用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四大心理特点。课一开始,我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你知道起重机的作用吗?学生对起重机装置产生好奇,进而产生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紧接着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学生在玩、动的同时,有一定的任务,教师也给予一定的指导。滑轮组的研究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研究。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他们竟在课堂上兴奋得手舞足蹈。如:当他们发现最简单的滑轮组竟能省一半力的时候,他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尤其在做游戏时,学生的兴奋已达到了极点,他们就像是在看一场非常令人充满激情的奥运会体育比赛。当然课堂上,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比较困难,甚至不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特别是那些落后生。今后,在课堂上要多重视、多关心这些学生,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使他们增强信心,从而乐于参与到科学小组活动中去。

但对于这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是表现在滑轮组的组装和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多个滑轮的摩擦力是很大的,加上组合方式要每组有所不同,这是有相当难度的,而我们的重物只是小得可怜的钩码,用4个钩码以上,效果还稍微理想一点。

《斜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2、演示材料——斧头、菜刀、螺丝钉。

3、课件——引桥比较长的大桥、盘山公路、盘旋的楼梯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在一个粮油批发商店前,停着一辆大卡车,准备要运一车油,这么重的一桶油,怎样能把它运到车上呢?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你回答地真好!那么像斜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斜面。你们认为斜面省力吗?到底省不省力,我们应该怎样做?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1)提供实验材料。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一个测力计、一块短木板、圆铁、木块),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个什么方法来证明斜面省力呢?

(2)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4)教师小结。

注意事项:要在重物匀速前进时记录所用的力是多少。

(5)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省力)

(7)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想方法动手做实验,验证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二:

过渡:现在,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挑战大家,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如果我们用不同坡度的斜面实验,你认为哪个会更省力呢?

(1)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呢?

(2)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4)教师小结。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5)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三、生活应用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探究了两个问题,不但知道了斜面省力,还知道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正因为如此,斜面在日常生活应用的相当广泛。

看课件上的图片哪里运用了斜面?

1、立交桥的引桥

2、盘山公路

3、楼梯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

六 年 级 下 册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 月球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一一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期末试卷全套

2020年最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全套)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4、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5、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滑轮组》教案

6.滑轮组 【教材简析】 在本单元第五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关知识,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滑轮组”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观察建筑工地上的吊车、起重车等发现起重机上有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组合起来使用。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要思考这些滑轮组有什么作用,需要在课堂上组装一些滑轮组,来模拟研究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组装有两种方法,这里不强调方法的不同,也不需要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省力。为避免出现用力方向与重物上升方向一致而不便学生解释的现象,老师可以示范在定滑轮上固定线的方法组装滑轮组。当学生组装好滑轮组后,首先测试用一个钩码作为重物,直接提起需要多大的力,然后再测试用滑轮组提起需要多大的力,并记录下来。随后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次的测量数据。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几组数据,发现用力大小与滑轮组的结构的关系。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呢?这一问题将学生对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引向深入。 采用游戏的方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游戏中进行体验。分析游戏和滑轮组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滑轮组的组数(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1组)越多,就越省力。这也是起重机能够吊起很重的物体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生认识并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认识滑轮组,并亲手组装滑轮组,进行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将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是生活中常用的省力机械。学生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也可能已经作出滑轮组更省力的推测,组装一个滑轮组并进行实验验证,感受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有基础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K支点2支撑看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 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蹺跷板、慑子、自行车刹车等等 A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 厂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僮s开瓶蓋 4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侵子.帑桨 L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木I杆公式=匸血丄通方=卜星勺丄乏方

吳经典分析; 指甲钳 ACK?省力杠杆DEO:费力杠杆DE6 费力杠杆秤杆, 支层。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0不够用)阻力点 用力点:P〔秤死)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 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

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点知识: 第一课:抵抗弯曲 1、房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2、横梁一般是立着放置的; 3、形状和结构影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不但呈W形,而且纸板的里面是又折又黏合的,这样虽然减少了纸板的宽度,要降低一点抗弯曲能力,却增加了纸板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用途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科学道理 )。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 )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 (简单机械 )。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点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点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 (支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省力 )。 4.像水龙头这样, (轮和轴 )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轮轴 )。 5.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 6.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滑轮组 )。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目录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Array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 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能和

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的能量转化的例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能量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教学准备】: 课件、记录表、火柴、自制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请你们调查家里的家用电器有哪些,你们完成了吗?谁来说一说?我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家里面有哪些家用电器? 二、探究活动 1、认识电能

看来同学们家里的家用电器可真多啊!要想我们的家用电器工作起来还需要什么呢?对,有了电我们的家用电器就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了。科学家认为一种物质能做某些事情或某种工作,它就具有能量(板书:能量)。在这里,电能使风扇动起来,使电视发光发声,使电水壶发热等等,电就具有能量,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2、认识其他能量 能量还有其它的形式吗? ] 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蒸汽机车烧煤产生的热使水变成水蒸汽,推动机车前进。 这说明热也具有能量,我们把它叫做热能(板书:热能)。 太阳光也具有能量,他能够照明,促进植物的生长,激光具有很大的能量,它能够打孔或切割各种材料,光具有的能量,我们叫它光能(板书:光能)。 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例如:运动的汽车能运送物质,运动的铁球能把地面咂一个坑,流动的水能够推动水车,风能够带动风车转动;人动手可以开关电灯等。所以,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板书:动能)。 刚才老师动手开关电灯,我们甚至可以不动手也可以开关电灯,例如:(演示声控开关),刚才是声音帮我打开了电灯,说明声音也具有能量,叫声能(板书:声能)。 有的物体里悄悄地储存着能量,例如要想汽车动起来,我们必须给它加上什么?说明我们的汽油里储存着能量,刚才老师做了这么多的动作,哪里来的能量?对了,食物里也储存着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任何物质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3、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 册 教 学 设

计与反思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 期末试题 姓名:考号:得分: 一、看仔细、选清楚,四里挑一最简单(60分每题3分) ()1、以下哪种工具应用杠杆工作原理? A.钓鱼杆 B.方向盘 C.旱冰鞋 ()2、从下列图中可以看出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3、下列工具哪些用到了斜面这种机械。 A 开瓶器 B 镊子 C 门把手 D 盘山公路 ()4、哪个形状最坚固 A 球型 B、正方体 C、圆柱型 D、菱形 ()5、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 B、节省材料 C、更加牢固 ()6、下列电器按每小时耗电量有大到小的顺序为 (1) 1800W电磁炉(2)100W的电冰箱(3) 40W的节能灯(4)700W的微波炉 A、(1)(2)(3)(3) B、(1)(4)(2)(3) C、(4)(3)(2)(1) D、(3)(4)(2)(1) ()7、下列动物是鱼的有 A、带鱼 B、娃娃鱼 C 、鲸鱼 ()8、电风扇释放出的是------------- A 风能 B 热能 C 化学能 D、声能()9、下列有关螺丝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刀柄越粗越省力 B 刀柄越细越省力 C 刀柄粗细都不能省力 ()10、安全帽之所以承受压力好,是因为它利用了-------原理。 A 拱形 B圆顶形 C塔形 ()1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我国珍稀生物的是 A 大熊猫 B 珙桐 C 白鳍豚 D 麻雀 ()12、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 蚊子 B金鱼 C蜈蚣 D 蚯蚓

()13、小孩和大人玩翘翘板时,小孩翘起大人的条件是----- A、小孩靠近支点 B、双方都远离支点 C、小孩尽量远离支点大人尽量靠近支点 ()14、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15、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形。 A、圆 B、方 C、三角 ()16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A、纸的材质 B、纸的厚度 C、纸的宽度 D、纸的长短 E、单个垫圈的轻重 ()17、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A、水杉 B、雪松 C、凤仙花 ()18、哪种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大、重,下小、轻 B、上大、轻,下小、重 C、上小、轻,下大、重 ()19、三个轮轴哪种情况能平衡 A B C ()20、我们每天都要消耗很多的能量,这些能量都来自于------- A、太阳光照射的太阳能 B、空气中的氧气 C、食物中的化学能 D、水中的化学能 二、读仔细,看清楚,分辨真伪很重要(24分每题3分)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没有关系。() 2、开花植物仅是植物王国中的一部分。() 3、北极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消耗的热能较多,所以身体瘦小。() 4、长着四只脚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都是哺乳动物() 5、动滑轮的作用是改变用力的方向。() 6、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7、在干旱的沙漠中是没有任何动植物的() 8、如果电路短路,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三、看清楚,细分析,轻轻松松巧连线(8分) 将下列动物名称与其相关的特征用线连起来。 (1)爬行动物 a、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昆虫动物 b、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3)鸟类动物 c、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类动物 e、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两对翅。 四、.把下列物品按抗弯曲能力从弱到强排列。(8 分) A 挂历纸 B报纸 C餐纸 D 作业本纸 E牛皮纸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二课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