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剧情短片的拍摄步骤Word版

剧情短片的拍摄步骤Word版

剧情短片的拍摄步骤Word版
剧情短片的拍摄步骤Word版

《剧情短片的拍摄步骤》

拍DV短片前看了这篇,觉得说的蛮好的,就复制粘贴给大家分享相下:

说到拍摄的步骤,相对来讲,剧情片可能更有迹可循,因为纪录片和实验片的即兴成分终究多了一些,很难说得明晰。当然,有些作者在“个人实验”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拍摄步骤和方法,那就完全不必听我的了。所以,我仅就剧情短片的一般拍摄步骤做些简单的介绍。

之一:准备阶段

电影厂和商业化操作的惯例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我们拍摄个人短片,却恰恰相反,完全不用脱裤子放屁。

产业化的剧组如果要“筹备”一部电影,那就要经过剧本创作、资金准备、制定计划、挑演员、选场景、分镜头、试片等等步骤。可是,在拍摄个人短片作品的“准备阶段”,那些繁复而刻板的环节都可以一一省略,甚至只有“准备”这一个步骤,并且你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既省时又省力。

可以没有剧本

就一个剧情片而言,无论它是长片还是短片,剧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分清楚“剧本”和“剧作”——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创作中,可以没有剧本,但没有一个剧情片是可以没有剧作的。作为叙事艺术的一种——剧情片(故事电影)完成叙事任务有两个途径:剧作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个则是视听语言。

剧作的各个元素都是用来叙事的,而电影叙事必须“看得见”和“听得见”,所以,也可以说,在很多时候,电影剧作和视听方案其实就是同一回事。于是,有人提出,故事电影的三要素:第一是剧作,第二是剧作,第三还是剧作,剧作贯穿了故事电影的各个环节——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剧作诞生在你的头脑里,而剧本就是最早用来记录剧作内容的“备忘录”,之后是分镜头本、工作台本,然后就是以视听形式存在的素材,再就是剪辑台上的完成片。所以,尤其是个人的短片作品,在其准备阶段,跳过剧本这个环节,也是完全可以的。

那些很在乎剧本的“大制作”,只是为了应付制片人的监督,以及让庞大的剧组中的成员都能了解到拍摄的内容而已。

穿着裤子放屁

你可以一边剧作,一边看场景、选演员,并把场地和演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到片子中去,同时形成一场一场的“戏”,并不断地在脑子里“放小电影”。如果,你把脑子里的“小电影”记录下来的话,那就是分镜头本或者工作台本了。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等你脑子里的“小电影”慢慢地连贯起来,完整起来的时候,你的准备阶段也就差不多结束了。你的案头上已经有了完整的台本或者分镜头本,甚至你已经挑好了演员和场地,甚至你在看景的时候,已经试过了一些机位,录过了一些声音……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全面或者有些事情一个人应付不过来的话,那就还可以再找一些专业上可以帮助自己的人,比如,摄影、录音、美工等等。

我的意见是,人越少越有利于拍摄。有些电影学院的学生特别地愚蠢,拍个短片非要按照“大剧组”的方式来分工,仅仅一个摄影部门就要三、四口人,导演部门居然还要设立场记……一个小短片,一大帮人子人来凑,除了在现场引起围观,拍完了在饭馆里吃吃喝喝比较热闹以外,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好处了!

等把一些合作者都定下来了,并且已经有了台本或者分镜头本,那么,你只需要再制定一个拍摄计划就行

了。这个计划的制定一般由几方面的因素来决定:你的时间安排、演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时间安排、场地使用时间的限制、剧作对拍摄时间的要求、拍摄的难度……

短片,不需要搞笑的场景表和场记单!

需要了解

你在选场景的时候,最好选那些利于拍摄的、周遍没有噪音干扰的、光照条件好一些的、并且造型上有些特点的环境。看景的时候,最好把DV机也带去,从镜头里观察场景和用肉眼看是有所区别的;如果你能把麦克风和耳机也带去,那就更好了。

在和演员接触的过程中,你最好能多了解一些他们的特长,比如谁会变魔术、谁会翻筋斗、谁会乐器等等,这些特点在片子里都是可以用的,甚至片子也可以因为这些人物的特点而做出重大的改变。

还有一点你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谁,你都要和他们多交流,多讨论,让别人能多了解你的想法,你也能多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好逢人就把你的故事复述一遍,这样既锻炼了你的叙述表达能力,而且容易找到剧作的缺陷。

短片和“短的长片”

一般来讲,剧情短片对内容的要求就是,能够在越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说明白、说精彩,那就越好。故事可以非常简单,但创意要与众不同、要新鲜。

对于短片,我个人比较主张的方式是,人物不用很多,人物关系不必太复杂,时间跨度不要太大,场景变化不必刻意地多,故事只要有一个或者两个转折点就可以了。如果,能把人物刻画好,故事讲明白、讲精彩,能够把你讲故事的目的向观众表露彻底,那就很好了。

我觉得,最不好的短片,就是那种“短的长片”,不着力于创意、叙事和人物,而一味地“求大”,把一个100分钟长片的容量,压缩到30分钟以下的短片里来“说”,这样做,无论对长片或者短片,都是一种损害,因为你使用了错误的方式,浪费了题材。

之二:拍摄阶段

“大”的摄制组,最热衷的就是这个阶段了。

因为在这个阶段里,参与的人员最多,拍摄的乐子最多,片商花的钱最多,人们挣到的钱也最多,围观的“目击者”也最多,消耗的时间也最多……

居然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最”和拥有这么多的“多”,自然,这个阶段肯定是最荒唐的,毛病肯定是最要命的喽!

1、2、3、4、5、6、7……

有一次,一个电视剧组在一幢商用楼的走廊里拍戏,内容很简单,就是拍女演员奔逃的

过程,实在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可是,在那条宽不过两米的走廊里,竟然人头攒动,状如赶集,就让我们来数一数,在走廊里,究竟出现了那些人员吧?

其中有,一个导演、一个副导演、一个场记、一个摄像师、两个摄像助理(一个是跟焦员兼机械员,另一个负责跟线)、两个灯光助理(灯光师傅睡觉去了)、一个录音师、一个话筒员、一个化妆师、一个化妆助理(随身带了几张吸汗纸)、一个服装助理(帮女演员翻翻衣领子而已)、一个现场制片(催场的“干活”,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是:快!)、一个现场道具(他的工作就是,一遍遍地帮女演员捡回高跟鞋)、两个场工(一个提饮水机,一个搬折叠椅和监视器)。

1、2、3、4、5、6、7……天啊!现场居然有十七名工作人员,再加上那位女演员,正好凑齐一支足球队的18人大名单。而由他们搬来的各种设备,更是多不胜数,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呼呼呼地来,又呼呼呼地去,真比搬家还热闹十倍。

难怪副导演要在开机前,大叫:安静……

假如你来拍这场戏

我想,你应该比他们聪明无数倍,“专业”无数倍。“大”剧组那种又蠢又笨的工作方式,在你这里,终于可以寿终正寝了!

一台DV机、一些大功率的家用灯泡、一支麦克风、一个录音师、一个演员和一个你,最多再有一到两个帮手就完全足够了!在拍摄之前,你已经把镜头分好了,拍摄顺序也计划好了,所以,你根本没必要临场慌乱。而DV机是那么地小,现场的工作人员又那么地少,拍摄内容又是那么地简单,你和你朋友们完全可以做到:轻轻地前来,悄悄地离去。

商用楼可能是你的朋友无偿借用给你的,那你就更应该懂得“夹起尾巴”拍片的道理,尽量不去影响别人的正常工作,更不要在现场“作秀”。你必须明白,对别人来讲,你们的拍摄行为是非正常的,具有侵犯性的。

我曾经看到过,某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剧组”借用别人的四合院拍作业,又吵又闹不说,做制片的同学竟然还和住户们大谈什么剧组是“人间三大害”之类的奇怪话题!

我想,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应该在你的拍摄中出现,因为,你要的是拍摄结果,绝不是“风风光光”的过程。

副导演可以不要

首先,你完全不需要副导演来处理表演问题。拍摄前,你已经和演员有了充分的沟通,大家都很清楚,这场戏要干什么。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表演有什么问题,你也能够敏锐地发觉,并且提出来。况且,其他工作人员和演员也会向你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和要求来。

你也不需要副导演来问:“各部门都准备好了吗?”因为,所有的人员都在你的面前,而且他们和你都全神贯注于拍摄本身,如果再这样问,不是显得很滑稽吗?

“5、4、3……”——这是副导演的另一句口头禅,现在也让它见鬼去吧。因为,你只需要在拍摄前,和大家打个招呼,然后轻轻摁下录制钮,让带子走上几秒钟,演员就可以开始表演了。——瞧,这样有多轻松,还节省了时间和你的口水。

在现场,你比较需要的是类似于制片的帮手,他可以帮你处理拍摄以外的一切事情,减少干扰,让大家都能够集中精力于工作本身。

场记也可以去见鬼了

场记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让后期制作变得更有效率。但是,如果仅仅是拍摄一部个人的短片作品,那就不再需要场记来填场记单,打场板,记台词,并且由他专门来负责管理录象带了。

为了确保后期的效率,你只需要保证摄象机上的时码不乱,并且在拍摄的同时,随手记录一下内容和时码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别人帮忙记,但,绝对不需要专设场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