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九年级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

物理:二、内能教案(九年级人教版)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

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

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三)、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势能(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

(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今天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视频播放)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剧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看看谁的办法多了。让学生交流归纳小结。

【教师总结】:归纳出热传递的特点和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提出问题】:除了热传递之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或经验来思考回答。(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总结】: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课件展示图片)

总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的。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的,物体的内能减小。

课堂小结: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

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3)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作业:p---126页 1---4题

《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校:鄢陵县二中

学科:物理

姓名:郭树平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教案

第二节内能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 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 思考 二、新课教学 (一)内能的概念 【知识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 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 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 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 能 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 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 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对比法得出分子具有动能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doc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 初三物理热学部分的内能是重要概念之一,由于内能概念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内能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 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 “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 --方案 【课题】内能的利用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 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 二.利用内能来加热 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内能来做功 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 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趣味引入 [故事导入]:怒掷酒瓶振国威 香惊四座夺金奖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重视。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 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 【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故事 二、探究新知: (一)、物质的构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 13.2 《内能》教学设计 1 2 3 4 5 【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 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 上是等效的 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 能量来自哪里? 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 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 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内能 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 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 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对内能的理解:

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 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 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 1.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转移到 高温物体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 间)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2.做功改变内能 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 a.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b.物体的内能减小 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 能的转化关系 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总结 1.内能的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13.《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5分钟)演示:给一个回力玩具汽车上紧 发条,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 小汽车的动能是怎么来的? 学生观察小车运动,得出小车 的动能是由弹簧的弹性势能 转化而来的。 创造课堂情 景,激发学生 的兴趣和求知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课堂练习

第2节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 二、新课讲授 1.什么是内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滚动。问:小球具有什么能? 演示②: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生:做了功,具有能。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具有什么能? 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具有动能。 演示③:高举起小球。 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启发学生得出结论: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因此分子间也具有的分子势能。 结论: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强调: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 说明: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 2.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启发:猜想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科学方法。观察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两烧杯。(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较)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 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教师:可见内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能改变与否关键看温度,那么如何改变内能呢? 3.改变内能的方式 出示一根火柴,问:如何让上面的火药燃着? 学生甲:和高温物体接触,如与火炉中的炭、烧红的金属块等接触。 学生乙:放在煤油灯罩的上方。 学生丙:太阳光下放凸透镜或凹面镜的焦点处。 学生丁:在火柴盒上擦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 册教案课程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目录 第十三章热和能 (1)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 第二节内能 (3) 第三节比热容 (4)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7) 第一节1 热机 (7) 第一节2 热机 (8) 第二节热机效率 (10)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0)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15) 第一节电荷 (15)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7)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19)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测量 (22)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6)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29)

第一节电压 (29)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0) 第三节电阻变阻器 (32)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33)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33) 第二节、电阻的测量 (35) 第三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36) 第十八章电功率 (40) 第一节电能电功 (40) 第二节电功率 (41)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42) 第四节焦尔定律 (43) 第五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44) 第六节、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45)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47) 第一节家庭电路 (47)

第二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49)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 内能和热量(2) 3. 比热容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 知道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 3. 理解比热容概念、物理意义及有关的因素 4. 能用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热量的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物体内能的改变 1.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J。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特别说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具有”、“含有”或“××的”。就是说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 除了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得暖和,是因为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例如:暖瓶塞被顶起后,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水蒸气顶起瓶塞做功,内能减少,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白雾。 总结一下: (二)燃烧的热值 1. 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2. 定义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入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 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2)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1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3)“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 4. 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同种燃料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篇一:九年级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学期优秀教案 普宜中学葛永普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 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 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 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 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三)、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 是否具有势能?(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 (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是指物体 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内部分子的 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 另一种形式的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 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今天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 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视频播放)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 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