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题)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题)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题)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题)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

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

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8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

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

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拓展题

9、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2)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

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3)继续实验: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饲

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三)预测实验结果:

A组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rray ___。

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幼嫩叶片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

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实验。

材料:如图所示健康植物若干,不含(或含)生长素的羊毛脂,

剪刀等

步骤:第一步: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分别标号甲、乙。

第二步: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第三步: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问题:

⑴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有无不当?为什么?

⑵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⑶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设计?

参考答案:

1.B2.D3.C4.D5、C 6、D 7、C 8、C

2. 9.(3)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注射等量的生量盐水

(三)注射利血平后出现运动震颤(1分),注射多巴后运动恢复正常(1分)

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

10、⑴有,避免顶芽产生生长素的影响有不当,应选用A作研究对象,如选C还有AB

叶片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⑵叶柄脱落不能⑶另设第三组丙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

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叶柄A不脱落。

2019届高考一轮: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含答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体液的组成 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3)内环境≠体内液体。 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 3.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8.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 调节的过程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材的简要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1章第2节的内容。它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稳态是必修模块3重要的核心概念。处理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稳态的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要逐步展开和深化,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 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人生活中都亲历过诸如发烧、腹泻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四、教学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 二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三、当堂检测 1.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B.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C.一个正常人的体温的昼夜之差不超过l℃ D.人是变温动物 2.人的体温相对恒定,意味着( D ) A.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 B.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D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人体内细胞和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C )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内环境与稳态 华中师大一附中汪红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理解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解释和说明其意义。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并且能够解析一些实例。 能力目标 1.图形辨析能力、图形和文字信息的转换能力。 2.基本的绘图能力。 3.一定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1.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志品质。 3.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精讲实例缓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2.结合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条件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播放微课件直观显示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补充直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四大系统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在宏观上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教具准备 微课件、投影片、试管、血浆、蒸馏水、1%的盐酸、pH试纸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回忆人体的四个系统的知识。 ●教法建议 1.谈话法。 2.讨论法。 3.实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我们知道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等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它生存的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呢? [教学目标达成] 一、内环境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内容。 教师演示:微课件(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 学生思考:(1)环境概念中“内”“外”的含义。 (2)淋巴的形成过程。 师生总结: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学生活动: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内环境中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表示出来。 师生总结:由此可见,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提问: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获得的?(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分析,归纳: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指点: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那么,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二、内环境的稳态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稳态的内容。 投影片:(1)影响血液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正常人血液的pH是多少? (3)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回答:(1)主要因素有pH、渗透压、温度等。 (2)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 (3)缓冲物质(缓冲对)的缓冲作用。 下面以内环境的pH为例来说明 学生探究性实验:1.用加了抗凝血剂(柠檬酸钠)的血浆为实验材料,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甲试管中加入2 mL血浆,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滴质量分数为1%的盐酸溶液,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讨论:请部分学生将其实验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分析实验现象。 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将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 师生总结: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有过多的Na2CO3发生反应,生成NaHCO3,过多的NaHCO3可以从肾脏排出体外。 教师总结: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实验、实例的分析,我们归纳出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运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

一、知识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三、情感目标: 1、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3、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4、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的变化规律”的调查。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结合ppt,分析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多媒体显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生: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师:说得不错。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标点击】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自主探究】 2、例题精析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

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 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 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 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 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高中生物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1)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食物中常含有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后,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而使内环境pH不会发生大的偏移。 2)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具体操作步骤 取自来水25mL--(倒入)→5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做记录--(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或NaOH溶液--(5滴后)→用pH计或pH试纸测pH,并将结果计入表格→每滴加5滴为一组,重复6次。 用不同的材料按上述步骤重复试验。 3、实验结果及结论 (1)对自来水的处理(图1) 结论:滴加HCl后,自来水的pH减小;滴加NaOH后,自来水的pH增大。 (2)对缓冲液的处理(图2) 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3)对生物材料的处理(图3) 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图1 图2 图3比较以上三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 4、PH值稳定的意义 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补充】——缓冲物质 1、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C(平均:37.2°C) ⑵、腋窝:36.0—37.4°C(平均:36.8°C) ⑶、直肠:36.9—37.9°C(平均:37.5°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

内环境稳态学案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导学案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 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内是相对人体来说,外是相对细胞来说 细胞内液(存在于__________约占体液的__________) 体液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__________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 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内环境 其中, 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考点1:区分三种环境 各种细胞的内部结构及成分,如 等 【例题1】判断下列液体分别属于什么环境 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线粒体基质 泪液、汗液 突触间隙液 消化液 原尿 终尿 考点2: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3、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考点3: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1)共同点:运送养料,氧气,运走代谢废物 (2)血液循环系统 细胞外液

a心脏→各级动脉→(动脉端)毛细血管网(静脉端)→各级静脉→回流回心脏 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其中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 b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层细胞,从而便于,(有/无)末端 (3)淋巴循环系统 a淋巴循环方向 组织液→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 组织液成分只能单向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b毛细淋巴管结构特点:层细胞,从而便于, (有/无)末端 管壁细胞呈“覆瓦状排列”,通透性比毛细血管略大,如透出毛细血 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这类 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例题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 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 B.图中①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③④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③ 【思维拓展】 (1)、①~④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试以图示表示出①~④四种物质的交换概况。 (2)、①~④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②和③之间隔以___ _____,①和②之间隔以____________,②和④之间隔以___ _____,②的来源有__ ______,②的去向有____ ____。 (3)、①~④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4)、试以简短语言概括内环境的作用:_____ _____________。 具体而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有直接关系。 二、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成分 (90%) (1)血浆(约1%):其中含量较多。 (7%~9%) 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补充知识点:血清、血浆、血液的区别 A、区别 血液含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其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题)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 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 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8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 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 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拓展题 9、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2)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第1课时包括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三个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又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本节第2课时内容是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内环境的稳态,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巩固。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机制。本课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护PH稳定的机制。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解决方法] ⑴利用“化验单分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血浆PH稳定的实验”、“输生理盐水”等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稳态概念的建构。 ⑵通过稳态失调导致健康问题的实例,启发学生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 同教学重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教具准备:实验材料,图片或课件。 六、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2、学生举例、思考、讨论。 3、完成实验。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 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章引言则就这3

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 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 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 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 境中体内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 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资料分析所提供 的`材料,比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内容更为详细。资料内容不 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时参考。教 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 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 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 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 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 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来介绍。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在此处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答案。本节 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与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 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 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 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问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班级:姓名:学号: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内容,初步了解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二、预习内容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2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交流、观察图像,能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能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 3.通过小组评论、师生交流、查阅资料,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学习重点及难点】 了解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导学诱思】 一、旧知回顾: 1.绘出体液之间关系图表?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教材助读: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 __ 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②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④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 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 _、____ 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 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 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 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 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 ___。 三、预习自测 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2.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 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3.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问题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问题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 针对训练1: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中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教材研习,培训课程作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儋州市长坡中学吴妹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能力方面: 测定人体体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3、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1课时授课,1课时进行实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甲烷的化学结构模型 3、“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教学设计思路】 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本着“提高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力图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因此在本概念的教学中要通过引导

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通过甲烷中C原子的稳定性类比推理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讨论体温的日变化规律;体验内环境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事实。在逐步的体验过程中,稳态的概念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从而突破重难点。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因为后面还有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这里只通过“资料分析”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承上启下。 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分析稳态失调的病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这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保持机体健康的具体做法,使知识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部编版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学案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血浆 组织细胞组织液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血浆、淋巴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 口腔上皮细胞组织液 (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分析二者成分: 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组织液血细胞 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成分 ①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B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 的稳态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原因?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面三幅图为体液或内环境组成及调节机制,请思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复习学案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复习学案 一、考纲要求:(找准方向) 1.稳态的生理意义II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二、高考真题:(链接高考,找出考点) 1.(2014课标Ⅰ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考查知识点] 2.(2014新课标Ⅱ卷)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考查知识点] 3.(2015新课标卷Ⅰ,3,6分)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考查知识点]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考查知识点] 5.(2016新课标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考查知识点] 汇总上述高考题主要考点及规律: 三、学习目标(问题串串烧):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5)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