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案

11-1 杠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就是杠杆,能从常见得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得概念,会画杠杆得力臂。

3、理解杠杆得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得平衡条件,会用

杠杆得平衡条件解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与力臂,训练学生得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与实验中归纳

简单得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得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就是有用得,从

而提高学习物理得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得概念,会画杠杆得力臂。

【教学难点】力臂得画法

【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

【学情分析】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

出示钉有图钉得木块,您能用手把它拔

出来吗?请用螺丝刀、羊角锤、钢

丝钳把它拔出来讨论、合作

探究

实物演示

提问您就是怎样拔出图钉得?有哪些不同得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交流方法

与体会

多媒体演示并小结

讲解(1) 1、杠杆

杠杆就是指一根硬棒在力得作用下,能够绕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

杠杆。杠杆可以就是直得,也可以就是弯

得。归纳小结

杠杆概念

多媒体

讲解(2) 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其转动得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得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得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得垂直距

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得垂直距

离。(l2) 讨论归纳

记忆

多媒体演示

O

作图 画出下列杠杆得力臂:

作图能力

探究

探究杠杆得平衡条件:

提问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为什么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子平衡?

3、本实验中,钩码与弹簧秤得位置不变,改变钩码得数量,弹簧秤得示数有何变化?

4、钩码得数量与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弹簧秤得位置,弹簧秤得示数有何变化?

5、钩码得数量与弹簧秤得位置不变,改变钩码得位置,弹簧秤得示数有何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装制

实验表格 测量 F 1

N

L 1

N

F 2

N

L 2

N

1 2 3

提问

分析比较表中数据,您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归纳 多媒体 杠杆得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F 1×l 1=F 2×l 2

理解、记忆 多媒体

巩固练习1、所谓杠杆,就是指一根,在下,能够绕着

点转动。

2、杠杆得五要素就是指(1)杠杆转动时绕着得固定点叫;(2)

得力叫动力;(3) 叫阻力;(4)从到

得距离叫动力臂;(5)从到得距离叫阻力臂。

3、杠杆得平衡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得力臂与阻力F2得示意图。

5、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得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

N得力就能撬起重500N得一块石头。

7.图中得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得扁担、扁担属

于_________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______

(填“能”或“不能”)省力、

小结 1.一根硬棒,在力得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在力得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就是杠杆得特点。杠杆有直得也有弯得。

2.杠杆得五要素

(1)支点:杠杆(撬棒)绕着转动得点,用字母0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得力。画力得示意图时,用字母F1标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得力。画力得示意图时,用字母F2标出。注意:动力与阻

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得方向不一定相反。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得距离。用字母L1,标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得距离。用字母L2 标出。

3.杠杆得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布置作

课本P8 ——1、2

教后记

11-1 杠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杠杆得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得平衡条件,会用

杠杆得平衡条件解题。

2、了解杠杆得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画杠杆示意图与力臂,训练学生得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与实验中归纳

简单得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得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就是有用得,从

而提高学习物理得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得概念,会画杠杆得力臂。理解杠杆得平衡条件,会用杠杆得平衡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得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

【学情分析】

教师活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

提问1、杠杆得五要素就是什

么?

2、杠杆平衡条件就是什

么?学生回答杠杆得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F1×l1=F2×l2

提问为什么阿基米德说“给我

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讨论,交流

讲解讨论杠杆得分类:

l1>l2 则 F1<F2 省力杠杆特点: 省力但费距离应用:撬棒

l1=l2 F1=F2等臂杠杆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

l1<l2 F1>F2 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钓鱼竿

分析课本P5 图11-6得杠杆分类与分类原则

讨论、记录、分

生活物理社会:

生活中得剪刀 :裁衣剪刀理发剪

刀剪铁皮剪刀修枝剪刀

讨论杠杆分类多媒体

举例课本P6 分析例题2001年6月22日在

杭州动物园,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

力计“称”出一头大象得质量。在“称”

象得过程中,她还用了吊车、铁笼与10m

长得槽钢作为辅助工具,若不计槽钢与铁

笼重,吊钩固定处距系弹簧秤一端距离

9m,距系铁笼一端距离7cm,当槽钢处于

水平状态时弹簧秤示数为200N试估计

大象得质量。

介绍: 解题格式与要求

掌握要求多媒体

11-2 滑轮【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与动滑轮得特点。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得作用。

3、能根据滑轮组得构成方式判断省力情况。

4、能识别生活与生产中常见得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得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得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比较、分析、概

括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与动滑轮得特点。根据要求组装简单得滑轮组。【教学难点】根据要求组装简单得滑轮组。

【实验器材】 (滑轮、弹簧秤、直尺、钩码、细线 )、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

【学情分析】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播放放映升国旗观察多媒体演示提问国旗上升时,升旗手用力得方向向哪

里?

为什么升旗手向下用力,而国旗会上

升呢?

讨论与回答

出示滑轮提问并演示滑轮得形状就是怎样得?

转动时,它得轴就是否运动?

归纳小结滑轮得

概念

实物

演示定滑轮提物体,归纳定滑轮得概念讨论记忆多媒体演示

探究(1) 11、3 如何把木料运上楼

探究使用定滑轮得特点:

装配定滑轮,竖直向下拉弹簧秤,使钩

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秤得读数。

比较F与G得关系。

改变弹簧秤拉力得方向,情况怎样?

改变钩码得该数,情况怎样?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分

析归纳小结

数据填入表格,寻找使用定滑轮得特点

实验次数钩码重力F2/N 弹簧秤读数F1/N 1

2

3 归纳:定滑轮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也不能省距离,但能改变力得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探究(2) 探究使用动滑轮得特点:

装配动滑轮,竖直向上拉弹簧秤,使钩

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秤得读数。

比较F与G得关系。

改变弹簧秤拉力得方向,情况怎样?

改变钩码得该数,情况怎样?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分

析归纳小结

数据填入表格,寻找使用动滑轮得特点

实验次数钩码重力F2/N 弹簧秤读数F1/N 1

2

3 归纳:动滑轮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省距离,也不能改变力得方向。

实质:l1=2l2得省力杠杆

多媒体练习工人师傅用动滑轮将重600N得木箱

吊到阳台上,至少要用多大得力?

思考、独立完成多媒体

讲解定滑轮与动滑轮在使用中,既有优点,

也有缺点,平时使用中我们经常使用

它们得优点组成滑轮组。即使用滑轮

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得方向。

多媒体讲解滑轮组得绕法观察连接特点多媒体片、实物

演示

提问使用滑轮组时,绳子移动距离S与物体

移动距离H有何关系?

使用滑轮组时,弹簧秤读数F与物体重

力G与动滑轮重力G动有何关系?

使用滑轮组时,绳子移动速度V绳与物

体移动速度V物有何关系?

讨论,归纳结论实验归纳

结论:S = nh

F = (

G + G动)/n

V绳=n V物

n-------通过动滑轮绳子得股数

牢记结论

讲解生活·物理·社会

轮轴与斜面

生活中得轮轴与斜面

轮轴与斜面得特点

瞧书

布置作业课本P13 ——1、3

11-3 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机械功得两个要素。

2、知道机械功得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得功大约有多大。

3、理解机械功得计算公式,会用功得计算公式解题。

4、能用生活中得事例解释机械功得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交流合作得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介绍科学家焦耳得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刻苦专研得学习品

德。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比较、分析、

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功得计算公式,会用功得计算公式解题。

【教学难点】用生活中得事例解释机械功得含义

【实验器材】 (斜面、钩码、小车、直尺、弹簧测力计 )、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引入通过前面得讨论,我们知道省力得机

械费距离,费力得机械省距离。那么

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得机械呢?

探究 11、5 探究斜面 (多媒体实验装置)

指导学生测量拉力F、小车通过得距离S、

小车与砝码所受得重力G、上升得高度h,

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交流方法与

结果

分组实验

11-4 功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得概念;知道功率得物理意义。

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

3、知道功率得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从生产与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会

把速度得知识迁移到做功快慢上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得发散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比较、分析、

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功率得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实验器材】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11-5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得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得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得计算公式,会计算简单机械得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得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不可能就是100%。

4、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得机械效率。

5、知道提高机械效率得实际意义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得乐趣、提高学生得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得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得计算公式,会计算简单机械得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定动滑轮得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得方法。

【实验器材】多媒体材料、(动滑轮、钩码、直尺、弹簧测力计 )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

体引入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楼房,手

拉绳做得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得功

相等吗?

多媒体、讲解再探动滑轮:

用手通过弹簧秤拉动一个动滑轮,沿

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重为G得钩

码。

分别测出手对绳子得拉力F、手移动

得距离S、钩码得重G、与钩码上升得

高度h;

改变钩码得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

分组实

实验表格次数F/N S/m G/N H/m W

1J W2/J 1

2

提问手拉绳做得功与动滑轮对钩码做得

功相等吗?如不等,哪个大?为什么

出现这个现象讨论、分析、计算、

回答

多媒体

讲解有用功:(W有)机械对物体所做得功。

额外功:(W额)利用机械时,人们不希望

做得功。

总功:(W总) 动力对机械做得功。

并且:W总=W额+ W有

机械效率:(η)有用功跟总功得比值。

公式:η=

讨论:η<100% 并且无单位

η高低得物理意义多媒体小结

提问动滑轮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

关?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讨论提高机械效率方法

复习(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

【教学目标】 1、杠杆平衡条件

2、滑轮及滑轮组得应用

3、功、功率与机械效率得计算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滑轮及滑轮组得应用、功、功率与机械效率得计算【教学难点】

【实验器材】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

时间功

(三)功

1、 功得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得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就是作用在物体上得力,二就是物体在力得方向上通过得距离。

2、 功得计算:功=力×距离 W=F ×S

3、 功得单位:焦耳,J 1J=1N ·m

4、 功得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得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得功,也就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功率

1、 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得功,叫做功率。 功率表示做功得快慢。

t W P =

2、 计算:公式 功率=

3、 单位:瓦特

W,1W=1J/s

(五)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得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

有用W W /=η

O

F1

F2

F3

B

G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运动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动能大小得因素,并能解释简单得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得概念与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得现象。

4、知道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之间得相互转化,并解释简单得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得乐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得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影响动能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大小得因素,知道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之间得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之间得相互转化

【实验器材】小车、滑板、木块,弹簧、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1、让

小车

分别

从不

同高

度由

静止

开始

下。

(如上图)

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速度相等吗?

木块被撞后移动得距离相同吗?

速度大得小车使木块移动得距离较 ;速度大得小车动能。

2、改变小车得质量,让它们从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质量大得小车使木块移

动得距离较 ;质量大得小车动能。(如下图)

归纳动能大小与物体得与有

关,物体得越大, 越大,

它具有得动能就越大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

上述结论?

讨论回答多媒体

演示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

归纳:发生弹性形变得橡皮筋能对卡

片做功,因此它具有能。在一

定限度内,形变越大,物体得能

就越大。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

上述结论?

观察、分析、讨论

回答

实验演示

提问模拟打桩

想一想,要想把桩打深些,您有哪些方法

讨论回答

演示归纳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得

归纳多媒体多媒体能。

实验表明;物体重力势能得大小与

与有关,物体得越大,

越大,它具有得重力势能就越大。

演示观察摆球得动能与势能得转化

分析:当摆球从A到O’,速度越来越快,

动能逐渐 ;摆球在O’时,它得动

能最、势能最。在此过程中,

势能逐渐转变成能。

当摆球从O’到B,速度越来越慢,

动能逐渐 ;摆球在B时,它

得动能最、势能最。在

此过程中,动能逐渐转变成

能。

分析:课本P-53中动能与势能得转化

讲解生活、物理、社会

布置作业P-36 WW W 1、2

12-2 内能热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得概念,通过类比得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得关系。

3、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就是改变物体内能得一种方式,就是内能得

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得概念,知道热量得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述语,会进

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得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会用热传递改变方法内能解释生活中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得乐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得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热传递就是改变物体内能得一种方式,会进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

得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热量”述语

【实验器材】冷、热水、红墨水、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引入运动得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从何

而来?

讲解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得无规则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