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支付机制。传统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支付) 手段、价值储存三种基本职能。电子货币则主要用来进行支付。传统货币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 而作为电子支付手段的电子货币基本上由民间企业发行, 少量由金融机构发行, 并提供电子支付的服务,这种发行机制的变化, 对现有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

我国电子货币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电子货币起步较晚。如果以银行发行信用卡作为中国电子货币诞生的标志来衡量,也只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的事情。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4种类型:

1、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现,其发行主体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还有电信部门(普通电话卡、IC电话卡)、IC企业(上网卡)、商业零售企业(各类消费卡)、政府机关(内部消费IC卡)和学校(校园IC卡)等。

2、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

3、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主要有借记卡、电子支票等,用于对银行存款以电子化方式支取现金、转帐结算、划拨资金。

4、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

金融电子化是一场金融革命, 也是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电子金融是电子信息技术与金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现代金融经营模式,它创新了金融企业的业务与管理, 发展了金融市场及体系,提升金融的自动化, 使金融业务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促进了虚拟化金融市场的发展。

首先是货币形态的变革。电子货币的出现, 使货币日趋脱离它的基础而存在, 从真实的货币走向虚拟的货币, 从可视的实物货币走向不可视的电子流通货币。其次, 银行本身的存在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与传统概念上的银行相比, 如今的银行正在不断走向信息电子化和虚拟化, 电子金融成为全新的体系与经营模式。再来是,电子金融对货币供给理论造成巨大的影响。一方面, 电子货币有可能脱媒, 对中央银行的货币需求量将减少, 另一方面, 由于传统的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构成的理论将失去意义。所以, 电子货币流通量将主要由金融市场内生电子货币流通速度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应量来外生地决定。在这种情况下, 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基础货币及乘数效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与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等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金融电子化领域里, 所谓风险应指由于电子系统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而使从事金

融活动的各当事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由于电子金融的特性决定了它除了能引发以上金融风险之外还会引发其它金融风险。由于电子金融的信息化程度很高, 对价格和供求更加敏感, 这给资本投机提供了便利条件, 投机资本的游离和不轨操作导致了市场的进一步动荡; 不仅如此, 由于电子金融具有的信息化、国际化、虚拟化等特点, 使传统的金融风险在电子金融中扩散的更快、危害更大, 金融衍生工具带来的损害的危险更难控制; 从监管的法律体制来讲, 电子金融监管的法律还不完善, 在电子金融业务中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还不明确, 有些业务和产品性质的确认还需一些时间, 这就都会给投机者带来可乘之机。

由此产生的风险,对金融市场是一大考验,对电子货币市场的风险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发行主体主要是各商业银行,根据各类电子货币的特点,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十分重要,逐步完善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通过信用评估机构的介入,降低电子货币尤其是信用卡市场的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个人信用评分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家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电子货币监管尚停留在初级和摸索阶段,对于事后与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因而有关方面应将电子货币业务纳入其管理体系,做好电子货币业务的外部惩罚措施以及电子货币业务的市场退出机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