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资料(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资料(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资料(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资料(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资料(全)

第一课化石

一、填空:

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

1、什么是化石?

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一、填空:

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4、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5、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

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

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带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

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二、简答:

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

答:生物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家把生物的这种变化趋势叫进化。

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第三课时谁能生存下来

一、填空:

1、“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生物自然发展的规律。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距今1.3亿年前,地球上有称霸一时的动物叫(恐龙),它们繁殖很快的主要条件是(当时地球上气候温暖,动植物丰富,很适合他们的生存)。

二、简答题:

1、按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学说,讨论现在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答:颈长的长颈鹿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存活,颈短的长颈鹿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死亡。由于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一代代选择,颈部变得更长的长颈鹿更容易存活,导致现在的长颈鹿的颈部这样长。

2、说说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答:因为恐龙不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和地质变化。

一是气候变冷(草食性恐龙饥寒交迫死去,肉食性恐龙自然随之死去)

二是地壳活动频繁(地震、火山喷发、大洪水)等因素导致

三是宇宙中的新星爆炸,恐龙又一次大量死亡;

四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爆炸,恐龙灭绝。

第四课时月球上有什么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

3、月球表面高低起伏,较高的地方是(高原),较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

4、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的最低温度可降到(-183℃),因此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存在。

5、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

6、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测定月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比地球古老。

二、简答:

1、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答:可能是由小天体碰撞和火山爆炸形成的。

2、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

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6。

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吗?

答:没有。因为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是大气和水循环运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所以

不能产生各种天气现象。

4、月球上有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吗?

答:没有。因为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需要的空气和水等条件。

5、月球上有什么?

答:月球上有高原、有广阔的平原、有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第五课时观察月球

一、填空:

1、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

⑴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运动。但明亮部分的形状(没有)什么变化。

⑵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同时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月相变化与月球的运动规律:

⑴、月球(明亮和黑暗两部分的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29.5天。

⑵、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

⑶、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3、各时间段月相名称:

农历上半月时:农历初一初二,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或朔月)。初三初四,月牙缺口(向东),圆弧(向西),是为(蛾眉月)。初七初八明暗各半的月亮是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为满月(或望月)。

进入农历下半月时,月亮出现的时间会每天变(晚),并且逐渐出现(缺口),缺口(向西)。在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时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称(残月)。

4、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规律:

上半月在傍晚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西),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增多)。直至(满月)。

下半月在清晨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东),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变少)。直至(朔月)。

5、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月相的变化都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第六课时月相的成因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3、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4、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

5、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或十六)。

二、问答;

1、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也随着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

第七课登上月球

一、填空

1、(1609年)加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球后,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

2、(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吧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人类便闯入太空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3、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枚)探测装置。

4、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5、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广泛考察。

6、我国已经启动了一个以(“嫦娥”)探月计划为起点的庆大的月球探测计划。

7、(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18时)嫦娥二号顺利发射,(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8、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有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同时升空,任务时间15天。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二、问答:

宇航员登月球前要做哪些准备?

答:乘着宇宙飞船,带上氧气、水、食品(特制的)、穿上既散热又保暖、能防辐射的宇航服,配备通信,科学考察所需要的各类仪器等。

第八课太阳

一、填空: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是地球的109倍(约139万千米),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2、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20秒。

3、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其中主要为(氢)和(氦).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500万)度。

4、为了保护眼睛,在观察太阳之前,要准备观察用的(器材),注意不要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球)。

5、(太阳黑子)、(日珥)、(太阳风)、(耀斑)等通称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

二、简答:

1、什么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怎样产生的?

答: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漩

涡气流产生的,由于气流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所以看起来是黑的。

2、什么是日珥?日珥有什么特点?

答: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有的日珥向巨大的喷泉,有的像拱桥和怪石。

3、什么是“日冕”?

答:发生日全食时,太阳被月球遮住了外围形成的美丽光芒叫做“日冕”。

第九课太阳与动植物

一、1、太阳提供了生命的能量,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生存。植物通过阳光获取能量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养料得以生存,动物主要靠吃植物或其它动物来获取能量维持生命,由此可见一切生物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2、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都是依靠太阳来完成,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会降低,那么植物就永远处于休眠状态。

3、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生长发育、迁徙、洄游、休眠等各种生命活动。

4、生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大多数动物依靠植物得以生存,植物依靠阳光获取能量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上就不会具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二、简答

1、在植物的一生中生命活动中,太阳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太阳的能量主要有二种形式:光(光照)和热(温度),适宜的温度使种子发芽长叶,温度的高低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促使根吸收水份,同时植物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休眠。光照使植物不断进行光合作用,自制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2、如果没有太阳,植物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为什么?

答: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就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并且不能产生氧气,那么植物会不断消耗氧气,直到氧气用完为此,最后植物只能走向灭绝。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将会降低,那么植物将永远处于休眠状态。

3、太阳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又有哪些影响?

答:因为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和生长发育、迁徙、洄游、休眠等各种生命活动。如:鸟、兽、虫、鱼等的繁殖,以及鸟、鱼的迁徙、回游活动都受到日照长短的影响。

4、有人说,因为有太阳,地球上才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光照,没有光照植物无法生长,草食动物找不到食物无法生存,肉食动物没有草食动物作食物也无法生存,人类也不可能存在,因此,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也就不可能存在。

第十课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

一、填表:

1、太阳照射温度的变化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与太阳有关系的物质变化主要有三种:岩石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

2、归纳太阳与地球上众多物质变化现象的关系,把这种关系表示在方框里。

太阳

二、简答:

1、如果没有太阳,现有的各种自然现象会有怎样的变化?(列举岩石的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等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答:1、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岩石就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没有岩石的物理变化,就很难进行岩石的化学风化,没有岩石的化学风化就很难转化为生长植物的土壤。

2、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就没有自然界水的蒸发,没有水的蒸发就没有水的循环,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降水的发生……。

3、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空气就不会受热膨胀,空气不受热膨胀就不会比周围的空气轻,各个地方的空气都一样重,空气就不会流动,空气不流动就不会形成风。

第十一课太阳与人类

一、填空:

1、太阳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地球传递能量,这些能量以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方式,或者以风能、水能、生物能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人们直接对太阳能应用的是太阳的光和热,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

3、大多数能源的能量都是太阳能通过(能量转换)而来,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能量是由于远古时期的生物储存了太阳能形成的,风能、水能是太阳的光和热促进自然界中空气的流动与水的循环而形成。

4、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能量转换)的形式实现的。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核能)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

二、问答:

1、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人们平常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太阳的光和热而形成的各种能源正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来源于太阳,及时地球上正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也都是来源于远古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产生的光能和热能,这所有的正被人利用的各种能源其实都来源于太阳,正是人类拥有并利用了这些能源,所以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活动和发展。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答:如果没有太阳,植物不会生长,动物也无法生存,人类将无法获得食物,没有太阳的光和热促进水的循环与空气的流动,人类将没有水和风发电,无法使用电器……总之离开太阳人类将无法生存。

3、把太阳与人类活动的复杂关系用箭头及适当的文字说明表示出来。(见课本)

第十二课太阳能热水器

一、填空:

1、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方面都直接利用了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灶做饭)、(太阳能电池)、(白天看书)、晾晒衣物)、阳光下进行生产生活等等。

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有(集热器)、(不锈钢蓄热保温水箱)、(定热热水箱)、(水位自控装置)、(热水自动供应装置)、(上下循环管)等几部分组成。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支架)三部分组成。

3、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主要与(选择的材料)、(颜色)和(摆放的方向)有关。要想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就应考虑选择(导热性能好)的金属作材料、材料的颜色以(黑色)为主、热水器的摆放以(正对太阳)为佳。另外还可以考虑集热管的(受热面积)要尽可能大。

二、问答:

1、太阳能与水能、风能等其他能量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即可以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2、说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答:太阳能热水器将吸收的太阳光线转换成热能,利用冷水的比重大,热水的比重小的特点,在热水器内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是整个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的温度。

第十三课太阳系

一、填空:

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③、水星: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温度最高,没有卫星。

④、金星:第二近行星,自转最慢,一圈需243天,自转方向特殊:自东向西转,没有卫星,夜空中除月亮外最亮的星星。金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

⑤、地球:距离太阳第三近行星,绕太阳一周约需365天,自转一圈需24小时,有一颗卫星—月亮。

⑥、火星:直径只有地球半径大,体积只有地球的15%,公转周期约两年一圈,自转一圈为24.6小时,有两颗卫星,白天最高达28℃,夜间则降至-132℃。

⑦、木星:体积最大,相当于1300个地球那么大,卫星最多,有63个,自转速度最快,自转一圈

9.9小时。主要由气体和流质物组成。

⑧、土星:八大行星中体积居第二位,卫星个数也居第二位,有34颗。它有一个美丽的光环,光环主要由岩石、尘埃、气体、冰块等组成。

⑨:天王星:体积在八大行星中居第三位,自转是躺着的。

⑩: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最长,60190天,相当于地球的165年。

⑾、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⑿、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有数十亿颗小行星。

⒀、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是76年。

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木星)最大,卫星数目最多有(63)颗;(水星)最小,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没有卫星。

2、(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行星,曾划规到大行星之列,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科学家发现

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里不是卫星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即(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并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列之外。

3、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行星排序: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

(火星)>(水星)

4、彗星是由(慧发)、(慧核)和(慧尾)组成。

二、问答:

1、什么是太阳系?

答: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什么是彗星?

答|: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做彗星。

第十四课做太阳系

一、填空:

1、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是以(太阳)为中心,(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

都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

2、制作太阳系模型时,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

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按行星距离太阳系的远近(调整好)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二、问答:

做太阳系模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制作太阳系模型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合适的材料,②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③要了解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弄清行星的位置、距离和大小,注意行星的体积和与太阳的距离之间的比例。

第十五课天上有条河

一、填空:

1、夜空中东起西北,西至西南,有一条明亮的光带,这条光带叫(银河),河中没有水,而是由许

多(星星)组成。

2、银河大约包含(2000)亿颗星体,期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

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

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年。

4、从侧面观察,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状)的晕所

包围,它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12000)光年,,太阳位于远离银河系中心(33000)光年的位置上。

5、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路程,计算公式为(1光年等于

300000×60×60×24×365.)=94608亿千米

6、银河系直径=94608亿千米×80000=7568640000亿千米

二、问答:

1、什么是银河系?银河系有多大?

答:银河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年。

2、银河系是什么样子?

答:从银河系的上方往下看,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从侧面看,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

第十六课艰辛的探索

一、填空:

1、(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

3、(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

4、人类在长期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哥白尼)的日心说曾被查封;(布鲁诺)因探索宇宙神秘被处死刑;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解体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5、我国的航天大事记:13世纪我国发明了火药,14至15世纪发明了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

1 号发射成功。2013年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

二、问答:

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探索宇宙是艰辛而又十分危险的,但科学家们为进一步探究宇宙的奥秘,仍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第十七课人造卫星与飞船

一、填空:

1、晴朗的夜空,有时会看到一种移动的星星,它们就是(人造地球卫星)。它是按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1、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之类。

2、(科学卫星)是、使用各种探测仪器,探测空间环境和观测天体的卫星;(技术实验卫星)适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

3、应用卫星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

4、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

5、(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研制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6、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可以空间和月球基地等(接送宇航员)和(物资)。

7、宇宙飞船上有许多特别设置的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如(环境控制

系统)、(报话通讯系统)、(仪表照明系统)、(逃逸救生系统)等等。

8、我知道的宇宙飞船有:“神舟”五号(中国),“阿波罗”号(美国),“联盟”号(俄罗斯),“猎户座”号(美国),“凡尔纳”号(欧洲空间局)……

二、问题

我国的人造卫星发展状况怎样?

答: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了多种类型的卫星,初步形成了几大卫星系列,即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广泛用于通讯,电视转播等);“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应用于气象观测,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发挥作重要作用。);“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由基本形成。

第十八课运载火箭

一、填空:

1、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2、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是靠(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

3、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

4、火箭是靠(反冲作用)的力量飞上天空的。

5、中国的(“长二捆”)火箭和法国的(“阿丽亚娜”)号火箭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箭。

二、问答

根据实验研究,分析火箭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空的?

答:实验证明,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造成反冲运动现象。火箭飞行时间喷出燃气形成反冲作用使火箭升空。

第十九课无限宇宙

一、填空:

1、宇宙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天文学家测量宇宙的大小是用(“光年”)作单位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

2、银河系的总质量相当于(1400亿)个太阳的质量。

3、哈勃望远镜是一种(太空)望远镜,全长(12.8)米,镜筒直径(4.27)米,重(11)吨。从哈勃望远镜中看到许多类似银河系的星云,它们是(河外星系)。

4、银河系和所有观察到的数以百亿计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也只是一颗小(“沙粒”)。

5

6

7、古代,人们只能凭借肉眼或用肉眼配合古代天文仪器来观测天体,所能观测到的主要是天体的(视位置)和(视运动),建立了(地心说)。现在,人类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到了更多的宇宙奥秘,建立了(无限宇宙)的概念。

8、人类观测太空天体的工具变化:肉眼——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无人探测器——登上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或空间站利用太空望远镜直接观测宇宙。

9、银河系和所有观察到的数以百亿计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也只是一颗小(“沙粒”)。现在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出现,人们的视野已经扩展到了一百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二、问答

1、你了解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答:宇宙的时间无始无终;宇宙的空间无边无际;宇宙的物质无穷无尽。

2、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探测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答:随着探测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空间俞深远,观察到的宇宙物质更多。例如:古时候,人们只能用肉眼看宇宙,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当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有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到100亿光年的星体。20世纪90年代美国把哈勃空间望远镜装上了航天飞机,使人类观察星空的视线越来越深远。

第二十课整理我们的科学课学习

一、填空

1、我们是按照从(家庭)(学校)(家乡和祖国)(地球和宇宙)的顺序使科学课的学习不断深化和扩展。

2、科学课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即(地球和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

3、科学课中,我们学习过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和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4、我对科学探索的认识是要(观察和发现)(大胆质疑)(认真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得出科学结论)。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1、月亮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很快。(错)

2、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行山。(对)

3、月球上可以长植物。(错)

4、月相的变化是月球自转形成的。(错)

5、月亮能够自己发光。(错)

6、我国第一飞上太空的英雄叫杨利伟。(对)

7、飞上太空的湖北籍宇航员叫聂海胜。(对)

8、晚上月亮最亮的时候是农历十五前后。(对)

9、月亮上有桂花树和玉兔。(错)

10、月亮表面昼夜温差不大。(错)

1、观察太阳要戴上近视眼镜。(错)

2、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对)

3、夜来香在夜里开花,所以植物可以不需要太阳。(错)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动物和植物。(对)

5、在太空可以看到地球,说明地球能够自己发光。(错)

6、太阳的能量对地球和人类的作用无处不在。(对)

7、太阳的能量对风的形成不起作用。(错)

8、目前知道的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对)

9、彗星出现在天空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错)

10、地球处于太阳系的正中心。(错)

11、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对)

12、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颗是木星。(对)

1、恒星就是在太空中位置不变、恒定不动的星。(错)

2、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沿。(对)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错)

4、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艰辛的,美国的航天飞机就发生过两次爆炸事故。(对)

5、人造卫星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错)

6、太阳和太空中的所有的恒星都是可以自己发光的。(对)

7、发射人造卫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强大,没有别的用途。(错)

8、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太空中的一个“小不点儿”。(对)

9、发射和制造宇宙飞船造价很高,并不划算。(错)

10、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错)

11、恒星会“眨眼睛”,行星不会“眨眼睛”。(对)

12、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对

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

1、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B、月球是地球的行星C月球能够发光D、月球表面很平坦

2、月球表面具有如下特征(C )

A、月球上有风雨雷电

B、月球上没有岩石

C、月球表面引力较小

D、月球上有水

3、月相的变化规律是(B)

A、先大后小

B、先小后大再变小

C、先亮后暗

D、先暗后亮

4、月相的成因是(D)

A、地球自转

B、月球自转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D、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5、最早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C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苏联人

D、中国人

6、用肉眼观察月亮可以看到(C )

A、月亮像一个盘子

B、月亮上有人C什么都看不到D可以看到月亮上模糊的环行山

7、你认为对的描述是(A )A、月球比地球小B、月球比地球大

C、两个一样大

D、无法比较

1、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B、月球是行星

C、月球是矮行星

D、月球是流星

2、太阳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 )。A、太阳给植物取暖B、太阳给植物照明

C、太阳给植物光合作用

D、太阳给植物带来空气

3、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来自(B )。

A、地球

B、太阳

C、动物

D、植物

4、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了( D )。A、地球能量B、月球能量

C、行星能量

D、太阳能量

5、水力发电的水能最终离不开(C )。A、地球B、动物C、太阳D、行星

6、观察太阳一定要做到( C )。

A、用望远镜

B、用放大镜

C、用黑色墨镜

D、用反光镜

1、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银河”是由无数颗恒星组成的B、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中心C、宇宙中的星星是可以数清的D、银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

2、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C )。A、平凡的过程B、顺利的过程

C、艰辛的过程

D、安全的过程

3、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是(B )。A、天然航天器B、人造航天器

C、太阳的卫星

D、都可以发光

4、火箭升空靠的是(D)。A、地球的引力B、空气的浮力

C、火箭的弹力

D、燃烧物质的反冲力

5、宇宙是由(C )组成的。

A、无数个太阳

B、无数个银河系

C、行星

D、无数颗星星和星际物质

6、我对银河的理解是(C )。

A、天上有一条河

B、天上有彩虹

C、无数的星星组成像河

D、太阳系的一部分

7、你认为对的描述是(A )。

A、太阳系比银河系小

B、太阳系比银河系大

C、银河系比宇宙大

D、太阳最亮

8、我国可以运载多人飞上太空的航天器是(B )。

A、神舟5号

B、神舟6号

C、长征火箭

D、宇宙飞船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全)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1-6)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2、土壤是植物的(家) 3、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 &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V错的画X) 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V) 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X) 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V) 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X) 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V) &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V) 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V) 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V) 三、问答题 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 (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等) 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 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根向有水和有肥的方向生长) 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 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 四、实践技能题 1、认真做教材P2-P3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用玻璃棒搅拌停止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烧杯内物体分成几层,动植物碎片浮在上面,沙、土等渣滓沉在杯底。说明土壤中有沙、黏十和动、植物尸体残渣等)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第1课认识土壤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2、你认为土壤里有哪些成分? 答:土壤里有水、空气、沙、粘土、腐殖质、矿物质等成分构成。 4、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答:1、多施用生物有机肥;2、减少白色污染。 5、土壤中的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答:土壤中的垃圾袋、废电池混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集中填埋,又要占用土地。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你要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第2课种子发芽 1、种子虽小却有奇妙的身体,通过观察,种子内有什么构造? 答:仔细观察种子里面,发现:种子内部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2、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答:种子发芽需要的重要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应的温度。其他的条件有:阳光、土壤、有机肥等。 3(不背)、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答:发现:1号种子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发芽;2号种子有空气有水发芽了;3号种子没有空气有水没有发芽。实验证明: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 4、温度对种子发芽有没有影响? 答:有影响。将泡好的几粒蚕豆种子,分别放入常温状态和冰箱中,过5~7天,观察发现:放在常温下的种子发芽了。实验说明: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5、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答:分为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分。 6、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第3课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1、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什么方向长? 答: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下生长,这种特性叫植物的向地性。 2、你怎样做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根的生长方向? 答:可以把种子按不同的方向埋到土里,坚持观察记录,发现每一粒种子发芽后根都向下生长。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根都向下生长。 第4课根朝哪边长 1、植物根是向下生长的,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根还会朝哪些方向生长? 答:植物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根还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植物生长的这种现象叫植物的向水性。根还会朝着有肥沃土壤的的地方生长,植物生长的这种现象叫植物的向肥性。 第5课茎往哪边长 1、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 答: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植物茎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光性,也叫向阳性。2、植物茎的生长特性? 答:植物的茎有向上性、向光性(向阳性)。 3、植物的生长特性说明什么问题? 答:植物茎的向光性,有利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有利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等,对植物生长有利。 4、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答:向阳处的植物高大,枝叶浓密,向阴处的植物矮小,枝叶稀疏。 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单元(2——5课) 1.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5.识读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判定方向、图例)。“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图的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海洋面积大) 11.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 山多) 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13.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青藏高原) 14.怎样制作地球档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把(锯子)。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他写了一部药物巨著是(《本草纲目》)。 2、人们受到动物的启示,发明了哪些物品?答:①鸟——→飞机②蝙蝠——→雷达 ③鸡蛋——→薄壳结构的建筑④鱼鳍——→船桨⑤苍耳——→狼牙棒和粘扣 ⑥荷叶——→雨伞⑦蒲公英——→降落伞⑧壁虎——→吸盘 3、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在这个链条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4、你能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吗?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①庄稼——→害虫——→青蛙——→蛇——→鹰②虾——→鱼——→鲨鱼 ③庄稼——→田鼠——→猫头鹰④粮食——→老鼠——→猫 ⑤树——→蝉——→黄雀⑥草——→羊——→狼——→人 5、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哪五大物种?写出各自的代表物。 ①动物—— ②植物—— 生③真菌——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 物④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⑤病毒——主要有:“非典”冠状病毒(SARS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 6、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直到(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细菌; (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病毒。 7、下面的鸟翅,各有什么特点? 鹰——翅膀长而宽,适于在空中翱翔。鸽——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啄木鸟——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燕——翅膀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8、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9、请标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请写出它的身体特征。再写出如何使用的步骤。 10、什么叫叶绿体?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答:①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就是“养料生产车间”。 ②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氧气,人们边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11、从(海尔蒙特)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而是从阳光、水、空气中得来的。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其中注意的地方有哪些?答:①准备合适的容器②装沙。(应注意将沙洗干净后,放入瓶内。)③加水。(应注意加没有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④栽种适量的水生植物。(应注意水生植物不易太多)⑤放置动物,盖紧瓶盖。(应注意放置动物时要轻舀轻放。)⑥生态瓶要放在阳光充足但又不被直射的地方。 2、请写出3条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答:水草→虾→鱼 水草→田螺→青鱼苗→青蛙浮游植物→浮游生物→其他鱼苗→乌龟 3、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 答:水生植物给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和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而水生动物则给水生植物提供呼吸所需的二氧化碳,动物的排泄物和死后的尸体还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 4、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保持着生态平衡,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了(池塘群落)。象这样的群落还有(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 5、池塘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按类型化分) 答:①浮水植物——鸭舌草、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睡莲、菱、浮萍 ②挺水植物——芦苇、香蒲③沉水植物——菹草 6、当池塘里有水葫芦疯长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①人工打捞 ②放养以凤眼莲为食饵的水生动物③清挖塘泥、喷洒药物④不向塘中排放生活污水。 7、鱼在水中靠什么来运动和呼吸的?用什么实验来说明? 答:①鱼靠鳍来运动——用纱布条或木板分别绑住不同的鱼鳍,研究鱼的运动情况。(我发现:鱼的胸鳍、腹鳍、臀鳍、和背鳍都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不至于身体左右摇摆甚至侧翻而行。)②鱼靠鳃来进行呼吸——将墨水滴在鱼口前方的水中,鱼的嘴和鳃盖不停地张合时,水从鱼嘴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这说明了鱼在靠(鳃)呼吸。 8、动物主要分为哪两大类?每类中又细分为几小类及代表动物? ①鱼类——(鲫鱼、草鱼、黄鳝、泥鳅) ②两栖动物类——(青蛙、蟾蜍、大鲵又名娃娃鱼) 脊椎动物③爬行动物类——(龟、鳖、鳄鱼、壁虎、蜥蜴) ④鸟类——(啄木鸟、丹顶鹤、鸵鸟、猫头鹰、白鹭) ⑤兽类——(马、牛、狮子、虎) 动 物①节肢动物门——昆虫(蜘蛛、蚂蚁) ②线形动物门——(蛔虫) 无脊椎动物③环节动物门——(蚯蚓) ④软体动物门——(蜗牛) …….⑧ 9、写出鱼的身体各部分名称: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题含答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题 姓名:分数: 一、知识广场(19分,每空1分) 1.牛、羊、猫、兔等动物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用________,喂养后代,属于________。 2.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些________等,根据这些特征将动物逐步分类并命名。 3.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遇冷时体积________,水体积的这种变化就叫作________。 4.固体_________热胀冷缩的性质。(选填“有”或“没有”) 5.据观测,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的气温比较________;而到夜晚,海面的气温则比陆地________。 6.两栖动物的皮肤______ ,一般没有鳞或甲。它们的幼体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 7.开屏的孔雀非常美丽,这是它们进行繁殖的开始——________。 二、判断大厅(8分,每题1分) 1.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 ) 2.哺乳动物靠乳汁喂养后代。( ) 3.鸡是卵生动物。( ) 4.保护珍稀动物是国家的事,我们做不了什么。( ) 5.鳄鱼属于两栖动物。( ) 6.如果种子内的胚根被虫子咬坏了,种子就不能萌发了。( ) 7.甘薯的根可以用来繁殖新植株。( ) 8.热气球应用了空气受热会上升的原理。( ) 三、选择乐园(12分,每题2分) 1.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 )。 A.孔雀 B.晤鼠 C.蜻蜓

2.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 A.鹰 B.鲤鱼 C.水母 3.下列植物中,能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是( )。 A.柳树 B.甘薯 C.落地生根 4.下列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 A.燕子 B.海豚 C.鲤鱼. 5.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6.下列不属于热胀冷缩现象的是( )。 A.立交桥上留有缝隙 B.夏天电线松弛又下垂 C.冰棍融化 四我会分类(7分) ①蜥蜴②大鲵③蝾螈④响尾蛇⑤青蛙⑥龟⑦扬子鳄 1.两栖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行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题城堡(18分,每题6分) 1.蝙蝠和企鹅之间有哪些不同? 2.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跟什么有关?不同传播方式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在块与块 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这是为什么呢?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 全册

鄂教版小学科学下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前,称为() 6、约()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 () 8、生物的繁衍是在()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下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生活在距今()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

么。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5、看课本P10下图,现代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科学第二单元(4——7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关于月球的神话很多,在我国古代,就有()的传说 2、()是地球的卫星 3、月球是离我们()天体,平均距离地球()万千米,直径()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 7、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 ),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 ) 8、选择从农历月初开始观察月亮的运动情况,上半月杂牌()定观察,下半月在()定时观察 9、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 10、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 11、月球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是()的,月球本身(),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的过程中发生的 12、从十七世纪以来,人类探索月球经历了如下过程:1609年()用望远镜观察月亮;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把()送上近地轨道;美国宇航员于()首次成功登上月球;我国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月亮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很快()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2 、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教学准备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我们又长大了 1、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臂长、头围、坐高、脚长。 2、什么是科学预测?科学预测有什么作用? 答:科学预测并不是随意想象,它是我们根据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并在对过去和现在进行调查、测量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进行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推测。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制作一张身体生长记录卡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姓名、时间、身高、体重、臂长、头围、坐高、脚长等,还要贴上自己的照片,总结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哪些部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过去的身体变化预测自己一年后的变化? 答:我的头围变化不大,手掌的指纹和三年级是一样,没有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我的身高,体重也明显增加,还有我的臂长和坐高都明显增加。根据这些变化我估计我明年的身高会增加3厘米,体重会增加2公斤,坐高会增加1厘米;头围变化不大可能会增加1厘米,指纹不会变化。 5、我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答:我长高了,体重增加了,指纹没有变化,头围变化不大。身体有些部位变化明显,有些变化不明显,有些没有变化。 2、升旗台在哪里 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2、人们常用(前)(后)(左)(右);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 3、说说升旗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每个同学的描述一样吗?为什么? 答:升旗台在校园教学楼的正北方向。我以教学楼为参照物。每个同学的描述不一样,因为每个同学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 4、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辨认方向? 答:白天可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晚上北斗星在正北方;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植物辨认方向,枝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2、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方向不能省力。 3、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省力,不能改变方向。 4、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方向。 5、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该处运用滑轮有什么好处? 答:窗帘上用到了滑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起重机上也用到了滑轮,这些滑轮是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6、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会向上升呢? 答: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向下用力,国旗就向上升。 7、仔细观察旗杆,发现了什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苔藓化石好、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 1、什么是化石? 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一、填空: 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4、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5、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 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 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带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 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二、简答: 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 答:生物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家把生物的这种变化趋势叫进化。 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 1 - 第三课时谁能生存下来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 1.不同的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大熊猫生活在山上的竹林中,金丝猴(高山密林)象生活在(丛林河谷地带)鹿生活在(森林边缘或草原)鸵鸟生活在(热带草原)虎生活在(森林灌木丛中)。

2.据统计,自然界中有150多万种动物。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蝙蝠喜欢在夜间活动;北极熊、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第二课:动物可以分为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狮子、老虎、豹子、狼、狗、猫等);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马、牛、羊、兔、鹿、象等);杂食动物: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猴子、鸡、麻雀、野猪等)

第三课: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蛇是爬行、象是行走、鹰和蜜蜂是飞翔、 鱼是游泳、袋鼠是跳跃前进、狗是奔跑、蜗牛是通过腹足的收缩或舒来蠕动前进。 第四课:

1.在自然界里,不少动物有防御敌害、隐蔽捕食等适应环境的特点:青蛙(保护色)、 “盔甲”保护)、黄鼬(放臭气)、乌贼(放“墨汁”)、负鼠(假死)。 2.实验:研究保护色:实验材料: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秒表、记录表

等;实验过程:①把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随意撒在花坛边的草丛里② 每次让一个同学用10秒钟时间去捡③把每次捡回的片数记录下来。实验现象:每次捡回来的草绿色的塑料片最少,黄色的塑料片次之,红色的最多。实验结论: 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

第五课: 1.不同种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鱼、鸟、青蛙、乌龟、蛇等动物用(卵生)来繁殖;马、牛、羊、兔、鹿、象等动物是(胎生) 2.用产卵繁殖的动物中,凶猛的动物与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同?凶猛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好,不受地域限制,产卵数量较少;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差、地方较隐蔽,产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1——5课) 一、填空题 1、和前一年比我们(又长大了) 2、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4、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弄清楚方向)是很重要的 5、学校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变化的,早上影子在(西边)、晚上影子在(东边) 6、上午旗杆的影子长短也是变化的,从早上到中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和一年前比较,我身体变化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一年来我的手没有发生变化(×) 3、预测不是随意想象,它是对一些问题进行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推测(√) 4、升国旗用的是动滑轮(×) 5、通过观测物体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 6、动滑轮能省力,定滑轮不能省力(√) 7、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8、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 三、问答题 1、和一年前比,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长高了、增重了、四肢变粗了、女生开始发育、个别男生出现喉结) 2、描述学校旗子所在的位置一般以什么作参照物?(一般以校门、教学楼、运动场、广场等为参照物) 3、滑轮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作用?(可分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能省力 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4、说一说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上午,影子在物体的西边,中午,影子在物体的身下[夏天]或正北方[除夏天以外],下午,影子在物体的东边) 5、太阳的运动与物体的影长之间有什么联系?(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较低,物体的影子较长,中午太阳高度较高,物体的影子较短) 6、太阳的运动与气温之间有什么联系?(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较低,阳光斜射,气温较低;中午太阳高度较高,阳光直射,气温较高) 四、实践技能题 1、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你靠什么辨别方向?(晴天白天看太阳,晚上看北斗星;阴天看树冠生长的方向,树冠南边生长的茂盛一些即密一些) 第二单元(6——10课) 一、填空题 1、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与我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2、观察树木时,不要(弄伤)了树木,也不要随意(采摘叶子) 3、我们观察小动物的“家”应该带上(小棍子、手套、放大镜、小铲子)等工具 4、知了的家安在(树上)、鱼的家安在(水中)、燕子的家安在(屋檐下) 5、捉来的小动物,我们观察后应该(放回大自然) 6、昆虫这类动物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腹部有六条腿) 7、观察一棵树的方法有:(测量树干的粗细、拓印树皮、观察树叶)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提后画√,错的画×) 1、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飞禽走兽(×) 2、通过观察一片树叶可以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 3、荆门市的市树是石榴(√) 4、校园里的树都是一年四季不落叶子的树种(×) 5、蚯蚓的家安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 6、蝴蝶、蛾、蚕、螳螂等大都是昆虫(√) 7、昆虫都是能吐丝结网的小动物(×) 8、灌木是一些长得较矮小的树类(√) 三、问答题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 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 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 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 2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 2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2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2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2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 29、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30、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31、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32、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33、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34、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35、我曾经进过溶洞,观察后发现,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36、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把(锯子)。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他写了一部药物巨著是(《本草纲目》)。 2、人们受到动物的启示,发明了哪些物品?答:①鸟——→飞机②蝙蝠——→雷达③鸡蛋——→薄壳结构的建筑④鱼鳍——→船桨⑤苍耳——→狼牙棒和粘扣⑥荷叶——→雨伞⑦蒲公英——→降落伞⑧壁虎——→吸盘 3、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在这个链条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4、你能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吗?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①庄稼——→害虫——→青蛙——→蛇——→鹰②虾——→鱼——→鲨鱼③庄稼——→田鼠——→猫头鹰④粮食——→老鼠——→猫⑤树——→蝉——→黄雀⑥草——→羊——→狼——→人 5、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哪五大物种?写出各自的代表物。 答①动物—— ②植物—— ③真菌——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物 ④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⑤病毒——主要有:“非典”冠状病毒(SARS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6、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直到(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病毒。 7、下面的鸟翅,各有什么特点? 鹰——翅膀长而宽,适于在空中翱翔。鸽——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啄木鸟——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燕——翅膀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8、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9、请标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请写出它的身体特征。再写出如何使用的步骤。 10、什么叫叶绿体?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答:①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就是“养料生产车间”。②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氧气,人们边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11、从(海尔蒙特)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而是从阳光、水、空气中得来的。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其中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试卷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测试卷(鄂教版) (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土壤主要是由()、()、()、()、()等成分构成。 2.植物大多是由()发育来的。 3.植物“喝水”的过程中,()负责吸收水分,()负责运输水分。 4.种子发芽需要的重要条件有:()、()和()。 5.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下生长,这种特性叫植物的()。 6.胚根会长成植物的(),胚芽会长出植物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2.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3.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 4.种子都有胚根、胚芽。() 5.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 6.向阳处的植物矮小,枝叶稀疏,向阴处的植物高大,枝叶浓密。() 7.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下生长。() 8.土壤中的垃圾袋、废电池混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集中填埋,又要占用土地。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9.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10.种子是有生命的。() 1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植物的根有()特性。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肥性 D、向光性 2.植物的茎有()特性。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 D、向上性 四、画一画:(共10分) 1.画一个剥开的蚕豆种子(2分),标出种子的胚根和胚芽(4分),说说胚根和胚芽的作用。(4分) 胚根和胚芽的作用:

鄂教版四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四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我们又长大了 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二.升旗台在哪里 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 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先确定东方,再由“前北后南左西右东”确定方位。这里的参照物是“太阳”。三.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旗杆顶上有个滑轮装置,叫做“定滑轮”。 2.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3.滑轮分为两种,一种叫“定滑轮”,一种叫“动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气,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气,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四.旗杆的影子 1.一天中影子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五.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一定规律。 2. 旗杆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方位变化,影子的方位随之变化。六.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和动物;非生物指没有生命的物体。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 3.动植物在分类时必须先确定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七.观察一棵树 树的作用:1.美化环境2.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3.建筑材料4.防风固沙5.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八.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2.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九.观察蚂蚁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蚂蚁是用触角经行交流的。十.更多的小动物 1.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2.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十一.今天的气温是多少1.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象站测量气温,是在百叶箱里经行的。 3.百叶箱是一个里面放有温度计等气象观测仪器,且空气能流通的箱子,一般安放在草坪上。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背诵要点 第一课我们身体的变化 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同的人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三至四年级,男女同学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到了四至五年级,女生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男女同学的身高、体重方面会出现较大差异。 第二课林中的树 1、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2、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植物叶的内部构造。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反光镜组成,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氧气和食物。 5、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第三课树木中的纹路 1、在树皮和树干的木质部分之间有几层细胞,这几层细胞围成了一个圈层,这个圈层里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出新的细胞来,年复一年,树木便会越长越粗壮。 2、春夏雨季,阳光明媚,雨水充足,树木便会迅速生长,分裂出的细胞很多,个儿较大,形成的一圈木质显得疏松,颜色较浅。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暖变冷,雨水相应减少,树木这时分裂细胞的速度减慢,分裂出来的细胞个儿较小,形成的一圈木质颜色较深,质地细密。 3、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年复一年,年轮不断增多,小树也渐渐长得高大粗壮了。 4、一般来说,树木朝南的一面接受的光照更充分,生长速度更快所以年轮也宽一些。朝北的一面正好相反,因此同一个年轮向南的宽,向北的窄。 5、不同的年轮宽窄不一样说明该年份的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差异。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第四课蘑菇 1、蘑菇生长环境:阴暗潮湿。蘑菇有四部分构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2、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真菌生物还有很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他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有的蘑菇能使用,有的蘑菇有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3、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直到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观察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观察到病毒。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常见的病毒有:非典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有的细菌有益,有的有害。 4、细菌和病毒与人的关系:对人有害的细菌、病毒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细菌与人无害,少数的细菌病毒对人有益。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1)、利用细菌和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2)、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3)、制醋需要醋酸杆菌,制酱油、酿酒也要用到细菌的作用。 第五课林中的鸟 1、常见的鸟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斑鸠。鹰的翅膀长而宽适合在空中翱翔。鸽子的翅膀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啄木鸟的翅膀宽而圆,适于在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燕子的翅膀窄而尖适合快速飞行。 2、鸟类的外形特点是:用翅飞行,用喙摄食等。树林中生活的鸟它们各有自己的外形特点,这些外形特点都是与树林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我们要爱鸟护鸟做鸟类的朋友,为鸟类提供和好的生活环境,制止任何伤害鸟的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