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8.下列各项,与组织水肿无关的是()

A.毛细淋巴管堵塞

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C.血浆蛋白增多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9.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0.高等动物心肌细胞从外界环境获得K+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13.人体血浆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几层膜结构()层层层层

|

14.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 浓度

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就可以维持稳态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6.人被蜜蜂蜇伤后,被蜇伤口周围立即形成肿包,对肿包形成的解释正确的是()

A.蜜蜂蜇针刺破皮肤后,造成机械损伤

B.蜜蜂蜇针刺入时,带入病菌,伤口感染

C.蜜蜂蜇针将毒液注入皮肤血管,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滞了血液流通

D.蜜蜂蜇针注入的毒液可以改变伤口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使伤口周围组织液增多

17.下列哪项不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

$

A.提高血糖浓度B.维持血浆渗透压

C.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D.运输氧气

18.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A.水B.红细胞C.钠离子D.氧气

19.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0.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等

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不断发生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

C.血浆中的葡萄糖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2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2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可以不经过细胞外液直接进入血浆

23.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运输的物质有激素、氨基酸、CO2等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2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25.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26.如图表示人体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7.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二氧化碳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28.(2010·温州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29.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双选)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0.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

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双选) ()

>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二、非选择题

'

31.下列图中A、B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2)如果①为蛋白质,则①到②表示.②进入A的方式是

(3)如果①为淀粉,且组织细胞为肝细胞(肝细胞中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中②的浓度比B中的要,这是因为;①②③三种物质可处于内环境中的是.

32.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每空1分)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

(3)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稳态的概念是。

3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代表的液体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5)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1-、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34.(6分)如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 ] 和[ ]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来源于[ ] ,呼吸酶主要存在于[ ]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5.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层生物膜。

-

参考答案

1.解析:组织液可以扩散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而不能形成组织液。

2.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C

3.解析: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外部环境;毛细淋巴管壁内侧的细胞外液为淋巴,外侧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答案:D

4.解析:一次性过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使其渗透压降低,从而使细胞吸水肿胀,功能受损。治疗时可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生理盐水,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其渗透压恢复正常。

答案:A

5.解析: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为弱酸,且能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使血液中乳酸含量下降,pH基本不变。

答案:D

6.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

答案:D

7.解析:与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①②分别需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完成,③需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来完成。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⑥可用简明语言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8.解析:毛细淋巴管堵塞,使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量减少,故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会引起本不能渗出毛细血管壁的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血浆蛋白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

9.解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会使血浆的pH降低。但由于血浆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H2CO3/NaHCO3,乳酸可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CO2和H2O,CO2和H2O都可以通过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B

10.解析:体细胞要获得营养物质,需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和内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即由血浆到组织液再到细胞内液的过程,因此正确顺序为B项。

答案:B

11.解析:葡萄糖被小肠绒毛细胞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正常人的血浆pH为~,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它们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答案:B

12.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A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B项错误。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HC、HP等离子有关,C 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答案:C

13.解析:血浆中的O2先穿过毛细血管壁,然后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发挥作用。毛细血管壁是单层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即穿过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即进入细胞的线粒体中,故共穿过5层膜。可用下图表示。

毛细血管壁(2层膜)+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5层膜。

答案:D

14.【答案】B

【解析】A、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A错误;

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B正确;

C、K+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C错误;

D、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D 错误。

*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温度、PH值、渗透压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因此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A项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项正确;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它表现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以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则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答案】D

]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人被蜜蜂蜇伤后,蜜蜂的毒液改变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故血浆蛋白渗出,出现组织水肿形成肿包,D正确名ABC错误。

【考点定位】组织水肿

【名师点睛】组织水肿是指组织液的总量增多而出现肿胀的现象,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1.营养不良;2.细胞代谢旺盛;3.淋巴循环受阻;4.过敏反应;5.肾小球肾炎;6.其他外因,如蜜蜂的毒液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组织液的量增多。

17.【答案】D

【解析】胰高血糖素属于蛋白质,能提高血糖浓度,存在于血浆中,A不符合题意;血浆中的无机盐及蛋白质可维持血浆渗透压,B不符合题意;内环境成分中的抗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C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属细胞内的成分,其功能是运输氧气,D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血浆蛋白及其功能

18.【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细胞外液又叫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中有水、各种离子(如钠离子)、氧气等,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③无机盐属于内化境成分,③正确;④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⑤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排到内环境中,因此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

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20.【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 选项正确;血浆和组织液还有淋巴之间不断发生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 错误;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

2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

-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 错误;

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2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A正确;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营养物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调节物质(如激素),抗体,代谢废物尿素等物质,B正确;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即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C正确;

'

D、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必须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D错误.

故选: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23.【答案】C

【解析】激素、氨基酸、CO2存在血浆中,A正确;免疫细胞在血浆和淋巴中存在,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错误;组织液与血浆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总结: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可以判断④属于细胞内液,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外液,再根据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以判断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项正确;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的水流向③组织液,最终导致③增多,B项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④属于细胞内液,不是淋巴,而且淋巴与组织液不能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是自由扩散,是血浆中血细胞携带氧气进入细胞内被利用,应是血浆最高,组织液次之,细胞内利用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最低,故D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6.【答案】A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组织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组织液。

27.【答案】D

【解析】

%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淋巴,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即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组成,A项错误;血浆中含有胰岛素、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B项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组织液(③),再进入血浆(②),但不能进入细胞内液(④),因为抗体是在细胞外发挥免疫作用,C项错误;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作用使得红细胞中氧气浓度较高,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因消耗氧气导致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最低,因此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血浆(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体液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8.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答案:C

29.解析:根据表格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

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

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BC

30.解析:Ⅰ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目前普遍认为: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BD

31.【答案】(1)组织液和血液

(2)食物的消化主动运输

(3)低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②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发生在小肠内,是消化过程,②由小肠进入A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B中的②进入组织细胞③、③产生的代谢废物进入B需要经过组织液,该图说明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2)①为蛋白质,则①到②表示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形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浆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①如果是淀粉,②是淀粉消化的产物葡萄糖,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浆B中,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A,因此A中②的浓度比B中的要低;①②③三种物质可处于内环境中的是②.

故答案为:

(1)组织液和血液

(2)食物的消化主动运输

(3)低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②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32.【答案】(1)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它们共同成为细胞外液,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