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答案

01任务

一、简答题(共10 道试题,共100 分。)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

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

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分。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

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8. 比较并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两者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

(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此外,还特别而具体地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从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出发,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十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如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醒目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维度,使得语文课程从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两大目标维度改变为三大目标维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决不仅仅限于思想品德方面,仅以“思想性”是无法完全涵盖这种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以“人文性”取代了原大纲中的“思想性”,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9.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

10. 谈谈你对多渠道开发并利用母语学习课程资源的认识。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02任务

1.

分析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下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识字教学案例

阅读并分析下面的识字教学案例,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教师的教学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运用得是否合理,为什么?(30分)问题2.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识字教学片断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识字四》有这样四组词:

观察采集昆虫

田野树林花丛

螳螂蚂蚁蟋蟀

蝴蝶天牛蜻蜓

2.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下面的阅读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并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个案例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什么样的思想?(30分)

问题2: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值得赞赏和借鉴的特色?(60分)

表达和字数10分。

《苦柚》教学片段

问题

1:主要运用了“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教学策略。

在这堂课的这个教学片断中运用此策略是合理而有效的,因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用“猜字”游戏可以利用儿童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刺激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初学生字阶段,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迅速熟悉生字,巩固识字效果。

问题2:主要特点:

第一,自觉地体现了汉字的文化性。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是宝贵的文化宝库,识字教学的任务不光是教会认字,识字的过程应该成为文化积累的过程。出示两个字的篆书,不仅有助于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识字,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具有趣味性。“猜字”游戏的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并保持学习积极性,同时猜字的过程需要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归类、联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识字潜能。

第三,具有审美性。游戏使情绪变得轻松,篆字优美生动的字形启迪想象,而好奇心的满足、成功的愉悦、教师积极的评价都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

案例2

问题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一味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走,而是随着学生的质疑,敏锐而不失实机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思辩,学生们积极思考,学得很主动,收获的是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问题2: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压制不同意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思维。

教师注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既落实阅读课的任务,又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04任务

简答题

一、简答题(共1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在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的依据是什么?

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既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

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

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哪几个类型?

(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

(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

应该实现两个“贯穿”:第一,贯穿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序列之中,即和各学段语言交际功能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紧密结合;

第二,贯穿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即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

4. 简述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和辅线。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因为如何将教学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展现出来,是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5. 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6. 应该如何制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

第一,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定(至少要按学期来制订)。

第二,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也可称“问题学习”或“项目学习”),每项主题学习一般包含几次学习活动。

第三,学习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更要采纳学生的建议。

第四,主题学习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确定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尤其要确定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

第五,主题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第六,主题学习可按学校组织,也可按年级和班级组织。

7. 英、法、美、新、日等国开设的综合性课程有哪些共同的价值取向?

这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

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

8.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

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

9. 简述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操作步骤?

首先,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

其次,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再次,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再分配。

10. 哪些问题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理念问题;

课程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评价问题;

师生的发展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一、填空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思维和表达。2.说话能力的结构包括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和应变的能力三个方面。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以选择教学策略。 4.蒙学读本的代表作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5.对小学生语文集体学习质量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平均数、标准差、分数段。 二、名词解释 1.文道统一: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偏重某一方面。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涵,语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统一体,所以语文历来讲求文道统一。 2.讲授法:指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选择题 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CD )的形式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 )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A ) 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5.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A )A.低年级 B.高年级C.中年级 D.中高年级四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 答: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 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2.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1)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简述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 答: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出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读物篇目;2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化;3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4妥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5课后指导交流 4、简述阅读对作文的影响。 答:阅读需要先整体感知,作文先要总体构思。阅读和作文是紧密在一起的。会阅读的人能读出全文的谋篇布局,读出文章句子的内涵。比较讲究字眼的品位落实。阅读能力强的总能在短时间内构思作文,在确定具体文体的前提下搜寻相应的素材。阅读的文章多了,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优美词句加以运用。在逐步地模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二、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或市区统一命题考试,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命题作文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 (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汇编)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课程内容B课程结构C课程性质D课程管理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B ) A18%—20%B20%—22%C23%—25%D26%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个维度是(C ) A知识、能力、方法B知识、过程、价值观 C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D知识、能力、情感态度 4.《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分别是阶段目标和(D )A年目标B月目标C周目标D总目标 5.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D ) A 2万字 B 3万字 C 4万字 D 5万字 6.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A ) A 2500个 B 2300个 C 2100个 D 2000个以下 7.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C ) A 5次左右B10次左右C 16次左右D 20次左右 8.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C ) A 1500个B2500个 C 3000个 D 3500个 9. 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C ) 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B 300字的习作 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0.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方法,被称为(B ) A 实物演示法B情境图示法 C 情感激发法D媒体辅助法 11.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D ) A 70万字B80万字 C 90万字 D 100万字 12.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是(B) A 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B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C 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 D 让学生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13.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创设写作情境,一是参与活动,二是(D) A 重视交流B再现生活 C 奇思妙想 D 角色体验 14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D) A 模式化的学习B标准化的学习 C 结论式的知识掌握 D 学生全员参与与全程体验 15.“观察—表达”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A) A 低年级B高年级 C 二年级和五年级 D 四年级和六年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从几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几个方面是(BCDE)A教学手段B识字与写字C阅读D写作E口语交际 17.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辩论时,教师应该(BCDE)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题库及答案一 一、筒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为什么小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3.简述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4.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哪些类别?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5.结合实际具体论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 6.举例论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分析题l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共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7.根据语文课程新理念,举例分析这堂阅读课的主要教学特色。(16分) 8.具体分析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评价的?(8分) 《四季》教学案例 上课了,学生的桌上摆着一幅幅稚气而充满童趣的画。年轻的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回家每个同学都画了自己喜欢的季节。我们办个画展好吗?”学生们兴 奋地异口同声赞同。这个提议是每个同学都没有料到的。随之,老师请同学们贴完自己的画, 再给旁边的同学讲一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还注意听其他小伙伴说话。学生奔向自己 喜欢的季节的画栏,选个位置,把画贴上去,还和旁边的同学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做完了,有个 小男孩,最后才在老师的帮助下贴上自己的画,老师拉着他的手,耐心地听他讲:“我喜欢秋天, 秋天有很多落叶。”老师轻抚着他的肩,眼睛里流露出满意的神色,并没有因为他最后完成而放 弃鼓励。 “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老师选了喜欢不同季节的学生。每个学生说完,老师都送上一句 鼓励的话,“听,他说得多么清楚。…‘你说话声音真洪亮!”

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2(满分)

(单选题) 1: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以上表述的是小学第()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 A: 二 B: 一 C: 三 D: 初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就是研究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就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A: 实地观察法 B: 现状调查法 C: 历史比较法 D: 访谈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 谈话 B: 讲读 C: 文献 D: 练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 国文 B: 语言 C: 语文 D: 中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是源于()的“愤启—悱发”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A: 实践性 B: 规范性 C: 互动性 D: 情境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先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 1999 B: 2001 C: 2000 D: 1985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班级授课制最早由17世纪捷克卓越教育家()(1592-1670)提出。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福禄贝尔 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作文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大有进步。不少学生基本上能按习作要求去做,但也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和标点不够规范,词不达意等。这主要是训练不够扎实形成的。在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加强各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共安排了8次习作,以“乐生、实际”为宗旨,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可以进行多元选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习作,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4.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例文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照搬照抄,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5.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四、教学采取措施: 1.重视对课文范文、写作方法及要点的领会,学习。

2.利用好看图写话,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多看,多思,多想,坚持写日记。 4.通过剪贴小报、图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7.多读、多练、多思。提高写作水平。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五、习作训练安排: 习作1、看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 1.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点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习作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习作。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标点和词句。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写清楚。 难点:抓住细节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2 、为别人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 要求:

最新电大本科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2010年7月 一、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小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3.简述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4.语文教学研究有哪些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联系自身教学实践,论述你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加强语言实践”的认识。2.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举例论述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 发展性功能? 三、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这堂习作训练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什么精神?(8分) 2.在此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有什么鲜明特色?(10分) 3.从这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上,你能得到什么启发?(6分) 习作训练《农贸市场》的教学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有一个习作训练《农贸市场》,习作要求是“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把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写出来。”而这幅图画展示的是上世纪80年代农贸市场的情景,画面也比较模糊。1998年我开始上这一课时,照搬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学习习作提示——引导学生从近处到远处仔细观察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听老师读下水文(教参中的范文)——学生写作。 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与教参中的范文大同小异,题目一律是《农贸市场》,观察顺序一律是从近到远,结尾一律是总结农贸市场的繁荣兴旺。偶尔有几位学生作文草稿偏离了我预设的思路,我都一一改过来。当时我还比较得意,以为这样便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近,我又上到这一课。这一次,我大胆地对本次作文课进行如下设计: 学生课前准备: 星期天跟妈妈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仔细参观农贸市场,用照相机拍下或用笔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场面。当一回“小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有父母或亲戚在菜场卖菜的同学,当一回“摊主”。 教师课前准备: 到几个农贸市场用数码相机拍下市场卖的东西和各种买卖场面。 习作内容及目标:学生自定。 教学过程: 1.闲话“农贸市场”。 说说你到农贸市场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在农贸市场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2.精彩镜头回放。 (1)大屏幕投影显示学生和教师拍摄的农贸市场精彩画面,请拍摄的同学说说你拍摄的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个画面感兴趣。 (2)情景再现:请当过小贩和顾客的同学表演买卖的情景。 (3)选择感兴趣的一幅或几幅画面说一说或写一写;也可以说、写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幕。 (4)交流点评。 3.自定目标,自选内容写作。 围绕本次到农贸市场的参观实践活动,自定目标,自拟题,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或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作文课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尽管他们的作文依然有错字、语言不通的现象,但是作文的内容、题目却是五花八门:有反映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今非昔比的农贸

2007年10月浙江自考试题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宋元时期,散文类阅读教材包括经书和故事。“_________”被定为学校的基本教材,《小学日记切要故事》是故事类教材的代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总目标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_________能力。 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简化为_________,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 4.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包括掌握识字的三套工具:掌握_________,能运用汉字结构规则分析字形和学会使用字典。 5.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这是_________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 6.阅读理解的过程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_________几种模式。 7.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放胆作文,不受约束;到了一定阶段,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这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_________”的训练序列。 8.语文教学评价实施方法较多,_________的方法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观察和阶段考查等,考试的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操作考试等。 9.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有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_________等。10.语文教学研究,按照_________划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评价研究四种。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 ) 2.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3.宋元是中国古代蒙学语文教学大发展的时期,识字教学的方法包括:抄写“三、百、千”一类的读物;读书; 辨别字形;认字牌和认字块等。( ) 4.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是: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方法。( ) 5.老解放区的“读读写写”作文训练序列,一是考虑读什么,写什么;二是考虑读和写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三是初步学会各种体裁的文章,讲究实用性。( ) 6.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一、二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 7.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 8.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9.在试卷编制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双向细目表应该按知识要点进行横 第 1 页

最新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共有5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简答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答案: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答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能结合实际加1分。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建设课题组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整理版.doc

25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F) 三、单选题。(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B)。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B)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答案

01任务 一、简答题(共10 道试题,共100 分。)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 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 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分。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研内容:订本组教学计划 教研记录: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另外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二、工作思路: 1、组织本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 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4、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5、经常开展交流心得活动,互学互助。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2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就“打造卓越课堂”赛课做好准备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朱红芳: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孙广琴: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袁爱华: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张云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杨春满: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3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学习《教学参考用书》 具体内容:

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标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未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开卷) 一、筒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z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2分)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 (3分)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z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z自我教育的功能F创新功能。( 5分) 2. 为什么小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答:(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 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 (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以上五点各2分。 3. 简述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答: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 5分)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 5分〉4. 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哪些类别? 答:主要包括语文教学观察报告、语文教学调查报告、语文教学测量报告、语文教学实验报告、语文教学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以上第一点、第二点各2分,其余四点各1. 5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 8分,共36分} 5. 结合实际具体论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 答: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E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4分) 第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把让学生提出问题作 为教学的切人口,极大地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它首先要求教师引导学 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 单位,通过课内外阅读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 力来分析、解决问题。(2分其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综合性学习必需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活动形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 或班级,一起进行讨论研究与实践,共同完成一项活动,或是解决一个学习 中的问题。让学生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 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掏通、交流、合作的技巧,培养策划、组织、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2分)其三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语文综合性 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 据需要恰当地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培养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 第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包括: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2 分)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2 分) 增强情感教青的渗透性;(2 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 2分)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是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工具。 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千字文》、《百家姓》和《三字经》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联系发展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 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选题 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1任务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