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使元素分配的研究进入定量和动态研究阶段;

(2)为确定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3)开辟了根据固态岩石和矿物中痕量元素丰度数据,探讨岩浆、热液和古沉积盆地水介质化学成分,源区特征及发展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4)为鉴别各类岩石和矿床成因,提供了定量化的指示信息;

(5)为分析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分散和集中,尤其是浓集成矿的机制问题提供了依据

三、试举例说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地学研究中的作用(P190-)

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指原子序数57(La)-71(Lu)的16个元素,由于他们的电子构型非常接近,所以它们具有十分相近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通常把原子序数小的稀土元素(La -Eu)称轻稀土(LREE),原子序数大的稀土元素(Gd-Lu)称重稀土(HREE), 中间的几个稀土元素(Sm-Ho)称中稀土。

稀土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可发生变化,通常15个稀土元素因具有相近的化学习性而呈趋于一致变化,若某个稀土元素由于一些特定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异常变化时,异常程度以标准化曲线上该元素与相邻元素丰度值内插值的偏离值表示,如Eu的异常可以用公式:Eu/[ (Sm+Gd)/2]=δ Eu表示,称Eu 异常,如果δ Eu为正值称为正异常,δ Eu为负值,称具有负异常。

在地学研究中通常把稀土元素作为一组元素进行统一的分析研究,可以通过稀土总量、轻稀土总量、重稀土总量,LREE/HREE,以及某个稀土元素的异常值等进行地质作用性质的讨论。

为了消除稀土元素的奇偶效应,在进行稀土元素研究中,要用球粒陨石等标准物质对所获得的岩石稀土元素丰度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的稀土模式可以识别岩石相对于球粒陨石稀土组成的分馏情况,利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探讨岩石成因、成岩构造环境及其形成、演化历史。

如利用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可以确定玄武岩产出的构造位置和演化性质,若玄武岩的轻稀土富集,既具有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则指示该玄武岩的源区地幔是富集地幔,多属板内玄武质熔浆,通常与地幔柱活动相关,这类玄武岩主要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如果玄武岩的重稀土富集,既具有左倾的稀土配分模式,指示该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是亏损的,他们通常形成于洋中脊,但在洋中脊玄武岩中也有一些是轻稀土富集型的(E-MOPB玄武岩);如果玄武岩的轻稀土/重稀土=1,既具有平坦的稀土配方模式,说明该玄武岩的源区地幔属正常地幔,没有明显的部分熔融作用发生和易熔物质的抽离。

四、试述元素的结合规律和赋存状态(P54-)

元素是地球物质组成的基本单元,自然界,陨石和地球物质都由金属相、硅酸盐相和硫化物三相组成,且不同自然体系中三相的元素基本一致。研究显示Fe、Co、Ni、Pt族元素等结合形成金属相;Si、Al、Ca、Mg、O、Fe等结合形成硅酸盐相;S、Fe、Cu、Zn、Ni、Co、Pt族元素等结合形成硫化物,反映同一类岩石中特定的元素多相伴存在,元素的结合具有一定的规律。自然界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结合规律对元素的迁移和存在形式有重要影响。

元素的赋存状态也称存在形式、结合方式、相态、迁移形式等,指元素在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与其共生元素的结合性质,包括了元素所处的物态、化合物种类和形式、键型、价态、在晶体结构中的配位位置等物理化学特征。因此,元素的赋存状态是化学反应的产物,是体系各种条件的函数。研究元素的赋存状态对示踪元素的迁移历史,探索地球化学条件有重要意义。

五、试述地壳中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

元素是组成地壳物质的基本单位,在地壳中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有:

(1)独立矿物,如金刚石(C)。独立矿物可通过肉眼或显微镜下矿物学鉴别可以区分的单元素矿物,用机械的或物理的方法即可分离出这些单元素矿物颗粒进行研究。

(2)类质同象,也称为结构混入物。以类质同象存在的元素由于参加入主元素矿物的晶

格,用机械学的方法不能使二者分离,欲使其分离只有破坏原晶格。因此,类质同象与独立矿物一样,元素属于较牢固的结合形式。

(3)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这种形式的成因和性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精细的

观察和分析都发现却存在一种颗粒极细的混入物。其主要是不占据主矿物晶格位置,因此是独立化合物,但又不形成可以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其成因和性质介于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之间。

(4)胶体吸附状态,元素以离子或化合物分子形式被胶体颗粒表面,矿物晶面,解理面

所吸附。为一种非独立化合物形式。元素以离子态或单独分子存在,又不参加寄主矿物的晶格构造,因此是一种结合较弱、易于交换和分离的赋存状态(活性赋存状态)。

(5)与有机质结合形式,地壳中广泛存在的生物及各种有机质除集中了亲生物元素如C、

H、N、P、Ca等元素外,还吸附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构成其次要组分,其主要以金属

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络合物、螯合物,以及有机胶体等形式吸附离子。

六、试论述自然水体中Ph值对元素迁移的控制规律(P 100-)

水圈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圈层,自然水体的正常Ph值介于4-9。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自然水体因溶解各类物质,酸碱度偏离中性,Ph值发生变化。当与自然气体物质接触时,因溶解酸酐而酸化;当自然水体与岩石接触,矿物的水解作用使K、Na等离子进入水体,水溶液向碱性方向变化。

自然水体的酸碱度可以对元素的迁移起控制作用。

氢氧化物沉淀,Ph值由低到高排列,元素的性质呈现偏酸到偏碱的变化,碱性元素在较高PH值的体系中迁移,Ph值小于4时,大部分两性元素的迁移能力很弱。

由于元素的沉淀-迁移规律受介质的Ph值影响,溶液Ph值增高,具有碱性和弱碱性的元素化合物(Fe2O3等)溶解减低,而酸性元素化合物(SiO2等)溶解增高,既碱性元素在酸性介质中易迁移,碱性介质中易沉淀;而酸性元素在碱性条件下已于活化迁移,在酸性环境下将沉淀。只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迁移,在中性水体中难溶。

介质Ph值的变化控制含H+和Oh-的化学平衡反应,对可造成元素迁移的电离反应、复

分解反应、水解、中和以及络合反应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胶体的形成、稳定性,以及胶体体系对离子的吸附作用等都受环境Ph值的影响。

在地表水溶液中元素的搬运有四种基本类型---易溶盐类、碱土金属的碳酸盐或硅酸盐、Fe、Mn、P等元素胶体、硅酸盐或铝硅酸盐颗粒。

七.试论述自然界氢氧同位素分馏的几种主要分馏反应(P246-)

氧和氢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元素,氢有1H、2H .3H三个同位素,O有16O、17O、18O 三个稳定同位素,一般用原子比率18O/16O或相对富集浓度δ18O表示氧同位素组成。

氢氧同位素的主要分馏反应有:

(1)蒸发-凝聚反应,各种同位素分子的蒸气压与分子质量成反比,因此,水气相富集轻同位素,水液相富集重同位素;

(2)水-岩同位素同位素平衡反应,水与岩石中矿物发生氢氧同位素交换达到平衡会导致分馏,在25oC分馏系数较大。水-岩反应会是岩石中δ18O增高,而水体中δ16O会富集;

(3)矿物晶格化学键对氧同位素的选择,由于矿物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成温度、氧化物状态等都影响同位素分馏的方向和强度,高氧化态矿物通常富集重同位素,而低氧化态矿物则富集氢同位素。分馏次序为Si-O-Si键>Si-O-Al(Mg,Fe)>含(OH)的矿物。

(4)生物分馏作用,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18O在植物中富集,而释放出的O富集16O;动物的有机体中也富集18O,所以生物碳酸盐和有机质中都富集中同位素。

八.什么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简要说明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分类

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和宇宙中核素的形成、丰度,以及在自然作用中分馏和衰变规律的科学。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核素即元素,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数量的中子,即当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称为元素的同位素。

轻的稳定同位素相对质量差较大, 在地质作用中由质量差所引起的相对丰度变异,称同位素分馏作用。根据分馏作用的性质、条件,可将同位素分馏作用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分馏, 也称质量分馏,是同位素间质量差异引起的一系列同质量有关性质(比重。熔点、密度)的微小差别。

2、动力分馏,是含有两种同位素的分子,由于质量不同导致他们参加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

3、平衡分馏,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物之间物态、相态、价态以及化学键性质的变化,石轻重同位素分别富集在不同分子中而发生的分异。

4、生物化学分馏,是由于生物活动和有机反应的同位素分馏效应。

八、试论述同位素年代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等时线年龄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P218-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反映,具有4个特殊性质:

(1)、衰变发生在原子核内部,反应使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

(2)、衰变自发地不断发生,并保持恒定的衰变比例;

(3)、衰变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影响;

(4)、衰变前和衰变后核素的原子数只是时间的函数。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上述特点,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符合(Rutheford)衰变定律--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与现存的放射性母体的原子数成正比,该定律即同位素年代学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有Sm-Nd;Rb-Sr;U-Pb;K-Ar、40Ar-39Ar和14C

正确获得岩石或矿物同位素年龄,需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1)、放射性母体与子体有一定的丰度,并有可精确测定的方法。

(2)、已知其放射性衰变常数和半衰期,且半衰期应和所测定的矿物、岩石的地质年龄数量级相近;

(3)、放射性母体除放射性衰变外没有丢失和增加;

(4)、放射性成因子体除了放射性衰变得到外,没有其它来源,也不会丢失,即放射性衰变在封闭体系中完成。

九.同位素衰变定律,(P168)

不稳定核素不断自发地放射出质点和能量,改变核组成而转变为稳定的核素,这种过程称和衰变。核衰变反应与普通化学反应性质不同,可概括为放射性衰变定律: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与现存的放射性母体原子数成正比,-dN/dt=λN。即核衰变发生在原子核内部;衰变反应自发持续进行,母体核素按恒定比例衰变;衰变反应不受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衰变前和衰变后核素的原子数只是时间的函数。

十、试论述岩浆作用中稀土元素矿物/溶体分配系数的变化规律

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用分配系数可以描述微量元素在各物相间的分配。常用的Nernst分配系数定义为:kd=Ci(矿物)/Ci(熔体),Ci(矿物)是元素在矿物中的含量,Ci (熔体)是元素在熔体中的含量,单位统一为wt%或ppm,该系数可以表述矿物与熔体间的分配,若分配系数>1, 表示元素优先进入矿物,若分配系数<1,表示元素优先熔体相。

实验研究表明元素分配系数受熔体的温度、压力、成分和氧逸度的控制。稀土元素指原子序数57(La)-71(Lu)的元素,在岩浆作用中稀土元素的分配系数也主要受温度、压力、成分和氧逸度的控制,如:

(1)、稀土元素元素在不混容的酸性熔浆和基性熔浆间的分配呈现不同的择优性,如,稀土元素在角闪石和不同成分熔体间的分配系数随熔体中SiO2含量的增高而呈现增大的趋势。

(2)、通常分配系数与熔浆的温度负相关,如,Lu等稀土元素在单斜辉石和玄武质熔浆间的分配系数随熔浆温度的增高分配系数减低。

(3)、大部分矿物和硅酸盐熔浆间的分配系数随压力的增高而增大。如榍石和安山质熔浆间的分配系数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4)氧逸度也稀土元素的分配系数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如在低氧逸度条件下,Eu在斜长石与玄武质熔体间的分配系数大,相对其它稀土元素呈正异常;而高氧逸度条件下,Eu 的分配系数小,与其它元素的行为相近,不在呈现异常。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 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

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 元素CrHgAsPbCl 2 无机物CONOxSO2KCN 3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 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 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 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 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概念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1、化探: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是以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球化学分散晕(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矿床在形成及以后的变化过程中,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散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 3、Goldschmit 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亲石元素(即亲岩元素或亲氧元素) 、亲硫元素(即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亲生物元素 4、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言的,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 5、地球化学指标:指一切能提供找矿信息或者其他地质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6、地球化学场:如果把地球化学背景和发育在其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元素在该体系中的分布构成了地球化学场。 7、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实践应用,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8、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9、次生环境(或表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0、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称克拉克值,是为了表彰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化学家克拉克而命名的。 11、浓度克拉克值(相对丰度):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的比值。 12、矿石浓集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与该元素地壳丰度之比。 13、最低浓集系数: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 14、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的特点:是一个温度压力低,以含二氧化碳和多组分水为介质的物理化学综合环境。 15、地球化学景观:是指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元素的总和。 16、景观地球化学:就是研究化学元素在各种景观条件下迁移沉淀的规律。 17、检出限:定义为某一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能可靠地测试出样品中某一元素的最小重量或质量(μg或n g)。

地球化学复习总结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各章重点 PPT第0章重点: 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引领地球化学发展的关键学者的学术观点) 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科生长点,及理论突破点。 PPT第1章重点: 地球化学分带的依据,各个分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元素和核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计量单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元素在主要岩石类型中的分布; 元素在地球其它圈层,如水圈(尤其是海水)、大气圈、生物圈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球演化的各大地质时期中的成矿特点。 PPT第2章重点: 元素结合规律 类质同像 过渡元素的结合规律 了解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方法和按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分类方法。 PPT第3章重点: 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状态和迁移的主控因素; 主要造岩元素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演化 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 PPT第4章重点: 掌握讲解的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各个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影响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反应。 PPT第5章重点: 太阳系元素分布特征,陨石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练习题 ----------------------------------------------------------------------------------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总结1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纲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 式 地位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 菌、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 基石 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 生态系统最 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蛔虫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 关键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的渠道。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如课本中的阳光不能纳入食物链,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作完整的食物链。 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如书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昆虫、鼠。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书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 5、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外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为依据。 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考纲知识梳理】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源头:太阳能。 ②总值: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传递 ①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重点(经典)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应用地球化学: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实际问题的学科。地球化学是其理论基础。 2、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元素分布与矿产资源 元素在各介质中的含量 元素的分布与分配 地球化学异常与指标 矿床的成因(矿床学为主) 矿床的储量(找矿勘探课程为主) 3、地球化学找矿与其它探矿方法的比较: (1)与地球物理相比,地化方法已成为其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在评价和解释地球物理异常时,可排除其多解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方法,因而成果的推断解释较物探法简单、直接。 (2)同时,它较地质钻探等投资少。 (3)地质物化探综合运用,则更能提高找矿的效果。 (4)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以矿物学和岩石学的观察为基础,要求要有可见标志。所以必须要求矿物的粒度在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上。而地球化学方法是依靠分析测试手段探测其微观标志 (5)任何一种找矿方法,都有一个应用条件问题,都要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条件的不同,以及目标矿种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选择相宜的方法技术。 4、应用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第一章 1、地球化学旋回:地幔物质分异出的岩浆及地壳重熔物质形成的岩浆上升结晶形成岩浆岩,经构造运动进入表生环境,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沉降或俯冲作用到达地壳深部,发生变质或重熔作用,形成岩浆,完成一个大循环。 2、常组组分分布特征: 地壳的物质成分与上地幔最有成因联系。起源于地幔。 地壳:便于采样→数据较多。 地幔:不能采样→数据少。 遵循化学计量原则形成自然矿物

地壳:易熔的硅铝长英质成分(Si、Al、Ca)和K、Na、水增加,以长英质浅色矿物为主。 地幔:难熔组分Mg、Fe、Ni、Co、Cr;以铁镁暗色矿物为主。 岩石圈中十余种常量元素占总量的绝大部分。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总量占99. 9%以上 3、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判断/填空) 不受化学计量原则控制 ?微量元素分布服从概率分布规律,既有随机性,又有统计性。 ?从地核到地壳的垂直方向上,分散在结晶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在地球化学旋回中产生了分异作用,有些元素(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从地核,下地幔向上地幔,最终在地壳中富集。 ?微观上受元素类质同象置换条件制约,少部分以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在矿物结晶生长时混入晶格缺陷或机械包裹)。 ?宏观上受元素分配系数制约,以某种统计规律反映富集贫化趋势。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 4、谢尔巴科夫分类方法: 谢尔巴科夫用元素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描述这种向地球外圈贫化或富集的趋势 谢尔巴科夫分类方法:向心元素、最弱离心元素、弱离心元素、离心元素 ?每次重熔,不相容元素和相容元素都产生一次分离,从而使晚期的岩浆较早期的岩浆更富集不相容元素。5、巴尔科特把岩浆岩演化的这种规律总结为极性演化,即酸性岩越来越酸性,基性岩越来越基性。这为矿产评价 与找矿提供了思路,即在时代最新的花岗岩类岩体中寻找不相容元素的矿床。 6、戈尔德施密特提出划分为亲铁、亲硫(亲铜)、亲氧(亲石)、亲气、亲生物元素的分类方案 7、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还具有由相容元素组合变为不相容元素组合的特征。 8、正常分布与异常分布: 一般将遵从常规、不悖常理、无特别异举即为正常,其核心是从众,相反即为异常。 地球化学的正常分布,也就是某一空间中多数位置上元素含量所具有的相对波动不大的特征。 地球化学中的异常,是指某一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 9、背景区元素含量:背景上限、背景值、背景下限 10、把异常区内高于正常上限Ca的样品数n’与总样品数n的比值n’/n称为异常率。 异常率的大小,不仅与成矿作用的强度、规模有关,成矿作用越强,越接近矿化中心,异常率越高。 11、背景值分为四级:全球的背景值、地球化学省的背景值、区域的背景值、局部的背景值。 12、地球化学省:在地壳的某一大范围内,某些成分富集特征特别明显,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元素丰度特别高,而 且该种元素的矿床常成群出现,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省实质上是一种地球化学异常,它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3、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提供地球化学信息或地质信息的,能直接或间接测定的地球化学变量。地球化学指 标在三度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演化称为地球化学场。 14、地球化学场有以下特征: (1)与地球物理场相比,它没有严格的数学公式或化学定律进行准确的描述、推断、或延拓,它是具体点上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综合制约的结果,可以定性推测而不能准确推算。 (2)地球化学场是一个连续的非均匀场。 (3)地球化学场是一个不可逆动态演化的非稳定场。 (4)地球化学场的指标不具有传递性。 15、地球化学障:凡是浓度梯度极大值所在的点,叫做地球化学障,其实质就是地球化学环境发生骤然变化,元素 活动性发生急剧改变的地段(A·И·彼列尔曼)。它是一种地球化学环境的边界。 16、50年代阿伦斯(1954,1957)提出常量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概括了当时最 有影响的认识。地质体中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型式与该地质体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有关。 维斯捷里斯(V.B.Visteeius.1960)的“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定律”最有代表性:单一地球化学过程所形成的地质体,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由数个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叠加所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中元素含量偏离正态分布,并且多为正偏分布(其中有些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地球化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地球化学复习题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答: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的任务。 答:1)地球及其子系统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5)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 答:研究思路:以化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研究原子(包括元素和同位素)的行为为手段,来认识地球的组成、历史和地球化学作用。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考察+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严格性)。 室内: --岩矿鉴定 --分析测试:早期容量法、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现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ICPAES、--ICPMS、固体质谱、AAS等。 --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化学分析、晶体光学、X射线衍射、拉曼谱、微区分析(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温度(包裹体、矿物、同位素)、压力、pH、Eh、盐度等。 --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同位素测年。 --模拟实验。 --多元统计计算和数学模型。 4、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2、地质科学的发展.3、更广泛的数字模拟。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对比元素在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分布规律的异同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相同点:元素的丰度均随原子系数增大而减小。均符合奇偶定律。 不同点: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和N a。 原因: 2、研究克拉克值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答:可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A)影响元素参加地壳中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B)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C)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3、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 答:地壳: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②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地幔:元素分布不均,铁镁含量增高。地核:铁镍含量占绝大部分,其它元素仅占极少部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球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地球总体成分的影响不大。 4、陨石研究的意义 答: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环境地学知识点整理

环境地学知识点整理 1、 环境地学概念:环境地学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地系统的组成、结构、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地球科学一系列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人—地系统的科学。 2、 环境地学分支学科:环境气象学、环境水文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海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物理学 3、 太阳系是由恒星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 4、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3层。 5、 开普勒三大定律:①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②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它的向径(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③行星公转周期T 的平方与行星轨道长半径a 的立方成正比,即: 6、 地球圈层结构表 7、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人类智慧圈所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也是环境科学、环境地学和地理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补充30页图2-11) 8、 大气要素:①气温:华氏温度(F )与摄氏温度(C )的换算关系为C=5(F-32)/9或F=32+9C/5。大气的温度一般以百叶箱中干球温度为代表。②气压;③湿度:a 、相对湿度(f )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f=e/E ,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B 、露点(T d )在气压一定的情况下,并保持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使空气

《地球化学》练习题2剖析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13.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14.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15.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复习题

第一篇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狼图腾) 整理方法:课本+笔记+参考资料 注:有些并非很重要! 一、名词解释 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 2?元素的丰度值: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3?陨石:是降落在地球上的行星物质的碎块。 4?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重量百分数的丰度值。 5?丰度系数:指某一自然体的元素丰度与另一个可作为背景的自然体元素丰度的比值。 6?克里普岩:是岩浆分异或残余熔浆结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元素的岩石,其富K、REE 和P。 7?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8?类质同像:指矿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时,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被其他类似的质点所代替,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均保持不变的现象。 9?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是借助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基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微量元素在地球及其子系统中的分布、化学作用及其演化的学科。 10. 微量元素:指在所研究体系中(地质体、岩石、矿物、流体/熔体等)的含量低到可 以近似地用稀溶液定律描述其地球化学行为的元素。 11. 稀溶液定律(即亨利定律):在极稀薄溶液中,溶质的活度正比于溶质的摩尔浓度。 12. 分配系数:微量元素i在平衡共存的两相之间的质量浓度比值。 13. (1)相容元素:(表述1)在岩浆结晶过程中,那些容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固体的微量元素。(表述2)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2)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 14.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成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 15. 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过程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 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影响元 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16. 原始地幔:地核形成以后,地壳形成以前的地幔。 17. 亏损地幔:原始地幔经过部分熔融形成地壳以后残余的地幔。 18. 富集地幔: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将地壳物质再循环返回地幔后所形成的地幔。 19. 五重简并:在一个孤立的过渡金属离子中,五个d轨道的能级相同,电子云呈球形 对称,电子在五个d轨道的分布概率相同,称为"五重简并”。 20. 晶体场分裂:当过渡金属离子处在晶体结构中时,由于晶体场的非球形对称特征,使d轨道的能级产生差异,称为“晶体场分裂”。 21. 晶体场分裂能:将一个孤立的过渡金属离子放在正八面体配位的晶体中时,五个d 轨道都受到配位体负电荷的排斥,轨道总的能级提高;由于正八面体配位场中配位体质点处 于直角坐标的三个垂直轴方向,故dr轨道电子云的瓣指向配位体,使两个dr轨道电子的被 排斥力比d?轨道的被排斥力大,dr轨道的能级要比d?轨道电子的能级高得更多,dr轨道电子的能级与d?轨道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称为“晶体场分裂能”。 22. 晶体场稳定能: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后的d电子能量之和,相对于未分裂前d电子 能量之和的差值,称为“晶体场稳定能”。 23. 八面体择位能:离子八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稳定能减去其四面体配位的晶体场的稳定能。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

一、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1、原油的化学性质 国外公认的碳酸盐岩生成的石油特征是:高硫(> 1.0 %), 低API度(20~30),Pr/Ph<1.0,Ph/nC18>1.0,偶碳优势CPI<1.0 2、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①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呈单峰态, ②广泛检出C13~C20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和C21~C45规则和不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 ③规则甾烷以C29甾烷占优势,一般占40%~60 ④C31~C35升藿烷系列相对较发育,且明显受盐度控制。 ⑤伽马蜡烷为常见的非藿烷骨架型五环三萜烷。 ⑥三环萜烷含量较高 二、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1、原油的性质:原油普遍高含蜡,硫酸盐含量低,具有低钒/镍比(一般小于1)的特点 2、原油的烃类族组成:原油的烃类族组成以烷烃为主,环烷烃次之,芳香烃较少,多属石蜡基原基。 3、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①饱和烃馏分 检测出C13~C20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并有丰富的甾烷、萜烷类化合物 甾烷类生要由C27~C29甾烷、重排甾烷及4-甲基甾烷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孕甾烷和升孕甾烷。甾类化合物主要为藻类生源产物,但C29

甾烷可能来源于高等植物。在陆相原油中,C29甾烷明显高于C27甾烷 ②芳烃馏分 陆相原油芳经馏分中含有丰富的芳构化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类型有: 芳构化倍半萜类与二萜类:前者只检测出卡达烯,后者仅见惹烯和海松烯,属被子植物树脂生源完全芳构化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芳构化三环萜烷:主要包括m/z181 及m/z209的两个C24~C26二芳三环萜烷和m/z205的C26 ~C28三芳三环萜烷.芳构化三环萜烷是常规三环萜烷芳构化的产物,属于细菌、藻类生源,但它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常与陆源有机质有关。 芳构化三萜类:主要是陆生被子植物生源的奥利烷、乌散烷及羽扇烷芳构化的产物,也有微量细菌生源的芳构化藿烷。它们大都是在酸性氧化作用较强的湖相沉积中形成的,与陆源有机质有关。 苯并藿烷:指示细菌生源,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在煤系地层及湖相腐殖—偏腐殖泥岩中分布较广泛。 芳构化甾类:仅见C26~C28三芳甾、C27~C29甲基三芳甾及其它微量甾类芳构化产物.陆相原油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形成大都与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在有大量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淡水湖泊中,不仅腐殖质组分急剧增多,而且水介质的酸性氧化作用也明显增强,这种沉积环境的演变既有利于形成陆游生物标志化合物,也有利于各种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芳构化,甾烷与藿烷的重排现象也较普遍。当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芳构化和重排作用也与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有关。 三、生标物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1.化合物的结构表明它曾经是或者可能是生物体的一种成分,存在于沉积物中,尤其是在原油、煤、岩石中能够检测到 2.其母体化合物有较高的浓度,其主要结构特征在沉积和早期埋藏过程中具有化学稳定性 3.分子结构有明显的特异性,即具有特殊的碳骨架

应用地球化学总结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应容及方法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研究元素在集中分散过程中与矿体周围各类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床的联系,异常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的方法技术。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4)研究一切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分布分配、活动演化可能给人类生存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地震、地热、环境改造与治理,利用地球化学作用于土壤改良、土壤施肥等等。 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其二是实验研究。 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 ②样品加工及分析测试; ③数据的统计分析; ④地球化学指标及异常研究; ⑤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 ⑥异常评价及验证、探矿工程布置;资料研究,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地 方病发病机理研究及环境问题研究等。 3、第四套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命名系统: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水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气体测量和地球化学生物测量。 4、丰度值一般均在10-2%以上元素称之为“常量元素”。 丰度均在10-2%以下。故称之为“微量元素”。常用重量百万分率(10-4%)表示,书写用ppm(part per million)代表。 lppm=10-6=10-4%=0.0001%=1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地球化学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 2、分馏作用( ) 3、同位素地球化学( ) 4、同位素成分( ) 5、初始铅(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原始铅() 7、原生铅() 8、普通铅() 9、同位素的分类() 10、Rb-Sr法() 11、K-Ar法() 12、Sm-Nd法()

13、U-Th-Pb法() 14、Rb-Sr() 15、Pb-Pb法() 16、区域克拉克值() 17、丰度系数() 18、富集矿物() 19、载体矿物() 2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1、氧化(还原)障() 22、离子电位π() 23、放射性衰变() 24、α衰变() 25、β-衰变() 26、r衰变() 27、单衰变()

28、电子捕获() 29、衰变系列() 30、放射性成因铅() 31、稳定同位素() 32、同位素分馏作用() 33、同位素效应() 34、惰性组分()

35、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36、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37、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38、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3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 4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 4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 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Q、R RQ HO的来源:① Q3的光解:Q3 +h r ---------------------- - 0 + 0 2 Q+HQ ---------------- — 2HQ ②HNQ 的光解:HNQ 2 + h r --------------- HQ +NQ ③H 2Q 的光解:H2C2 + h r ----------------------- 2HQ HQ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 2CQ + h r ---------------- -- H + HCQ H + Q 2 + M ------------ - HQ + M HCQ + Q2 +M -------------------- -- HQ2 + CQ + M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QNQ +h r —CHQ + NQ CH 3Q + Q 2 ------------------------------- ---- HQ + H 2CQ ③的光解:HQ + h r -------------------- 2HQ HQ + H 2Q --------------- - HQ + H 2Q R 的来源:RH+ Q ---------------- R + HQ RH + HQ -------- R + H2Q CH 的来源:CHCHQ的光解CH3CHQ +h r 一- CH + CHQ CH 3CQCH的光解CH3CQCH+ h r -------------- 3+ CH s CQ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重点

1,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不相容元素:是指那些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倾向于残余流体相中聚集的元素。 3,相容元素:相容易进入结晶相而在残余流体中迅速降低的元素 4,亲和性:地球化学上把阳离子有选择的与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称为元素的亲和性。 5,戈尔德斯密特分类:亲铁元素(Au,Ge Sn C P Fe Cr等)亲硫元素(Cu Ag Zn Hg)亲氧(Li Na K Rb Cs等)亲气(H C N O I等)亲生物(H C N O P S d) 6,正常分布:是某一空间中多数位置上元素含量所具有的相对波动不大的特征。 7,异常分布:是指矿化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元素含量或地球化学指标值偏离背景值,简言之,由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构成。 8背景值:背景区n件样品的平均值。 9,地球化学省:地壳中金属矿产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地壳的某一大范围某些成分富集特别明显,该区域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该元素丰度特别高,该种元素的矿床常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该种元素的矿床常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该元素的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 10,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够提供找矿信息或其他地址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11,我们把地球化学指标i在三度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演化称为地球化学场。 12变化系数是相对于一个单位均值的百分变化率,它反映了这组数据的均匀性程度。 13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知道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总和。 14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的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5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克拉克值。 16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叫做相对丰度,也叫浓度克拉克值。 17最低浓度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因不同矿床而异,进而采用最低可采集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称为最低浓度系数 18岩石及矿石风化后,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的原生矿物,在表生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次生矿物以及被循环水带走的可溶性物质。 19采样单元:元素在地球化学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研究区按一定面积分割成若干足够小的单元时,可以近似把这一单元内元素看作是均匀分布的,这个最小单元,叫做采样单元。20化学分析:是一种经典的传统分析方法。由于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溶液体系中进行的,因此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湿法分析,常用到的有容量法,比色分析法,和重量法。 21样品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2确定背景值与异常界限的方法可归为图解法(剖面图解法,直方图揭发,概率格纸图解法多重母体分解法)和计算法两类。 23、分配系数:元素在矿物晶体中浓度分数与在熔体相中的浓度分数之比,常用它来定量刻划微迹元素在两相中的分配特征。 22、指示元素: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23、描述地球化学异常的参数:异常峰值—异常中的量高含量值;平均异常强度—异常范围里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异常衬度—异常清晰度的度量,也叫异常清晰度;异常连续性,异常的均匀性,异常渐变性。线金属量—根据一条测线来估算矿化强度的参数,它是异常范围里,各采样点元素的剩余含量与该点所控制的距离乘积之和;面金属量—根据一个异常面积来估

同位素地球化学复习题

同位素地球化学复习题 1.1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 1)研究自然界同位素的起源、演化和衰亡历史; 2)研究同位素在宇宙体、地球和各地质体中的分布分配、不同地质体中的丰度及典型地质过程中活化与迁移、富集与亏损、衰变与增长的规律;阐明同位素组成变异的原因。据此来探讨地质作用的演化历史及物质来源; 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定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同位素计时方法,测定不同天体事件和地质事件的年龄,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为地球和太阳系的演化确定时标。 4 )研究同位素分馏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同位素温度计,为地质体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温标。 1.2 同位素地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核素同位素同量异位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重稳定同位素轻稳定同位素 2.1 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四个部分: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接收器 2.2 衡量质谱仪的技术标准有哪些 质量数范围分辨率灵敏度精密度与准确度 2.3 固体质谱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分离 具相同质量的原子和分子离子的干扰; 主要元素基体中微量元素的稀释; 低的离子化效率; 不稳定发射。 2.5 同位素稀释法是用于元素含量分析还是用于同位素比值分析?元素含量分析 2.6 氢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还原剂) U-还原法Zn -还原法Mg -还原法Cr -还原法 2.7 氧同位素的制样方法有哪些? 1. 大量水样氧同位素制样方法? 2. 硅酸盐氧同位素的BrF5法制样原理? 3. 碳酸盐样品的磷酸盐制样法(McCrea法) 2.8 水中溶解碳的提取与制样McCrea法 2.9 硫化物硫同位素直接制样法 2.10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制样法(直接还原法) 把硫酸盐、氧化铜、石英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石英管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1120 ℃左右时,硫酸盐被还原而转变成二氧化硫。 2.11 了解下列质谱仪

应用地球化学A试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人高等教育试卷 ( 2014 / 2015学年二学期) ( 应用地球化学) ( A ) 函授站: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学习形式:函授□夜大□脱产□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层次:□高起本□专升本□高起专□高职考试形式:闭卷□开卷□机试□笔试□(统考、非统考) 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 一项完整的地球化学调查,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2. 目前,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方法有、、 、。 3. 常用的地球化学指标种类有、、、 、。 4. 根据异常与赋存介质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可以分为和。 二、是非判断(对-√,错-×,不一定-O,每题1分,共10分) 1、背景区就是没有受到人为污染的地区() 2、屏障植物是地植物异常中指示较好的指示植物(); 3、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异常形态是线状的() 4、元素平均含量相同的两个地质体具有同源性() 5、原生晕就是赋存于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6、叠加晕和多建造晕具有相同的成晕成矿过程() 7、按勒斯特水系分级规划,一个二级水系与两个一级水系合并后属三级水系() 8、成矿作用可以造成比矿体大得多的原生晕()9、矿体穿越潜水面时会表现季节性的水化学异常() 10、轴向分带是原生晕空间分带的重要类型之一()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 表生环境: 2. 检出限: 3. 多建造晕: 4. 上移水成异常: 5. 面金属量 6. 原生晕:

四、简答题(共21分) 1.简述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中的应用(9分) 2.异常评价的依据主要有哪些?(12分) 五、论述题(共23分) 1. 如何在各种介质中取到有代表性的样品。(2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