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第一课时)

二、课前预习:

1、冰和水尽管有着相同的成分,但冰块能浮在水面的事实,表明它们的有所不同。

2、水的和它的的比叫做水的密度。

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读作。

4、4℃时纯水的密度是,读作

5、思考:从一桶水中取出一碗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碗水的密度大?

三、课内导学:

[实验]把冰块放入水中,冰浮在水面;把铁块放入水中铁块沉入水底。为什么?

[结论]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即密度不同)

一、水的密度

[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器材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烧杯、胶头滴管。

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1、量筒的正确使用:

(1)量筒要放。

(2)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相平”。

2、天平的正确使用:

(1)调零:把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

(2)调节天平。(标志: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3)称量物体:①物体放在盘②取用砝码时“先后”。

(4)读数时,物体质量= 的质量+ 指示的质量。

实验活动过程:

(1)先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的体积,记录在表格中;

(3)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与水的总质量,总质量-烧杯的质量=水的质量,记录在表格中;

(4)增加水的量,重复步骤(2)和(3)。

(5)计算出每次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的比值。

记录的表格:Array

数据分析:

(1)所取的水的体积由小到大,相应的水的质量也。

(2)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比值大约等于克/厘米3。

[结论](1)任意体积的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确定的量,这个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

(2)我们把叫做水的密度。

(3)纯水在时的密度是1克/厘米3。其意义是:

。4℃时水的密度最大。

(4)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符号,读做“千克每立方

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思考:(1)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的含义是什么?

(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杯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

阅读:在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是否相同?

[结论]看图表1.2.3“1千克纯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知,4℃时水的密度。

水的温度4℃密度减小,4℃密度也减小。

四、当堂练习:

1、完全下列单位换算:(1)500亳升= 厘米3;(2)0.3米3= 分米3;

(3)10克= 千克;(4)40吨= 千克。

2、铝的密度2.7×103千克/米3,其含义是什么?

3、冰能浮在水面,铁块沉入水底,根据这一现象能否知道水、冰、铁的密度大小排序?

4、小明家上月共用了8米3的自来水,己知当地的水价是1.8元/吨,那么小明家上月支付了多少水费?

一、小结:

1、水的和它的的比,叫做水的密度。

2、4℃时,水的密度是,4℃时水的密度。(填最大或最小)

3、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1克/厘米3= 千克/米3。

4、密度计算公式:密度= = ,即ρ=m/v。

六、课后作业:

A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水的一种____ __。

2、纯水在4℃时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每立方厘米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g。

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国际单位制表示纯水在4℃时的密度为__________。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40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克,80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克,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___(正比或反比)。

5、观察如图1-4所示的量筒,单位是__________,它的量程是_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量筒要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量筒中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放入的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由此可知量筒还可以用来测_________的体积。

6、天平是测量物体__________的仪器。图1-3是一架放在水平

桌面上的托盘天平示意图,请在图1-3 中的方框内填上对应结

构的名称。使用前应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若发现托盘天平的指

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1-3甲所示,调节的方法是

__________。图乙是一次实际测量的情景,当游码移到如图

1-3丙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

7、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较大

8、一段铜丝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同),铜丝的密度。

9、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 )

A.不确定的量B.确定的量

C.随质量而增大的量D.随体积而增大的量

*10、如图1-5所示,烧杯中密度最大的液体物质是( )

A.酒精B.玉米油C.水D.汞

B组

(1)在空格处填上数字。

(2)该表中有一个数据是错的,请你加以改正。

*12、铁的密度比木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的铁球,体积较大的是;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质量较大的是。

13、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

A、水缸里不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14、从一瓶100亳升盐水中取出10亳升,剩下的盐水和取出的盐水的密度之比是()

A、9:1

B、1:9

C、10:1

D、1:1

15、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A、每立方米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

B、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米3

C、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D、每千克铜的体积是8.9×103千克

16、小明同学家一个月用自来水36m3,这些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kg。当地的水价为1.5元/吨,则这个月他家要付的水费为__________元。

17、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格中的信息,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8、一只铝球的质量为27克,体积为30厘米3。问:这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己知铝的密度是2.7克/厘米3)

二、课前预习:

1、物质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的现象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的叫熔点。叫凝固点。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水的凝固点是。

4、冰在熔化过程中要热,在凝固过程中要热。

三、课内导学:

提问:夏天的棒冰是什么状态?吃在嘴里变为什么状态?

一、熔化和凝固

活动: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1)器材:铁架台、铁圈、烧杯、冰块、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

(2)实验方法及注意点问题:

实验所用冰块的初始温度应低于-10℃,事先将冰块敲碎放入100毫升的烧杯中,在杯口用泡沫塑料板做一盖,中间开一个小孔,小心地插入一支酒精温度计,然后连同烧杯和温度计放入冷冻室降温,取出后放入双层保温瓶备用。

用酒精灯加热时,冰块温度升高较快,所以当冰块开始熔化后要用玻璃棒在冰块周围不时搅动。

(1)冰块熔化之前决块的温度是不是连续上升的?在冰熔化开始后,在冰块整个的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在什么情况下温度又会继续上升?

(2)冰的熔化曲线中平行于时间轴部分表示什么意义?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吗?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熔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熔化时要。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2、凝固: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凝固时要。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3、物质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二是要。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同时要。

四、当堂练习:

1.物质从_________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__________。

物质从_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__________。

2.冰变成水是冰的__________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

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曲线相同吗?

4、冬季的一天早晨,气温为-5℃,西湖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冰,此时()

A.冰的上表面温度低于-5℃B.冰的上下表面温度相同

C.冰的下表面与水的交界处温度为0℃D.冰层下深水处温度保持0℃

5、下列事实中肯定不属于熔化的是()

A、白糖受潮后逐渐变为液体

B、白糖放在锅中加热后成液体

C、冰在10℃的环境中逐渐变成水

D、石蜡被加热时逐渐软化成液体

五、学后反思:

1、熔化:物质由__________的现象。熔化时要_____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___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熔化的条件: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2、凝固:物质由__________的现象。凝固时要_____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___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凝固的条件: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__________,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六、课后作业:

A组

1、物质从_________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__________。

物质从_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__________。

2、对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最初看到的现象是()

A、混合物的温度不变

B、混合物的温度降低

C、混合物的温度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液态蜡(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C、某同学用水银温度计测出北方冬季最低温度为-52.3℃(水银凝固点-39℃)

D、冬天,化雪属于熔化,要吸热

4、某同学对碎冰加热使其熔化。下表中记录了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清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1中画出冰的熔化曲线。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冰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__,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灯丝用钨来制造,而不是用铁、铜等金属,这是

因为。

6、判断正误。

(1)冰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

(2)温度到达0℃时,冰一定会熔化。( )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

(4)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

7、用质量相同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品,用冰

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

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

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冰和食品的接触更充分

8、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过程,需吸收。

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10、己知海波的熔点是48℃,则温度为48℃时的海波处于什么状态?

B组

1、己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2、把一杯0℃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

A.杯中的水要结冰B.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和状态不变

C.桶中的一部分水要结冰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3、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

A.一定是固体B.一定是液体C.一定是固液并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4、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B.凝固点较高C.沸点较低D.沸点较高

5、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

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

A 、80℃

B 、60℃

C 、50℃

D 、30℃

二、课前预习

1、物质 的现象叫汽化。

2、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为 ,都需要 。

3、液体 的温度叫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5、想一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三、课内导学

汽化(蒸发、沸腾)

实验:用酒精棉花擦皮肤,看到什么?有什么感觉?

提问:夏天在地下洒水降温,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汽化:物质由 变成 的现象。汽化包括

和 两种形式

1)蒸发是指发生在 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

思考:用酒精棉花擦皮肤,皮肤为何有凉的感觉?夏天在地上洒水为什么可以降温?

实验: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它们的示数相同。现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一块酒精

棉花,稍过片刻,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怎样晾衣服容易干?

小结:蒸发的快慢与 、 、 有关。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思考:我们在锅里烧开水,也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蒸发吗?

2)沸腾是指同时发生在 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在 下

才能进行。

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1)实验器材:烧杯、水、玻璃棒、铁架台及其附件、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

①水在吸热升温过程中,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后的变化情况如何?

②当水发生沸腾时,水中产生的气泡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③整个沸腾过程中,水温是否变化?

④在水发生沸腾时,如果移开酒精灯,沸腾的现象是否继续发生?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此时的温度叫做。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3)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同:蒸发和沸腾是现象的两种方式,都要。

异: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是在温度下均可发生的一种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温度下即温度达进行的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

想一想: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是一定是100℃?

四、当堂练习:

1、物质由____ ______的现象叫汽化,发生在_____ _____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在液体______ ____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

2、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_热量。夏天在人身上擦些水,人就会感觉凉爽,这就是水__________时产生的致冷效果。

3、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4、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5、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

的大试管B,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

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

A、到100℃就沸腾

B、到100℃不能沸腾

C、管内水温保持80℃不变

D、无法确定

五、学后反思:

1、汽化: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汽化有两种

方式:__________。

2、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蒸发和沸腾都属于

__________现象,都要______热。

异:①蒸发在_________ 进行,是在_____温度下均可发生

的汽化现象,是一种缓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②沸腾是液体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即________时在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__________现

象。沸腾时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六、课后作业:

A组

1、蒸发能够致冷,因为蒸发过程中()

A、产生微风

B、空气要大量吸热

C、有热量产生

D、从周围吸收热量

2、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

B、逐渐下降

C、不变

D、忽高忽低

3、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过程,需吸收。

4、夏天如果用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如果在温度计的水银泡上包适量浸过乙醚的纱布,过一会儿示数会,这是因为。

5、针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填“减慢”或“加快”)。

6、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情景。这个探究方案中:

①图甲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乙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丙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7、火箭常用的氧化剂是液氧,它的沸点是-183℃。人们在火箭起飞前才往贮藏箱里灌注的原因是()

A、灌好液氧后会凝固

B、常温下液氧容易汽化

C、液氧会升华

D、液氧不易贮存

8、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和____ ______。

9、液体在沸腾时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液体沸腾

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B组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景,正确描述水沸腾现象的是()

2、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1-8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

度(即室温)应在____℃左右。

(2)根据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

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助学稿班级姓名

1.2 水的密度与三态(第四课时)

二、课前预习:

1. 物质由变为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升华;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凝华。

2.液化过程中需要热,水蒸气变成水就是现象。

3、冬天结冰的衣服在室外会变干就是冰的现象,冬天北方树上出现的雾凇就是水蒸气而成的。

4、升华过程中需要热,凝华过程中需要热。

三、课内导学:

提问:夏天你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冒出一股“白气”,水沸腾时也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

(一)、液化

1.液化是指物质由变为的现象,液化过程要。

想一想:用口对着玻璃片呵气,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温度;二是压强。

(二)、升华和凝华

实验:用酒精灯对固态的碘加热,看到碘蒸汽,停止加热,在表面皿上有固态的碘生成。

1、物质由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

2、物质由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

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1.用旧的日光灯管两端为什么发黑?

2.保存衣物用的樟脑丸为什么会消失?

3.严冬玻璃窗为什么会结一层冰花?

4.干冰撒在空中会成什么样的情况?

5.冰棍外表的“白粉”是怎样形成的?

6.针状雾凇(人造雪景)是怎样形成的?

物质三态间的转变关系及能量变化如下:

思考:(人工降雨)当天空云量较大时,用飞机在云层中播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过一会儿,使雨下起来,这就是人工降雨。你想过人工降雨的物理过程是怎样的吗?

阅读:说说云、雨、雾、霜、露的形成。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零摄氏度,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华成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们增长变大而成的。(2)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3)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4)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零度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

四、当堂练习:

1、物质从___态直接变为__ ___态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_ _______。在这两种现象中,__ _____过程吸热。

2、液化是指物质由变为的现象,液化过程要。

3、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1)露是_________ (2)霜是__ _______ (3)雾是___________

4、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擦地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看到灯丝变黑是升华后凝华D.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5、100℃水蒸气烫伤比同温度的沸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高 B.水蒸气的热量比沸水多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比热比沸水大

6、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永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你细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汽

五、课后反思:

1.物质三态空间的转变关系及能量变化:

六、课后作业:

A组

1.在《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句写尽了人间缠绵悱恻的思念。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露”是一种现象,而“霜”是一种现象。

2、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

3、气体液化温度随压强的增大而。液化石油气是把在常温下是石油气

用的方法使其成为,储存在钢罐内的。

4、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受热时发生了,然后钨的气体又在两端壁上发生的缘故。

5、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共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A、水蒸气凝华成雪

B、冰熔化成水

C、冰升华成水蒸气

D、水汽化成水蒸气

7、严冬季节,将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上的水会结成冰。这些冰未经熔化,衣服也会变干。这一现象说明冰直接变成了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

8、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这三种现象的共同点是,发生时都要__________热量。

9、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房间门窗玻璃___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一层冰花,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10、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雪发生了()

A.蒸发B.升华C.凝华D.凝固

11、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12、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机器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擦地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看到灯丝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

B组

1、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

C.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3、科学是美的一位同学将生活中水的物态变化写成一首优美的小诗:“晶莹的冰/缥缈的雾/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日寸空/同样的水分子/物态可以变化/犹

二.课前预习: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______之间不断的循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__________成水汽,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进入大气中的水汽,随_______而运动。如果气温逐渐_________,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在高空形成__________或______,成为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为_ _____。在陆地上,有些降水下渗为_________。有些降水在地表汇入__________,大部分又最终回归入大海。这个过程就叫做___________。

2、水循环中水的总量_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使水成为___________的资源;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三.课内导学:

(一)水循环的组成

1.蒸发: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蒸发和__________蒸发,地表水转变成水汽进入大气。

2.水汽输送:广阔海洋表面蒸发的大量水汽,进入海洋上空,一部分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

3.降水:通过大气降水,大气中的_________转变成地表水和海洋水。

4.下渗:地表水通过下渗转变成地下水。

5.径流:陆地水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__________径流;一部分在地下流动,形成__________径流。两者经江河汇集,最后流入大海。

(二)水循环的类型:

1.小循环:a. 陆上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

b.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三者之间

(三)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______态、________态、____态三种状态存在;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四)水循环的意义

1.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

2.促进自然界能力的交换。

3.维持地球上水的动态平衡,使自然界的水不断地得到更新。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__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使水成为___________的资源;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四.当堂训练: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______之间不断的循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________成水汽,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进入大气中的水汽,随_______而运动。如果气温逐渐__________,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在高空形成__________或_________,成为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为______。在陆地上,有些降水下渗为_________。有些降水在地表汇入________,大部分又最终回归入大海。这个过程就叫做_________。

2.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_____成小水珠和_____生成的小冰晶所形成的。

3.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地下水 D.大气水

4.地球上的水循环发生在()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C.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D.以上三者都是

五.学后反思:

六.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

B。水循环是地球上淡水资源不断减少的原因

C.水循环使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水循环时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

2.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3.下列事例与水循环无关的是()

A.下雨

B.台风C,下渗 D.水污染

4.地球上的水循环中,植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从环境摄取物质,数量最大的水分。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生理消耗,约99%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去。若一株陆生植物一生中吸收的水分为500kg,则该植物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一生累计将多少陆地水转化为大气水?

地理.新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9山东聊城二模)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简称ET)也称陆地表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 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下图为2000—2014年黄河源区多年月平均ET与气温和降 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黄河源区夏季ET数值较大的原因不是() A.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较强 C.降水较多 D.太阳活动剧烈 2.黄河源区冬季ET主要来源于() A.地表植被蒸腾 B.土壤浅层水分蒸发 C.水面水分升华 D.人类活动水分排放 3.关于黄河源区ET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ET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B.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 C.冬季大于降水量,夏季小于降水量 D.秋季低于气温值,春季高于气温值 2.B 3.A 1题,由材料可知,ET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黄河源区夏季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植被蒸腾及水分蒸发强烈,且降水较多,所以ET数数值较大,而太阳活动与ET数值大 小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项。第2题,冬季气温低,源区植被干枯,蒸腾作用小,A项错。地温相对较高, 浅层水分蒸发,产生ET,B项对。冬季气温低,水面水分不会产生升华,C项错。人类活动水分排放不 属于ET,D项错。第3题,读图可知,黄河源区ET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A项对。与降水量及气温均呈正相关,B项错。由于坐标系的单位存在差异,图中所示ET值无论哪个季节均 小于降水量,C项错。气温与ET值不具可比性,D项错。故选A项。 (2019全国百校联盟联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流域水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情景下,河流的水文特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流 域不同情景下的水文变化特征。其中,情景a、b、c、d表示20年来实测情景、耕地扩张情景、城 镇建设用地扩张情景、生态恢复情景中的一种的地下径流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6题。

地球上的水课件

地球上的水课件 地球上的水课件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地球上的水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地球上的水课件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课件出示课题。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吗?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但孩子们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地下暗河及冰川是我们平常不多见的,但在它们中间也蕴藏了大量的水。 2、观后小结:孩子们,美吗?是呀,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么的绚丽多彩! 3、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的面积大还是海洋的面积大吗?好跟着老师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展开的地球平面图,蓝色的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水,你们发现了什么?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 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解析:1.C 2.B 第1题,a是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且补给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上题可知,b为冰雪融水,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2017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图示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是( ) A.a B.b C.c D.d 4.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解析:3.A 4.B 第3题,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a环节。第4题,“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2015年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受上游来水减少和久旱少雨的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湖泊中央标志性景观落星墩“水落石出”。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 B.湖水大量下渗 C.地下径流大量流出 D.湖水大量蒸发 6.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解析:5.A 6.C 第5题,据材料“上游来水减少”,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是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6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如三峡水库、南水北调等工程。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图中( ) A.①环节 B.②环节 C.③环节 D.④环节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即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解析:7.B 8.B 第7题,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第8题,海陆间循环是由图中①②③④环节共同完成的,发生在陆地、海洋之间。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单元质检卷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18北京丰台二模)美国宇航局拍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令人震撼,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下图为咸海流域自然、社会水循环示意图及不同年份咸海面积 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咸海流域水汽的主要来源及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 ) A.大西洋盛行西风 B.太平洋东南季风 C.印度洋西南季风 D.北冰洋极地东风 2.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④减少 B.②增强,⑤减少 C.③减少,④增强 D.②增强,⑥增强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咸海流域位于中亚地区,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部分来自北冰洋。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主要由中纬西风带来,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较少,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该地。第2题,咸海的水源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人为引 水(⑥)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而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蒸发(②)增强,所以D项正确。 (2019山西河津二中月考)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 完成3~4题。 3.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 A.盛行西北风 B.受冬季风影响 C.盛行西南风 D.受高压带控制

4.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冰雪融水补给、1月 B.大气降水补给、7月 C.地下水补给、4月 D.大气降水补给、11月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按照图示地区的纬度和大陆西岸的位置,判断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温和多雨。甲河流域此季节潜水补给河水,是枯水期,受高压带控制,D项对。第4题,甲河属于地 中海气候,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冬季大气降水。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7月份是冬季,出现最 大汛期的时间是7月。 (2018宁夏银川一中考前适应性模拟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40~80 毫米,可能蒸发量3000毫米。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米)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 全年降水量为163.6毫米,全年蒸发量1261毫米。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 态曲线。据此完成5~7题。 5.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 A.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6.苏木吉林湖( )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7.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 答案5.B 6.D 7.C 解析第5题,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项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对等,即全年净补给量 基本为零,D项正确;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主要为内陆湖(该区域湖泊多为高大沙山环抱湖泊),所以 只流入无流出,A项错;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B项错;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均为夏季多于 冬季,所以夏季降水多于冬季,C项错。第7题,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高大沙山环抱,削减了 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小了蒸发量,C项正确。 (2018湖北荆州一模)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读图,完成8~9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水 [授课建议] 1、水体的类型 2、河流的补给关系

3、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说,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流量越大;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补给方式。 (2)汛期(水位):包括丰水期、枯水期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3)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4)结冰期:取决于冬季气温的高低。冬季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4.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 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长度、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流经山区的河段窄、落差大、流速快,而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段往往比较宽,比较浅(黄河下游段除外),流速缓。 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联系总结如下图: [深度探究] 植被的破坏会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1)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即枯水期流量减少,汛期水量增大;(2)洪峰到来快,水位陡涨陡落;(3)河流含沙量增大。 4、水循环的类型

5、水循环环节 6、水循环的意义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 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 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 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 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 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3.利用水循环,探究生活实例 (1)沼泽地的形成 (2)西部地区一些内流河断流 [深度探究] 1.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后,下游河流径流有哪些变化 提示:修建水库后,河流下游丰水期水位下降,流量减小,枯水期水位上升,流量增大;洪峰到来时间推迟;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 副本科学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水含答案

第1章水 第1节地球上的水 A组基础训练 1.下列有关水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按其化学性质:咸水、冰川水 B.按状态: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C.按存在的空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D.按其对生命的作用:生物体内的水、生物体外的水 2.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所占比重最小的是………………………………………………………( ) A.地表水 B.海洋水 C.地下水 D.大气水 3.地球上淡水水体种类较多,下列淡水中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 ) ①冰川水②浅层地下水③深层地下水④河水 ⑤湖泊淡水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仙人掌(沙漠中的一种旱生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是……………………………………( )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海洋 C.雨 D.太阳 6.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下列主要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①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多,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②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均匀;③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④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⑤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8.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马奇”于8月10日在温岭市沿海登陆。在如图所示的水循环模式中最能代表台风登陆过程的是………………………………………………………( ) 第8题图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⑤ 9.小明同学在课堂上举了几个有关“大气中存在水的例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夏天把冷饮放在玻璃杯中,不一会儿在外壁上可以看到水珠出现 B.香脆的饼干放了几天后会变软 C.在夏天,蜡烛容易变软 D.在我国南方特别潮湿的天气,地面和墙壁会有湿湿的感觉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少年生命活动旺盛,需要比成年人饮用更多的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2017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D单元地球上的水 D1水循环 6.D17.D18.L1[2017·全国卷Ⅰ]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6.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泊的水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应大致相当,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应和年均降水量数值相当,约为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7.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陡,水流速度快,下渗少,地下水少,实际蒸发量应最小。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8.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会使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 13.(1)D1(2)D1(3)N3(4)L6[2017·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2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图13白山市主要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发送 量(104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 8 135. 1 156. 3 156. 3 156. 3 (2)说明图12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3) 图中相关信息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评价 有利 不利 (4)图12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 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3.(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图中相关信息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评价 有利 拥有AAAA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天池 等) 旅游资源质量高(知名度高,有特色)有朝鲜族民俗村、长白山大峡谷等 旅游资源种类多(有自然景观,也有人 文景观) 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部分景点交通的通达性好 不利 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旅游点 分布较偏远) 有些景点交通的通达性较差(旅游活 动耗时较长,花费较多) 一般旅游景点多多数旅游景点吸引力较差 城镇级别较低接待能力较差(基础设施较差)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旅游季节较短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结冰期的特征。根据表格中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 送量的变化可知,1—4月四个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说明河流结冰,不能通航;5—10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上升,说明这几个月河流尚未结冰,可以通航;11、12月两个月累计旅客发送量没有变化,可以判断这两个月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因此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6个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 修第一册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学生用书P64]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 (1)定义: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具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种类: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3)用途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从海洋生物中还可以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2.海洋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 ①储量: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34%。 ②分布?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③我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可观。 (2)可燃冰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 (3)滨海砂矿 ①定义: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

②分类???? ?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 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 ③我国是世界上滨海砂矿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储量十分可观。 3.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 ? ????????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 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 海上机场 海上生产生活空间? ????海上工厂和人工岛 海上博览会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 人类生活的污染等。 (1)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 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一、判断题 1.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如鱼类、贝类、藻类等。( ) 2.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坡。( ) 3.由于开发难度大,故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潜力不大。( ) 4.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 5.海洋远离人类活动的主场所,所以人类在陆地上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并不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目前,人类从海水中提取数量最多的化学资源是( ) A .盐 B .镁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全单元 教案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第1课时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了一种宝贵资源。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水循环的影响,来教会分析关于洪涝灾害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分布的角度入手,讲述了地球上的水资源三大存在类型,以及通过若干个活动,意在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相关影响。 本节课的重要知识为:1.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其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课标内容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区域认知:通过图像等资料,识别各个区域的水循环类型。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意义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人地协调观: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地理实践力:调查分析某区域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 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预习全篇课文,教学教案,PPT课件, 课程导入: 李白的《将进酒》说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意思是说黄河的水从天上来,流到海里再也回不来了。这句话对吗? 一、“水的行星” 地球为什么称为水的行星呢?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绝大多数都是水体组成的,通过预习我们已

经了解到,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所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称地球为一个“水球”再合适不过了。 1.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它们之前的组成: 水圈 2.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点拨:水资源的储存量这么少,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水资源呢?引导学生要有忧患意识,培养节水习惯。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点拨: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三种水体状态之间在陆地海洋水体等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就是水循环。 【小组展示】利用投影展示小组预习成果,整理课本水循环内容,并解答P85活动: 2.水循环环节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见A 本1页) 1.水的分布:从下图中可知,__海洋水__ 是地球上储量最庞大的水体,陆地淡水最多的是__冰川水__。 2.水的循环: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__ 三态变化__,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的引力和__太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如果某地区的__水循环十分活跃__,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4.水与生命: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__水__,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母的含水量高达__98%__左右。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__2.5__升水。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第1题图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水 B.陆地淡水目前人类都可以大量使用 C.冰川水属于海水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A) A.海水B.河水 C.湖水D.地下水 3.占地球上水储量的比例极少,但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却很大的水体种类是(D) A.海洋水B.冰川水 C.湖泊水D.大气水 4.下列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是(D) A.海洋上的降水 B.陆地上下雪 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 D.植物的蒸腾作用 5.下列四个地区中,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B)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6.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C)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7.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高的是(B) A.人体B.水母 C.黄瓜D.水稻 8.动植物为了适应不同水环境,都有特殊结构和本领,下列不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引起的是(D) A.白杨树冬天要落叶 B.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 C.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 D.芭蕉的叶片很大 9.如图所示为水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 第9题图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上的水_苏教版

教学设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3、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4、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以及认识节水标志。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多媒体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1、地球上水的分布 2、水污染现象 3、水浪费现象 实物道具:烧杯、汤匙、滴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哪个星球吗? 生:地球。 师:老师带领大家到世界各地去走走.(播放课件) 师:如果你的眼睛够亮,你会发现老师带你来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18北京丰台二模)美国宇航局拍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令人震撼,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下图为咸海流域自然、社会水循环示意图及不同年份咸海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咸海流域水汽的主要来源及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 A.大西洋盛行西风 B.太平洋东南季风 C.印度洋西南季风 D.北冰洋极地东风 2.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④减少 B.②增强,⑤减少 C.③减少,④增强 D.②增强,⑥增强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咸海流域位于中亚地区,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部分来自北冰洋。来自大西洋的 水汽主要由中纬西风带来,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较少,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该地。第2题,咸海 的水源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人为引水(⑥)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而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蒸发(②)增强,所以D项正确。 (2019山西河津二中月考)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A.盛行西北风 B.受冬季风影响

C.盛行西南风 D.受高压带控制 4.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A.冰雪融水补给、1月 B.大气降水补给、7月 C.地下水补给、4月 D.大气降水补给、11月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按照图示地区的纬度和大陆西岸的位置,判断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甲河流域此季节潜水补给河水,是枯水期,受高压带控制,D项对。第4题,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冬季大气降水。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7月份是冬季,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是7月。 (2018宁夏银川一中考前适应性模拟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40~80毫米,可能蒸发量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米)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毫米,全年蒸发量1 261毫米。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5~7题。 5.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A.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6.苏木吉林湖()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7.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 答案5.B 6.D7.C 解析第5题,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项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对等,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D项正确;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主要为内陆湖(该区域湖泊多为高大沙山环抱湖泊),所以只流入无流出,A项错;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B项错;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均为夏季多于冬季,所以夏季降水多于冬季,C项错。第7题,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高大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小了蒸发量,C项正确。 (2018湖北荆州一模)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读图,完成8~9题。

最新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下)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1.水的存在与作用。 2.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教学难点:水的含水量比例、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 学生回答 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 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 学生讨论 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 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一、海洋水 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 答:不能。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 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结构 内容点析 1.对洋流成因内容的选择。洋流的成因实比较复杂的。细致分析的话,洋流大体上有三种:(1)风海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全球绝大部分洋流属于风海流;(2)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海水运动,如大西洋表层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则由地中海流回大西洋;(3)补偿流:是由于某种原因海水从一个海区大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海水流来补充而形成的。补偿流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每一种洋流都讲,内容势必繁杂,而且有些知识略深,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只以风海流为例,论述洋流的概念和成因。 2.图 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的设计意图。风海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是分不开的。为了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教材设计了这幅图。从图上不难看出,洋流分布有以下特点: (1)以南北回归线的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形成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度为西风漂流,围绕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 (4)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西南季风漂流。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节 地球上的水》教案

《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知道大部分得水污染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4.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树立保护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业 教师准备:课前预习作业、限时作业、课件、地球仪、地图、烧杯、汤匙、滴管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大家天天用水,水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同时又把大自然打扮的多姿多彩。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怎么样? 二、汇报展示 那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哪里有水吗?(板书:地球上的水)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学生自由汇报:大海、小河、小溪、湖泊…… 三、教师点拨 1.你们喜欢企鹅吗?她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南北极存在着大量的冰川,你们认为冰川是水吗?为什么? 冰川就是固体的水。所以说南北极的冰川中也有大量的水。 2.想一想哪里还有水?天上下的雨水,有的流入了江河湖海,而有的则到哪里去了?在农村有许多地方都在使用井水,井水是从哪来的?(地下)地下也有水。 3.谁来概括地说一说地球上究竟哪有水?生: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四、二次观察

1.这是什么?面对地球仪或地图,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 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 2.在地球表面有30%是陆地,70%是海洋,而在30%的陆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可见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广泛,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太空中拍下的地球的照片。 3.地球上的这些水都一样吗?为什么?(海洋里的水是咸水,有的地方的水是淡水。)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而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何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淡水只相当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颗小西瓜籽。 (3)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体会一下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量。 一杯水——“地球上的水”,一勺水——“淡水”,一滴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 五、交流分析 1.面对桌上的一杯水、一汤匙水、一滴水,你们有什么想法?小组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发表意见后,全班交流) 生:这一滴水与一杯水比起来太少了。 生:一滴水少得可怜。 生:地球上海水多,淡水少,特别是可开发利用的淡水太少了。 生:我想我们应该珍惜这滴水。 生:我想我们应该把海水变成淡水,这样水就够用了。 师:想得真好,和科学家们想的一样。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技术和资金有限,海水还没被利用,人们还是广泛地应用淡水。 2.(1)就是这极其少量的可以利用的淡水,人类的一些活动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你见过被污染了的水吗?请描述一下。 (2)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课件图片);由于水中溶解了一些有害物质,造成了水污染,致使水中生物死亡、水边植物死亡,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危及到人类的健康。 (3)想一想:我们周围的水是否被污染了?造成污染的原因又是什么? 3.就是这么少的淡水,还有的人不珍惜,你见过那些浪费水的现象?(……)

第4章 地球上的水----高考答题模板

第4章地球上的水 1.影响水分蒸发的因素 (1)气温:气温越高,蒸发越旺盛; (2)光照:晴天光照好,有利于蒸发,如盐场分布在降水少的地方; (3)风速:风大有利于蒸发 (4)湿度:空气越干燥,越容易蒸发 (5)裸露的水域表面:可用来蒸发的水量多。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蒸发量减少 (6)结冰:冰的表面比较干燥,如冬季极地东风具有干冷的特点。 2.分析洞庭湖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大的原因 (1)水域面积大 (2)蒸发旺盛 (3)纬度低,气温高,空气中容纳水汽的量多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1)年降水量(主要的) (2)流域面积(支流数量):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3)植被:植被覆盖率高,对地表径流有截留作用; (4)土壤、地质条件:沙质土壤,容易下渗;咯斯特地貌,下渗严重; (5)蒸发:如尼罗河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蒸发旺盛,径流量减少; (6)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大。 4.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 (1)土壤(地面性质):地面硬化不利下渗土质疏松、空隙大,利于下滲;土壤黏重、冻土不利下渗;土壤含水量大(达到饱和),不利下渗; (2)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容易下渗; (3)坡度:坡度越大,地表水汇流速度越快,来不及在坡面下渗就流走; (4)植被:植被多,阻力大,易下渗 (5)降水:降水强度小,有利于下渗;降水持续的时间长,下渗量大 5.植被覆盖率高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1)降低流水侵蚀,减少含沙量; (2)截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3)降低地表水汇流速度; (4)加大蒸腾,增加大气中的水汽 6.城市化(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建设后,地面硬化,地表径流增加(下水道的水属于地表径流),蒸发减少(地面积水减少,可用于蒸发的水分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7.水平衡原理 (1)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2)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多年平均蒸发量十多年平均径流量; (3)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十多年平均径流量; (4)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8.地下水的特征潜水 (1)具有潜水面,受制于地形,流向低处; (2)埋藏浅,易开采; (3)流量不稳定,易受污染。承压水 (1)承受静水压力,流向取决于静水压力; (2)埋藏深,流量稳定,水质较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