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

一、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教科研?

1、教科研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主要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一种扎根于教育实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当中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思,有大量的多层次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我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等等。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要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例如,省级立项课题《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就是为了改变初中化学复习课存在的以下问题。

1、复习课上“满堂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2、教法单一,简单重复,停留在表面,枯燥无味。

3、没有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能突破,讲到哪算哪。

4、没有做到精练,练习搞“题海战”。

5、以练习代替复习,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6、只重知识点的复习,忽视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一方面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尤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子课本、微课程、反转课堂、泛在学习等新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层出不穷,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实践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发现,确实有一些老师缺乏教科研意识或者教科研能力不强,只知埋头教书,不会抬头看路,理念落后,教法传统。我们以听评课为例,评课一般要求要言之

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例。而有的老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看不出所以然,评课也说不出甲乙丙。一到评课时,要么立刻“沉默寡言”、无话可说,要么只会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例如:“我是来学习的,听了这节课我学到很多东西”、“这节课上得很好,值得我学习”、“这节课条理清晰、板书整洁”等等。这反映出有些老师,平时不太注重学习,参加教研活动态度不积极,导致理论水平有限,教科研能力不强。

实践证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首先,中小学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而使教师自觉地认识教育的涵、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其次,中小学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们通过各自的课题研究,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友好竞争,竞相摘取丰硕的科研成果,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三,中小学教育科研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可以极激发教师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使教师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激励自己朝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前进。

3、教科研是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重要环节

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每个人总是生活在这样的两重世界: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便是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物质、追求精神的过程,是获得事业发展、创造生命价值、体验人生幸福的过程。

一个教师如果放弃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研究,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只是照本宣科的“教教材”,那该是多么枯燥的事情!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指出的:“放弃研究的教师,所谓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实际上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三十年。”如此言之无物、面目可憎的教学,也必然导致其执教者“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名教师既不能从教材中挖掘促进学生成长的德育素材和适应时代的更新教法,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更不能以自身对生活、对教育的激情感染学生,语言枯燥,形同槁木,哪个学生会喜欢?哪位家长会信任?哪个同事会佩服?哪个领导会满意?处于这样一个学生不喜欢、家长不信任、同事不待见、领导不满意的境地,职业倦怠自不必说。

教师只有真正地参与研究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改变原来感觉比较繁琐的、重复的、枯燥的现象,教师工作的幸福感也就自然提升了。完善自我,成就事业。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教科研尤其重要,它关系着以后一生的教书育人之路。

二、中小学教科研的有哪些形式?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研究的问题和时间相对比较松散,比如我们这个教研组这两周开什么课,这个课我们重点研究什么问题等,这是一种研究的形式。做得好的,我们把它做成一个案例,或者是写一篇课后反思。这种研究比较松散,带有临时性,计划性不强,相对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这类教育教学研究通常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活动主形式要是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优质课竞赛、公开课和示课观摩等。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研究的问题和时间相对比较集中,我们可以把它归成课题来研究。一个课题的研究,选题时考虑比较多,选出来的问题要花较多的时间去跟踪、分析、调查研究、实践并取得资料,然后对资料做出分析,最后形成总结。这样一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课题研究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个人没有上报、立项的,只是自己在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这也是课题研究。还有一类就是经过申报、立项的市级、省级等各级课题,当然也可以经过是学校审批立项的校级课题。这类课题的研究周期都比较长,短的一般是一年左右,长一点的可能就需要两年,更长的则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研究周期长,对问题就有比较深入的追踪式的研究,往往研究的比较透。

三、如何选题?

1.选题的途径

研究的课题从哪里来?课题从问题中来,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问题即课题。我们老师每天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关于学校发展的,有的是关于教师成长的,有些是教育学生方面的,更多的是教学当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天天在思考,在解决,有的是意识到了,有的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一下,只是凭经验很自然就解决了。很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效果,往往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当时没有记录,没有思考,更没有整理上升,这是很可惜的。

我们老师平时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做为课题来研究吗?也不是的,有些问题可能只是一些个别的问题,这种问题解决了也就完了,没有普遍推广意义,这样的问题在教育科研上叫假问题,不是真问题。什么叫真问题呢?就是某个问题有普遍的意义,研究了该问题,不仅能帮助解决你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给人家以帮助和启迪。比如说某个班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心理有障碍,找他谈话后,问题有所缓解,听课较认真了,情绪也较稳定了。这种

问题作为一个个案来说,解决了就完了,但如果有这样倾向性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好几个,就可以做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比如说学生厌学问题,学生厌学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把因心理原因造成厌学的问题拿出来,作为课题来研究。比方说我教的两个班,出现类似情况的学生有三四个,把这几个学生建立个案,仔细观察研究,经过一年时间再来探讨由于心理原因造成学生厌学该如何解决,这就变成课题研究了。因为这样的学生不仅你这里有,别的地方也有,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你有用,对人家也有用。这样的问题就有普遍意义,值得研究。所以中小学教师最有价值的研究就是自己身边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当然,课题也可以来自上级部门,比如学校指定的课题研究,或者从国家、省市研究课题中选择一个子课题,做一个主课题的积极参与者。例如,从全国或全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选择。

2014年度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立项重点课题

第一类:学校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爱”学校文化建设文化的研究

主题式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实践研究

第二类:学生科学素养养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自由教育法”模式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

第三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构建开放式的初中地理课程

第四类: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历史“浓缩导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思品课中渗透国学精华的尝试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有效课堂提问与质疑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类: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新课程下作业评价的有效性与减轻初中语文教师工作负担的研究

小学生体验性作业开发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第六类: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利用微课促进中学生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以片区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第七类: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乐学课堂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留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

第八类: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提升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农村留守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与调适机制研究

2.选题的原则

课题的选择应该求真,,宜小。选题原则一般有五个方面:

①问题必须有价值

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部价值(即理论上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它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

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这方面强调的是课题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题围要广,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这方面课题一般较专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和建树,或有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教育研究的实际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哪一种,都要选择那些最有意义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全部总和”、“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种“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事例”的做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是完全起相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大处着眼”,用综合的普遍联系的全面观点去分析研究个别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对选定问题的价值不应作狭隘的理解,不能以一个课题在研究中的成败来判定它所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原因在于,人们正是从错误问题所导致的失败中长出许多重要知识,从正反对比中得到经验教训。

②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依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具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论证。

③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围要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统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④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是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应该看到,科学上的任何重大成果,几乎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前人、别人工作成就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即使是被人认为非常新的,第一次开辟的新领域,也仍然是由以前同时代的人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⑤问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体分析,可行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这就是恩格斯指出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

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有的选题看起来似乎是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但由于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违背了基本的科学原理,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如1958年有人提出的“关于中国十五年普及高等教育的对策研究”,这样的选题不仅徒劳,并且常常会导致实践的盲目性。

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的课题。有的人擅长实践操作,就不一定非选理论研究课题;反过来,有的人擅长理论思维,就不一定非要选择实验研究课题。而在一个课题协作研究组当中,不同特长的人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发挥出整体研究效益。对于刚学步的年轻人,最好选择那些本人考虑长久,兴趣最大的课题。而在教育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选题最好小而实。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更容易激发信心和责任感,更容易发挥创造性。总之,知自己之短长,扬长避短,才能尽快出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科研课题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容分析法等。

1.文献法

搜集、整理和分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思路、经验、方法等。

2.调查法

让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通过某些手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探求教育规律的研究方式。常用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测验法。

3.观察法

是指观察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的辅助仪器,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⒋个案研究法

针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5.实验法

是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变化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等,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研究对象的变化,由此认识研究对象与周边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6.经验总结法

是指研究者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

五、如何申报课题?

(一) 课题立项的申报

1、填写课题申报书

《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容项目包括:

①封面

题目的推敲

任何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课题名称简明、醒目,使人一看就能对课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目的表述要体现出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类型。要求简明、贴切、清晰,常用述式句型表述,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个。

例如:

②基本情况;

③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④课题论证。

a、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的基本容、重点和难点。国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b、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科研手段;课题组成人员分工。

⑤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主要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

⑥推荐人意见。申请人不具有高级职称,须由两名具有高级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⑦单位、地(市)、省三级审批意见。

2、申报时间:省、市课题立项申报每年一次,在6月中旬。

3、申报材料:课题立项需交申报书一式三份(申报书封面盖上学校公章),课题实施方案一式三份(第一页盖上学校公章)。

(二) 研究方案的设计

选定了课题,下一步就是着手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

1.构思研究方案的几大因素

①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方案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其具体环节不同,那么整个研究方案也就不同。

②已有的研究基础。包括:研究的背景、感性认识、已检索的文献或实验数据、初步的研究假设等。

③研究人员的组成,如:人员所属的专业、单位,子课题的承担,都要考虑到。

④物质条件,包括图书资料、设施设备、用品、电脑网络、经费预算等。

2、研究方案的设计

设计研究方案的一般思路是:

①形成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根据已有的事实、资料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它应是科学性与推测性的统一,表述要明确,可检验。形成步骤:由事实、资料——提出研究问题——形成初步假设——文字表述观点。

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角度来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此外还有历史法、文献法、统计法、理论研究法等。

③选择研究对象。选取样本,要求明确总体界限,有代表性和随机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④形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基本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a、研究题目;

b、目的和意义;

c、课题研究的基本容、子课题、重点、难点;

d、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e、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f、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围;

g、经费概算。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课题方案制定后,便可召集课题组成员,落实分工,启动实施。每阶段工作,要由课题负责人牵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持之以恒研究,不断总结反思,达到预期目的,形成阶段性成果。

每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要认真研究理论,摸清学情,并根据实验方案,提出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

2 、要本着实事的科学精神,每采取一项重大措施,都应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通过课题组的充分讨论,并做好宣传工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3、课题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办法,调整进程。每期至少开好三次会:期初会,布置本期研究工作任务、目标;期中会,进行研讨、交流,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反思,安排下半期工作;期末会,收集成员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小结,总结反思本期工作。

4、课题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实验研究基地(班)听课、调查、座谈和测试,检查实施情况;研究者同行间也要互相学习、合作教研,虽分工有所侧重,有独立研究方向,但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做到顾全大局,通力合作。

5、课题研究遇到困难和问题要主动向各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专家咨询请教;经常了解课题研究动态;主动邀请各级教研部门来校指导课题工作。

6、每个成员按计划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如:设计教案,创造课型,制作课件、录音带、教具、学具,开展公开教学,撰写论文,发表文竟等。收集学生有关课题研究的学习成果,如优秀作文、小论文、实验报告、小制作、小发明、获奖证件等。

7、主动争取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条件,提出合理建议。如:办好校刊校报为教研成果展示搭建平台,优先使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必要的经费开支等。

8、课题负责人每期(年)末对课题研究进行小结,并向课题与实验基地办提交阶段性报告,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性小结一般包括:本阶段主要工作、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三部分。

9、课题组还要认真做好课题研究档案建立工作。容包括: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各类成果统计分析、评价报道、验收鉴定材料等。

七、课题的结题工作

课题研究按计划完成了所有阶段和容的研究工作,则要着手准备收集成果,写出结题论文,提交申请,填写结项报告书,申请验收鉴定,做好结题工作。

(一)自查验收,整理成果。

按照课题申报书的计划逐项进行自查验收,召开做好结题工作的会议,收集所有成员的研究成果,并对照课题方案中的预期研究成果,进行分项分类,质量评比、统计。将成果按一定方式整理汇萃,编纂加工而成课题的终结成果。

(二)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1、关于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后期,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选择适当的形式将其明确地、有说服力地表述出来,通过科学的评价使之得以推广运用,这就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述形式有:研究报告(包括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论文(专著)(即学术论文);其它形式(如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一套设计完整的测试卷等)。

2、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

①教育调查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调查容)、结论和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

②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方法、结果(主要部分)、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六部分组成。

③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一般由题目、情况概述、经验总结(主要部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意见四部分组成。

④学术论文:包括标题、容摘要、序言(引言、前言、绪论)、正文(本论)、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七部分。

(三)填写结题(项)报告书。

1、结题报告书的基本容。

①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

②课题结题的总结报告,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工作回顾、研究方法、结果、课题研究成果统计等。

2、《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的容项目。

(1)研究报告①立项时间、研究的主要容、方法及实施情况;

②研究的主要成果及自我评价;

(2)主要研究人员

(3)研究成果①反映课题进展情况的资料;

②学术和实践活动;

③队伍训练的成果;

④课题有关改革最终受益层面的实验推广规模;

⑤效益情况;

⑥社会反映;

(4)鉴定小组人员

(5)鉴定结论

(6)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意见

(四)结题归档材料

1、课题申报书;

2、立项通知书;

3、课题年度进展报告(阶段性工作小结);

4、课题结题报告;

5、课题总结报告;

6、课题成果统计表;

7、研究报告、专题论证报告、专题调查报告、经费决算报告、成果应用单位意见以及各种表格和有关背景材料。

8、成果应用推广的方案和建议:包括应用推广的环境、条件、围、采取的形式,对课题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要求。

(五)结题材料的装订

1.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不要装订进结题成果材料中)

封面上要盖好学校的公章,在表中第五项“所在单位审核意见”一栏中,填写“同意申请结项”,并由校长签章。

2.结项成果材料一份(一律用A4纸打印,装订成一本。含以下容)。

课题结项成果材料包括:

(1)封面。写明某课题结题材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课题负责人。

(2)结项成果材料目录

(3)结项申请报告;

(4)原立项申报书、立项通知书;

(5)各研究阶段小结汇编;

(6)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7)课题相关成果材料。相关成果材料应挑选有代表性的材料,不要把所有材料都放进去。

3.结题申报时间:省、市级课题结题申报每年二次,分别在每年3月中旬与9月中旬。

如因故不能按时结题,则应在原定结题时间向省、市课题办上交延迟结题申请报告,获得批准后,方可延迟结题,且结题时应将延迟结题申请报告附上。

以上是我个人对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