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纳米铁氧体粉体的研究进展

纳米铁氧体粉体的研究进展

纳米铁氧体粉体的研究进展
纳米铁氧体粉体的研究进展

论文选粹Thesis

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

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 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武器的命中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给武器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武器的隐身势在必行。隐身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和突防能力,提高武器装备隐身能力,提高总体作战效能的有效手段,受到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与激光武器、巡航导弹被称为军事科学上最新的三大技术成就[1]。 1. 隐身技术及材料概述 现代隐身技术是指综合利用流体动力学、材料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从而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跟踪和攻击,减小目标被敌方信号探测设备发现概率的综合性技术。按目标特征分类,可分为可见光隐身技术、雷达或微波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和声波隐身技术,其中雷达隐身占60%以上[1],因而雷达波隐身技术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重点。 目前隐身技术主要依靠各种隐身涂料,散射或损耗雷达波以达到隐身的目的。按涂料隐身原理,雷达隐身涂料又可分为透波材料和吸波材料(Absorbing Material) [2],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特征。透波材料由一些非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组成,是一种对电磁波很少发生作用或不发生作用而对其保持透明状态的非金属类复合材料,其导电率要比金属材料低得多。因此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碰到复合材料时,难以感应生成电磁流和建立起电磁场,所以向雷达二次辐射能量少。 吸波材料则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目前用于材料隐身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应用较多的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导电高聚物、铁电吸波材料及纳米吸波材料。 2 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 把铁氧体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研究较多而且比较成熟的吸波材料。按晶体结构分主要有尖晶石型、磁铅石型和石榴石型三大类,目前,应用于吸波涂料的主要是前两类。其中又以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吸波材料的性

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罗衡102211013 摘要:铁氧体吸波材料是既具有磁吸收的磁介质又具有电吸收的电介质,是性能极佳的一类吸波材料。本文对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磁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辐射也越来越多的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空间,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如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在军事高科技领域,随着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军兵种军事目标的生存力,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的隐身技术,正逐渐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之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手段。 目前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利用电磁屏蔽材料的技术,来进行抗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设计,但是屏蔽材料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可能造成二次电磁辐射污染和干扰,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吸波材料技术,因为吸波材料可以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吸收,并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1-3]。 用于隐身技术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其中应用较广的几类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纳米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和铁电吸波材料等。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磁性吸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将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磁性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超细金属粉、多晶铁纤维等几类。其中金属吸收剂具有使用温度高、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损耗能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点:如频率展宽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其磁损耗不够大,磁导率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比较慢的缘故;化学稳定性差;耐腐蚀性能不如铁氧体等[4];而对于铁氧体来说,除了具有吸收强、吸收频带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外,还因为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其相对磁导率较大,而相对介电常较小),更适合制作匹配层,相对于高介电常数高磁导率的金属粉,在低频率拓宽频带方面,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8]。

钴铁氧体磁性纳米粉体

溶胶-凝胶法 钴铁氧体磁性微粉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催化特性与磁特性。如矫顽力和电阻率可达到比磁性合金高几十倍的水平,高频磁导率较高,单元铁氧体在室温下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高达约2.7×10 J·m,在可见光区有较大的磁光偏转角,化学性能稳定且耐蚀、耐磨,因而可以将其粉体粒径与直流磁化参数调节到合适的范围用作磁记录介质,以保证在足够信噪比条件下不断提高记录密度。钴铁氧体磁性微粉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微波吸收剂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微波频率C波段与Ku波段能保持较高的复数磁导率。 目前钴铁氧体磁性微粉合成方法主要有氧化物法、盐类分解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实验操作简单,便于对材料进行离子掺杂以改善其性能,具有前躯体分解和氧化物形成温度都很低,反应物在合成过程中处于高度均匀分散状态,可获得纳米级的粉体等优点,在实现产业化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实验部分 1.1纳米CoFe2O3的制备 将CoCl-2·6HO与FeCl-3·4HO按一定摩尔比投料,加入柠檬酸,溶于少量水中磁力搅拌1 h,生成红色溶胶。再加入少量聚乙二醇,用乙醇稀释至总金属离子浓 度为0.1 mol·L,继续磁力搅拌2 h,超声0.5 h,使体系充分均匀。 1.2分析与测定 采用梅特勒-托利多TGA/SDTA热重分析仪对比分析热分解反应过程,用A V A TAR360(Nicolet)红外光谱仪分析掺杂微粉结构,用SIEMENS-D-500X射线衍射仪分析钴铁氧铁微粉物相及粒度,用VBH-55型震动样品磁强计测定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采用MettlerToledo公司热重分析仪对干凝胶进行热重分析,采用Siemens公司X射线衍射仪分析产物的晶体结构,采用Ricoh公司透射电镜研究产物的形貌,采用南京大学仪器厂震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产物的磁性。343 K下蒸发稀溶胶直至得到深褐色凝胶,红外箱中烘干,破碎后分别于473 K,523 K,673 K和773 K下灼烧2 h,进行XRD和IR分析;在773~923 K 范围内不同温度下焙烧样品,并分别灼烧1 h和2 h,进行粒度分析;对产物进行透射电镜分析和磁性分析。 化学共沉淀法 试验 1.1 试剂及仪器 (1)试剂:FeCl-3·6H-2O(AR),CoCl-2·6H-2O(AR), CH3CH2OH(AR),NaOH(AR),C18H24O2(AR),蒸馏水。 (2)实验仪器: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FA1004N分析天平;KDM型电热控温套;800B 台式离心分离机;CQ250超声波清洗器;PHS-3C精密酸度计;量筒;烧杯;研钵;玻璃棒等。 (3)测试仪器:美国BeckmanLS1332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S-25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德国布鲁克公司D8型X射线衍射仪;北京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产的振动样品磁强计。 1.2 纳米CoFe2O4粒子的制备 将一定量一定浓度的FeCl3和CoCl2的混合溶液与一定量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加热至某一温度后,再在快速搅拌的同时加入NaOH溶液,高速搅拌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用

【CN110194463A】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4436.X (22)申请日 2019.05.07 (71)申请人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地址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 路508号 (72)发明人 吕双双 徐传云 李春生 潘金德  吴小贤 潘方珍 陈玲霞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 林松海 (51)Int.Cl. C01B 33/40(2006.01) C01G 4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埃洛石分散于氯化铁、氯 化亚铁混合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对埃 洛石内壁进行酸蚀,扩大其内径;利用羧乙基两 性咪唑啉对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可溶性有机金属 络合物,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羧乙基两性咪唑啉 低表面能、润湿等特性,迅速在埃洛石内壁铺展 开来,煅烧处理,可得到铁氧体插层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制备的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利用了埃 洛石管状结构特点,将其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四 氧化三铁磁性颗粒,纳米管填充将粒子尺寸降至 纳米量级,使其具备不同于常规相的特殊磁性 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磁性液体、催化剂载 体、微波吸收材料、 磁记录材料等行业。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10194463 A 2019.09.03 C N 110194463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194463 A 1.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铁氧体插层埃洛石得到;埃洛石是一种天然铝硅酸盐管状粘土矿物,由高岭石片层在天然条件下卷曲而成;铁氧体磁性颗粒均匀分布于埃洛石层间。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埃洛石分散于氯化铁、氯化亚铁混合溶液中,加热条件促进金属离子水解,产生酸性环境,氢离子进入埃洛石内壁,与铝氧八面体层反应,酸化生成无定型铝氧化物以及铝离子,酸蚀扩大埃洛石管内径;利用羧乙基两性咪唑啉对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可溶性有机金属络合物,可溶性有机金属络合物在埃洛石内壁铺展开来,煅烧处理,得到铁氧体插层的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如下: 1) 取10g粒径分布为0.1~200μm的埃洛石,加入50~100mL 混合溶液,其中FeCl3浓度为3~5.67mol/L,FeCl2浓度为1.5~2.84 mol/L,80~120℃回流反应10~30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体系过滤,取液相,记为液相①,取过滤后固体水洗三次,60℃真空干燥,记为固体①; 2)取1~3g羧乙基两性咪唑啉溶于50mL亚砜溶剂,边振荡边逐滴加入5~10mL液相①,超声20min,80℃磁力搅拌2~6h,记为液相②; 3)将液相②与固体①均匀混合,80~110℃磁力搅拌6~12h,随后将体系转移至坩埚,置于400~600℃马弗炉中煅烧1~3h,即得到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砜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或癸基甲基亚砜,作为溶解和促渗体系。 2

1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材料科学前沿 题目: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学院:理学院 班级:Y130802 姓名:陈国红 学号:S1*******

摘要: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的应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研究和开发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磁性材料;铁氧体;制备;应用

铁氧体是从20世纪4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磁性材料。与金属磁性材料相比,铁氧体具有电阻率大、介电性能高、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氧体不仅在通讯广播、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和仪器仪表等电子工业部门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宇宙航行、卫星通讯、信息显示和污染处理等方面,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生产工艺上,铁氧体类似于一般的陶瓷工艺,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不像金属磁性材料那样要轧成薄片或制成细粉介质才能应用。由于铁氧体性能好、成本低、工艺简单、又能节约大量贵金属,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 l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铁氧体作为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是由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实用化的铁氧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晶体类刑 1.1尖晶石型铁氧体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化学分子式为MnFe 20 4 或M0Fe 2 3 ,M是指离子半径与二价 铁离子相近的二价金属离子(Mn2+、Zn2+、Cu2+、Ni2+、Mg2+、Co2+等)或平均化学价为 二价的多种金属离子组(如Li 0.5Fe 0.53 )。以M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 MnFe 20 4 称为锰铁氧体,以Z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ZnFe 2 4 称为锌铁氧体。 通过控制替代金属,可以达到控制材料磁特性的目的。由一种金属离子替代而成的铁氧体称为单组分铁氧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替代可以合成出双组 分铁氧体和多组分铁氧体。锰锌铁氧体(Mn—ZnFe 2O 4 )和镍锌铁氧体(Ni—ZnFe 2 4 ) 就是双组分铁氧体,而锰镁锌铁氧体(Mn—Mg—ZnFe 2O 4 )则是多组分铁氧体。 1.2磁铅石型铁氧体 磁铅石型铁氧体是与天然矿物——磁铅石Pb(Fe 7.5Mn 3.5 Al o.5 Ti 0.5 )0 19 有类似晶 体结构的铁氧体,属于六角晶系,分子式为MFe l20 19 或Bao·6Fe 2 3 ,M为二价金 属离子Ba2+、Sr2+、Pb2+等。通过控制替代金属,也可以获得性能改善的多组分铁氧体。 1.3石榴石型铁氧体 石榴石型铁氧体是指一种与天然石榴石(Fe,Mg) 3A1 2 (Si0 4 ) 3 有类似晶体结构

碳基纳米复合材料EDLC超级电容器

摘要 制造并测试了基于活性炭作为主材料电极的超级电容器。MWCNT作为添加剂添加到主体材料中以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并且确认MWCNT浓度对改善的影响,研究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使用1M TEABF4-PC溶液作为有机电解质。纳米复合材料在改善超级电容的比功率和能量密度方面不同地起作用,测试方法采用阻抗光谱、进行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电- 放电测量来表征电容器。 介绍 电化学双层电容器(EDLC)的超级电容器是具有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随着对具有高功率的能量存储装置的需求长的耐久性增加的提高,超级电容器变得越来越重要。EDLC超级电容器与传统的电容器的区别,是其电极由多孔导体如活性炭组成,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并且其通过静电力累积并保持电荷/电解质界面的薄层上的电荷或非法拉效应,使得其具有巨大的电容(> 100F / g),并且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更长的再循环寿命(> 100000个周期)比可充电电池。然而,到目前为止EDLC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不是那么高。 碳质材料如碳气凝胶、粉末和碳纤维是最常用的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中的电极,因为碳可具有高表面积,化学和热稳定,成本相对低和环保。提高EDLC性能的方法包括创造新的碳纳米复合材料电极,目的是为了增加电极的导电性和表面积。 在本报告中,探索了一系列用于EDLC的碳基对称电极,使用商用的活性炭粉末作为基本活性材料,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填料。还探讨了在混合溶剂中基于LiPF 6或Et 4 NBF 4的有机电解质的性能,其具有大于3V的电化学窗口。使用VersaSTAT MC分析仪在测试其阻抗谱,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电- 放电测试。 实验步骤 1.碳电极 使用表面积为1000m 2 / g的活性炭粉末(AC)作为主体电极材料。在一系列研究中分别以0.15重量%,1重量%和7重量%的重量百分比添加多壁碳纳米管粉末(MWCNT)而没有改性。以5重量%的总固体组分添加PVDF(聚(偏二氟乙烯))作为粘合剂。碳质膜的面密度为4?5mg / cm 2。 2.制作电容器 图1 图1提供了在本研究中制造的超级电容器电池类型的图。电解质为1M Et 4 NBF 4(四氟硼酸四乙铵或TEABF 4)在PC(碳酸亚丙酯)中。盐和溶剂都来自Sigma-Aldrich,Et4NBF4纯度为99%,PC为无水,99.7%纯度。 为了组装电容器电池,切出两个碳质材料涂覆的Al的矩形条并与碳侧面对面组合,将隔膜用电解质溶液浸泡并夹在其间。因此,形成对称电极EDLC单元,其中电极重叠区域被定义为工作区域,其在所有器件中固定为2cm 2。

铁氧体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波材料 资料整理:夏益民 一、电磁辐射防护材料概述与分类 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可分为电磁波屏蔽材料和电磁波吸收材料。 电磁波屏蔽材料是指对入射电磁波有强反射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电磁屏蔽涂料、导电高聚物、纤维织物屏蔽材料。 将银、碳、铜、镍等导电微粒掺入到高聚物中可形成电磁波屏蔽涂料其具有工艺简单、可喷射、可刷涂等优点,成本也较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据调查,美国使用的屏蔽涂料占屏蔽材料的80%以上,镍系屏蔽涂料化学稳定性好,屏蔽效果好,是目前欧美等国家电磁屏蔽涂料的主流。 导电高聚物屏蔽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在高聚物表面贴金属箔、镀金属层等方法形成很薄的导电性很高的金属层,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另一类是由导电填料与合成树脂构成,导电填料主要有金属片、金属粉、金属纤维、金属合金、碳纤维、导电碳黑等。 金属纤维与纺织用纤维相互包覆可用来制备金属化织物!此类织物既保持了原有织物的特性!又具有电磁屏蔽效能。 电磁波吸收材料指能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由吸收剂、基体材料、黏结剂、辅料等复合而成,其中吸收剂起着将电磁波能量吸收衰减的主要作用,吸波材料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 传统的吸波材料按吸波原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 电阻型吸波材料的电磁波能量损耗在电阻上!吸收剂主要有碳纤维、碳化硅纤维、导电性石墨粉、导电高聚物等;金属短纤维、钛酸钡陶瓷等属于电介质型吸波材料;铁氧体、羰基铁粉、超细金属粉等属于磁介质型吸波材料,它们具有较高的磁损耗角正切,主要依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自然共振、后效损耗等极化机制衰减吸收电磁波,研究较多且比较成熟的是铁氧体吸波材料。 二、铁氧体

磁性纳米材料制备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化学与材料工程系 题目: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 班级:13化工(3)班 组员:赵康智、蒋背背、朱英维、高宗强、 1303023045、1303023004、1303023039、学号: 1303023036、13030230

摘要 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超顺磁性等优异的特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磁性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其组成、结构及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制备粒径均匀,组成、结构稳定的纳米粒子是其应用的关键。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化学合成 正文 一、磁性纳米材料的性能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纳米材料所共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同时由于与磁相关的特征物理长度恰好处于纳米量级,如磁单畴尺寸、超顺磁性临界尺寸、交换作用长度、以及电子平均自由路程等。当磁性材料结构尺寸与这些特征物理长度相当时,就会呈现反常的磁学性质,从而体现出与块体材料和原子团簇不同的特性。磁性纳米材料主要的磁特性可归纳如下:(1)饱和磁化强度;(2)矫顽力;(3)单磁畴结构;(4)居里温度;(5)超顺磁性。 二、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方法 当粒子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时,颗粒的尺寸、形貌和晶体结构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而能够制备出尺寸、形貌和晶体结构可控的磁性金属纳米颗粒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和难题。因此,探索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出满足应用需要的,尺寸、形貌及晶体结构可控的金属磁性纳米材料对推动纳米科技的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制备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溅射法、机械研磨法和化学合成方法。机械研磨法往往需要要高纯度的金属原材料,并消耗大量能量用于均匀化反应物,反应时间长,而且易引入杂质,所得晶粒不够完整,分散性不够好。同时,为弥补金溅射法属在熔化过程中的挥发损失,往往需要过量的稀土元素。化学方法在制备金属磁性纳米材料方面却能够有效减少成本,反应物易于均匀化,反应过程易于操作,且显著降低了反应所需温度。另外,化学合成法在控制产物组成和颗粒尺寸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化学合成法成为合成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张凌燕 牛艳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E-mail:zhly@https://www.docsj.com/doc/22447406.html,或niuyanping2004@https://www.docsj.com/doc/22447406.html, 摘 要:本文从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各种制备方法及原理、优异性能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增韧;表面改性 1 前 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二相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100nm以下)的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指2种或2种以上的吉布斯固相至少在一个方向以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1]。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简称OINC)是以聚合物为基体(连续相)、无机物以纳米尺度(小于100nm)分散于基体中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2]。按照无机物纳米粒子形态结构,OINC可分为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无机纤维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片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制备OINC的无机物包括:粘土类如滑石粉、蒙脱土、云母、水辉石等,陶瓷如SiO2、TiO2、Al2O3、AlN、ZrO2、SiC、Si3N4等,聚硅氧烷,CaCO3,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如V2O5、MoO3、WO3等,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或硫代亚磷酸盐如MoS2、TiS2、TaS2、MPS3(M=Mn、Cd等),层状金属盐类化合物、双氢氧化物,以及碳黑、碳纤维等[3]。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由于纳米粒子带来的纳米效应和纳米粒子与基体间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于相同组分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性能,为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新一代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 2 无机纳米粒子的增韧机理及表面修饰 2.1 增韧机理 (1)在变形中,刚性无机粒子不会产生大的伸长变形,在大的拉应力作用下,基体和无机粒子的界面部分脱粘形成空穴,使裂纹钝化,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缝;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引发粒子周围的树脂基体屈服(空化、银纹、剪切带)。这种界面脱粘和屈服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起到增韧作用。 (2)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缺陷越多,粒子与高分子链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的机会越多,因而与基体接触面积增大,材料受冲击时,会产生更多的微开裂,吸收更多的冲击能[4]。 2.2 表面修饰 刚性无机粒子的粒径越小,与基体接触面积越大,若能均匀分布,增韧增强的效果就越 1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任成,王小军,李永祥,王建龙,曹端林 摘要: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成为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类,主要包括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碳基材料复合材料。并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粒子;含能材料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ABSTRACT: Graphene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physics,chemistry and material field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mainly inclouding graphene-nanoparticles composites, graphene-polymer composites and graphene-carbonmaterials composites. And resume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electrochemistry,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energetic materials. 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s; nanoparticles; energetic materials 石墨烯自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1-3]等成功制备出以来,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颇受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重视。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是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在内的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晶体外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插层剥离法以及采用氧化石墨烯的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4-10]。与碳纳米管类似,石墨烯很难作为单一原料生产某种产品,而主要是利用其突出特性与其它材料体系进行复合.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而氧化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使其成为制备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理想前驱体。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类及其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综述(铁氧体材料)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吸波材料在军用及民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己经成为各国军事装备隐身和民用防电磁辐射等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1]。在众多的吸波材料中,以自然共振为主要吸波机制的铁氧体吸波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吸波剂,具有较好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因而是目前各国研究得比较多和比较成熟的吸波材料,己经成功地应用于隐身技术[2-3]。这些吸收剂,虽然在一定的频带范围内吸收雷达电磁波较强,但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密度太大,难以满足当前国家在军事隐身、军事通讯、电缆信号泄漏防护,民用电磁波辐射防护等方面对吸收电磁波宽频带、吸收强、重量轻的新型吸收剂需求[4]。 二、研究现状 目前开发研制的新型吸波剂达几十种之多,但大部分处于试验阶段,要达到真正的实用化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同时对一些比较成熟的吸波剂进行结构改造也是当前吸波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材料科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经济、有效地解决传统铁氧体吸波剂所存在的弊端是雷达吸波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铁氧体是目前研究较多且比较成熟的吸波剂,应用十分广泛。铁氧体既有亚铁磁性又有介电特性,对微波电磁场来说,其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特性均呈现复数形式,一般称为双复介质。它既能产生磁滞损耗又能产生电致损耗,吸波性能优良。它的吸波机理主要是畴壁共振和自然共振。按其微观结构的不同,铁氧体可以分为立方晶系尖

晶石型、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和稀土石榴石型三个主要系列,他们均可以作为吸波剂。 铁氧体吸波剂价格低廉,吸波性能优良,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至今仍是组成雷达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国内就铁氧体吸波剂也作了许多的研究。但是铁氧体作为吸波剂应用时存在比重大、吸收频带窄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各国正在研制开发新型的铁氧体。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途径:(1)把铁氧体制成超细粉末,从而大大降低其比重,改变其磁、电、光等物理化学性能,提高吸波能力。国内钱逸泰先生等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1];(2)制备含有大量游离电子的铁氧体或在铁氧体内加入少量放射性物质,在雷达波作用下,游离电子急剧循环运动,大量消耗电磁能,从而提高铁氧体吸波性能;(3)研究新型“铁球”吸波剂,在空心的玻璃微球表面涂上铁氧体粉或把铁氧体制成空心微球,这样制成的铁球吸波剂,比重比铁氧体轻得多,而吸波性能优于铁氧体。这是因为铁球吸波涂层不仅能吸波,还能偏转和散射雷达波。美国的F-117A隐形飞机和“海上阴影”号隐身舰艇都采用的是一种叫“铁球”的铁氧体吸波材料。除上述三个措施以外,将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反铁磁铁氧体通过改变铁氧体的化学成分、粒径、粒度分布、粒子形状、混合量和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铁氧体吸波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铁氧体空心粒子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功能材料复合粒子,具有质轻和内核折光指数远低于壳层物质等特点。由于这种空心粒子体密度小、其特有的电磁性能表现有可能克服现有的雷达吸收涂层材料

铁氧体

1.引言 1.1铁氧体的种类及特性[1、2] 铁氧体为一种具有软磁性的金属氧化物。是由铁和其它一种或多种金属合成的金氧化物。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化学分子式为MeFe2O4或MeO·Fe2O3,Me是指离子半与二价铁离子相近的二价金属离子(Mn2+﹑Zn2+﹑Cu2+ Ni2+﹑Mg2+)或平均化学价为二价的多种金属离子组成。使用不同的替代金属,可以合成不同类型的铁氧体。以M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MnOFe2O3(MnFe2O4)称为锰铁氧体,以Zn2+替代Fe2+所组成的复合物ZnO.Fe2O3(ZnFe2O4)称为锌铁氧体。通过控制替代金属,可以达到控制材料磁特性的目的。由一种金属离子替代而成的铁氧体为单组分铁氧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替代可以合成出双组分铁氧体和多组分铁氧体。锰锌铁氧体(Mn-ZnFe2O4)和镍锌铁氧体(Ni-ZnFe2O4)就是双组分铁氧体,而锰镁铁氧体(Mn-Mg-ZnFe2O4))则是多组分铁氧体。 1.2软磁铁氧体现状与发展 由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空前的发展,作为软磁铁氧体的重要应用领域无论是传统消费的电子音像产品,还是新崛起的移动通信设施和家用电脑及外部设备,都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使节能照明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由于电磁兼容要求的提高,EMI 专用器件需求猛增。这些都对软磁铁氧体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纵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态势,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前软磁铁氧体的最大市场在中国,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中国国内电子工业产品需求量将会以15%左右年增长率向前发展,高档产品和出口产品的比率将会很快提高,国内需要高档产品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磁环年需量30亿只左右,磁芯约2亿只,美国的PULSE,台商YCL等在大陆办厂的企业用量也比较大,仅美国PULSE公司一年要用1亿美元进口高磁导率铁氧体系列产品,还有国内华为、中兴、大唐、东方通讯等程控交换机生产厂,也需要高档软磁铁氧体产品代替进口产品。今年国内电子产品需要软磁铁氧体3.8万吨,其中长虹公司仅彩电需要的软磁铁氧体磁芯用量6000吨,还有联想、长城等公司电脑和显示器和

几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几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碳基纳米材料是指分散相至少有一维小于100 nm的碳材料。分散相可以由碳原子组成,也可以由其它原子(非碳原子)组成。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碳基纳米材料有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荧光碳点及其复合材料。碳基纳米材料在硬度、耐热性、光学特性、耐辐射特性、电绝缘性、导电性、耐化学药品特性、表面与界面特性等方面都比其它材料优异,可以说碳基纳米材料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物质所具有的特性,如最硬—最软,全吸光—全透光,绝缘体—半导体—良导体,绝热—良导热等,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 发展制备这些材料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这些材料不同的纳米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能源和生命分析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本论文工作中,以碳基纳米材料为主体,以微波水热、溶剂热等液相合成策略为手段,从探索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性质与其性能的关系出发,构建功能化碳基纳米材料,以满足在能源和生命分析应用中的要求。 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微波辅助原位合成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复合物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本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个新颖的微波辅助原位合成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复合物的新方法。首先,石墨烯氧化物(GO)和3,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EDOT)通过两者间的吸附作用形成GO/EDOT复合物。 然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GO表面吸附的EDOT单体被GO氧化聚合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同时GO转化为石墨烯,进而形成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G/PEDOT)复合物。产物中不含过量的EDOT或GO,从而保证了复合物的纯度。 本研究还对该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1), 1-8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sj.com/doc/22447406.html,/journal/japc https://https://www.docsj.com/doc/22447406.html,/10.12677/japc.2017.61001 文章引用: 朱亚彤, 刘东, 刘沙, 唐晓妍, 刘建强. 基于LDH 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Based on LDH Yatong Zhu, Dong Liu, Sha Liu, Xiaoyan Tang, Jianqiang Liu School of Phys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Jan. 12th , 2017; accepted: Feb. 1st , 2017; published: Feb. 6th , 2017 Abstract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DH) is a novel functional material with layered structure. With all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including diverse composition structures,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components and highly controllable performance, the study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for their attractive properties in recent years. At first, the commo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were summarized, mainly including co-precipitation, self-assembly and in situ growth methods. The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were also compared and analyzed. Secondly,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nanocompo-site was focused on their applications in adsorption, catalysis, supercapacitor and biomedicine. The problems and trends of this nanocomposite were concluded and discussed finally. Keywords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基于LDH 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朱亚彤,刘 东,刘 沙,唐晓妍,刘建强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1月12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6日 摘 要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近年来基于LDH 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

磁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发现,材料是体现人类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每种重要的新型材料的应用,都会将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复合材料他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某些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从而最合理的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目前,关于功能性复合材料的研究有很多,如导电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耐火复合材料、耐高温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还有一些增强体纤维等等。 1.磁性复合材料简介 磁性复合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磁功能复合材料按组成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种,结构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强磁性的磁体;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以橡胶或塑料为粘合剂与磁性粉末混合粘结加工而制成的磁体。 磁性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密度小、耐冲击强度大,制品可进行切割、钻孔、焊接、层压和压花纹等加工,而且使用时不会发生碎裂。它可以采用一般塑料通用的加工方法(如注射、模压、挤出等)进行加工,易于加工成尺寸精度高、薄壁、复杂形状的制品,可成型带嵌件制品,对电磁设备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和高性能化的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基础功能材料。 磁性复合材料是以高聚物或软金属为基体与磁性功能体复合而成的一类材料。聚合物基磁性复合材料主要由强磁粉(功能体)、聚合物基体(黏结剂)和加工助剂三大部分组成。由于磁性材料有软磁和硬磁之分,因此也有相应的软磁和硬磁复合材料。典型的永磁材料包裹永磁铁氧体、铝镍钴以及稀土永磁材料。 1.1复合型磁性复合材料 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主要是由树脂及磁粉构成。其中树脂起粘结作用,磁粉是磁性的主要受体,目前用于填充的磁粉主要是铁氧体磁粉和稀土永磁粉。复合型功能复合材料特性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磁性粒子最大易磁化方向是杂乱无章排列的,称为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磁性能较低,一般有钡铁氧体类粘结磁体和Nd-Fe-B类稀土粘结磁体;另一类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外加磁场或机械力,使磁粉的最大易磁化方向顺序排列,称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使用较多的是锶铁氧体磁功能复合材料。在相同材料及配比条件下,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磁性能仅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1/2~1/3。 1.1.1铁氧体类磁性复合材料 制作各向异性功能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磁场取向法和机械取向法。磁场取向法是将特定的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合后,在混炼机中进行混炼、造粒,然后使用挤出机或注射剂成型,在成型的同时,外加一强磁场,使得磁粉发生旋转顺序排列,制成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制品。机械取向法是应用特定的片状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炼塑化后,用压延机使磁粉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发生顺序排列取向。 1.1.2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 填充稀土类磁粉制作的磁功能复合材料属于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稀土磁粉出现后,树脂粘结磁体飞速发展。作粘结剂的高分子主要是橡胶、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橡胶类粘结剂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摘要】铁氧体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分析了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展望了研究和开发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铁氧体磁性材料;研究进展;制备 铁氧体是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又称磁性陶瓷。人类研究铁氧体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早期有日本、荷兰等国对铁氧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有软磁铁氧体的商品问世;20世纪50年代是铁氧体蓬勃发展的时期。1952年磁铅石硬磁铁氧体研制成功;1956年又在此晶系中开发出平面型的超高频铁氧体,同时发现了含稀土元素的石石型铁氧体,从而形成了尖晶石型、磁铅石型和石榴石型三大晶系铁氧体材料体系,应该说铁氧体的问世是强磁学和磁性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至今铁氧体磁性材料已在众多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铁氧体磁性陶瓷材料的研究动态进行总结以及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1.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和改进磁性材料的同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其重点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铁氧体吸波材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武器的隐身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防信息泄露技术中,以及在生物学中的热效应方面,铁氧体作为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铁氧体吸波材料通常分为尖晶石型铁氧体与六角晶系铁氧体两种类型,其中尖晶石型铁氧体应用历史最长,但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电磁参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比较小,而且难以满足相对介单一铁氧体难以满足吸收频带宽、厚度薄和面密度小的要求,所以近年来研究者主要集中研究复合铁氧体材料以及纳米尺寸的铁氧体来控制其电磁参数[1]。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作为微波的吸收体,纳米级的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粗粉大3~4个数量级,吸收率高,一方面,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游离的分子或介质中其他分子通过成键方式连接在一起,造成各向异性的改变。另一方面,在微波场中,活性原子及电子运动加剧,促使磁化,最终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增加吸收体的吸波能力。在应用方面,铁氧体吸波材料可分为结构型(整体烧结成一定形状的器件)和涂敷型(用铁氧体颗粒的涂层作为

磁功能复合材料

1.磁功能复合材料简介 磁性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在军事装备电子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磁功能复合材料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磁功能复合材料一般由粉末材料填充形成,体积含量为2~98%,而基体可以为金属、玻璃、聚合物等。磁功能复合材料可将磁能转化为机械能,也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磁能。从磁功能复合材料组成看,它是一种介于高分子材料和磁性材料之间的功能型材料,对于这类材料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边缘科学或交叉科学。 磁功能复合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磁功能复合材料按组成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种,结构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强磁性的磁体;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以橡胶或塑料为粘合剂与磁性粉末混合粘结加工而制成的磁体。 磁功能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密度小、耐冲击强度大,制品可进行切割、钻孔、焊接、层压和压花纹等加工,而且使用时不会发生碎裂。它可以采用一般塑料通用的加工方法(如注射、模压、挤出等)进行加工,易于加工成尺寸精度高、薄壁、复杂形状的制品,可成型带嵌件制品,对电磁设备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和高性能化的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基础功能材料。 1.1结构型高分子磁性材料 作为结构型高分子磁性材料的磁功能复合材料最早是由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合成的PPH聚合物(聚双-2,6-吡啶基辛二腈)。它具有耐热性好,在空气中加热至300℃亦不会分解的特点,但它不溶于有机溶剂,且加工成型比较困难。后来,美国科学家用金属钒和四氟乙烯塑料聚合制成磁性高分子,它可以在不高于77℃的温度下保持稳定的磁性,但这类聚合物尚处于探索阶段,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此类聚合物的设计有两条途径:(1)根据单畴磁体结构,构筑具有大磁矩的高自旋聚合物;(2)参考α-Fe、金红石结构的铁氧体,对低自旋高分子进行调整,从而得到高性能的磁性聚合物。常见的有聚苯硫醚-SO3体系、聚乙炔-AsF5体系以及二茂铁金属高分子有机磁性材料。日本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野忠教授等合成的“PPH·硫酸铁”有机高分子强磁性材料,是在澳大利亚科学家合成的PPH的基础上经改进制得的,能显示出较强的磁性。 我国对结构型高分子磁性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研人员利用新型磁功能复合材料已研制出功率分配器、射频振荡器等15种磁性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具有高频信号损失小、温度系数低、相对密度低、体积小、易加工等特点,是电子信息领域较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磁性材料。 1.2复合型高分子磁性材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