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而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对宝宝及其家长来说,应该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保证清洁卫生,不给病菌以可乘之机。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要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洗鼻腔两次以上,保持眼、鼻的卫生。

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而且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极容易互相传染,因此儿童一段时间内会多次发病。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标签: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1]。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且危害严重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身心健康[2]。所以明确引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另一个角度上可以减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引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并对其患者进行随访,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06例,女100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5.2±0.5)岁;其中4个月~2岁者109例(5 2.9%),2~5岁者61例(29.6%),5~11岁者36例(17.5%)。对照组中男107例,女99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5.3±0.7)岁;其中4个月~2岁者106例(51.5%),2~5岁64例(31.1%),5~11岁36例(17.5%)。排除标准:(1)气道异物;(2)先天性喉喘鸣;(3)肝、脑、心、肾等主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 1.2 临床诊断依据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如患儿出现反复咳嗽、发热、鼻黏膜出血以及肺部呼吸音异常等症状。每年出现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4次且其年龄低于2岁;每年患上呼吸道感染4次或是患下呼吸道感染3次且其年龄低于6岁高于3岁者;每年上呼吸道感染3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且年龄低于15岁高于7岁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患儿进行胸片及呼吸道病原检测;此外,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血清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铅、铜、铬、锰、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身体基础疾病检查,详细记录各研究对象的体检项目。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doc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指 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可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 【临床特点】 1、发热。 2、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3、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 4、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护理评估】 1、病情评估 ( 1 )生命体征 (2)有无鼻塞、气促、咳嗽、咽部有无充血和疱疹,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皮疹、腹痛的表现。 2、家长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按小儿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嘱患儿注意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时应卧床休息。发 热、咽痛、声嘶的患儿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呼吸道通畅,鼻粘膜充血、分泌物较多至鼻塞时可遵医嘱用呋麻滴鼻液,并注意清理呼 吸道分泌物。 4、密切观察面色、神志、体温、呼吸、脉搏、咳嗽、咳痰、大小便情况,仔细听取患儿及家长 主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预防高热惊厥、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5、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督促、协助患儿晨起、睡前及饭后漱口,婴幼儿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 6、发热时执行发热护理常规。 7、用药的护理,服用止咳药时,嘱患儿服用后勿立即饮水或喂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后服 用。 8、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保证水分足量供给,减慢 患儿进食的速度,无力吸吮者,用小匙或滴管喂养,咳嗽时停止进食。进食后让患儿头偏向一侧避免咳嗽引起呕吐造成患儿呛奶,严重者引起窒息。 9、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湿衣服促进舒适。 【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及家长适当进行户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避 免受凉或过热。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3、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8-11-20T14:54:58.6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江林 [导读] 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60例进行研究 江林 湖北省洪湖市洪湖市人民医院 4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6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综合护理(观察组,n=30)对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发作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发作次数,加快症状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生多与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有关,多发于冬春两季,患儿会出现鼻塞、打喷嚏以及流水样鼻涕等症状,需要根据鼻部症状以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进行诊断,由于病程迁延反复,病情恶化较快,所以需要给予有效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来加快康复速度[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我院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女12;年龄最小0.5岁,最大2.2岁,平均年龄(1.35±0.65)岁。对照组男20,女10;年龄最小0.9岁,最大2.6岁,平均年龄(1.75±0.35)岁。两组患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儿心率以及体温变化,避免出现高热现象,同时根据其口腔黏膜的具体情况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进行记录,进行对症处理。 1.2.2.2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儿清理咽喉以及鼻腔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若出现不适需要立即给予喷雾剂进行处理。同时查看其口腔情况,饭前饭后均要漱口,保证口腔清洁。 1.2.2.3体温护理 该种疾病患儿极易发生高烧,对其健康危害较大,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体温护理,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若出现异常需要立即进行冰袋降温处理,同时使用酒精为患儿擦拭身体。 1.3护理观察指标 对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发作次数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对数据分析整理的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呈反复发作趋势,且久治不愈,对患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延长治疗时间,加重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保障患儿健康[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原因分析为:综合护理的涵盖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护理效果较好。通过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可监测其体温以及心率的变化状况,可有效避免高热现象出现,

2018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 题,每题10 分) 1 . 中国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是()? A.0-2岁一年7次 ? B.3-5岁一年7次 ? C.6岁以上一年4次 ? D.与年龄无关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多选题(共9 题,每题10 分) 1 . 儿童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是() ? A.生理解剖特点与成人不同 ? B.呼吸功能尚未发育健全 ? C.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 ? D.初次发病诊断治疗不当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2 .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害包括() ? A.肺功能受损 ? B.抗生素滥用带来的附加损害 ? C.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 D.医疗费用增加,社会适应力差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3 .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以下哪些疾病() ? A.鼻窦炎 ? B.中耳炎 ? C.扁桃体炎 ? D.腺样体肥大 我的答案:ABC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常见的免疫功能异常包括()? A.免疫球蛋白缺乏 ? B.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 C.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 ? D.肠道菌群紊乱 我的答案:ABC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暂无 5 . 评估T淋巴细胞功能的方法有() ? A.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 ? B.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 C.NK细胞检测 ? D.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6 . 生物制剂免疫增强剂包括() ? A.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 ? B.转移因子 ? C.胸腺肽 ? D.重组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诱生剂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者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有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事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苯丙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类型较多,人体感染各种病毒后产生较弱而短暂的免疫力,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其中要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冰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占20%~30%,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2.诱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紧张或疲劳等均可又发本病。 3.发病机制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年老体弱者、儿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患本病。 【护理评估】 (一)将康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各种人群,注意评估患者年龄、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关注年老体弱、儿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二)身体状况 1.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1)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俗称“伤风".成人多为鼻病毒所致,好发于冬春季节。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初期出现咽痒、咽干咽痛,或伴有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如有咽鼓管炎可引起听力减退,伴有味觉迟钝、流泪、声嘶和少量粘液痰。全身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可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不适感等.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体征。如无并发症,经5~7天后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常由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表现为咽部发痒、不适合灼热感,咽痛短暂且轻,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有咽部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和触痛等。出现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腺病毒感染时常合并结膜炎。 2)急性病毒性喉炎: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所致.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咽喉疼痛,可伴发热或咽炎。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疱疹病毒A所致。好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咽痛明显,常伴有发热,病程1周左右。体检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4)咽结膜热:常为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夏季好发,儿童多见,游泳传播为主. 病程4~6天,表现为咽痛、畏光、流泪、发热和咽、结膜明显充血。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又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咽痛明显,伴畏寒、发热,提问超过39℃。可见咽部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如皋广慈医院——护理部 文件名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修订者:李辉审核者:批准者: 修订时间:2017年08月审核时间:2017年08月批准时间:2017年08月 执行时间:2017年9月1日 【观察要点】 1.询问患者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评估患者体温的变化和呼吸形态,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 3.评估患者有无头痛、耳呜、流脓涕等症状。 4.了解患者的胸部X线、病原学及外周血象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有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保证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2.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视患者的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3。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时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并及时观察降温的效果。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按医嘱用药,如鼻塞严重时,可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麻黄减液滴鼻,2~3次/日,每次1~2滴;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5.对于出汉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护理。 6.患者出现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健康指导】 1.注意呼吸道隔离,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忌烟。 3.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农服。 4.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参考文献】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护理 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鼻咽及咽喉部的急性炎症,90﹪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是小儿最常见疾病。(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发病诱因,用药史,有无气候剧变,受凉或 上感接触史。 2.局部症状:婴幼儿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高热,咳 嗽,伴呕吐,腹泻,甚至高热惊厥,年长儿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重,有鼻塞,咽痛,发热。注意有无中耳炎,鼻窦炎,气管炎,肺炎等症状。 3.注意鉴别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埉炎:由柯萨奇病毒所致。突起高热、咽痛、咽腭弓、腭垂、软腭处可见白色小疱疹。(2)咽结合膜炎:由腺病毒所致。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俗称红眼病,有传染性。 4、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心理社会因素:评估患儿及其家长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了解家长有无滥用药物的现象。评估有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升高 2.舒适的改变 3.有惊厥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按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呼吸道刺激,注意呼吸道隔离患儿,避免飞沫传播。室内定期空气消毒。 3.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外耳道等情况,防止高热惊厥及并发症发生。如发生病情变话,及时通知医生。 4.急性期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给予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并发症。 6.向患儿及家属说明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及时准确用药,以免因治疗不当引起并发症。 7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变更体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塞严重者间断不如以利呼吸,增加舒适度。 (四)健康指导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一、概述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是由于素体脾肺亏虚,或素有内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肺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内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内,反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采用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6期)王力宁等编写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制定的标准) (1)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感冒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2)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 与普通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每次都是急性发作,以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为诊断依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为诊断依据。 (二)西医诊断 1、诊断要点:如下表所示。(参照王力宁,汪受传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5) 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

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5)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2、鉴别诊断: 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可进一步检查纤支镜、肺CT、呼吸道纤毛活检等。 三、诊疗计划 (一)阶段医嘱 急性感染期住院治疗,缓解期门诊治疗。急性感染期分别参考按照感冒、咳嗽、肺炎喘嗽诊疗。以咳嗽为例: 1、住院前期(1~5天):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是否需住重症抢救室或普通病房。向家属初步交代病情严重程度、诊疗计划、预后转归以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病情危重者应下病危通知书并让家属签署委托书、有创抢救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件。 (2)入院常规检查项目:血、尿、便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全套、免疫1加4、结核抗体、表面抗原及丙肝抗体(如需要查梅毒及艾滋病抗体)、痰涂片、痰培养(如严重感染要查血培养)、痰抗酸染色、心电图、肺功能、肺CT (必要时做)、全腹B超、心脏彩超。必要时请五官科会诊进行相关检查。 (3)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西医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药物及特色治疗。 2、住院中期(6~10天): (1)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细菌学检查调整抗生素使用,根据患者进食多少、心功能状况及电解质结果调整入液量,并根据中医辨证调整中医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护理问题 (一)疲乏,全身酸痛不适,与急性上口乎吸道感染有关。 (二)体温升高,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关。 (三)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发热、出汗、饮水少有关。 (四)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上感的保健知识。 (五)语言沟通障碍,咽痛、声音嘶哑与急性病毒性喉炎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三、健康教育 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这种腹痛与反射性肠蠕动增强、蛔虫骚动或肠 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应注意与急腹症鉴别。 3、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4、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已感染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可予温盐水漱口。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护理问题: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有关。 疼痛:胸痛与气管炎症有关。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心脏病,主要病因因为慢性肺部疾病,常可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轻者仅表现为原发病症状,重者则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紫钳、尿少、下肢浮肿,甚至出现嗜睡、昏迷等。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可诱发肺、心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一、护理问题 (一)活动无耐力,与肺、心功能不全或缺氧有关。 (二)气体交换受损,发绀与COPD急性感染有关, (三)体液过多,水肿与心衰有关。 (四)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水肿等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 (六)照顾者角色困难或家庭应对无效、无能、妥协性,与照顾者长期身心疲乏、经济拮据及与患者缺乏沟通等有关。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让病人了解充分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代偿期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为原则,鼓励病人进行适量活动,活动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对于卧床病人,应协助和定时翻身、更换姿势,并保持舒适体位。依据病人的耐受能力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松弛活动,如上肢交替前伸、握拳,下肢交替抬离床面,使肌肉保持紧5秒后,松弛平放床上法。鼓励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提高活动耐力。 2、减少体力消耗:指导病人采取既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能节省能量的姿势。 3、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及其严重程度。观察有无心悸、胸闷、腹胀、尿量减少、下肢水肿等右心室衰竭的表现;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虞坚尔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_吴杰

虞坚尔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吴 杰,指导:虞坚尔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上海200071) 摘 要: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虞坚尔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经验丰富。首次提出补肾固表,创制补肾固表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虞坚尔;经验;补肾固表 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2-0220-01 收稿日期:2009-05-13 作者简介:吴杰(1977-),男,江西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 儿科医教研工作。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多数为1年)上呼吸道感染和(或)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一定次数而言的一种临床病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病例占就诊总人数的60%左右,呼吸道感染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比例占10%左右[1]。本病特点为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患儿常常是旧感初愈,新感复起,经年反复,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虞坚尔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笔者跟随虞师学习数载,现将其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肾虚邪恋为基本病机 5黄帝内经6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0。虞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更为不足,卫外功能薄弱,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知自调,易受外邪侵袭,而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其中肾虚在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肾虚不足,余邪留恋0是发病缘由。盖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关系到人的禀赋体质与成长。五脏之阴取之于肾阴的滋润,五脏之阳依赖于肾阳的温养,脾健肺固依赖于肾中精气化生。/先天充足0,则体质强健,抗御外邪力强;/先天不足0,则体质虚弱,易感外邪。因此,肺脾肾不足,卫外不固,虽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原因,但肾虚为关键因素,肾虚贯穿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全过程。在临床中,有相当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遇寒频发或症状加重等肾虚表现,亦为佐证。反之,一旦病邪侵入机体,小儿无力抵御,久之病邪又可由表及里,伤及肾气,导致肾虚,邪盛正衰,又易受外邪侵袭,如此反复不已,疾病经久难愈。2 补肾固表为主要治法 虞师遵循/滋苗者必固其根0,/其体虚者最易感于邪气,当先和解0,立足于扶正祛邪,立法补肾固表,并创制补肾固表方(菟丝子、黄芪、党参、白术、防风、 黄芩、柴胡、乌梅、麻黄根)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补肾固表方中菟丝子辛甘而平,性柔润而多液,补肾固精,补而不腻,5本草汇言6谓之/不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0,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良药,尤适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而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止汗,补中有散,散中有补。辅以党参补脾以顾后天之本,乌梅敛肺止咳,黄芩清肺泻火,柴胡解表退热,麻黄根止汗。全方用药精良,配伍合理,共奏补肾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3 临床应用 虞师等[2]用补肾固表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34例,对照组32例用槐杞黄颗粒治疗(1包/次,2次/d ,水冲服,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21例,无效3例,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112%;治疗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601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 <0105)。且治疗组对语声无力、腹胀腹痛、小便短黄、四肢欠温、舌苔异常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105)。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3岁6个月。2007年12月3日就诊。患儿自出生10个月后,经常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并因/肺炎0住院3次。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0。就诊时汗出较多,偶有咳嗽,面色白光白,手足欠温,语声无力,纳谷欠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辨证属肾气亏虚,表卫不固,治以补肾固表。药用:菟丝子10g ,生黄芪10g ,白术10g ,防风5g ,党参10g ,柴胡10g ,乌梅10g ,黄芩10g ,煅龙骨20g ,煅牡蛎20g ,麻黄根10g ,生山楂10g ,香谷芽10g ,炙甘草3g ,7剂。二诊:患儿汗出减,无咳嗽,面色白,纳谷增。前方去乌梅、黄芩,继服7剂。三诊:患儿汗出大减,手足转温,纳谷有增。守方再服2周,期间未有呼吸道感染。1年后随访,患儿只有上呼吸道感染2次,且汗出不显,面色如常,手足复温,语声有力,纳谷一般,舌淡红苔薄润,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蔡晓红,李昌崇,罗运春,等.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41. [2] 虞坚尔,霍莉莉,吴敏,等.补肾固表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的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6,37(6):1-4. # 220# 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第37卷第2期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要点

上呼吸道感染 一、护理要点: 1.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温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2.高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二.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肺炎的护理常规

肺炎的护理常规呼内张 晓利 【病情观察】 1.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2.咳嗽、咳痰的程度和性质。 3.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 (1)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避免刺激性气味,保证病人良好休息。 (2)调整体位:病人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以便病人伏桌休息,减轻体力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分泌物多者,协助病人充分排出。张口呼吸者应每日清洁口腔2~3次,并补充因呼吸丧失的水分。 (4)心理护理:增加巡视次数,进行必要的解释,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5)吸氧: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 2.高热的护理: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peatedly respiratory infection of children,RRI)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且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本文将有关小儿RRI的相关因素与治疗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是指小儿平均每年6次以上呼吸道感染或2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统计资料表明,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患儿的80%,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0~6岁儿童复感儿发病率为9.0%~13.2%,并且正在不断上升。积极防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并越来越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无论是祖国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概述如下。 1 RRI的诊断标准 目前RRI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1987年,成都)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①年龄:0~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②3~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③6~1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 2 RRI的相关因素 2.1 年龄、营养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基于小儿呼吸道存在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和各项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后易导致感染扩散及反复感染。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偏食或长期食欲不振,未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造成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病、贫血等,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反复多次发生呼吸道感染。 2.2 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的缺乏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症与RRI的发生密切相关。据研究证实反复呼吸道感染时血清维生素A的水平降低,且降低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回升与疾病的恢复水平平行[2]。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因维生素A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完善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否则使呼吸道上皮细胞分化及其完整性受损,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易致病原体感染。维生素A缺乏还可损伤T、B淋巴细胞功能[3],使患儿抵抗力下降。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RRI患儿急性期血清铁、锌明显降低,且感染发作频率与下降程度有关。锌缺乏使儿童胸腺、脾功能降低或萎缩,T细胞功能降低;缺铁可使小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性改变,导致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合成受阻[4]。因体内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多种微量元素的相互作用在RRI发病中有重要意义。缺钙患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使病情加重,早已为临床所重视。钙剂能增强气管、支气管纤毛运动,使呼吸道清除功能增强,同时又可提高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D,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对降低RRI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篇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护理问题 疲乏,全身酸痛不适,与急性上口乎吸道感染有关。体温升高,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发热、出汗、饮水少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上感的保健知识。 语言沟通障碍,咽痛、声音嘶哑与急性病毒性喉炎有关二、护理措施: 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 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

换承时调整衣着, 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三、健康教育 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这种腹痛与反射性肠蠕动增强、蛔虫骚动或肠 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应注意与急腹症鉴别。 3、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4、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已感染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可予温盐水漱口。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护理问题: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有关。 疼痛:胸痛与气管炎症有关。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

即可消失,并可继续服用。 3.2 卡介苗素 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用法和用量:肌注,每次0.5~1mg,7~15天1次, 10次为1疗程。 不良反应: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痛等不适症状。 3.3 必思添 克雷白氏肺炎杆菌中提取的糖蛋白。 用法和用量:口服,2mg/d,连8天,停服3周(第1个月);1mg/d,连8天,停服3周(第2个月);1mg/d,连8天,停药(第3个月),3个月为1疗程。 不良反应:偶有一些消化道症状。 3.4 核酪 用法和用量:肌注或皮下注射,每次2ml,每周2次,4~6周改为每周1次,2~3个月为1疗程。口服,每次10ml,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有效者可改为1次/周,继续用2~3个月。 不良反应:极少,偶有口干、皮疹和过敏反应。3.5 干扰素(Interferon) 促进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法和用量:肌注,一次100万u~1000万u,每日1次,5~10天为1疗程。 不良反应:较轻,个别有发热、肌痛、关节痛、少见有白细胞、血小板少、精神异常,一旦有不良反应应停药或减少剂量。 3.6 微量元素 对微量元素锌、铁、镁等缺乏的患儿,积极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 中医辨证治疗 卢 志 卢克俭 100053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 复感儿 ,临床特点为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据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统计,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量的65%,其中复感儿占33%左右,是儿科常见病。本病大约95%以上为病毒感染,据目前所知,呼吸道感染病毒大约有130个型别,而且变异快,人体免疫力不能持久,因此抗病毒疫苗不能有效的防止再感染的发生,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它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仅见于感冒、咳嗽、痰饮、咳喘等证中,没有统一的理论与辨证治疗的规律,现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该病的中医临床辨证作简略的探讨,以期找出治疗规律,提高疗效。 1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一是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二是后天调护失宜,乳食失节,损伤脾胃,气血不足;三是婴幼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发而为病,正是 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的道理,因此临床上的肺脾气虚证候较为常见。 本病病程比较长,迁延不愈,有时病尚未痊愈,接着再次感染,反复发作;有时临床症状虽见好转,而肺部病灶很难吸收,以致造成反复发作,久病不愈,根据临床特点,我们把它分为感染期和迁延期。 感染期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症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稀薄,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痛;或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口干欲饮,咽喉肿痛,脉象浮紧或浮数,舌苔薄白等。下呼吸道感染症见:咳嗽,气喘,鼻翼扇动,痰鸣,两肺听诊可闻及干、湿性音,或哮鸣音,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肺纹理增强,或两肺有斑、片状阴影等。 迁延期,此期呼吸道急性感染症状已缓解,部分症状已消失,但仍见体倦神疲,面黄肌瘦,纳食呆少,烦躁易哭,夜卧汗出,咽部暗红,扁桃体肿大不退,肺部音不完全消失,舌质淡,苔白腻,或花剥苔,脉象细数无力,稍不注意,病情极易反复,常间隔十数天,又接着再次感染。 2 辨证治疗 2.1 感染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感染的部位不同,如感冒、咳嗽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哮喘为下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治疗上,用药上亦有一定区别。如桑菊饮、银翘散治疗感冒、咳嗽。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治疗肺炎、哮喘。但由于都是呼吸道疾病,因此它们又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如感冒转为肺炎,感冒引发哮喘,肺炎未愈复又感冒 辨证论治又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先区分风寒与风热,因为寒、热性质不同、治法迥异,一般说来,偏于风寒者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为特征;偏于风热者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稠涕,咽痛、红肿为特征。其中咽喉肿痛与否为风寒、风热辨证的主要依据。也有初起属风寒,数日后出现咽喉 北京电力医院 19 中国临床医生 1999年第27卷第9期 (总53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计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计 划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计划 一、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 二、护理目标: 1、患儿体温控制在在38.5℃范围内 2、患儿能够在帮助下自行排痰 3、患儿未发生高热惊厥 三、护理措施: 1、高热护理: (1)遵医嘱应用药物,控制感染。 (2)监测体温,超过37.5度,每4小时监测体温1次。注意观察体温过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体温>38.5度时,应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鼓励多饮水,注意保暖。 2、(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嘱患儿多饮水,注意咳痰情况,如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咳嗽的频率及程度。 (2)教会家属有效的拍背方法,帮助患儿咳嗽排痰。

(3)遵医嘱为患儿进行雾化,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4)嘱患儿进清淡易消化含热量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 3、惊厥的护理 (1)加强巡视,监测呼吸及医师的变化,及时发现抽搐先兆。 (2)给患儿设床栏,做各种操作之后紧扣床栏,必要时患儿四肢予以约束。 (3)抽搐时遵医嘱给予特护。 (4)备好抢救用物、器械在床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5)惊厥发作时,遵医嘱使用止痉药,并观察止痉效果。(6)抽搐时不能强行按压肢体,护理人员可轻握肢体,必要时使用舌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者不能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7)控制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预防惊厥的发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