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微专题二湖泊

[核心知识必备]

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2.综合治理

(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

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

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答案(1)A (2)C

2.(2018·山东烟台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水量约占全球河湖淡水总量的1/5,湖水纯净。湖面海拔456米,表层水温8月最高,为9~10 ℃;1~5月封冻,冰层厚度为0.7~1.15米。上图为贝加尔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分析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夏季凉爽,为理想“避暑胜地”的原因。

(2)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政府在湖畔建起大型贝加尔纸浆造纸联合企业,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请从地理视角解释民众抗议的原因。

(3)蒙古曾提出一个“北水南调”计划,并寻求与中国合作,欲从贝加尔湖买水调水经蒙古引至北京。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专家的论断提供依据。

解析第(1)题,从纬度、地势、水体比热容、融冰吸热等角度分析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夏季凉爽,为理想“避暑胜地”的原因。第(2)题,从水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解释民众抗议在湖畔建起大型纸浆造纸联合企业的原因。第(3)题,根据图文信息,从投资、输水、沿途损耗、国家间协调等角度找出“北水南调”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行性的依据。

答案(1)①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获得太阳辐射热量较少;②海拔较高;③湖泊水体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④夏季湖冰解冻,大量吸热,起降温作用。

(2)①造纸厂产生的大量污水入湖,会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长;②造纸厂的原料来自对湖区周围森林的砍伐,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①地形复杂,线路长且沿途没有可利用的现成河道,投资巨大;②北段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成本高;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渗漏多;④纬度高,冬季寒冷,结冰期长,不利于调水;⑤跨越三国调水,各方协调难度大等。

专题提升训练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第1题,根据“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D 对;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C错。选D。第2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选C。

答案 1.D 2.C

(2018·河北唐山高三期中)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回答3~4题。

3.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述说法最可信的是( )

A.甲处为湿地

B.丙处地下水水质最差

C.地下水从丙处流向乙处

D.丙处为城市区域

解析第3题,由题可知,地下水位=地表海拔-潜水埋藏深度,据图可得出该剖面地下水位分布情况,从而可得出丁处地下水位最低,可能会出现地下漏斗区;由题可知,该地位于沿海,故丁处最容易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状况。第4题,由图可知,甲处地下水埋藏最浅且地势低洼,最可能为湿地,A对;丁处地下水位比海平面低,易发生海水入侵,导致水质最差,B错;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处地下水位高于丙处,地下水从乙处流向丙处,C 错;城市多位于地势平坦地区,且人口众多,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较低,丁处地下水位最低且地势低平,最可能为城市区域,D错。

答案 3.D 4.A

(2018·浙江温州高三模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通常用年径流量变差系数(Cv值)表示,Cv值越大,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越大。下图为中国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我国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A.季风区大于非季风区

B.北方大于南方

C.干旱区大于湿润区

D.东部大于西部

6.图中P、Q两地径流量年际变化均较小,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P地受季风影响小,降水变率小;Q地年降水少,降水变率小

B.P地海拔高,冰雪融水补给多;Q地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小

C.P地海拔高,冰雪融水补给多;Q地下渗多,地下水补给多

D.P地受季风影响小,降水变率小;Q地下渗多,地下水补给多

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可知,Cv值越大,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越大。读图,根据等值线分布可知,我国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北方大于南方。第6题,图中P、Q两地径流量年际变化均较小,其原因是P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冰雪融水补给多;Q地下渗多,地下水补给多,C对。P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大,Q地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A、B、D 错

答案 5.B 6.C

(2018·重庆重点中学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北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据此完成7~9题。

7.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气温

8.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

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

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

9.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

A.含沙量减小

B.水位变低

C.盐度下降

D.结冰期缩短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第8题,从题干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湖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在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

第9题,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的水位升高;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库赛湖湖水可以通过河流排泄,使得盐度下降;上游卓乃湖溃决,可能使下游的库赛湖含沙量增加;气温是结冰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库赛湖结冰期不会缩短。

答案7.D 8.C 9.C

(2018·湖北黄冈中学模拟)下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

A.美国东海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

11.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解析第10题,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洋流向北流,有两种可能:一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二是南半球向北流的寒流。结合题中选项和世界洋流分布可知,美国东海岸的寒流、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北美洲西岸的寒流是向南流的,A、B、D错;南美洲西岸的寒流向北流,导致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C对。选C。第11题,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是向北流的寒流,流向与北上海轮航向相同,可使北上海轮航速加快,A错;洋流能扩大海水污染的范围,B错;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对、D错。选C。

答案10.C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烟台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弗雷泽河位于加拿大西南部,发源于海拔1 109米高的多雨雪的落基山脉西坡,注入乔治亚湾,全程落差1 036米,径流量1 075亿立方米,流域北部地区平均降水量为610 mm,4~10月约381 mm,冬季高达2 290 mm。该河是鲑鱼洄游到中上游产卵的必经通道。弗雷泽河流域内70%为海拔9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森林、矿产、水能、渔业等资源十分丰富,干流水能资源蕴藏量超过373万千瓦,全流域干支流水库大坝极少,开发程度很低,流域内的经济活动以林业为主,河口平原常受洪涝灾害侵袭。下图为弗雷泽河流域分布图。

(1)简述弗雷泽河的水文特征。(6分)

(2)推测河口平原最易受洪涝灾害侵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8分)

(3)你是否赞成开发弗雷泽河干流的水能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8分)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量大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流速及水能蕴藏量、结冰期等方面进行描述。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该河径流量大,但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降雪量大,导致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有结冰期,春汛明显;流域森林资源丰富且开发程度低,故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流经高原山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2)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地形等信息可知,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是弗雷泽河的主要补给来源,冬季时,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流域内降雪丰富,形成大量积雪,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径流,使河流水位迅速上涨,从而形成春汛;此外干支流水库大坝极少,缺乏水库对洪峰的调蓄作用;河口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若赞成,则从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如提供清洁的水电,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利于开发矿产资源和发展水产养殖等)作答;若不赞成,则从水能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及产生的不利影响(如流域内电力需求少、影响鲑鱼洄游产卵、淹没居民点、诱发地质灾害、导致河口低地海水倒灌等)作答。

答案(1)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或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小;春汛明显;中上游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等。

(2)春季。

原因:冬季流域内降雪丰富,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径流使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干支流水库大坝极少,缺乏对洪峰的调蓄作用;河口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造成洪涝灾害。

(3)赞成。理由:弗雷泽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寓,可提供清洁的水电;修建水库大坝可减轻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有利于流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可利用修建水库大坝形成的水域发展水产养殖等。

或不赞成。理由:流域内人口密度低,且经济活动以林业为主,电力需求少;干流修建水库大坝会影响鲑鱼洄游产卵;建坝后水位升高会淹没两岸林地、草地、农田及居民点;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会诱发两岸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建坝后下游流量减少会导致河口低地海水倒灌等。

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材料一贵德黄河谷地,位于龙羊峡和李家峡之间,全长约77千米,平均海拔约2 300米,山清水秀,河水相当清澈,河流常年不封冻,曾有人在此题字“天下黄河贵德清”,近年来贵德吸引了大量游客。

材料二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其北侧青海湖周围沙丘广布,风沙活动较多,对龙羊峡水电站造成了一定危害。

(1)结合材料,分析“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原因。(6分)

(2)从地形角度简析黄河贵德段终年不冻的原因。(8分)

(3)说出龙羊峡水电站库区泥沙的主要来源。(6分)

(4)指出入库泥沙增加给水电站带来的影响。(4分)

解析第(1)题,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植被覆盖率、水利工程拦沙、河流落差大小与沉积作用等。该河段周围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少,入河泥沙少,且龙羊峡水库拦蓄大量泥沙;黄河流经贵德落差减小,水势平稳,侵蚀作用较小。第(2)题,分析终年不冻的原因即分析该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河谷地形不易散热,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冬季气温较高。第(3)题,水库泥沙主要来自水库以上的河段,即黄河及其支流带来的泥沙,库区坍塌的泥沙,北部地区风沙活动带来的泥沙。第(4)题,泥沙淤积会减小库容,降低了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同时也会影响发电机等设备的安全和寿命。

答案(1)该河段周围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少,入河泥沙少;龙羊峡水库拦蓄大量泥沙;黄河流经贵德落差减小,水流平稳,侵蚀作用较弱(沉积作用明显)。

(2)河谷地形闭塞,热量难以散失;地处青藏高原且受北部山地的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受下沉气流增温影响;冬季温度较高,河流不冻。

(3)黄河及支流挟带的泥沙;库区坍塌(库区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来自库区北侧风沙。

(4)减少水库库容,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减弱;影响电站的机械设备安全和寿命。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含答案专题:区域地理 (一)(2019·贵阳模拟) 下图为某岛略图。该岛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据此回答1--3题。 1、该岛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东北部() A.长期受盛行西风控制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经常受对流雨的影响 D.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 2、该岛屿最适宜发展() A.热带种植园农业B.地中海式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3、该岛() A.位于美洲板块B.水系形态呈向心状 C.人口分布均匀D.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岛处于东北信风带内,受岛上东西走向(根据河流流向可判定山脉走向)山脉的阻挡和抬升作用,该岛东北部降水较西南部多,A错、B对;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经常有地形雨,C错;该岛南北沿海都受暖流影响,但这不是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D错。 第2题,根据该岛所处纬度和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判断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A对;地中海气候区适合发展地中海式农业,B错;该岛山区面积广大且位于热带,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等,分布在温带气候区的平原地区,C错;该岛多山地,草场面积狭小,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错。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岛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西印度群岛,属于美洲板块,A对;该岛中部地势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B错;中部山地人口密度较小,沿海狭窄平原人口密度较大,C错;根据上题关于气候的分析,可推断该岛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D错。 答案:1---3、B .A .A (二)(2019·潍坊模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我国制造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以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便利。我国海信集团于2016年初进驻墨西哥的罗萨里托,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一年多就在当地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下图示意罗萨里托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海信集团入驻罗萨里托的原因不包括() A.接近消费市场B.距原料产地近 C.税收政策优惠D.劳动力成本低 2.海信集团迅速在罗萨里托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主要依赖于() A.质量更优B.设计精美 C.规模经营D.功能多样 解析:第1题,家电生产需要的零部件较多,生产企业分散,因此我国海信集团入驻墨西哥罗萨里托并不是为了距原料产地近,B对。罗萨里托位于美国与墨西哥边界附近,可以利用墨西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由贸易区内关税的优惠政策,生产的产品可就近出口到美国市场。 第2题,根据材料“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可知,海信生产的家电产品质量更优,A对;对于家电产品,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质量,B 错;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功能多样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一年多难以做到,C、D错。

2019年高考地理大气专题对点练习(优.选)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对点练习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辐合上升 B.辐合下沉 C.辐散上升 D.辐散下沉 2.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 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下图为2013年11月20日20:00我国两个地区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对图中各地大气状况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①地气流下沉 B.②地出现降雪 C.③地晴朗高温 D.④地吹偏南风 4. 当A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到B地时,该地 A.细雨连绵 B.风和日丽 C.大风降温 D.万里无云

图中n和n+4为两个不同纬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线的温度①<② B.甲地受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C.受乙系统影响甲地吹偏北风 D.河口处右岸堆积作用明显 8.有关该河流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河流的含沙量比B处大 B.A处河流以搬运和沉积作用为主 C.B处因流速慢常形成冲积扇 D.B处以下河段适宜发展航运和灌溉 左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右图为P地树影图。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读右图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此季节 A.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B.图中耕作区油菜花黄蜜蜂忙,需从①处引水实现自流灌溉 C.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10.30-48小时之间,P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下图为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柱状图及各月降水距平分布曲线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2.该地可能位于 A.非洲几内亚湾沿岸 B.欧洲西部北海沿岸 C.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 D.印度半岛西部阿拉伯海海域 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30°N~50°N四地区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下图,回答13—14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世界地理

高考地理【专题九】世界地理 【考情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其内容包括: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等降水的分布 3.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注、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知识交汇】 一、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项目 大洲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 1 ,四周 2 。 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 大,约占全洲面积的 3/4。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0N 1000E 非洲地形单一,以 3 为主,被称为“ 4 大陆” 赤道 200E 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5 系北段;中部 6 和密西西比河冲积平 原;东部7 高原 和8 山脉。 400N 900W

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9 山脉;中部是10 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 东部是11 高原。 23026’S 600W 南极洲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 平均海拔12 的一 洲,地面冰雪覆盖,有 “冰雪高原”之称。 800S 600W~ 1200E 欧洲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 主,海拔13 的大 洲。平原主要分布于中 部地区;北部和南部山 地分布较广。 500N 100E 大洋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14 ;中部是 15 ;东部是 16 。 23026’S 1400E 二、各地理分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 要素 分区 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 东亚 地势17 ;西 部内陆多高原、山 18 气候显著:东 部以温带季风气候和 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入 太平洋;黑龙江、黄 种类多样,且储量丰 富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教案要点(BY HXX 【课程标准】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 1. 大气受热过程。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网络】 r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I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Q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水J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平运动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下垫面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 的热源;大气对 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 热力 环流 ■?大气的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 形成因素: 形成过程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厂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中纬环流:南北纬 30° -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 60° -南北纬90。之间 L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Y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J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哈尔滨模拟)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千米B.550千米 C.850千米D.1 100千米 解析:从甲到乙沿40°N纬线大致跨10个经度,其距离可借助30°N纬线上10个经度的长度来推算,10×111×cos45°

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3题,从9月13日图可知,b城被淹没受影响最大;一旦堰塞湖溃坝,c城受灾严重,而a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故选B。第4题,从9月11日图可知,城镇多沿河流分布,这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分布最相似。 答案:3.B 4.A (潍坊模拟)沿甲图E-F,A-B所作出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图回答5~6题。 5.①地比②地() A.气压高,风速大B.气压高,风速小 C.气压低,风速大D.气压低,风速小 6.②地此时的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第5题,从丙图上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从丙图曲线的倾 斜趋势可推测出①地附近的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故①地比②地风速小。 第6题,综合乙丙两图可知图甲区域为一高压脊控制,如图所示,②地 位于脊线上,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其风向都是偏西风。 答案:5.B 6.A (广东高考)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例题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考向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2019·全国Ⅱ卷,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回答(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2.(2015·四川卷,4)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图示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题: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3.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回答(1)~(2)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2015·海南卷,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 ℃,最高曾达57 ℃,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考向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2019·海南卷,19~20)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球上的大气(练) 1?练高考 (八)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③受地面增温影响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 .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①④ 18 .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①气压降低②风向偏西③雨势增强④风速减弱 A .①③ B .②③C.②④ D .①④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 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

-1 - / 21

10 ?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 .台风雨 B .地形雨 C .对流雨 D .锋面雨 图3表示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 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9.“帕姆”( ) A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C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10 .该气旋( ) A .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C .造成的灾情可以用 GPS 滥测 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D .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B .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D .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UO* 120f ■ d ? Vi il ■ ■ 题 甲 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 1.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2.根据下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从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回答以下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铁路线⑤于1997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并投入运营,是我国首条公司化合作的铁路。 影响该铁路走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5.在图中M、N两城市的商业网点,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其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②包装技术的进步 ③冷冻、保鲜技术的进步④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6.我国西南交通网络的建设,正朝着水陆空三位一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①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②发展我国与西南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④维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的成分 D.含蓄水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速度不断提高,我国部分铁路路段实施了列车运行调整,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度缩短,大大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读图回答以下2题。 8.此次调整体现了现代运输的 ( ) ①专业化②高速化③网络化④智能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有关图示铁路客运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是影响客运专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客运专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扩大上海、北京等商业中心的经济腹地 C.客运专线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对全国铁路网影响不大 D.客运专线都经过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经济地带 读下面湘北某城市略图,回答以下3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5交通运输专题卷

微专题 (十五) 交通运输 (2017·安徽淮北二模)“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第2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由于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2017·河南省模拟)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西岸,始建于1535年,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下图为瓜亚基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横线表示港口区,黑点表示仓储区)。据此完成3~5题。

3.瓜亚基尔港口区建于该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较近B.地势平坦开阔 C.工业密度较高D.远离城市水源区 4.瓜亚基尔港地处赤道附近,但港口全年作业环境气温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海湾,海风影响显著 B.海拔较高,地面辐射较弱 C.森林广布,调节功能较强 D.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 5.若一艘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最佳的洋流航线是( ) A.西风漂流航线B.北赤道暖流航线 C.北太平洋暖流航线D.南赤道暖流航线 答案 3.B 4.A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以河口三角洲为主,故南部地区适宜建设港口区和仓储区。第4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虽靠近赤道,但因濒临宽阔的海湾,受海风吹拂影响显著(或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导致夏季气温并不高,冬季因纬度较低且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较高,非常适宜全年港口作业。第5题,读图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瓜亚基尔港位于南纬2°~3°”之间,与自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几乎在同一纬线上。该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采用该洋流航线,顺水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7题。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大气(附答案和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 C.傍晚D.夜间 (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 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 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 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 (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9~11题。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

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地球上的大气、选择题 (2016 ?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 .①强 B .②弱 C .③弱 D .④强 (2016 ?山东济宁3月一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 “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下面甲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乙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2?4题。 甲 乙 2?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水量大,自净能力强 B ?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 ?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 3?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 A .结冰期早,化冰期早 B .结冰期早,化冰期晚 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 D ?结冰期晚,化冰期晚

4?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一38C,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 ?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 .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C .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D ?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 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 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 2 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 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 5~7题。 6. 图2所示日期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 . 6: 00~7: 00 B . 7: 30~8: 30 C . 10: 00~11: 00 D . 13: 00~14: 00 7. 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 (2016 ?河南洛阳市高三期中测试 )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 物的增 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在我国雾霾 天气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据此回答 8~9 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 .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 .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 C .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 .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 t LOC ■? ■ 1 ? MW r ■ 网 1 p a L0(9i '八" * MH 5. 图1所示时刻() A .①处为陆风 C .③处风力小于① B .②处更易形成降水 D .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下图所示天气状况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 () fl] 囲2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画某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2015?新课标II卷)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18时-19时 D. 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4.C 5.B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最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1.A 考点: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6、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A、土壤 B、地形 C、劳动力 D、市场 7、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完整版)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一、等值线专题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 因此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 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例: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 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例: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或线路与等高线交点少),地形坡度较小。 ⑺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 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⑻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 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⑼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⑽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①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②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④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⑾地形特征的描述: ①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②地势及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区分布;④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⑿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倒数第8天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一大气的运动规律 基础回扣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3)天气状况:晴天云量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2.等压面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近地面相反,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说明气温较低,等压 面下凹的则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则多阴雨 天气。 (2)近地面曲线等压线风向判别方法: ①在等压线某点画出切线; ②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切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③画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成30°~45°角,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3)风力大小的判断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分布规律(北半球)

各气压带的中心位置:赤道低气压带——0°,副热带高气压带——30°,副极地低气压带——60°,极地高气压带——90°。 (2)移动规律 4.“副高” (1)“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 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2)移动规律(正常年份) ①春末(5月)“副高”位于15°N~20°N——“雨带”位于华南(南岭)地区; ②夏初(6月)“副高”延伸至20°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③7~8月“副高”北进到25°N~30°N——“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 地区进入“伏旱”; ④9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3)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或“南 涝北旱”。 判断正误 1.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的原因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距离太阳近。(×) 提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是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的原因。 2.“副高”强,则会使雨带北移速度加快,导致我国“北涝南旱”。(√) 3.季风环流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的。(×) 提示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的,同时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也会形成季风环流。 4.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都是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