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临床急诊急救规范化操作

中医临床急诊急救规范化操作

中医临床急诊急救规范化操作
中医临床急诊急救规范化操作

晋江市中医院中医临床急诊急救规范化操作

第一章中医急症辨证论治理论

第一节急症辨证

急症的辨证离不开中医诊断和辨证理论体系的指导。其辨证要点应当遵循急诊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收集四诊信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来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主兼次,从而迅速确诊并精当辨证,藉以指导临床的救治。

一、病象入手抓住主证

病象即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病人最为直接的外在表象,是反映机体内外平衡失调的病理变化,体现疾病的内在本质。不仅反应出急诊病人痛苦的所在,而且还表现出危及病人生命的环节所在,因此是病证诊断辨证的基础。主证是指病证表现最突出、病人感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它反映了病证的本质。在中医急诊中,由病象入手,紧紧抓住主证,就能提纲统目把握疾病的关键所在,并由此分析和解决疾病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例如积是由于气血瘀滞所致。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有胁痛、黄疸、鼓胀、呕血、昏迷等各种病象。辨证中需根据临床不同阶段的表现作出不同主证的诊断,方能有效地收到治疗目的,而不是不加分析地一概采用活血通瘀之法。又如: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象,知其患中风之疾,而昏仆为其主证,当以开窍为先。从病象入手辨证的临床医学模式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是首要的诊查手段,为本。绝不可盲目单一地依靠理化检查结果而诊断与辨证。否则,舍本逐末,易入岐途!病象诊查要从宏、微两方面入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最直接而客观的信息,方能准确地予以诊断和辨证,要避免单纯的“心法”、“心悟”等逻辑推断造成的主观臆测。特别是微观方面是近十几年来中医诊断的突破性发展,它具有定性定量双重意义,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而且还能够判别病情轻重、病位所在、病势趋向,帮助处理好救治中的量效关系。如生物全息诊断法、穴位压痛诊断法、面部及舌象色诊仪" 等等。

二、分析病机,明辨主次

明辨主次也是急诊诊断与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即通过简洁而迅速地临床诊查,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证随人见”等辨证理论,实事求是地辨析其病因所属、病位所在、病情虚实、病势逆从、病情轻重等内容,从而判断出病机核心之所在,明辨主次,找出其主要矛盾,即危及病人生命的关键环节,进而为准确无误地诊断与辨证,以及为更有针对性的急救处理创造条件。一般而言,急诊病机的诊断方法应着重区别病人正邪对比、脏器真气情况、标本缓急、表里先后、寒热真假、气机逆乱、虚实进退等方面,注意病人的个体和发病过程的时间性、变化性等,进而为充分了解疾病的动态变化做好预见性的诊断与辨证打下坚实的理论依据。从而体现出中医“已病防变”的治末病思想。避免用静止、机械的眼光去诊断和辨证不断变化的客观疾病情况。

三、详审病势,明断顺逆

急诊病人的急救关键在于及时地阻断病势逆转,防止和纠正逆、险、危病候,使之走向顺候,这就要求医生在临床急救医疗工作中,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准确地判断其顺、逆、险、危。一般而言,病人表现虽重,但病人面色润泽有光,隐而不露,肌肤润泽,目光精彩,神志不乱,言语明了、清亮,呼吸如常,四肢温润,指甲红润,发毛润泽,二便不脱,口唇、舌质红润而光泽,苔薄而淡,脉见胃、神、根,此属顺证。症见腹胀身热,肢冷无汗,

或冷汗出,神蒙欲寐,烦躁,气急,便秘或泻,目暗睛迷,面色晦滞,甚则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口唇青紫,舌赤少泽,苔厚黑,或黄燥有刺,或胸满引背,脉小疾或洪大,甚则雀啄、屋漏、此属逆变之候。有起病卒暴,热深厥深,神昏谵语或不语,或言多妄乱,四肢厥冷,颜面青红,胸中独热,摸之灼手,舌硬或卷短,或嗜睡鼾声,齿燥无泽,舌红降,苔少光亮黄干,脉大而疾数,或伏数。亦有毒火内炽,面目俱赤,渴喜冷饮,胸腹热甚,坚满拒按,便结尿涩,神昏肢厥,甚则舌卷囊缩,口噤齿,寸脉洪数,舌或深绛,苔焦黄,或焦黄芒刺,脉洪数,或伏疾。亦有正虚邪陷,症见神昏谵语,或呢喃自语,甚则昏厥发痉,不语如尸,妄笑如痴,目闭舌强,欲伸不能,气短息促,甚则躁不得卧,手足厥冷,额汗自出,男子囊缩,女子乳缩,爪甲青紫,舌质绛赤,苔焦紫,脉沉细数。此三种症状皆属险候,当详查而急救之!如果病起骤暴,症见晕厥不语,手足瘛,面色青白,鼻头青黄,昏迷不语,烦躁不安,汗出如油,肢厥如冰,呼多吸少,张口息肩,两目内陷,瞳仁或大或小,或正圆直视,浆水不入,二便失禁,皮肤干涩,爪甲紫暗,舌青紫卷缩,脉象散乱。证属危恶,乃死之先兆,务需抢救之。否则,脏真耗竭,元气脱泄,阴阳离绝,必死而亡。

四、观同察异,病证结合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有云:“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这种错综、疑似的变化特点给急诊之诊断与辨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一诊断与辨证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有一定差异,而不同的诊断与辨证间还有相同的临床见症。同一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有轻重程度之不同,有病位浅深之差异,标本缓急之先后,有阴阳寒热之多少,有的合病,有的并病,众多纷呈,繁杂不一。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处理急诊病人的诊断与辨证时,辨析病象之由,运用“观同”与“察异”这两种“类比”分析的思维方法,方能洞悉隐情,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重点,从而确立诊断与辨证。

首先,应当熟练地掌握常见各种中医急诊的诊断和证候的诊断标准,辨识出典型的病、证、症、伤等。只有抓住“同”的一面,才能以“同”去测“异”,比较两者“异”之所在。如病情的轻重程度,病状出现的时间,有无兼夹,三因情况等等。从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索隐究微,方能摒弃形而上学的机械论思维方法,做到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从客观际出发,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去整理、分析、归纳,努力做到不主观、不武断,并能优先确定出危及病人生命的诊断与辨证。病证结合的诊断与辨证的思维方法早在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它是以纵横交叉的模式反映疾病的本质和发病过程的层次、阶段。即:“凡有病必有证,??证明则病易疗。”这在急诊医疗中更为重要。病、证、症是有机的连锁反应。故《望诊遵经》说:“尝谓气色之于症候者,有有定者,有无定者。主病条目,有定之言也。诊法提纲,无定之论也。”由此可见,病是导致证、症的根源,可以帮助医生从总体上了解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基本变化规律,为长远、有预见的治疗提供依据。“下者,病之见也”,只是病人的一种外在表现,有时也可成为本缓标急的逆象。急需予以暂时性的对症处理,及时解除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否则,亦可造成阴阳离绝而死亡。这在急救中是不可忽视的。证不仅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而且还能表现出疾病的不同时限与病机所在,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根据。因此,病、证、症三个层次分明开来,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临床急救诊疗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审症求因,审因知病,审病知证,证明则病易疗。

五、诊救并重,突出急治

医生对每位就诊的急诊病人,一方面必须迅速而简捷地采集病史,收集四诊信息,

边诊查,边分析,边确认,从而找出目前最危及病人生命的病,或伤的症结所在,作出初步的诊断与辨证,另一方面,也应迅速地针对上述诊断,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以解除凶、逆、险、危的致病环节。特别是对那些病史不清,病情复杂,四诊资料收集困难,或受条件限制而一时难以确诊的病人,切不可一味地追求于确诊而使急救的时机丧失掉了,或舍症从脉,先对症处理,以解燃眉之急,并作好相应的病情观察记录,直至病情稳定为止。如脏真将绝之候已见,不可强求其病位所在,病因所属等,而应亟固元真,顾护脏体,使脏真不竭,保全性命。否则,元真一尽,阴阳离绝,必死无疑。《医学己任编》也说:“先救人,后治病。医当医人,不当医病。”急救护命虽是首要而常规的处理方法,但绝不可忽视诊断与辨证的重要作用。在临床实际急救的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标本主从和相互矛盾,合理兼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临床效果。

六、四诊要点,专科特色

急症的辨证关键是善辨顺逆险恶。其收集病情信息的主要手段便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除问诊外,望闻切的要点在于观神色、望形态、验齿龈、审苗窍、闻声音、嗅气味、诊虚里、察舌苔和切脉象。

四诊要点:

(1)观神色:《灵枢·天年》:“失神则死,得神则生。”一般而言,精气充盛则神旺,精气虚衰则神疲,精气衰竭则神亡。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言语清亮,神识不乱为有神,又称得神,表示形神合一,正气未伤,预后良好,但需排除假神。精神由颓靡不堪,忽而转佳;言语由低微断续,转为清亮,喋喋不休;饮食由粥浆不入,转为顿佳;面色由十分晦暗,忽然转为两颧红赤,如妆如丹。这种反常的现象,是阴阳欲将离绝,阳气虚脱,孤阳升越一时暴露出来的假象。两目迟呆,目晦少神,精神萎靡,倦怠懒言,表情淡漠,表示正气损伤,病情严重。目暗睛迷,反应迟纯,言语错乱,神志昏迷,撮空理线,循衣摸床;或暴病卒作,沉迷烦躁,昏不知人;或一时卒倒,口开目合,瞳神散大,手撒遗尿,表示精气将脱,病情凶险,预后大多不良。

“神藏于心,外候在目。”黑白分明,清亮明透为善。白睛暗浊,黑睛晦滞,精采全无,浮光暴露,目睛突起而喘息端坐为恶。目陷无光,目翻上视,瞪目直观,目睛正圆,戴眼反折等,是五脏精气衰竭,为凶险之候。瞳仁突然散大,灯照不收,是肾竭不摄,元气涣散,主死。色主要表现在面部,面色光泽而明润,含蓄而不露,是五脏精气内充的征象,称为正色。虽在病中,由于脏气未衰,其病易治。反之,晦暗枯槁,夭然不泽,为脏气衰败,病多凶恶。突发面色青黑,多为心脉瘀阻,病凶险。面苍白而两颜发赤,面红如妆,为回光返照,病恶。突然面色苍白,为邪盛正衰,或失津亡血之象,病恶。

(2)望形态;形态自如为善;沉静卷卧多为阴寒独盛,躁动不安多为阳亢热盛,病为恶;气短喘促,坐而仰首,多为心肺气衰;循衣摸床,两手撮空,为神气失守,病多凶险。(3)验齿龈;齿衄、齿龈肿痛多为热盛;牙齿光燥如石,多属胃热伤津,肾阴未竭,病

情尚不严重。齿燥色如枯骨,即齿面干枯无光泽,为肾阴枯竭;齿黑有垢,属火盛,但气液未竭;若齿黑无垢,属胃肾之阴俱竭;病为恶。

(4)审苗窍:病中鼻黑如煤,乃大凶之兆。口开而气但出不还是肺绝。突发喉头水肿,病多凶险。耳轮红润者为善,枯槁者为恶。耳薄而白,薄而青,或焦如炭色者,皆为肾败。耳聋、舌卷、唇青、囊缩,属厥阴肝经之气竭绝,病为恶。

(5)闻声音:凡语声重浊,声高有力,多属实证,病为善;语音轻清,低微细弱,多属虚证,病为恶。呼吸气粗,张口抬肩,息涌声高,惟以呼出为快,属实喘,病尚善;声低息短吸气闲难。上下若不相续,多因肺肾气虚,摄纳失权,为虚喘病,属恶。暴痛出现呃逆,多属胃气衰败的凶证。

(7)嗅气味:昏迷口气尿味、尿闭者为关格;昏迷口气有烂苹果味者为肝昏迷;口气恶臭。多是癌肿晚期,病均为恶。昏迷痉厥而呼气中带杏仁味的,应考虑有无氰化物中毒;呼出有特殊的蒜臭味,当警惕有无有机磷农药中毒;呕吐物有特殊的芳香臭味,多系敌敌畏、敌百虫等中毒,病均为险。

(8)诊虚里:虚里穴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内藏心脏。虚里又是诸脉所宗,为胃之大络,所以观察虚里的动势,可以辨疾病的轻重安危。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是宗气内积胸中,为无病之征。若动微而不显,是不及,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是太过,为宗气外泄之象;若动而欲绝而无死候表现的,多见于悬饮、食积等证。其动已绝,而人迎脉也停止跳动的,是死候。

(9)察舌苔:舌质红而润,苔薄白为常。淡白舌多是阳气衰弱,气血不足之象。红舌为阴虚火旺,或湿热邪盛。暴病见舌干红而痿者,为热灼阴液,病为恶。绛舌是邪热在营血。绛而光亮如镜,为胃阴已亡;绛色不鲜而干枯不荣,是肾阴已涸,病多凶险。紫色,干枯少苔,为血分热深毒盛,血行阻滞,阴液大伤,病情危急。舌体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舌体不自主地战抖为久病气血两虚,虚风内动。舌伸长口外,无力收回,多属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之危候。白苔,薄主表,厚主里,润泽的是津液未伤,干燥的为津液已伤,厚浊粘腻的多夹湿痰秽浊。黄苔,主热证、里证。黄色越深,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灰苔,干燥多属热炽津伤;灰而滑润,属阳虚不化,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灰而粘腻,主湿痰中阻。黑苔多由黄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

(10)切脉象:平脉为善。疾、促、结、代、虚、大、芤等脉为恶,真脏脉为凶。真脏脉,其脉象表现,毫无和缓从容之象,坚锐之极,散漫之极,或混乱无序,失去脾胃中和之象,散漫之极,谓脉无胃气,其病主凶。肝之真脏脉,弦急强劲,如循刀刃,如新张弓弦,毫无冲和之象,为肝脏死脉。心之真脏脉,坚而搏,如操带钩,绝无圆润流利之象,为心脏死脉。脾之真脏脉,如鸟之啄,坚锐不柔,如屋之漏,乍数乍疏,忽来忽止,散乱无序,为脾脏死脉。肺之真脏脉,大而虚,如风吹毛,空虚无根,散乱无绪,全无敛意,为肺脏死脉。肾之真脏脉,搏而绝,发如夺索,如指弹石,全无柔润之象,为肾脏死脉。

专科特色:专科急症辨证也是各有特色。

外科;外科的特色是辨别阴阳、肿痛、脓疡。《疡医大全》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说明诊断疮疡如能辨清阴阳,则治疗上就不会产生原则性的错误。

(1)阳证:皮色红,皮温热,肿势高,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肿胀局限,根脚收束,疼痛重,脓液稠厚,发病急,病程短,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好。

(2)阴证:皮色白,皮不热,肿势平坦,肿块硬如石或软如绵,肿胀不局限,根脚散漫,不疼、隐痛或酸痛,发作慢,病程长,难消,难溃,难敛,预后不良。

(3)辨肿:肿的形成乃由于气血瘀滞、经络阻塞所致。肿而色红,热皮薄光泽为火;肿而不硬,色紫黯青,皮色不泽,不红不热为寒;皮肉重垂,深则按之烂绵,浅则光亮,水泡破,流黄水为湿;肿势宣浮,皮肤拘皱,不红或微热为风;肿势软如绵,硬如馒,不红不热为痰;肿势以手按之皮紧而肉软,遇喜则消,遇怒则长,无红无热,皮色如常属气;肿则坚硬如石,不红不热属郁结;皮肉肿胀,颜色由红紫逐渐变为青黯属瘀血;肿势平坦,根脚散漫属虚;肿势高起,根脚收束属实。

(4)辨痛:痛的形成由于气血壅滞、阻塞不通所致。痛的情况与疾病的性质亦有关系。浅在皮肤肌肉作痛,常为先肿而后痛,痛较轻;深在筋骨,常为先痛后肿,痛较重。饥则痛甚,不胀喜按,按则痛减属虚;饱则痛甚,胀闷拒按,按则痛剧属实(需注意急腹症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皮色不变,痛有定处,得暖痛缓为寒;皮色红燥热、遇冷痛减为热。两胁

(或左或右)压痛为心肺、肝、胆、腰、脾、肾之病;脘腹压痛为心、胃、肠之病;下腹压痛为膀胱、胞宫之病。

(5)辨痒:痒的形成由于风、湿、热、虫游行于皮肤而作。疮疡初起时有作痒的感觉,是风热相持,毒势正盛,有发展的趋势;如治疗后作痒为气血流通,有消散趋势。溃疡作痒,一是护理不善,疮口冒风,脓区不洁;二是疮口将要收口,气血渐充,生养新肉。皮肤痛痒是一个主要症状,如风胜则燥,多干痒;湿郁生热,多湿痒。

(6)辨脓:肿疡在不能消散的情况下,就应该辨别是否有脓。在肿疡时主要用触诊来辨脓液的有无和深浅,决定应否开刀;在溃痛时,则主要用望诊来观察脓的颜色和厚薄,用闻诊来嗅脓的气味,以判定疮疡的顺逆。若先出黄稠脓液,次出黄稠脓水,是将敛佳象;若黄白稠脓,略带腥味,润泽明净,为气血充足,是佳象;若脓稠黄浊,为气血实火有余,是顺症;脓稀色白,为气血虽虚,未为败象;脓色紫而夹有血块,为血络受伤,未为败象;脓稀如粉浆污水或夹有絮状物,腥秽恶臭,是气血衰竭,穿膜着骨,是属败象;脓水如姜汁,病势较重;由薄脓转为厚脓为体虚渐变,有收敛之象;由厚脓转为薄脓,体质渐衰,一时难敛。妇科:因妇女残存着羞涩心理,不肯畅述病情,所以在辨证上应特别注意问诊和切诊,且重在经、带、胎、产。

切诊:月经脉右寸浮洪,经闭不行,尺脉微涩,多为血虚不足的虚证;尺脉滑而断续不匀,又为血实气盛的实证。崩中下血,脉多虚大弦数,若日久不止,宜见细小芤迟,反见虚涩数的多预后不良。若停经二月,脉象和平而无弦劲涩伏,或右寸和两尺脉滑利较甚,为妊娠初期;若怀孕以后,六脉沉细短涩,或两尺脉弱,多为堕胎的先兆,宜预防流产;若产后血出不止,尺脉不能上关的,预后多不良。至于腹部辨痛则可见外科特色。

儿科:儿科的特色除望形体、面色,察苗窍外,可观指纹,观指纹是诊断三岁以内小儿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指纹是指虎口直至食指内侧上廉所显露的脉络。食指近虎口的第一关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若发生疾病,则指纹的形态、颜色就随着变化。临床上根据沉浮、颜色、部位等情况进行辨证。沉浮分表里,外邪初受,病尚在表,指纹现浮;病邪在里,指纹多沉。红紫辨寒热,若纹色深红紫暗,为邪热郁滞;指纹青色主惊、主痛、主抽搐;青兼紫黑,是血络闷郁,病属危重。淡滞定虚实,指纹色淡属虚;指纹涩滞而流动不畅属实。由于病邪阻遏营卫的运行,因风热、食滞交相搏结所致。三关测轻重,指纹出现于风关为病邪初入;指纹出现于气关为病邪方盛;指纹出现于命关,为病重的征象;指纹直射指甲,名透关射甲,属危险证候。

骨伤科:骨伤科的辨证特色是望诊注意形态,切诊着重摸诊。

(1)望诊:首先要望病人神色与形态的变化,如神志是否昏迷,七窍有否出血,两侧瞳仁大小是否正常,全身各处有否畸形等等。如有严重伤痛,则面部有痛苦表情;失血过多,则面色苍白;头部损伤,可能有昏迷;胸胁损伤,则多有呼吸短促等。其次要注意局部肿胀情况,肤色的青紫赤黑,四肢有无活动障碍或畸形。如为创伤,还应观察创口的大小、深浅,创面的洁净,创缘是否整齐及出血多少等。

(2)摸诊:包括压痛、畸形、摩擦音、温热四个方面。有敏感的压痛点,表示附近有骨折线或骨折端或脱臼存在。患部凹陷旁突,可以判断脱臼的方向;畸形,可以判断骨折的位置、错位方向或碎骨片的位置,以及呈现重叠、成角或旋转变形等情况。手触摸骨折部摩擦音显著者,属完全骨折。从局部冷热的程度,可以辨识是热证或寒证。热肿一般表示新伤或局部瘀热;冷肿表示寒性病或气血受阻。骨伤科的危重证候有:头部损伤,脑液渗出,或神志不清,频作抽搐,失事后头脸皮肤虽无损破,但七窍出血,或频频作呕,神志模糊,曾一度昏厥,苏醒片时又见晕厥;胸部受伤后致气逆喘息、咳血、吐血、面色青紫;脊椎损伤,上肢

或下肢瘫痪,丧失知觉,大小便闭;腹部受伤,胀满疼痛,呕吐不止;肋骨折断内陷剧痛冷汗出,脸色苍白,腹胀满,脉渐细数无力;少腹受伤,尿出鲜血;创伤经脉,出血不止者;创伤后,创口腐而无脓,颜色紫黯,患者表情呆钝,牙关活动不灵;严重创伤而脉证相反者。总之,急症辨证,要充分发挥中医望闻问切的优势,从病象入手,抓住主症。分解病机。观同察异,明断顺逆,诊救并重。突出一个“准”字,方能为救治原则的确切,举措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第二节急症论治

中医急诊的临床首先在于确立治则,方能及时、准确、有效地予以急救。治则即治疗原则,《素问·汤液醪醴论》所云:“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即是针对急症发生的病机而确定的指导性原则。也就是急症的论治要点。

一、辨析病机,急救为先

治则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急症的病情、病性、病位和病势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在临诊时务必详询病史,探穷病源,明辨病机,找出症结,方能产生极有针对性的治则。标本病机在急症时首当其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为急诊临床的重要原则。就缓急而言,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病之缓急和治之缓急。从病的缓急论:一般来说,本急于标,这是从疾病所发生的角度看,若不从本治,则仍会产生“标”证;但在急诊临床来看,往往标急于本,盖邪为标,正为本,祛病常急于治本,故当急则治其标。治的缓急又可分为三:从治法来看,治暴病当急而不能缓,否则,病邪深入以至气血逆乱而成危候,而急以祛邪则不至于伤正,病人易于恢复。从治疗的部位看,治上清上,多用缓药;治下攻下,多用急药。从治疗的时机来看,病机是否成熟,亦决定治法的缓急。从总体而论,无非病之表里、证之先后、势之缓急三大方面。表里缓急:一般宜先表而后里,但如里急者,则又该急救其里。

病证先后缓急:一般宜急治新病,缓治旧病。病势缓急:无论外感内伤,均须根据何者急重而定治标治本。但临证之际贵在灵活,绝对不可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绝对化、公式化。急的时候何尝不能治本,如亡阳虚脱,急以回阳救逆,就是治本。此治本之缓即是救标之急。由于急症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预后差,所以要特别强调急救其标,如高热甚则抽搐者,急于退热镇惊;神昏者急予开窍醒神;急性血证又当先予止血宁血。急救为先常常可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随证辨治,综合处理

急症的发展演变和传变规律,在各个阶段,病家不一,病机不同,病位各异,都需随证辨治,采用差异治则,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浴之摩之,薄之却之,开而发之,适事为故。

急症并非孤立的证候或症状,而是病因、病位、病机、病性、正邪消长、阴阳变化的具体表现。因此,急症临床要及时而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危急因素,无论扶正或祛邪之法,无论口服或外用之剂,不分针灸、推拿、刺络之术,针对急症之急,综合处理。从历代成功的经验,以及近年来发展趋势来分析,内科急症的治疗,已逐步由原来单一的口服汤药为主,发展为多剂型、多途径的给药方式,并应用多种急救手段及现代科学仪器的综合疗法。这种综合救治有以下优点:能及时合理地进行急救治疗,尤其对垂危病人更为重要;能较快地将急症治疗中的标本缓急统一起来,有效地提高救治效果;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在急症治疗上的深化和发展,必将把中医急救治疗引入一个

新的阶段。

三、抓住其变,防治其复

中医治病十分强调“治未病”,在临床急救方面尤为突出“已病防变”的治疗思想。因此,急救时,不但要治其已病之脏腑,更要顾护未受病之脏腑,保全性命为主,即“务在先安其未受邪之地”,防止病邪进一步损伤脏真之气,旨在固其本元之气。若五脏元气未伤,“气长则顺”。否则,气变则逆。故当及时地阻断病邪内侵之路,防止病进伤正。元气一伤,正不胜邪,逆陷入里,救治即难,为恶为险。由此可见,临床急救的选方举措,一要顾护正气,护津保气,二要注重未病脏腑的调养。绝不可一昧地蛮攻乱补,以方套病,而忽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故《脉药联珠·序》中说:“疗人于无药之外,察人未病之先!”

温热病逆传变症,多由卫分直入营血,逆传心包。临床上除有躁扰不宁、神昏谵语、斑疹吐衄等心营证候外,还须警惕体温骤升或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促迫、面唇发绀、脉微欲绝、血压骤然下降等厥脱表现,这些多属热病逆变危候的先兆。若先兆出现,应当机立断,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突变。

内伤急症的逆变,多见于久病之后,在脏腑气血失调的基础上,加上诱因,引起了病候的急剧演变与加重,导致脏腑的气血功能严重受损和亏耗,最终出现多种多样的危急证候。虽然这些内伤急症的病因不同,症候不同,在病情发展到危急重笃阶段,常都导致气机逆乱。临床上气机逆乱的先兆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清窍闭塞、神失所用的先兆———神志朦胧;阳气暴涨,肝风内动之先兆———躁动抽搐;痰浊内聚,肺气上逆之先兆———喘逆气上;肾气亏损,水邪泛滥之先兆———全身肿满;胃气衰败,受纳无权之先兆———呕恶厌食;阳气衰微,四肢厥逆之先兆———脉微肢冷;血不循经,内溢外浮之先兆———出血紫癜;气化失司,水道不利之先兆———尿少尿闭。掌握以上急症逆症的传变先兆,对判定预后及防止疾病的恶化是非常重要的。

四、审因立法,重视反治

细察病因病机而立法治疗,即所谓的对因治疗,也是急症抢救成败的的根本。如以外感高热证为例,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具有:以高热为主证;反映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热甚必伤津耗液;邪毒内侵与正气受损则出现病势的逆传;病邪的属性,在发病之初常决定病证的性质。从而可以认为,温热病的不同证候,都是邪毒与正气相搏的不同结果。其中邪毒致热,则是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主要共同病机;邪毒内陷,耗伤营阴,则是其病势转危转急的病理基础。因此,解毒清热的治则,对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高热,都是不可缺少的治则。至于在卫气营血各阶段出现的或虚或实、偏阴偏阳的证候,则可根据不同脉证,选用解毒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为主的具体内外治法。再如内伤杂病急症,其临床特点主要是:内伤急症一般可概为以腑腑气血阴阳失调所呈现的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型;内伤急症的寒热,都源于虚,故其寒热为标,正虚为本;内伤急症的传变,不同于由温病急症的传变规律;审内伤急症的轻重,主要是察其气机是否逆乱等。所以内伤急症多系由虚而实,实多起于瘀滞,瘀滞加重则转为急症。因此在虚的基础上衍生的瘀滞,是内伤急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按此分立法,选择治则。

急症治疗还应重视反治法。反治即采用从表面看是顺从疾病所表现的现象来治疗的方法。如真热假寒证,从表现看是一派寒象,其实质是内热极盛,治疗时从其假寒,反其真热,实质上也是针对疾病本质的一种治疗原则。急症常用反治法有下列几种:

(1)寒因寒用:即外有寒象而用寒药。如热厥证的热深厥深。其四肢厥冷仅是假象,内热才是本质。治疗时应抛弃其假寒,内热一除,假寒证象便可消失。此

外也有用凉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即在大量温热药中,加一味与病性相同的寒凉药,以治其假热证象,亦称为寒因素用。

(2)热因热用:即外有热象而用热药。如真寒假热证,其面红发热仅是假象,里寒才是本质。治疗时温其里寒,则假热自退。此外,也有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即在大量寒凉药中加一味与病性相同的温热药,以治其假寒证象,亦称热因热用。

(3)通因通用:腹泻常法应当止泻,如果腹泻是由于肠中积滞、传导失常所致,不单纯强调止泻,应当消除致病之因,以泻下导滞之品去除积滞,使肠道传导复常,则腹泻自止。又如失血证常法应当止血,如果出血是由于瘀血引起,则宜兼用活血祛瘀之品,祛除瘀血,使病因消除,出血症状自然消失,这称为通因通用。($)塞因塞用:腹胀常法应用消胀,如果腹胀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则不能用消积导滞,行气宽胀等法治疗,而必须用补脾健胃的方法,使脾胃运化恢复正常,腹胀自消。又如便秘当用泻下,这是常法,但若此大便秘结是因为气虚以致肠道传导无力引起,则宜用补中益气之品,使肠道传导有力,则大便自通,这称为塞因塞用。

急救之法也就是应急措施,这是变急为缓,扭重为轻,转危为安,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其论治要点概括起来就是:审因立法,急救为先,抓主防变,综合处理。

第二章中医急症诊断监护技术

第一节中医急症诊断监护原则

急症常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疾速的特点。临床医生需要准确、迅速地进行诊断和处置。中医对急症的诊察除采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手段外,还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准确、全面的诊断结果,为治疗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为此,中医在急症诊察时应该掌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审察内外重整体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是中医的整体观念。这种观念应用到急症诊察中就成为“审察内外重整体”的原则。正确应用这一原则,对急症诊察有重要意义。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经络系统交通内外,浑为一体。身体一旦有病,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病变也可以显现在某一局部,内部病变可以牵连及外,外部病变也可以传变入里。每一病证的发生发展,无不体现整体功能失调。例如眼底出血,不仅是眼球局部病变,还和经络脏腑有密切关系,或肝火上炎,或心火独亢,或脾虚失摄,或肾阴亏虚??原因很多,若仅从眼部诊察,往往失于全面。因此,在急症诊察中既要重视局部病变,又不可忽视整体的状况。

诊察整体对了解人体正邪盛衰,辨识疾病的轻重,推断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局部病变较重,但整体状况良好,尚无大碍;若局部病变不甚,但整体状况不佳,则要谨慎。

诊察整体包括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脉等情况,急症诊察尤要重视神、舌、脉的诊察。这是望诊和切诊的重要内容。

二、四诊合参抓主症

中医诊察疾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所谓“欲知其内,当观乎外,诊察于外,斯知其内。”以上四种诊法,在临床上都有各自的独特作用,四者相互补充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因此,决不能单凭一种或两种诊法,只掌握片面材料就做出诊断。必须将四种诊法紧密联系起来,作多方面的了解和观察,然后运用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理论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正确诊断目的。这称为四诊合参。有时临床症状和四诊结果并不完全相符,甚至相互矛盾,这时应该结合整体情况,仔细识别症状和四诊结果,以辨别谁代表着疾病的主要方面,这就是舍症从脉或舍脉从症的方法。

临床症状虽然很多,但总是有一个或几个表现最突出,病人感觉最痛苦的症状,也称此为主症。主症与病证有内在联系,反映病证本质,抓住主症,也就是把握了病证的关键。诊察主症就要详细了解主症的表现,包括主症发生的原因、发病时间、病症特点及发展变化的过程等内容,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如胸痛是主症,多由劳累、激动、寒冷及饱餐引起,疼痛多固定并向肩背放射,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有的疼痛并不明显,而胸前区仅是痞塞不通闷胀憋气。疼痛本身又有刺痛、绞痛、闷痛、胀痛、灼痛、隐痛等区别。

辨别主症还要和病因结合起来,如刺痛多由瘀血,绞痛多为寒凝,闷痛多伴痰湿,胀痛多兼气滞,灼痛多因火热,隐痛多系虚损等。有时患者主述的症状并不一定就是主症,诊察时要善于结合整体情况及局部表现提出主症,抓住主症进行问诊,围绕主症进行诊察。

三、辨证求因看变化

所谓辨证求因就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是什么性质的病证。临床辨证常采用八纲、气血津液、脏腑、六经、三焦等辨证方法。各种辨证方法各有特点和适应范围,但其间又有某种联系,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求因即探求病证的发生原因和本质,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瘀血、痰浊及虫害等内容。明确了病因对疾病就有了真切的了解,诊断更确实,更可以把握变化,而在治疗上就可以做到审因论治。但是急危重症,病情变化迅疾,症候复杂多变,必须随时注视病情变化,根据症状、体征的特点和病机演变,随机应变,及时处置。这是诊治急症的关键所在。急症病情变化迅速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每一病证都有自身的演变条件、特点和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变化,对疾病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就可以胸中有数。如外感风寒,可一汗而解,也可以化热入里成为阳明里症;温病可由卫至气,由气传营,由营入血,只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就可以预见到病情的发展,从而掌握主动予以救治。

急症变化也有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过程。要善于发现症候早期的微小变化,也即先兆症状。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烦躁、脉象弦滑有力时,是再次出血的先兆;心绞痛患者若疼痛次数增加,时间延长,原来有效的药物作用减低,则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随时把握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是危重急症诊察的重要内容。

总之,急症具有急、重、快、变的特点,在诊察中掌握以上原则,从而确立救治方法,为抢救和治疗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第二节中医急症诊断监护技术运用

一、望诊

望诊是医生利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者全身、局部及排泄物的情况,以了解病情

及其发展状况的一种诊法。望诊是医生诊断过程中首先进行而且贯穿始终的一种诊

法,在急症诊治过程中,往往首先通过望诊即可在医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诊断印

象,对下一步的诊治活动起到引导作用,所谓“望而知之者谓之神。”所以望诊是急诊医

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望诊分为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但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往往同时进行,很难截然分

开。望诊内容包括望神、色、形、态。

! " 望神

神分为广义的神和狭义的神。广义的神是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

神是人体的精神活动,即精神。望神包括以上两方面内容。

神与形有密切的关系,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形灭则神亡。观察神之盛衰,可以

推知形体的健康与否。

“精”、“气”、“神”是人体“三宝”,三者依次相生,相互影响。因此,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内经》曰“失神者死,得神则生也。”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眼可以传神。面部表情

和人体活动姿态,也能表现人体的精神活动和情志变化,所以望诊应该重点着意于目

光、表情和动态,再结合全身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得神:得神即有神。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应答清晰有条理,目光明亮,顾盼自

然,灵活,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呼吸平稳,肌肉不削,体态自如,动作

灵活。有神是精气充足的表现,见于正常健康人或虽病而正气未伤,属轻病,预后良好。

(")失神:失神即无神。表现为神志昏迷不醒,呼之不应,或语无伦次,瞳神呆滞,目

暗无光,面色晦暗,表情淡漠,肌肉大削,强迫体位,反应迟钝,动作失灵或出现无意识动

作,如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无神是正气耗尽,精竭气亏,脏腑功能衰败的表

现。提示病情极严重,预后不良。

(#)假神:假神是垂危已失神的病人突然出现精神好转的假象,如本已失神,突然精

神转佳,目光明亮,言语不休;或本已语言低微,时断时续,突然语言清晰;或原本面色晦

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已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加。假神是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

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患者将要死亡的危候,绝非佳兆。

($)神乱:神乱,表现为神识不清或神昏,谵语或怒骂,喜笑不休,躁动不安或打人毁

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避亲疏,或狂妄自大,夜不安寐。温病患者出现神乱症候,为

热毒扰乱心神或阳明腑结所致。如果伴有发斑等症,则为热入营血;妇女月经前后出现

神乱如狂、少腹满痛、舌质紫绛为热入血室。内伤出现神乱症候,多为狂症气郁化火,痰

火扰心所致。如果突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为症,由肝风挟痰,或痰

火扰心,肝风内动所致。

(%)神志不宁:表现为心神不安,烦躁,心悸怔忡,心中懊侬,失眠多梦等,

为心火肝

阳扰动心神;或心阳虚,心肾不交及温病后期虚火扰心所致。

(&)神闭:神闭,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四肢厥冷等,为痰浊、气滞、

血壅、气积,热邪等蒙闭心窍;或心气虚,一时气机不相顺接;或失血过多,血虚不上承所

致。

另有癫症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恍惚;或痴呆,善悲喜哭,语无伦次或喃喃

独语,肢体困乏,饮食减少,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神气不足:神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健忘,懒言低声,倦怠乏力,动作迟

缓,常见于虚症患者,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而致心神不旺,是轻度失神之表现。

" ( 望面色

望面色要观察面部颜色与光泽,颜色是色调的变化,即青、赤、黄、白、黑五色诊;光

泽即明度变化。五脏应五色,肝为青,心为赤,脾为黄,肺为白,肾为黑。光泽属神气,光

泽变化可以诊察正气之盛衰有无。正气盛者,面色光泽明润;正气衰者,面色晦暗枯槁。

面部各部位分属脏腑,上额属咽喉,印堂穴处属肺,鼻根属心,鼻柱属肝,鼻柱两旁

属胆,鼻头属脾,鼻翼属胃,鼻翼处上属小肠。颧骨下属大肠,颧骨下外侧属肾,鼻下唇

上,人中沟两侧属膀胱子宫。中医急诊——外感高热诊疗常规

中医外感高热急症诊疗常规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高热症协作组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青岛会议修订《中医外感高热症急症诊疗规范》制定。

一、病名

中医病名:发热,外感发热。

西医病名: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二、概述

(一)中医学观点:

发热是以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为主的症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发热为临床极常见症状,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因情志、劳倦所伤等所致诸种疾病,尤其是各种传染病、时行病,疮疡类疾病,内脏瘅热类疾病均可导致。

凡因外感邪毒所致,以体温升高(38.5℃以上),初起多见恶寒、口渴、脉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者,既称外感高热症。本症见于温病、伤寒之发病过程中。摘自:医学教育网https://www.docsj.com/doc/1e10663286.html,

现代医学急性感染性疾病可参考本篇进行诊疗。

(二)现代医学观点

本篇所指的发热是指现代医学的各种感染性发热。

从感染源分类可以包括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从感染部位分类可以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中枢性感染。

三、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特点

1.急性发热,热势可有波动,热型各有不同;

2.初起多有恶寒、伴有口渴和口渴不欲饮、脉数等症。

(二)发病特点

1.发病急,一般在三天以内;

2.病程短,一般在两周以内;

3.传变迅速;

4.四季可见,随季节、地域、体质的不同各不相同。

5、具有一定传染性。

(三)病因病机特点

1.系外感邪毒内侵;

2.正邪交争,阴阳失衡,导致热盛急候;

3.易于伤阴耗气,易致昏谵、痉厥闭脱(神昏)等危候。

(四)诱发因素

素体亏虚,饮食失节,寒暑失常,劳逸失度,皆可诱发外感而致高热。

(五)实验室检查

应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应的理化检查。

具备上述(一)、(二)项,参考其它项,即可作出诊断。

四、证类诊断

(一)卫分证

1.风热袭表

(1)主症:发热微恶寒;咽喉赤痛或干;脉浮数;舌边尖红,苔薄黄。

(2)次症:头痛鼻塞;咳嗽;口微渴。

2.风寒束表

(1)主症:恶寒甚于发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2)次症: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口不渴。

3.暑湿在表

(1)主症:发热微恶寒;身重脘闷;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2)次症:头昏胀痛;纳呆呕恶。

(二)卫气同病

(1)主症:高热恶寒;烦渴;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腻。

(2)次症: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浮数或洪大。

(三)气分证

1.肺热壅盛

(1)主症:壮热;胸痛;脓痰或痰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滑数。

(2)次症:烦渴;咳喘。

2.胃热炽盛

(1)主症:壮热;口渴引饮;脉洪大;舌苔黄燥。

(2)次症:汗出;口臭;面赤心烦。

3.腑实热结

(1)主症:壮热日甫热甚;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舌苔焦燥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2)次症:腹胀满;烦躁谵语。

4.肝胆湿热

(1)主症:寒热往来;目肤发黄;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次症: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尿黄。

5.脾胃湿热

(1)主症: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舌苔黄腻或白厚腻;脉濡数。

(2)次症:目肤小便发黄;嘈杂似饥。

6.大肠湿热

(1)主症:发热;腹痛;泻泄或痢下脓血;舌红苔黄腻。

(2)次症: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脉滑数。

7.膀胱湿热

(1)主症:寒热起伏;尿频数涩痛,黄浊短赤;舌红苔黄腻。

(2)次症:小腹拘急引痛;腰酸痛。脉滑数。

8、邪在少阳

(1)主证:发热,寒热往来,头痛;口苦咽干,目眩;胁下胀满;脉弦细。

(2)次证:干呕不欲食;心烦喜呕;舌红苔黄。

(四)气营(血)两燔

(1)主症:壮热口渴;舌红绛;斑疹隐隐。

(2)次症:烦躁或神昏谵语;鼻衄,吐血等出血见症;脉洪数或细数。

(五)营分证

(1)主症:身热夜甚;心烦甚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

(2)次症:斑疹隐隐;口渴少饮;脉细数。

(六)血分证

(1)主症:身热灼手;斑疹密布;鼻衄、吐血等出血见症。

(2)次症:舌红绛;神昏谵语或谵妄;脉细数。

(七)热极生风

(1)主症:壮热;手足抽搐;颈项强直。

(2)次症:神昏谵语;肢厥;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上述证类具备主症与舌、脉象即可作出相应证类诊断。

外感发热,除以上证候外的证候,可按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

五、分级分期

(一)分期

表证期:包括风热袭表,风寒束表,暑热犯表,病在卫表阶段。

表里证期:多属于表里同病,包括肺热,胃热,腑实,肝胆,脾胃,大肠,膀胱湿热证。里证期:病邪入里,涉及多个脏腑,可见于气分,营分,血分证或见于正气亏虚的危重证。(二)分级

1.轻度:(1)体温38.9℃以上(?应为“以下”);(2)发病初起,全身证候轻微;(3)热势虽高,但病在表;(4)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

2.中度:(1)体温39℃-39.9℃;(2)全身证候显著;(3)实验室检查多见异常。

3.重度:(1)体温40℃以上;(2)出现痉厥闭脱危证;(3)实验室检查显著异常。

年老体弱者,体温虽不高,但病情重,不能绝然以体温分级。

六、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与内伤发热鉴别:

外感高热发病急,病程短,多有传变,热无休止而热势重,有感触疫毒、风寒外袭之病史,并兼见其它外感之兼症。内伤发热,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度高或不高而多间歇,多起于它病之后,必见其它内伤之证候。

2、别虚实

内伤之发热多属虚热,或本虚标实之热,或见于外感迁延,正气已衰之后期阶段,其热一般为波动无常,时高时退,缠绵难愈。实热多见于外感中期,热势较高,病情较急,变化较速,多有热盛伤阴,可见谵语、神昏、动风之象。

3、察热型

高热热型较多。1.壮热:多见于伤寒的阳明病和温病的气分阶段;邪毒内陷之气营两燔,亦可见到壮热,但常并见发斑,昏谵或抽搐等症。2.潮热:常见有腑实性潮热,症见汗出蒸蒸,腹胀拒按,热势至夜加重;肺热性潮热,症见潮热颧红,咳嗽,咯血,舌红苔少,脉细数。3.寒热往来:即寒时不热,热时不寒,或寒热交错,其中又有虐性寒热往来,以及少阳病寒热往来之别。

4、审寒热真假

在高热症中,寒热真假的出现,是由于热极或寒极之际,出现与其本病之寒热不相符合的假象。真寒假热之鉴别要点为: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喜热饮,脉虽数,并不鼓指,按之乏力,微细欲绝,苔虽黑而润滑。真热假寒的鉴别要点为:身虽大热,而四肢厥冷但反不欲近衣被,口渴而喜冷饮,胸腹灼热,按之蒸手,脉滑数,按之鼓指,苔黄燥起刺,或黑而干燥。

(二)西医鉴别诊断

1、感染性发热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衣原体,霉菌性,其他致病微生物。

2、非感染性

风湿类疾病,内分泌疾病,过敏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

七、常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液生化。

3、血清学检查。

4、 X线检查。

5、其他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必须的检查。

八、专科专病实验室检查(B类:对疾病诊断治疗有益的检查,某些情况下为必须检

查)

1、微生物学检查、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2、免疫学检查及风湿类疾病检查。

3、病理学检查。

4、骨髓检查。

5、其他与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相关的检查。

九、治疗原则

(一)急救处理

1、退热措施

(1)物理降温

(2)口服解热镇痛药物:巴米尔、百服宁、速克痛等。

(3)辨证应用口服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藿香正气胶囊等;清开灵口服液;严重高热伴有烦躁、谵语者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散。

(4)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4ml,每日3~4次。

(5)肌肉注射安痛定:2ml,每日2次。

(6)静脉注射醒脑静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清开灵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7)静脉注射来比林0.9g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8)消炎痛栓剂:25~50mg,纳肛,每日1~2次。

应用解热镇痛药应密切注意其对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2、支持疗法

保障充足的液体、热量、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供给。

3、针对病因治疗

抗微生物治疗。

(二)西医治疗

A类:基本医疗及抢救用药。没有注明类别的均为A类。

B类:二线治疗,需副主任医师以上指导用药,某些治疗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治疗效果、治疗风险、保险费用等)。

1、退热处理:见急救处理。

2、支持疗法:见急救处理。

3、抗微生物治疗

应用抗生素应注意其对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1)抗病毒治疗:以中药治疗为主。

(2)抗菌素应用

1) 首选细菌敏感抗生素治疗

2) 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怀疑或确认革兰氏阳性菌,初次感染、年轻人群、一般情况好者治疗可以首选。

3) 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应用普通青霉素、一代头孢或其他类抗生素无效者,城市老年人群、有慢性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感染病史、怀疑或确认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者,可选用。

4) 三代头孢菌素:应用二代头孢菌素或其他抗生素无效者,重证感染、怀疑革兰氏阴性杆菌尤其是绿脓杆菌感染、一般情况差者,可选用。(B)

5) 泰能:重证感染、怀疑有内毒素血证或血行感染者、一般情况差者,或头孢菌素无效者,可选用。(B)

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或无效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怀疑有军团菌、白喉带菌和支原体感染者,可选用。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7) 喹喏酮类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泌尿系感染、消化道感染、胆道感染及结核菌感染。

8) 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伪膜性肠炎,可选用。

(B)

(3)抗真菌药物

(4)抗寄生虫药物

(三)中医治疗

1、基本原则

外感高热症的处理,除应熟练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外,还需遵循以下几点:

(1)分清主次:即分清高热和兼症的主次。外感高热,不论其热型、热势如何,其高热均属主症。如高热兼见出血,其主要病机乃邪毒内陷,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治当清热凉血为本、为急、为先。

(2)预防传变:即观察分析由高热而伴发的变症与高热的关系。外感高热凡并发昏谵、厥逆、出血、抽搐等候,均提示邪毒内传、营血耗伤,此时除治高热外,尤当急治变症,加用开窍、固脱、凉血、熄风之剂,以应其急。

(3)综合治疗

高热急症,复杂多变,临床多采取擦浴、刮痧、针刺、灌肠、口服、注射等外治内治综合治疗。

2、急救处理

所列诸法,可根据病情单独或综合使用。

(1)退热

1)针剂

a.柴胡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

b.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

c. 醒脑静注射液:本品系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每毫升含生药1克,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1-3次;或每次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对肺系感染高热疗效较好。

d.银黄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

e.穿琥宁注射液:每次400~64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分2次静脉滴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细菌性痢疾。

f.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营分高热。

g.大蒜注射液: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适用于霉菌感染性高热。

2)药物擦浴

a.用荆芥15克,薄荷15克,煎水擦浴,得微汗而解,适用于风寒外感高热。

b.用麻黄10克,薄荷15克,用法及适应症同上。

c.石膏水:用20%石膏煎液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

3)针刺

一般选穴,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手法均采用泻法。

亦可用柴胡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常取曲池(双)、足三里(双),每穴注射0.5-1毫升,每4-6小时一次,至大热已退为止。

4)滴鼻

a.三解素滴鼻剂(湖北中医学院附院研制),由柴胡、双花、连翘、青蒿等组成,经提炼成31%的蒸馏液,每次每侧鼻腔3-4滴,每半小时至1小时滴一次,退热效果较好。

b.复方柴胡滴鼻液:由柴胡、薄荷等组成,制成40%的蒸馏液,用法同上。

5)灌肠

a.大黄枳实汤:生大黄15克,枳实15克,甘草10克,山药15克,寒水石20克,煎水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肠滴注或灌肠(保留30分钟左右),每隔2-4小时一次,体温下降后应视病情而减少灌肠次数或停用。本方适用于各种外感高热。

b.清热灌肠汤: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芦根30克,赤芍15克,

煎水取汁200毫升,用法同上。本方适用于卫分证、气分证或卫气同病之高热。

c.大柴胡汤:柴胡15克,大黄15克,枳实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煎取200毫升,用法同上。本方主要用于胆系高热所致之高热。

d.大承气汤:大黄15克,枳实15克,芒硝20克,厚朴15克;或用大黄30克;或用蕃泻叶30克。各煎取汁150-200毫升,用法同上,其中大承气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效果较好。以上灌肠诸方,均应冷却后使用。

(2)增液

1)10%养阴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制,生地:麦冬:玄参=0.5:1:1)用食盐调至等渗;或10%增液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制,生地:麦冬:玄参=1:1:1 )用葡萄糖调至等渗;用500-1500毫升静脉滴注,适用于高热伤津。

2)或用10%葡萄糖液,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1000-2000毫升静脉滴注。

3)增液汤灌肠。

(3)止痉

凡高热伴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者称为“痉”,即热盛动风。乃热邪亢盛,引动肝风,风火相煽所致。法当急治其标,可选用下列方法(同时配合退热、增液等方法)。

1)针刺:主穴为百会、人中、大椎;备穴为少商、委中。

2)灯火蘸法:用灯草蘸清油点燃,以明火对准印堂、人中、颊车、角孙、神阙、大椎等穴,一触即起,可听见“啪”声,有止痉速效。

3)止痉散:用1.5克,每日1-2次。

4)琥珀抱龙丸:每次1丸,每日3次。

5)至宝丹:每次1粒,每日3次。

6)紫雪散:每次1支,每日3次。

7)醒脑静注射液:用法同上。

(4)开闭

高热闭证,即热入心包,多为热邪内陷所致,每见神昏谵语,口禁目闭,两手握固,痰壅气粗。治当醒神开窍,可选用下列方法(同时应配合退热、增液等法治之):

1)针刺:用三棱针于十宣放血;或刺人中、曲泽、委中,使之出血;亦可针刺人中、涌泉、素寥。

2)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热闭。亦可用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用法同上。

3)清开灵针:每次用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滴,用于热闭,亦可用于痰闭。

(5)固脱

脱证多为高热炽盛,邪毒内陷,阴精耗竭,阳气欲脱所致,即所谓阴竭阳脱,每见大汗淋漓,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救治方法是:

1)针灸:凡阴脱者可用灸法,阳脱宜用针刺。取神阙、关元、气海,采用灸法,每穴灸15-20分钟;或针刺素寥、内关,配少冲、少泽、中冲、涌泉,一般中强刺激,留针,间断捻转。

2)参脉针:用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静滴,适用于阴脱。

3)红参:10克,水煎频服,用于阴脱。

4)参附针:用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适用于阳脱。

5)参附汤:红参10克,制附片10克,水煎频服,用于阳脱。

3、辨证论治

(1)卫分证

1)风热袭表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热甚者加黄芩、板蓝根、青蒿;口渴甚者加花粉;痰多者加贝母、杏仁;小便黄者加车前草。

2)风寒束表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书》)

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甘草。

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咳嗽加杏仁、贝母。

3)暑湿在表

治法:清暑除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香薷银花连翘鲜扁豆花厚朴。

热甚者加生石膏;恶心呕吐者加藿香、半夏。

(2)卫气同病

治法: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银翘白虎汤(验方)

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芦根石膏知母粳米。

随卫分与气分症情孰轻孰重加减用药。

(3)气分症

1)肺热

治法:清热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热甚者加银花、连翘、蚤休、鱼腥草;胸痛咳嗽脓痰者加金荞麦。

2)胃热

治法:辛寒清热

方药: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卫气同病者加银花、连翘、芦根;体弱脉虚大者加太子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发斑者加犀角、玄参;胃气上逆、心下痞闷者,用镇逆白虎汤。

3)腑实

治法:苦寒泻下,通便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芒硝枳实甘草。

热结阴亏,燥屎不行者加生地、麦冬、玄参;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舌生疮者加栀子、黄柏、连翘、薄荷、竹叶。

4)胆热

治法:清热利胆

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

热重者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败酱草;便秘者重用大黄、芒硝、厚朴;疼痛重者加元胡、川楝;呕吐者加竹茹;食欲不振者加藿香、佩兰、山楂;瘀血加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发黄者重用茵陈、金钱草、栀子、青蒿。

5)脾胃湿热

治法:辛开苦降

方药:王氏连朴饮(《霍乱论》)

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淡豆豉山栀芦根。

热甚者加黄柏;湿重者加藿香、佩兰。

6)大肠湿热

治法:清肠化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热甚者加山栀、黄柏;气滞腹痛者加广木香、槟榔、枳壳;痢下赤白者加白头翁、马齿苋。

7)膀胱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八正散(《和剂局方》)

木通瞿麦车前子扁蓄滑石甘草大黄山栀。

热甚者加柴胡、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排尿困难者加石苇、冬葵子;小腹坠胀者加枳壳、乌药。

(4)气营(血)两燔

治法:清气凉营(血)

方药: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生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连翘玄参甘草丹皮鲜竹叶。

热毒炽盛者加板蓝根、升麻;斑疹密布者加白茅根;神昏谵语者加服万氏牛黄清心丸。(5)营分证

1)热灼营阴

治法:清营解毒,泄热救阴

方药: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生地玄参麦冬竹叶心银花连翘丹参黄连。

鼻衄、咯血、肌衄者加丹皮、茅根、侧柏叶。

2)热入心包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温病条辨》)

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心麦冬连翘心犀角尖。加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6)血分证

1)热盛动风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

犀角生地赤芍丹皮。

热毒炽盛者加黄连、栀子、大黄;出血甚者加生侧柏叶、大小蓟、白茅根。

2)血热动风

治法:凉血熄风止疼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桑叶川贝白芍甘草生竹茹鲜生地钩藤菊花茯神木。加服紫血丹。

腑实者加大黄、芒硝;肌肤发斑者加犀角、丹皮。

4、其它治疗

(1)成方选用

1)清肺饮(全国热症北方协作组协定方)

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桔梗牛蒡子虎杖黄芩白花蛇舌草。水煎服,日1剂。

2)柴芩汤(治急性肾盂肾炎高热方)

柴胡黄芩大青叶石苇广木香律草车前草。每日1-2剂,连服1-2月。

3)五味消毒三黄汤(治败血症高热方)

黄芩黄连栀子银花藤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蒲公英野菊花。每日1-2剂,分6次服,连服1-2周。

4)蚤休汤(治肺炎高热方)

蚤休大青叶黄芩败酱草鱼腥草小蓟。每日1-2剂,连服1-2周。

5)抗毒方(治病毒性肺炎高热方)

板蓝根鱼腥草甘草百子草野菊花。每日1剂,重症2剂,连服5-10天。

6)银翘白虎秦艽汤(治急性风湿热高热方)

银翘白虎汤加秦艽、防己、木瓜、桑枝。每日1剂。

7)柴胡承气汤(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高热方)

柴胡银花藤黄芩蒲公英大黄芒硝紫花地丁青藤香金铃子。每日1-2剂。

8)柴黄汤(治脓性胆囊炎高热方)

柴胡黄芩大黄栀子夏枯草郁金茵陈芒硝白术广木香。每日1-2剂。

9)清肺排脓汤(治肺脓疡高热方)

银花藤蒲公英三颗针黄芩苇茎甘草冬瓜仁。每日1剂。

10)五味消毒退热方(治多种细菌感染性高热方)

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野菊花等加味。每日2剂。

11)通腑泻热方(治多种细菌感染性高热方)

大黄15-30g 芒硝9g 玄参15g 甘草6g。最初24小时内可服3剂,以高热退、大便通、腹胀消为度。

12)钩端螺旋体病方

银花连翘苇茎滑石竹叶黄芩蒲公英板蓝根车前草。用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伤寒型高热,每日2剂。

13)通腑煎(全国热症北方协作组协定方)

大黄大青叶,水煎取汁灌肠。

14)清肠饮(北京东直门医院方)

葛根藿香黄芩黄连木香焦槟榔白芍甘草车前草炮姜。每日1剂,分3次服。(三)成药

1.栀子金花丸(《常用中成药》):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1~2次。用于热病发热,目赤肿痛,牙痛等。

2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每服6-9克,每日2-3次。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3.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4.紫雪丹(《和剂局方》):每次1丸,每日3次。适应症同上。

5.至宝丹(《和剂局方》):每次1丸,每日3次。适应症同上。

6.清开灵口服液(广州明兴制药厂):每次10~20ml,每日2~3次。适用于卫分高热。

7.银柴合剂(重庆桐君阁制药厂):每次20~30ml,每日3~4次。适用于卫分证外感风热所致的高热。

8.荆防合剂(重庆桐君阁制药厂):每次20~30ml,每日3~4次。适用于卫分证外感风热所致的高热。

9.牛黄紫血丹(广东潮州宏兴制药厂):每次1.5~3g,每日2次。适用于营血分证见高热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min,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急诊科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经口直视气管内插管 【气管插管目的】 1.有气囊的插管防误吸。 2.直接吸引气管分泌物。 3.不造成胃涨,减少胃反流。 4.保持上呼吸道通畅。 5.便于雾化和急救药物的使用。 【插管指征】 1.所有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CPR)。 2.不能用常规氧疗法纠正氧合衰竭(PO2↓)。 3.肺泡低通气(PCO2↑)。 4.上呼吸道不通畅(分泌物、肿物等)。 5.患者缺乏保护性反射(如作呕吐反射、呛咳反射消失)。 6.可能发生上呼吸道梗阻患者(如上呼吸道烧伤)。 7.严重头面部创伤,呼吸道可能不能自主维持者。 【所需设备】 1.喉镜及大小合适的叶片。 2.开口器。 3.可弯曲的导丝。 4.10~20ml注射器。 5.大小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6.粘贴固定用胶布。 7.大小合适的气管插管。 8.连接氧气带储气囊的面罩。 9.吸引器和吸痰管。 【操作技术】 1.平卧位、头后仰、下颌提起、纯氧面罩。 2.麻醉快速顺气管插管,清醒病人给予适当镇静(地西泮10~20mg经脉注射,或咪达唑 仑2~5mg经脉注射)。 (1)利多卡因1mg/kg静脉注射。 (2)阿托品0.02mg/kg静脉注射3分钟后。 (3)氯琥珀胆碱(司克林)1.5mg/kg静脉注射30秒后。 3.推开嘴唇,以右手示指拉上颌,从而使张嘴。、 4.左手持喉镜,将叶片插入,向右扁桃体方向推进。 5.一旦叶片到达右扁桃体,将叶片横推向中线,从而使舌体被叶片挡在口腔左部。 6.暴露会厌——非常重要。 7.叶片继续前进,直到叶片顶端到达舌根与会厌间的结合部。 8.左手握住喉镜把向前上方提起,多数情况下已可看到声门。有时可能需有人帮助压一 下喉头以更好看清声门。 9.右手持气管插管,先使管子的弯曲弧度向右,插入嘴里。 10.在直视下将管子插入声门。 11.持管子气囊刚好全部进到声门下,并继续插入1~2cm时,即可气囊充气,并固定插管。 12.用听诊器听双肺尖和侧胸部,确认双侧呼吸音已确认气管插管是否成功或位置是否适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抢救流程

第一节高热 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3)舒适护理: ①口腔护理。 ②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③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4)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抢救流程 高热抢救流程见图10-1.

第二节昏迷 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2)安全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 ②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 ③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④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 ⑤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3)呼吸道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③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2.皮肤黏膜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 ①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

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④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⑤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⑥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口腔感染。 3.营养护理 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4.大小便护理 (1)留置导尿管护理。 (2)大便护理: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等治疗。 抢救流程 昏迷抢救流程见图10-2 第三节咯血 护理常规 1.抢救处理 (1)迅速清除积雪(血块); ①体温引流:取头低足高位引流,同时轻叩患者胸背部促使咯出凝块;对大咯血已有窒息征象者立即抱起患者下半身使其倒立,并轻拍背部;尽量采取患侧卧位。 ②机械吸引。 ③充分给氧。 (2)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时,给予呼吸兴奋剂。 (3)迅速开放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给予有效止血药。 (4)对反复咯血及大咯血患者可少量多次输血,最好输新鲜全血,以补充 2 / 20

急诊抢救工作规范与流程

急诊抢救工作规范与流程 一、急诊抢救工作规范 (一)预检 1、预检应有急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必须做到: (1)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 (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与病员及其家属争吵,要耐心解释,满足病员的合理要求,一时做不到的要说明情况。 2、分类时询问耐心,观察仔细,分类准确、迅速。 3、合理安排就诊秩序,既照顾到先后次序,又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求: (1)对急、危、重病员先抢救,后挂号。 (2)对直接送到各诊察室、抢救室的急、重、危及老年病员要主动到诊察室、抢救室查对、分类、挂号。 4、救护车送诊伤病员,预检护士或其他指定人员应到救护车前迎接。 5、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总值班、医务科。并通知有关科室领导: (1)遇有大批伤员、中毒病员时; (2)高干、离休老干部、英雄模范、知名人士来就诊时; (3)涉及法律问题时; (4)遇有外籍,港澳病员等涉外事项时。 6、在预检中遇有困难时,应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分诊解决,以提高预检质量。 7、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预检质量,防止误检、漏检、严防差错事故。 (二)值班要求 1、急诊医师在急诊科主任领导下工作。 2、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值班期间不得自行换班或请人代班,有特殊情况需换班或请人代班时,必须经急诊医生 组长批准(护士须经护士长批准)。在落实好代班人员后才可离开。 4、8小时值班制医师夜间不得睡觉,12小时、24小时值班制医师在处理完病员后可到指定地点休息,有急诊病员时,必须随叫随到。 5、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应指派急诊值班人员,认真工作,坚守岗位,如需其他科室配合者,应召科室在接到急诊室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至现场;医技科室接到急诊通知,应优先予以检查,迅速报告检查结果。 (三)急危重伤病员抢救 1、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2、一般抢救由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3、危重病员抢救应叫急诊二级医师和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士到场组织抢救。 4、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5、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6、急诊医生应在5分钟内对伤病员接诊,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在10分钟内赶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7、当班医师在抢救患者时,对后续急诊患者预检护士应通知二线班医生,在30分钟内另行安排医生接诊。遇突发事件批量伤员,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8、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和签名。

最新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 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用360J,直线双相波除颤仪用 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除颤仪用150~200J。 (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提不并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 (十七)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 【三】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急诊抢救程序

急诊抢救程序 1.急诊科接诊急危重病人,实施抢救的同时立即通知有关科室相关医师参加抢救和会诊,并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2.急诊值班人员接诊急危重病人立即给予各种监护,接诊护士立即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给氧,保证呼吸道畅通,测量生命征,床边心电图检查。根据医嘱采集必须的血液标本(血常规、急诊生化、血气分析、血型、血交叉、出凝血时间等)。 3.急诊科医师接诊后,立即完成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并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会诊医师须10分钟内到达并协助诊治并书写会诊记录。 4.“绿色通道”患者优先挂号、办理住院手续;放射科、检验科等给予优先进行各项必要的检查;各医技科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报告结果;血库提供急救用血;由急诊分管护士和医生携带相关的物品及药品,护送进行功能检查以及住院。 5.如患者为无单位、无家属,无经费保证的“三无”人员,一定要填写好登记表。如为集体食物中毒或伤员,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值班护士即报医教科和护理部(夜间报院总值班),科室组织人员抢救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严格隔离,同时上报保健科及疾病控制中心。 6.加强急诊业务技术管理,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安全医疗管理,严格查对,防止差错。 7.定期消毒保养各种抢救物品,及时维修急诊仪器设备,确保急诊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

评价急诊危重患者的流向制度 一、急危重症:复苏室抢救情稳定后,病人转入ICU、专科病房、抢救室、观察病房等。 二、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病人急诊手术后转入ICU或创伤外科病房,或在观察室清创处理后转入留观室、创伤外科病房、输液室等。 三、本院对危重病患者没条件处理的,转到上一级医院救治。

2017急诊科培训计划

祥云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培训计划 (2017 年)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降低医疗风险,加大急诊急救技术技能及"三基三严"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 三基三严" 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7 年急诊科急救技术技能及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及急救技术技能强 化培训的认识。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 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技术技能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完成对全科室人员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三基考试每季度1 次,三基考核合格率力争100%,急救技术要求人人过关。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及中医急救技术知识。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救原则,危重病人的营

养、热量供应等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急救技术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心肺脑复苏技术;洗胃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及电除颤;创伤的急救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一切培训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

急诊紧急突发事件处理制度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1)抢救流程 24h开通急救绿色通道: ①急危重症:复苏室抢救病情稳定后ICU、专科病房、抢救室、观察病房等 ②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急诊手术室,手术后ICU、创伤外科病房;或观察室清创处理后留观、创伤外科病房、输液室等 ③一般急症:处理后专科病房、观察病房、输液室等 (2)发生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反应: 急诊值班医师、护士应立即向医院总值班、医务处以及急诊科科主任汇报,必要时直接向分管院长汇报,抢救工作按原医院规定以及急诊工作制度执行,急诊科科主任负责二线值班会诊抢救。急诊科的医疗抢救工作服从医务处以及医院抢救小组的指导。 (3)院外紧急外派抢救医务人员: ①急诊科服从医务处或总值班(夜间)以及院级领导紧急外派抢救指令。 ②急诊抢救人员常规组成:急诊内、外科值班医师、急诊科值班护士各一名。额外人员指派由医务处或总值班临时决定。具体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定,服从医院统一按排。 ③急诊抢救人员派出时间内值班替代由医务处调配。 ④急诊科应准备好紧急外派所需要的急救药品、抢救器械。 (4)其他部门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备足各类救灾物资。救灾物资的使用,根据灾情,由领导小组统一调拨和安排。掌握各病区、病床、常用药品、可动用医疗队人员的数量,协调好应急通信设备、紧急供电设备及应急交通工具的紧急调用。

(5)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及事后总结工作。 急救医疗管理制度 1.急救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急救指挥调度,坚守岗位,严格交接班制度,未经科室同意,不得私自调班。 2.出诊医务人员在接到调度中心指令后,应在五分钟内出车。 3.急救医务人员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对病人或家属要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4.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的病情需及时告知家属,并请病人家属签字。 5.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急救医疗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处理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6.接送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不动手或坐在驾驶室接送病人,如遇危急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7.加强查对制度,如药名、给药剂量、给药方法、配伍禁忌等,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 8.保管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当班用完,当班补充,使仪器设备处良好状态。 9.如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特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洪水等),接到急救指令,争分夺秒,参与急救。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

第一节高热 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 舒适护理: 口腔护理。 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xx、xx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抢救流程 高热抢救流程见图10-1. 昏迷 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 安全护理: 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 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

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 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皮肤黏膜护理 压疮预防及护理: 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口腔感染。 营养护理 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xx护理 留置导尿管护理。

大便护理: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等治疗。 抢救流程 昏迷抢救流程见图10-2 咯血 护理常规 抢救处理 迅速清除积雪(血块); 体温引流:取头低足高位引流,同时轻叩患者胸背部促使咯出凝块;对大咯血已有窒息征象者立即抱起患者下半身使其倒立,并轻拍背部;尽量采取患侧卧位。 机械吸引。 充分给氧。 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时,给予呼吸兴奋剂。 迅速开放静脉输液通道,xx医嘱给予有效止血药。 对反复咯血及大咯血患者可少量多次输血,最好输xx全血,以补充 图10-2 昏迷抢救流程 血容量,增加凝血因子。但输血速度要缓慢,一次不可过多,因输血量过多可增加肺动脉压力而加重出血。 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检查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术前4h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注射xx和xx。术后注意有无咯血及咯血加重情况,有咽喉部疼痛及声音嘶哑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含服口含片。 一般护理

急诊科基本规则制度

急诊科基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二章.急诊首诊负责制 第三章.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第四章.急诊会诊制度 第五章.急诊抢救制度 第六章.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第七章.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八章.急诊交接班制度 第九章.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第十章.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第十一章.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第十二章.急诊收住院制度 第十三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第十五章.医患沟通制度 第十六章.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七章.急危重症优先处置制度

第一章急诊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是医院医疗前沿和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之一,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迅速、准确 无误的处理每一个急诊人。 二、各科急诊接诊实行24小时负责负责制,未设置日常急诊接诊室的其他科室有医疗任务时由急诊分诊台传呼应诊,随叫随到。 三、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由分诊台护士指定就诊科室,各科医师 不得拒诊。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和医务科行使决定权。 四、派往急诊科的医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在急诊科工作至少固定二个月以上,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实习护士不得派到急诊科单独值班。 五、不在急诊室做班的其他各科急诊医师及各科担任急诊二线班的 医师应在急诊科留有联系电话等。 六、凡遇有下列情况急救时急诊值班医师应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院总值班或医院领导报告: (一)接诊大批外伤、中毒或传染病患者; (二)重大抢救,需前往现场实施; (三)有涉及法律问题或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伤病员;

(四)经费不足但需立即抢救、住院或手术的病人。 七、凡急诊科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着 重讨论对患者的诊断、抢救经过及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做 好详细记录。 八、各种抢救药品、器材、设备应当定人、定位、定量保管、配备 齐全,每日检查,使之处于齐备和功能完好的状态。急诊科的急救器材、设备和药品. 等一律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征得主管院长的签字同意。 九、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留置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在急诊观察室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 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师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 十、各临床科室每天必须留出1~2个床位优先收治急诊病人,急诊科医师及在急诊科值班的医师有权按规定签收急诊病人,任何科室不得拒收。当病情涉及多个学科,收治去向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以上咨询医师决定,必要时由医务科裁决。 十一、病情危重的病人在离开急诊科前,经管医生或当班护士要通知病房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后再行转送。急诊科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派医师或护士携带氧气袋等抢救仪器将病情危重的病人护送至病房, 护送人员将病人送达病房后,必须与病房医护人员交待完病情后,方可离开。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10.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1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13.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7.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急诊科急救知识汇总

急诊科急救知识汇总 目录 1、昏迷患者如何急救? (1) 2、突发性倒地怎么办? (1) 3、药应该什么时候吃? (1) 4、当儿童误食水印体温计后该怎么办? (1) 5、被宠物咬伤后应急处理办法? (2) 6、烫伤与烧伤急救? (2) 7、酒精中毒该怎么办? (2) 8、面对晚期肿瘤怎么办? (3) 9、昏厥急救法 (3) 10、急诊得就诊原则 (3) 11、家庭急救法、腹痛急救与割伤急救法 (4) 12、狂犬疫苗得接种 (4) 13、感染型腹泻 (5) 14、怎么给宝宝测体温? (5) 15、术后静养 (5)

16、非感染型腹泻 (6) 17、煤气中毒得急救法 (6) 18、癫痫病发作得抢救方法 (6) 19、区分感冒与季节性过敏 (7) 20、输液可以疏通血管吗 (7) 21、发烧时候得应对方法 (7) 22、气道异物患者该如何进行急救 (8) 23、骨折急救法 (8) 24、牙疼应急妙 (8) 25、如何预防骨关节炎 (9) 26、止痛药真得会上瘾吗? (9) 27、触电之后得应对措施 (10) 28、什么就是睡眠障碍 (10) 29、异物入眼该怎么办 (10) 30、一岁以上儿童发烧同时伴有哪些症状,需要在24小时之内就医呢 (11) 31、器官捐赠 (11) 32、食物中毒得急救方法 (12)

33、如何在雾霾天选择佩戴口罩 (12) 34、关节痛就就是风湿吗? (12) 35、输液 (13) 36、宝宝发烧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13) 37、发烧,感冒,咳嗽都要吃消炎药吗? (13) 38、鲜血与输血 (14) 39、食疗可以降压吗? (14) 40、扎了鱼刺怎么办 (15) 41、术后应该怎么补 (15) 42、预防警惕急性心肌梗死 (15)

急诊急救规范及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CRP,了解有无感染征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天,后若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4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内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

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检查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无颈动脉搏动。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急诊抢救流程图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图 危重患者 有抢救指征 通知病危 医疗工作 报医务科 进行抢救 请会诊 通知上级医师 确定治疗方案 进一步治疗 病情好转 进一步治疗 病愈出院 报医务科 护理工作 建立静脉通路、生命体征监护 抢救设备、药品准备到位 执行医嘱 操作、用药 记录 抢救结束 病情恶化 死亡 转上级医院 请会诊 确定 治疗 方案 完成抢救记录 完成死亡记录 死亡病历讨论 抢救设备归位 整理病床 补充抢救药品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图 术者报告,现场环境安全 拍肩呼唤,确认意识丧失 喊助手准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观察口腔无异物 压额抬颏 触颈动脉搏动(≥10秒)(看面部反应) 无脉搏 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看面部反应) 5组30:2 复检 听呼吸、触摸颈动脉、看胸廓(≥10秒)无呼吸无脉搏,除颤仪置监护位 电极板置胸部判断示室颤 擦拭胸部,电极板涂导电胶 再次放置电极板 仍为室颤心律,准备除颤,置除颤位,选择200J,周围人闪开,充电 放电 移开电极板,关机 擦干患者胸壁皮肤 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再次复检

休克抢救流程图 低血容量 苍白、呼吸急促、手足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 少尿或无尿,神志改变等。初步诊断:休克 立即建立双静脉通道,多参数监护,吸氧,平卧、保暖 记出入量,送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心肌酶 分类治疗 感染性 休克 心源性 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液体复苏 控制感染 纠正酸 中毒 血管活性药 糖皮质激素 纳洛酮 莨菪类药物 营养支持 保护脏器功能 防治DIC 其他 常见原因:心率失常 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 肺栓塞 心瓣膜病 机械性压迫或梗阻 常见原因: 外伤 手术 腹泻 呕吐 止血或制止失液 去除过 敏原 肾上腺素 激素 钙制剂 异丙嗪 止痛 去除病因 补充容量 维持血压 激素 肾上腺素 病因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 调控液体 补 充 水电平衡 酸碱平衡 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补充血容量 血管活 性药物

急诊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流程

急诊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为做好应对社会各种突发事件的门、急诊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医院成立“急诊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医疗队”,负责院内急诊救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上述人员的联系电话在急诊预检处和门、急诊部备案,保证随时联系,接到通知后尽快赶到急诊科,并负责科内人员的协调。 3、突发事件伤病员来院前或预检后,急诊预检护士或门急诊办公室或总值班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小组。 4、由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抢救,根据突发事件的人数、性质,组织相关人员到指定场所待命。 5、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院内急救工作中要积极应对,主动参加抢救;要服从统一安排,严禁推诿病人;各病房接到通知后,迅速做好接受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6、遇突发事件抢救时或医院难以承担的重大医疗救护任务时,应及时向院办、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安排人员抢救或转院进行医疗救护。 7、随季节变化,依据上级指令,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8、接到上级指令性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第一时间安排好抢救工作,及时上报院领导、院办、医务科。 一、处理流程 分诊台和抢救室工作人员接“120”急救电话后,应立即向急诊办公室 或急诊行政值班(夜间)报告,后者: (1)向值班院长汇报、请示。 (2)与上级及抢救现场取得联系,根据情况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3)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扩大急救队伍。 (4)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的准备。 (5)根据需要安排休班的医务人员参加抢救。

(6)指挥院内现场抢救工作。 (7)根据需要通知并组织第二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位。 接待大批伤病员场所安排。根据应急规模,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调动一、二、三梯队人员。 二、检诊、分诊体现优先服务原则: 外科系统指定普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内科系统指定急诊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验伤标志要求一律系在伤病员左上肢。 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 (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 (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 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黑色→死亡;红色→危重;黄色→中度;绿色→轻度。 三、突发事件分类 轻度:1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 中度:1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 重度: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四、现场抢救 (1)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 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急诊部、总值班指挥现场抢救,护士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后勤保障部提供相关物力支持。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附件3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题目: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定日期:2013年4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宋龙基,审批者:张建栋。)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

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

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 100(注 。 IZl , 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跟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注意着力点,不在磕到牙齿)。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要有再次推入的动作),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一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八 患者无反应) (三)启动应急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左膝与患者肩齐。

(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一只手立掌压额,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中点旁1~2厘米处,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 (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10秒;不能少于5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双EC手法压住面罩,术者捏球囊)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不论单人还是双人都是30:2。 (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口述:患者无呼吸、脉搏,准备除颤。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术者安放除颤电极板,(注意观看显示屏)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与两块电击板上。(注意:两块电击板不能相碰)

急救技能比武活动实施方案

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技能比武活动 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急救技能水平和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反应能力,促进我院应急救治 水平的提升,经医院研究决定,于7 月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2019 年急救技能比武活动,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 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应急救治能力,营造学知识、 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医 疗卫生队伍,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全院“广泛 参与,全面覆盖”,通过全员岗位练兵达到人人考核达标。 二、活动目标 医护人员全面知悉各项急救技能应用指征、操作方法和 标准,重点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操作、心电除颤仪操作四项急救技能。要求医护人员人人掌握、人人熟练操作。 三、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比赛活动顺利有序开展,成立技能操作比赛领 导小组,和专家评委组,领导小组负责各项相关活动具体实 施工作,专家评委组负责比赛成绩和名次的判定、公布工作。领导小组、评委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裴晓娜

领导小组成员:韩二营郭玉强赵春凤王丹华 专家评委组:专家评委组设 5 人,邀请三级医院急救专家和我院部分科主任担任。 四、组织实施 本次比赛活动分三个环节:急救理论笔试、急救技能操 作比赛(预赛、决赛)。 ( 一) 急救理论笔试 笔试时间: 2019 年 7 月 12 日,地点:十楼大会议室。 笔试内容:《第四届全国急救技能大赛医疗急救理论知 识复习资料》。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时间为60 分钟,满分100 分。 笔试成绩最后20 名医(技)师,20 名护士入选技能操作预赛。 ( 二 ) 急救技能操作比赛 1、预赛。 时间: 2019年 7月 18 日-19日 地点:十楼大会议室 比赛项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操作、心电除颤仪操作,操作标准附后。 参赛人员:笔试成绩最后20 名医(技)师,20 名护士入选技能操作预赛。 2、决赛。 时间: 2019年 7月 26 日-27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