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课堂小事之我见

课堂小事之我见

课堂小事之我见
课堂小事之我见

课堂小事之我见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师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使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践,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往往会得到提高,而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意了营造民主、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下意识地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如在小篮球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学生个体练习的方法,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探讨篮球传接球、运球、投篮等等方法,也许学生没有专业运动员的动作那么好,但他们在练习和探索中所得到的体验和快乐却是别人得不到的。教师可以及时辅导学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他们和别的小组比赛时将是一整体,他们为了比赛的胜利,为了集体的荣誉,从课的开始到小组比赛的结束,他们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和谐的、合作的。平时,我们开展班校级拔河比赛、接力比赛、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合理竞争、积极向上的体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4-07T15:31:14.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作者:吴声孟 [导读]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325804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图片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教学手段。运用图片,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分析原因;不仅可以系统归纳知识,还可以开展探究活动。有时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下,教师甚至仅用一张图片就能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图片教学的魅力可见一斑。恰当地利用图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挖掘认识图片价值 我省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各种历史图片、地理图片是教科书中对文字材料辅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加强了插图,都采用彩色印刷,图片占用的篇幅比以前的教材更多,内容更丰富,不仅每课图片的数量增加到10幅左右,而且延伸到了课前引言和课后自我检测。 把图片运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是对教学的润色,也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丰富,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不是附属和装饰。我省现行的教材修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历史与社会老师需要也有必要去搜集、研究、运用图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图片可以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与社会、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2011年浙江省优质课比赛中,绍兴上虞实验学校的徐楷杰老师就以四组图片完成了《停滞的帝国》的新课教学。徐老师以展示“中国人在吸食鸦片图”、“近代列强侵华系列战争图”及“列强侵华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图”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认识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失败的战争、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使得中国人民面临内忧外患,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地加剧。此时马戛尔尼受英国议会和国王委托,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徐老师以三组图片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的原因。这三组图片分别是“祝寿贺礼的马戛尔尼和乾隆皇帝的回礼图”、“马戛尔尼送礼沿途所见图”、“中外礼仪冲突图”阐释了中国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只注重传统文化,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2.中国“男耕女织”的封建经济制度落后于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中国狂妄自大、皇权至上的思想落后于西方民主、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图片把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通过马戛尔尼使华,严谨再现了当时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情况,运用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吻合课堂教学要求。 二、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复杂多样的地形”一课,我们只需要运用课文提供的图5-13“中国的地形图”就能引导学生完成整课的教学。图中包含的信息有:中国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每种地形都有很多地形区;从分层设色看,中国地形面积最大的是高原和山地;深褐色(青藏高原)、黄色(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绿色(主要是平原)把中国分成西高东低三个阶梯。而我们本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认识中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这节课只要用这张图片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让图片说出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就决定了图片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恰到好处地运用历史插图,将会让历史课堂生机盎然。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用《英国人(权力)逼迫妇女(自由)喝“难咽的茶”》这幅图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班长在结合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历史背景:1.英国人强迫向美国倾销茶叶,从英国男人强迫美国妇女喝茶中看出;2.美国人不满英国人的倾销损害他们的利益,从“难咽”二字和“妇女向英国男人喷射水柱”看出;3.美国的遭遇得到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的同情,从另一个妇女的表现看出;4.部分国家坐山观虎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本中提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史料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图片中获取地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和观点。图片不仅能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通过对图片的解析,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正等待着有志之士的开发,它的明天将更美好、更灿烂。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主题班会

我体验,我精彩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主题班会 教育目的: 通过开主题班会,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争做“四有”新人。 教育重难点: 教育学生坚持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教育对象: 中低年级学生 课前准备:各种动物头饰、录音机,安排学生排练有关小品。 教育内容与过程: 一、引子 (出示动物学校图) (主持人“小兔贝贝”边唱《咱们从小讲礼貌》歌边蹦跳着上台:“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果皮纸屑不乱抛,纪律要遵守,卫生要做到,咱们从小讲文明,咱们从小讲礼貌……”“白鸽姐姐”听后“飞”过来。) 白鸽姐姐:小兔贝贝,你唱的这首歌真好听。 小兔贝贝:那当然啦。现在到处都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活动,而且咱们动物学校正在创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白鸽姐姐:你知道的可真多。那我们平时该怎样做? 小兔贝贝:(抓抓后脑勺)这个嘛,我……我也说不清。 白鸽姐姐: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出示班会主题)

二、小事不小(表演,评点) 小兔贝贝: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动物们表演的小品,并辨别是非,在每一小品表演结束后说说哪些是不良行为,从这些行为中你想到了什么? (带有动物头饰的同学上台表演) 小品一:保护弱小 同学A:小品中的老虎哥哥欺负小猪弟弟是不对的。 小品二:马路遭遇 同学B:小熊同学在上学路上走反道、玩耍等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小品三:吃饭风波 同学C:我们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狗浪费粮食是不对的。 白鸽姐姐:小品表演的是我们动物学校中有些同学的种种不良行为,这些虽然是小事,但是小事不小。我们必须正视这些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事。 三、伟大出于平凡(讲故事) 小兔贝贝:可我觉得讲文明要抓大事,一些小事不值得计较。同学们,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同学D:我觉得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抓。只有小事做好了,养成良好习惯,大事才能做好。 白鸽姐姐:对!有些英雄,尤其是在和平建设年代的英雄人物,他们并不是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是用一件件平凡小事编织了自己生命的光环。伟大出于平凡,请听听下面的故事。 故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故事略) 故事二:见义勇为的好少年-------胡国龙(故事略) 四、我体验,我精彩

文明,从小事做起主题班会

文明,从小事做起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由“韩国人在中国旅游景区捡垃圾”这件事展开,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开展“文明,从细节做起”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从而增强自身责任感,同时也给同学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同学们的素质。 二、班会准备: 1、学生发放关于“韩国人在中国旅游景区捡垃 圾”的材料。 2、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后,写下自己的感想。 3、学生研究讨论,寻找关于细节的文明行为的素 材,并在活动时予以表现,有两个实例节目。 4、布置黑板,在黑板中央写上活动的主题。 三、班会设计过程: 主持人:展示材料 主持人:同学们,看了材料,大家都知道^一黄金 周第二天,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一位韩国游客说: “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 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

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对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各抒己见。 a :这是中国国民素质太低的表现。 b :这是韩国人对中国人一种“无声”的侮辱。 主持人:大家或者认为这是中国国民素质低下的表现或者认为这是韩国人不礼貌的一种举动,这些都有你们自己的道理。但我们反过来想想,这些垃圾都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游人随手乱扔;环卫工作未到位;卫生设置不够齐全。 主持人:有一些规矩是不成文的,但是却应该牢牢铭刻在人们心里的。我们的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却抛弃了所有的规矩,或者说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规矩的意识。自觉遵守规矩,遵守社会公德,本该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无须刻意的强制指令,可怕的是,在我国,任何禁止性的提示都形同虚设,或许我们可以辩解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旅游景点没有提供足够的服务设施,公共资源管理滞后,但是这并不能替不文明旅游开脱“罪责”,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素质的不够。 主持人:公德意识的建立,要从小抓起。一位韩国游客说,在韩国,孩子们从小都要受环保教育。在家中,父母会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在学校,孩子的第一堂课就是礼节教育。而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

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doc

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当今社会,信息交流高度频繁,物质文化日益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对学校的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实施者,显得非常重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下面就班级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建立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

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班级正常秩序得以维系的保障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虽小,但也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班级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班干部管理制度、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行为习惯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三、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创建优美班级环境 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我们要求班的教室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它要求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班里的师生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和社会公德,必须要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因而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作文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作文 今年的六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州举行的“浙江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会,听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更有幸的是听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杭州市优秀教研员王燕骅老师的报告《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王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不时穿插一些实例,让我受益非浅。 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伴随着课堂改革的大潮,“预设”、“生成”这两个词也融入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所谓预设是教师面对教材、面对学生应考虑的两个问题:“学什么”与“怎样学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预设包含了教学理念及在理念引领下的具体教学操作层面,它具有有效引导学生自由学习、能动学习并有机整合学习目标的“理想意图”和操作思想,它是老师走进课堂,走上讲台之前的必修课。 “生成”,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在新课改中,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传统教学是重预设而轻生成的。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走,教师教得好苦,学生学得好累。新课程理念认为,光有“预设”没有“生成”是不够的,这样的教学课堂必然呆板缺憾。要“预设”更要“生

成”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展现课堂动态美,才能使课堂充满人文性。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能“生成”学习策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能“生成”学习时空。当然,“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生成”可以让错误变得美丽。“生成”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 那么怎样让“生成”使课堂美丽起来呢? 一、需要增强课堂实时生成的意识。 平时同事间的闲聊,听课后的交流,听到最多的是“我提的问题,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我没有完成教案……”、“现在想起来,今天课堂上有个学生提了个好问题,可当时我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把它放过了!”……这些话背后隐含着什么?课已结束,可我们老师的“心”还是在“预设”的“我怎样教”的旧念上。 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教学《养花》时,一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痛,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这位老师放弃了预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而是紧紧抓住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呀,为何说‘有意思!’?这样真实吗?”在老师启发下,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 生1:“作者喜欢养花,把它当作乐趣,搬起来自然觉得有意思,所以这样写是真实的。”

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十五)

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十五)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李烈 让学生自己“认错” 学生犯错误不承认,是个棘手的问题。教师说服批评甚至训斤,往往收效不大,学生依然如故,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学生做错了事,有时还不是学生的错。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也要允许他沉默。可是我们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辩,或不做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痛加训斥,直训得学生不声不响,才以为达到了教育目的。其实,不允许学生申辩,非但不能奏效,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自尊心和耻辱感是促进学生产生自我教育愿望的直接情绪因素,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和耻辱感才会自爱、自重,做了错事才会自责。因此,教师的职责也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他们的耻辱感进行正面引导,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又保证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华应龙

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帮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声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敢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于永正 教师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学生。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时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这时,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疏忽造成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教师读书笔记1000 字 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我想我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善于读书的人吧,总觉得自己既缺乏潜心鉴赏的定性,又没有那种体味美感的修为。想想以前看书,多半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般的一览而过,久而久之便留下了近乎囫囵吞枣式的劣根性---枣自然是被吞下肚了,口中却依旧索然无味。因此,每次要写诸如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时,便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的窘迫感。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

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前几天,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着本书。对于刚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书中各位教学专家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片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次,我想浅谈一下学习本书后的点滴体会。 本书首先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的确,细节决定本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大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当然名师的授课最令人感动回味的也是细节,也不可能是课的全部。"浓缩的精华"这是主编特级教师于永正作的最好诠释。这本书抓住了各位名师在教学中的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结课等。从不同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名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彩组织,让读者与名师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在课堂上的最亮点,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精彩部分较多,介于自己对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较为熟悉,针对本课的教学谈谈我的感受。执教本课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因为《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通宵达旦工作的感人的故事。要讲好这篇课文,必须在感情上能取胜,而王老师以一首《你是这样的人》这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为先导,作为对学生的启发,而且为整个

班级活动之我见

班级活动之我见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永远需要创新的工作,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话题,它千头万绪,浩如汪洋,在此,我只说说班主任工作这片汪洋大海中之一滴——班级活动。 对班级活动,我的理解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以集体的形式,开展的各种对学生成长有意义的活动。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郑立平老师把“活动”二字解释得更深刻更到位。他认为“活”,应该是鲜活、灵动、开放,充满生命力;“动”,应该是动态、生成、发展,重在行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内化。在教育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班级管理再不应单调古板,而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班级活动对一个班级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级生命活力的最好体现,是实施教育目标的一种最佳手段。在普通情况下,有创意的班级活动一般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美化学生的心灵等等;在学生课业繁重心理压力大时,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的班主任,若能结合班情及时开展一些能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活动,则能起到调节心态提高效率的作用;在班级发生普遍性的问题时,班主任可以就这一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在班上开展广泛的讨论,以纠正错误明确方向;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方面,班主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让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成绩的学生都得到展

现,给他们提供一次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成长自信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总之,班级活动意义之大,难以一一概括,我很赞同郑立平老师的一句话:“学生参与一项亲历亲为的活动远比百次泛泛的说教更有效果。” 二、班级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班级活动应有开放性和多样性。开放性指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不应受太多限制,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的约束;多样性应指活动不能单一,要丰富多彩。比如说,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常规安排开展活动:如常规性的“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读书活动比赛”“班本课程比赛”等等,我经常抓住这些教育良机施教,效果颇佳。如我们班的班本课程《身心双修功》,以传统文化中的蒙学精华《弟子规》为“修心”之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中的“拍打八虚”为“养生”之功,两者贯通,口诵《弟子规》,音韵和谐悦耳,双手拍八虚,节奏轻快分明,在明快的节奏和悦耳的诵读中,身心双修,独创独秀,学生修的投入,老师看的忘情,比赛自然独占鳌头。我们班此类活动在全校排名未有落于第三者,是全校奖状最多的班级,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在以后的学习和活动中,他们都积极参与全力以赴,以班荣我荣为目标,有力的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可以根据不同时段开展活动:如新成立班级的“这就是我”自我介绍交流活动,成熟班级建设

“错误”让课堂更美丽

“错误”让课堂更美丽 发表时间:2012-04-19T16:45:06.40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3期供稿作者:谷晓丽 [导读] 学生不出错的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谷晓丽 (滁州市龙蟠中心小学,安徽滁州239000) 记得有人说过:“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面对学生的“差错”,数学课堂上比较糟糕的是埋怨学生,殊不知,就因为你这样的表现,学生们还敢再想再说吗?而教师亲自上阵,帮学生回答,这无疑又使数学学习成为了“灌输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怎能让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其实,错误的出现并不是坏事,“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总会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而且错误还可能暴露教师教学中的疏漏,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教师应以宽容的心去容“错”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华而不实的、美丽的、虚假的课堂要不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许多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地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3 米,下底是3.5 米,高是2 米,求梯形的面积。”“别害怕出错,说出你的想法!”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很踊跃,连平时不爱发言的邹婷也胆怯地举起了小手并作了解答:2.3+3.5=5.8(平方米)。这种解法引起了学生的一阵哄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羞得面红耳赤,尴尬地低下了头。看到她那难过的表情,如果笔者再将她的解法一棍子打死,那么对她以后的学习又会是怎样的后果呢?于是,笔者制止了学生的哄笑,平静地说:“我们听听邹婷的解题思路吧!”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梯形的高是2 米,而计算面积时又要除以2,乘2与除2 相互“抵消”了,实际上就是上下底的和了。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达成了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是上下底长度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的列式应为(2.3+3.5)×2÷2,但在计算时可以采用邹婷同学的方法,比较简便。“是谁帮助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呢?”全班同学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了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的那种羞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因此,当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间的对话。 二、教师应学会恰当地用“错”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但当某个同学发表了一个有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同学错误的回答撞击了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唤醒了“沉睡”的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样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美丽。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性的有效办法。 三、教师应适时设“陷阱”诱“错” 布鲁纳曾说:“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错误之所以重要,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学习了“能被2、5 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笔者故意设置“陷阱”:能被2、5 整除的数,要看它的个位。同学们猜想一下,个位上是几的数的能被3 整除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0、3、6、9 的数能被3 整除。这时,再结合具体的数字,师生共同验证。学生很快便发现这个“答案”是错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 整除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及时诱导,引领学生变换角度去探求新知。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里”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 看来,只要引导得当,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是不用害怕错误的,我们可以在错误中成长,真正印证“失败乃成功之母”。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 一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学生不出错的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展示个性、获取成功。不要惧怕孩子出现错误,让我们共同去感悟“错误”给课堂带来的涌动的生命力和最真实的美丽吧!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寒假期间有幸阅读了于永正老师主编的《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品读名师课堂119个经典魅力(小学语文卷)》这本书。这本书聚焦了名师课堂上的最亮点,品读名师课堂上的细节,从课前交流、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生成、课堂拓展、课堂精彩评价、课堂精彩结课等几个方面进行细致品读,了解名师课堂的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是课堂精彩评价。课堂上适当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那么怎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恰当的呢?本章节中,选取了窦桂梅、孙双金、孙建锋等老师的课堂精彩评价。通过品读这些老师的精彩,我认为课堂上要做出适当的课堂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善于倾听。 通过阅读名师课堂精彩评价片段发现,精彩的评价语都是建立在细心倾听学生回答的前提下的。只有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回想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会为了顺利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完成,在倾听学生回答时没有那么的细心与认真。所以,有时无法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如实评价。 在了解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后,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作出如实的评价。老师作出的评价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不是提前所设计好的评价语文,脱离了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 三、鼓励学生。 本书中,名师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除了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真是太精彩了!”“孩子,我理解你。”“好孩子!真勇敢!”“非常有见解!非常有个性!”等等。相信学生们在听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一定更加高涨,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更加浓厚。 四、丰富语言。 适当的评价语一定是具有语言丰富的特点的。比如孙建锋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最大的麦穗》这一课的时候就用到了“你读得准确、流利。”“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看起来,你是严肃派的苏格拉底。”“你的朗读如春雨,润心无声,看来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等等丰富的评价语言,既肯定了学生的朗读,也指出了学生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爱上朗读。 读完此书后,回想自己的课堂评价发现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评价语言单一,在课堂

主题班会教案:从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主题班会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吗? 同学齐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主持人:我们的口号是? 同学齐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 第一部分小事不小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欣赏各小组自编自导的小品,并辨别是非,在每一小品表演结束后进行评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小品一:马路遭遇 同学A:骑车带人、走反道、在马路上玩耍等是违反效能法规的行为。 小品二:明礼诚信 同学B:小品中的那位同学言而无信,不守时,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不符合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主持人:小品表演的是我们同学中的种种不良行为,这些虽是小事,然而小事不小。我们必须正视这些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第二部分伟大出于平凡 主持人:有人说,讲文明要抓大事,一些小事不值得计较。你们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同学C:我觉得无论大事、小事,思想基础只有一个。只有小事做好了,养成良好习惯,大事才能做好。 主持人:对!有些英雄,尤其是在和平建设年代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让人敬仰,并不是他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是用一件件平凡小事编织了自己生命的光环。伟大出于平凡。同学们对这些事了解得可多啦!请听听吧!(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 演讲一:将脑瘫孩子培养成材的钱丽芳(故事略) 演讲二:见义勇为的好少年——胡国龙(故事略) 演讲三: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故事略) 演讲四:平民英雄周光裕(故事略) 第三部分我体验,我精彩 主持人:下面进入自我体验环节。每一位同学身边都有很多事发生,你是怎样从小事做起的呢?让我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畅谈吧! 体验一:不乱扔垃圾 同学D:有一次站在人行道上吃冷饮,包装袋就在我手里摇晃着,扔在哪呢?路旁的地面刚刚被打扫干净,随手扔可不好。这时,一位清洁工阿姨推着清洁车走过我身边,我把包装纸往清洁车里一放。没想到那位阿姨竟然对我说了一声“谢谢”。一个很小的举动,竟受到别人的感谢。这件事我做对了,我明白一切应从身边做起,应从小事做起。 体验二:收衣服 同学E:放学了,黑压压的一大片乌云压了下来。我刚进院子,雨点就落了下来。院子里的衣服没有人收,我连忙将所有的衣服收起来了。这时雨越下越大了。邻居回来后,我将叠好的衣服送还给她,她接过衣服,连声说谢谢。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微不足道,却反映了邻里之间应当互帮互助。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教师读书笔记 1000字 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 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 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我想我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善于读书的人吧,总觉得自 己既缺乏潜心鉴赏的定性,又没有那种体味美感的修为。想想以前看书,多半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般的一览而过,久而久之便留下了近乎囫囵吞枣式的劣根性--- 枣自然是被吞 肚了,口中却依旧索然无味。因此,每次要写诸如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时,便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的窘迫感。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 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 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 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 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 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

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前几天,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着本 书。对于刚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书中各位教学专家在课 堂上的精彩生成片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它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次,我想浅谈 学习本书后的点滴体会。 本书首先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的确,细节决定本质。 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大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 当然名师的授课最令人感动回味的也是细节,也不可能是课的全部。" 浓缩的精华"这是主编特级教师于永正作的最好 诠释。这本书抓住了各位名师在教学中的课前精彩交流, 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结 课等。从不同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名师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精彩组织,让读者与名师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在课 堂上的最亮点,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精彩部分较多,介于自己对何 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较为熟悉,针对本课的教学谈谈我的感受。执教本课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因为《一夜 的工作》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国为民鞠躬尽 瘁,通宵达旦工作的感人的故事。要讲好这篇课文,必须 在感情上能取胜,而王老师以一首《你是这样的人》这一首 充满感情的诗作为先导,作为对学生的启发,而且为整个

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郑君君 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灯塔。它渗透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班级的成长足迹。如果说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旨在增加集体的“智商”,那么班级的文化建设就是在致力于班级的“情商”水平的提升。若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是成功的关键。 班级文化,简而言之,是指班集体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总和。物质形态的文化包括教室的布置、学习栏建设、标语张贴、班级网络化建设等。物质形态的文化建设可以使人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班级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最迅速地烘托出班级独特的文化风格,它是文化建设的基石。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如果说物质文化氛围的塑造是外在的,如一个人的衣着般或给人留以深刻印象,或使人“视而不见”,那么班集体的精神文化氛围的塑造更容易“打动人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那么,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呢?我认为可以从班级环境、班级活动和班级制度上着手进行。 一、班级环境建设 班级环境的基本塑造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的,难在于如何将该痕迹印刻于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于细节处体现。硬件上,班级环境建设应重在“用心设计”、“小题大做”。比如黑板报,这次的安全教育主题,几乎每个班的学生都会提到“安全第一”等该类字眼。但如果希望让黑板报成为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让师生一看到某种风格的作品,就知道是哪个班级的成果,则需要花一番心思在上面。软件上,班级环境建设应侧重于“品牌口号”、“树立典范”。为何北京四中的口号——“今天你以四中为荣,明天四中以你为荣”能够响遍全国?为何ADIDAS的口号“Impossible is nothing”能成为时下青少年的座右铭?从中可以看出,口号的力量是有多大呀!若班级能浓缩出一些醒目的,激励中学生不断突破进取,超越自我的口号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软件成分,定能发挥文化的辅助管理和培养功能。 二、班级活动开展 俗话说得好,光说不做假把式。口号叫得再响亮,目标定得多高远,没有以实际行动作为依托则很难表现出整个班集体的文化内涵。班级需要以活动作为载体将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有得于班级的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风,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家园和一片沃土。因此,开展丰富的智能文化活动就十分必要。这可以体现在学习小组、各科兴趣小组、文化沙龙、故事演讲比赛、作品展示等各个方面。这些活动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贴近其兴趣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程度。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教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第1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第1主题,安排了:1、制订研究方案;2、观察与记录;3、实地考察;4、设计与交流;5、动手实践。共五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简单设计教室,给他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时间。 (二)学情分析: 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对本班的教室不满意,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空间,自主活动,自由创新,把自己的教室“家”装扮的更美丽。 二、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细致观察教室环境,制定研究方案,全员参与项目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观察记录,相互交流信息,设计画出满意的教室。 难点:在动手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策略建议:课件演示和学生探究相结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对 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科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探究表格。 学生准备:调查访问,有目的地收集和记录对“教室“美化的设计方案,完成本组的调查、研究表格。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 六、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与同学交流、合作与分享的能力等进行评价。 七、评价方法建议:

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结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及表格评价,有创意、明快、新颖、流畅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5分钟)同学们,教室的墙不白,咱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改变一下,让教室明亮、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让教室更美丽。(让他们 自由地发言,然后找一、二名回答) (二)知识点:观察顺序有哪几种?(22分钟)

班级管理之我见

班级管理之我见 班级是学校的肌体组织,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班级管理好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就都好了。升入高三后,班级工作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建立班主任的威望和影响力,发挥班主任作用,组织和带领学生搞好教室文化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以班长为核心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班级主人翁精神,健全班规,使各项工作迅速步人正轨就尤为重要,我主要从以下儿个方面落实班主任和班级管理工作。 一、注重班风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群体意识。 在着力培养班干部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扩大关心集体者的队伍,增强班级骨干力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在学校主题班会外开展了“弘扬其善美,抵制假丑恶”、“班兴我荣,班衰我耻”、“团结勤奋,尊师爱班”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了班集体情感,增强了“群体意识”。 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埋能力。 为了实现班级自我管理,我以学校5条红线等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自觉守纪为目标,以可操作性为原则,对班级各项工作设定量化标准,班级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设计相应统计表:如自习情况统计表,作业统计表,劳动情况统计表等,作为助学金评定等的依据,照章办事,以制度管人。并每天汇总数据,找出差距以表的方式反馈,坚持开展

“周训”活动——周一班会进行“批恶扬善”。班级实现学生管理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利于激发学生自强、奋斗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批评思想。 三、制定“班规班法”,实行量化管理。 为了严肃班纪,端正班风,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馈,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住务,实现班级奋斗目标,我决定坚持“以法治班”,根据班级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班规班法”,成立了"纪律检查"和"环卫检查"小组,开展了"创建星级小组"活动,在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还施行“值周班长制”,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应职责。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大力提倡公平竞争,严格监督机构,除自检、互检外,还有班干部检查,班主任抽查等措施,且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实践证明,坚持依法制班,实现量化管理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生活习惯,能形成良好班风。 四、班级管理实现系列化和层次化。 (1)常规教育系列化。 班级管理大部分内容属常规教育,根据学生特点,有系统按层次进行,周一对每周工作提前安排,使学生一日常规规律化。 (2)个别教育系列化与层次化。 个别教育包括对优等生和后进生两方面的教育:对后进生的督促、监督做到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班主任多方面网络化,系统化,避免其偷空犯错、见机偷懒,取得了较好

即时生成使课堂更美丽

即时生成使课堂更美丽 设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对比几类人的态度和行为,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美丽”。我预料学生能够从围观群众的嘲笑辱骂中体会其残忍 麻木,从克洛德的弃置不顾中体会其自私冷酷,从爱斯梅拉达的不计前嫌中体会其善良美好,在这三者的对比中学生能感受伽西莫多人生第一滴泪的丰富内涵,理解作者雨果对人性美的肯定与呼唤。我的预设非常充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横生的枝节”,值得咀嚼回味。 在讨论围观群众的冷漠残忍时,学生们都能细细品味课文多次描写的群众的无情的“笑”,认为这回荡在本该肃穆 庄严的刑场上空的不和谐笑声颇能表现群众人性的丑陋。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预想到的。“虽说课文很长,但其实约有 四分之三的篇幅在写群众面对受刑的伽西莫多时那种以取 乐为目的的非理性的甚至残忍的态度。”我在学生讨论的基 础上稍作总结并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突然听到身边一位女生H对她的同桌轻轻地说了一句:“真奇怪,课文只写 人们在行刑前和行刑后的笑,并没有写行刑时的笑呢!”H的声音被淹没在热烈讨论的声浪中,但是我却听得很清楚。此时的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备课时我居然不曾发现这个问题,未深入思考过,讨论时若出现意外见解我可能不能有效把握;

喜的是学生读书竟这么细心投入,善于质疑。那么,是将它作为学生的随口无心之问忽略而过,还是抓住这灵光一闪的瞬间疑问,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助她解疑?当然是后者!尽管此时的我对这个问题尚未有充分准备,但我相信,课堂上不仅仅只有教师一个人在思考,学生也在思考、体验,而且他们作为初涉文本者,对文本的体验和思考往往更敏感、细腻,更具个性化!于是我要求H把她的疑问向全班同学说一遍。这时,我看到她讶异而备受鼓舞的表情,似乎很感动于老师对她的关注。 H将她的问题向全班重复了一遍,又补充:“按照群众围观心理,行刑的过程才是最精彩的,是整个行刑事件的高潮,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文章中根本就没有出现写群众嘲笑辱 骂或其他反应的文字?” 她的问题一提出,没等我要求,学生们马上开始了热烈讨论,因为这个问题也是他们不曾发现但一经提出又很有吸引力的。片刻的讨论后―― 生1说:“集中笔力写伽西莫多受刑时的痛苦表情主要是为了突出行刑过程的残忍,如果又写群众的笑,就容易分散我们读者的注意力。” 生2忍不住插嘴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若加入群众观刑时热闹欢笑场景的描写,正好可与伽西莫多的痛苦受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人性的残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