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宏观经济学 3.AE-NI(2)

宏观经济学 3.AE-NI(2)

宏观经济学 3.AE-NI(2)
宏观经济学 3.AE-NI(2)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2)

判断题

1.当实际GDP增加时,引致支出沿总支出曲线而变动。()

2.因为自发支出的增加导致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消费支出增加,所以乘数大于

1 。()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4.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而且不存在所得税和进口,则乘数等于

5.0。()

选择题:

1. 无论何时,只要MPC ,投资支出的增加使AE曲线移动的距离就越大。

A 越大;向右B越小;向右C越大;向左D越小;向左

2.自发支出增加会导致总支出曲线( )

A 向上移动,但其斜率不变

B 向上移动,该曲线更陡峭

C 向上移动,该曲线更平缓

D向下移动,该曲线更陡峭

4. 如果MPS=0.1,不考虑政府收支和对外部门,那么,乘数为( )

A 10.0

B 5.0

C 1.0

D 以上选项都不对

5. 当时,经济衰退开始。

A 乘数因为边际消费倾向的下跌而下降

B 自发支出增加

C 自发支出减少

D 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导致乘数增加。

6.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而乘数为5,那么,100亿元的投资支出的增加会使均衡支出增加( )

A 500亿元

B 100亿元

C 50亿元

D 20亿元

7. 不考虑政府收支和对外部门,如果价格水平不变而MPC=0.1,那么,50亿元的投资的增加会使均衡支出增加( )

A 250亿元

B 150亿元

C 100亿元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

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宏观经济学第2次作业

宏观经济学(甲)》第二次平时作业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 总供给分析 第 1 题: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答: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第 2 题: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第 3 题: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11 .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600+0.8Y ,投资函数为I=400-50r ,政府购买为200 ;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 ,名义货币供应量为1250 ,价格水平为1 。求:

(1)IS方程和LM 方程; (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3)假设充分就业收入为5000 ,若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 4)当价格水平可以变动时,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5)假定总供给函数为Y=2375+125P, 根据(4)求出的总需求函数,求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收入 12.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C=800+0.8Yd ,税收T=0.25Y ,投资 I=200-50r ,政府购买G=200 ,货币需求Md/P=0.4Y-100r ,货币供给Ms=900 (名义货币量),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 ,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水平为Y 和价格水平为P,假定经济的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850 ,试问该经济是否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政府应采取怎么样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 (1)财富效应。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 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1所示。从图7-1中可看到,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 Y要低于长期的 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此时,失业率要大于自然失业率。 图7-1失业均衡 ②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2所示,总需求曲线AD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的交点B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B点不仅是短期均 1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反映价格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 3.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1/(1-β),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4.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缓;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 曲线越陡峭。()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宏观经济学”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 A.魁奈 B.马尔萨斯 C.弗瑞希 D.凯恩斯 2.以下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的是()。 A. GDP B. GNP C. NDP D. NI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 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以上都不正确 4.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 A.李嘉图 B.凯恩斯 C.马尔萨斯 D.卡恩 5.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B. 边际消费倾向 C. 税率 D. 其他 6.货币需求主要包括()。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以上都正确 7.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8.以下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C.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D.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9.以下关于货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C.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D.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0.财政政策中最有效地手段是()。 A. 改变税收 B. 改变转移支付 C.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D. 以上都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B.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C.大于0小于1 D.随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3.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有( )。 A.政府购买B.政府转移支付 C.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中,与挤出效应成正比的因素包括()。A.支出乘数的大小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5.总需求由构成。( )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D.国外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 3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 收入增量,则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 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ΔS表示储蓄增量,Δ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 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7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以△g 表示政府支出的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kg=△y/△g=1/(1-β) 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Ktr=ΔY/Δtr=β/1-β 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11平衡预算乘数: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kb=kg+kt=1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假设总产出是540美元,消费是460美元,而计划投资是70美元,在该经济中(B)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B.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 C.存在非计划储蓄 D.非计划储蓄等于非计划投资 3. 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B )。 A.将变大B.将变小 C.不变D.不一定 4.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50,自发投资增加10元,将导致( B )A.均衡收入水平有10元的增加 B.均衡收入水平有20元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作业2+答案

《宏微观经济学》作业2 1、假如某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下,产量为100万件,当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增加到2倍时,产量为250万件,则该企业生产是(D )。 A.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B. 规模收益递减 C. 规模收益不变 D. 规模收益递增 2、垄断企业能够成为价格的制定者,原因在于(D )。 A. 该行业有许多企业 B. 在市场价格下,垄断企业可以销售它希望销售的数量 C.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弹性无穷大 D.垄断企业生产了该行业的全部产品 3、某完全竞争企业正在生产每日总收益为5000元的产量,这是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该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为8元/单位,边际成本是10元/单位,则该企业的每日产量是(A )。 A. 500单位 B. 200单位 C. 625单位 D. 1000单位 4、完全垄断企业短期均衡时(D )。 A. 企业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 企业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 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D. 取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亏损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5、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的厂商的垄断行为(B )。 A. 是提倡的 B. 是限制的 C. 不管的 D. 有条件地加以支持 6、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是5.05.02k L Q ,说明该企业的生产是规模报酬(B ). A.递减 B.不变 C. 递增 D .无法确定。 7、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 小于SAC ,但大于AVC ,则厂商:( B )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8、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 )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通货膨胀率较高 9、边际储蓄倾向若为,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 B. C. D. 10、下列项目哪一项计入GDP (D ) A.购买一辆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股票 C.汽车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C ) A.一般认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既定(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是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练习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经济体制。 D、资源的稀缺性。 E、资源利用。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3.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4.GN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5.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6.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D)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7.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净出口是指(C ) A. 出口加进口; 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 C. 出口减进口; D. 进口减出口。 9.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20亿美元,则该国在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第一篇~第二篇【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辅导讲义[22.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1.1本章框架结构图 1.2重难点解读

本章为非重点章节,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开篇,从总体上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并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为总体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简单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问题。 2.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衡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衡量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3.本书的框架 图1-1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二、经济学家思考的方式 1.经济模型 (1)定义 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2)模型的多样性 模型不能用来回答所有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要用具有不同假设的不同模型来处理。当运用一个模型来处理问题时,要记住其基本假设,并判断这些假设对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否合理。 2.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1)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它本身不能由模型解释。 (2)内生变量:是指模型要解释的变量。 (3)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内生变量的变化。 一个模型的作用就是说明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内生变量的。图1-2揭示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外生变量来自模型以外,并作为经济的投入;内生变量在模型之内决定,并作为模型的产出。 图1-2模型的运行 3.价格(黏性与伸缩性) (1)定义 黏性价格:调整缓慢,从而并不总能使供求均衡的价格。 有伸缩性价格:是指可以对供求变化做出即时调整的价格。 (2)解释

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1.短期分析中,国民收入受哪些因素影响产生波动?请找到至少三个原因并加以分析。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

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 国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 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 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 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 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 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 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

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一、选择题 1.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 B.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 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 2.若计划投资支出减少而使原来GN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A.GNP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GN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GNP和储蓄S都将下降 D.GNP不变,但储蓄S下降 3.当边际消费为0.8,税率为25%时,若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亿美元,这将使预算盈余()。 A.减少50亿美元 B.增加25亿美元 C.减少25亿美元 D.增加50亿美元 4.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0.25 B.0.75 C.1.0 D.1.25 5.一般地说,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小于储蓄的组合 B.投资大于储蓄的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组合 6.政府支出的减少使IS曲线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动 D.斜率变化 7.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C.对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没有影响

D.如果δn则如A所述 8.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存在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二、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 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设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a.增加政府购买;b.或减少税收;c.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2.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I=900-50r,政府购买G0=800。试求IS曲线。 3. 已知资本增长率为2%,劳动增长率为0.8%,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3.1%,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 =0.25,在以上假定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4.在新古典增加模型中,若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k值。 5.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y=k0.5,储蓄率s=0.18,人口增长率n=0.005,折旧率为0。现在将储蓄率s提高到0.2 。 (1)计算在储蓄率s=0.18时的稳态人均资本存量; (2)计算在储蓄率提高后的稳态人均资本存量,并用图形说明储蓄率的提高对稳态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 (3)画图表示储蓄率的提高时对总产出增长率和人均产出的动态调整路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2012年秋(宏观经济学)第二次在线作业

作业 第1题 基础货币是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基础货币是指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第2题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当总供给曲线垂直的时候,增加总需求只会提高价格,对产量没有影响。 第3题IS曲线表示满足()关系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三种说法都对 第4题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在IS曲线上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均衡,表示投资和储蓄相等 第5题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这时只有一个均衡点 第6题引起LM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当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的时候,LM曲线向左方移动,只有第二个答案符合货币供给减少。 第7题如果实际收入提高,同时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利息率下降,则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通过图形来看,这个时候一定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利率的下降 第8题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他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是不相关的。 第9题下列()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凡是减少总需求的因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只有第三个答案符合要求。 第10题对于向上倾斜的AS曲线,如果税收减少同时货币扩张,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增加总需求,物价和产出都增加。 第11题在IS-LM框架下,自发储蓄的减少会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由于自发的储蓄减少,所以消费支出增加,这会增加收入和利率。 第12题在()情况下,经济学家认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能稳定经济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因为在衰退的时候,政府会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出现预算赤字,经济繁荣的时候,政府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政府出现预算盈余。 第13题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渠道之一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货币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的借款成本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 第14题减税使IS曲线发生移动。下列()情况会加大IS曲线的移动

宏观经济学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

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3.1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一个经济的产品与服务的产出——GDP——取决于:(1)它的投入数量,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数量;(2)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最重要的两种为资本(人们使用的一套工具)和劳动(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 本章假定K和L都是固定的且得到充分利用。 2.生产函数:Y=F(K,L) 反映了把资本和劳动变为产出的可利用技术 (1)规模报酬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的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 3.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由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共同决定了所供给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故是不变的 3.2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基于价格调整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这一古典思想和每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这一较近代的思想。这种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分配理论。1.要素价格 供给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只有两种要素的经济中,指的是工人所赚到的工资和资本所有者收取的租金。 2.竞争性企业面临的决策

竞争型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什么影响。投入和产出的价格都视为由市场决定 (1)利润=收益-成本=收益-资本成本-劳动成本=P×Y-R×K-W×L=PF(K,L)-RK-WL R:租赁价格 3.企业的要素需求 (1)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多雇佣一单位劳动所得到的额外产量 大多数生产函数具有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2)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需求 Δ利润= Δ收益- Δ成本=P × MPL-W 故MPL=W/P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3)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需求 同理得MPK=R/P 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得决定 本单元所涉及到得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 3.国民收入得决定; 4.国民收入得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 b.工资与价格对市场上得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得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与就业; d.以上均就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与价格总就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 b.失业要么就是自愿得,要么就是由于工资调整得人为障碍引起得; 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就是垂直得; d.以上均就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 c.不就是由于增加收入而就是其她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就是由于增加收入而就是其她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

( B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得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就是收入得函数,而投资就是利率得函数; b.储蓄与投资都就是收入得函数; 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 d.储蓄与投资都就是利率得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得增加将( D ) a.使垂真得储蓄曲线向左移动;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9.三部门经济中得公共储蓄等于( B )。 a.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购买; b.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支出; c.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加上政府支出; d.政府预算赤字。 10.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 D )。 a.非意愿存货量为零; 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c.GDP不会发生改变; d.以上都对。 11.下列哪项经济政策会导致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 C )。 a.税收减少50亿元; b.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 d.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亿元。 12.收入超过支出,公司将减少生产,因为非计划存货量为( A )。 a.正; b.负; c.零; d.不确定。 13.存在资源闲置得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得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得增加量; c.增加,但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得增加量; d.增加,但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得增加量。 14.假定其她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C )。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 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 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 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 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 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 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 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1.假定某国某年仅仅发生了下列经济活动:①金矿公司支付了7.5万美元给矿工,并将开采的50千克金卖给金器制造商,售价为10万美元;②金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给工人,并将制造的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为40万美元。 (1)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2)用支出法计算GDP? (3)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第一阶段增值为:10万美元-0万美元=10万美元 第二阶段增值为: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 合计增值即为GDP=10+30=40万美元 (2)最终产品为项链,售价为40万美元,所以GDP为40万美元; (3 由表可知:GDP=12.5+27.5=40万美元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 -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