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一单元教案定稿

第一单元教案定稿

第一单元教案定稿
第一单元教案定稿

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3.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

1.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3.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集《朝花夕拾》

《风筝》散文诗集《野草》

《社戏》小说集《呐喊》

《阿长与山海经》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乡》小说集《呐喊》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了那些片段?

二、初读课文,思考完成:

1.划出文中生字词。

(1)绯(fēi)红:鲜红。(2)陌(mò)生:不熟悉。

(3)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4)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5)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6)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7)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8)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

(9)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2.初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分别接触了哪些人?

(2)分别写了什么事情?重点写了哪些事?

(3)这段经历是鲁迅的人生发生了什么转变?

赏樱花

东京清国留学生

学跳舞在失望、愤懑中离开交往的缘起日暮里

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

学校的优待

初识藤野

添改讲义

交往的经过仙台关心解剖实习弃医从文

了解女人裹足

“爱国学生”寻衅

看电影

惜别藤野

没有音讯

别后怀念中国表达感激忆往事、增力量

悬挂照片

明线暗线

第二三课时

一、研习课文

1.复习旧课,将全文分为三部分;

2.分析第一部分:

①对清国留学生作了怎样的描写?从中透漏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写樱花烂漫有什么作用?

③留辫子与剪辫子的区别?

留:保皇剪:维新

④这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研习第二部分:

①将本部分内容分为三小层;

②研习第一层:

A.写途中所见有何作用?

B.受到了哪些优待?你怎么看这种优待?

C.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交代这个内容有何作用?

③研习第二层:

A.藤野给鲁迅留下了怎样的初印象?

B.接下来写的几件事又表明藤野是个怎样的人?

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小结:叙事应层层铺垫;写人要抓住特征。

④研习第三层:

A.背景介绍:

B.本部分重点写了哪两件事?

“爱国青年”寻衅的理由是什么?鲁迅受到了什么伤害?藤野有什么反应?

C.“看电影”这件事为什么会改变鲁迅的人生?

D.归纳藤野先生的形象:

五、研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怎样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的?

2.哪一句话集中体现了鲁迅怀念藤野的原因?

3.写作背景:

4.结合背景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5.探讨主旨:(做课后练习一)

六、讨论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七、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1.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形象,概括母亲的品性。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教导,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3.掌握本文通过日常生活片断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重难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的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结构(抓住关键句、段)。(

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体弱、母控)

第一(2

部分(3)写两次失去发展的机会。(长辈反对、老师责骂)

(4)自然过渡。

罚跪——严师

(1)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

治眼疾—慈母

对大哥欠赌债

第二部分 (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对嫂子的无理取闹

(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三、精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我”小时候是什么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身体弱

文绉绉的,装先生

母亲的限制、大人的鼓励

2.这种性格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①爱看书,②做游戏演文角。

3.这段生活有没有遗憾之处?如果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失掉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族里长辈的反对)

遗憾 ②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老师的责骂和惩罚)

4. 从文中你看出传统的教育希望孩子是怎样的?你认为好不好?

示例:可以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私塾教育对孩子的天性无疑是一种压抑式的教育,因为在那个时代里,只有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考科举,才是读书人的正途。但是如鲁迅,胡适这些经历过私塾教育的学者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所以要指导学生辨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我们今天是一个多元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今天的教育应该要能够发现并激发人的优点。

5.作者小时候似乎失去得太多,就没有值得肯定和怀念的收获吗?

学习了怎么做人,老师就是母亲。

6.哪里交代了收获?折断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过渡。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母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母亲是怎样教育“我”的,教会了“我”什么?下一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精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 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试做简要概括。

做人上的训导:反省错误、学习父亲、偶尔惩罚 直接教育 ①对我的管教

(言教) 学习上的督促:早早上学,自觉读书 除夕之夜对付大哥的债主 ②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 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③逼五叔认错赔罪 刚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

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严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对于母亲的管教,胡适是怎样评价的?找出一句话来。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4.“严”表现在何处?“爱”又表现在何处?

天刚亮就叫起儿子来认错

严天大明就崔儿子去上学

犯了错要责罚

等我清醒才叫认错严中有爱,是非分明

爱不在外人面前责罚孩子

教训儿子不是出气

舔眼翳

5.为什么母亲要这样严格的教育孩子?

母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文章中,她又是一个年轻的后母,有比他的年纪大或者小不了多少的前妻子女。父亲的早亡使她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处境是很尴尬的,要想在这样一个家庭能够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有出息,将来才能够有所依靠。

6.谈谈你对胡适母亲处理家庭难事和关系的方式的看法。

归纳:①年轻守寡,心里悲哀;②身为长辈,肩负责任;③身为长辈,年龄相仿;④夫死子幼,身无所靠;

7.概括母亲在胡适心中的完整形象。

她是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8.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

现的?读“管教儿子”一段,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小结:作者以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小时候与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一个对孩子严中有爱,对家人是非分明、忍辱负重、宽容仁厚的母亲形象,特别是母亲的为人处事方式,给了胡适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胡适自己认为有哪些影响呢?下节课再分析。

第三课时

一、精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写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2.朗读,完成课后练习二(2、3)

②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③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七、写作训练:我的(母亲,父亲,奶奶……)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3.品味文章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例: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检查预习

(1)课文的熟读,生字词的解决识记。

酷(kǜ)似掺(chān)和脊(jǐ)背枉(wǎng)读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2)作家、作品常识的了解情况。(指名介绍,相互补充)

牛汗,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3)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4)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四、深入探究。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②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③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④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五、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寒的大自然父子之情

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我的第一本书———同学、朋友之情

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重难点】

1.学习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2.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托尔斯泰生平)。

二、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1.理解词语。

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不伶俐。

禁锢:束缚,限制。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锋利;锐利。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器宇轩昂:气度不凡]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神色、表情不自然)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诚:实在,的确。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危:高。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补充部分:读准字音。

锃亮髭髯鬈可憎

甲胄粲然盎然炽热:极热。

3.小练习:改正错别字,没有错误的不改:

粗制烂造鹤立鸡群正经危坐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郁郁寡欢引人注目藏污纳沟

三、整体感知,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2.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进一步刻画面部特征,重点描写面容表情——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从穿戴和职业两方面来看。

5.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身体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6.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8.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9.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四、精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胡髭:浓密(最突出)

长髯:长而密

①须发 眉毛:宽、粗、竖

头发:鬈曲、蓬松

额头:像乱劈的树柴 眼睛:小

鼻子:宽、塌、朝天 ②面部轮廓结构 耳朵:招风耳

脸颊:凹陷

嘴唇:很厚

皮肤:粗糙、晦暗 排比、比喻

外貌 忧郁、消沉、压抑,没有一点光彩

特征 ③面容表情 以年老后脸部神情的

愚钝,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 变化反衬年轻时的阴郁

穿着

形象气质 拥有普通大众的脸,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④长相 职业 (角度多样)

生活经历

来之前:威严、俊朗、高贵

⑤拜访者的态度以前后的反差来写平凡

见到后:矮小、亲切、温和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作者使用多种表现手法,按照由外貌到内心、由分到合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虽然伟大但外貌平庸、待人平和的一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过渡:难道托尔斯泰身上真的毫无吸引人的地方吗?这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之后来回答。

二、精读第二部分

1.朗读第6段,思考:

①托尔斯泰哪一点不同于常人?

②作者是怎样来揭示这个特点的?

客人地反应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目光犀利表现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的描述(夸张、比喻相结合)

③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句的含义:

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好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 朗读第7段,思考:

①本段还是写眼睛,揭示了什么特点?

②作者是怎样来揭示这个特点的?

正面描写

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排比

侧面烘托

③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默读第7段,思考:

①本段还是写眼睛,揭示了什么特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

观察全面

看得清楚

眼睛的威力既能看到光明的一面又能看到黑暗的一面角度多样

精力充沛、勇气十足先抑后仰

洞悉一切,看透本质

不知疲倦

③关键语句的分析(课后练习二):

A、“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B、“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

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朗读第9段,思考:

①本段写什么内容?

托尔斯泰有着犀利的目光,却因此不幸。

②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参考答案: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总结:全文采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重心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再塑生命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重难点】

1.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2.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任务

1.介绍资料,力争对本文作者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比较准确和详细的了解,读完后,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感受。

①海伦?凯勒,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海伦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的生命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②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搓捻( ) 觅食(mì)惭愧(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 繁衍(yǎn)迁徙( xǐ)期期艾艾( ) 冥思遐想( )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新课。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A.提问: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请同学们作出概括。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B.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她对“我”有什么影响?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4.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1)海伦在遇见莎利文老师前后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沙利文老师的感情的?找出相关语句,并细细品味。

“老师安妮。莎利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是说,莎利文老师来到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她称为是再塑生命的人。

在作者的心目中莎利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是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这时,爱的光明找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

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恩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照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研读赏析:阅读课文,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 (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 (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 (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 (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 (爱,课文第39自然段)

6.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

三、小结:

人物形象: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作者的性格品质特征——一个好学聪明、坚韧不拔、身残志坚、热爱生活而情感丰富的女孩。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2.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大家共享;

3.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重难点】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材分析】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课。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加上他们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示例: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我们的身上流淌着母亲的血液,我们的身上承载着母亲的希望,我们的身上凝聚着母亲的深情.母爱感动着我,感动着你。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感人的母爱故事。

二、讲述关于母亲的故事

1.说说你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或你听到、看到的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

2.介绍几则感人的故事

(1)羚羊之跪

据说湖北某山区一猎人行猎,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两天无获,正在焦急,此时难免一阵激动,举枪就对准了猎物。羚羊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范文最新推荐------------------------------------------------------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1 / 8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颍上县第九小学范孝孟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件。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 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 2 走进作者—杏林子 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 (课件展示) 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 2、学习第二段:求生的飞蛾 过渡:同学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第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迹。 要求:自由读第二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学生交流 (1)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笔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它有一种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 (3)抽生读句子,生谈感受。体会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4)那么哪些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呢?(挣扎、极力、跃动) (5)生通过朗读把这种欲望表达出来。生再读句子。注意重音、语速。 (6 把“跃动”换为“跳动”行吗?(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而跃动表示心情急切,更能表达求生的欲望。) 生再读句子,读出飞蛾心情的急切。 (7)读了句子,你还有什么话对飞蛾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飞蛾对生命的珍惜。 (8)小小的一只飞蛾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它的“挣扎”,是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9)让我们带着对飞蛾热爱生命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句话。

八上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时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提出问题:鲁滨逊是真的到了世外桃源了吗?他是真的与世隔绝了吗?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了四年。这期间,他的知识、技能、手中的火枪等工具帮了他很大的忙。但这些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像他这种极端的例子都不可能真正脱离社会而存在,更何况我们呢? 导读问题: 1.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3.结合P3探究,说明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4.阅读P4相关链接,思考:如何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讲授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部编版)

4.指导整体诵读四个词。 5.多媒体课件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6.再次总结四季特点。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 1.再次观察四幅图,感受四个季节气象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组织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春天 的古诗并读一 读,课后举行 “赛诗会”。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xx小学授课电子教案

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教师适时板书。 3.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 5.组织展示背诵。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出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想象: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独特的美丽,而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更美,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春天的词外,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词呢?告诉大家吧。 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 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 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春天 的古诗并读一 读,课后举行 “赛诗会”。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导语:《生命,生命》是现代作家杏林子的散文,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作者呼唤的“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不虚度光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 1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1.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教学过程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事例思考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香瓜子:生命力价值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不停地在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 在小憩。 (3) 令我震惊。 (4) 令我肃然起敬。 (5) 昂然挺立。 (6) 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也可以。 (8) 庸碌一生。 (9)我应许。 (10)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10.作业。见“研讨与练习”。《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 2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学习目标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学习方法: 1.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学习目标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学习方法: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学习方法: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学习目标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读通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第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读文,领悟飞蛾求生这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飞蛾求生这则故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通过课前查阅搜集有关材料,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激发情感 今年几岁了?还记得妈妈告诉过你的你出生后做的第一件事吗? 是大声啼哭,那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 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十年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生命生命》,看看残疾人——杏林子是如何思考生命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圈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反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交流 (1)读准字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为新闻天地,有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新闻即新闻报道,报道的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值得关注的人物、动态、重要的是事,特殊的人、有意义的变化、引人关注的动态等等。由于篇幅、报道时间、表现方法的不同,新闻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本单元新闻作品共四课六篇,其中有消息四则,特写一篇,通讯一篇。 《消息二则》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简要全面的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颁奖机构、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及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等内容,激发人们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崇高精神。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了吕伟夺冠的精彩一跳以及外国记者,现场观众的反应,表现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活动任务

任务一 新闻阅读。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任务二 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任务三 新闻写作。分三类任务: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 单元目标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言必有据的表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新闻作品见过很多,作为一个新闻报道的读、说、写的系统单元,本单元的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在知识体系上,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及点评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及点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课前谈话。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 一、揭题导入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学生认读词语。 (2)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段话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本领。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一)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飞蛾求生”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5)指导朗读。 3.回扣课题。 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生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要求:(1)运用刚才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句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掉、竟然、冒出) (3)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的顽强) (4)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冒”字体现瓜苗顽强的生命力。)(5)指导朗读。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谁来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活动背景 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到xx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当前城乡居民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路上扬,居民文化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据统计,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己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专家认为,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当前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背景三:随着文化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比重的增加,对文化消费.需要加强引导。目前文化消费依然存有不少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在许多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物质建设”占绝对优势,“精神建设”少得可怜。(2)文化消费的品位有待提高。目前,儿童图书五花八门,电子游戏更是品种繁多,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却令人忧虑,其中不乏暴力、色情污染。(3)对文化消费的狭隘理解。文化、消费应走出单纯由书、电脑的狭小范围,要到科技馆;博物馆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扩展文化消费的领域。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单元(章)教学设计 (试用)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活动) Step I. Lead in -Greeting and making an introduction Question 1. Why do we study foreign language? 2. 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 Step II. Activity one (task one): making an introduction Activity three (task three) giving some rules used in English class 1.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you can. 2. Help each other.(help yourself with the dictionary) 3. Ask questions when you do not understand. 4. Don’t be shy. Step III. Now, let’s make an introduction 1. Give an example: 2. Practice-in groups (3-4students) 3. Ask some group to show their introduction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 Students’ feed back: discussing in pairs

人教版《生命生命》教案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戌街水桥完小李红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起来走进一个人(课件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她叫杏林子,看着她满面的春风阳光般的笑容,我们绝对不会想到在她和同学们差不多大的时候,一个病魔光临了她美好的童年,她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她瘫痪了,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写作时要弯着背、弓着腰,比常人辛苦百倍。除了导致她行动不便外,发病时更手脚肿痛,痛苦不堪。更让她从此远离学校生活,留在家中,由母亲照料。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用她所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讴歌生命的美好。讴歌天地间种种的美,抒发她对生命的欣赏与喜悦,以过人的毅力和爱心,在繁杂晦暗的社会中透出温暖的亮光。(第二张幻灯片)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曾获台湾国家文艺奖,另有作品《杏林小语》、《生之歌》、《心灵品管》、《行到水穷处》、《真情是一生的承诺》、《杏林

子励志小品》等多部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 一无所有。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第三张幻灯片)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这是一双饱受病痛的折磨,几乎无法弯曲的手。杏林子正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19、生命生命》 二、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路径: (一)课题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生命”?去掉一个是不是更简洁? (二)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三)(1)、读课题,理解课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3)、指名回答(课题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生命”?去掉一个是不是更简洁?)并做适当的提示。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和新词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路径: (一)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二)三个事例各是从什么角度对生命进行全面而又深刻的思考,思考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三)(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条学习路径。 (2)、小组代表交流,组内成员补充。 (3)、师指正(出示幻灯片) (4)、师小结回扣课题: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飞蛾还在为了自由的飞翔激烈挣扎,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四、交流反馈: 出示学习路径: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景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意,用心感受一下,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足足百字的小文。文章虽短,却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黄山奇石》一文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山上创造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多因其外貌而得名。而且一块奇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势表现出来,读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荷已尽,菊已残,但橙黄橘绿;百花谢,枯叶飘,但枫叶似火。触景生情,诗人怎能不提笔抒怀呢?《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向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二、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1个,规范书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三、整体构想 《识字1》《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这三篇课文都是描写秋天的,所以将其组合为第一模块──美丽的秋天;《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描述的是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将其定为第二模块──神奇的大自然;第三模块就是鼓励孩子们去发现和创造的《语文园地一》──我发现,我创作。 识字 1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最新三级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1、燕子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的描写,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描写燕子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2、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准备 1.挂图、投影片。2.生字词卡片。3.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 2、出示放大的燕子彩图。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燕子的情况?(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燕子的特点:翅膀很长,尾巴象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仔细观察这幅图,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山、湖、稻田、桃花、柳树、燕子。) 2、请你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说说燕子的外形和燕子飞行、停歇的情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 ⑴图画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有远山、小湖、稻田、粉红色的桃花、黄色柳丝、各种

色彩鲜艳的花。 ⑵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近处的一只燕子横掠湖面,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另一对燕子正越过湖面飞向柳树。有一只燕子已飞到高柳之下。远处有几对燕子停在电线上,远远看上去有几个小黑点。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⑴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 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燕子的?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主要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主要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第三段主要写飞行的燕子; 第四段主要写停歇的燕子。 板书:外形、赶来、飞行、停歇。 四、看图对照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先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板书: 燕子外形燕子来时春光美燕子飞行时动态美燕子停歇时静态美 五、指导朗读全文。 六、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简述各段主要内容。 二、看图学文 1、看图学习第一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⑵指名读第一段后回答: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能力: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 知识: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教学难点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科技不发达时期人们如何生活的资料或故事;查找科技广告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寻找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等。学生准备:询问父母、爷爷奶奶儿时生活的情况;开展“科技在我家”的采访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播放动画:洗衣方式的演变]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机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洗衣机就是科技带来的成果。科学技术成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着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2.[播放视频: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了人们家务劳动的负担,节省了时

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认识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板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3.[播放课件:科技在我家]学生结合表格,从生活、交通、娱乐等方面分组交流课前进行的“科技在我家”的调查结果。帮助学生多角度感受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进步。(板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4.[播放视频: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袁隆平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认为对我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科技成果还有哪些?举例说说。 小结: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给我们农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家乡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步步走向文明、走向富裕。 活动二:正反感知科技是把双刃剑 1.[出示图片:农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他们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小结:农药可以用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板书:利) 2.[播放课件:农药的副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农药使用不当会带来哪些弊端?小结:不当使用农药不但会给土壤、农作物和环境带来污染,还会破坏生态,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板书:弊) 3.在生活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分析一下利与弊。小结:当我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给我带来的好处和方便时,也会感受到带给我们的伤害,科学技术有利有弊,真是一把双刃剑啊!(板书:科技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发展科技为人类造福

2016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

2016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 计 2016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家庭相册我来做 【单元简介】 本单元围绕家庭相册的完整制作过程,设计了 3 个活动,从数码相片的拍摄、传入计算机、照片的美化处理,一直到 电子相册的制作。使学生在制作电子相册的过程中,体验数 码相片处理的基本步骤,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掌握现代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照片是每个家庭都拥有的记忆,而电子相片是逐渐普及和流行的应用,制作电子相册应该是学生感兴趣也是比较实用的 一项技能。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数码照片的导 入及分类管理。②了解数码照片的基 础知识。 ③能利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简单处理、 修复及美化。 ④能利用电子相册软件制作图、文、声并茂的电子相册。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数码照片的 处理”为主

题开展活动。 ②以制作一份电子相册为目的,综合利用信息技术。 3.情感目标①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的能力。 ②通过对数码照片的处理和修复,培养学生对完美作品的追求和鉴别能力。 ③通过电子相册的制作,培养学生合理规划、自我评价 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①了解和掌握数码照片基本 知识。②利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处理 照片。③利用电子相册软件制作电子 相册。 2.教学难点①数码照片的处理技巧 和标准。②电子相册的合理规划 和设计。【课时安排】 活动 活动名称 知识技能 课时安排

活动 1 获取管理照片 连接数码相机与计算机 传输数码照片 分类管理照片 看图软件的使用 数码照片基础知识 1课时 活动 2 美化数码相片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照片的简单修复和处理 照片的进一步美化修饰 2课时 活动 3 制作电子相册 电子相册的规划 电子相册的使用 相册中照片、文字、声音的编辑电子相册的输出问题 2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