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州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

文件之十八

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总体规划纲要

(草案)

──2011年1月5日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时期,也是我州夯实基础、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指导好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临夏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依据国家宏观环境,结合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所处阶段,特制定《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一、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 “十一五”发展形成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线,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全部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同“十五”末相比,全州生产总值由56.23亿元增加到106亿元,年均增长11.3%,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全州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27.3:29.l:43.6调整为21.0:30.2:48.8。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民营经济比重由68.6%提高到80%,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人均生产总值净增2365元,年均增长12.7%;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均在五年内翻了一番,分别年均增长22.6%、15.9%和17.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净增994元、3168元,分别年均增长11.5%和10.4%,高出全省0.9和0.2个百分点。

2、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十一五”时期是我州建州以来投入建设资金最多的时期,也是取得成效最大的五年。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引进项目、实施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了一批水利、电力、交通、教育、卫生、能源等方面的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实施的1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达到2495项,总投资948.23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49项,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199项,占总投资的90%;生产性建设项目419项,占总投资的27%。黄河炳灵电站建成发电,康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甘肃西南地区(临夏段)供气管道工程建成通气,临夏市供水、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期、折达二级公路等项目实施顺利。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30项,总到位资金达到92.9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年均增长36.13%,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21.13个百分点。

3、基础设施日益改善。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等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新建改建等级公路1340公里,农村公路3700公里,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24.5公里/百平方公里增至54.8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所有县城、乡镇和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康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填补了我州高速公路的空白,更为我州融入兰州都市圈创造了条件。临夏县尹川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永靖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农田水利项目和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期等生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5平方公里,新修梯田40万亩,天然林保护区面积达到11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3%。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重点,临夏市城东新区、各县县城开发和重点集镇建设加速推进,城市交通、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由11%提高到13.5%,城市和镇建成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38.13平方公里,建成住宅面积135.8万平方米,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4、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由15.4亿元增加到22.3亿元,年均增长7.8%。马铃薯、双低油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和花椒、啤特果等特色经济林面积进一步扩大,以全膜

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种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屡创历史新高。畜牧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新建规模养殖小区192个,规模养殖户达到2.95万户,规模养殖饲养量占到了总饲养量的50%,肉蛋奶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5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27%以上。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劳务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累计输转劳务212.1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1亿元。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完成9个新农村试点工程,建成372个整村推进项目,24.5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实施和政县北部、东乡县董岭等22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9.15万座,改造农村危旧房4.6万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5、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古动物化石、黄河三峡、松鸣岩等旅游品牌知名度扩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接待游客8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6.07%。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富临农副批发市场一期、临夏粮油批发市场一期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一批综合市场正在建设,为搞活商贸流通创造了条件。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功能不断完善。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培育取得新的进展,清真牛羊肉、乳制品、皮革毛纺、民族特需用品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水电能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建成黄河炳灵、冶木河二级等27座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43.3万千瓦。

6、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重视并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州各县(市)整体实现“两基"目标,临夏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临夏师范改制为普通高中,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工建设,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比“十五”末提高0.85个和4.8 1个百分点。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建成州医院门诊大楼、各县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26%。科普活动不断深入,实用技术进一步普及,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3项,取得科技成果72项,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余人。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建成乡镇文化站26个,农家书屋745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8个,村级服

务点1149个,花儿、砖雕等多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形成,建成规范化服务站所126个,全州整体实现了优质服务,人口自增率控制在了6.94‰以内。广播电视实现了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目标,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中央重建基金安排的康乐县15个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7、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深入,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进一步改善。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基层组织选举等农村综合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两置换一保障”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建立。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城镇土地公开招拍挂出让等改革顺利推进,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实行,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永靖、临夏、东乡、积石山县实现了“县财省管’。基层卫生院“五制"改革、以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等社会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8、和谐社会进程加快。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民生问题不断改善。深入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活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每年办成了一些实事好事,群众的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就业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启动实施转移就业工程,共向各地职校输送大中专毕业生和“两后生"3529人,积极争取编制,扩大考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并连续四年提高保障标准,全州农村低保人数达到41.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7%,城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总数达9.2万人,困难群众从党的惠民政策这一亘古未有的伟大德政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积极筹措资金,建成廉租住房50.86万平方米。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全州呈现出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经验和不足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建州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为“十二五”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五年来的建设成就,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总结,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以贯彻:一是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发展的基础,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州情认识,对经过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的思路必须一以贯之地予以坚持,做到步调一致,有条不紊地推进发展。

二是各项工作的规范是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力推进各方面工作的规范,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

三是改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是发展的关键,必须坚持抓主抓重,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人民群众最盼望、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入手,着力突破重点难点,带动全面发展。

四是全面协调是发展的根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发展的协调性,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重视发展以教育为主的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是维护群众利益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觉为民服务,实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是加强领导是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敢于直面矛盾,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复杂局面中不断开辟前进道路,在攻坚克难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

同时,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制约,总体来看,我州仍然处在一个努力摆脱贫穷,稳定解决温饱,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的阶段,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现状仍未发生根本改变,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全省末位,与全省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交通、城镇、农田水利、市场等基础设施仍然不很完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落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教育、卫生各项指标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就业压力大,剩余劳动力因缺乏技能,难以实现稳定输转,二、

三产业发展滞后,社会就业门路狭窄;特色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三)发展环境和潜力优势

1、宏观环境。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倾斜支持,为我州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取消民族地区公益性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加大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为我州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三是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为我州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四是国家将我省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批复实施,为我州发展循环经济,振兴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培育壮大畜牧业带来了难得机遇。

五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沿黄河经济带建设,为我州全面实现“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州全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政策机遇。

七是省委省政府参照藏区扶持政策,向国家争取对我州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将为我州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八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为我州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更大范围实施转移就业工程,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进程开辟了空间;全国范围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州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发展创造了条件。

2、自身潜力和优势。

一是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国道213线横穿我州4县(市),南通甘南藏族自治州,西接青海省,是连接甘南藏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是中原农区连接西部牧区的交通枢纽。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通道的畅通,我州服务兰州、面向藏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能力大大提升。

二是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自然风景雄奇秀丽,民族风情多彩浓郁,历史文化灿烂厚重,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省内外,特别是恐龙足印化石群和古动物化石群举世罕见。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州将成为兰州都市圈中不可替代的旅游板块,旅游产业具备成为全州经济支柱产业的潜力。

三是商贸流通基础良好。各族群众素有经商传统,商贸流通非常活跃,西部整个藏区的市场供应和藏区各类商品的外运主要由临夏人承担,临夏一直是面向藏区的商品集散地,在藏区经商的临夏人就有10万多人,我州具备建成面向藏区物流中心的基础和区位优势。

四是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全州饲草总量达283万吨,群众素有养殖传统,规模化养殖正在兴起,活畜及畜产品市场交易量大,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清真品牌可信度强,兰州清真餐饮和牛羊肉市场,绝大部分由临夏人经营和供给,我州已成为兰州清真食品的生产加工基地。现有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加工能力,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同时,由于穆斯林风情浓郁,只要加强与宁夏等地的协作,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明显。

五是生态地位重要。黄河流经我州103公里,一级支流大夏河、洮河和湟水河在我州境内注入黄河,有二级支流30多条,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有大量泥沙注入黄河,不仅威胁着境内刘家峡、盐锅峡和八盘峡等电站的运行安全,而且对兰州及黄河中下游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州承担着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国家重视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为我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按照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以及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努力走出一条以商促工的路子,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定位

经过五年的努力,将我州建成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基地,兰州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上的旅游板块,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

(三)遵循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动重点通道、重点产业、重点城镇、重点园区率先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辐射带动全州整体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以教育为主的社会事业,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更大范围实现充分就业,以人的发展带动经济更快发展,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坚持组团发展。把组团发展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围绕服务兰州和藏区市场,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坚持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引进域外投资主体,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

──坚持自力更生。在积极寻求国家和省上扶持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念和能力,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依靠自身努力加快发展。

(四)主要预期目标

──综合实力预期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4%。

──结构优化预期目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0:30.2:48.8调整为15.5:32.5:52.0,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8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

──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教育结构更趋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每千人拥有教师25人,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6.1年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58张、卫生技术人员3.5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6%,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7.5‰。

──改善人民生活预期目标: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达到21%,农村劳动力输转人数累计达到23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全州贫困人口减少至27.92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15.3%以下;城镇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80%和95%,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9%和97.26%;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80%。

──可持续发展预期目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万元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下达指标以内。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7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集中联片供热率达到80%,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70%以上,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22.2%,耕地保有量达到215.13万亩。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以优化布局、完善体系、增强能力为目标,加快交通、水利、城镇、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1、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优化路网结构、州内主干道和对外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铁路、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及运输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兰州一临夏一合作铁路。开工建设兰州一盐锅峡一刘家峡一炳灵寺沿黄快速通道、临夏一合作高速公路,争取建设临夏一青海高速公路。建成折桥一达

川、临夏一大河家、锁南一折桥、临洮一康乐一和政二级公路。建设达板一临园、永靖一积石山、和政一东乡等二级公路。实现全州9个主要出口公路和主骨架公路高等级化,七个县政府所在地均进入以临夏市为中心的l小时交通圈。实施以现有县乡公路为主的连通改造提升等工程,形成以各县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各乡镇为节点的农村公路网络。新建临夏客运总站和东乡、永靖、康乐、和政客运中心,加快乡级客运站和村级停靠站点建设,形成以临夏客运总站辐射各县客运中心和各乡镇客运站的客运服务体系。加强道路综合整治和安全管理。建成临夏直升机起降场。加快乡乡通邮工程,建设速递中心和物流集散网,提高邮政服务水平。

2、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完善重点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积极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北塬、东西川等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善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加强城镇防洪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建成临夏市城区供水水源工程,争取立项建设和政县小牛圈、康乐县石板沟水库等水源建设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开展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江河主要支流综合治理,积极规划论证,立项建设积石山县沿黄自流灌溉及城乡应急水源保障、东乡县扬黄入东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形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保护体系。

3、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施临夏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和各县县城、重点集镇道路、给排水、供水扩建、天然气管网、集中供热、园林绿化等工程,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市政公共设施基本配套。

4、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不断完善能源结构。按城网标准改造临夏市电网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工程,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建设永靖三条岘、临夏县黄泥湾、东乡县达板330千伏和各县1 10千伏送变电工程。加快推进临夏市热电联产。扩大临夏市天然气管网覆盖面,加快各县天然气加气子站和县城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率。积极发展

新能源,提高沼气、太阳能利用率,争取建设东乡县光伏发电项目。继续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大唐公司核电厂落户临夏。

5、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光纤到楼入户,高带宽无线网络覆盖城市和旅游景区。积极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扩大农村网络覆盖面,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全覆盖。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经济园区建设。提升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建立基本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二)加大保障民生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抓住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1、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民生政策,形成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程序简化、方便群众的惠民政策落实机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永靖县西山王台、东乡县中西部、积石山县南部等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全州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补助标准,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建立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层次的供房体系,基本解决全州城镇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

2、努力扩大就业。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以全民创业带动社会就业。加大转移就业工程实施力度,依托厦门市对口帮扶的有利机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劳务经济协作,加大转移就业补助资金投入,扩大转移就业规模,使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州外稳定就业。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加强“两后生”和农民工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发展壮大“东乡铁军”、“临夏拉面师”等劳务品牌,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与输入地的联系衔接,巩固和拓展劳务基地,大力开展有组织劳务输转,扩大劳务输出和就业空间。加快实施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落实好国家和省上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政策,鼓励扶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帮助新增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

大城乡低保覆盖面,积极争取将全州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城市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适当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争取省上将我州全部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快社区综合服务、综合福利、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体系,加快城镇疏散场地和避险场所、救灾物资储备设施、救灾应急装备建设。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老龄事业。进一步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三)加强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节能减排和土地利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l、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争取国家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增加对我州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黄河流域、洮河流域、大夏河流域生态治理,抓好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争取立项建设黄河上游临夏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刘盐八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梯田建设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力度,实施洮河、大夏河、红水河、湟水河等中小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实施临夏市南北两山造林绿化、临夏州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山区生态修复、太子山麓水源涵养、黄河洮河湿地保护等项目。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加强公益林建设和管护。

2、加大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好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建成各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加快推进重点集镇生活垃圾处理和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和医疗废物定点集中处理工程建设。落实“以奖促治”政策,促进农村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监测监管,继续推行辖区环境质量政府负责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大污染隐患的排查整治和企业违法排污整治力度。加快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体系。以临夏市和各县县城为重点积极推进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加快实施永靖县黑方台、东乡

县那勒寺、和政县林家沟等重点区域山体滑坡、泥石流治理等工程。积极开展东乡县城渗水塌陷灾害防治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区政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探索发展循环工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动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对省列园区从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发展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聚集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争取立项建设省级废旧汽车拆解中心项目。严格招商引资准入,坚决防止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逐步关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促进节能减排。

4、加强土地利用和资源勘探。加快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坚持保护耕地,节约和集约用地。推进土地整治,积极开发利用荒山、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国土资源调查资金的投入,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全面开展地质普查。

(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致富步伐。

1、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基本口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复垦,实施北部干旱山区百万亩土地整理、临夏县北塬十万亩、永靖县沿黄塬台区标准化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州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加强农技推广和安全监理、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大力发展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加快推进临夏县北塬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发展广河、东乡、永靖、积石山、临夏县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产业带,东北部马铃薯产业带,和政、积石山油菜产业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抓好目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设,发展壮大永靖县川塬区、临夏县北塬区、临夏市郊区的蔬菜生产基地。稳步扩大中药材、百合、小杂粮、花椒、啤特果、核桃等种植面积,发展壮大育苗产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

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农村科技和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做好项目争取、信贷支持等工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2、培育壮大草食畜牧业。按照种养加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开展玉米秸杆转化利用,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康乐县全省肉牛强县、临夏县全省奶业强县、东乡县全省肉羊强县建设进程。加强畜牧科技支撑、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牛羊肉仓储、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实行牛羊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对免疫死亡和扑杀畜禽及时足额补偿。坚持千家万户与规模养殖相结合,扶持新建一批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和饲养总量,努力把牛羊产业培育成全州战略性主导产业。到“十二五”末,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占到35%以上。

3、加强农村道路和沼气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永靖县三塬一临夏县北小塬、广河县马家湾一东乡县考勒等县乡公路连网工程和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实现主要乡镇四级以上公路连通,建制村基本通沥青(水泥)路。加快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和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适宜地区基本实现沼气化。

4、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抓好连片开发和整村推进,着力培育村级支柱产业,加大智力扶贫、移民扶贫力度,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争取国家将我州作为特殊贫困区域,对全州实行连片开发。提高补助标准,建成216个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认真实施以工代赈等工程,推进村社道路、小型农田水利、梯田、村文化培训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形成畜牧养殖、马铃薯、花椒、中药材、啤特果等村级支柱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使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提高补助标准,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解决特殊地区贫困群众的生存问题。高度重视因灾、因病等导致的返贫问题。加大扶贫“雨露计划"实施力度,加强以农村“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争取国家确定一家中央大型企业对口帮扶我州。争取将临夏市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范围。积极争取实施东乡族特困民族重点扶持项目和积石山县人口较少民族第二轮扶持项目。

(五)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加强扶持引导,提高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形成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1、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以打造兰州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重要旅游板块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形成综合黄河山水、古动物化石、彩陶文化、穆斯林风情、人文景观、森林生态于一体的独特旅游品牌。以临夏市、永靖县、和政县为支撑点,打造全州旅游环线游精品线路。加强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建设A级旅游景区道路、停车场、环卫、水电、通信、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打通刘家峡一炳灵寺一积石山、康乐一冶力关、刘家峡库区环湖以及连接州内各旅游景点的快速通道,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配套服务设施。突出旅游的文化品位,多方争取,加快建设临夏市民族文化产业园、和政县世界级古动物化石考古科研基地、永靖县恐龙足印馆项目。加快以临夏市为中心的清真寺、拱北等景点的开放开发,提升穆斯林风情游的档次和水平。科学整合松鸣岩、药水峡、莲花山和太子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加快开发步伐。积极推进黄河三峡晋升国家5A级景区工作、和政松鸣岩力争跻身全省年接待人次过百万的大型景区行列。大力开拓州内旅游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临夏旅游知名度。加强旅游中介服务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编制实施《临夏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大力发展与旅游关联的餐饮、娱乐、物流、信息等第三产业,提高旅游综合收益。到“十二五”末,年接待游客470.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4亿元,占GDP的8%以上。

2、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编制实施《临夏州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以东乡达板、广河三甲集、永靖县城、康乐县城为重点,建设一批服务兰州的清真牛羊肉、无公害蔬菜、茶叶等商品配送中心。发挥临夏市中心城市作用,以积石山、临夏县的重点集镇为补充,建设一批面向藏区的粮油、蔬菜、建材、汽车配件、百货、民族特需用品以及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大仓储、交易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临夏国家级清真牛羊肉储备库、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公路运输枢纽项目建设,扶持组建一批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

运等物流业态的骨干企业。大力改善集贸市场经营条件,活跃农村市场流通。推进县城超市及配送中心、乡镇超市、农村连锁农家店等现代化流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加强诚信建设,组建临夏商会和分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扩大“临商”影响力。到“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亿元,年均增长18%。

3、加快发展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加大对清真食品、皮革制品、穆斯林服饰、民族手工艺品以及面向藏区的生活用品、制药等生产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技改贴息补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快生产基地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开展联营、股份制合作,示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宏艮皮业公司完成上市工作。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扩大贴息企业范围和数量。加强出口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争取国际清真食品认证代理权,鼓励企业开拓中亚中东市场,把我州建成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窗口。到“十二五”末,清真食品年产值达到8亿元,民族服饰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成品革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标张以上,中药材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

(六)加强园区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协调推进园区和城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加快经济园区建设。将园区作为聚集产业、扩大城市规模的重要载体,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聚集能力。科学规划布局园区产业分工与循环链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等产业,甘肃永靖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和冶炼铸造产业,甘肃东乡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金属加工、机械加工和物流仓储业,甘肃广河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皮革毛纺加工、淀粉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各园区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从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方面对入驻园区企业给予倾斜,在园区设立中小企业孵化区,统一建设标准厂房,低价提供给中小企业创业,推动形成生产规模,促进园区向产业集群和集约化发展。

2、加快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围绕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做好临夏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按照商贸、旅游、宜居的定位,加快全州区域经济中心建设步伐,增强对全州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新区主干道建设,实施旧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城东新区给排水管网、大夏河综合治理、城市绿化建设等项目,完善服务设施,改变旧城区面貌,全面完成东区建设任务。做好城市空间向西发展的规划,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建设为纽带,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加快完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提升商贸流通档次。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加快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尽快形成规模,争取建成国家级园区。加强环境卫生、市场管理、交通秩序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力争到2015年,临夏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亿元,占全州的比重提高到20%,城区人口达到l8万人,城区面积由22平方公里增加到30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由2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在全州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3、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强化中心城市、完善各县县城、培育重点集镇的思路,加快编制各县城镇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行政村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要素聚集,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政府主导、统一征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加快推进临夏市旧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永靖县古城新区、广河县河北新区、和政县县城、临夏县双城新区、康乐县城新区等开发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体系,强化物业管理。结合园区建设、市场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完善重点集镇供水、道路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小城镇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形成一批旅游度假、商贸流通等方面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小城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七)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

大力发展以教育为主的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1、优先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

育。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寄宿制教学规模,逐步在重点乡镇建立寄宿制小学。争取国家扶持,对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建设1所中心幼儿园,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按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加强临夏中学、临夏回民中学、河州中学和各县的重点高中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等教学功能教室和边远山区学校住校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按照基础教育同职业教育相对接、职业教育同市场需求相对接的思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广“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建成州职业技术学校和各县市职业培训中心,实现“两后生”全部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争取编制,力争教师数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妥善消化、平稳过渡的原则,稳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扩大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继续加强州、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实施州医院改造搬迁项目,完成各县(市)医院标准化建设、州县(市)卫生监督体系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争取省上加大编制支持,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养,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加快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项目和重点景区急救站建设。加大大骨节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监督网络。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实施规范化县乡服务站所和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项目,认真落实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政策,逐步提高少生快富项目户的扶持标准。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到2015年,形成县有标准化综合医院、乡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标准化卫生室、社区有标准化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功能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全州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加快完善州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综合文化场馆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临夏民族剧院、州县“四馆两中心”项目,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基本运行经费的保障机制。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花儿艺术的研究、传承、创新和推广,争取实施莲花山、松鸣岩花儿传承保护基地项目。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花儿、砖雕、雕刻葫芦等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加强馆藏文物、野外文物和民族文物的保护,加大对重点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加快西新工程实施力度,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果,基本完成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建设。加快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州县数字影院工程。加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力度,实现各县县城和重点集镇电视数字化。更新改造州县电视调频发射和采编播设备,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映能力,扩大覆盖范围。

4、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认真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深入开展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大力引进、示范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重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服务。建成州科技馆等项目,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广泛深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大力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科技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狠抓项目建设,发挥带动作用

全力实施“发展抓项目”战略,立足全局发展,增强经济整体实力,精心论证、筛选、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方向和重点的重大项目,增强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加快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黄河上游临夏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政县古动物化石保护及产业开发、国家级临夏清真牛羊肉储备库等重大项目尽早得到国家立项,开工建设。完善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制,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规划总投资2088.9亿元的359个重点项目顺利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投资咨询评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作者:————————————————————————————————日期: 2

五、重大项目 “十二五”前期(2011-2012)重大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一、基础设施 1 首都新机场及新航 城、 新空港产业园 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及 新空港产业园建设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扩区开发区中心区向东南方向拓展约2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等按需拓展 3 城乡一体化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亦庄新城及旧宫、瀛海、南海子等周边功能配套区规划建设,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沿线规划建设;庞各庄、魏善庄、安定和采育四个新市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 4 新区道路黄良路大兴段、京良路大兴段、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魏永路中段、芦西路、兴华大街、金星路、欣旺大街、宏福路、欣荣大街、兴丰大街等新建、续建或改造工程 5 产业园区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园永大、永旺、永兴、华佗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媒体产业园广平大街、广阳大街、广茂大街、金苑路、科苑路建设或改造工程 6 黄村水厂 近期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包括取水工程、净配水 厂、配水管道等 7 黄村再生水厂 升级改造并扩建部分处理设施,再生水生产规模为12 万立方米/日 8 瀛海污水处理厂 一期建设规模0.8万吨/日,2020年达到规划总规模3 万吨/日,包括配套管线工程 9 节水灌溉为农田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

10 输变电工程新建兴华等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二、产业发展 11 京东方八代线 第八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包 括相关零部件生产和液晶模组生产 12 康宁为京东方八代线生产全套的LCD玻璃基板 13 中电华通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终端等无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 14 京运通多晶硅片制造、单晶硅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15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 研究院 国家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将发 挥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平台作用,促 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16 同仁堂中药现代化同仁堂中药现代化的研发和生产 17 奔驰年产能扩充至30万辆 18 北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 19 耐世特 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生产 通用汽车转向及传动系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 20 英特宜家购物中心 集商业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餐饮及休闲娱乐等设施 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三、公共服务 21 北臧村九年一贯制 学校总建筑面积316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42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17平方米 22 幼儿园建设五幼:总建筑面积4837平方米,青云店镇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十幼: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十一幼:总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十二幼:总建筑面积5972平方米 23 校舍安全加固改造32所学校,总面积95554平方米,其中加固面积53280平方米,楼房翻建面积10300平方米,平房翻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饲养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安全、优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新要求,日益突出的畜禽生产污染成为阻碍畜牧发展的瓶颈,如何保留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畜牧生产污染、保障生存空问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标准化发展 1前言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1]。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

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 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养殖,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4]。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符合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5]。抓改造,就是要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符合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养殖要求。密度太大的规模养殖场,要下决心调减养殖规模,减少场内养殖数量,满足防疫工作需要[6]。 养殖小区是由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关键是要做到人畜分离、集中管理,切实解决好防疫配套和粪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农业畜牧行业)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专项规划(优品)

(农业畜牧行业)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专项规划

渝农发〔2011〕373号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林水务、农业水利)委(局),畜牧兽医局,市级有关单位: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是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而编制,衔接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农业农

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专家论证建议意见认真进行修改,经过市农委2011年第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畜牧业现有基础与面临形势 (3) 第一节发展成效 (3)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5) 第三节主要任务 (10) 第二章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11) 第一节总体目标 (11) 第二节战略重点 (15) 第三章产业布局 (18) 第四章体系建设 (21) 第一节畜禽良种繁育 (21) 第二节饲草饲料生产 (22) 第三节动物疫病防控 (24) 第四节产业化经营 (26) 第五节质量安全监管 (28) 第六节科技创新与推广 (30) 第七节信息化服务 (33) 第五章重点工程 (36)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11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

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土地流转调整困难、供应不足成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交通、水、电条件限制,养殖用地可利用资源紧缺。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docsj.com/doc/1910668962.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编制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禽养殖方式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在面临禽流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威胁和“瘦肉精”、三聚氰氨奶粉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冲击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畜牧富民计划”、“畜牧强农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X创建活动”,畜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一)养殖总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县出栏生猪25.3万头、牛0.55万头、羊7.3万只、家禽1675万只,肉蛋奶总产5.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5.2%,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户210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3.2%,比“十五”末增加了11.2个百分点,生猪、肉禽和奶牛养殖已被列为全省优势发展区域。 (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XX绿健种猪XX荣获“XX省AAA种猪企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生猪、优质黄羽肉鸡、青脚麻鸡、樱桃谷肉鸭、天府麻鸭、皖西白鹅、XX 白鹅、波杂山羊、荷斯坦奶牛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猪、牛、

羊、禽良种率分别达92%、73%、85%和94%。 (四)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先后有25个养猪场被列为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XX温氏小王种鸡场、XX华农喻河原种猪场和XX绿健种猪场、金凤凰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通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X场和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X小区(场)认证。 (五)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XX达诺乳业、全椒未来饲料跻身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XX华农、管坝牛肉和隆盛禽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座产能20多万吨的饲料厂、年孵化苗鸡1600万只的小王种鸡场、年产8万头商品仔猪的小王种猪场和中心种猪场,发展合作养殖户500多户。XX雨润集团独资的全椒福润禽业XX年屠宰3000万只家禽项目已经建成。全县78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密切了养殖户与市场的连接,推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六)品牌建设显著增强。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华山”牌草鸡、“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8个。 (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35元,比“十五”末增加500元,年均增速达7.9%,农民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13.6%提高到2010年的20.25%。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办〔2011〕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谋划我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43.7亿公斤,连续5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38.3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88.6万吨,奶产量达到290.9万吨,均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40.72万吨、6624.26万吨、767.33万吨、99.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18.7%、38.1%和9 2.3%。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5.88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8.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分析

宣汉县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宣汉县是一个农牧业大县,畜牧业比较发达,牛、生猪养殖出栏总量、奶产量居全市之首,畜牧业已成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畜牧业促农增收的潜力正在不断显现,我们已经迈出了向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步伐。但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的畜牧业,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我们与现代化畜牧业还有哪些差距,要采取哪些措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义 通俗来讲:现代畜牧业就是要对传统畜牧业进行改造,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装备以及经营理念去发展畜牧业,做到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优良、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也可以用“七个化”来概括,即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畜牧业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过去我们一直在强调走小群体、大规模,千家万户增总量的发展路子,想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增收,但现在已经不太能适应新时期下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市场竞争风险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养殖水平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额比较有限,需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养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效益,发展优良品种提高牲畜的个体产出比重。实践证明,要加快***县经济发展,实现农牧民“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就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措施来充分挖

掘畜牧业的潜力。2009年我们从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着手,开展了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刚开始有些人不太能理解,认为投资大,折旧期长,以前我们也搞过类似的设施建设,但大部分没有正常的运转起来,有的地变成了私人的,有的养殖小区变成了居民区,那现在为什么还要搞?下面,通过分析现代畜牧业和传统畜牧业的利弊来阐述一下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一)从养殖效益来说。 能让农牧民摸得着、看得见的就是装到口袋的钞票,因此养殖户最关心的就是养殖效益。传统畜牧业养殖规模小、收入少、养殖品种大多为土种;现代畜牧业是规模化、集约化、品种优良化的养殖。从规模上看,散养户一般就育肥二三十头牛,1年3批最多90头,每头利润300元,可获利2.7万元;如果迁入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1批育肥100头牛,1年300头,养殖小区收购价高于居民区,每头利润380元,可获利11.4万元。从品种上看,普通的本地品种奶牛一天挤7、8公斤牛奶,优质黑白花高峰期一天挤30多公斤;育肥牛普通的品种一般产肉150公斤左右,优质肉牛品种可达200公斤以上,如果是高档肉牛品种一公斤牛肉就可以买出一头普通肉牛的价格,全世界都出名的神户牛肉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再拿品种退化严重的土种羊来说,平均产肉量不到20公斤,育肥后出栏每只利润最多100元左右,而优良的肉羊品种如小尾寒羊、萨福克、优质哈萨克羊等品种,平均产肉量可达25公斤,有的达30公斤以上。无论是从规模上的综合效益还是从个体的产出效益,现代畜牧业发展优势显而易见。 (二)从技术推广、疫病防控上来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