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馒头发霉实验记录表

馒头发霉实验记录表

馒头发霉实验记录表

馒头发霉情况记录表

六年级科学上册 馒头发霉了教案1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三、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图片引出话题: 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 3.学生汇报、小结: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5.讨论: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6.讨论:

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课堂小结: 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隔绝空气。 2.保持干燥。 3.高温灭杀。 4.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药品 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结: 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馒头发霉了》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育理论指导: 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提倡的科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让学生自我建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的教学参考为指导来设计教学,可以说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比如阅读、研究资料、观察、讨论、探究研讨、动手操作等等。当然也没有排斥教师言语的讲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3课。教材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馒头”作为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作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础上,探究霉产生的条件,研究霉的产生到底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情分析: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

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了解霉的功与过,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讨怎样防霉,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发霉的食物、放大镜、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镊子。 教学过程设计:

馒头发霉了实验教学设计

馒头发霉了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探讨发霉的条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 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进行观察。 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呢?根据是什么? 5、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谁最快发霉,发霉最多? 6、师分发同样对的同一时间生产的馒头。 1、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食物,比较其颜色,认识到颜色多样:黄、绿等 2、汇报发现: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则丝状等等。 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 4、引发学生的讨论。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

5、学生根据预测,小组讨论如何实验。 6、进行实验。 实验报告:馒头发霉对比试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两个馒头,两个塑料袋。 实验条件;1.干燥的环境下(干馒头)2.阴凉的环境下(湿馒头) 实验猜测:阴凉的环境下的湿馒头会很快发霉。 实验步骤:取两个馒头,将其中一个滴上水,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袋中,再分别放到干燥环境和阴凉环境。放把其中一个碗滴一些水 实验结果:湿馒头比干馒头要容易发霉 实验结论:我在网上查找了食物变质的原因:微生物作怪。环境中到处都是微生物,食物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只要温度正好,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这是要使再吃的话,就容易导致疾病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馒头发霉了 (2)青岛版

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器材仔细观察发霉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衣物等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探究出物体发霉的条件,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发霉的食物或衣物、新鲜的食物、透明塑料袋、小刀、手套、吸管等 教师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和霉菌切片(课前调整好)、培养皿,镊子、盛水的洗手盆、发霉的馒头、有关课件。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发霉的物体。 2.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发霉的馒头。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 学生初步观察。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霉菌形态各异,千变万化。馒头等为什么会发霉呢?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2.猜测:食物发霉的原因 提出问题:馒头等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天热时馒头等容易发霉,天气潮湿时,馒头等容易发霉等)进行假设。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猜想,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选择有共性的猜想让学生进行探究。如天热、温度高、潮湿、不通风等并进行有选择性地板书。 预设1、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系。 学生汇报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天热时,馒头容易发霉,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判断。 讨论:馒头等在天热时容易发霉,这说明,馒头等发霉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预设2、馒头发霉可能与水分有关系。 学生发现:天气潮湿时,馒头等容易发霉。 讨论:馒头等物品发霉与水分有什么关系? 2、设计方案: 教师谈话:馒头发霉与温度、水分等有什么关系?需要我们亲自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 教师听取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特别对有争议的方案进行完善。 重点强调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3.小结:我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做好对比实验,认真观察记录。下一节课进行交流。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霉菌有了哪些方面的理解?学生自由回答。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欲望 在科学实验中勇于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二、教学过程 (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 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馒头、橘子等),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完成导学案课前探究表格部分。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

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 3.学生阅读教材资料——《霉的功与过》。 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 (四)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1.大胆进行假设。 (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2.设计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根据导学案课内探究的表格设计几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 3.小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

《馒头发霉了》案例分析

《馒头发霉了》案例分析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么样子的?如果条件许可将发霉物体带来。关于霉的有关资料如:视频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观察发霉的物体,谁能将你看到的情况给大家描述一下?(目的是让学生说出什么物体发霉,物体发霉的样子,和环境,为进一步认识霉奠定基础。) (二)学生交流: 生1,我家的馒头发霉了,馒头上有黑色的毛, 生2,我家的面包发霉了,面包上有绿色的点。师:有几个?面积

大吗? 生2,刚开始小,不多,放了几天就更多了,而切多了黑色的毛。师:从这一点你能联想到什么?(霉是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繁殖)生3,我家的橘子发霉了,橘子上有绿色的毛,还有白色的点,而且橘子坏了,发软。师:从这一点你又能联想到什么?(霉可以使食物腐烂、变质、) 生4,出示发霉的大米。大米发霉有黑毛。 生5,出示发霉的柚子。柚子上面有白毛的丝状物。 课堂特别活跃,在学生发言时我有意识的记录了物品的名称,霉的颜色目的是为下一步获得霉的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生谈体会:初步认识霉 师:从刚才的观察和交流中,你们获得了关于霉的哪些知识? (一石激起前层浪,同学们又活跃起来了) 生1,我知道了霉有多种颜色。 生2,我知道了霉的颜色有白、黄、黑 生3,我知道了霉的样子,有的长的长长的丝,有的像棉花一样。生4,我知道了发霉需要一定的条件,因为有的物品会发霉。有的不会发霉,只有具备了条件下会发霉, 生5,我知道了霉的害处会使食物腐烂。 生6,我知道了不仅馒头发霉,其他食物也发霉。 生7,我知道了霉无处不在。 生8,我知道了霉有很多种,因为颜色不同。

[食物发霉的实验]食物霉变的过程实验

[食物发霉的实验]食物霉变的过程实验 食物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一: 1、实验名称:食物发霉对比实验 2、假设: 食物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3、实验器材:慢头有一个、塑料袋两个、小刀一把、记录本、笔 4、相同条件:(1)慢头的生产时间、成分、大小、含水分相同,(2)放置的时间相同。(3)相同的塑料袋。(4)观察时间相同。 5、不同条件:放置的环境温度不同,一份放在温暖的暖气片七,一份放在寒的冰箱里。个 6、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馒头平均分成两份,分别装入两个塑料袋,(2)一份放在温暖的暖气片七,一份放在寒的冰箱里(3)四五天后同观察两份馒头的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7、实验现象:放在温暖的暖气片上的傻头出现了大量的斑,放在寒冷的冰箱理的馒头没发现霉斑。 8、实验结论:食物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二 1、实验名称:食物发霉对比实验。 2、假设: 食物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3、实验器材:馒头有一个、塑料袋两个、小刀一把、烤箱一台、

记录本、笔 4、相条件:(1)馒头的生产时间、大小相同,(2)放置的时间相同。(3)相间的塑料袋。(4)观察时间相同。(5)放置的环境温度相同 5、不同条件:两份头的含水量不同,一份是含水量多,一价含水量少 6、实验步翼:(1)用小刀把馒头平均分成两份,把其中一份放入烤箱除去水分。 (2)把两份不同的馒头分别装在相同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在同一个温暖的暖气片上。 (3)四五天后同观察两份馒头的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7、实验现象:含水分大的湿馒头出现了大量的霉斑,含水分少的馒头没发现霉斑。 8、实验结论:食物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馒头发霉了成品教案

备课时间:9.4 上课时间:课型:观察课 3、《馒头发霉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3课。教材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馒头”作为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作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础上,探究霉产生的条件,研究霉的产生到底于哪些因素有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见过发霉的食物,但对发霉的条件不清楚,也没有认真的探究过。 三、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五、教学准备: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镊子。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块馒头,想办法让它长毛,你们做了吗?(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准备情况) (二)提问:你们知道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吗?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知道是馒头长毛就是馒头发霉了,那么,霉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三)科学观察 观察馒头或其他物品上的霉 1.出示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填表。 颜色 形状 肉眼观察 放大镜观 显微镜观察 (四)汇报结果 1.学生充分观察后,填写表格,进行集体交流。 2.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相互补充。 (五)形成结论、联系生活 教师小结:霉也是一种微生物。霉有多种颜色,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组织学生阅读资料——《霉的功与过》1.谈话:关于霉,大家或许还想知道更多。那就请你们阅读教材第9页上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霉菌的知识并进行交流。 2.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宽对霉菌的了解。 3.提问: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提醒他们留心观察生活)4.谈话:同学们对霉菌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霉,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一起研究呢? (小组内交流问题,集体汇报,选择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

探索馒头发霉的过程

探索馒头发霉的过程 家里的馒头特别容易发霉,往往是头天晚上买的馒头,到了第二天早上馒头发霉就没法吃了,我感觉这样特别浪费粮食!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对馒头发霉的过程做了个深入全面地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馒头发霉的过程吧!馒头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呢?我们来猜想一下:馒头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馒头一个,塑料袋两个。实验步骤:1、将馒头一分为二;2、将其馒头的一半浸湿;3、将两半馒头分别装入两个袋子中;4、同时将两个塑料袋置于厨房;5、每天观察袋子中馒头的变化。实验结果:被浸湿的馒头先发霉。结论:馒头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前面我们探索了馒头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那么馒头发霉的原因是什么?把吃剩的馒头或蛋糕放在潮湿而不通风的地方,几天后会长出白的、黑的或五颜六色的短毛,我们说这馒头发霉了。其原因是馒头上长了霉菌,霉菌是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是真菌中的一个大家族。在馒头上看到的带颜色的毛是霉菌身体的一部分,叫做菌丝。菌丝长老变黑以后,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不过,它的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许多菌丝纠结在一起,叫做菌丝体。在显微镜下,混在菌丝体里的还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这就是它们进行繁殖的结构--孢子,它们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如果小心地

把每个霉菌细胞孢子放在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器皿中,在3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中放几天,在培养基的表面就会长出菌丝,形成一个圆形菌落。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是气生菌线,在它们的顶端常常会长出黑的、黄的或其它颜色的孢子,在培养基的里面,也有菌丝,叫基内菌丝。菌丝有时还会产生各种颜色,形成美丽的菌落。霉菌分布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在海洋中、陆地上,甚至高至数千米的高空,都有它们的踪迹。 为什么霉菌分布的这么广泛呢?主要是它们的孢子能成群结队的漂浮在空中,也能借助风、水、人类和动物的活动到处散布。有科学家测量过巴黎市中心空气中的真菌(主要是霉菌)孢子的数目,每升空气中竟有2000多个真菌孢子,在1克不太肥沃的土壤中,也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个真菌孢子断裂的真菌菌丝体。可以说霉菌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发霉的馒头能吃吗?吃了对人体或动物有害吗?正因为真菌在地球上无处不在,所以和人类的关系特别密切。霉菌产生的酶被人类用来酿酒、制作酱油、腐乳和柠檬酸等等。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和头孢菌产生的头孢菌素是重要的抗炎症药物,有些霉菌还可以做饲料。不过霉菌对人类的危害也相当严重,每年由于霉菌的侵袭,使许多有用的物品腐败变质,损失的财富要以百亿元计算;霉菌的孢子落在庄稼上生长发育,便会使庄稼害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例如小麦黄疸病、玉米黑粉病、稻瘟病等,相当多人长有灰指甲,其罪魁祸首也是霉菌,有些霉菌还会产生毒素,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教学 设计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 害;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 霉的样子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欲望 在科学实验中勇于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二、教学过程 (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

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馒头、橘子等),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完成导学案课前探究表格部分。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 3.学生阅读教材资料——《霉的功与过》。 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 (四)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1.大胆进行假设。 (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2.设计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根据导学案课内探究的表格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教学难点: 1、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2、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教学准备: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镊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块馒头,想办法让它长毛,你们做了吗?(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准备情况) 2.提问:你们知道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吗?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同学们都知道是馒头长毛就是馒头发霉了,那么,霉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品上的霉 1.出示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填表。 2.学生充分观察后,填写表格,进行集体交流。 3.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相互补充。 4.教师小结:霉也是一种微生物。霉有多种颜色,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 三、组织学生阅读资料——《霉的功与过》 1.谈话:关于霉,大家或许还想知道更多。那就请你们阅读教材第9页上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霉菌的知识并进行交流。 2.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宽对霉菌的了解。 3.提问: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4.谈话:同学们对霉菌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霉,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一

起研究呢? (小组内交流问题,集体汇报,选择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 5.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都想研究霉菌产生的条件这一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究霉产生的条件。 四、研究霉的产生条件 1.提问:你认为霉的产生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师生共同选择比较恰当的因素。 2.组合条件:把学生们认为霉产生的因素分成几种条件,并把这几种条件排列组合,形成几种不同的条件组合情况。 3.提问:那么,霉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与其中的一个因素、两个因素还是三个因素都有关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只有经过实验才可以知道其中的秘密) 4.教师小结:下面我们就根据每种条件组合的要求,来确定出合适的实验方法,研究霉的产生条件。 5.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修改,得到比较合理的、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

第三课 馒头发霉了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2、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3、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4、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难点: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仪、镊子。 (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几片发霉的面包,供课上学生观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1、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3、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4、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了解霉的功与过 1、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2、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1、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2、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四、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1、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2、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3、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4、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五、巩固学习: 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2、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水分 空气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