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青少年的生存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生存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生存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生存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生存教育

[内容摘要]青少年的生存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课题,而我们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青少年生存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的努力,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让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拥有竞争意识,能够经受挫折,达到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适应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青少年生存教育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生存”这个词已不再对人们构成威胁。相反,人们的生活趋于稳定,不再终日为衣食而奔波,并且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理想、志向、情趣等精神产物。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学会生存”,就是指要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主动参与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具备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进而取得较大发展。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曾说:“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然而当今的青少年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生存意识和能力,而且这也将成为影响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青少年生存意识淡薄、生存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工作能力差。此类事例不时

见诸报端,这里我们仅举几例:

事例一:一学生高考成绩优异,考入重点院校,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开学不久即无奈退学。

事例二:一中学生因不堪忍受被其同窗敲诈勒索而自寻短见。

事例三:一小学生因考试只得了90分害怕被其父母责骂而自杀。

这并不仅仅是偶然事件和个别现象,而是代表了大部分青少年的思想现状。青少年是新世纪的一代,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因此分析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对他们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生存竞争能力,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9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44-82号决议指出,“在变革的世界中,家庭是提供资源与承担责任的社会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他们的性格、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作用。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到生活自理、思想独立,无不是学习生存的具体表现,家庭正是孩子生存能力的启蒙者。而在社会物质基础有了较大发展、个人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今天,许多家庭却忽视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青少年家庭基本上是“四二一”结构,六个大人为一个孩子服务,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认为现在条件好了,该让孩子吃好点、穿好点,再不能让孩子受当年他们那种为衣食而奋斗的苦。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哪怕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的一切都由家长所包办,接送孩子上学、替孩

子洗衣服、打扫卫生、替孩子找工作……于是在家长的“关怀备至”下,青少年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了别人为自己服务,逐渐形成了依赖、懒惰心理,而缺乏一种主动参与、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生拒绝参加义务劳动,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之类的事例就不足为奇了。

而今社会的进步、物质的发展必然会使人的思想和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竞争”、“优胜劣汰”等概念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吃大锅饭的局面和安于现状的思想,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面对的将是一种物竞天择、竞争激烈的严酷现实,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然而许多家长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或是认识不够,只注重含辛茹苦为孩子创造一个富足、安定的生活环境,并为孩子的将来攒下一笔财产,却忽略了对孩子自我能力的培养,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意志教育和人格、品德教育。钱或许可以贬值,而好的精神品质却永远不会贬值,此时学会生存,将来会创造出无穷财富,岂不比父母的馈赠更有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也有不足的一面。目前学生思想行为趋向复杂化,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爱学生,就要学会理解;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爱学生,就要学会欣赏。”那种简单的说服和批评教育已难以奏效,教育方法亟待改进。现在使用的德育教材大多也不接地气,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内容比较简单、教条,事例不深刻、不典

型,距离青少年生活实际较远,说服力不强,而且教学中忽视了对青少年基本人格与心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脱节。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所谓的认识自我,是指一个人应该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跨入青春期之门,青少年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了解自己,这时的自知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都会因为自我评价与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客观的评价出现差距,而造成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失衡,这将会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个人的心理成长,青少年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他人评价、实践认知等方式正确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把握自己的性格思想,才能迈好学习、工作的第一步。有的学生依凭条件优越,自命不凡,然而遇到挫折却消极对待。还有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动手能力差,主动意识弱……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进步。

2012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认识自我方面就给我们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在对待有人问及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是否会移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的回答:“我离开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才使莫言这样低调,也这样明智。这是多么值得人们赞叹的一件事情啊!因此,青少年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己,正确对

待成长环境的优劣,了解自己的性格与爱好,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改善同他人的关系,具体分析环境形势,选择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场所,提高信心,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有效地发挥个人作用。

(二)引进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青少年已习惯了听从别人的安排,安于现状,不愿冒险,不愿创新。他们的思想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从小听惯了赞誉声,而一旦在学习和工作上遇到挫折,就丧失了信心和勇气,跌进愁云惨雾中,看不到这只是暂时的困难,事情仍然会有转机。这些都是他们缺乏进取、竞争精神的表现。曾经率领日本女排创下118场国际赛连胜纪录的主教练大松博文说过,“事无大小,人无高低,均在竞争中生存”,因而在青少年的学习、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必将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可以从主动、果敢、智慧等方面来进行: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吸引青少年主动参与;通过评比结果激发他们的好胜心;通过竞选学生干部使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和能力;通过讲述奥运健儿王义夫、王军霞痛失金牌的事例,使青少年认识到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在竞争面前优柔寡断、畏缩不前,将会遗憾终身。

然而具备了主动意识和果敢精神并不等于具备了竞争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拥有生存的权利。“鸟欲高飞先振翅”、“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在课堂上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外,还应根据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的培训,力求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通过各种形式的锻炼与引导,将会使青少年逐渐改变过去那种被动依赖、胆怯犹豫、知识贫乏的情况,而代之以自强勇敢、果断灵活、知识丰富。

(三)青少年要接受挫折教育。学者梁启超曾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在我们蹒跚学步时,难免出现摔倒的情况,父母总是鼓励我们自己站起来,他们使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不要依靠别人帮助,否则永远不会进步。音乐家贝多芬也认为,“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而现在的青少年大都一帆风顺,心地单纯,常常为受到了些小的挫折而心灰意冷、停止不前。我们要让青少年意识到:人生如同下棋,难免有失败。一步走错并不意味着满盘皆输,一局失利并不说明你不会胜利。弃子认输,那是懦者;好的棋手,善于及时吸取教训,重整旗鼓。考试成绩不理想、竞选失利、朋友断交、求职未成,都是挫折,要注意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通过开展野炊、拉练、军训等活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他们逐步拥有“吾志所向,愈挫愈奋”的气度和胸怀。

达尔文曾在他的生物进化论中阐述过这样一个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认为:“每个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必须跟自然环境作斗争,跟同一物种的生物作斗争,跟不同物种的生物作斗争。”当然,这种竞争并非敌我斗争、非死即活,而是合作共赢、各达

目标的一种方式。

在当今时代,个人要生存,国家要发展,都必然通过竞争手段而实现。“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谆谆教导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青少年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生存环境和自己所应担负的责任,学会在生存中竞争,在竞争中生存,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必将大有希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杨慧:《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生评价》(《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张意忠:《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教育探索》,2002年10期)张雪岩:《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关于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研究》(《青年研究》,1997年11期)

卢勤:《卢勤谈如何爱孩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223652) 江苏省沐阳县扎下乡中心小学荣峨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在感受、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因素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与情感反馈,从而形成个性品质,具有革命情操,提高道德素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少教师把它忽视了,遗忘了。为此,在目前,有必要强调情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六种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以情动情法。 进行情感教学,教师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在课文中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把握住课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落,通过富有感情的讲析,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充满感情色彩的绚丽画面,去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动情,爱同爱,恨同恨,喜同喜,悲同悲,忧同忧,怒同怒,从而把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融成一片,达到预期的情感教学的目的。例如:有人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教者首先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富有感情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去讲析五壮士的壮行、壮举、壮言、壮心等思想内容,以情动情,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热爱五壮士,痛恨敌人,既为五壮士的跳崖牺牲而悲痛,又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自豪,课堂上,出现了师生同时流泪的场面,由此可见以教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感情的效果。 二、创造气氛法。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创造一种十分浓厚的群体情感气氛,如欢乐、兴奋、哀怨、忧愁、抑郁、恼怒、气愤等等,让学生受到强烈感染,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产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反馈,让一股股感情的潮流去冲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情感教学的效果。创造情感气氛,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或录像,等等。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视纪录片,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坐深深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深深体味到人民群众为失去周总理而无比悲痛的心情,并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讲析,让学生“心临其境”,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热爱、悼念之情,这样创设一种强烈的群体情感气氛,有利于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三、对比类比法。 对比或类比,是许多课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或类比,抒发强烈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固有的对比或类比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作对比或类比,或把同一作者写的不同题材的课文作对比或类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有位教师教学《粜米》,引导学生把戴旧毡帽的农民与万盛米行的先生作对比,把农民去万盛米行前后的情景作对比,从而让学生加深了解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产生憎恨旧社会的感情。这样运用对比类比法进行感情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取得良好的情感反馈。 四、想象联想法。 想象和联想是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借助想象和联想,可以再现和充实课文中的情境,可以扩展课文中情感的广阔天地,从而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掀起情感波澜。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凡卡》,在讲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凡卡三个月的痛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整理)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 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 信仰危机凸显 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

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教育策略探微

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教育策略探微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我国不少青少年感恩品质缺失,需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与此同时也要对我们现存的感因教育进行检讨和反思。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情感缺失;感恩教育 我国有着悠久的“感恩”传统,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们就一直倡导知恩图报,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但目前,不知恩图报和忘恩负义现象在我国青少年中频频发生,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这说明有部分青少年感恩品质缺失比较严重,需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对我们的感恩教育进行检讨和反思。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有感恩戴德之义。《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对它的理解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感恩是对所有的帮助和恩惠表现感激并回馈的一种思想、认识和行为。所谓感恩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等人文教育。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缺失的表现 目前,我国青少年对父母、对恩人、对社会的主流感情是好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导致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下降和心理行为扭曲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就有感恩品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爱惜生命 感恩作为生命的一种品质,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是对生命的一种领悟,个体无视生命,也就无法谈及感恩。青少年不爱惜生命的主要表现,一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青少年在生活方面,无法理解现实中的许多矛盾,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他们感到困惑,从而导致不能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此外,由于青少年缺乏人生阅历,常常主观和片面地看待问题,进而陷入忧虑、迷茫的压力之下,有些青少年就为了逃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选择自杀。二是不爱惜他人的生命。不爱惜自身生命的人,自然不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三是不爱惜动植物的生命。在生态伦理上,感恩就是人与自然的平等,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中的一切,即尊重从动物到植物,从有感觉的生命到无感觉的生命。但现在一些青少年时有摧残异类生命的现象。如残忍伤害小动物,随意践踏树木花草、破坏公共设施,刻意污染环境,等等。

浅析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思修.doc

浅析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思修论文 浅析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思修论文篇一 《浅析当代青少年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当代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各种不良倾向,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在科学人生价值观确立方面出现的新特征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青少年;科学人生价值观;树立 一、当代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青少年在人生价值观树立方面出现新的特征。 人生价值信仰虚无化。信仰是人生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人生价值信仰是指人们深信不移,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是人们对某种理想、主义或事物的极度尊崇和信服,把他奉为自己一切言行的准则和指南。[1]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在道德领域居一元主导的地位,树立社会主义信念一直是人们的政治追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的人生价值信仰由过去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甚至在某些青少年身上还出现价值信仰虚无的现象,甚至认同有钱能使鬼推磨;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观点,部分青少年信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价值观。总之,当代青少年中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理想的缺失与信仰的失落是当代青少年一个明显而突出的特征。 人生价值态度消极化。人生态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它是人生价值观的直接表现和反映。当代青少年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深受父母的爱戴,在家打不得、骂不得,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现在的社会处处有竞争,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由于部分青少年承受能力变弱,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失望的不良情绪,因此消极悲观地看待人生,甚至自暴自弃,进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现在青少年自杀率连年上升不失为一个依据。 人生价值手段功利化。人生价值手段回答的是人如何活着的问题,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说,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但现在受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趋向于功利化。青少年学习时,不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而过多地追求知识的使用性;只学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业时,只选择那些薪水高、待遇好、条件好、工作轻松的单位,而又脏又累的工作则无人问津;格外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切身利益,既讲求实用,也注重如何更好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以及归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 (传媒学院) 姓名:袁瑞 专业:教育技术 年级:2012级 学号:930 指导教师:王卫东 传媒学院 2013年9月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归类以及原因探究 【摘要】:当代青少年是跨越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给予很好得重视,并且根据其原因找出调理的方法。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恐学学习障碍性别角色模糊形象烦恼恋爱受挫精神分裂叛逆虚荣冲动 引言: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而杂发展阶段,难免受到自身各种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青少年自己积极努力配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当代青少年可以健康的成长 一、焦虑 1、焦虑的定义以及表现的症状 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 2、焦虑症的起因 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社会心理因素;焦虑症的发生多与社会背景相关,与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如生活窘迫、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此外,与移民、生意失败、遭遇意外等也有密切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跳石小学龚晓珊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 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是青少年科技教育至今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所忽视。在许多人的意识中, 科技教育是一个抽象、理性的概念, 缺乏明确、具体的认识。科技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前者的重要性对多数人来说容易理解。对后者, 多数人却难以理解, 更谈不上实施了。人的认识偏差造成了目前科技教育乏力,青少年科技素质低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 各级领导机构、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氛围不浓。科技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人们对科技的概念模糊,意识不强。而学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 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科技教育流于形式化。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 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及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 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科技教育非常重要, 但由于科技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 在课程安排上也感到无奈。 (二)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 教育围绕考试转, 考什么教什么, 实践性教学已成了摆设, 处于尴尬境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 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目前, 绝大多数科技教育由教师兼任, 一方面缺少必要的科技理论和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 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无章法,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科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科技教育乏力。 政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科技活动室, 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科技活动场所也比较少, 特别是农村, 几乎没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有的科技教育活动只能向青少年收费,一些有能力无经济实力的青少年就无缘参加有关的科技教育活动。所以,仅依靠社会、学校或家长投资支持难度很大,从根本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学校的科技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形成科技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 二、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归因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青少年主要集中在学校接受教育。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灌输, 没有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也是一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电影的精彩绝伦、惊心动魄,文章的哀感顽艳、荡气回肠,音乐的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绘画的传神达意、气势恢弘,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虽时过境迁,但其景其情其声仍历历在目、言犹在耳,让人记忆犹新,甚至刻骨铭心。为何它们如此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究其原委,其中,始终倾注和贯穿着的是永恒的主题:情。产生吸引,引起共鸣,深刻的感悟,强烈的震撼,无不拔动着心灵的心弦,无不由情而入,无不由情而引,无不为情所动,无不为之动情,无不由情生情。由此可见,情最能感动人,情最能激发人,情最能鼓舞人,情最能激励人。如此而言,我们的教学也应如电影如文章如音乐如绘画。 教学是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师生间复杂的互动与律动过程,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其内在本质为情动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千丝万缕的“情”的展开和延伸。如果在此过程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产生融洽、默契、互敬、互爱的良好的师生之情。这样的师生关系、师生之情势必为学生健康的成长、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创造出了各种积极的因素和有利的环境氛围,这会促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走终南捷径,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融入更多、更广泛、更深刻的情。 一、爱是教育的基点,教育的本质是爱 爱是情的最高境界和表达形式。由爱生情,情真意切,教师用殷殷之情去点燃、去激发、去感染同学们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心灵。 (一)热爱学生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厌恶学生见到的全是不顺眼、不如意,讨厌学生只能看见他的缺点和污点,爱学生就能发现他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应 有博大和包容的胸怀去热爱所有的学生。爱他们的活泼和顽皮,爱他们的天真和烂漫,爱他们的聪慧和伶俐,爱他们的诚实和灵动,爱他们的优点,同样爱他们的缺点,爱好学生是自然的,爱差学生是可贵的。在爱的环境和氛围中,同学们会倍感温暖和关爱、快乐和舒适,充满自信,追求上进,学习兴趣浓,集体观念强,并从中体验着人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教师之爱点燃了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人生的激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同学们也将会热爱之情回馈亲爱的老师,师生间互敬互爱,水乳交融。爱屋及乌,学生不仅喜爱老师,也喜爱其所授之课,喜爱之情已经内化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同学间互助友爱,团结一致,有浓浓的爱意,充满了仁爱之心。 (二)尊重学生 不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打击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伤自尊,尊重学生的思想;不泼冷水,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轻视,尊重学生的观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别具一格和独具匠心。大力支持和发展他们的特长,认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重视他们对问

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培智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731 更新时间:2004-4-17 文章录入:goalkeeper ]【作者简介】省委党校2000级科社专业在职研究生 【原文出处】江苏党校报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10日 【总期数】242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的想象力、理想、充沛的精力和憧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同时也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和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21世纪头2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为发挥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生力军的作用,必须了解青年、研究青年、培养青年。 一 青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也由过去的青年学生、青年农民、青年工人、青年知识分子演变成多种职业、多种身份的群体,进入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群体中的阶层呈现出复杂化、上升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对于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从农村看,青年农民首先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由过去的传统青年农民,分化成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有的成为管理者阶层,有的成为私营企业主,有的成为个体工商户,更多的青年农民成为城市的打工仔,从事与农业劳动不同性质的各种非农业劳动。青年农民的这种分化,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于社会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阶层,他们还是社会的底层,从事的是苦、脏、累、险等工作。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农民获取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平机会,作为青年农民也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职业群体在逐步减少,一些新的职业群体正在出现,信息网络、电子商务、金融、证券、保险、市场营销、文化传媒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在这些白领阶层中,大部分人都是青年,这些人一般通过人才市场和职业流动进入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和职业,一些创业成功者快速步入到社会分层结构的中、上层,他们在青年群

青少年情感淡漠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情感淡漠原因及对策研究 甘灵杰刘米 【摘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是全面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部分青少年情感淡漠,致使其丧失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和体验,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文章在阐述青少年情感淡漠表现的基础上,分析青少年情感淡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情感淡漠;亲子关系 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随着身体发育的基本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飞跃式发展,易出现一系列成长问题,情感淡漠便是其中之一。情感淡漠是指持续一年以上亲情淡漠,不关心他人、自私、生活意愿低、反感抗拒亲人之间的交流,对家庭对亲人冷漠无情[1]。 一、青少年情感淡漠的表现 青少年情感淡漠是指,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的知觉、理解、表达过程中及在经验和技能上明显比正常水平低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内心荒漠化、情感世界空白、缺乏同情心、不能理解周围人等[2]。调查显示,约63%的青少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3]。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事件屡有发生,杀亲、弑师血案屡见于报端。曾经发生于上海某学校的学生虐猫事件,最初原因是发泄压力;北京一学生为验证所学知识,将硫酸泼向动物园的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报复泄恨,连杀自己几位同学……青少年情感淡漠还表现在缺乏现实感上,他们将情感宣泄在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虚拟世界中,排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不利于道德人格的完善和积极情感体验的收获。 二、青少年情感淡漠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是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他们心灵丰富、敏感偏激、脆弱、极易受到触动,往往会因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产生丰富的情绪情感,一旦情绪走向低谷,会变得脆弱不堪,易走极端。 第二,青少年情感淡漠很大程度上与之前的成长任务是否完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婴儿期(1个月至3岁)又叫亲子依恋期,其心理成长任务是通过与父母及其重要他人的接触,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早期亲子依恋缺失的孩子容易与父母长期处于对抗或关系淡漠之中,他们不太容易相信别人,因缺乏安全感而自卑,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较低,容易被同伴排斥等。这些青少年往往易焦虑紧张,抗压能力较弱,寻常的挫折事件就可能引发强烈的反应,假如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疏导,极有可能出现心理异常的症状。

浅谈当前青少年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当前青少年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教育对策 刘春林 青少年时代是生理、心理都发生急剧而复杂变化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种种的理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充沛的精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有探索的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他们是社会中最积极敏感的阶层,他们从过去的传统走来,又向未来的理想走去。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都集中交织在青少年一代身上。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就整体来说,基本素质是好的。他们向往四化,立志成才,具有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视野开阔,尊师守纪,勤奋向上。但是,毋庸讳言,当代青少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以利于今后更有效地 1.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传播工具先进发达,电脑上网,生动形象,认识扩大,信息丰富。青少年处在信息环境中能较好地了解科技的发展,接受健康有益的教育,这有利于塑造适应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新人。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未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部分学生幼稚单纯,阅历浅,鉴别能力不强,不论是对我国国情还是港台生活和西方生活,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往往不加分析地把他们看到的港台和西方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与国内的某些现象简单地比较引起某种“共鸣”,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给 2. 开放改革以来,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青少年喜欢丰富多采的生活方式,这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某些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使许多青少年只会埋头死读书,不会做饭洗衣。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一些同学出现出钱请别人当“雇工”,为自己做作业、替代劳动的怪现象。当前,青少年缺乏爱劳动的习惯不能不引起教师、家长和社 3. 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产业化,城市化及社会活动频繁,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等等因素,青少年发育期普遍提前已成为事实。部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大成熟与生理成熟的前倾不相适应。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产生对异性的好奇,萌生了体验异性情感的欲望。有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早恋或两性关系的错误,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各方面的情况表明,由于少男少女的出理上的早熟及思想、意志不成熟性加上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我们教育引导上的 4. 近年来,各学校大力加强了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中小学生的违纪违法大为减少,这是可喜的变化。但目前也有部分青少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违纪违法的泥坑。有的校内外打群架,扰乱公共秩序,有的勒索或变相勒索低年级同学,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在校内外盗单车或学习用品等,影响了社会治安。学校是 1. 任何一个青少年的思想成长都受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当前,存在着不少与我们对青少年培养目标相悖的消极因素。我们要治理和优化环境,以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 首先,要优化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的宣传要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应大力提倡、推广,鼓励、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场地等要定期向青少年开放,以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对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整顿社会文化市场,对一些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有害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必须实施禁堵,绝不能让它们泛滥;对带赌博性的电子游戏机室要查封,绝不能让它继续腐 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环境。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同时,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学推动全民的素质教育。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的积极影响,把它纳入学校德育的轨道,

浅谈缺失的情感教育

浅谈缺失的情感教育 重庆市奉节县新城小学张卓媛交重庆市当生存压力、工作压力、竞争压力袭来的时候,人们把过多的赌注压向教育,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灌输的思想是:现在不好好读书,考不上重点学校,上不了好的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好好读书,考出好分数,能考出好成绩的就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其它的似乎都不重要,以至于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被分数所包围,被功利所吞噬。孩子的心也渐渐地变得冷漠,感情越来越“沙漠化”,“两眼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分数的怪圈里步入迷宫。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把智育当作教育的重中之重,试问,有多少老师和家长真正关心过孩子的情感世界? 一、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 勿容置疑,教育的根本在培养人,让人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应该是教育的至高追求。而现在的教育中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用一个标准和模式“克隆”人。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时。上级向学校要政绩,教师向学生要成绩,学校教育偏面地以学科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从上到下,从学校到家庭两眼紧盯着升学率、录取率,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孩子的身心却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前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似乎也轰轰烈烈,基础教育改革给教育带来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方法接踵而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可在这个表面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师对其内心的情感关注度又有多少?有多少教师真正走进

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烈?普遍厌学?缺乏热情? 1、重知识的单一传授轻情感的交流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从培养人的意义上来看,知识的获取都不及美好情感的养成重要。情感,对教育而言,不仅是目的,还是过程,更是载体。伴随着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与体验,知识的达成悄然而至,无需刻意更不用训斥,而现在的课堂恰恰成了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 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星期一的早上,第一节语文课,我照例走进课堂,环顾教室,一张空荡荡的课桌让我一阵心酸——她,朱敏,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不到半年的时间,父母亲因病先后离她而去。一刹那,我抑制不住心头的痛想着前些天她还在教室里听课的样子,做作业的身影,忍不住把她的事告诉了学生,想不到孩子们也一个个悄悄地擦眼泪,回想着与她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情景持续了近一刻钟,面对这样的课堂怎么办?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没想到孩子稚嫩的心是如此地善解人意,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调整状态,然后老师按计划进行教学,这堂融入了师生真情交流的语文课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缩短而受影响,反而让我感觉到孩子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下课铃响了,我不忍心拖堂可学生们不愿意下课……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需要以心换心的交流与体验,需要尊重与理解,

浅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发展和策略 百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渐渐的摆脱了传统的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旧的教学思想,然而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在老师的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的知识,还得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尽管现在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所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以致现今的教育体制与学校的实际教学并没有接轨。学生的成绩会影响着自己的情绪,使学生的自卑感、挫折感、焦虑感、烦躁感及叛逆情绪普遍存在于学生中,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考试不理想压力大跳楼、心情不好打架、不听家长的劝告和教育而跟父母动手、与老师出现敌对心理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导致现在学生难教。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不难发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情感教育,以上学生的表现都是缺乏情感教育的表现,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情感的缺乏比知识的缺乏具有更大的危害。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功,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只有依靠智商和情商,才能攀登成功之顶。所以,要想素质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上,要想取得成功,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学生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1、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的需求主要是以快乐为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老师及家长看重的是高分,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影响是压力很大,压力和紧张的情绪笼罩在孩子身上,一次考试的不及格或不理想,孩子的挫折感、自卑感、自然而然就产生,再加上老师和家长不正确批评和教育,再加上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属于独立个性和叛逆心理比较强的阶段,直接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态。 2、现在的家庭,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而在外地奔波,很少在家和孩子沟通谈心,孩子有疑虑或困惑没地方讲,内心的压抑感自然产生,在没有亲情的教育的情况下,孩子孤僻的性格表现出来,还有些孩子靠爷爷和奶奶的照看,孩子本身疑虑或困惑无法跟他们沟通,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很自然的让孩子形成一种放纵的个性,

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安居委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谈谈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 当今的“健康”概念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指身体的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的能力强,针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客观的对待现实,适应社会,善于正确的评价自己,能客观的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具有很强的自制力,遇到挫折不忧郁,不悲伤,并且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优秀的成绩。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调研中,我发现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厌学问题 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动力,严重的发展为旷课、逃学、辍学。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在学习中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负担过重。传统教育侧重于“多练多背”,老师一遍遍的硬罐,学生一次次强咽,久而久之,兴趣全

无,于是产生了厌学心理,严重阻碍了个体的健康发展。 2、沉迷网络问题 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网路带给我们无限的方便,网吧遍地都是,然而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荒废学业,使他们的心理饱受困扰,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于放任自流。网吧问题是困扰整个社会的难题,有人甚至将“网吧问题”与毒品相提并论,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不为过。 3、性心理问题与早恋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身心急剧变化,性别意识觉醒,他们渴望异性之间的交流,然而应试教育的惯性使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忽略学生的性成熟、性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性感到神秘和好奇,于是异性之间就会出现传纸条、送礼物、聚会、相互称呼老婆老公,甚至发展到同居、怀孕等表达“爱”的方式,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于毁了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幸福。 4、暴力倾向问题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轻的拉帮结派,称哥们讲义气,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重的则抢劫盗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扰乱了社会的秩序。这些青少年有的因父母离异等家庭原因,也有的是因为学校教育的无力,总而言之,扭曲的心灵、不健康的心理,导致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6-06-07T09:54:43.27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作者:陈思平[导读] 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 643100) 情感教育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