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一语文复习 拓展精练2

高一语文复习 拓展精练2

高一语文复习 拓展精练2
高一语文复习 拓展精练2

语文知识复习

拓展精练(2)

阅读题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对文中第三段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2.对文中第四段理解正确的是()

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

B.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 C.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

D.“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3.“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下列选项对“中国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人”指为反动统治效力的走狗文人。

C.泛指所有中国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朝耕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8.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4分)

9.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携来百侣曾游, 。

⑵寻梦?撑一支长篙,。

⑶又前而为歌曰:“,。”

⑷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C

6.C

7.略

8.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1分)。乡村的清晨静悄悄的,月色尚未退去,林间蒙着雾气,树叶凝着露珠,东方未白,而勤劳的农民已经在耕地了,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1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

9.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

10.略

福建省永县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

2016年秋高一年语文科寒假作业(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中国画历史悠久,自战国至秦汉以来,就形成了“水墨”与“丹青”两种形态。随后,从魏晋绘画自觉开始,文人画家增多,绘画由描绘外物而深入内心,不仅“外师造化”,而且“中得心源”。从中晚唐开始,水墨画日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发展中的水墨画,既有工细严谨的“白描”,又有潇洒奔放的“写意”,而水墨媒材与宣纸性能的发挥,使写意渐成主流,其写意精神也影响了非写意画。 写意画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追求,以可视的“象”表达不可视的“意”,尤崇尚“意在象外”。在写意画中,画家表达的意、抒发的感情,既是个人的,又与群体连在一起;既是当下的,又与历史文化脐带相连。可以说,中国画是一种富有写意精神的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画家画的是文化,观者领略的也是文化。这种写意精神,贯穿于文人画、民间绘画和宫廷绘画等绘画形式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传统中国画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其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一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是个人的“怡悦情性”,即表现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以及由此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可以叫“畅神”。这是中国画重写意的根源所在。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对中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画的写意传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当时的改革家大都以科学的眼光批判中国画,否定写意画,主张改造中国画。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批判文人画“专重写意,不尚肖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更强调“输入写实主义”。他们都要求艺术像科学一样求真务实,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这实际是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特别是以西画的写实技巧改造中国画,其结果一方面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应物象形”能力,丰富了中国画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画的写意传统。 不过,重视艺术审美功能的画家,主张继承文人画的人文价值。齐白石即是如此。他的绘画不满足于再现客观对象的真实,也不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为终极目标,而是在表现个人感受中,注入引人深思的“象外意”,表达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以及对美德形成过程的深切体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1.A(①句中“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是相对来说的,能够说60岁比70岁年轻;“年青”指处在青年时期。从语境来看,应该用“年轻”。②句中“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在时间、数量、水准、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因为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等而形成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以致”表示因为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③句“自鸣得意”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是贬义词;“踌躇满志”是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是褒义词。) 2.B(A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C搭配不当,“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D语序颠倒,“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针对”而非“四川”。) 4.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月是故乡明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1)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或:人生美好的往事,都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2)《朝花夕拾》 6.1.B(托:假托;找借口) 2.A(根据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来断句) 3.A(“力排众议”,于文凭据。) 4.(1)又认为中尉属官不完全称职,委婉地要求改革。诏令委派他实行改选,使大家务必尽其才能。(关键词:“悉”、“讽”、“委”各1分,句意2分。)

(2)起初,王显进谗陷害刺史元景.使他在南台就刑。到王显处死,在右卫府,只相隔一条巷子,相距数十步。(笑键词:“构会”、“及”、“去”各1分,句意2分。) 7.(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3)1补充故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 辑更加合理;2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 入高潮;3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二) 1.C(肯定了《诗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相关研究《诗经》的 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不能作为依据) 2.D(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 3.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 原因归结也不对) 4.C(约:约定) 5.B(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 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6.B(“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 7.⑴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亡”“内”“之”“竟”各1分,句意1分)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及答案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A.李逊担任池、濠二州刺史之前,濠州的都将杨腾裁撤了军队员额,濠州三千士兵谋划要杀掉杨腾。李逊,字友道。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 濠二州刺史。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腾觉之,走 B.福建发生兵乱时,皇甫政因为自己所镇守的地方紧挨着福建边境,一直上奏请求增兵三千名,等到叛贼被平定后他才作罢。扬州,家属皆死。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及逊至郡,余乱未殄。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 C.高霞寓被贬官之后,宦官都说李逊阻挠高霞寓用兵,从而导致失败。 D. 元和初,出为衢州刺史。以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李逊担任许州刺史,到任后,集合大军与他们申明军纪,并向他们表示赏罚必信,士兵都感到很高兴。观察使。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政以所镇实 4.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逊视事数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举奏停之。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 (2)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元和十年,拜襄州刺史。时逊代严绶镇襄阳。绶以八州兵讨贼于唐州。既而绶二、诗词鉴赏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以无功罢兵柄,其襄阳军隶于霞寓。军士家口在襄州者,踏莎行逊厚抚之,士卒多舍霞寓亡归。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 秦观禁军内官皆佐之。既贬官,中人皆言逊挠霞寓军,所以致败。上令中使至襄州听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曲直,奏言逊不直,乃左授太子宾客分司。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十四年,拜许州刺史。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湘去。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注: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长庆元年,幽、镇继乱。逊请身先讨贼,不许。但命以兵一万,会于行营。逊 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奉诏,即日发兵,故先诸军而至,由是进位检校吏部尚书。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的。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京师,以疾陈乞。长庆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废朝一日,赠右仆射。有,聊寄一枝春。”③鱼传尺素:《旧唐书·李逊传》) 《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 鲤鱼,中有尺素书。”④为谁:为什么。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 内官皆佐之.“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赏析。 /// A.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2 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言供馈不时霞寓/// .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乃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日历 冯骥才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侯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

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作业 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虽然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B.人非生而知之.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侣鱼虾而友麋鹿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舞幽壑之潜蛟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颓然就醉D.凌万顷之茫然 5.下面的句子中与其他几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而今安在哉?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2021高一语文课堂限时训练一附答案

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人统称为“监生”。 C.“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级别长官,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及科举取士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在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三、作文审题专练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你们是见证中国由大到强的一代人,是见证中国实现富强梦想的一代人。 请以“奋斗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解析]①审时度势: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使用正确。②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使用错误。③方寸之地:指心。因心的大小略为一寸见方,故称。也指很小一块地方。用于此处,与句中“富硒土地较多”的语境不符。④瓜田李下: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使用错误。⑤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使用正确。⑥不法常可:不把常规惯例当作永远不变的模式。使用正确。 [答案]C 2.[解析]A项,搭配不当,“蕴含”与“发现”不搭配。B项,结构混乱,“对于……看来”句式杂糅,可改为“对于……来说”。C项,表意不明,“这”指前两种情况,还是指其中某一种情况,不明确。 [答案]D 3.[解析]“有国籍”“无国界”之间是转折关系,“科学的羁绊”“科学家的道德困境”之间是递进关系,“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之间是递进关系,综合A项合适。 [答案] A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一、合作完成项目 2、练字 中国人应当写好中国字,天经地义。大多数同学的硬笔字不能令人满意,少数人的字简直是视觉污染。字是人的第二形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品性,给人以深刻印象;漂亮的书写是获得好感也是获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采用电脑扫描阅卷的大背景下,岂能轻忽。假期共二十多天,据说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请家长督促中携手见证奇迹的发生吧! 假期期间,每天抽出30分钟进行书写练习。书写内容为:《赤壁赋》、《氓》、《离骚》、《归园田居》、《短歌行》《兰亭集序》。书写要求:书写在16开方格纸上,每天不少于两页。 3、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深思子自知。寒假期间,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第一项——必读篇目:《红楼梦》、《乡土中国》、《谈美》(朱光潜)。要求:《红楼梦》、《乡土中国》、《谈美》、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2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选》为必看书目。《红楼梦》写好旁批和读书笔记,画好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思维导图,写一篇以上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读后感上交文字稿和电子稿(电子稿发至251104226@https://www.docsj.com/doc/1610665318.html,)。

《乡土中国》、《谈美》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每个章节的题目、观点、论证方式及主要内容;章节摘抄名句名段。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2教材完成文言和诗歌背诵。《中国现当代散文选》完成课后第一题初读印象。 第二项——选读篇目,推荐清单,可以从中任选一本。 《高老头》、《家》、《大卫·科波菲尔》、《论语》、《巴黎圣母院》、(中国)巴金《随想录》、(中国)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中国香港)梁文道《常识》、(中国)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中国)史铁生《病隙碎笔》、(美国)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英国)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中国)周国平《周国平散文》、(中国)老子《道德经》、(中国)庄子《庄子》、(法)帕斯卡《思想录》、(法)蒙田的《蒙田随笔集》、(中国)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等、(中国)余冠英《诗经选注》、(加拿大)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说词讲稿》等、(中国)苏缨、毛晓雯《唐诗的唯美主义》、(汉)司马迁《史记》或《楚汉风云录:史记精华》、(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台湾)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国)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国)宗白华《美学散步》、(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中国台湾)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国)南怀瑾《论语别裁》、(中国)庄子《庄子》、(奥地利)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要求:至少选读其中的一部作品,做一些摘录,摘录其中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经典素材等,也可写一些读书心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每天不少于300字。 4、看一个系列百家讲坛 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1610665318.html,/lm/baijiajiangtan/ 说明:一系列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内容,比如《钤记中华》系列(共5集)参考目录: 1、《百家讲坛》之《新解〈红楼梦〉》(共18集) 2、《百家讲坛》之《苏轼〉》(共18集) 3、《探秘中国汉字》系列(共2集) 4、《杜甫的文化意义》系列(共2集) 5、《方尔加讲孔子》系列 6、《唐诗的故事》系列(康震) 7、《易中天品三国》系列 5、对话一位大师(具体内容可以通过百度及贴吧来找) 苏轼、陶渊明、韩愈、李商隐、海子、王小波、余秋雨、路遥、贾平凹、莫言、周国平、史铁生、梭罗 选做:以《我眼中的xxx》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6、我的年夜饭 我们在渐渐地长大,父母亲人也在渐渐地走向未来,我们终有一天要成为顶天立地,支撑整个家庭的人。在2020年来临之际,尝试一下当家做主的感觉,承担一下自己的责任。 在除夕的年夜饭或者初一的新年饭,自己做一回主人,为家里制作一个菜单,并为每个饭菜取一个名字,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每个菜的制作(考虑家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60分钟)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 (60分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60分钟)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青荇(xìng)百舸(gé)熨帖(yùn)亵渎(xiè dú) B.蜷伏(juǎn)寥廓(kuò)罗绮(yǐ)暴戾(lì) C.嘈杂(cáo)后裔(yì)唠叨(láo)舳舻(zhú lú) D.愀然(qiǎo)枕藉(jí)刑笞(chī)呱呱而泣(gu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眼花瞭乱沧海一栗万籁有声横槊赋诗 B.意气相投偃仰啸歌如丧考妣融洽无间 C.食不裹腹扃牖而居不绝如镂旌旗敝空 D.奴颜婢膝流金砾石酾酒临江功亏一匮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C.周工程师召集各车间主任开会,讨论如何完成本月生产任务的问题。 D.基础知识究竟扎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 ....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 ....,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 ..。 ..矛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B.《百家讲坛》栏目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电视观众着想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推出精品,收视率屡创新高,影响力日益扩大。 C.能否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对那些想通过—路走来丰富人生阅历,获取实践经验的青年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D.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进行一次,2004年是又一个大选年,选举的结果是民主党克里竞选失败,共和党布什再次当选为美国第55届总统。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 ,---------------- 。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 .⑤①③②④ B .⑤①④③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①③⑤② 二、(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一10 题。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语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的作用 (1)

高一阅读 文章题目的作用 1、概括主要事件 2、提出中心 3、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 4、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交代文章的线索 6、运用修辞手法 一、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例如:《雷电颂》 (2)语带双关;例如:《我的一本书》《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例如:《春酒》《山坡羊潼关怀古》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点明写作内容;例如:《雷电颂》、《藤野先生》、《再塑生命》 点名叙事中心《端午的鸡蛋》 (5)点明文章线索;例如:如《三棵枸杞豆》和《柳叶儿》,分别以枸杞豆和柳叶为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 《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旨;例如:《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例如:《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9)点明写作对象例如:《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海燕》《云南的歌会》(10)点明写作对象和文体例如:《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四、分析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1、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修辞:比喻及作用)、点明主旨来分析 参考:形象的点名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2、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六个馒头为线索,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以平常的馒头为题引起阅读兴趣。 3、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主旨。 参考:因为石头是文中传达情感,表达爱意的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解释题目中关键字、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的感情)、表现手法(修辞、象征)。 参考:“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3)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5)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6)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4天

寒假第二十四天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①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②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③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④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⑤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⑥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语文必修1 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板块一吟诵青春 1.(1)ɡěqiúèchénɡɡěi jǐ(2)絮絮妄曳惆怅 2.(1)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3)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4)比喻不屈服。 3.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4.同意。例如,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 5.冒号在这里起了总结上文的作用,三节诗都用“相信未来”结尾,好比乐曲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诗歌的主旋律,即诗人在绝望中诞生的坚定信念,以及由于对这种信念的执著而产生的崇高的悲剧感。 6.《沁园春·长沙》应该读得大气磅礴,《相信未来》应该读得沉重自信,《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应该读得热烈而富有激情。 7.主要的意象有: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的余烟、缠绕在周围的贫困。这些意象带有灰暗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 8.现实环境的恶劣并没有浇灭诗人内心的理想,他以一种欲破茧而出的决心,对未来充满了强烈的憧憬,“相信未来”是身处绝境的诗人得以精神存活的惟一支撑。 9.(1)“看海去”在诗中反复出现,而且每次都是以“看海去看海去”重叠的形式出现,直接传达出“我们”要去远方看海、要去追逐理想的愿望之强烈、迫切。(2)从形式上说,这种反复产生了一种复沓的效果,“看海去看海去”在首句、尾句与中间(第?輥?輲?訛句)三次出现,使得全诗具有一种整体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10.紧承第⑩句“登上阳台眺望”的内容,诗人选取了风中飘舞的“长发”这一意象,加上长发如同《蓝色多瑙河》音乐般飘荡的瑰丽想像,充分传达出年轻人对生活、对未来的“远方”充满幻想、充满期待的特点。 11.两处重叠都鲜明地表达了年轻人特有的自信与执著。第?輥?輰?訛句表现了“我们”面对现实的充分自信;第?輦?輰?訛句以否定的形式,传达出“我们”不满于现有的安逸、单调而希望去远方闯荡的决心。 12.“我们”年轻,富于朝气、活力、幻想,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而眼前的现实生活却充满着单调、痛苦(“和知识苦恋”),令“我们”心生不满和厌倦(“淡淡的忧伤”)。 13.来到海边,“我们”与辽阔的大海拥抱在一起,“我们”可以抛开一切烦恼,心无挂碍,放松自己,尽情地享受海浪、海滩带给“我们”的快乐(“赤裸的情感”)。 板块二体悟人生 1.wǎnɡmiǎn nìshāpǐzhífǔkēbàn yì 2.(1)慈详—慈祥(2)后悔莫急—后悔莫及(3)怨天扰人—怨天尤人(4)敷衍—敷演(5)辗成—碾成(6)痴心枉想—痴心妄想 3.(1)b(2)a(3)a(4)b(5)b 4.(1)《沉沦》(2)《父与子》(3)《再别康桥》(4)《四季随笔》(5)《草叶集》(6)《静静的顿河》 5.(1)“蓬莱仙岛”原指神话里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小岛,这里喻指在学问中深藏着的精神愉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含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高三语文50分钟限时训练

故乡是棵老榆树(于艳丽) 榆钱挂满枝头的日子又到了,老榆树虽然上百岁了,但榆钱还是孩子般的年轻,嫩绿色的榆钱又勾起了许多人记忆中的过往。 位于南城西门的居民,最近脾气好得出奇,他们走路唱歌,做梦笑醒,即使走路不小心撞到了,也只会嘿嘿的傻乐一阵子再走开。住了一辈子土坯房子的,终于要搬进高楼大厦,还有不菲的补偿款,换作谁都会这样的。 在西门一众人中,却有一个人对于拆迁的事满心不大乐意,那就是家门口有着一棵老榆树的六十有六的老于头。 不消几日,就从拆迁办传出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一老于头成了拆迁的钉子户。老于头的三间房子位于楼盘规划正中心,他不动,整个工程没法开工。别说开发商着急,那些等着住上楼的左右邻居,免不了要在背后叨咕老于头几句。 可不满意总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开发商丁聪打听到,在西门,老于头只听张阿姨的话,所以丁聪提了大包小裹去求张阿姨。 张阿姨是个热心肠,丁聪的话没说完,张阿姨明白了丁聪的来意,她指着丁聪提来的东西说,这些你拿回去,别让老于头以为我是你收买的说客,拆迁是好事,大家都盼着呢,老于头不能那么不开窍,我去打听打听,问他个子丑寅卯,然后给你回话。 丁聪坐在工程处的办公室里等了张阿姨-一整天也没听到她的动静,就有些沉不住气了。天近傍晚,丁聪又叫来副手,两个人决定再去老于头家碰碰运气。大家都盼着呢,老于头不能近傍晚,丁聪又叫来副手,两个人决定再去老于头家碰碰运气。 日落的余晖将金色的光线涂抹到南城西门这一片低矮的平房上,老于头家门前的老榆树擎着一树映着霞光的榆钱,像传说中的摇钱树,老于头坐在树下,仰着头看满树的榆钱,榆钱筛下点点光斑落在他的脸上,明暗间仿佛他也变成了榆树的一部分。 丁聪也学着老于头的样子,在榆树下坐下来,风吹树动,有刷啦啦的声音填充两个人之间的寂静。最后,还是丁聪按捺不住心头的焦躁,开口道,老爷子,您这三间土坯房换八十平方米的楼房,您觉得不划算? 当然划算!老于头的答案让丁聪稍稍松了口气。 那您老人家还有啥打算?丁聪心里恨恨的,却要露出一脸的谦卑。 你回去吧,老于头说,划算我也不同意。 老爷子,您知道我晚一天开工,要浪费多少钱吗?您就开个价,只要我能承受,肯定答应您。 丁聪看出来,今天的谈话不会有什么结果,他长叹一口气,起身告辞,把老于头扔给了门前那棵枝干虬结的老榆树。 丁聪前脚走,后脚张阿姨就过来了。还没答应?张阿姨试探着问。欠火候。老于头淡然道。唉!真不知道你咋想的!张阿姨叹气道。 就想留个念想,给自己,也给后代。老于头话里带了几分伤感。 丁聪再来找老于头,是带着现金来的,他知道像老于头这把年纪的人,真金白银没见过几回,他进了老于头的屋子,把拎来的五万块钱往茶几上一摊,说,老爷子,除了八十平方米的楼房,我再补偿给您五万块钱,这样您已经很划算了,您就签了吧。 老于头瞥了一眼丁聪摊开的钱,脸上露出一抹笑意,仍旧不急不缓地说,我不要钱。那你要什么?丁聪忍不住将声音提高八度。 我不要钱,房子也不要八十平方米,我老了,无儿无女,一日三餐,一张床,用不了几平方米的地方。 丁聪不知道老于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索性耐着性子等他说完。 我就有一个条件。 您说! 老于头转脸看向窗户,窗户开着,抬眼就能看到门外那棵老榆树,刷啦啦,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在春风里无忧无虑唱着童谣。 只要你答应盖楼的时候,留下那棵老榆树,我立刻签了协议,还有,房子给我四五十平方米就行,够我这把老骨头养老就中。 丁聪的思维卡住了几秒钟,他机械地反问道,您要留下老榆树,放弃几十平方米的补偿和五万块钱? 是的。老于头坚定地回道。 为啥?丁聪完全回过神来了。 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吧,老于头不无哀伤地道,门前这棵榆树有百十年的岁数了,西门拆迁了,这个村子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那些远走他乡的孩子,要是回来看看故乡,该怎么办呢?什么都不在了,那滋味不好受啊!给他们留棵树吧,只要看到这棵树,就等于回家了,只要看到这棵树,就知道这就是南城的西门,这就是故乡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张阿姨认为“老于头不能那么不开窍”,是指从常人眼光看,人们都喜欢更美好的生活。 B.位于南城西门的居民“走路唱歌,做梦笑醒”,这说明他们缺乏长远眼光,不眷恋家园。 C.本文以城市改造为背景,探讨了人们在经济利益面前如何守住自己的根这一重大主题。 D.本文的主要人物取名颇有谐音对比的意味,老于头其实不愚,丁聪其实也不绝顶聪明。 2.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对老榆树进行了描绘,请分别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3.老于头不一开始就提出条件,而是卖关子,到最后才提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龙起故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讨播州叛臣杨应龙。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帝闻綦江破,大怒。赐化龙剑,假便宜讨贼。诸军大集,化龙先檄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招苗路,乃移重庆,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进兵,川师四路,黔师三路,楚师一路分两翼,化龙自将中军策应。应龙以劲兵二万属其子,比抗诸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下列各项对“空气发电”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就是把空气压缩,进行存储,到需要时再使用的一种发电技术。 B.空气在排放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C.空气发电技术虽然已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现在仍然少有人问津。 D.空气发电是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没有任何污染。 8.下列不属于设计风力发电站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 A.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需要50台1兆瓦的并联的风力发电机。 B.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安装10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C.建造地下储气站,是为了防止风速过高时出现电力过剩的现象。 D.建造风力发电站要考虑风速的高低,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电能。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一样,都是利用空气发电。 B.空气发电前景虽然看好,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应急电站。 C.一旦矿物能源耗尽,空气发电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D.空气发电技术已经被人们掌握,但由于其发电成本高,现在难以普及。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采用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来调节发电量。 B.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并网发电的空气电站,从经济角度看非常合算。 C.如果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热力发电不相上下。 D.空气发电技术的普及使用,对环境保护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①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近年来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为四道选择题,但不排除类似北京05春招题的主观题形式。 ②选材去年为自然科学类的材料,今年有可能选社科论文。 详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