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标准状态:现行)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标准状态:现行)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标准状态:现行)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标准状态:现行)

I C S27.200

J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7778 2017

代替G B/T7778 2008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N u m b e r d e s i g n a t i o na n d s a f e t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r e f r i g e r a n t s

(I S O817:2014,R e f r i g e r a n t s D e s i g n a t i o na n d s a f e t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O D)

2017-05-12发布2017-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二

缩略语和符号1 4 制冷剂编号方法6 5 表示方法9 6 安全性分类9 7 制冷剂编号和安全性分类12 8 制冷剂浓度极限(R C L )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制冷剂中同分异构体的编号表示方法2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可燃性试验和分馏分析2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测量可燃性气体燃烧速度的试验方法2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混合制冷剂的R C L 和A T E L 计算44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用来确定安全分类和R C L 值的数据46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申请须知53 参考文献59 G B /T 7778 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7778 2008‘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三本标准与G B/T7778 200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制冷剂数量;

增加了丙烯系和醚基类制冷剂编号方法;

修改了其他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编号方法;

修改了毒性分类,由A二B二C三类改为A二B两类;

修改了可燃性分类,增加了2L弱可燃类;

增加了制冷剂浓度限值R C L的确定方法;

表5中增加了部分制冷剂,且增加L F L二A T E L二R C L列;

附录A中增加 A.3丙烷系同分异构体 和 A.4立体异构体示例 ;

删除了原标准附录B旧二新标准安全分类对照表;

增加了附录B可燃性试验和分馏分析;

增加了附录C测量可燃气体燃烧速度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附录D混合制冷剂的R C L和A T E L计算;

增加了附录E用来确定安全分类和R C L值的数据;

增加了附录F申请须知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817:2014‘制冷剂命名和安全分类“三

本标准与I S O817:2014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具体调整为:用G B/T21844代替了A S T M E681;

关于 职业接触限定值 的定义,I S O817中该指标基于相关的国家规定三本标准针对我国的国情增加了在我国可参照的规定(见3.1.28的注);

删除了表6中的上角注b,并将原上角注c二d分别调整为b二c;

附录B中涉及引用A N S I/A S H R A E34 2013中的图B.1,本次修订后直接将该图纳入本标准中(见附录B的B.1);

附录F的性质由规范性附录修改为资料性附录三因为附录F涉及向国外机构申请制冷剂编号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38)归口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二宁波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二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二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明圣二吴俊峰二汪吉平二李志亮二贾磊二马广玉二李亚运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7778 1987二G B/T7778 2001二G B/T7778 2008三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剂的编号表示方法,根据毒性和可燃性数据对制冷剂进行安全分类的方法,以及确定制冷剂浓度限值的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制冷空调设备及装置使用的制冷剂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21844化合物(蒸气和气体)易燃性浓度限值的标准试验方法

A N S I/A S H R A E34制冷剂的命名和安全分类(D e s i g n a t i o na n ds a f e t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r e f r i g e r-a n t s)

3术语和定义二缩略语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1

急性毒性a c u t e t o x i c i t y

制冷剂意外释放期间可能发生的因单次短期接触而产生的不利健康影响三

3.1.2

急性毒性接触极限a c u t e-t o x i c i t y e x p o s u r e l i m i t;A T E L

根据本标准确定的在发生制冷剂释放时降低对人的急性毒性风险危害的最大建议制冷剂浓度三3.1.3

麻醉效应a n a e s t h e t i c e f f e c t

感知痛苦和其他感官刺激的能力削弱三

3.1.4

接近致死浓度a p p r o x i m a t e l e t h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L C

对单个实验动物来说是致死的,但对在L C50试验中在相同条件下受试的动物组中少于50%的实验动物是致死的制冷剂浓度三

3.1.5

共沸混合制冷剂a z e o t r o p e

由两种或更多种制冷剂组成的,其平衡蒸气相和液相成分在某一给定压力下相同,但在其他条件下可能不同的混合制冷剂三

3.1.6

混合制冷剂b l e n d

由两种或更多种制冷剂组成的混合制冷剂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