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级中学文言文字词解释

高级中学文言文字词解释

高级中学文言文字词解释
高级中学文言文字词解释

《兰亭集序》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书法家。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所作《兰亭集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

“序”,也称作“叙”或称“引”,有如今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在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通假字: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古今异义:

其次古义:其,代词;次,处所,地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词类活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名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齐,名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一词多义:

◆修

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长】

⒉“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寿命)长】

⒊“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动词,修整,修建】

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整治】

⒌“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高】

⒍“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动词,修养】

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动词,学习,研究】

⒏“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

◆期

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动词,及,到】

⒉“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周年,满一年】

⒊“君与家君期日中”【动词,约定,约会】

⒋“失期,法当斩”【名词,时限,期限】

⒌“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动词,期望,要求】

⒍“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动词,至、及】

⒎“然百年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副词,必定、一定】◆次

⒈“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名词,处所,地方】

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和住宿】

⒊“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依次排列,编次】

⒋“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名词,次序】

⒌“令次子司马昭前去探路”【名词,排行第二】

⒍“有指摘其一文字者,衔之次骨,或至相殴”【动词,及】

⒎“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动词,次一等】

◆以

⒈“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介词,拿;用;把;凭】

⒉“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来,用来,以致,表目的】

⒊“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由于】

◆虽

⒈“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连词,虽然】

⒉“虽趣舍万殊”【连词,虽然】

⒊“虽世殊事异”【连词,即使;纵然】

⒋“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副词,只】

◆所

⒈“所以游目骋怀”【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

⒉“或因记所托”【代词“所”与动词“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

⒊“录其所述”【代词“所”与动词“述”组成名词性短语“作的诗”】

⒋“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处所,地方】

⒌“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名词,恰当的位置,应有的结果】

⒍“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

⒎“父去里所,复还”【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⒏“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形容词,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⒐“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形容词,可以的】

⒑“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副词,尚,还】

⒒“臣唯命所试”【助词,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所以

⒈“所以游目骋怀”【用来……的】

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致◆夫

⒈“悲夫”【语气助词,在形容词后表示感叹语气】

⒉“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代词,那个,这个】

⒈“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情致,情趣】

⒉“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动词,得到,获得】

⒊“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招引】

⒋“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妇”【动词,表达,表述】

⒌“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动词,获得,得到】

⒍“君子以折狱致刑”【动词,施加,施行】

⒎“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动词,用】

⒏“致敬亭于幕府”【动词,送,送达】

⒐“使吏致千金于市租,请以奉宾客”【动词,给予,赐予,送给】

⒑“退而致士”【动词,归还,交换】

⒒“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动词,竭尽,穷尽】

⒓“奉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动词,奉献,献纳】

⒔“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动词,加于,把……加在身上】

⒕“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动词,转告,回报】

⒖“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到,达到】

⒗“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动词,招来,引来】

⒘“案其于,皆文致不可得反”【形容词,细密,细致】

◆之

⒈“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⒉“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

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结构助词,置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⒋“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介词,于,对于】

⒌“顷焉,烟炎张天”【助词,用于时间词后,表停顿,无实义】

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助词,用于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之后,补足音节,无实义】

⒎“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⒏“寡人之于国也,尽心哉耳矣”【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起强调作用】

⒐“蚓无爪牙之强,筋骨之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⒑“哭颜渊恸者,殊之众徒,哀痛之甚也”【结构助词,用于谓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因

⒈“或因寄所托”【介词,凭借】

⒉“西倾因桓是来”《尚书》【介词,从,由】

⒊“更延英俊,因材授爵”【介词,依照,依据】

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介词,依靠,凭借】

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介词,趁着,趁机】

⒍“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介词,因为,由于】

⒎“因遗策”《过秦论》【动词,沿袭】

⒏“变法者因时而化”吕不韦《吕氏春秋》【动词,顺应】

⒐“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动词,连接】

⒑“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动词,经由,通过】

⒒“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副词,于是,就】

⒓“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沈括《梦溪笔谈》【连词,因为】

⒔“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连词,因此,于是】

⒕“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名词,原因】

⒖“于今无会因”【名词,机会】

《赤壁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礼部尚书。其文明白畅达,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作家。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主张文学革新,建立有理论、有创作成就的散文系统,成为后人效法的典范。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铺陈夸张”,侧重于写景,借物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举酒属客,咏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酒】

词类活用:

“歌窈窕之章”【歌,名词作动词,歌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一样】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动用法,使……起舞;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使动用法,使……正】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顺流而东也”【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一词多义:

◆于

⒈“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⒉“徘徊于牛斗之间”【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⒋“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可译为“在……中”】

⒌“积于今六十岁矣”【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可译为“到”】

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者,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可译为“比”“胜过”】

⒎“业精于勤,荒于嬉”【介词,引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由于”】

⒏“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词,如,好像】

⒐“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动词,往,去】

⒑“黄鹤于飞,集于灌木”【助词,用于动词前,无实义】

◆曾

zēng

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副词,竟然,甚至】

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副词,竟然,甚至】

⒊“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副词,岂,怎么】

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动词,增加】

céng

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副词,曾经】

◆歌

⒈“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名词作动词,歌唱】

⒉“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⒈“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介词,当】

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名词,方位,方向】

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名词,区域,地方】

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理,礼仪】

⒌“请买其方百金”【名词,药方】

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名词,四周,周围】

⒎“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策”【名词,方法,计策】

⒏“方正之不容也,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正直】

⒐“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翼,方首,长胫,意似良”【形容词,方形,与“圆”相对】⒑“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动词,比拟,相比】

⒒“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动词,两船并行】

⒓“临洮道险,车骑不可方骑”【动词,两车并行】

⒔“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副词,将要】

⒕“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副词,正,正在】

◆固

⒈“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副词,本来,原来】

⒉“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坚持】

⒊“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副词,当然,固然】

⒋“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副词,必定,一定】

⒌“仁者固如是乎”【副词,岂,难道】

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名词,险要、稳固的地方】

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动词,使之坚固,巩固】

⒏“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形容词,坚固】

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顽固,固执】

⒑“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形容词,坚定,坚决】

⒒“明愿由问君而恐固”【形容词,鄙陋,浅薄】

◆尽

⒈“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动词,完了,没有了】

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动词,穷尽,全部用完】

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动词,完了,没有剩余】

⒋“所欲虽不可尽,求者欲近尽”【动词,到达极点】

⒌“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动词,到达极点】

⒍“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动词,努力完成】

⒎“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动词,死】

⒏“不过亡五十金,则诸侯可尽”【动词,消灭】

⒐“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动词,竭尽,用尽】

⒑“潦水尽而寒潭清,纤歌凝而暮山紫”【动词,干涸】

⒒“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动词,全,都】

⒓“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副词,全,都】

⒔“尽无言,谁会凭高意”【副词,经常,总是】

⒕“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副词,尽量】

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名词,尽头】

⒗“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jǐn,动词,任凭,纵使】

⒘“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jǐn,副词,尽管】

jiān

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名词,中间,当中】

⒉“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期间,年间】

⒊“愿赐数刻之间,极竭毣毣之思”【名词,短暂的时间】

⒋“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名词,顷刻】

⒌“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副词,最近,近来】

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量词,用于计算房屋】

jiàn

⒈“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名词,空隙】

⒉“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名词,间谍】

⒊“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名词,机会,空子】

⒋“则美丑有间矣”【名词,距离,差别】

⒌“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名词,隔阂,嫌隙】

⒍“馋人间之,可谓穷矣”【动词,离间】

⒎“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动词,间隔,隔离】

⒏“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动词,侦察】

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

⒑“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动词,夹参,参杂】

⒒“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副词,有时,偶然】

⒓“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副词,悄悄地,秘密地】

古今异义:

美人古义: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今义:貌美的女子。

字词意思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造物:大自然。(“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句式

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善乎”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与周郎者乎”──────────────────────────────────────────────────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苏轼曾赞誉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昔人誉之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且与同一时代统一派别的孟浩然并称为“王孟”。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

通假字

“无忽”【“无”通“毋”,不要】

古今异义

天机古义:天性。“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不急之务相邀”

今义:①迷信的人指神秘的天意;②比喻自然界的秘密,也比喻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

景气古义:风景、气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今义: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词类活用

“与山僧饭讫而去”【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北涉玄灞”【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过

⒈“故山殊可过”【动词,过访、游览】

⒉“愿枉骑车过之”【动词,拜访,探访】

⒊“今公子故过之”【动词,拜访,探访】

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

⒌“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动词,走过,经过】

⒍“由也好勇过我”【动词,超过,胜过】

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动词,犯错】

⒏“不值风暴雨,杏过梨已开”【动词,过去】

⒐“悉使赢兵负草填之,其乃得过”【动词,通过,经过】⒑“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名词,错误,过失】

⒒“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副词,过分,过于】

⒓“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形容词,超过】

◆矫

⒈“轻鲦出水,白鸥矫翼”【动词,张开,举】

⒉“且矫诏纷出”【动词,假托,假传】

⒊“可谓矫枉过其正矣”【动词,矫正】

⒋“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矫之”【动词,违背、背离】

⒌“不劲直,不能矫奸”【动词,纠正】

⒍“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动词,改变】

⒎“以绳墨自矫,而备后世之急”【动词,勉励】

⒏“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动词,抬,举】

⒐“张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动词,飞】◆辄

⒈“辄便往山中”【副词,于是、就】

⒉“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副词,常常,总是】

⒊“夫姬氏爵乃诸侯,而辄行征伐”【形容词,独断专行】

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左”【连词,反而】

◆是

⒈“然是中有深趣矣”【代词,这】

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正确】

⒊“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形容词,正,不偏斜】

⒋“同窗十二年,不知木兰诗女郎”【动词,表肯定判断】

⒌“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动词,遵从,】

◆殊

⒈“故山殊可过也”【副词,很】

⒉“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副词,很,极】

⒊“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形容词,差别】

⒋“始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形容词,差异,不同】

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形容词,特出,出众】

⒌“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形容词,特殊】

⒍“太子即自刭,不殊”【动词,死】

⒎“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动词,断绝】

⒏“圣人以天下为家,不别远近,不殊内外”【动词,区别】

⒐“妾父既怨不可复生,母氏年殊八十”【动词,超过】

──────────────────────────────────────────────────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著有《王文公文集》。《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记──游记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选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通假字

“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

古今异义

十一古义:十分之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上不能十一”)

今义:数词。

非常古义:不一般,不同寻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今义:程度副词,很。

至于古义:到达。(“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义: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于是古义:这时候。(“于是余有叹焉”)

今义:连词,表示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舍,名词作动词,住舍定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名,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

一词多用

◆其

⒈“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表示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代词,代“华山洞”】

⒉“又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文犹可识”【代词,表示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代词,代碑,可译为“它的”】

⒊“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表示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代词,代华山,可译为“它的”】

⒋“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表示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代词,代洞,可译为“它的”】

⒌“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代词,表示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代词,代洞,可译为“它的”】

⒍“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前者,句中助词,无实义;次者,第三人称代词,代欲出者,可译为“他”】

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代作者,可译为“我”】

⒏“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岂,难道,表反诘】

◆之

⒈“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

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

⒊“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⒋“距院五六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⒌“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⒍“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

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

⒏“遂与之俱出”【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⒐“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代壁上的字】

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助词,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补语的标志,放在中心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⒓“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⒔“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⒕“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助词,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焉

⒈“于是余有叹焉”【兼词,相当于“之于”】

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代词,相当于“之”】

⒊“然力足以入焉,于人为可讥,于己为有悔”【代词,相当于“之”】

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语气助词】

⒌“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代词,何】

⒍“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代词,哪里】

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语气助词】

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兼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⒐“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词,副词词尾】

◆莫

⒈“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没有(谁)】

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代词,没有(什么)】

⒊“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副词,表否定,不】

⒋“莫为盗!莫为杀人!”【副词,表禁止,不要】

⒌“其事体莫须有”【副词,表测度,或许】

⒍“田莫不见禽而后反”【形容词,寂静】

◆以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连词,因为,由于,表因果关系】

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连词,因为,由于,表因果关系】

⒊“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连词,而,表修饰】

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而,表修饰】

⒌“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连词,来,用来,以致,表目的】

⒍“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因为,由于,表因果关系】

⒎“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而,表并列】

⒎“有志矣,不随以止”【连词,而,至于,表承接】

⒏“然力足以入焉,于人为可讥,于己为有悔”【连词,来,用来,以致,表目的】

⒐“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介词,因为,由于】

⒑“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连词,因此,由此】

◆相

xiāng

⒈“至于幽暗昏惑者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动词,辅助,帮助】

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动词,省视,查看】

⒊“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名词,质地,实质】

⒋“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副词,依次】

⒌“道不同,不相为谋”【副词,共同】

⒍“苟富贵,无相忘”【副词,互相】

⒎“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副词,表比较,译为“相差”】

xiàng

⒈“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名词,相貌】

⒉“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名词,辅佐君主管理国事的高级官员,称宰相、丞相或相国】

⒊“庙宇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名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名词,扶持者】

⒌“七月为相”【名词,农历七月】

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动词,察看,看】

⒎“伯乐学相马”【动词,鉴别】

⒏“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动词,看相】

◆得

⒈“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名词,收获,心得】◆观

gāun

⒈“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名词,景象】

⒉“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名词,外观】

⒊“古人之观于……”【动词,观赏,欣赏】

⒋“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动词,细看,观察】

⒌“余观弈于友人所”【动词,看,观看】

⒍“且往观乎”【动词,游览】

⒎“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动词,显示,给人看】

⒏“因入京城,观太学”【动词,游学,观摩】

⒐“故为之说,已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动词,考察】

⒑“余因得遍观群书”【动词,阅读】

gàun

⒈“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名词,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高的建筑物】

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名词,道教的庙宇】

◆识

⒈“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动词,辨认】

⒉“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动词,认识】

⒊“新妇闻马声,蹑履相逢迎”【动词,识别,察觉】

⒋“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如此”【动词,懂得,知道】

⒌“王尝语暴以好乐,不识有诸”【动词,知道】

⒍“素为李裕德识拔”【动词,赏识】

⒎“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动词,体会,了解】

⒏“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名词,相识的人】

⒐“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名词,知识,见识】⒑“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名词,思想,意识】◆谬

⒈“盖音谬也”【名词,谬误】

⒉“丞相谬其说,绌其辞”【名词,诉责,贬低】

⒊“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弄错】

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动词,差错】

◆盖

⒈“盖音谬也”【副词,表示推测,形当于“大概”、“推想”】

⒉“盖追先帝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副词,表示解说原因,相当于“原来”、“本来”】

⒊“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动词,覆盖,掩盖】

⒋“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雄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⒌“今已亭亭如盖矣”【名词,车盖】

◆文

⒈“又碑仆道,其文漫灭”【名词,字,文字】

⒉“独其文犹可识”【名词,文章】

⒊“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秀”【名词,花纹,线条交错的图形】

⒋“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名词,外表,形式】

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名词,文采】

⒍“《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之”【名词,文献,典籍】

⒎“文不在兹乎”【名词,儒家的礼仪制度】

⒏“帝亲文其碑,以彰神异”【动词,撰述】

⒐“纹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动词,刺花纹,即纹身】

⒑“文过饰非”【动词,修饰】

⒒“小人之过也必文”【动词,掩饰】

⒓“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形容词,华丽,华美】

⒔“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形容词,柔和,不猛烈】

──────────────────────────────────────────────────

《诗经》两首——《氓》《采薇》

词类活用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动用法,使……三心两意】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名词作动词,下】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既我谋”【“匪”通“非”】“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士之耽兮,又可说也”【“说”通“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古今异义

氓古义:(méng)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今义:(máng)流氓

至于古义:到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今义: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以为古义:把……作为(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今义:认为

将古义:(qīāng)原谅,请(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今义:将要涕古义:眼泪(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

三岁古义:多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今义:三岁

宴古义:形容词,快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今义:名词,宴会

一词多义

◆以

⒈“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为:作为】

⒉“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表承接关系,而,至于】

⒊“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介词,把,用】

◆路

⒈“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名词,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名词,途径;门路】

⒊“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名词,道路】

⒋“夫子当路于其”【名词,官职,权位】

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名词,路程】

⒍“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动词,经过】

◆思

⒈“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动词,思考】

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动词,思考】

⒊“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动词,思慕,想念】

⒋“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气词,无实义】

⒌“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悉思正茫茫”【名词,心绪,情思】

⒍“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名词,悲伤,哀愁】

⒎“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名词,心情,思绪】

◆载

zǎi

⒈“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名词,年】

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动词,乘坐】

⒊“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动词,记载,记录】

zài

⒈“怨声载道”【动词,充满】

⒉“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动词,承载,承受】

⒊“清酒既载,骍杜既备”【动词,陈设】

⒊“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动词,施行】

⒋“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动词,处,登】

⒌“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动词,担任,担负】

⒍“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动词,装载】

⒎“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助词,动词词头表并列关系】

◆至于

⒈“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到达】

⒉“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乘

chéng

⒈“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动词,登上】

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动词,趁,凭借】

⒊“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动词,驾车,驱马拉车】

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动词,连接,侵袭】

⒌“一鼓而士毕乘之”【动词,登,升】

⒍“三国必起而乘我”【动词,压服,欺压】

⒎“逐北,天下兵乘之”【动词,追逐】

shèng

⒈“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⒉“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数词,四张】

◆言

⒈“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动词,说,说话】

⒉“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无实义】

⒊“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助词,无实义】

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动词,说,说话】

◆聘

⒈“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动词,访,探问】

⒉“遣使者,黄金千斤,往聘孟尝君”【动词,聘请】

⒊“季文子初聘于齐”《左传》【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

◆极

⒈“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名词,标准】

⒉“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名词,屋顶,屋脊】

⒊“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穷尽】

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

⒌“尽态极妍”【动词,到达尽头,达到顶点】

⒍“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动词,到,至】

⒎“若印数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副词,最,非常】

◆君子

⒈“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将帅】

⒉“小人恐矣,君子则否”【有道德的人】

⒊“君子实维,秉心无竞”【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

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男恋人】

◆小人

⒈“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士兵】

⒉“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地位低下的人;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

⒊“上教以忠,君子忠,其失也,小人野”【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

⒋“小人实不才”【古代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

──────────────────────────────────────────────────

《离骚》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集体工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它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也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他投汨罗江的纪念日。

古今异义

浩荡古义:荒唐(“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固然古义:本来就是这样(“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今义:连词,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工巧古义:善于投机取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今义:技艺巧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偭规矩而改错”)

今义:改正错误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今义:经济上的困难

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流逝(“宁溘死以流亡兮”)今义:因灾害或整治灾害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方圜古义:圆凿和方枘(“何方圜之能周兮”)今义:周围

词类活用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鞿羁,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謇朝谇而夕替”【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压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名词作动词,淫荡】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群,名词作动词,共群】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步,使动用法,使……缓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使动用法,使……加高;长,使动用法,使……加长】

通假字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圜”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离”通“罹”,遭受】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一词多义

◆善

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动词,崇尚】

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动词,喜好】

⒊“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动词,认为好,羡慕】

⒋“京中有善口技者”【动词,擅长,善于】

⒌“王曰:‘善。’”【动词,应答之词,好的】

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动词,做好,处理好】

⒎“识其品式,辨其条例;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动词,熟识】

⒏“吾所善者,吾则行之”【动词,喜爱】

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形容词,美好的,与“恶”相对】

⒑“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形容词,友好,友善,与……交好】⒒“厚赂单于,答其善意”【形容词,好的,善良的】

⒓“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形容词,慈善】

⒔“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形容词,高明,工巧】

⒕“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

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名词,好的行为,好事】

⒗“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引申为拭擦】

◆若

⒈“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连词,如果】

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代词,如此,这样】

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动词,如同,像】

⒋“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比得上,及】

⒌“寇深矣,若之何”【动词,对付,处置】

⒍“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动词,允诺,应允】◆替

⒈“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动词,废弃】

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动词,废弃,贬斥】

⒊“常度未替”【动词,废弃】

⒋“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形容词,衰败,衰落】

⒌“惟有故人连未替”【动词,停止】

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代替】

⒎“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

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指示代词,这个,这样,如此】

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的样子】

◆厚

⒈“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动词,推重】

⒉“不如因而厚之,使归赵”【动词,厚待】

⒊“因而厚遇之”【动词,厚待,推崇】

⒋“皆四君者,皆明智而忠心,宽厚而爱人”【形容词,忠厚】

⒌“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形容词,丰厚】

⒍“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形容词,厚,与“薄”相对】

⒎“子翼与公瑾相厚乎”【形容词,深,(情感)深厚】

◆虽

⒈“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连词,只是,惟】

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即使】

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连词,即使】

⒋“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连词,虽然】

◆固

⒈“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副词,本来,原来】

⒉“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副词,本来,原来】

⒊“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原来】

◆以

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连词,而】

⒉“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连词,而】

⒊“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介词,因为,由于】

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动词,用】

⒌“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前者,连词,而;后者,动词,作为】

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连词,而】

⒎“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连词,而】

⒏“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连词,而】

⒐“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连词,而】

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肌芙蓉以为裳”【以为:把……当作】

⒒“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连词,而】

⒓“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连词,而】

◆信

⒈“不吾知其亦止兮,苟余情其信芳”【副词,确实,实在】

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容词,言语真实,诚实】

⒊“呜呼!其信然邪?”【形容词,实在的,真实的】

⒋“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可靠的】

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名词,信用】

⒍“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信物,凭证】

⒎“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使者,送信的人;特指媒人】

⒏“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名词,音信,消息】

⒐“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书抵万金”【名词,书信】

⒑“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相信,信任】

⒒“言必信,信必果”【动词,守信用】

⒓“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动词,任意,随意】

⒔“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修

⒈“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形容词,美好;善】

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

⒊“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整治】

⒋“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形容词,美好】

⒌“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形容词,美好】

⒍“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动词,修养】

⒎“掌修国史”【动词,写,撰写】

◆道

⒈“夫孰异道而相安”【名词,道路】

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名词,道路】

⒊“道虽迩,不行不至”【名词,路程】

⒋“道不同,不相为谋”【名词,意向】

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⒍“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方法,途径】

⒎“臣之所好者道也,尽乎技矣”【名词,规律】

⒏“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德,道义】

⒐“既加冠,亦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主张】

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介词,从,经由】

⒒“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名词,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⒓“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谈论】

⒔“晨夜兼道,比至南郡”【动词,赶路】

◆长

cháng

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长久】

⒉“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加长】

⒊“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形容词,长久,久远】

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容词,长,与“短”相对】

⒌“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形容词,高,高大】

⒍“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形容词,大】

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词,宽阔,辽阔】

⒏“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形容词,长久,长远】

⒐“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副词,经常】

⒑“西人长于火器而短技击”【动词,擅长】

⒒“请掩足下之短者,诵足下之长”【名词,长处】

zhǎng

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动词,增长】

⒉“长吾女与汝女”【动词,养育】

⒊“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名词,头领,首领】

⒋“教学相长”【动词,增长,增进】

⒌“长子死焉”【形容词,排行第一的】

句式

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主谓倒装:“又申之以揽茝”“谣诼谓余以善淫”定语后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宾语前置:“不吾知其亦止兮”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长的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名,名词作动词,取名为】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槌,名词作动词,用拳头敲】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下,使动用法,使……下】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心,名词作状语,用心】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煎,使动用法,使……像被煎一样】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荣,使动用法,使……荣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利,意动用法,以……为吉利】

“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

古今异义

守节古义:遵守规则(“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今义:旧时指不改变节操区区古义:见“一词多义”

今义:①(数量)少;②旧时谦辞,我(语气不庄重)

自由古义:自作主张(“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可怜古义:可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今义:值得怜悯;怜悯

纷纭古义:麻烦(“勿复重纷纭”)今义:(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教训古义:教养(“本自无教训”)

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驱使古义:使唤(“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义: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来信古义:来到的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何谓之”)今义:寄信来或送信来

处分古义:安排(“处分适君意,那得自任专”)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千万古义:无论如何(“千万不复全”)今义:务必(表示恳切叮咛)共事古义:在一起生活(“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今义:在一起工作

便利古义:吉利(“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今义:容易达到目的相应古义:合适(“六合正相应”)今义:互相呼应或照应;相适应

逢迎古义:迎接(“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今义:说话和做事迎合他人的心意交通古义:互相交错相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今义:往来和运输

大人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今义:成人奄奄古义:暗沉沉的样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今义:形容气息微弱

多谢古义:告诉,告诫,劝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

通假字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通“邀”,相约】

一词多义

◆区区

⒈“何乃太区区”【愚拙,凡庸】

⒉“感君区区怀”【情谊真挚】

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情意恳切】

⒋“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数量)少】◆意

⒈“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动词,意料,料想】

⒉“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名词,心意,意愿】

⒊“处分适君意,那得自任专”【名词,心意,意愿】

⒋“何意出此言”【名词,心意,意愿】

◆谢

⒈“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离开】

⒉“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

⒊“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动词,辞别,离开】

⒋“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告诉,告诫】

⒌“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动词,认错,谢罪】

⒍“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动词,告,问】

⒎“郡数以礼请,邪不肯应”【动词,辞官,推辞】

⒏“安世常有所荐,其人来谢”【动词,感谢,酬谢】◆遣

⒈“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动词,打发,使……走】

⒉“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动词,打发,使……走】

⒊“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动词,打发,使……走】

⒋“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动词,派遣】

⒌“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动词,放逐,贬谪】

⒍“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动词,排除,排遣】

⒎“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动词,使,令】

⒏“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动词,运用】

⒑“落魄东风不借春,吹开吹谢两何因”【动词,衰退,凋谢,死亡】

◆堪

⒈“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动词,胜任】

⒉“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动词,经得起,忍受】

⒊“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动词,可以,能够】

⒈“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形容词,美好】

⒉“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连词,称呼别人亲属时,前面加“令”,表示尊敬】

⒊“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动词,使】

⒋“留二日,维杨帅下逐客之令”【名词,命令】

⒌“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名词,时令,时节】

⒍“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名词,名声】

⒎“其身正,不令而行”【动词,发布命令(上对下有所指示)】

⒏“巧言令色”【形容词,美,善】

⒐“零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人皆以隶使之”【连词,假如,假设】

◆自

⒈“此夫无礼节,举止自专由”【代词,自己,自身】

⒉“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

⒊“我自不屈卿,逼迫有阿母”【代词,自己,自身】

⒋“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代词,自己,自身】

⒌“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助词,不译】

⒍“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代词,自己,自身】

⒎“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代词,自己,自身】

⒏“汝今何罪过,不应而自归”【代词,自己,自身】

⒐“自可断来信,徐徐何谓之”【助词,不译】

⒑“处分是兄意,那得自任专”【代词,自己,自身】

⒒“自峻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副词,在,自从】

◆为

wéi

⒈“非为织作迟,均价妇难为”【动词,做,干】

⒉“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动词,成为;变为】

⒊“其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动词,是,表判断】

⒋“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动词,当作,作为】

⒌“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动词,做,干】

⒍“孰为汝多知乎”【动词,认为】

⒎“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动词,担任】

⒏“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动词,修建,修筑】

⒐“众知有为,因让之曰”【名词,办法】

wèi

⒈“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表被动】

⒉“阿母为你求”【介词,给,替】

⒊“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介词,因为】

⒋“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介词,为了】

⒑“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词,位于句末,表疑问、感叹、反诘,可以为“呢”】

◆言

⒈“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动词,说,说话】

⒉“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动词,说,说话】

⒊“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名词,话】

⒋“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动词,说,说话】

⒌“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动词,说,说话】

⒍“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助词,无实义】

⒎“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著作,书籍,学说】

⒏“言不中者,不听也”【名词,言语,言论】

⒐“将军壮义之,恐亡失,乃言太尉”【动词,告诉】

⒑“凡六百一十六言,名曰《琵琶行》”【名词,一个字为一言】

⒈“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

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

⒊“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

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焦迫”【副词,在动词前,表被动】

⒌“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词,看,看到】

⒍“移舟相近邀相见”【动词,见面】

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拜见,谒见】

⒏“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

⒐“徒见斯”【介词,被】

⒑“于是王召见”【动词,接见】

⒒“我见相如”【动词,看见,遇见】

⒓“乃翁见事可怜迟”【动词,知道,懂得】

⒔“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儿”【名词,见解,见识】

⒕“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见几:事前能洞察事物的苗头、动向】

⒖“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相背,离开。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⒗“图穷而匕见”【动词,出现,显现】

⒘“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动词,表现】

⒙“今岁饥民贫,士卒食半菽,君无见粮”【形容词,现成的】

◆相

⒈“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副词,相互】

⒉“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你”(焦君)】

⒊“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你”(刘氏)】

⒋“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焦君)】

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她”(焦母)】

⒍“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刘氏)】

⒎“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你”(刘氏)】

⒏“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你”(媒人)】

⒐“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你”(媒人)】

⒑“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动词,相应:合适】

⒒“怅然要相望,知是故人来”【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她”(刘氏)】

⒓“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副词,互相】

⒔“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副词,相互】

⒕“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副词,相互】

◆适

⒈“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

⒉“处分适君意,那得自任专”【动词,适应,顺从】

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秋山”【动词,迎合】

⒋“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动词,到,往】

⒌“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享有】

⒍“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动词,适合,适宜】

⒎“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与不济”【动词,归向】

⒏“王适有言,必亟听从”【连词,如果,假如】

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形容词,舒适,痛快】

⒑“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副词,刚才】

⒒“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副词,恰好,正巧】

⒓“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通“谪”,贬职,流放】

⒈“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动词,说话,开言】

⒉“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动词,举动,行动】

⒊“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动词,完成,成功】

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动词,占领,攻下】

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举臣秀才【动词,推荐,举荐】

⒍“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动词,举行,实行】

⒎“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动词,取,拾取】

⒏“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动词,记录,登记】

⒐“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动词,谈论,称引】

⒑“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动词,拿】

⒒“举事必循法”【动词,发动,兴起】

⒓“举数人以训汝”【动词,提出,列举】

⒔“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词,发问】

⒕“且壮士不死则矣,死即举大名耳”【动词,成就】

⒖“举先王之政,以兴利举弊,不为生事”【动词,施行,实行】

⒗“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名词,举动】

⒘“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完】

⒙“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副词,全】

⒚“举欣欣然有喜色”【副词,皆,都】

文化知识

“东家有贤女”【东家:泛指临近家人】

“自名秦罗敷”【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伏惟启阿母”【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偏义复词:有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陪衬,不表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例:

“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我有亲父兄”【父兄,这里指哥哥】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这里是工作的意思】

“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父母,这里指母;弟兄,这里指兄】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古诗十九首》曹操陶渊明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通假字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通“宴”】

古今异义

几何古义:多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文化知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的时候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喜悦诚服地归顺。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事物。归心,人心归服。】

一词多义

◆当

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介词,面对,对着】

⒉“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介词,处于某个时间,在……的时候】

⒊“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动词,相当,对等】

⒋“募有能捕者,当其租入”【动词,抵押,两者相抵】

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占据】

⒍“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动词,阻挡,挡住】

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阻挡】

⒏“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动词,遮挡】

⒐“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动词,判决,判罪】

⒑“周公恐诸侯畔天下,公乃摄行政当国”【动词,掌管,主持】

⒒“猬以微贱,当待东宫”【动词,担当,担任】

⒓“当仁不让于师”【动词,承担】

⒔“有大石当中流”【动词,处在,在】

⒕“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动词,充当,当做】

⒖“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副词,应当,应该】

⒗“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副词,将,将要】

⒘“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副词,将会,一定】

⒙“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形容词,适宜,得当】

◆存

⒈“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动词,问候、怀念】

⒉“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动词,保存】

⒊“无一介之使以存之”【动词,问候,省视】

⒋“是月也,安萌牙,养力少,存孤恒”【动词,抚养】

⒌“凡天地间有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动词,思念】

⒍“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动词,生存,存在】

⒎“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动词,存有,心中怀有】

──────────────────────────────────────────────────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古今异义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物品

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退】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邻之厚,君之薄也”【薄,使动用法,使……削弱‖厚、薄,形容词作名词,雄厚/薄弱】“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意动用法,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弱】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亡

⒈“郑既知亡矣”【动词,灭亡】

⒉“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动词,逃跑,逃亡】

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跑的人】

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动词,灭亡,消亡】

⒌“孔子时其亡也往拜之”【动词,不在,出门在外】

⒍“亡羊补牢”【动词,失去,丢失】

⒎“馁(饥饿)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动词,死亡】

⒏“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

⒐“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微

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相当于“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⒉“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形容词,轻微】

⒊“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形容词,轻微,微弱】

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形容词,名声小,身份卑微】

⒌“微言大义”【形容词,深奥,微妙】

⒍“见微知著”【形容词,微小的】

⒎“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轻微,地位低】

⒏“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形容词,衰败,衰弱】

⒐“微太子之言,臣愿得谒之”【副词,表否定,不,不是】

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表程度,稍微】

⒒“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副词,表情态,暗暗地,隐约地】

⒓“微斯人,吾谁与归”【副词,没有】

⒔“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动词,隐藏,隐匿】

⒕“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名词,极微小的事】

◆封

⒈“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⒉“又欲肆其西封”【名词,边界,疆界】

⒊“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名词,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

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名词,封闭,查封】

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量词,指件数】

◆以

⒈“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⒊“越国以鄙远”【连词,把】

⒋“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来】

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

⒍“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文化知识

“晋侯、秦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燕王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秦王还柱而跑”【“还”通“环”,绕】“卒不起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