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SOA在模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SOA在模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SOA在模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SOA在模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第24卷 第12期计 算 机 仿 真2007年12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7)12-0300-03

SOA在模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蒋旭,邸彦强,朱元昌

(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050003)

摘要:S OA在模型管理中应用旨在解决模型管理系统中数据集成和服务重用问题。训练模拟器开发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在

开发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产品数据,包括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对这些异构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为模型开发提供支

持,特提出模型管理系统。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提出基于S OA体系结构的模型管理系统。其方

法是,利用S OA是一种基于W eb服务的松散耦合的体系结构,为模型管理系统提供分阶段实施的策略,降低系统设计的风

险,此外,采用S OA的系统结构提高数据和服务接口的可重用性。文章最后给出了基于S OA的系统实现体系结构,解决了模

型管理数据集成问题。

关键词:模型数据管理;训练模拟器;面向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37 文献标识码:B

Applica tion of SO A i n M odel M anagem en t System

J I A N G Xu,D I Yan-qiang,ZHU Yuan-chang

(Depart ment of Op tics ans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O 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Hebei050003,China)

ABSTRACT:Issues about data integrating and service reusing in model management system are to be resolved.

It is a comp lex p rocedure to develop training si mulators,because large amount of structured and non-structured

data w ill be p roduced.To manage these data as well as the p rocedure,a model management system is p roposed,

and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for this model management system is p resented.S OA is flexible to

i mp lement model management system,i m p rove the reusability,and drawbacks in the model management system

could be moved by this way.

KEYWO RD S:Model data management;Training si m ulator;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1 引言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针对单武器训练模拟器的开发支持环境———模型管理系统。单武器系统模拟器开发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模型开发过程,在开放中形成大量的模型数据,对这些模型数据以及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需要一种管理技术和实现平台,模型管理系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作为产品快速开发的信息集成平台,模型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完备的功能和良好的性能。一个模型管理系统必须能够适应异构的系统环境。而且,以作为企业级的管理工具对与产品形成过程有关的过程和数据进行管理,则其必须具有一个开放、灵活的系统体系结构。这就是说,软件和数据可以任意分布在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因此,必须构建一个与平台无关的I T基本环境。此外,在训练模拟器模型开发的过程中要面临着与其他单位合作的可能。面向网络化的模型资源开发管理为模型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关的文献[1][2]对模型管理系统也进行了研究。但这些模型管理系统通常只对仿真模型进行管理,没有对模型开发过程进行支持,也就是没有对模型开发过程数据进行管理。而且,这些系统实现通常基于某个具体软件技术平台,如COM/DCOM。这给大量的异构数据集成带来了问题。本文基于服务的软件技术和S 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思想,构建了基于S OA的模型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解决模型管理中数据的集成问题,以及模型管理功能分阶段实施问题。

2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系统硬件环境上,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种实用的、能满足这种上述要求的技术。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开放性,能够优化服务器硬件和客户端

收稿日期:2006-11-09 修回日期:2006-11-26

计算机的性能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供使用的资源。客户/服务模式通常采用两种模式:胖客户端(Client/Server模式)和瘦客户端(B row ser/Server模式)。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这两种模式在模型管理系统环境中都是同时应用,相互取长补短。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这两种模式的体系结构,要求底层提供一致的数据访问服务接口,并且容易被这两种方式的客户端集成。为此,需要采用更灵活的软件集成规范和技术。

3 分布对象技术

分布式计算指的是在彼此连接着的多台计算机上分别执行一个任务的不同模块,这些模块协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总体[3]。传统分布式计算主要就是基于CORBA,DCOM, RM I等分布式对象技术,其中CORBA,DCOM是当前应用的主流。

尽管CORBA和DCOM已经在各种平台上得到了实现,然而实际情况是建立在这些协议之上的任何解决方案都依赖于单一厂商的实现。因此,如果要开发一个DCOM应用程序,分布式应用程序中所有参与的节点都必须以W indow s风格运行。如果要开发CORBA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环境中的每个节点都要运行相同的ORB产品。这样,在实施模型管理系统的时候,就不能灵活地集成各种开发工具平台,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厂商、平台以及语言都不确定的。而且,要求在模型数据集成中,所提供的必须不只是互操作性的承诺;它必须使互操作性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它必须能方便程序员们使用协议及部署应用程序。这就要求能方便地访问协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端的实现。总之,需要一个建立在开放因特网标准基础上的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型。

4 面向服务的系统原理

4.1 面向服务概念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 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不是一个新鲜事物,由于它考虑到了系统内的对象,所以虽然S OA是基于对象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它却不是面向对象的。S OA系统原型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 roker A rchitecture,CORBA),它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了,其定义的概念与S OA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接口本身。

4.2 SOA和W eb服务

现在的S OA依赖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 arkup Language,X ML)为基础的。通过使用基于X ML的语言(称为W eb服务描述语言(W eb Services Definition Language,W S DL))来描述接口,服务已经转到更动态且更灵活的接口系统中,这种特性是CORBA中的接口描述语言(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I D L)可比了。而且,W eb服务中接口于执行环境的进一步分离促进了工作职责的分离。

用W eb服务实现S OA的主要特点在与:W eb服务是广泛的、简单的和平台独立的。基本的W eb服务架构包括S OAP、W S DL、UDD I。如图1,W eb Services体系结构基于三种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代理和服务请求者)之间的交互。交互具体涉及到发布、查找和绑定操作。这些角色和操作一起作用于W eb Services构件、W eb Services软件模块及其描述。在典型情况下,服务提供者提供可通过网络访问的软件模块(W eb Services的一个实现)。服务提供者定义W eb Services 的服务描述,并把它发布到服务请求者或服务代理。服务请求者使用查找操作从本地或代理搜索服务描述,然后使用服务描述与服务提供者进行绑定,并调用相应的W eb Services 实现,并同它交互。W eb Services基本体系结构是基于W eb Services提供者、请求者和代理三个角色以及发布、发现和绑定三个动作构建的

图1 基本W eb服务架构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UDD I是先于W S DL开发的[4]”,所以,UDD I开始并不能很好地支持W S DL,而且其采取的基于分类数据(categorization data)不是被广泛认同的。

除了基本的W eb服务规范(S OAP和W S DL)以外,其他各种用于安全性(security)、可靠性(reliablity)、事务性(transactions)、元数据管理(metadata management)以及服务编著(orchestration)等方面的补充W eb服务规范也相继的被标准化,这些都是基于S OA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必需的企业级服务质量,以支持各类关键型任务和项目。图2显示了W eb 服务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在该平台上可以构建各种基于S OA的应用。图中包括了一些补充的W eb服务规范,包括支持S OA所需的各种特性,以及一个用于连接各个服务的企业服务总线(Entep rise W ervice Bus,ES B)。

W eb服务与S OA的组合,提供了快速集成的方案,它关注被共享的数据与重用的服务。S OA的真正有点是体系在部署以后的各个阶段。那时,就可以通过组合现有服务来开发新的应用。一旦可以通过现有的可重用的服务来组合新的应用,便可以实现最低成本,最短时间以及最佳收益率(RO I)。

图2 W eb 服务平台

对于实现来讲,服务描述与技术实现相分离,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服务描述对业务问题进行考虑,而不需要依赖具体技术实现的方案,为服务重用提供可能性。

5 SOA 在模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基于W eb 服务的模型管理,系统集成在很多文献中对其进行了研究[4]、[5]、[6],但大多数文章所提到的应用主要是基于W eb 服务的集成,以及利用UDD I 进行服务注册和发现,并没有完全实现S OA 体系结构。

在训练模拟器的开发平台上采用基于S OA 的体系结构,主要是由模型开发过程以及模型数据特点决定的。

5.1 模型开发过程方面

首先,在模型开发过程中,各种开发工具发布在各个计算机系统中,把这些开发工具集成起来,能够实现无缝的互操作连接,基础就是要实现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当前,能够被大多少公司采用的数据传输格式就是X ML 数据格式,

X ML 数据不仅可以表示关系数据这样的结构化数据,而且,

也可以挟带二进制这样的非结构化数据,它实际上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数据表示方式。而W eb 服务中进行消息传输的就是基于X ML 的S OAP 消息,这就使得这些工具之间的数据交换不需要进行转换。

开发工具在计算机上的部署也是灵活多变的,跟其他单位的合作是训练模拟器开发经常要采用的形式,一部分开发小组或者专家可能在其他单位工作,而这样的开发和本单位内部的数据要经常交互,需要的信息必须成功跨越防火墙的是http 协议,这个时候,单位以外的开发小组就可能要使用基于W eb 服务的数据库服务接口,通过这样的接口,把数据保存在中心数据库中。

模型开发是一个多用户并行开发的过程,对模型开发中要由一系列的“活动”组合而成,若根据恰当的顺序和正确的业务规则(Business rules )来执行这些任务,便可产生业务效果。如图3,是一个雷达模拟器开发要使用的一个典型模型流程创建活动。而这些活动要有规律的在统一的流程管理下进行。在开发中要用到系统提供的对应服务。如何把这些分散的服务集成快速集成起来,S OA 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图3 典型案例信号流程模型创建流程视图

在其他业务管理的时候,业务流程逻辑是深嵌在应用程

序代码中的,而S OA 提供的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 anagement System )把流程逻辑和业务规则中分离出来。这样使得可以进行业务更改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得到了提高,降低了开发成本。

此外,模型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个逐步开发的过程,可能最初是文档管理,其次是模型的管理功能,接着模型结构管理和模型配置管理。这些管理功能是用在前面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上级是建立在下级的管理功能上的。也就是说,如果用W eb 服务实现这些功能接口,是要重用这些服务接口。在S OA 中,服务重用,可以利用服务组合来实现。5.2 模型数据方面

多个开发工具,多种模型开发语言描述使得模型数据中心保存了大量的异构的产品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集成,也是必须是灵活多变的。随着模型库管理功能的强大,模型数据变得越来越复杂,不断有新的数据和功能添加到模型库系统中。挖掘这些数据,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新的关联性,是模型功能增强的一种必然需求,利用X ML 对这些模型数据进行集成,是一种有效快速的方式。而且,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挖掘,形成企业知识,是模型数据集成新的研究热点。此外,模型数据库可能采用分布式的形式,对这些地理上发布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共享,W eb 服务相对与其他方式比较看,也更容易实现。

从上述可知,S OA 体系机构的快速灵活集成,大粒度重用服务的特点,是我们采用该体系结构的重要原因。此外,采用三层的结构模式,表示层也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如图4所示。

6 总结

本文对模型开发支持系统———模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文章分析了模型管理系统需要具备的特征后,给出了DCOM 和CORBA 分布式对象技术应用的缺点,并且分析了S OA 在模拟训练器模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行性,给出了基于S OA 的模型管理系统实现方法,最后描述了软件体系结构框图。总之,基于S OA 的体系结构为模型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集成快捷、方便的性能,同时也为系统采用大粒度的接口重用提供了可能。参考文献:

[1] 黎祖锋,王红卫,李庆民.水中对抗仿真系统实体模型管理问

题的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05- 5.14-15.

(下转第305页)

时驻留机器内存,负责安排CA I 系统各I A 的工作,执行主任I A 发来的各种命令,同时负责处理其它I A 上传信息,进行整理,排序,它还负责整个CA I 系统的信息存储与管理。导演I A :能够根据秘书I A 传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为学习者创造虚拟学习环境。助手I A :由秘书I A 安排,帮助学习者查找资料,辅助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会话I A :由秘书I A 安排,负责与学习者聊天,交谈,和学习者就学习内容展开争论与讨论。评估I A :由秘书I A 安排,负责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估,最终给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接受学习者的反馈信息。整个CA I 系统由一系列I A 组成,共同完成辅助学习者完成一定学习内容的任务。整个CA I 系统象一个教学服务实体,组织管理有序,为学习者服务。各Agent 协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CA I 系统多Agen t 协作系统结构图

CA I 系统中的I A 之间也能够通过通信进行横向交流,尤

其评估I A 要从各I A 中获取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完成其工作。

具体到每个I A 的基本结构,作者认为应包括:常识,角色专业知识,推理机制,属性,方法,语言。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把I A 之间的通信内容分为:通知(infor m ),请求(request ),提供(offer ),接受(accep t ),拒绝(reject ),竞争(compete )和帮助

(assist )等行为原语,来完成I A 之间的信息交流。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将智能代理技术应用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CA I 系统,为CA I 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与想法,目前,基于网络的CA I 系统正是发展之势,I A 设计思想对于解决分布式CA I 系统更具有独到的优势,也是今后急需解决的课题。参考文献:

[1] David Jonassen,et al .Constructivis m and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 istance Educa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 istance Education,1995,9(2).

[2] B rent GW ilson .Metaphors for Instruction:W hyW e Talk About

Learning Environment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Sep t -Oct 1995.[3] Chris Dede .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 m mersion in D istributed V irtual World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Sep t -Oct 1995.

[4]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 ]教育传

播与技术,1996,(3)

.

[作者简介]

耿 浩(1976-),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在职研

究生,长沙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仿真及应用。

(上接第302页

)

图4 面向服务的集成

[2] 张金涛,蔡继红,高立娥.分布式模型管理系统的应用开发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2:140-142.

[3] Scott Seely .S OAP ∶Cross Platfor m W eb Service Development

U sing X ML [J ].Pearson Education,2002.20-30.

[4] Understanding S OA w ith W eb Services 中文版[M ].B y Eric

Newcomer,Greg Lomow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6122-23.[5] 林杰,雷星晖,王效俐.基于W eb 服务的分布模型管理系统的

研究[J ].计算机应用,2004-4,24(4):42.

[6] 王莉娟,宁汝新,张旭.基于W eb 服务的虚拟电子仓库的设

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30.

[7] 张振兴.基于W eb 服务的模型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华北

电力大学学报,30(4):80-

82.

[作者简介]

蒋 旭(197613-),男(汉族),江苏宜兴人,博士

研究生,学科专业为导航、制导与控制过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仿真中的模型管理研究。

邸彦强(1973-),男(汉族),河北人,博士,指挥控

制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虚拟样机

技术。

朱元昌(1960-),男(汉族),辽宁人,博士生导师,教授,学科专业为

导航、制导与控制过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仿真中的模型管理研究。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软件开发综合技能训练 报告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李萍 完成日期 2015年 1月 9日 信息学院

目录 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设计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设计目标?3 2.1.2用户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需求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信息管理系统的总需求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数据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功能性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约束(Constraints).........................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用户的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DBMS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开发工具的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Visual Basic6.0开发工具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SQL Server 2000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ADO控件的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ADO控件的绑定控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4.5 连接数据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设计和创建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创建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详细设计及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公共模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主界面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登录模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 用户管理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口令修改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信息管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客户信息维护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客户反馈信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 工作日程安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4客户信息添加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信息服务模块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V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 2014年9月21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建设目标 (1) 3.建设内容 (1) 3.1.模型库建设 (1) 3.2.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设 (2) 4.总体设计 (2) 5.数据库设计 (4) 5.1.数据库逻辑结构 (4) 5.2.FTP服务 (8) 6.功能设计 (9) 6.1.模型上传 (9) 6.2.模型文件下载 (9) 6.3.查询 (10) 6.4.统计 (10) 6.5.模型文件浏览 (10) 6.6.删除 (11)

1.项目背景 三维GIS形象真实的描述了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内容,三维城市模型是三维GIS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三维模型不仅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而且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与二维GIS数据相比,三维模型的生产过程、数据内容和数据规模有很大不同,生产过程复杂很多,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量成倍增加。 在城市规划中三维模型以文件形式存放,包含Max格式导出的X格式文件、skyline入库打包文件、Jpg格式效果图(含总平图)、CAD格式的总平图。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不断加快,规划管理中的三维模型成倍增加,若仍旧采用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将面临如下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得不到保障,历史数据难以有效管理,缺乏对数据的高效查询与检索,缺乏对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三维模型文件的目录索引,对三维模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城乡规划信息化和城乡规划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2.建设目标 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关系库,存储模型文件的索引、类别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三维模型上传、下载、查询、浏览、统计、历史数据管理的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 3.建设内容 3.1.模型库建设 (1)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按照模型的类型和名称对模型中包含的各个部分进行组织存储。每一个模型以唯一的文件标识作为文件夹名称进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文)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1.1 统开发背景 (1)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 第二章系统设计相关原理 (2) 2.1 技术准备 (2) 2.2 JSP (2) 2.3 SQL Server (2) 第三章系统分析 (3) 3.1 需求分析 (3) 3.2 可行性分析 (3) 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 (4) 4.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 4.2 数据库规划与设计 (4)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 5.1 用户登录模块 (5) 5.2 人员管理模块 (5) 5.3 招聘管理模块 (5) 5.4 培训管理模块 (5) 5.5 奖惩管理模块 (6) 5.6 薪金管理模块 (6)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7) 6.1 总结 (7) 6.2 展望 (7)

图表1 (4) 图5-1 用户登录模块流程图. (5)

0第1章序论0 第一章绪论 1.1 统开发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诸多的企业竞争要素中,人力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直接地反映为人才战略的竞争。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更加灵活、快速反应的,具有决策功 能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开发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可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给企业带 来以下好处: 1)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2)可以优化整个人力资源业务流程; 3)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 1 HumanResourceManagementSystem

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与框架模型研究

第17卷 第6期2005年12月研究与发展管理R &D MANAGE MENT Vol .17No .6Dec .2005文章编号:100428308(2005)0620050206 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与框架模型研究 收稿日期:2004210208;修改日期:2005201226. 作者简介:奉继承(1968—),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工业工程和知识管理;赵 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 究方向:现代工业工程和集成化信息系统. 奉继承,赵 涛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从知识管理研究现状,以及各种理论和学派的观点分析出发,以系统论的观点来探讨知识管理的体系架构、内涵和外延,设计出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并在此模型指导下设计出知识管理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和实际应用范例. 关键词:系统分析;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1 知识管理研究基础 知识管理(K M )作为一种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全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随着I T 技术的应用和推动,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关于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知识管理的概念、内涵、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三大学派.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关注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和构建,认为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被标识和处理,美国处于这个学派的前沿. 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关注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管理和组织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日本和欧洲处于这个学派的前沿.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仅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地被企业界接受,是近几年来知识管理发展的主流. 事实上,各种学派并无本质上的矛盾,因为知识管理的内涵如此丰富,外延也如此广泛,以致于经常论述的知识管理实质上都是在整个知识管理空间中的一个视图而已.

UML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设计 题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姓名:黄 学号:14 班级:计科104 时间:2012 . 12 . 25

一、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它可以将杂论无章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影音)经过组织,合理有序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对功能的规定: ●员工信息管理 ●考勤管理 ●工资管理 ●报表管理 ●系统管理 对性能的规定: ●操作应该方便、灵活。 ●系统应有较高的的稳定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安全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容错性。 ●速度上要求前台要能够很快地响应应聘者。 ●后台操作不能出现超时现象。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能处理大量的新闻。 ●安全指数高,防止黑客攻击。 ●负荷能力强,防止数据量过大而影响速度。 ●遵循数据完整性规则,保证数据实际有效。 ●保证发送到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得以可靠存储。 ●数据备份功能,保证数据在丢失之后可以得到及时的补救。 ●数据恢复功能,当数据遭到破坏时,可以随时恢复过去的备份的数据。 二、系统的体系结构 1)系统设计方案 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根据

后台管理员设置的栏目自动生成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页、栏目浏览页面,同时后台提供了员工的信息编辑、修改、删除功能,主要通过相关类实现了数据库的管理和静态文件的生成操作。 系统逻辑结构

二、系统用例建模 识别系统的参与者;识别用例;对主要的用例书写用例文档; 通过关系整理用例得出最终的用例模型。应聘者注册用例文档; 登录用例文档;添加员工信息用例文档和考勤管理用例文档等。初始用例模型 登录 三、设计类图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 学院:信息学院研 13级

学号: 1043113266 姓名:杨涛 目录 一. 引言 (3) 1.1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3) 1.2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 (4) 1.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的 (5) 1.4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步骤 (4) 二. 需求说明 (4) 2.1需求分析 (6) 2.2可行性分析 (6) 2.2.1 技术可行性 (6) 2.2.2 经济可行性 (5) 2.2.3 操作可行性 (5)

三. 系统构架及开发工具简介 (7) 3.1应用系统架构方式 (7) 3.1.1 B/S架构概述 (7) 3.1.2 系统体系结构 (6) 3.2开发工具简介 (7) 3.2.1 系统开发技术JSP (7) 3.2.2 ORACLE简介 (7) 四. 概要设计 (8) 4.1系统具体功能 (8) 4.1.1 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 (8) 4.1.2 系统的不同用户操作权限介绍 (8) 4.1.3 系统整体界面设计 (8) 4.2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8) 4.2.1 一般用户登陆操作流程介绍 (9) 4.2.2 一般用户登陆后台验证流程介绍 (9) 4.3数据库设计 (10) 4.3.1 逻辑设计 (14) 4.3.2 数据字典设计 (14)

一. 引言 1.1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是,简单地实现以二进制形式组织教学资源、以计算机管理代替人工管理教学资源这个功能是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在教室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当今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即教学的重心开始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从教师控制的家教式、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学习、双向交流的状态。 目前,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都往网络化方向发展。即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一些实时的教学功能,比如:教师在线解答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在线视频、视频点播或者进入虚拟教室来实时地进行学习,这也是我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1.2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 本系统能实现一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比如:学生用户快速搜索、浏览、下载学校最新公告和其所需教程、课件;教师用户发布课件、上传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对相关课程,教案等进行增加,编辑,删除。教

GIS技术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点和应用出发,对矿产资源管理做了简单地分析,介绍GIS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一般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GIS应用;矿产资源管理 1 矿产资源管理的内容 1.1 矿产资源管理的定义 矿产资源管理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在积累、储备、消耗过程中,所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它包括矿业权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资源政策研究、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以及地质资料管理等。 1.2 矿产资源管理的内容 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有关规定,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如下4个方面: (1)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与价值核算。其中包括矿产储量审批管理、地质勘探规范的组织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的审批下达与管理、矿产资源的价值核算和矿产储量的登记统计等项工作。 (2)矿产资源综合分析与政策研究制定。其中包括矿

产资源的形势分析和矿产资源政策的研究制定。 (3)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其中包括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工作。 (4)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其中包括统一管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负责汇交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开发,提供社会使用;依法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的合法权益。 2 GIS技术基本内涵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IS)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的发展是与地理学、地图学、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数学和统计科学、信息技术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分不开的。 GIS的研制与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势头迅猛。我国GIS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经历了提出倡议、组建队伍、培训人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等阶段。机械制图和遥感应用,为GIS的研制和应用做了技术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为起步阶段,完成了技术引进、数据规范和标准的研究、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环节,对GIS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区域性的实验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2013年,为初步发展阶段,我国GIS的研究和应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GIS研究逐步与国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1)

办公自动化杂志 随着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1998年国 内第一篇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文章《工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的诞生开始,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取得了不少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全面地反映出知识管理在我国的理论与实践情况。因此,对国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一、国内研究文献情况分析 随着1998年国内第一篇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文章《工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的诞生,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取了飞速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为了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我国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现状,选用国内学术文献较为权威的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 )为数据来源,对1998年至2010年9月份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组分析。其中文献类型选择为: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选用“知识管理系统”为检索词,检索途径为主题。CNKI 自动将检索词扩展为知识管理平台、KM S 等同义词,共检索到文献3425篇。 1、从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来看,自1998年以来相关文献逐渐增多,自2004年以来每年文献量均超过300篇,2007年为最高峰年发表487篇。另一方面从文献的类型情况来看(如图1所示),期刊文献2485篇,占到了文献总量的73%,博硕士论文620篇占总量的18%,专利成果33篇仅占总量的1%。从文献的研究资助情况来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资助的成果418篇占总量的12%,说明国家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研究的层级逐渐增高,专利可以看作衡量技术创新的标准,但是从专利的数量来看,相关的核心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弱。 2、文献按照学科类别分布来看(如图2所示),根据各学科发表文献量,从高到底依次排序为:企业经济、计算机应用、图书情报、管理学、教育。其他学科如:电力、医学、机械工业、农业、旅游等也有相关成果。 从该分组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脉络。我国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发端于企业经济的研究,随后图书情报、教育、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研究比较密集,成果也最多,其他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闫兵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阳473009) 摘 要 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文献情况,描述了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热点,对近年来 主要产生的知识管理系统产品进行了对比,并对知识管理国家推荐标准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知识管理系统 现状 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411-5738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Yan Bing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Library NanYang 473009)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 recently years.It sho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ma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future of GB/T 23703.1-2009is prospected. Keywords Knowledge M anagement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National standards 表1文献年度分布表 图1文献类型分布图 总第205期 2011年5月 Forum Monograph 专论 论坛10··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UML建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UML建模 组名:TBNO 小组成员:XX,XX,XX,XXX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过程分析 (3) 1.1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3) 1.2体系结构设计 (3) 1.3系统管理 (4) 2 系统用例模型 (5) 2.1培训管理 (5) 2.2招聘管理 (5) 2.3组织机构管理 (6) 2.4薪资管理 (7) 2.5规章制度管理 (8) 2.6人事管理 (9) 2.7绩效管理 (10) 2.8考勤管理 (11) 3 系统部署图模型 (12) 4 构件图 (13) 5 活动图 (13) 5.1所有用户 (13) 5.2系统管理员: (16) 5.3人力资源管理员 (16) 5.4财务人员 (20) 6 包图 (21) 7 类图 (22) 7.1Action包中的类说明 (22) 7.2Model包中的类说明 (25) 7.3ServiceI包中的接口说明 (26) 7.4ServiceImpl包中的类说明:用于实现ServiceI包中的接口 (28) 7.5DaoI包中的接口说明 (29) 7.6DaoImpl包中的类说明:用于实现DaoI包中的接口 (29) 8 顺序图 (29) 8.1系统管理员 (29) 8.2所有用户 (30) 8.3人力资源管理员 (31) 8.4财务人员 (36) 8.5普通职工 (37) 9 状态图 (39) 9.1系统管理员 (39) 9.2普通员工 (40) 9.3人力资源管理员 (40)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过程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本部分用自然语言对系统进行描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关于组织体系、薪酬福利成本、人力资源状况等静态数据,也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变动信息来进行趋势预Nt371。在企业内实现信息依据权限的共享,人力资源管理的Et常业务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变得高效快捷。为了开发本系统,首先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功能,通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以下模块,各模块功能简述如下: (1) 人事管理 (2) 规章制度管理 (3) 考勤管理 (4) 绩效管理 (5) 组织机构管理 (6) 薪资管理 (7) 培训管理 (8)招聘管理 1.2体系结构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四类: (1)系统管理员:总部的IT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人员权限和信息编码 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2)管理者:总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执行该系统的大部分业务 操作,涉及信息处理和查询。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一般,基本会操作Windows, Off ce等系列软件,以及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浏览器上网。 (3)决策者:总部、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一般为进行人事方面的决策执 行查询操作系统。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为初级,一般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会使用浏览器上网。 (4)查询者:集团公司所有员工。他们使用本系统主要用于查询与自己相关的个 人信息,以及特殊情况下处理突发性工作,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不确定。

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功能模块设计

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功能模块设计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处理好建设规划项目与被压覆矿产资源关系,避免压覆,或尽量减少压覆矿产资源,特别是避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协调新土地使用权人与矿业权人的利益,保护好国有的矿产资源, 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矿产资源压覆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河北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为例,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好建设项目与被压覆矿产资源关系,开发一套基于MapGIS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让压矿管理工作不断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项目选址和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 系统设计原则 为保证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够满足实际管理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原则:简便性.系统必须满足建设项目压矿查询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对建设项目信息的输入、查询、统计、输出的要求,以及能够方便的生成查询报告.系统应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结果直观,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和操作.先进性.应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网络通信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提供系统智能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查询功能,保证本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安全性.系统安全性

首要的是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类,分模块管理.灵活、扩展性.本系统开发在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环境下进行,与相关矿业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能有较好的接口,能与其它系统有机集成.空间数据可视化.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管理系统的各类信息能实现图形信息和属性信的交互查询,空间分析. 2 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 压矿数据库的的设计和建设是有效开展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规范的、可靠的压矿数据库才能够保证压矿查询工作的准确可靠.为了更好的实现与现有各类管理单位间数据的共享,保证数据库的易维护性,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采用了Access作为数据管理软件,在集成储量空间库、采矿权数据库、探矿权数据库中矿产地、采矿权及探矿等相关数据库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已审批的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信息、划定的无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区、压覆矿产资源预登记区、查询项目信息等数据库表. 系统据库数据库模型主要由ACCESS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两部分组成,模型如下图所示: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HR类】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模型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 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一、牵引机制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2.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 详细设计说明书 学号姓名所完成的任务成绩1061305231 卜丹(组长) 3 1061305217 凌华文 3 1061305232 王颖2,5 1061305219 王张华2,5 1061305229 季佳银1,4 1061305203 胡鹏1,4 2009年4 月27日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详细设计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定怎样具体地实现用户需要的公司人力资源 管理软件系统,也就是设计出程序的“蓝图”。除了应该保证软件的可靠性之外,使将来编写出的程序可读性好、容易理解、容易测试、容易修改和维护,是详细 设计阶段最重要的目标。结构程序设计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保证,是进行详细设计的逻辑基础。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 过程设计应该在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和接口设计完成之后进行,它的任 务是设计解题的详细步骤(即算法),它是详细设计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过程 设计的工具可分为图形、表格和语言3类,这3类工具各有所长。这份数据要求说明书,我们采取的是图形和语言两种工具来详细地说明该软件系统的实现过 程。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 程序的“读者”有两个,那就是计算机和人。人包括提出者、开发者和用户。 1.2背景 待开发的系统名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任务提出者:卜丹 开发者:卜丹、王颖、季佳银、凌华文、王张华、胡鹏 用户:公司及企业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 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将运行该项软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 在本系统的开发平台为VS2008,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建议最低配置推荐配置 硬件CPU:CeleronII-1000 内存:128M 硬盘:10G 显示分辨率:800*600CPU:PentiumIV-1.7G 内存:256M 硬盘:20G(7200转/分钟)显示分辨率:1027*768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UML模型

某大学教务管理系统UML模型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和Internet技术的引进,基于校园网和Internet的应用系统的开发正在蓬勃发展。教务管理师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向重要工作,现代化的高校教务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支持。新世纪背景下,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计划不断更新。在高校日常管理中,教务管理无疑是核心工作,重中之重。其管理模式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对于学校的总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管理内容过多,繁琐,处理的过程也非常复杂,并且随着学校人员的增加,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量大幅上升,因此往往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务信息的运作状态这使得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另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实施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等。这一切都有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一个集成化的教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高校都开发了自己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由于其教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不同学校的实际教务管理情况各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各高校需要针对自己的教务管理模式和特点建立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本设计是基于某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开发的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量、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使分散的教务信息得到集中处理,对减轻教务工作负担、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系统用例模型 1.1确定系统模型的参与者 仔细分析教务管理系统问题描述。在UML中,角色代表位于系统之外和系统进行交互的一类对象,本系统中创建主要的角色有以下三类: (1)教务员:教务员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对全体学生进行用户登录、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教学管理和成绩管理,并且对教师进行登录管理、教学管理和成绩管理。教务处工作人员处理日常的系统维护,例如维护和及时更新学生,教师信息以及安排选课等。 (2)教师:教师根据教务系统的选课安排进行教学,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此系统。 (3)学生:学生能够在教务管理系统更改学籍信息、进行选课、查询已选课程和考试成绩。 1.2识别用例 用例是系统外部参与者与系统在交互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识别用例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分析系统的参与者开始,考虑每一类参与者需要使用系统的哪些功能,如何使用系统,根据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个提取的参与者信息,确定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用例: (1)学生参与者用例: ●用户登录 ●学籍管理 ●选课管理 (2)教师参与者用例: ●用户登录 ●成绩管理 ●教学管理 (3)教务员参与者用例: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发表时间:2018-03-09T14:50:34.7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作者:尚瑛 [导读] 时代是不断变迁的,社会生产不断进步,矿产资源仍然是现阶段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之一。 榆林市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服务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时代是不断变迁的,社会生产不断进步,矿产资源仍然是现阶段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之一,所以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就需要促进矿产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研究基于GIS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本研究以具体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为例展开了探究,结合地理信息平台开发环境,就基于GIS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展开了探究。首先分析了数据采集的来源以及数字化,然后分析了数据组织结构模型,最后分析了矿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关键词:矿产资源;信息系统;规划管理;GIS;数据库;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生产不断进步,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能源之一,但是由于其资源总量的有限性,使得矿产资源的管理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矿产资源规划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国有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结合现阶段矿产资源的管理现状,编制具体的矿产资源管理规划,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优势,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使得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更高,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 数据采集来源及数字化 1.1 数据标准的引用 为确保本系统数据库、软件系统的规范统一,实现与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各地市的数据共享以及和省级其他国土资源管理应用信息系统的融合,系统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技术准。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依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与《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试行)》建设。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行)》对数据分类、分层编码、命名和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做了详细的描述。矿产资源规划空间数据采用的标准格式是Mapinfo格式,空间定位标准采用大地坐标系(经纬度),选择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作为基本投影,高程系统采用国家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平均海平面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软件标准根据国家《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等来确定本系统数据库设计的软件技术标准。 1.2 数据来源及采集处理 本系统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矿产资源规划专题数据,注记数据和其他数据等,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图件、表格和文字资料等规划所涉及的3类成果。图件资料:主要有规划区资料、基础地理底图、基础地质底图、矿产地资料、矿产开发利用资料与矿产开发有关的基础设施资料、矿山生态环境资料、重要保护地区及其它需要的图形和空间数据资料等。表格资料:规划区基本情况、规划指标资料、矿产的储量基本情况与开发利用情况、矿产品的供需情况、矿山生态环境资料等。文字资料:主要是有关的文件、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说明、规划基础研究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有关规范和标准等。其他资料还可以有遥感影像以及图片、图像等多媒体资料。 1.3 数据扫描数字化 数据数字化部分在《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已有明确的技术规定,现将扫描数字化的工作流程用图表示如下: 间属性数据的联合运算等各种数据操作运算来分析一定区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使GIS成为具有拓扑结构和分析功能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基于GIS的矿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的3P模型 在新世纪的竞争环境下,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已不再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资资本,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将是一种战略资源,将是企业争夺的焦点。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将进行理论上和模式上的创新,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到战略地位上来考虑。而3P模型就是抓住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充分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所谓3P模型,即由职位评价系统(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绩效评价系统(Performance appraisal Sistem)和薪酬管理系统(Pay administretion sistem)为核心内容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省略图) 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战略目标进行职位评价,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职位职责,根据企业的职位评价结果,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并用这些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及其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职位评价系统、绩效评价系统与薪酬管理系统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而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将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人事决策的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考核的结果。以此构成一个完整清晰易于操作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一、职位评价系统(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 职位体系是企业员工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和职责的集合,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职位评价系统的建立一般有三个过程: 工作分析

基于web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即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知识经济的管理压力,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往往都表现为人的问题。员工的素质与士气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开发能力将有助于企业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提升竞争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各种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和支柱。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内部组织正在发生巨变,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的依靠企业人力资源,人才之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有效力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储备力量,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掌握最新的、准确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并对其进行复杂的统计与分析,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适用于广大工厂、企业、公司使用的系统。本系统功能齐全,其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资源、提高办事效率。本系统包括人事管理、个人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信息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新的人力资源协作管理模式成为可能。通过网络管理系统,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作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协调工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员工可以直接管理自己的技能,有效地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能,及时与自己的上级、下属、同事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同心协作,积极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贡献力量。通过网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竟争力。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用例模型

实验三:用例模型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一、用例图 二、用例描述 (一).用例名称:登录。 参与者:使用者。 1.1 简要说明 对登录的流程进行描述,操作者输入用户名、密码、选择用户类型进行登录。 1.2 事件流 1.2.1 基本流 (1) 用户:进入登录页面,用例开始; 系统:显示登录界面; (2) 用户:输入登录信息,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用户类型; 系统:显示输入信息; (3) 用户:可能进行下面两种操作: (a) 用户:选择登录,则执行基本流(4); (b) 用户:选择重置,则返回到基本流(1); (4) 系统:验证用户的登录信息,可能有下边两种情况; (a) 登录成功:执行基本流(5); (b) 登录失败:执行备选流(1);

(5) 登录成功,结束此用例。 1.2.2 备选流 (1) 登录失败:如果系统检测到用户名、密码不存在或错误,则提示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不正确,系统返回到选择登录前的状态,用户可以重新输入/修改登录信息,重新执行基本流(3)。 1.3特殊需求(约束和非功能性需求) 1.3.1 第一特殊需求 要求用户密码安全。 1.4 前置条件 1.4.1 第一前置条件 系统已启动到登录界面。 1.5 后置条件 1.5.1 第一后置条件 用户登录成功后,根据用户类型进入到相应界面。Administrator用户进入到管理员界面,Employee用户进入到个人用户界面。 1.5.2 第二后置条件 用户登录失败,返回到登录界面。 (二).用例名称:添加成绩。 参与者:老师。 2.1 简要说明 对添加成绩的流程进行描述,老师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添加。 2.2 事件流 2.2.1 基本流 (1)用户:老师选择进入添加成绩界面,用例开始; 系统:显示添加成绩界面; (2)用户:新添加一条成绩; 系统:显示添加信息; (3) 用户:可能进行下面两种操作: (a) 用户:选择提交添加的成绩信息,则执行基本流(4); (b) 用户:选择重置添加成绩信息,则返回到基本流(1); (c)用户:选择退出,则返回老师管理界面; (4)系统:显示是否提交添加信息: (a)选择是,执行基本流(5); (b)选择否,则执行备选流(1); (5) 添加成绩成功,结束此用例。 2.2.2 备选流 (1)选择否:如果不想添加成绩,执行备选流(2);继续对成绩进行操作,执行事件流(2); (2)退出添加成绩界面,返回主界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