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

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

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课题就在这个瓶子里,谁能帮老师把它拿出来?(出示瓶子,用手尝试选用合适的工具打开。)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帮助!

2、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这些工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活中一些常用工具。探究它们是如何使用的?怎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二、认识常用工具

1、这些是生活中一些常见、常用的工具。(PPT出示)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你们用过或者看见别人使用过这些工具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同学们对这些工具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现在使用这些工具?

2、清除木板上上的钉子

(1)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块钉板,我们的任务是:利用刚才认识的几种工具,将上面的钉子全部拔掉。在清理钉子之前,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一下木板上的钉子,你会有什么发现?(汇报)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很全面!下面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选出能够尝试使用的工具,将序号填写在这里(课件出示记录单,用笔指示区域),全部选完之后,再对选出的工具依次进行尝试,看看哪种工具是最合适的?理由是什么?

(3)温馨提示

1.小心使用工具,安全第一!

2.拔掉的钉子、图钉有些也能用得到!

3.及时记录实验单。

(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可以向其他同学或举手向老师寻求帮助)

(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合作填写记录单

(6)汇报交流。(出示1组记录单)

大家在拔铁钉的时候,尝试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工具,哪种工具是最合适的?(视频示范使用羊角锤)

同学们在拧螺丝钉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字螺丝钉和十字螺丝钉,那么什么情况下用一字,什么时候用十字?(配合出示螺丝钉凹槽图片)在起图钉时,大家用到了好几种工具,比如小刀、螺丝刀等,你们是在哪种情况下选择使用这种工具的?

板书:正确使用合适

三、利用工具制作相框

1、出示材料(PPT:订有钉子的木板、工具箱、雪糕片、照片(可根据设计随意裁剪)、中国结、挂片)

任务:利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相框。(评比展示)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利用seewo助手拍摄学生作品照片)

3、汇报交流、评比展示

每个小组的作品都很不错!那么,在制作相框时,大家都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完成相框的制作的呢?(一组汇报,另一组根据情况汇报补充)

4、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板书:省力、方便)

四、课堂小结

1、机械的概念

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使用到的几种常见工具,像老虎钳、羊角锤等都属于机械。但是因为他们构造比较简单,所以又叫简单机械。那么什么是机械?(出示机械的概念)

2、关于机械,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单:最合适的工具

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去完成以下三项工作呢?(PPT出示记录单)

请大家观察记录单上的三幅图,(1、将油桶搬上车;2、把石头挪开;3、将红旗升起来),在上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可查阅资料或向他人寻求帮助。在方框中画出使用示意图)并且阐述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的完成,下节课课前留给大家一些时间进行汇报。【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合适

省力、方便

正确方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我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省力或提供方便,如让学生回忆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填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重视学生描述各种工具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另外通过设计拔钉子

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可以完成任务的工具,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拔钉子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工具的作用,我采取了分组探究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工具,体验工具带给我们的方便。

不足之处:

1、教学准备不足。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为学生提供的工具种类较少,数量也不够,使学生的探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因为担心使用工具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限制较多,未能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本课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PPT、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引出主题

1、设疑引入

请个别学生试着把两桶水提起,之后谈感受。

师: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五年级同学,能把一块重100千克的石头给移动了(出示图片),猜猜看他是用什么办法将石头移动?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

2.引出杠杆概念

师解释: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出示概念: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为什么用上杠杆后,就会很容易的撬起石头.(板书:杠杆的科学)

【设计意图:选用撬棍撬大石头的这个情景开始这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

二、巧设梯度认识杠杆

1、介绍杠杆的三个点

师:要研究杠杆用力。首先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

(出示杠杆撬棍示意图)

师:(边演示边讲解)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板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辨认变形杠杆的三个点

师:在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出示压水井的压杆图片和跷跷板的图片)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它们的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请学生上台指出三个点,再课件标出。

3、判断杠杆类工具

①认识工具

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

②判断杠杆工具

4、小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杠杆类的工具,其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也是常常不同。

【设计意图:从撬棍形式的杠杆到生活中变形、组合后的杠杆,有助于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应用。】

三、科学实验探究原理

过渡: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使用撬棍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1、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图片及实物,这就是杠杆尺,①、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②、横杠处于平衡状态。③、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我们可以在格子上挂钩码。

师:今天方便我们的研究,我们暂时规定把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看作是重物,当作阻力,钩码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我们用格数表示;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钩码挂的位置就是用力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也是用格数表示。

2、示范实验

教师演示杠杆尺的三种用力情况:省力、费力、不费力也不省力

并指导填写在教师的记录单中。

3、分组实验

实验小贴士:

A、左右只能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

B、挂出一种平衡后马上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要在表中选择前面的序号填好就行。)

C、尽量挂出更多的平衡。

D、实验时,小组成员观察的方向要一致。

E、听到音乐声后马上停止手中的操作。

4、整理材料,汇总数据

5、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师小结:今后凡是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长时,就是省力,如果两则距离相等,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6、思考: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来收集数据的呢?

师:我们是大量的、随机地去搜集数据。同学们以后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研究类似的其他科学问题。且这种方法也是比较科学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工作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填一填:。。。。。。

2、断一断:联系课始情境图,说说这样的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3、比一比:分析理发剪、铁皮剪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

2、课外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

【板书设计】

2、杠杆的科学

【教学反思】

由于前两节课的内容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这一课的解释非常的顺畅。在对书中介绍的10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中,比较有争议或是学生不能十分确定的工具是筷子。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大姆指的位置是支点,食指和中指夹筷子的位置是用力点,而夹食物的位置是阻力点。而学生在分析中,往往找不准筷子使用时的支点。因此,我在上课时,让每个小组用两只笔做出一双临时的“筷子”,在研究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使用,边使用边找杠杆的三个作用点。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另外,我还补充说明了另外两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一是剪刀,书中提供的剪刀比较特殊,一般认为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工具(当物体放在剪刀尖口处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放在靠近支点的位置,那就是费力杠杆了),除了这种剪刀,我提供提供其它两种剪刀的图片,一种是裁缝剪刀(费力杠杆),另一种是一般家用的剪刀(省力杠杆);二是钉书机,它的用力情况也是根据使用者用力的位置不同而定,当用力部位是在钉子的正上方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位置在钉书机的中间位置时就是费力杠杆了。

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镊子是费力杠杆,人们为什

么还要制造它,使用它?”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赛来解决这一个问题。我拿出两个广口瓶。里面放一些小石子,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用镊子和尖嘴钳在不动广口瓶的情况下,将石子取出来,谁先取完,谁获胜。学生“恍然大悟”:镊子虽然是费力杠杆,但使用方便省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杠杆工具三个点的位置的确定还是有一些困难的,特别是像筷子等工具支点的确定。在判断杠杆工具的省力情况时,很多学生还是喜欢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学生在潜意识中可能会认为杠杆类工具都是省力的。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认识到了杠杆是否省力是由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意识到不同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

对不同杠杆工具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

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并分析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奶粉桶、汽水瓶、三支粉笔、一字螺丝刀、开瓶器、镊子、传统杆秤;

2、为每组准备:1支长竹筷(秤杆)、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记录单;

3、为全班准备:铁片撬盖子、开瓶器开瓶子和夹子夹东西三张放大的情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电子白板播放关于阿基米德的视频:

提问:(1)阿基米德这句言论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杠杆原理)(2)上节课我们对杠杆尺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杠杆可以根据省力情况被分成哪几类?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回顾上节课对杠杆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接着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选择合适的工具:

电子白板出示游戏要求:

三件物品:奶粉桶一个、汽水一瓶,粉笔3枝;

三件工具: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三件事情:(1)用工具把奶粉桶撬开;

(2)用工具打开汽水瓶;

(3)用工具从杯中夹出3支粉笔。

请看清楚要求,然后请三位同学上来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得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提问: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讨论并得到比较三种杠杆类工具的方法:

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看了他们的表演,请你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

(2)他们使用的这三种工具是不是杠杆类工具?(他们使用的这三种工具是杠杆类工具。)

(3)这三种杠杆类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哪些方面来比较呢?请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应该先找出它们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2: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比较一下它们哪个省力哪个不省力。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依次出示三个问题,指名回答,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经过小组讨论得到比较方法,为下一步操作奠定基础。】

3、初步操作,标出三点

我们的小科学家们说得真好,为我们总结出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先找出三个点,再进行判断。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找出三种工具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并在图片中标注出来。

4、汇报交流,展示三点

(1)电子白板出示一字螺丝刀撬奶粉桶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一字螺丝刀,使一字螺丝刀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一字螺丝刀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一字螺丝刀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评价:这位同学表现得真好,不仅标出了三点的位置,还说出了依据,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应该这样,每一步都要有科学依据。老师为你的精彩表现点赞!

(2)电子白板出示开瓶器开瓶子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开瓶器,使开瓶器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一字螺丝刀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一字螺丝刀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

学生提出疑问:开瓶器的支点在哪里呢?(看看瓶盖上的凹痕就知道支点在哪里了。)

展示台展示瓶盖的凹痕。

评价:这位同学不仅标出了三点的位置,还教给了我们确定开瓶器支点的方法,你真的太棒了,谢谢你!

(3)电子白板出示夹子夹东西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夹子,使夹子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夹子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夹子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

评价:你能准确地找出夹子三点的位置,说明你对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作用有了透彻的了解,希望你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指名学生上台,在电子白板上标出三种工具的三点,为后面对比分析奠定基础。在确定开瓶器的支点位置时,用展示台展示瓶盖的凹痕,加深学生的对开瓶器支点的理解和记忆。】

5、比较位置,总结分析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准确地找到了这三种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位置,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呢?小组讨论并分组汇报:(1)我们组发现:一字螺丝刀在撬奶粉桶的时候,支点在中间,用力点在后端,阻力点在前端;(板书:支点在中间)

(2)我们组发现:开瓶器在开瓶子的时候,支点在前端,用力点在后端,阻力点在中间;(板书:阻力点在中间)

(3)我们组发现:夹子在夹粉笔的时候,支点在后端,用力点在中间,阻力点在前端。(板书:用力点在中间)

6、分析省力情况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找出三点的位置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上节课得到的

杠杆省力情况的规律来判断出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了,谁愿意先来试试?

(1)一字螺丝刀在撬奶粉桶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一字螺丝刀是省力杠杆;(板书:省力杠杆)(2)开瓶器在开瓶子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开瓶器是省力杠杆;(板书:省力杠杆)

(3)夹子在夹粉笔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开瓶器是费力杠杆;(板书:费力杠杆)

同学们,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把赞美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为我们自己精彩的言论点赞!

7、进一步完善结论

同学们,科学研究的道路并不是一马平川的,我们仅仅通过对这三种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完整的吗,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请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画一画。

展示台分别展示三组学生的成果,并总结:如果杠杆的支点在中间,就要依据杠杆省力情况的规律进行判断;如果杠杆的阻力点在中间,则可以判断此杠杆为省力杠杆;如果杠杆的用力点在中间,则可以判断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完善杠杆类工具省力情况的结论,为学生后续自主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8、拓展比较

电子白板出示第一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偏口钳、园林剪、镊子、切刀、剥线钳

(1)你认识这些工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说一说)

(2)这些杠杆类工具与上面的杠杆类工具比较,哪个与哪个更相似?

生1:偏口钳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生2:园林剪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生3:镊子的用力点在中间,与夹子相似;

生4:切刀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生5:剥线钳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电子白板出示第二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剪刀、核桃夹、尖嘴钳、订书器、筷子

(1)你认识这些工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说一说)

(2)你能按照是不是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3)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生1:这把剪刀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这把剪刀是费力杠杆;

生2:因为这把核桃夹的阻力点在中间,所以这把核桃夹是省力杠杆;

生3:这把尖嘴钳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这把剪刀是省力杠杆;

生4:订书器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师:筷子是我们常用的饮食工具,谁愿意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生5:根据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作用,我分析筷子的支点在这里(图示),用力点在这里(图示),阻力点在这里(图示),因为筷子的用力点在中间,所以筷子是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两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让学生独立分析出分别属于哪种省力情况,并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分析成果。】

9、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杠杆类工具无处不在,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一些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吗?试一试吧。

生1:鱼竿是费力杠杆;

生2:火钳是费力杠杆;

生3:羊角锤是省力杠杆;

生4:天平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生5:跷跷板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

10、提出疑问

师:我们对杠杆类工具研究了这么多,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比如说筷子、火钳等。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生汇报:我们组认为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

师:你对他的解释满意吗?

生:满意。

师:是啊,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比如使用镊子虽然费力,但方便我们拿取东西;使用筷子也费力,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卫生;再比如火钳,也是费力杠杆的应用,可以延长我们的手臂,夹取

到一些狭小角落里的东西等等。所以我们说,使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

三、小杆秤的研究

1、课件出示杆秤: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吗?

生:认识。

师:说说你在哪里见过?

生1:和爷爷去药房抓中药的时候;

生2:以前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

师: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杆秤也是一种杠杆。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你能解释出这句话的的道理吗?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自己制作一个小杆秤,研究出它是怎样称量出物体重量的。在小组合作之前,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小杆秤。

生:因为杆秤运用了杠杆原理,在小杆秤上,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秤盘是阻力点。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我们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出示杆秤,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分析杆秤的三点,为下一步自己制作小杆秤奠定基础。】

2、制作小杆秤:

(出示课件)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1)用长竹筷做秤杆,用钩码穿上线系好做秤砣。

(2)用塑料圆盘做秤盘,并在圆盘上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固定在秤杆的一端。

(3)在秤砣和秤盘间选择一个位置系上一个绳套做提绳,一般比较靠近秤盘。

(4)调试刻度。在秤盘里放一个50g钩码,移动秤砣使秤杆平衡,并在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再逐个增加钩码个数,依次调平秤杆,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3、欣赏老师制作的小杆秤:

(出示课件)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先来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小杆秤,然后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4、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杆秤:

5、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质量。)

四、课堂总结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最后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思索一下,通过今天的研究,你都得到了什么?

师:请缓缓地睁开眼睛,谁来最后给我们展示一下!

【板书设计】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2)小杆秤的研究

省力杠杆提绳(支点)

支点在中间费力杠杆杆秤秤砣(用力点)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秤盘(阻力点)

阻力点在中间省力杠杆

用力点在中间费力杠杆

【教学反思】

杠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但却没有认真研究过杠杆有什么作用,哪些工具都是杠杆,怎么判定这些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还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本节课一开始先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杠杆并引导学生分析是否省力、是否费力等。通过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思考、多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杠杆类工具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都感觉收益很多,对身边的工具都有了研究的兴趣,虽然做起实验来还很不熟练,但兴趣很浓,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轮轴装置,知道像汽车方向盘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大轮叫做轮,小轮叫做轴。

2、通过做轮轴实验,知道轮轴的作用:轮带动轴时省力,轴带动轮时费力;通过数据分析猜想可能轴相同,轮带动轴时,轮越大越省力。轴带动轮时,轮越大越费力。

3、在探究轮轴作用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据证明自己的猜想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轮轴装置,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通过做轮轴实验,知道轮轴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活动中学生初步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轮轴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作用,轮带动轴时省力,轴带动轮时费力。

【教学难点】

归纳轮轴机械的特点,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发现轮轴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