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古代名人字号类型、规律解析

古代名人字号类型、规律解析

古代名人字号类型、规律解析
古代名人字号类型、规律解析

引言

我国古代,起名字的程序比较复杂,这里简明介绍一下:

名,是一个人出生后拥有的第一个“代号”,我们现代人应该对它最有共鸣,因为跟今天一样,姓与名连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认定。字,是孩子出生后获得的第二个身份印章,与名的不同在于字是一个人成年或行成人礼后,再由长辈所取。稍加观察就能发现,字与名的往往关系很密切,可以看作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有完善表述和进一步阐明的作用。因为名、字都是由别人所取,并不能最大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思想和喜好,所以我们在这里着重研究和探析宋代名人“用号”。

本文以宋代名人的号(这里的“名人”是指在《宋代人名索引》1系列书中对其事迹或轶事提及或阐述超过五次者;是绝对量化的标准。)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名人用号的问题。这个研究角度和研究对象都比较新,不管是相关书籍还是期刊论文都鲜有类似研究,目前能搜集到的相关文献只有三篇,分别是:朱轶梅, 马琳萍所写的《元代文人以庵为号的原因考辨》,这篇文章从社会学角度谈很多元代人以“庵”为号的原因;第二篇是刘德康写的《从明儒“斋”“庵”“轩”之号看心性之学》,这篇文章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以“斋”、“庵”、“轩”为号的明儒的心理特点;最后是毛毅所写的《寺、庙、祠、观、庵的区别》,这篇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客观地介绍了一些古代处所之间的差异。这三篇文章分别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都没有从语言学角度进行考察,与本文的研究角度差异较大。本文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宋代名人用号的类型、特点以及与宋代社会的关系。语料来源主要是期刊网、宋代史学书、宋代研究作品、名家论文集等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立足在立意的新颖上,因为没有前人把触角伸展到这个问题上,所以,给了此文很大的创新和探索空间,得以使文本作者没有太多限制地对此问题挖掘、探析。而本文的价值就在于:首先,名人用号作为我国古代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却很少被人

1《宋代人名索引》

关注,更别说是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涉及的调查研究正是努力弥补了这个缺口,最起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社会语言学本身就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语言学分支,从这个角度入手分析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有助于深入对语言学本身的探究和对其历史性及发展进程的观察。

正如前面讲的,因为角度冷僻,所以在名人用号这个问题上的探究几乎是一个盲点,作者能够借鉴的研究成果是少之又少,所以,本文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条件下另辟蹊径进行的:首先,根据网络和书籍集中查找了记载大量宋代名人的资料,再根据这些人名查对他们的用号,将这些号按一定标准分类后,再将这些类与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概况综合起来,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结论。虽然这样的研究方法显然缺乏深入性,也不可能达到很高的高度,但由于是前无古人的,所以也勉强成文,供其他研究者参考。

宋代名人用号的结构

(一)音节结构

现代汉语中,词语双音节化不仅已形成一种趋势,而且它也是词汇的特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双音节词较之其他的音节结构更加简洁、响亮,而且朗朗上口。虽然相隔上千年,在遥远的宋代,双音节的名人用号竟也同今天一样占据多数,在我粗略统计的所有号中,双音节号占到了57%,确实远远超过三、四音节的号,在数量上居于主导地位。我想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与上述的类似。

在宋代名人使用的号中,三字节的号比起双音节的,数量要少得多,而且内容上看起来更随性、更贴近生活和口语化,比如:陈充,号中庸子;刘次庄,号戏鱼翁……

四音节号与二、三音节的相比,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它们虽然字数多,比较繁复,但表达却更直接有力,主人希望通过它们表达和传递的个人信仰、情绪、际遇等等通过短短四个字就非常清晰地传达出来了,比如:杨朴,号东里野民;刘宰,号漫塘病叟等不同音节结构的具体例子我们来看下表:

表二宋代名人用号音节结构表(三音节表)

表三

(二)词语结构

如果说按音节结构划分是单纯从形式的角度出发,那么我们还可以再从内容+形式的角度入手——即按词语结构角度来划分名人用号,这样由浅入深、双管齐下当然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全面地研究宋代名人用号这个问题。

根据我所统计的各式各样的宋代名人用号,可以把它们分成这样三类:

专名;

专名+通名;

其他

“专名”是指那些没有固定形式和内容的用号,它们本身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但大部分号的来源到今天已无迹可寻,或者是考证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在这里无法深入追究,所以本文推测它们可能只是主人们根据个人的际遇、情感、理想、喜好等等而命。因为这种情况必然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对我们研究名人用号意义不大,所以本文也不对此做过多讨论。

“专名+通名”顾名思义是指专名带通名的用号形式,这样的号有自己非常明显和突出的规律,比如说以“庵”、“斋”、“居士”等为通名的号,这些号条理清楚、特点突出,但其中暗含的信息是什么、与宋代社会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我们埋下伏笔,留待下文详述。

“其他”,显然是指除了上述两种情况的其他类型的号,这样的号很少,这里也不赘言了。具体例子详见下下表:

表二宋代名人用号“专名+通名”列表

一、宋代名人用号的特点

以上从不同角度归纳了宋代名人用号的类型,从这些号中我们已经能够勾勒出这一时期名人用号的一些特点:

(一)争当“居士”、类型不同

若能称之为用号特点,那一定是符合这种情况的号不仅数量多而且比较特别,有一定代表性,同时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符合上述条件的宋代名人用号以“居士”很多这个现象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最突出的特点。

“居士”,它的词义总结如下:“居士”,梵语叫“迦罗越”。指代在家里修习佛法

的人。在原始佛教时期,居士用来称呼“富有阶层中信奉佛而布施钱物于僧众者”。佛教传入我国后,“居士”虽然也用于称呼“积财而布施之士”,但一般情况下却是指代上述的第一种人,即取它的本来意义——“居俗而信佛之人”。中国古代,虽未出家但信佛习佛的“居士”很多,唐代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轼的朋友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也是居士。清代居士彭绍升,于乾隆四十年编成的《居士传》共五十六卷,书中记录了中国自东汉以来各朝历代包括不少政治家和艺术家在内的著名居士传略,并着重记述他们有关佛教的言行。可见,“居士”的大量用于号也与佛道等宗教背景脱不了关系。

当然,以“居士”为号的其他朝代的人物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上文刚提到的、我们都熟悉的唐代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但这种现象却在宋代达到鼎盛,不仅数量多,而且人物杂,换句话说,宋代最盛产“居士”。宋代名人中以“居士”命号的,以我粗略的统计已有几十位,占到了我所统计的近三百个号中的25%,而且他们当中包括了文人学者、佛道僧人、艺术大家、高官仕人等各种社会面貌、社会阶层的人……可想而知,若详细统计,“居士”的数目一定非常可观。这些人物遍布各个领域,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际遇有很大的不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居士”为号,这种现象不仅令人惊奇而且引人思考。这些“居士”构成了宋代名人用号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也是宋代名人用号的最显著特点。为何他们争当“居士”这点我们下文再谈,但对居士本身的探究却不能仅止于此,这里我们还要深入地分析一下“居士”。

从前文提到过的“专名+通名”的分析角度入手,居士可以分为三类:

1.“地理”居士

2.“情感”居士

3.“其他”居士

“地理”居士是指以各种地理事物作为专名的居士,溪流山川、村园斋轩……所有这些都算在内,比如说:秦观,号淮海居士;辛弃疾,号稼轩居士;南宋画家赵孟坚,号彝斋居士;南宋文学家刘克庄,号后村居士;李壁,号雁湖居士;南宋诗人曾畿,号茶山居士;南宋文学家计有功,号灌园居士;南宋词人张元干,号芦川居士;南宋诗人范成大,石号湖居士;周紫芝,南宋文学家,号竹坡居士;黄定,号龙屿,晚号巩溪居士;南宋词人张孝祥,号于湖居士;京镗,晚号松坡居士……

这些“居士”看似比较随意地以地理事物作为其前的专名,但我们在研究时却不能草率地认定它们是单纯的借用,因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些简单的地点往往寄托了名人们对其浓厚的感情、深切的眷恋或由衷的喜爱……比如说苏轼,其号为“东坡居士”,我

们都知道这个号的来源是,谪居湖北黄冈时,城南门外有一个小山坡就东坡,所以称自己为“东坡居士”。显然,“东坡”看起来不是什么高雅的事物,但在先人心里却是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由于条件所限,其他用号背后隐藏的深意和典故我们在这里就无法深入考证了,但我们希望就此问题的研究能在日后不断深入下去,开拓思路、精确结论。

“情感”居士与“地理”居士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的情感隐含,而后者的情感更外露。比如说: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学者王应麟,号深宁居士;蔡伸,号友古居士;木待问,号抱经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诗人尤袤,号遂初居士;南宋政治家、词人赵鼎,自号得全居士;张方平,号乐全居士;文同,号笑笑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曾慥,号至游居士……

这样的号显然把主人的经历、情感、信念等等心理活动直接表露了,更直观也更直接。

“其他”居士就是指那些无法明确界定的“居士”。比如说:郭祥正,北宋诗人,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黄由,一号寅斋,自号磐野居士;赵令畤,北宋末南宋初词人。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南宋大臣卫泾,号后乐居士、西园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号清真居士;李邴,号龙龛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张舜民,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史浩,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号真隐居士;李弥逊,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

这些“居士”很难一眼看出其来源或特点,所以归在“其他”里,但也不是说就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必要,只是我们篇幅有限,这里无法过多探讨。

以上三类,不论哪一种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时人的心境特征和真实体验,也都是我们日后研究宋代社会心理和社会状况可参考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推崇宗教、佛道当先

虽然我们当今社会也存在形形色色的宗教派别,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宗教在我国绝对不是社会的主要关注点或能够占据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这与宗教在古代受重视和推崇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宋代也不例外地使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泛、难以忽略,这也构成了宋代名人用号的又一显著特点——推崇宗教。

这里的宗教完全可以具体到佛、道上,因为宋代的主要宗教就是佛道二教。

要论证这一点,我们可以先拿“斋”字来举例。“斋”是我们在上文提到的宋代名人用号的常见通名,有一定代表性。例子见下表:

表三以“斋”为号的宋代名人

它的字义我们借助一些研究者的考证[1]:“纵观古今,‘斋’字的涵义多达十余种,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与宗教有关。一指僧道或信徒诵经释忏,祷祀求福等活动,亦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一指佛教语,比丘过午皆不许食,因以午前,午中之食为斋。后人引申以素食为斋。2、与精神活动有关。之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清心寡欲,净身洁食,以示庄敬,引申为去除杂念,使心神纯一的心境。3、指家居的房屋。引申为书房的名称,也指学舍。”

“斋”字的三个义项都与佛教有关,可见它确实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再看“庵”字意义:1.小草屋,茅屋;2.佛寺,(多指尼姑住的)。两个义项其中之一与佛教有关;

还有上文提到的居士,它的来源和日后的应用都与佛教关系密切。

另外还有些号与道教牵涉明显,比如:南宋文学家刘过,号龙洲道人;还有与苏轼并称“苏黄”的著名词人黄庭坚,其号山谷道人;

(三)文人有心、号中有情

从宏观和理性角度看,宋代的名人用号更多的是强调理性,不论是“居士”还是“先生”,抑或“老人”,外加“庵”、“斋”、“翁”、“子”、“山”、“溪”……所有的这些通名无一不是理性客观的事物,与个人情感和生活毫无关系,可是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宋代名人用号就很有“感情”了,撇开现实性,这些号中浓厚的人文情怀也同样清晰可感。比如说,以“庵、斋”等为号的文人士大夫,我们后世的研究者可能会认为他们现实,因为这些号都是房屋居舍,没有情感,冰冷无趣,可是换个角度,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浪漫,或者说一种情怀。比如说:“庵”、“斋”都是栖身之所,那它们就与食之于生同等重要,所以,能以此为号的文人雅士一定是对生活乃至生命有思索、体悟,最起码

[1]朱轶梅, 马琳萍:《元代文人以“斋”为号原因考辨》,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二期,38—39页

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和尊重的。

还有“山”“溪”,以这样的事物命号的人,我们就更不能认为他们没有感情了,相反,他们感情很丰富,并且与自然亲近,与生活和谐。

以“老人”为通名的名人用号也非常有意思,我们在这里简单分析一下。上文提到的以“老人”为号的例子包括章穆、洪适等,据记载,“老人”也确实大部分取于晚年,是他们的晚号,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的主人单纯因为自己年岁已高才为自己命号“老人”,因为本文认为,“老人”其实指的不只是其真实的年龄,更多的是暗指一种垂垂老矣的心境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

拿宋代进士刘安世来说,他年轻时“从学于司马光,司马光教以诚心不欺妄……章惇用事,忌恶之,黜知南安军,贬少府少监,再贬新州别驾……”[1]可见,他的一生仕途不顺,那么其内心积压的苦闷体现在号上,为自己命号“老人”,暗呼自己一生烦闷低落的心境和颠簸坎坷的命运,就是我们非常能体会和理解的了。当然这些只是我们主观的分析,已无法得到历史的印证,但是我们相信:文人的自号与他们的作品一样,不可能是没有感情的。

简而言之,宋代名人用号中体现着他们的情绪、抒发着他们的情感、表达着他们的理想、寄寓了他们的人生……

这就是所谓“文人有心、号中有情”。

二、宋代名人用号与宋代社会

(一)宋代名人用号与宗教文化

宋代社会概况涵盖了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经济、文化、思想、宗教、地域、风俗等等,而在这些不同的社会领域中,与名人用号关系最为密切、或者说对名人用号影响最大的是宋代宗教。正如本文在名人用号的特点分析中提到的,在宋代,与宗教有关的号极受推崇,这里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此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名人用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首先,宗教对名人用号的影响。在宋代,宗教主要包括自汉朝传入中国的佛教以及生长于我国本土的道教两种。二者中,佛教虽为外来却更为活跃,是两宋历史上一直兴盛不衰的宗教,当然,这并不是说佛教在宋代的发展道路就始终平坦,陈振在《宋史》一书中

[1]百度

提到:“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停废许多佛教寺院,并规定了相当严格的出家、考试及剃度制度,对佛教进行打击……”[1],而且,佛教在徽宗和真宗在位时也受到排挤,甚至还曾遭受徽宗的大力灭佛活动的打击。“一直兴盛不衰”只是说在曾经任何排山倒海般的倒佛、灭佛活动中它都没有被彻底打倒或衰弱下去,而是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活跃在宋代的历史上。当然,如果仅仅是凭借传播较广和发展较快,显然还不足以成为佛教得到一些宋朝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并最终成为宋代主流宗教的理由,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思想学说对宋代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和政权的作用巨大。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它的经典著述的大量翻译和传播为其立足本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再加上它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和儒家思想的互相渗透和糅合,就更加逐渐地地出离了本来的面貌而越发适应本土的需求,以此慢慢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宗派,同时也成为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和思想武器。综上,佛教能够对宋代名人用号产生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名人用号又是如何反作用于宗教的呢?那就是如实地反映并通过把与宗教有关的很多事物当做号来响应佛教的广泛的影响力,上面的很多例子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宋代名人用号与儒学思想

我们都知道,儒学是由孔子创立于春秋时期的学术思想,它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长久以来深入人心,我国古代把儒学当做立国和治国之学的朝代也不占少数,汉代的董仲舒把儒学加以改善,使其更加适应当时社会和统治的需要,为统治者和其巩固政权服务,也使儒学思想达到了一个传播和发展的高峰,使其地位一时无二。而到了宋代,由于社会政治结构、经济文化、国家发展以及名族矛盾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儒学也不可能再以一成不变的形式和内容服务于当前社会和统治了,它不得不使自己固守、沉闷的思想变化和改善、蜕变和成长。就此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在宋代社会需要下应运而生的新儒学或者说宋学了。

“新儒学以儒家为宗,吸收儒、道诸家思想的有益成分,逐步形成新的学术体系,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鲜明特征。”[2]

“赵宋王朝虽然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割据战争的局面,但由于过去社会分裂和混乱,造成伦常破坏、道德沦丧,人们不仅无法遵循,而且削弱作为维系社会安定的道德准则。这就急需借重于儒者来重建纲常,以维护统治秩序。”

[1]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杨渭生《两宋文化史》2008年版476页

“从总体上说,新儒学研究的主题,自范仲淹研究《易》学,开创宋学时开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探求自然界于人类社会变化的法则,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自然比附人类社会,用以论证伦理纲常;不违背“天命”,但强调“人事”之重要,为赵宋王朝统治提供理论依据。”[1]

“‘内圣外王’”四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宋学家们既重内求,又贵实用,特别讲求的主题——力求实践的最高理想境界。宋学所谓内求,既是指内心修养的追求,又是指对经书内在思想的体认,尤重于那些经书已经提及而尚未展开讨论的命题。(两宋文化史 477页)

本文讨论的宋代名人用号问题在宋代新儒学的发展过程中受也到了很大的、不可忽略的影响,我们在庵、斋等通名前的专名上就能看出来:恕、定、潜、存、克、约、毅、了、容、简、悦;晦、顺、退、醒、信……

一种随性又自省的生活态度,这些可以从这些号的专名上看出来:可见,这些“庵”“斋”也许不是富丽堂皇的华室邃宇,但却体现着主人的高洁品格,可谓“与乾坤清气相通”。从这些字上,我们仿佛能够想象他们在这些“斋、庵”中做学问时所追求的心神凝聚、清心寡欲、淡薄宁静,想象着何谓:“湛然虚明,平旦之气略无所挠,绿阴清昼,熏风徐来,而山林宁寂,天地自阔,日月自长。邵子所谓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于斯可验”[2]。

(三)宋代名人用号与地理情况

宋代名人用号是很有特点的,上面已经提过了。在那些显而易见的特点之外,这里我们还要关注一下这些用号与另一个社会方面隐含的联系,那就是地理,或者说地理情况。我们仔细观察宋代名人用号就会发现,很多号都与地名或一些地理方面的事物有关。这一点在介绍“居士”的类型时已有提及,这里进一步阐释一下,不求深入,但求言之成理,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思路。例子如下:

崔与之,号菊坡;龚原,号武陵;张澄,号澹岩;汤汉,号东涧;韩元吉,号南涧;张咏,自号乖崖;陈括,号沱江;卢祖皋, 号蒲江;吴说,号练塘;冯澥,号雪崖;王庭,自号卢溪真逸;黄祖舜 ,晚号巩溪宫人;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贺铸,号庆湖遗老;刘宰,号漫塘病叟;李壁,号雁湖居士;陈慥,号龙丘居士;王安石,号半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叶梦得,号石林居士;曾畿,号茶山居士;李壁,号雁湖居士;周紫芝,号

[1] 杨渭生《两宋文化史》2008年版476页

[2]刘康德:《从明儒“斋”“庵”“轩”之号看心性之学》,《社会科学》,1997年第六期,50页

竹坡居士;郑汝谐,号东谷居士……

为什么这么多宋代名人用号都与地理事物有关呢?程民生先生著的《宋代地域文化》一书就详细地介绍了地域差异和地域文化给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无论从经济到文化、从宗教到儒学,还是从风俗到人口,地域差异都对其影响巨大而且明显,甚至,正如程民生先生说的:“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域独特性”,“世代相袭的各地风俗习惯,使人们对生长地的一切都感到亲切合理,而对异地的东西在新奇之处,总有不习惯乃至排斥。”[1]

虽然地域问题很复杂,不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就能说清道尽的,但显然名人用号问题也深受地域性影响。那么多的地名、地理事物对以其命号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无法在这里详细考证和说明,但这里我们只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就够了,起码已经将它们的密切联系呈于纸上,并能够使其他的研究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在日后的探究中深入下去。

(四)宋代名人用号与统治政权

如果说佛道与儒家学说对宋代名人用号的影响是直接的,那么宋代统治者、统治政权对名人用号的影响就是间接的,但其力量很大。

在宋代,佛道二教的融合以及二者与儒家学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是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和政权稳定极力推动的社会潮流,并得到了众多佛道大师与儒家学者的广泛响应。

据周宝珠、陈振合著的《简明宋史》中记载,道教在宋代也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赵宋王朝对道教极为提倡,尤以太宗、真宗、徽宗三朝为盛……真宗更是道教的狂热鼓吹者。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起,他演出了一连串的“天书”闹剧,又虚构一个赵姓祖先赵玄朗,奉为道教的天神,尊为‘太上混元皇帝’,这当然都是荒诞无稽的事。但在整理道藏方面,却又成就。”

以上的信息都证明了宋代统治政权对包括佛道在内的宗教发展走向及社会思想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都有主导作用,目的当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但这却无形中对与它没有直接联系的名人用号产生了间接的、却不常被发现的巨大影响。上文已提到过,宋代名人对与宗教有关的用号很推崇,其直接原因当然是佛道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但其实统治政权才是这种现象背后强大的推动力……

[1]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2005年版, 44页

结语

这篇文章从宋代名人用号入手,想通过分析一些有特点和规律的名人用号、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比如宗教、思想流派等方面的情况来综合分析宋代名人用号的类型、特点和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等,这种立意应该比较少见,而我认为名人用号这个问题虽不常被关注,但这个角度是值得留意一下的,比如文章中提到的“庵”“斋”“子”“居士”等用号,它们的广泛使用并不是偶然的,那么多人的相同做法更不是巧合,而是隐含一些信息的,捕捉了这些信息后,我们也发现它们确实是当时社会很多方面发展变化的产物,这样,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就是把名人用号同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关联,由此,让人们能够意识到宋代名人用号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或者说,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随意的,那么,其他时代的名人用号有没有什么规律或特点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能从名人字号这个问题中渗透出来,用于深化或拓宽对一些历史和名人研究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俞如云:《宋史人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周宝珠、陈振著《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朱瑞熙著《宋史研究论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包伟民、吴铮强著《宋朝简史》,福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虞云国著《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徐洪兴、姚荣涛著《大宋王朝》,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

[7]吴泰著《宋朝史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版

[8]邓广铭著《宋史十讲》,中华书局,2008年版

[9]陈振著《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杨渭生等著《两宋文化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刘康德,《从明儒_斋_庵_轩_之号看心性之学》,《社会科学》1996年,第六期

[12]毛毅,《寺、庙、、祠、观、庵的区别》,《四川统一战线》2009年1月

[13]朱轶梅, 马琳萍,《元代文人以_斋_为号原因考辨》, 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二期

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字的

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字的 导读:“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

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 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

书房对联精选

玉树临风冰壶映水;珊瑚架笔玳瑁装书。 秋月春花当前佳句;法书名画宿世良朋. 家有藏书墨庄香远;门无俗字竹径风清。 山水幽深襟怀妙远;读书夙好心气和平。 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云树千山风泉万壑;山门一扇石屋半重. 自号酒徒胸中全无糟粕;人称浪子笔下颇有波澜。 做数件可流传趣事消磨岁月;会几个有见识高人论说古今。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 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 竹荫遮几琴书润;花气熏窗笔砚香。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心触清机亲翰墨;目游润景足精神。 左壁观图右壁观史;东牖养蕙西牖养兰。 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兼采百家目明耳聪。 花竹满庭四时生趣;读书万卷一理润深。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声米舍人。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墨足风流。 安得闲门常对月;更思筑室为藏书。 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

登临书山叹观止;欲渡学海愧胜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心中常贮千里志;笔底能开常春花。 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长江。 笔架砚池辞海;诗花墨雨书林。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文章似水清无玷;气节如松直有心。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春意犹融文明意;花香更带翰墨香。 琴窗古韵长生趣;艺苑温馨足慰情。 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室生光。 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幽。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郑板桥:“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清代学者孙星衍:“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房。”

关于古代名人的对联

关于古代名人的对联 孙中山: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几有,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鲁迅: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黄鹤楼诗》《岳阳楼记》《腾王阁序》: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孔子: 集群圣之成,振玉金声,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屈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结婚喜庆的对联,在古代必然是少不了的,下面是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古代结婚对联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生难免会遇到苦难,但是我们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逃避退缩?励志的谚语可以激励我们前进,也可以让我们在

困难面前不在害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励志类的谚语,希望大家喜欢。 项羽: 鹿野舟沉王业兆; 在我们的传统习俗中,当新房落成后我们都会择日入宅及张贴喜庆的对联,以下是一篇关于乔迁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鸿门斗碎霸图空; 司马迁: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苏武: 云边雁断胡天月;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奥斯特洛夫斯基》 陇上羊归塞草茵. 诸葛亮: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 二、十大后妃 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 三、十大奸臣 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

四、十大阴谋家 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 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 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 六、十大宰相 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 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 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

七、十大商人 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 八、十大名臣 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 九、十大昏君 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

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书房对联集锦

书房对联集锦 (四字书房对联) 生活之中,搬家入宅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搬家当天人们也都会在大门张贴一副对联,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乔迁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画益寿,金石延年。 知中外事,通古今情。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 结婚的时候,哪里的对联都可以少,就是大门的对联是绝对不能少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结婚大门对联,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书山觅宝,学海泛舟。 胸中波澜,笔底风雷。 生活之中,搬家入宅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搬家当天人们也都会在大门张贴一副对联,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乔迁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身若玉,惜墨如金。 砚磨雾起,笺染云生。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知书达理,做~通情。

(五字书房对联) 几净云生砚,窗明月映书。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意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 吟哦出新意,坦率见真情。 生活之中,搬家入宅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搬家当天人们也都会在大门张贴一副对联,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乔迁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 文章[似玉,气节壮如松。 文章千古事,花月一帘番。 琴书多古意,水石澹幽居。 想在八一建军节的时候贴上一副对联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建军节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面壁嚼左传,挑灯追右军。 挥毫摇五岳,泼墨成江河。 纵情挥笔墨,放胆舞龙蛇。 润笔看凤舞,和墨化龙飞。 著书惊日短,舞墨伴星稀。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闻鸡晨练笔,挑灯夜读书。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表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 旧、新石器时代: 前100万年前后:正值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 前10万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伏羲时代。 前7千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前2700年前后:传说轩辕战炎帝,败蚩尤,而后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前2700年前后:传说史官仓颉造文字。 前2100年前后:传说大禹治水,禹之子启得帝位,开始 “家天下“。 夏、商、西周: 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前1600年前后:自契到汤八迁,居于毫。 前1300年前后:盘庾迁殷。 前1100年前后:周文王被拘于羑,演周易,成六十四卦。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克商。 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周召共和。 春秋战国: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 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前498年:孔子在鲁国遭冷遇后,周游列国。 前494年:吴越之战,越败,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382年:吴起为楚令伊,变法,楚强。 前350年:商鞅颁布第二次变法令,开阡陌封疆。 前339-前278年:屈原作《离骚》、《天问》、《九歌》。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为客卿,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 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称“始皇帝”。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前209年:成胜、吴广起义反秦。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入关中,秦亡。 西汉: 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兵败自杀告终,刘邦即位,是为汉高祖。 前186年:张良卒。 前150年前后:董仲书强调天人感应学说。 前138-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19年前后:汉武帝颁布新的耕作方法——代田法。 前90年:司马迁卒,其所著《史记》名垂青史。 西汉末年:“再受命”之说风靡一时,公元8年王莽代汉。 东汉: 25年: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

历代文豪书房对联精选-解析

历代文豪书房对联精选精解 一、陆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自题书房联。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

<一>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自署“随园”联。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二> 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自题“随园”联。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题“所好轩”联。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

朱藤花压读书堂 分得桐阴半亩凉 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 <一>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自题书斋联。号称“三绝诗书画”,自然“富于笔墨”,老夫子到是不谦虚。官仅七品,是穷于时而非穷于命。下联扬起,老当益壮,杜甫诗云:白头虽老赤心存。使人于安贫乐道之时,仍存奋进之志。 <二>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自题书屋联。好一幅“月夜读书”图。此联对仗工稳,词语别致。撑、锁二字足见怪人笔下之功夫。 <三> 室雅何须大

史上最经典对联

史上最经典对联 哪些对联是史上最经典的对联呢,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史上最经典对联,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上最经典对联1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下联:流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下联: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上联:一经飞红雨;下联:千林散绿荫。 上联:山静水流开画景;下联:鸢飞鱼跃悟天机。 上联:五车诗胆;下联:八斗才雄。 上联: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下联: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上联:问青牛何人骑去;下联:有黄鹤自天飞来。 上联: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下联: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上联:古今奇观属岩壑;下联:往来名士尽风流。 上联:云影波光天上下;下联:松涛竹韵水中央。 史上最经典对联2 上联:雨过林霏清石气;下联:秋将山翠入诗心。 上联:留此湖山,得此佳趣;下联:召以佳景,假以文

章。 上联:掬水月在手;下联:弄花香满衣。 上联:风旌不动真乘义;下联:月印常圆了悟因。 上联:开张天岸马;下联:奇逸人中龙。 上联: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下联: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 上联:笔底江山助磅礴;下联:楼前风月自春秋。(来自张广楠苏东坡读书的台联) 上联:铁石梅花气概;下联:山川香草风流。 上联: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上联:月光千里白;下联:秋色一天青。 上联:几点梅花归笛孔;下联:一湾流水入琴心。 上联:开轩敫朗月;下联:对弈趁清风。 上联:偶呼明月问千古;下联:临对青山思故人。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下联: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上联:天上何曾有山水;下联:人间岂不是神仙。 上联:提笔四顾天地窄;下联:长啸一声山月高。 上联:瑞气降寰宇;下联:兰香遍大千。 上联:云水风度;下联:松柏气节。 上联:荡思八荒;下联:游神万古。

中国历代名人绰号

先秦时期 黄帝——华夏始祖 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 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 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 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 孙武——百世兵家之祖 公输般——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墨子——主张兼爱的哲学家 扁鹊——春秋神医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 庄子——万世逍遥 商鞅——锐意变法的政治家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韩非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李冰——卓越的水利专家 秦汉时期

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缔造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盛世主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司马相如——琴台绝调 张骞——沟通西域的探险家 李广——不叫胡马度阴山 霍去病——马踏匈奴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昭君——汉匈和平使者 王莽——复古改制的篡权者 刘秀——中兴大汉的伟大政治家 王充——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班固——信史照尘寰 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

张衡——东汉文化巨人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 张仲景——中华医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乱世枭雄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曹植——才高八斗 华佗——外科鼻祖 马钧——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 王羲之——中国书圣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顾恺之——虎头三绝 祖冲之——通才科学家 北魏孝文帝——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郦道元——卓越的地理学家 贾思勰——杰出的农学家 隋唐五代时期 杨坚——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李春——著名的桥梁工匠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 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二、十大科学家 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三、十大思想家 道家鼻祖---老子百世师表---孔子东方亚圣---孟子无神先师---王充心学大师---王守仁传统叛逆---李贽经世匹夫---顾炎武光耀百世---龚自珍放眼世界---魏源维新志士---康有为

四、十大才子 盛世文豪---司马相如诗名天下---谢灵运唐代诗鬼---李贺天才浪子---李商隐百代文宗---刘禹锡一生风流---唐伯虎人间大隐---李渔第一才子---纪晓岚大清奇才---张之洞浪漫诗僧---苏曼殊五、十大文豪 伟大诗人---屈原史家第一---司马迁 才高八斗---曹植冲天大鹏---李白 诗中圣哲---杜甫诗坛领袖---白居易文坛全才---苏轼驰骋疆场---陆游 剧作大师---汤显祖红楼绝唱---曹雪芹 六、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田单:战国时齐国将领,后入赵为相,受封平郡君。 (2)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后任相国,封信平君。 (3)韩信:西汉初军事家,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大破赵军,后又击灭项羽于垓下,被封为楚王。(4)李广:西汉名将,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称之“飞将军”,数年不敢犯界。

书房对联大全

书房对联大全 ?书房对联大全 金石乐;书画缘。 笔永健;艺常青。 诗书画;松竹梅。 雁外无书;诗内有天。 词近愈远;意浅偏深。 芝兰气味;湖海襟怀。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胸中波澜;笔底风雷。 广撷众彩;博览群收。 砚磨雾起;笔染云生。 笔酣墨畅;心旷神怡。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杯浮梅蕊;诗凝雪花。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 卧游五岳;坐拥百城。 砚生云海;笔舞龙蛇。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书来益寿;金石延年。 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亲师取友;敬业乐群。 闻鸡起舞;跃马争春。 樵语落红叶;经声留白云。 风助飞雪舞;诗伴落梅吟。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吟雪诗情热;画松翠笔娇。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山岳起翰墨;江海焕文章。 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 纵谈中外声;洞澈古今情。 著书惊日短;看剑引杯长。 笔端通造化;意表画云霞。 书林含馥郁;艺海贮英华。

友古今善士;读中外奇书。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读书清磬外;春雨暮钟时。 花月联知己;诗书结静缘。 云来画檐宿;龙向墨池归。 诗书得古趣;风月畅真情。 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长。 静与鱼读月;笑对 鸟谈天。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兰。 笔力千军阵;词源万马兵。 坐对贤人酒;喜和智者诗。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云霞。 落笔撼五岳;成诗凌九州。 雨过琴声润;风一翰墨香。 把酒知今是;观己悟昨非。 多勉日新志;能为岁寒枝。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 文章千古事;花月一帘春。 欲各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鼓琴仙度曲;种杏客传书。 伴我书于卷;可人花一帘。 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 水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性癖耽佳句;心清闻妙香。 文心清若水;诗胆大如天。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慧眼观天下;妙笔写春秋。 聊收静者趣;且读古人书。 琴焦无俗韵;松古有劲风。 水斋容我静;大地任人忙。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戒骄风清月朗;除躁海阔天空。其人贤于管乐;斯文品自随和。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少时饱经磨砺;老来不畏风霜。笑谈天地今古;苦究字词句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

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中国人姓名调查研究报告

现代汉语调查研究报告 题目:中国人姓名调查研究报告我通过网上搜索及其他途径,在较仓促的情况下收集了部分姓名(见附属的表格),包括64个先秦时期的人名、52个秦汉时期的人名、60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70个隋唐时期的人名、150个明清时期的人名、建国以来的65个人名,还抽样整理了200名飞院2011级新生的名字。现就这些人名做一下简单分析: 首先是古代人的名字: 第一先秦时期。先秦的人们风尚质朴,取名多按照人的身体特征、出生时状况、周围相关物体等,不求文雅,不避俗字俗事,没多少讲究。比如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时,头颅有些异样:头顶低洼而周围隆起,似山丘之状,故其父母为他取名为丘。还有晋成公,堂堂一国君主,名字却叫“黑臀”,皆因其出生时屁股上有好大一块乌青胎记而得名。再如郑庄公,名字“寤生”,意思是倒着生出来的,即脚先出来、头后出来的那种难产。还有鲁恒公的儿子,生日与父王同日,取名为“同”。 另外先秦时期,姓和氏都是分开的,姓分血统,氏明贵贱。那时候的名字是比较奇怪的。譬如鲁班究竟姓甚么?鲁班似乎还算比较正常的名字,人家其实叫公输般的,这个鲁,是地名。再者商鞅封在商地,卫国人,又氏名公孙,叫他商君、卫鞅、公孙鞅的都有,事实上公孙这都不算他的姓,只能说,他家的祖上跟某个公爵诸侯有血缘关系。至于狐毛、狐偃这对兄弟,这名字起得…狐的话,我主张还是个

氏名,毕竟古代最原始的姓其实很少的,传统的姓比如姚、妫、姬、凤甚么的,都是上古姓氏。还有比如柳下惠,此人姓展名禽,但现在估计都以为他姓柳的了,他是封地柳下,谥曰惠。 第二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的文学意识日渐觉醒,取名开始讲究字眼,追求寓意,寄托人生的理想和抱负。如西汉名将赵充国,其父取名时,取义“充国之光”,希望他长大后能为扩大国家疆土做贡献。这一类名字的流行,强烈反映了汉初建功立业、治国安邦的志趣。 另外,由于道教盛行,西汉社会还普遍追求健康长寿乃至长生不老,史书记载中开始出现“延年、延寿、寿昌、去病”等字样。大家都熟悉的霍去病,就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父亲是个衙役,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婢女,都是普通人,生下孩子,只祈“健康无病”,因此得名。 此外,因为汉代独尊儒术,所以儒家崇尚的“仁、义、忠、孝、礼、德、节”等字眼,也开始在名字中流行。尤其到了东汉,对人格、道德的追求更多,名字更讲究文雅含蓄。在《三国志》的人物中,“文、仁、德”等字频频出现在字号中,如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这些枭雄的字号中不约而同地出现“德”字,并非偶然,因为按照儒家学说,德,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是基础。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儒学势微,老庄玄学大行其道,“道、玄、元、真”等字眼,流行于人们的名或字之中。例如,东晋时著名的南、北二玄,北有谢玄,南有张玄,两个人都是文武兼备的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古人书房佳联大集合 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一、陆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自题书房联。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充满诗

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 <一>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自署“随园”联。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 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自题“随园”联。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题“所好轩”联。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 朱藤花压读书堂 分得桐阴半亩凉 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 <一> 富于笔墨穷于命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 对联小故事大全 以下关于对联故事内容由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趣的对联故事 一、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

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

中国历史名人小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小故事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 代的另一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理解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 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爱好就是读书, 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理解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别。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别,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 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 苦寒枯”。因为过度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 的神童,因为过度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 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的 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 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 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

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 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 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所以拥有大批 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 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 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 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 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不过去。 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 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 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 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 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 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 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 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 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 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

描写历史名人的对联

描写历史名人的对联 1.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写孔子) 2.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写孔子) 3.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写孔子) 4.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写荆轲) 5.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信陵君祠) 6.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悼屈原) 7.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写屈原) 8.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悼屈原) 9.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 10.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祠) 11.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12.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写项羽) 1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羽)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勾践) 15..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写项羽) 16.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写张良) 17.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写韩信) 18.家传十四篇书,合三苍为一;律讽九千字学,通五经无双。(写许慎) 19.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苏武) 20.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

古代歌颂名人对联

歌颂古代名人对联 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 歌颂晏殊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另作:人间疾苦) 歌颂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歌颂蒲松龄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歌颂诸葛亮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歌颂岳飞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歌颂苏洵苏轼苏辙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歌颂司马迁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歌颂孔子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歌颂屈原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歌颂诸葛亮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歌颂诸葛亮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歌颂韩愈 韩潮学派百三汇, 公起文章八代衰。 歌颂韩愈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歌颂范仲淹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歌颂文天祥 宰相状元余事之, 文章义节两兼之。 歌颂文天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歌颂辛弃疾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歌颂项羽、勾践 一代君权痛蚕室, 千秋史笔溯龙门。 歌颂司马迁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歌颂陶渊明 玉茗堂中传蝶梦, 临川集上插芳馨。 歌颂汤显祖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歌颂李清照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歌颂李白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歌颂李白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 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歌颂杜甫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歌颂杜甫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歌颂白居易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歌颂白居易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歌颂韩信。 青冢有情犹识路, 平沙无处可招魂。 歌颂王昭君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 在古代那种不安分,战火四起的环境下,骁勇善战还重情重义的人实属难得,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秦琼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秦琼待人义气为先,深得兄弟们敬佩,那时称之为秦二哥。 秦琼不仅在唐王朝创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坚决站在秦王李世民一边,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琼也因有功,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

尉迟恭(公元585年;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县)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李世民有次率500骑兵巡视战场,至魏宣武帝陵(洛阳北邙山上)时,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万余步骑兵包围。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落马,救了李世民,王世充军见状稍退,尉迟敬德趁机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随后尉迟敬德再率骑兵突入王世充军中,奋勇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后屈突通率大队唐军赶到,大败王世充军,尉迟敬德活捉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1000余级,俘虏6000,王世充只身逃脱。战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特赐金银一箧。自此,君臣关系愈加密切。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李孝恭李孝恭唐初大将。高祖族侄。武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又任荆湘道行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并遗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武德七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祜,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大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