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提纲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提纲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提纲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提纲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提纲版)

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1978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政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1904-1997),原名邓先圣,于1922年参与组建了中国旅欧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底回国。1927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底代表中央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等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4年参加长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参加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

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已严重阻碍

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实质

二、改革开放的内容

三、改革开放的目的

四、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挫折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继续推进

第五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一)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四)形成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五)党的建设取得成效,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第六部分改革在路上-全面深化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提纲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提纲版) 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1978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政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1904-1997),原名邓先圣,于1922年参与组建了中国旅欧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底回国。1927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底代表中央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等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4年参加长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参加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

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已严重阻碍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讲稿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讲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与不变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满40年,步入不惑之年。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4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中, * * 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我们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变化中的伟大祖国和可爱的家乡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历史;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 * 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 * 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 * 成立 * 。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6年底,持续了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那一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539.4亿美元,占当年世界GDP总量的2.2%;人均GDP仅165.4美元,排在世界第120多位;国家总的外汇储备只有1255亿美元,比海地、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摩洛哥等发展中的极小国家的外汇储备还少;当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34.3亿美元,仅仅只有美国同年货物贸易总量的5%多一点;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也就只有150美元左右和60美元左右。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2.6%,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8年12月, * 第十一届 * 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开始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 * 开始设计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与措施;同时,中国基层的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也开始了符合现实的种种实践探索。到1978年底,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方案正式公布并得以实施,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到了2018年又是标志性的一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xx年的82.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 * * 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

2019年党课材料

百度文库精品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 根据公司党委安排,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也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现有党员8000多万。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战斗力的源泉、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尤其在公司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推动公司发展,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公司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一名共产党员,

就是群众中的一根标杆。基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我们党为什么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一)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光荣传统 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艰难险阻,由小变大、以弱胜强,夺取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又成功地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拥有一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的党员队伍。这支队伍对党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们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回首中国共产党九十七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如革命初期的李大钊、杨开慧、方志敏、杨靖宇、董存瑞以及现代的焦裕禄、孔繁森、王进喜、

改革开放40年创新发展的辉煌成就——党课讲稿(15页)

改革开放40年创新发展的辉煌成就 (党课讲稿) 前言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谈谈中国式创新发展问题。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值此之际,总结和回顾40年来的改革和创新,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题目实际上是不太好讲的。因为虽然科学技术没有国界,但是科技体制和政策、创新环境和文化是有国情背景的,这就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创新模式存在着很大区别。评价一个国家的创新本就难,评价中国的创新尤其难。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内部发展是不平衡的,既有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世界一流的创新中心,也有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另外,中国正在转型过程中,还没有转型到位,很多事情是带有过渡性质的,所以对其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往往是不容易的。再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先例,只有苏联模式可以参考,但事实证明,那种模式是失败的。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评价中国创新成败是比较困难的。但作为创新的成果,如航母、高铁、核电站、空间实验室、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都是实打实存在的,它们本身就在证明中国创新水平的提升。当然,经济的持续增长更是证明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增强。

关于中国的发展,我们有自己的看法,同时通过国外的一些评价,我们的认识可能会更客观一些。有关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工发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银行等,这些年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创新,都是肯定的,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具体的评价有以下这些。 《2017年欧洲创新记分牌》测量比较了欧盟28个成员国、欧盟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绩效,并按分值分为领先、强大、中等和一般创新国家四级。综合评价结果,中国被列为中等创新国家。事实上,领先创新国家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强大创新国家。中国紧随其后,是少数列入中等创新国家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以来,中国国家创新绩效综合指数逐年提高。在研发经费支出、商标和设计申请等评价指标以及增长速度方面表现比较突出。2016年,中国创新绩效综合指数约是欧盟的80.6%,与欧盟还有一定差距。但是,2010-2016年,我国创新绩效综合指数平均增速较快,约是欧盟的7倍。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当然,欧盟的指数本来就比较高,所以指数提升的速度也会相对逐渐放慢。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在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重要指标上,我国都已居于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40年中医药发展成就回顾——党课讲稿(21页)

改革开放40年中医药发展成就回顾 (党课讲稿) 前言 非常高兴有机会到这里来和大家交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成绩,我讲课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传承创新》。我是1978年通过高考考入中医学院的,40年中,我在教育、医疗、科技与管理岗位上深刻体会见证了中医药发展的历程与实践。 我今天和大家主要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谈起;第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成绩;第三,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展望。 一、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谈起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是历史性的突破。它的背景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越南疟疾大肆流行,传统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导致了疟疾的控制失效,导致疟疾泛滥。当时越南的主席胡志明同志向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希望中国帮助研究防治疟疾的药物。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国家科委组织了多部门联合攻关,并于1967年5月23日成立了“5.23”办公室,领导疟疾的防治工作。当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接受了中药防治疟疾的研究工作。1969年,屠呦呦老师担任中药防治疟疾科研组组长,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

她终于在中医古籍的启发下获得高效的青蒿提取物。 从青蒿素的发现到双氢青蒿素的研发,屠老师立下了汗马功劳。青蒿素有什么特点?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抗疟、高效、低毒,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它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0年,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报告,全球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治疗的病人有1.8亿人,治愈率达到97%。从2010年到2015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48%。确实,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屠老师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屠老师第一个用乙醚低温提取出青蒿素,第一个通过试验研究证实了青蒿素对疟疾动物模型百分之百的杀伤作用,第一个通过小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青蒿素对疟疾患者的确切疗效。 应该说,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为发现青蒿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有青蒿杀虫的记载;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明确提到青蒿能治疗寒热疟疾;宋代的时候,出现了青蒿的复方;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青蒿复方的明确记载,比如青蒿丸。这些复方在防治疟疾中,在中医药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理论基础也使课题组把青蒿作为一个重点研究药物,但是常规的提取方法并没有提取出青蒿素。 《肘后备急方》讲:“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老师从北医毕业之后分到中医研究院,又认真学习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