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集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集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集

第一单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2.(08,惠州)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D.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5.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①分割相权②州郡直属中央③文臣掌地方行政④控制地方财政⑤设通判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6.以下措施中,使得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有

①内朝的建立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③宰相制的废除④军机处的设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08广东单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8.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9.(08广东文科基础)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10.(08宁夏文综)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11.(08江苏单科)“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12.(08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

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3.(08海南单科)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14.(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15.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16.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的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7.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防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的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8.元朝统领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

A.尚书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司

19.(2007上海单科)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20.(2007广东文科基础)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1. (2007全国文综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22. 以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主要依据是

A、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形成

B、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C、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D、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

23.西周与商朝相比较,奴隶制的发达主要表现在

A、农业生产

B、青铜制造

C、制度创新

D、疆域范围

24.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25.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6.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

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27.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其中内服制主要管理

A、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B、商族以外的活动区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黄河中上游地区

28.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民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是

A、为了满足贵族掠夺土地和人口财富的私欲

B、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D、是周王室地位衰微的表现

30.《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31.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朝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物质基础

B.有利于各级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社会稳定

3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33.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表现在

A、中央机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

34.按时间先后排列清朝下列机构成立的顺序①南书房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内阁、六部

④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3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6.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

37.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

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兄终弟及弟

D.父子相传

38.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分天下三十六郡”的措施有利于

A.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土

B.避免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C.中央各部门的配合

D.各级地方官吏的选拔

39.西汉初期,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汉高祖在部分地区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有

①受周代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②企图借分封同姓子弟作王来确保刘家的天下③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需要分封子弟,促使社会恢复发展④消灭了异姓王后,迫切需

要分封同姓王共同治理诸侯国

A. ②③

B.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40.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大将兵权

D. 削弱地方势力

41.使节度使掌握军政财权和解除节度使的权力的皇帝分别是

A.唐太宗、宋太祖

B.唐玄宗、宋太祖

C.唐中宗、宋太宗

D.唐玄宗、宋太宗

42.为了解除唐朝后期及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序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范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④

43.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44.在巩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负有监察职责的是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②西汉的刺史③唐朝的观察史④明朝的按察司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5.隋朝时期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举措是

A.加强对相权的监督

B.设三司分割相权

C.在地方设三司分权

D.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

46.唐朝初年和明朝初年君主专制均得到加强。然而,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明初出现的却是政治黑暗、危机重重的局面。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关键在于唐明两朝

A.朝代的治国思想不同

B.皇帝的具体举措不同

C.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阶级关系状况不同

47.君主专制加强的一般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以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沿革史实中不符这一特点的有

A.汉武帝组建中(内)外朝

B.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C.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

D.明清分别设内阁和军机处

48.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皇帝

A.唐朝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朝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道兵部与吏部

49.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

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0.在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定七国之乱②颁布"推恩今" ③分封同姓王④削夺王国封地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2、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血缘关系的最主要措施是

A、按地域划分部落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向男性公民开放官职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公职人员的普选制

C、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D、公民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

4、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终身制、世袭制B.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C.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5、梭伦说:“我拿着一支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两方”是指

A.氏族贵族、奴隶

B.氏族贵族、平民

C.工商奴隶主、平民

D.工商奴隶主、奴隶

6、以下对雅典公民大会评述不正确的

A.公民大会为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公民大会成员经过选举产生

C.公民大会可以罢免执政官

D.可以驱逐不受人民欢迎的人物

7、下列通过抽签产生的是

A、五百人会议

B、十将军委员会

C、执政官

D、首席将军

8、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哪些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B雅典公民克里昂C·公民克里昂的妻子D、贵族布达拉斯的妻子

9、“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的死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10、希腊城邦文明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A、奴隶制文明的发展

B、奴隶武装起义

C、城邦内部的混乱D.亚历山大的进攻

11.以下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B.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

C.国家为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D.经过斗争,长期在雅典居住的外邦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12、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在于

A.彻底化解了社会矛盾

B.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C.创立了永恒的社会制度

D.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13、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东罗马帝国

14、《十二铜表法》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 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B.平民利益的保护伞 C.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 D.内容最全面的法律

15、公民法适用于A罗马公民B全帝国公民C外邦自由民D全体罗马人

16、下列不属于罗马法内容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自然法则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奴隶不应被看作财产17、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和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分别是

A.《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B.公民法、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新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十二铜表法》

18、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在罗马帝国统治地区通用

B.用来管理所有的罗马帝国的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19、罗马法发展的昌盛时期是

A、共和国建立后

B、帝国时期

C、共和国晚期

D、帝国后期

20、罗马法的作用突出表现在①调节罗马社会生活②解决社会冲突③维护罗马奴隶主统治

④调动公民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罗马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罗马法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罗马刑法

D、罗马公民法

22、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的含义是

A、帝国境内所有公民

B、仅指原帝国境内公民,不包括外邦自由民

C、除奴隶外的所有自由民

D、奴隶主贵族阶层

23、万民法在财产方面规定的主要思想是

A、保护奴隶主利益

B、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

D、保护奴隶制

24、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帮人约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16.8万人

B.约4.5万人

C.约7.5万人

D.约8.5万人

25、(08,广东理科基础)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26.(08宁夏文综)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27.(08海南单科)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28. 下列各项体现的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利或思想,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有

①2007年5月法国人民投票选举萨科齐为法国总统②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但总统有权否

决国会立法,国会以2/3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③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2007广东单科)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30.(2007上海单科)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B.雅典的广场C.美国的国会山D.英国的法院

31.(2007广东文科基础)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

32.迈锡尼文明充满好战尚武的气息,反映出的最主要问题是

A.自古以来的传统

B.抵御外来入侵的需要

C.新的君主制的出现

D.当时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紧张

33.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创立“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发放“观戏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34.希腊文明主要汲取了下列哪些文明的营养

A.中国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

B.中国文明与埃及文明

C.埃及文明与印度文明

D.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

35.希腊文明的起源应该追溯到

A.两河流域文明

B.地中海文明

C.古罗马文明

D.爱琴海文明

36.希腊城邦没落的根源是

A.城邦内部的混乱

B.奴隶制度

C.城邦间的战争

D.马其顿王国的征服

37.对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利弊,历来众说纷纭.苏格拉底认为“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A.可能导致国家权利的滥用和误用B.使雅典居民都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C.促进希腊的经济繁荣D.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38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C.以牙还牙,以眼还眼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9关于古罗马法律文献的叙述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公民法只包括成文法,不包括习惯法B.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C.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D.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0.公元前3世纪中期以前,罗马法律的使用范围包括

A.罗马帝国的公民B.罗马公民C.罗马帝国各行省上层人士D.外邦自由民

41.以下有关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一大特点

C.城邦中流行贵族制和民主制政体

D.是众多城市联合组成的国家形态

4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43.以下对五百人议事会的评价正确的是

A.负责审议并决定国家大事

B.负责公民大会的主持工作

C.负责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查

D.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44.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世时完成的法律汇编有

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查士丁尼新敕》③《查士丁尼法学总论》④《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45.2世纪的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其理解最正确的是

A.皇帝至高无上

B.皇帝高度重视法律

C.法律至高无上

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6.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维护财产公有制②对人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法律规范③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④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7.以下有关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是古罗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渊源

C.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

D.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48.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明显缺陷表现在①极少数的人享有民主权利②妇女和奴隶无民主权利③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无公民权④不利于雅典文明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9.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C.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D.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

5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 梭伦改革前

B. 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这政体的建立

1.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是

A.以议会与内阁为核心B.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结合

C.采取直接民主制形式D.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2《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规定表明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事成为一种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约

[思路分析]

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他们以法律形式逐渐取消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并限制王权。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

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例如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发展。

[解题过程]

《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但是“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例如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才逐步形成的。

所以本题选D。

3.美国国家制度的根基是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民主制

4.推动得意志统一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人民反对分裂

B.普鲁士的霸权主义

C.历史发展趋势

D.分裂状态阻碍经济的发展

5.英国的普选仅仅意味着对

A.国王的选举

B.上议院的选举

C. 下议院的选举

D.首相的选举

6.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有着重要影响的是

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C.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D.查理二世逃亡海外

7.英国人极力称道的“光荣革命”,是由于它

A.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政变就取得了成功

B.开创了两党联合行动的成功先例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

D.在英国完全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8.从社会权力转型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颁布表明了

A.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B.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9.《欧洲文化史》中写道:“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这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当时的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掌权D.大部分英国人还没有选举权

一位英国宪法权威人士曾说过:“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的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10.材料表明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权中A.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和议会平分国家权力C.仅仅掌握了外交权,其他权力被议会掌握D.只是一个傀儡,被他人操纵

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最主要特点是A.首相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B.实行内阁制C.虽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D.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体

12.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内阁是由国王任命来组阁的B.随着两党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C.包括首相在内的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D.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1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A.议会B.总统C.总理或首相D.大法官14.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是

A.是真正的民主,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利益B.避免了党派间的斗争,有利于稳定政局C.可以把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D.可以限制王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华盛顿说它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

15.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初期确立的国家机构是

A.松散的州际联盟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紧密的中央集权联邦制

16.华盛顿的话主要是针对什么?A.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B.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少控制力D.美国享有高度的民主制度

17.1787年宪法的保守性和局限性表现在①民主性不够广泛②允许奴隶制存在③不承认所有成年人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8.“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你是如何理解的?

A.一方面主张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另一方面,主张对政府要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B.美国是民主国家,应该让人民享有高度的自由,反对政府的管理C.应该用法律来规范个人和政府的行为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且政府应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应受到制约

19.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国家职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

20.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①没有直接立法权②不对国会负责③由选民间接选出④是国家元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右图是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体现的原则是

A.法律至上的原则B.州权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和民主的原则D.民主共和原则22.在二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当时对日本宣战的只能是A.总统B.国会C.中情局D.联邦法院

23.以下哪一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对美国1787年宪法影响最深刻?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洛克

24.美国1787年的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C.允许奴隶制存在D.三权分立

1796年9月17日,在第二届任期满前5个多月,华盛顿发表了《告别演说》,申明不再寻求第三届总统的决心,从而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确立了总统任职不超过两届的先例,并成为传统。

25.对下对华盛顿的做法最合适的评价是A.关心国家和社会,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B.不贪恋权势,品德高尚,为人民服务C.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D.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6.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①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制度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③制定了本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④开始了议会政治制度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27.以下关于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B.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C.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结果

D.殖民压迫使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

28、下列有关美国总统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②军队的总司令,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9.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两党竞选十分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A.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

B.进行文官制度的改变

C.两党相互牵制

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法国大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此后,出现过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等。但这过程中,法国的阶级基础一直没有改变。

30.从右图片《拿破仑加冕仪式》油画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A.恢复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拿破仑是值得称赞的英雄

C.法兰西共和制度的确立非常艰难D.罗马教皇控制着法国

31.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这句话的

含义是A.领导法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B.以共和政体维护国家独立

C.实行军事独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D.恢复法国的旧秩序

32.在英国与法国实行宪政(民主政治)的过程中,相同之处是

A.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B.民主与专制都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斗争

C.最后都通过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D.都受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

33.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了法国是什么政体?

A.君主立宪制国家B.总统制共和国C.君主专制国家D.无产阶级国家34.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是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1875年宪法

35.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B.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36.法国总统产生方式与美国不同,主要表现在A.他是由选民直接选出B.他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C.他是由参议院推举D.他是由众议院推举

37.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联邦共和政制的建立

D.得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38(08海南单科)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39.(08海南单科)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40.(08,广东理基)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下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威廉·李卜克内西

41.从材料说明德意志帝国的什么特色? A.德意志帝国强烈的军国主义特色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德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快D.德国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扩张,威胁世界各国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第18条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及结束。”

4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B.军国主义色彩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43.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机构是A.联邦议会B.帝国国会C.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D.帝国各邦

44.《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791年宪法》的相似点是

A.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B.都限制王权C.都体现中央集权原则D.都体现民主原则

45.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①选举②议会立法③保留君主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6.得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7. “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①德意志帝国的专制主义色彩②军队在帝国中的重要作用③德意志帝国中的军国主义色彩④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的影响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48. .(2007广东文基)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49.(2007海南历史单科)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50.(2007海南历史单科)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领事裁判权

2.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是

A.割占香港岛B.协定关税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B.毒害中国人民C.打开中国市场D.寻找战争借口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虎门销烟损害英商的利益B.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和财富

C.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南京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从此相继入侵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析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6.通过《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破坏了中国的①领土主权②司法主权③关税主权④贸易主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8.《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A.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尚未打开B.中国人民抵制洋货

C.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尖锐D.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9.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他所说的“奇局”应理解为

A.太平天国运动空前浩大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

C.外国资本主义船坚炮利D.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征服世界的潮流

10.1860年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英军

D.法军

11.下列事务中属于总理衙门经管的有:①选拔官吏②通商事务③外交事务④其它洋务事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分田”的规定,其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13.《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于实施B.中外反动势力日趋勾结,敌我力量悬殊C.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本性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时机14.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勒索的白银总数达

A.2亿两B.2.3亿两C.2.5亿两D.2.8亿两

1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 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17.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避战求和"的投降政策B.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C.清军将领大部分贪生怕死D.日本有英美等国支持

18.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B.美国希望日本成为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C.日本明治维新后,通过对外侵略来发展资本主义D.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19.《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是以下哪种矛盾的结果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C、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矛盾

2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22.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其根本相同点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欺骗人民群众

C.讨好外国势力

D.笼络地方大员

2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

24.我国下列城市被外国资本主义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①南京②天津

③上海④杭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25.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反抗西方列强侵略斗争的不同点是

A.以武力反抗外国侵略军

B.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所镇压

C.发布文告反对西方侵略

D.区别对待西方先进文化与列强的侵略

26.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有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27.造成太平天国与古代农民起义具有新的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阶级不同B.所处时代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组成成分不同2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②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了天京变乱。③战略上失误,偏师北伐,导致失败,④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9.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B.反满兴汉C.反对民族压迫D.反清封建统治

30.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31.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B.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D.革命派所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32.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3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4.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A.号召人民为真理而斗争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认识到了一战的实质D.向巴黎和会致意

35.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完全没有实现的是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收回山东权益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6.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③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7.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

38.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A.外争国权B.废除《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9.《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于

A.学生罢课B.商人罢市C.工人罢工D.工商学的联合斗争

40.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4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和约签字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2.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4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B.它在反帝反封建上比辛亥革命具有彻底性

C.它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D.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44.(08广东单科)《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45.(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6.(08广东单科)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47.(08广东单科)“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48..(08广东理科基础) “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49.(08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0.(08江苏单科)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典练习)

1.空想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是否对未来提出美好的构想

C.是否主张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D.是否主张改善工人生活

2.《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C.巴黎公社革命的开始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

①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昭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③揭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4.巴黎公社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

A.坚持暴力革命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依靠工农联盟D.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5.巴黎公社革命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

A. 没有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B.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

C.没有依靠工农联盟

D.没有改善装备

6.公社委员主要由工人组成,并规定他们的最高工资,这说明巴黎公社是

A.工人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农民政权 D.人民民主专政

7.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有

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②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正确。

③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④公社战士在同强大的敌人战斗时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誓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对《国际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在十月革命的枪声和火光中诞生的

B. 作者是鲍狄埃和狄盖特

C.主调是推翻资产阶级,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强调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并体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精神

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

1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有

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②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④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1.俄国十月革命不同于过去的一切革命,主要是因为

A.是无产阶级领导

B.采用暴力方式

C.由城市到农村

D.目的是消灭剥削制度

12.俄国十月革命其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建立了工兵农苏维埃政府

B.推翻了临时政府和粉碎了资本主义经济势力

C.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

13.1917年沙俄政权和临时政府面临的共同危机是

①经济落后②社会矛盾尖锐③人民生活困苦④对外战争加重人民的痛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4.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

A.沙皇专制制度非常落后 B.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

C.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D.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成熟的革命政党

15.体现《四月提纲》精神的有

①阿芙乐尔的炮声②《和平法令》③《土地法令》④人民委员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6.最能反映当时人民愿望的是

A.《和平法令》

B.《土地法令》

C.组成人民委员会

D.实行民主选举

17.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代表广大群众和民族利益

④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0.抗日民族统一战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 .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 . 两党对日本侵略态度不同

C . 两党的阶级立场不同

D . 两党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21.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 . 辽沈战役

B . 渡江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22.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 .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 国民的反动统治的腐朽

C . 战略战术正确

D . 有一支人民军队并开展武装斗争

23.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 .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 .基于国民党亲英美派对蒋介石积极营救的考虑

24.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包括

A . 打倒军阀

B .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 . 实现共产主义

D .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5.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①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②标志中国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的历史结束③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A.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6、第一次实践了“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者”这一观点的是

A 、巴黎公社

B 、“新和谐公社”

C 、俄国二月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27、《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因为它

A .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B .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C .第一次指出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D .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8、右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A 、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 、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

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2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结合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始于

A .一大

B .二大

C .三大

D .八七会议

30、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取得革命的胜利的

历史事件是:

图一 列宁 图二 攻打冬宫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

C、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失败

D、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

31、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C、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32、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33、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强

34、下列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B.敌后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有对立,但互为依存35、“我们在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认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36、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独裁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7、下列关于各会议的表述有误的是

①“一大”宣告了中共的成立②“二大”修改了奋斗目标③“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⑤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⑦中共七大围绕着未来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而召开的⑧国民党“六大”签署了“双十协定”

A、③⑥⑧

B、⑤⑦⑧

C、②③

D、⑥⑧

38.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群众基础扩大

D.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39.毛泽东说:“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有

①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②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关联③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最坚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④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0.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是

A.中共的大力支持

B.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

C.国民党和孙中山的转变

D.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需要

41.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

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42.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43.(07广东单科)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A.美英法B.英法俄C.美法德D.英法德

44.(2007江苏单科)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

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

③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④国共两党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45.(2007江苏单科)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④

46.(08,广东文基)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08,广东文基)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48.(08,广东理基)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49.(08,广东单科)“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50.(08,广东单科)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权的对立 2.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3. 17、18世纪,英国的重要制度创新主要有 ①责任阁制②君主立宪制③两党制④制⑤代议制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国的确立 C.法国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5.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6.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 B.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8.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主义 9.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 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 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 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 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8课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3.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4.正确分析英国代议制在其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由学生回答,再投影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的相片),为什么英国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权?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 (二)讲授新课: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投影:《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教师讲述: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 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 教师总结讲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可见,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过渡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进一步从国王向议会转移的历史。 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pdf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 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 自省达到良知。 【篇二】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高考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作用、影响及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区分宗法制与分封制。 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了解秦的统一过程。皇帝制度和中央政府的确立。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目标: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易错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学目标:了解汉代、唐朝三省六部制、北宋、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通过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考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易错点:区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 第一单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目标: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目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推荐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 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 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 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一、客观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3.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 宋太祖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措施是() A. 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 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C. 设专职人员管理地方财政 D. 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4.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 () A. 皇帝能直接指挥中央官员 B. 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C. 军机处能迅速处理政务 D.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5.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首先进行的是哪方面的改革() A. 军事 B. 政治 C. 文化 D. 经济 6. 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 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 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 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力 7. 对罗马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 B.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C. 罗马法本质是保护资产阶级的权利 D. 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8. 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 A. 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 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C. 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9. 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 工人武装通过起义夺取政权 B. 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 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 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 10. 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 使所有美国人都拥有平等权利 C.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D. 有效地维护了共和制度 11.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2.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是因为林肯() A. 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统治 B.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D.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13. 美国的以下选举受两党操纵的有() ①总统选举②参议员和众议员选举③州长选举④市长选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4. 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 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B. 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 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 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15.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不同在于() A. 国家元首 B.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C. 对议会负责 D. 提名组成内阁政府 16. 根据各国宪法,有权解散议会(国会)的是() ①英国国王②美国总统③法国总统④德国皇帝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17.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系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 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孔庙、杏坛、牌坊、孔子塑像、周游列国图、讲学图等)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二)孔子的思想 教材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介绍了几个方面? 情境体验:孔子问答(学生模拟孔子及其学生、国君对话)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模拟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仁”?孔子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 “礼”的学说 模拟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口二府三司力、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步演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认识唐代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习原始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我国古代曾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进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初步认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的确立及其演变。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凌烟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一朝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凌烟阁内更是供奉着贞观年间的主要功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名相。 试问,唐太宗一共在朝23年,为何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之多呢?这和当

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板书】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上节课已学习过;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六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控制着中央的权力。那么,皇帝是如何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权。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他们谁也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这样,就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皇权得到了加强。具体的,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所以,门下省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了门下省的同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重要一环。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

韶关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笔记 必修三 一、中国古代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产生发展 (1)背景 政治:周王室衰微,士阶层崛起,分封制崩溃大变革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思想:私学兴起,文人群体壮大,百家争鸣 (2)内容 A、道家:老子——哲学思想:道;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齐物逍遥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 B、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C、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D、儒家(先秦儒学):孔子——核心:仁和礼;政治思想:德治;天道观: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3)影响 A、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的思想成果,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儒家、道家、法家)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对当时与日后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 2、西汉时期:新儒学——确立正统思想 (1)背景 A、政治上:政治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发展大一统事业 B、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 C、思想上: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_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内容;无为而治;地位:汉初的指导思想 (2)内容 新-------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多种学派思想 内容:天人感应——基础 君权神授——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权力的有限性——仁政 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标准 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措施 A、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B、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C、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