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单元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单元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单元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单元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

答案D

2.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下列各项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②它在处理领土问题上根本未履行民族自决的原则③它无视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④美国在该体系中并未谋得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C

3.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答案D

4.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答案C

5.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参战各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各国人民都希望一战是“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热切盼望和会签订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凡尔赛和约》没有实现各国人民的愿望,主要是因为它()

①对德国的处置不够严厉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③建立在帝国主义各国相互妥协的

基础之上④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6.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答案D

7.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

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

C.一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

D.英国实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

答案B

8.在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同意撤销部分在华的外国电台,英法同意交还威海卫与广州湾。它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尊重中国的独立

B.逐渐恢复中国的主权

C.为日本做出表率

D.平息中国的反帝怒潮

答案D

9.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10.苏维埃俄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不包括()

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B.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

D.出席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国际会议

答案A

11.《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奥斯汀·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上述三人对《洛迦诺公约》的评价()

A.符合实际

B.对公约的作用有所夸大

C.毫无道理

D.属于外交辞令,不反映其真正想法

答案B

12.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A.《洛迦诺公约》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D.《非战公约》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0分,第15题14分,共52分)

13.观察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图一巴黎和会图二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

图三日军占领山东青岛图四华盛顿会议会场

图五德国外长(左)和苏俄外长(右)在拉巴洛交谈

(1)根据图一,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2分)

(2)根据图二,说明国际联盟成立后的操纵国。根据国联盟约的规定,哪些国家不能加入该组织?(4分)

(3)图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3分)

(4)结合图四,写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主要条约。(3分)

(5)简析图五所示事件对于苏俄的重大意义。(6分)

答案(1)处理战败国。

(2)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所操纵。苏俄及战败国不能加入国联。

(3)一战爆发后,日本利用对德宣战的机会,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和青岛。

(4)《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5)苏俄同德国缔结了《拉巴洛条约》。这一条约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是苏俄早期外交取得的一次重大成果。

材料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国际电信联盟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1865年成立)

材料二第22条(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国际联盟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成果,是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则集以往国际组织一切进步和经验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国际联盟的成果,堪称20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高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4分)

(2)概括材料二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何进步性。(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联。(8分)

答案(1)工业革命使各国间交往密切,世界又成为一个整体,行业性组织建立,为国联建立奠定基础;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兴起。

(2)实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地、维护统治的隐蔽手段。

进步性: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国际法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的国际冲突,即国际化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证明国际托管殖民地的可行性,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3)积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消极:实质是英法操纵,维护霸权和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权威性,不能有效制止战争。

材料一第119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予主要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第22条,(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委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三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列宁全集》

材料四第一条,(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九国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什么方面问题的规定?体现了巴黎和会的什么性质?(2分)

(2)材料三中“一小撮人”具体指哪些国家?其中在中国获益最大的是哪国?具体情况怎样?(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三“对多数人进行剥削”为什么成为一种“权利”?(2分)

(4)材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6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5)材料四“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2分)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答案(1)关于处置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的规定。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性质。

(2)英、法、日。日本。合法地获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英法等国

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国联盟约的规定使它们的侵略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4)指日本趁一战之机出兵中国,攫取在华的各种权利,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通过《凡尔赛和约》,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巩固,威胁到美国利益。美国。

(5)反对一国独霸,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