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5.8 有理数乘方

5.8 有理数乘方

5.8 有理数乘方
5.8 有理数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1)

有理数的乘方(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l 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_____________次; (2)5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__________个,为了简便能够记作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分小组合作学习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 ,n叫做 .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能够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能够读 作 . 三、释疑解惑 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3)×(—2.3)×(—2.3)×(—2.3)×(—2.3)= . 2)、(—14)×(—14)×(—14)×(—14 )= . 3)x ?x ?x ?……?x (2008个)= 2、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 归纳: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 . 3、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四、随堂测评 1、填空 1)底数是-1,指数是91的幂写做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 2)(-3)3的意义是_________,-33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5个13 相乘写成__________, 1 3的5次幂写成_________. 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1)()24- ; (2)42- (3)3 23??- ??? ; (4)223- 五、归纳小结 1、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个小结 运算 加 减 乘 除 乘方 运算结果 和

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

1.5.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后,继续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对有理数的巩固和提高。本节从小学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通过正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体积的实例引出乘方的概念,不过以前学过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现在则扩充到有理数范围,而混合运算的内容也包含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接着结合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介绍了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方法。而混合运算的内容也包含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所以教科书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及其他内容的关系是统筹考虑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方的意义。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谈论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的乐 趣,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由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 2、教学难点:由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师: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今天老师要现场制作拉面。首先将面揉搓成1 根长条,这里用绳子代替,我们只考虑面条的根数。手握两端用 力拉长,然后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为了同学们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开,现在面条是几根?我继续拉扣一次,面条是几根? 生齐答:2 根;4 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 次) 提问:(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 (2)观察等式右边的算式,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它们? (引出课题,板书:§ 1.5.1 有理数的乘方) 结合学生熟悉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x 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 ? a? a及他们的简单记法,让学生思考:若干个相同的因数相乘是一种新的运算。几个相同因数a 相乘的运算就是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探究新知 (1)分小组学习教科书P41 页,能结合教科书中的示意图,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下列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师生共同归纳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9.有理数的乘方(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 记作 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水平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新版教科书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水平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实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第四环节:随堂演练,符号法则;第五环节:联系拓广,发散思维;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 活动目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体会细胞分裂的述度非常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中需要使用乘法运算计算五小时一个细胞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这个过程不要一次完成,而应让学生仔细分析,逐步完成,并依次类推,如果一次分裂成2个,第2次分裂成2×2个,第三次分裂成2×2×2个.因为五小时要分裂10次,所以第十次分裂成2×2×2………×2×2个.得到这个结果时要指出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速度非常快的事实.二是要指出这种表示方法很复杂,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210 ,表示1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 活动内容:1.归纳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符号表示法,定义乘方运算的概念。 2.通过练习熟悉乘方运算的相关概念. 填空: (1)(-2)10 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3)12表示______个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 (3)( 1/3)8的指数是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 (4)3.65的指数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x m 表示____个_____相乘,指数是______,底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6×6×6; (2)2.1×2.1; (3)(-3)(-3)(-3)(-3); (4) 2 121212121????.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水平,建立符号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 课标解读

有理数的乘方课标解读 1.有理数的乘方是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在小学里,学生掌握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现在则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应当注意,乘方也是一种运算,是继加、减、乘、除法运算之后学习的第五种运算,因此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的认识,并且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数的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方是利用乘法来定义的,因此,可以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由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法运算步骤一样,都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为以后学习整式的加减、解方程、不等式和分式的运算等奠定基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内容涵盖了有理数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运算的小结.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及相关的运算律,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3.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一节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宏观世界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能够对较大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另一方面要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基本要领和方法,了解科学记数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今后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奠定基础. 《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强调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大数将在近似数和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经常应用.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有理数的乘方(一)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等相关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新知归纳,例题,练习先做再讲,反思小结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展示讲解,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点拨,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和括号的正确处理 四:学情分析:基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平方,立方等简单的乘方运算,对于复杂一点的乘方运算易于接受和理解,故本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新知识,老师引导为辅的生本教学模式,从而最大化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真正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准备1:将下列预习作业完成在预习作业本上。 预习教材第41—4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总结有理数乘方相关概念,并举例说明。 2:归纳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并尝试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法则。 3:写出1—20共20个自然数的平方值和1---10共10个自然数的立方值。 4:尝试完成教材第42页练习1,2题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说明:1:前两问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去认真阅读教材,仔细思考才能回答完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预习,独立自主专研的学习习惯。2:由于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中,经常用到1—20共20个自然数的平方值和1---10共10个自然数的立方值,故设计此问,若学生能够熟练记住最好。3:设计第四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利用新知去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4:该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前一天完成,由老师先批改再在课堂上使用) 学生上课前准备2:①:老师公布预习作业等级,表扬预习作业完成优秀的同学。

《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解读

n 7 ( 为 ( )2 ,而不能写成 ,-1 的平方为 (-1)2 ,而不能写成 -12 . ( 《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 1 乘方的意义(重点) (1)乘方的定义:求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6 4 个a 4 8 (2)乘方的形式: a ? a ? ... ? a = a n . (3) a n 的读法与理解: a n 读作 a 的 n 次幂(或 a 的 n 次方),a 、n 与 a n 的理解 如图. 底数 a n 指数 幂 难点: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1 )乘方与加减乘除意义,也是一种运算,但它是一 种特殊的运算(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注意: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加减运算是一级运算,乘除是二级运算,乘方、开方(今后将学到)是三 级运算; (3)一个数可以看作它本身的一次方; (4)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写指数,如 2 3 的平方 2 2 2 3 3 【例 1】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3 3 3 3 1 (1) ? ? ? ;(2) ? 3 ? 3 ? 3 ? 3; 5 5 5 5 4 (3)(-3) ? (-3) ? (-3);(4) - 2 ? 2 ? 2 ? 2. 解析:本题旨在强化对乘方的意义的理解,要分清底数和指数. 答案: 3 3 3 3 3 (1) ? ? ? = ( ) 4 ; 5 5 5 5 5 1 1 33 (2) ? 3 ? 3 ? 3 ? 3 = ? 33 = ; 4 4 4 (3)(-3) ? (-3) ? (-3) = (-3)3 ; (4) - 2 ? 2 ? 2 ? 2 = -24. 规律总结: 1)底数是分数和负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指数写在括 号的外面.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_122(0)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邹丹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根据新课改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六个方面逐一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2、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2)3 (-与23 -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

定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在增强教学形象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5.1、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有理数的乘方典型练习题

有理数的乘方典例解析及练习 【知识梳理】 1.乘方的有关概念. (1)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 叫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幂(a 的n 次方). (2)乘方的意义:a n 表示n 个a 相乘. n a n a a a a a =????4484476Λ个 (3)写法的注意: 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底数一定要打括号,不然意义就全变了. 如:(32- )2=(32-)×(32-),表示两个32- 相乘. 而322-= 322?-,表示2个2相乘的积除以3的相反数. 2.a n 与-a n 的区别. (1)a n 表示n 个a 相乘,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 (2)-a n 表示n 个a 乘积的相反数,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的相反数. 如:(-2)3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方,表示3个(-2)相乘. (-2)3=(-2)×(-2)×(-2)=-8. -23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方的相反数.-23=-(2×2×2)=-8. 注:(-2)3与-23的结果虽然都是-8,但表示的含义并不同. 3.乘方运算的符号规律.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3)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4)0的奇数次幂,偶次幂都是0. 所以,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正数或0.

4.乘方如何运算? 乘方运算就是根据乘方的意义把它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如:33=333=27. 5. 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记成 a10n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 科学记数法。 注意: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 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 1,如原数有 8 位整数,指数就是7。 【重点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乘方的运算。 【典例解析】 例1、计算: (1)35;(2)(—2)4;(3)—24;(4)—(—4)2(5)3×52. 解:(1)35=3×3×3×3×3=243; (2)(—2)4=(—2)×(—2)×(—2)×(—2)=16; (3)—24=—2×2×2×2=—16; (4)—(—4)2=—(—4)×(—4)×(—4)×(—4)=—256; (5)3×52=3×5×5=75. 说明:计算乘方,一定要分清底数和指数,特别注意(2)、(3)两小题的区别. 例2、计算: (1)3×23(2)(2×3)3 (3)(-32)3 解:(1)3×23=3×2×2×2=24 (2)(2×3)3=63=6×6×6=216 (3)(-32)3=(-6)3=(-6)(-6)(-6)=-216 注意: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3、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毫米. (1)对折2次后,厚度多少毫米? (2)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 分析:要求每次对折后纸的厚度,应先求出每次折叠后纸的层数,再用每张纸的厚度×纸的层数即可. 纸的对折次数与纸的层数关系如下:

人教版七上1.5 有理数的乘方(含答案)

1.5 有理数的乘方 一、选择 1.-│(-1)100│等于( ) A.-100 B.100 C.-1 D.1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4)2=-42 B. 655 4 +>+ C.(22-12)=22-12+ D.(-2)2=4 3.下列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32 与23 B.-23 与(-2)3 C.-32 与(-3)2 D.[-2×(-3)]2 与2×(-3)2 4.a 和b 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各组中不互为相反数的是( ) A.a 3 和b 3 B.a 2 和b 2 C.-a 和-b D. 2 2 a b 与 5.已知数549039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5.5×105, 则所得近似数精确到( ) A.十位 B.千位 C.万位 D.百位 6.把30.9740四舍五入,使其精确到十分位, 那么所得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7.把30974四舍五入,使其精确到千位,那么所得的近似数是( ) A.3.10×105 B.3.10×104 C.3.10×103 D.3.09×105 8.把0.00156四舍五入,使其精确到千分位,那么所得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为( ) A.1 B.1,5 C.2 D.0,0,2 9.把1999.728四舍五入,使其精确到十位,那么所得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为( ) A.1,9,9 B.1,9,9,9 C.2,0,0 D.2,0 10.把0.01056四舍五入,使其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所得近似数精确到( ) A.千分位 B.万分位 C.百分位 D.十万分位 二、填空 1.底数是-1,指数是91的幂写做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 2.(-3)3的意义是_________,-33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5个 13 相乘写成__________, 13 的5次幂写成_________. 4.把下列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800=__________;613400=__________. 5. 310 的倒数的相反数的4次幂等于__________. 6. 11 7 -的立方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 7.3.6万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 8.3.5×105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 三、解答 1.计算 (1)(-1)31; (2)(-0.1)6; (3)05; (4)-74. 2.计算 (1) 2 2 2 3 32513 1.2(0.3)(3)(1)3??-?÷-+-?-÷- ??? ; (2) 2 2 21 (2)2(10)4----?-; (3) 32 12(0.5)(2)(8)2??-?-?-?- ?? ?.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水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7900000km. (2)冥王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00000000km. (3)地球上陆地的面积约为149000000km 2. (4)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361000000km 2. 4.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9541(精确到十分位); (2)2.5678(精确到0.01); (3)14945(精确到万位); (4)4995(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5)1.0025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5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 乘方的意义

2.5有理数的乘方1 第1课时乘方的意义 教材分析:乘方运算是一种有理数新的运算,构成了有理数的三级运算,在以后的内容中,广泛使用乘方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方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计算表示,了解乘方运算的必要。 教学重点:乘方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乘方结果符合的确定。 教学流程:乘方概念→乘方计算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学生兴趣问题引入 [师]假设一张厚度为0.09mm的纸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将超过你的身高?你能算吗? [生]1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mm,2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mm,14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2……×2≈1.47m。 14 2 为了表示简便,我们把2×2×2……×2记为214。 14个2 [师]如果对于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a×a×a×a×……×a我们也将之记为a n。 n个a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a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Power),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把a n读做a的n次方。 二、乘方的意义举例: 1、几种常见的乘方 [师]怎样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呢? [生]5×5平方单位,5×5×5立方单位。 [师]我们可以把5×5记做52,读作5的平方,5×5=52=25; 5×5×5记作53,读作5的立方,即5×5×5=53=125。 注意: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二次方也叫做平方,如52通常读做5的平方;三次方也叫做立方,如53可读做5的立方。 做一做 1、(口答)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 (1)(-6)×(-6)×(-6) (2)2 3 × 2 3 × 2 3 × 2 3 2、把(-1 2 )5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 10个(-2) 32)×(-2)×(-2)×…×(-2 [师]注意: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如(-5)3,(2 3 )4 三、利用乘方定义计算

《有理数的乘方》典型例题

《有理数的乘方》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4)3(-;(2)3)8(-;(3)4)3 1(- 分析 根据乘方的意义可以直接用乘法来求出各乘方的值. 解 (1).81)3()3()3()3()3(4=-?-?-?-=- (2).512)8()8()8()8(3-=-?-?-=- (3).81 1)31()31()31()31()31(4=-?-?-?-=- 说明:(1)4)3(-不能写成43-或(-3)×4,同理3)8(-和4)3 1(-也不能如此书写;(2)观察该题可以发现负数的乘方,当指数是偶数时其乘方的值为正,当指数为奇数时其乘方的值为负.由此我们在计算负数的乘方时也可以先根据这一规律来确定乘方的符号,再计算正数的乘方. 例2 计算: (1)3)7(--;(2)45.0- 分析 (1)中只要求出3)7(-,就可求出3)7(--; (2)中需注意的是44)5.0(5.0-≠-. 解 (1)3437)7()7(333==--=-- (2)0625.05.04=- 例3 计算12104)25.0(?-的值. 分析 直接求10)25.0(-和124比较麻烦,但细观察可以发现 个个12121010104444 25.025.025.0)25.0(???=??==-.这就提醒我们利用乘法的交 换律和结合律就比较容易求出结果了. 解 12104)25.0(?- 1210425.0?= 个个1210444 25.025.025.0???????= )44( )425.0()425.0()425.0(10????????= 个

16 11110????= 个 .16= 说明: 当发现一个题算起来比较麻烦时,我们就应该细观察、多动脑,尽可能找出简便的方法来. 例4 选择题: (1)在绝对值小于100的整数中,可以写成整数平方的数共( )个. A .18 B .19 C .10 D .9 (2)在绝对值小于100的整数中,可以写成整数立方的数共有( )个. A .7 B .8 C .10 D .12 分析 (1)绝对值小于100的整数共199个;0,±1,±2,…,±99,由于任何整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所以满足题意的数应在0,1,…,99中寻找.819,648,497,366,255,164,93,42,11,002222222222==========,而100102=(不合题意),所以共计10个数. (2)负整数的立方仍然是负数,且可以看做与正数的立方是成对的,比如有6443=,就有64)4(3-=-,只有03是个特殊情况,因此,在所给范围内可写成整数立方的数的个数必为奇数. 解 (1)选C (2)选A . 说明:(1)从课本中用黑体字给出的乘方的符号规律地可以知道,负数不可能等于某个有理数的偶数次幂,但可能是某个负数的奇数次幂. (2)第(2)问还可以怎样给出呢?如果把其中的“D ”改为13个,你又怎样解出呢?要学会给自己提出问题,要学会经常与同学一起研究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优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 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 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 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 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 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 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 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 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 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 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 ·a ,记作a2,读作a 的平方(或a 的二次方);a ·a ·a 作a3,读作a 的立方(或a 的三次方);那么,a ·a ·a ·a 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 ·a ·a ·a ·a 呢? 434 21Λ个 n a a a a ?? (n 是正整数)呢? 在小学对于字母a 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a 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二讲授新课 1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一般地,在a n 中,a 取任意有理数,n 取正整数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 以读作a 的n 次幂。 3.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n a 就是表示n 个a 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例1 计算: (1)2,??? ??212,??? ??322,24 ; (2)-2,??? ??-212,??? ??-323,(-2)4; (3)0,02,03,04 教师指出:2就是21,指数1通常不写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 (1)模向观察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2)纵向观察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什么数 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当a >0时,a n >0(n 是正整数);

有理数的乘方讲义

有理数的乘方 引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63个2 第64格=2×2×······×2=263 【知识点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a·…·a=a n

a n 读作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 其中a 是底数,n 是指数。 【例1】 把下列各数写成乘方的形式 (1) (-6)×(-6) ×(-6) (2) 32323232??? (3)- 2×2×2×2 变式训练 读出下列个数,并指出其中的底数和指数 1) 在(-9)7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或读作 ; 2) 在83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或读作 ; 3) 在 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4) 在-24中,底数是 ,指数是 ; 5)在 5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知识点三】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例2】 计算 1) (-3)4 2) -3 4 443?? ? ??

有理数乘方教材分析

2.9 《有理数的乘方》教材分析 孙丽颖 《有理数的乘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3册第二章第9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在生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归纳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也是本章的难点,是除了加、减、乘、除外的第五种运算,正像整数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写形式,乘方则是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写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实例应有的计算结果,并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知识迁移等探求乘方的运算方法。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为今后开展混合运算的教学做好铺垫,能初步了解并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逐步养成观察并发现规律的意识. 根据有理数的乘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由于初一学生刚学习了负数,在有理数符号运算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如n (-和n a a) -的区别、意义。 要有清晰的前进方向,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及已经确定的重难点,本节课我制定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在过程与方法上,则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对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让他们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动手练习,观察、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通过让学生对具体事例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杨晓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是在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的,是对有理数乘法的拓展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搭桥铺路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理解正数、负数正整数次幂的符号规律。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联想、猜想、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思想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散;再加上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寻找新旧知识切入点逐步导出乘方的意义。学法上注重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猜想,探索乘方的意义,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们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复习引导,探究新知。 引例: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简记为a2,读作a 的平方(二次方);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可表示为。简记为a3,读作a 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a·a·a·a 可以简记为a4,读作a的四次方; a·a·a·a·a.可以简记为a5,读作a的五次方; a·a·a·a·a·a.可以简记为a6,读作a的六次方……。 依此类推,如果有n个a相乘又怎样表示呢? 1

有理数乘方教案

2.9有理数乘方(1)教案 备课组:数学组 备课时间:2016、10、9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计算。 教法:学生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课本,练习本 【基础部分】 1、确定下列各式积的符号并计算: (1)2×(-2.5); (2)(-5)×(-7); (3)(-4)×6; (4) (?4)×5×(?0.25) . 2、计算:(1)3×3×3×3×3= ; (2)(12-)×(12-)×(12-)×(12-)×(12 -)= . 【自主学习】 1、通过上面的探索,归纳乘方相关内容: (1) a ×a 可记为____.读作_____________。 (2) a ×a ×a 可记为____.读作-__________。 (3) 2×2×2×2×2×2可记为__..读作___________。 (4) a ×a ×a ×a …×a 可记为___..读作___________。 (5)求n 个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6)在a n 中,a 叫作,n 叫作,a n 读作 (又叫a 的n 次幂). 注意: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立方. 2、根据幂的相关知识填空: (1)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52读作____或读作____。 (2)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3) 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4) a ,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拓展部分】 3、计算下列各题、.并思考: (1) (2) (3)你发现了正数幂与负数幂的符号有什么特点? 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写出正数幂与负数幂的符号的特点: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已经理解并初步学会? 【检测部分】 1、填空题 (2)(-6)5中,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 -65中,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 ?323253534 433相同吗与相同吗?与??? ??-??? ??-??? ??()()?21,21,1,15 4710是正数还是负数??? ??-??? ??---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中第五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后的一个有关有理数的运算。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乘法中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单表示方法,它作为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科学记数法,进行幂的五种运算、整式加减等知识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a 2 , 正方体的体 积 a 3 ,同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观察力、倾听及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正整数幂的正负。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与四环节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验感受,激发兴趣 做游戏:拿出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的纸,让学生动手折纸。 对折1次后,纸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后变成几层?按照刚才折纸的规律,将一张足够长的纸连续20次,应该是多少层? 第1次对折的层数是:2 第2次对折的层数是:2×2 第3次对折的层数是:2×2×2 第20次对折的层数是:2×2×2×2……×2 20个2 20个2相乘的结果是多少?如果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折纸的高度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得多,你相信吗?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切实体验感受,激发其寻求规律的欲望,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比较概括,提炼概念 问题:1.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为多少? (课件出示) 5×5=52=25 5×5×5=53 =12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