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

第3篇宏观理论体系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简述理由)

1.对于货币非中性的解释,古典经济学家通过错觉理论来解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价格黏性来解释。

【答案】√

【解析】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的感觉,产生货币幻觉。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平。

2.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可能是黏性的。

【答案】√

【解析】价格和工资具有黏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价格完全伸缩性观点的不完全接受,主要体现为对凯恩斯工资刚性的坚持和修正。

3.古典的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答案】√

【解析】长期,错误的价格预期得到纠正,货币幻觉消失,实际工资、产量和就业就会回到各自的自然律水平上去。

4.与新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新凯恩斯主义者不承认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人是非理性的。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理性预期的假设,但不接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市场出清和工资、价格有充分弹性的观点。

5.根据凯恩斯主义模型,在短期由于价格黏性使经济不能迅速恢复一般均衡,在长期中,价格的灵活调整最终将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模型假定市场非出清,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市场出现非均衡。

6.新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都在理论上承认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因此关于制定并实施经济的财政政策,两者并无分歧。

【答案】×

【解析】早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并没有研究财政政策,巴罗认为公债是中性的,政府通过预算赤字、减税举债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无效。这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7.理性预期主义假设人们不会犯错误。

【答案】×

【解析】理性预期可从三方面来理解:经济主体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利用所有的资源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经济主体会随时对预期作出修正,避免犯系统性的错误。题中说法太过绝对。

二、选择题(在括号填上正确答案,并简述理由)

1.根据理性预期理论()。

A.人们在预测通货膨胀时不会犯错误

B.在短期失业率将保持在自然率水平

C.通货膨胀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

D.以上都是正确的

【答案】A

【解析】长期失业率保持在自然率水平,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在短期,通货膨胀受到失业率和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的影响。

2.有关凯恩斯主义者和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正确的是()。

A.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古典主义认为不是。

B.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总是处于不均衡状态,古典主义认为是。

C.凯恩斯主义认为大多数人处于相同的原因进行储蓄和投资,古典主义认为不是。

D.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不一定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古典主义认为是。

【答案】D

【解析】凯恩斯的通论主要探讨了就业的问题,因此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出清状态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使经济达到均衡。

3.与凯恩斯主义有关的理论是()。

A.总需求

B.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

C.黏性工资

D.积极的政府

E.以上各项均是

【答案】E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要探讨总需求问题,认为失业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希克斯等人综合出的IS LM

模型反应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新凯恩斯主义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定作出了修正,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具有黏性的;凯恩斯主义属于政府干预主义。

4.认为由于时滞的存在,政府有意刺激或紧缩经济将会使得经济变得更加不稳定的是()。

A.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D.供给学派

【答案】B

【解析】从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到针对问题而执行的政策全部产生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步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由于政策的时间滞后,政策不仅不能熨平经济周期,反而使得经济的运行更加不稳定。这就是货币主义不赞成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的主要论据之一。

5.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劳动供大于求时()。

A.会产生非自愿失业,但工资不会下降

B.工资会下降,但不会产生非自愿失业

C.会产生非自愿失业,工资也会下降

D.不会产生非自愿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

【答案】A

【解析】劳动供大于求时,表明存在一大批不愿意失业的工人,由于社会所提供的岗位低于求职者所需,因此产生非自愿失业;工资并不会下降,因为工资存在向下的刚性。

6.在公债能否影响经济的问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

B.新古典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

C.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长期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

D.新古典主义认为,短期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长期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

【答案】B

【解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公债哲学”,认为公债是非中性的,是有益的。

三、问答题

1.新古典经济学派相信并依赖于哪些假设条件?

答:新古典经济学派相信并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

(1)个体利益最大化。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条件。

(2)理性预期。经济主体会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在长期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这一假设包含三层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总是力求最大化利益;②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得到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他们会随时随地根据得到的信息来修正预期。

(3)市场出清。无论工资还是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

(4)自然率假说。即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充分就业的观点。

答:(1)凯恩斯主义关于充分就业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会存在失业。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源于三大基本经济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规律。要增加有效需求就只能依靠政府的作用,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2)货币主义关于充分就业的观点

货币主义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同样认为自由竞争能够让经济保持在或趋向于充分就业状态,这意味着一切愿意按照现行工资工作的人都能有工作岗位,那些失业者不是因为没有空缺职位,而是嫌工资太低,自愿失业。

货币主义也承认,经济活动有时候会出现大于或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但认为这种情况只不过是暂时现象,其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预期的偏差。这些外界干扰因素包括新发明的出现、政治权力斗争、自然灾害、战争等,它们的出现纯粹是偶然的和无规则的,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就只能是短期的,并不可能使经济长期脱离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短期,政府虽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但就长期而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会使财政扩只不过是对私人部门支出的替代,税收的变化也因不能影响持久收入而仅有非常微弱的乘数效应。货币政策也只会在短期当人们按照错误的价格预期决策时,对产量和就业产生影响,而在长期,一旦错误的价格预期得到纠正,货币幻觉消失,实际工资、产量和就业便都会复归到各自的自然率水平上去。

3.试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论”。

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主是由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得出的。这一主最初是在萨金特(1975)和华莱士(1976)两篇有影响的论文中提出的。该主可以用图3-1所示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阐述。

图3-1 “政策无效性”主

在图3-1中,经济起初在A 点处运行,该点是0AD 、0SRAS 和LRAS 三条线的交点。在A

点,价格水平0P 被完全预见到(即实际和预期的价格水平一致),产出和就业在其长期均衡

的水平上。假设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上不发生变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之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从0AD 向右移到1AD 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从0SRAS 到1SRAS 的向左移动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经

济将从A 点直接移动到C 点,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LRAS 上,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

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超中性的。

另一方面,设想当局出乎当事人的意料,在未宣布其打算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这时拥有不完全信息的厂商和工人把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结果错误地当成相对价格的上升,他们作的反应是提高产量和增加劳动供给。换句话说,工人和厂商错误地把这些看作是对他们劳务和产品需求的实际增长,从而增加劳动和产品的供给。根据所给图形,总需求曲线将从0AD 移动到1AD ,在B 点与0SRAS 相交。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时经济的产量为1Y ,它偏离了

产出的自然率水平N Y ,这被认为是当事人预期误差的结果。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说法,

产量和就业的任何偏离自然水平的变化都只被看作是暂时的。一旦当事人意识到相对价格并没有变化,产量和就业就又回到长期均衡(自然)水平。一旦当事人充分调整了他们的价格预期,总供给曲线就会从0SRAS 向左移动到1SRAS ,与1AD 在C 点相交。

总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首先,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其次,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上述“政策无效”主对关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作用及实施的争论有重要意义。如果货币供给是由政府依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政府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可能被当事人预见到。在另外一种情况下,政府可能通过反馈规则(例如,对失业和产出变化的反应)来决定货币供给。同样,众所周知的反馈政策规则引起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也会被当事人预见到,这使反馈政策规则失效。只有对货币规则的未被预见的偏离才影响产量。换句话说,宏观经济政策要想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质。另一方面,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说法,具有理性预期的当事人已不会在长期中系统地和持续地犯认识上的错误,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4.就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来说,你比较倾向于哪一方,为什么?

答:个人倾向新凯恩斯主义。

(1)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既不能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又不能在实践上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在合理性和可解释性遇到了根本性的挑战,古典学派和凯恩斯理论的“综合”因而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怀疑,其中以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最大。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理性预期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下,市场能够自动出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这又回到了古典学派的主,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学派”。由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和新古典学派基本一致,货币主义往往也被看成是新古典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在吸取了理性预期的某些研究成果后,出现了“新凯恩斯学派”。

(2)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争论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之间展开,这实际上就是过去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之争的延续,其争论的主要容集中在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两个方面。

①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核心是价格、工资是否具备充分灵活性。如果价格、工资具有完全灵活性,市场就会通过自我调节达到出清状态;如果工资和价格缺乏灵活性,情况就会相反。

新古典学派从理性预期出发,对价格、工资的灵活性作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人们的预期不是被动地重复过去,而是主动的、有理性的,人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形成理性预期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具备完全灵活性,市场是能够

出清的。比如,当人们预期到政府会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工人会在工资合同中增加自己的工资,厂商也会提高产品的价格,这样实际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发生变动,实际经济也不会发生变化。新古典学派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对经济波动的原因作出了解释。实际商业周期模型认为,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当技术进步发生时,新发明会带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工资,高工资吸引人们工作更长时间从而带动产量和就业的增加;而当技术进步停滞时,经济衰退的情况就会出现。

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例如,工资合同的期限一般都是2~3年,在这期间不论外界有什么变化,工资合同的工资率是不能变更的,因此工资实际上并不具备充分灵活性。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种情况。商店里的商品牌价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可能时时刻刻发生变动,因为变动商品牌价是有成本的。单个商品的这种价格相对稳定现象虽然对个别决策行为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反映在宏观层面上就会积少成多,导致价格刚性。

②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充分灵活性,市场能够出清,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的。具体来讲,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在长期中,实际总产出和就业水平是由实际变量决定的,与货币因素无关,而在短期,货币决定着总产出与就业水平的波动。因此,稳定货币是稳定经济的关键,政府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而理性预期学派相信,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政府的政策有可能事先被人们预料到,人们会作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政策失效,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都不主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不过,货币主义主政府的任务就是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是没有意义的。新古典学派还认为,最好的政策工具不是“最优控制”,而是一种博弈,在博弈的情况下,政府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否则良好的愿望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而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政府要担负起市场出清的任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3)倾向新凯恩斯主义的原因

目前,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仍然继续进行,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未能得到普遍的接受,也没有遭到普遍的拒绝。个人倾向凯恩斯主义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新古典主义的分析建立在市场出清这一假设之上,市场出清的微观分析完全脱离产品和劳动市场存在超额供给的现实;②市场没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总产出偏离正常之后不再返回原位置,失业率上升之后不再返回自然失业率。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认为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解决了经济周期问题,但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其观点受到严重的挑战和质疑,正如凯恩斯主义遭遇“滞胀”一样,失去了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③片面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忽略经验检验,缺乏足够的经济计量结果来支撑;④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太过苛刻,因为现实世界中信息是不完全的;⑤政府规模日益扩大,对社会经济的介入日益深入,主取消国家干预的理论缺乏生存的土壤。

以上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答案

Solutions to Problem Set #1 1. a. Yes. b. Yes. c. Yes. d. Y/L= (K/L)1/3 e. In steady state, sY/L = δK/L, which, give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part (d), implies K/L=(s/δ)3/2 f. Y/L =(s/δ)1/2 g. Y/L= 2 h. Y/L= 21/2 i.The old: K/L=1, Y/L = 1; The new: K/L=0.35; Y/L=0.71 j. K/L Y/L t 1.00 1.00 t+1 0.90 0.97 t+2 0.82 0.93 t+3 0.75 0.91 2. a.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 per worker falls in the short run and continues to fall over time. In the long run, the growth rate approaches a new steady state with a permanently lower (but still positive) growth rate. Output per worker continues to rise over time, just at a slower rate. b. A permanent reduction in the saving rate has no affect on the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of output per worker.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 per worker falls (but remains positive) in the short run but in the long run it approaches its original steady-state rate. 3. a. i. K/(AL) = (s/(δ+g A+g N))2 = 1 ii. Y/(AL)= (K/AL)1/2=1 iii. g Y/(AL) = 0 iv. g Y/L= g A=4% v. g Y= g A+g L=6% b. i. K/(AL) = (s/(δ+g A+g L))2 = 0.64 ii. Y/(AL)= (K/AL)1/2=0.8 iii. g Y/(AL) = 0 iv. g Y/L= g A=8% v. g Y= g A+g L=10%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duces the steady-state levels of capital and output per effective labor increases the rate of growth of output per worker.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与答案

第 14 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 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 T” ,错误标出“ F” ) 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乍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 ?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 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 GDP勺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9.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 GDP勺一部分,也是日本 GNP勺一 部分。() 10.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 GDP中。() 11. 用支出法核算GDP寸,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 GDP中。() 12. 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 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 15.购买普通股票是

投资的一部分。 ( )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 )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 GNF和NNF之差。() 18 .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 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 )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F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F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 ) 22. 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 23. 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 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 24.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 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 ) 25. 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 ) 26.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 ) 27. GDF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勺比率。() 28. 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 如果 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 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 就知道, 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 1999年的多。( ) 30. 在衡量一国人均GDP寸,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 量。( ) 31. 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 和会增加。( ) 32. 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33. 发达国家以名义汇率折算的GDP高于以购买力平价折算的GDP ( t )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卷四答案

《宏观经济学》卷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2、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B、30; C、50;D、500。 3、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4、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高能货币(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5、财政部向公众借债弥补财政赤字,高能货币(C)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6、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A) A、资本品的生产;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7、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B)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B、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模型的假设条件。8、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D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9、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A ) A、进口与GDP的比率;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D、以上均正确。 10、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D) A、扩张性财政政策;B、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古典主义极端 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政策规则拉弗曲线经济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周期黄金分割律倒U字假说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从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宏观经济学练习及答案

1.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水平能够划等号吗为什么 2.请解释为什么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3.假定把狭义的货币供给定义为通货加活期存款,M=Cu+D,则影响货币供给的部门和变量有哪些(习题指南P154) 有公众、银行和中央银行,因为公众(家庭和企业)对通货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会影响货币的构成,而活期存款又是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则对货币起最重要的作用,三者交互作用决定着货币供给。与此相适应,通货存款比率、准备率和强力货币就成为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最主要的变量。 三、计算题 1.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为4%,劳动的增长率为2%,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为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求“ 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⑵假定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多少⑶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供给增长1%,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又将如何变动 2.假定总需求曲线AD1=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1)均衡价格和产量。 (2)当总需求曲线变为AD2=5600-1000P时,价格和产量为多少 (3)若充分就业产量Y*=4000,经济调整到最后,价格和产量各为多少 (4)作出(1)、(2)、(3)的示意图。 答:(1)由AD1=AS得:5000-1000P=2000+2000P => P=1, AD1=5000-1000P=4000; (2)由AD2=AS得:5600-1000P=2000+2000P => P=,AD2=5600-1000P=4400; (3)由AD2= Y*得:5600-1000P=4000 => P=; ⑴1、4000;⑵、4400;⑶、4000;

宏观经济学三四章作业

第三、四章宏观经济学作业 一、选择题 1.当消费函数为C=Ca+CyY,a>0,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应( )。 A.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B.大干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能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3.凯思斯的“基本心理法则”指出( )。 A.消费和收入总是总量增加 B.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总是会被储蓄起来 C.随着消费增加,收入也会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边际储蓄倾向较小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5.如果增加100万美元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美元,则边际消费倾向应是( )。 A.10% B.100% C.90% D.1% 6.某个经济的国民收入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其数额为2000亿美元。假设再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通货膨胀缺口为( )。 A.大于100亿美元 B.100亿美元 C.小于100亿美元 D.无法确定 7.已知某个经济实际的国民收入是5000亿美元,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6000亿美元,投资乘数是4。由此可以断定,这个经济的( )。 A.通货膨胀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B.通货膨胀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C.通货紧缩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D.通货紧缩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8.假设某个经济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MPC为8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答案(3、4)

第三章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稳定状态、黄金律、黄金律资本存量、劳动效率、新经济增长理论。 1、什么是索洛模型的稳态?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 答: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人均资本保持稳定不变的资本存量水平为"稳态"。 当一个经济处于稳态时,新增投资恰好等于折旧。资本的积累一旦达到"稳态",资本增长会停止,产出的增长也会停止,一国经济只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重复。因此,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个稳态水平中的经济不会增长。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以及稳态增长率的? 答:在生产函数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经济的稳态水平提高,资本的存量会不断增长直到该经济达到更高的稳态水平,经济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得到较快增长。但是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一个经济一旦达到它的稳态,增长的推动力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较高的储蓄率只能保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并不能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 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4、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黄金水平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率稳态吗?为什么? 答: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的主要手段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因为他们要在当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政策制定者对当前利益和当代人的利益更关心,就不会采取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如果政策制定者看中长远利益和各代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则会选择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实际情况是,由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相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 5、索洛模型中的零增长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答:索洛模型中的零增长指的是稳态的增长率。资本积累可以带动产量的一个暂时性的较高增长,但随着资本积累,产量的增长最终会回落到人口增长率的水平上,它不能促进持续的经济增长,因为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和产出最终都会逼近一个稳定状态,不再发生变化。因此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6、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一个经济的稳态收入水平以及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有什么影响?答:人口增长引入索洛模型后,人均资本和产出不变,因此,对一个经济的稳态收入水平没有影响。但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长,资本存量和总产出也会不断增长。人口增长虽然不能解释人均意义上的持续增长,但至少能解释总产出意义上的持续增长。 在索洛模型中,引进技术进步因素后,使平衡投资项多了一个劳动生产率增长率g。由于劳动效率提高,每个劳动力使用的机器设备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现在的平衡投资不仅包括现有资本折旧量δk 的补偿和对新增劳动力配备资本的投资nk,还包括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对每个劳动力新增资本的投资gk。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对资本积累的稳态水平的作用和人口增长类似,这是因为技术进步在模型中被解释为"劳动增大型"的技术进步。 7、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y=k0.5,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率为2%,折旧率为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答:要实现稳态产出,则必须有s ×f(k)=(σ+n+g)k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选题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4.下列哪项命题不正确: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王五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还购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反映在国民收入帐户上,下列叙述哪个正确?() A.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G增加了 B.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I增加了 C.他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因此C和I增加了 D.他盖了一幢新房,因此I增加了 6.下列各项中,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当年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当年拍卖xx作品的收入 C.当年出售债券的收入 D.当年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7.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净出口 8.一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煤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不对 B.一定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说法全对 10.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1.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社会财富 B.存货 C.投资 D.资本 12.下列哪项不是要素收入()? A.工人工资 B.居民的存款利息 C.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2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导论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确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2、经济周期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3、失业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估计,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产出_________个百分点。 5、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6、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_________,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 7、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研究三种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三个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行为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8、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一个社会中,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变化使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_______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9、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并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一定就能创造_______,而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凯恩斯理论也奠定了__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二、选择题: 1、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3、如果2000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5,2001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9,那么,2001年通货膨胀率是:() A、4、2% B、5、9% C、6、25% D、11、2% 4、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为:() A、11% B、10% C、8% D、5% 5、下列哪一种排列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A、扩张—顶点—收缩—谷底 B、扩张—顶点—谷底—收缩 C、扩张—谷底—收缩—顶点 D、扩张—收缩—谷底—顶点 三、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只计算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价值。() 3、无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4、平均物价水平向上运动称为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用物价指数来衡量。() 5、如果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6、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有失业存在。() 7、充分就业就是所有想要就业的劳动者都就上了业。() 8、正如储蓄流量等于财富存量的变化量,投资流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波动的。() 四、计算题: 1、已知1992年美国名义GDP为60202亿美元(基期),1993年名义GDP为63433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 2、2%,求1993年实际GDP为多少? 2、已知某国1980年价格水平为101、3,名义GDP为6000亿美元,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通货膨胀率为5%,2000年名义GDP为10000亿美元,求该国2000年实际GDP比1980年实际GDP增加了多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