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1. 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2.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4.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动理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动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

10-10 m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教法建议]

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建议二:分子动理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应观点,特别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建议三:根据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

建议四: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例如打开香水瓶瓶盖后,满教室都能闻到香味;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使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快慢,如观察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

建议五: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两个铅块间的分子引力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分子动理论”探究活动

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

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难点: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教具准备: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

二、新课教学

(一)、电磁铁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板书: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板书: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问: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

猜想:1、线圈的匝数 2、电流的大小

请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注意控制变量)

①你选择哪些器材?

②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③怎样控制变量?

④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

步骤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然后问其他的组是否也得到一致的结论,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步骤2:保持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电池个数不同的两个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板书: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

①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②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问: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磁性强弱可以调节的电磁铁,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且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判断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一致得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方法最为方便实用。

(三)、电磁铁的应用

板书:4.电磁铁的应用。

①电铃

②电话

③磁悬浮列车

④录音磁头

⑤核磁共振

三、课程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关于电磁铁,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B、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C、通入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它的磁性强弱也发生改变

D、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2、如图1所示,若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式可以是()

A、C接E,D接F

B、C接E,B接F

C、A接E,D接F

D、A接E,B接F

图1

五、布置作业:

上网或查阅资料,弄清楚电话(或磁悬浮列车、录音磁头)中哪个部位用到了电磁铁以及是如何工作的?

电磁继电器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电磁继电器的用途和学具实验

教学难点

学具实验

教学用具

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挂图,小灯泡一只,两只1.5 伏的干电池,学生电源一台,导线6根,开关两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①什么是电磁铁?

②电磁铁有什么特点?

二、引入新课

人直接操作高压电路的开关是很危险的,如果能够在低压下操作高压电路,就能避免高压的危险。利用电磁铁制成的电磁继电器,可以完成这一任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电磁继电器的知识。

三、进行新课

(一)、认识电磁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电磁继电器,配合课本上的图7-4-2,问:

①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铁在什么位置?电磁铁起什么作用?

②图中的B是衔铁,它起什么作用?

③图中的C是弹簧,它起什么作用?

④图中的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它们起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注意纠正,让学生正确认识电磁继电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板书:

控制电路的组成—电磁铁、低压电源、开关。

工作电路的组成—高压电源、电动机、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

2、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看课本图7-4-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图7-4-2下的"工作原理"部分,边阅读边在文字下面划波浪线,同时教师板书: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和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电磁继电器实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3、实验探究:组装电磁继电器

(1)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0页中实验部分的内容。将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按照图7-4-3进行安装,然后按照7-4-4连接电路

(2)引导学生按图7-4-4线路共同检查一遍。并对照线路认清实际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的组成。

(3)观察,先观察控制电路通电和断电时触点,闭合和断开情况,再观察工作电路小电机的工作情况情况。

(二)、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1)工作电路是有危险的高压电路,通过电磁继电器可利用低压控制高压;

(2)工作场所温度高或环境不好,可以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远距离操作。

(3)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7-4-5。

板书:

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实现远距离操作,与自动化结合方便人们的生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

1、在电磁继电器工作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比起控制电路来说一般是()

A、高电压、弱电流

B、高电压、强电流

C、低电压、弱电流

D、低电压、强电流

2、如下图,用热敏电阻(受温度影响阻值会发生变化的电阻)和电磁继电器组成的火警器的示意图,热敏电阻R受热后,其阻值会减小,将发生的变化是()

A、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B、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断开

C、当电阻减小到某特定值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足以吸引下衔铁,L2发光

D、当电阻减小到某特定值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弱使得衔铁能复位,L1发光

六、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1、2

《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3)了解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4)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电流的形成。

教学用具:

铁架台、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小金属球、灵敏电流计你、橘子(柠檬、柚子、橙子等均可)、铜丝、铁丝、导线等。多媒体课件及相应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电可以来自你的手电筒,也可以像闪电那样充满神秘。电使你的房间充满光明,使你的计算机工作,也使你的心脏跳动。关于电,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

莱特瓶的故事:1746年4月春光明媚的一天、巴黎的市民穿红戴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向“巴黎圣母院”教堂前地广场赶去,去观看一场神奇的科学表演。

下午三时,教堂正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上,坐满了达官显贵和皇室人员,四周彩旗飘扬,鼓乐齐鸣。表演开始,为首的神父——巴黎实验物理学校教师诺雷走向观礼台,鞠躬致礼后,让700明修道士手拉手地围成一个直径约为270米的半圆圈,他走向圆圈的中心,将一只银光闪闪的玻璃瓶高高举起,大声说:“这瓶子就是这几个月来人们热衷于议论的莱顿瓶,现在我将使各位大人亲眼目睹它的神威。”接着,他令助手拿来摩擦起电机,手摇把柄,向莱顿瓶充电。然后,他让排头的修道士手捧玻璃瓶,再令排尾的修道士去握莱顿瓶的中央的引出得到导线,在修道士握住这导线的瞬间,蓦然一声“噼啪”响,700多位修道士同时跳起

来,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这一触目惊心的场面,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得目瞪口呆:小小的玻璃瓶,哪来这么大的威力,真是不可思议!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静电现象

2500年前,古希腊人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竟能吸起地上的羽毛。这是一种电现象。1747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命名电荷。

1、定义: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2、摩擦起电的原因:(P35第2段课文)。

(二)电荷间相互作用

1、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三)电流:

1、电流(I):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伏打电池基本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一)静电现象

1、定义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电荷间相互作用

1、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三)电流

1、电流(I)

2、方向

《电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电路的概念,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画简单电路图。

教学用具:

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动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周围到处都有电路。从你的台灯,到跨越大海的电缆;从你的玩具车,到飞向太空的火箭,都有电荷流动的电路。通过展示高架输电线、跨海电缆、电动机、电视机、计算机和电动玩具的电路,以及家庭照明电路等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电的世界。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电路的组成

1、提出问题——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材料:电池1节,灯泡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

怎样连接才能让灯泡亮起来

让学生试着把它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控制它的亮灭。

2、动手做

在实验前,教师要强调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并简要说明其危害。

3、认识电路、电源、开关及用电器

在“动手做”的基础上,让同学思考:

一个正确的电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复杂还是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电源:提供电能,持续供电的装置。干电池、发电机、蓄电池。

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灯泡、电风扇、电饭锅。

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按钮、闸刀、拉线、空气开关。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现象:闭合开关。本质: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开路:断开的电路。现象:断开开关。本质:无电流通过用电器。

短路:由于错误操作或故障,使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有大电流,烧毁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三)电路图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画出的电路。P47图4-1-6电路中常见的图形符号。强调:规范。门

铃电路图: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四、作业P41 自我评价1、2、3。

教学反思: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作用。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清通路、开路与短路,并记住其特点。

《电路的连接》

2、串联电路

电路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图4 病房呼叫电路图5 参考方案1 图6 参考方案2

《电流》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2、使学生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

3、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电流概念的建立、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教师演示由一节和两节电池分别供电的一盏灯发光的情形,然后提问观察到了什么不

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演示,思考并进行回答。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电流

1、电流的符号:I

学生:识记符号。

2、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说出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电流强度来表示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并用字母I来表示。

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安)符号 A

其他单位:毫安(mA)微安(υA)

学生:看课本,认识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3、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52页常见的电流大小,了解一些用电器或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学生:看表中的数据,了解常用电器的电流大小。

二、测量电流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53页,“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了解电流表。

学生:看课本,了解电流表的用途,规格,结构及原理,使用和保养。

学生:看教材内容,总结注意事项:

1)使用前“调零”

2)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3)让电流“+”入“-”出,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4)试触大量程。

2、读电流表:

(1)教师:介绍电流表的符号和外观,主要介绍表盘和接线柱,说明如何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

学生:观看电流表实物,认识电流表的接线柱和量程:0~3 A和0~0.6 A。

(1)教师:展示指针位置不同的电流表读数,让学生练习读数。

(三)课堂总结

1、什么是电流;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