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

——晐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1.咳喘宁贴敷散1号:

方剂: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麝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蜂蜜适量和并穴位外敷,胶布固定2-4小时连续3次,每周一次。

选穴:大椎肺俞膏肓定喘肾俞天突膈腧脾俞膻中每次选用4穴

痰多加丰隆穴

主治;久咳、痰喘(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咳喘宁贴敷散2号

方剂:白芥子半夏麻黄公丁香肉桂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匀和并固定于脐中,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主治:咳喘

3.咳喘宁贴敷3号

方剂:麻黄、吴茱萸、白芥子

共研细末,姜汁调糊纳脐中固定。每2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痰多加草决明、莱菔子。

主治:哮喘

二、眩晕(高血压)

1.眩晕停1号:珍珠母、槐花、吴茱萸

方剂:上药共研细末,米醋调膏敷于脐中及双侧涌泉穴

主治:肝阳上亢眩晕(高血压)

2.眩晕停2号:

方剂:吴茱萸菊花肉桂共研细末,老醋调膏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晨去除。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高血压)

3.眩晕停3号

方剂:天麻白芥子胆南星苍术白术川芎共研细末,每次取20g,姜汁调膏,睡前贴敷中脘及双侧内关穴或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次晨除去。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主治:痰浊型眩晕(高血压)头昏头晕。

三胃脘痛

1.胃痛1号

方剂:附子肉桂高良姜小茴丁香木香吴芋共研细末,姜汁调膏纳脐中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主治:寒凝气滞胃痛,胀满腹泻。

2.胃痛2号

方剂:青皮川楝子吴茱萸延胡索砂仁共研细末,醋调薄并敷于双侧涌泉穴,足三里穴,每日1次。

3.胃痛3号

方剂:大黄栀子当归丹参芒硝香附共研细末,清水调膏纳脐中或胃脘部,或神阙、麝香膏固定每日1次。

主治:胃痛胃胀嘈杂反酸

四腹泻

1.止泻1号

方剂:白胡椒炮干姜肉桂吴芋丁香大茴共研细末,姜汁调并敷脐,每日1次。

主治:寒湿泄泻,长鸣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清稀。

2.止泻2号

方剂:黄连黄柏砂仁五倍子共研细末,醋调薄并纳脐每日1次。

主治:湿热泄泻,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口渴喜饮

3.止泻3号

方剂:黄芪补骨脂吴茱萸肉冠附子五倍子小茴香共研细末,醋调敷脐。每日1次。

主治:虚寒泻

五.便秘

1.通便1号

方剂:黄芪皂角大黄共研细末,蜜调如膏敷于脐内,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久病气虚便秘、排便无力,纳少便干。

2.通便2号

方剂:大黄芒硝当归枳实厚朴共研细末,麻油调膏纳脐,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热积便秘,便干腹痛。身热口干喜饮,纳少腹胀

3.通便3号

方剂:大黄山栀皂角共研细末大蒜末和并贴脐。每日1次。

主治:大便秘结

六、痛经

1.痛经1号

方药:香附乳香没药细辛延胡索川芎当归共研细末,于每次经前,取药20g以米酒挑膏贴于脐上,关元胶布固定,2天更换一次,连用3次。

主治:痛经

2.痛经2号

方药:五灵脂生蒲黄香附丹参乌药各等量,共研细末,醋调敷于脐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痛经3号

方药:小茴香炮姜元胡五灵脂生蒲英没药川芎当归官枝毒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经前2天醋调膏状,外敷于脐,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次。

七、足跟痛(足跟骨刺、跟腱周围炎、骨膜炎、脂肪垫损伤)

1.消痛1号

方剂:生南星生草乌生半夏白芷白术桃仁红花各等分。共研细末,凡士林调膏,摊纱布外敷足跟部。每日1次。

2.消痛2号

方剂: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栀子等分为末,黄酒调膏,敷足跟,每天换药1次。

3,消痛3号

方剂:酒大黄乳香没药乌蛸蛇桑寄生细辛20g

研末睡前黄酒调敷足跟纱布包好各10g。次晨去掉,公用4次。

八、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1.止痛膏1号

方药:乳香没药三七桃仁地龙刘案奴丹参血竭白芷红花各等分,共研细末,凡士林调膏,敷于

痛点,上盖纱布固定隔日一次。

主治:网球肘初起,骨质增生

2.止痛膏2号

方药:羌活独活桂枝秦艽鸡血藤乌蛸蛇木瓜川芎川乌草乌乳香木香

主治:网球肘久治不愈,风湿痹痛,肩关节炎

3.止痛膏3号

方药: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生草乌生川乌白芷细辛桃仁红花血竭吴茱萸麝香冰片主治: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肩关节炎

九、面瘫(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

1.面瘫1号

方剂:蓖麻仁生附子冰片捣膏敷地仓穴,左贴右,右

贴左,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

主治:面瘫(中风后遗症)

2.面瘫2号

方剂: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威灵仙白芨全虫僵蚕陈皮,取药末15g用姜汁调糊状,外敷患侧。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阻络型

3.面瘫3号

方剂:马钱子适量,黄酒调涂患侧,每天换1次

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

十、肋痛(胆囊炎、胆石症)

1.利胆止痛1号

方剂:大黄蒲黄大贝吴芋冰片共研细末,适量清水调膏状,敷于胆囊疼痛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两用3-5天。主治:胆囊炎疼痛不止脘腹胀满

2.利胆止痛2号

方剂:黄柏生桃仁延胡索冰片共研细末,凡士林调膏。外敷胆囊压痛处,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7天一疗程。

主治: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疼痛不止局部肿胀

3.利胆止痛3号

方剂:白芨花椒苦楝子元胡细辛枳壳共研细末。醋调外敷疼痛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十一、痔疮

消痔膏1号

方剂:冰片芒硝桅子大黄苍术双花

地榆炭槐角炭白芷黄柏五倍子共研细末备用,将患处洗净取药20g用凡士林调膏图肛周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早晚各1次,10日一疗程。

主治:内痔外治

消脂膏2号

煅田螺煅咸橄榄核冰片共研细末凡士林调膏外用。

方剂:血栓痔

消脂膏3号

蝉蜕冰片麻油蝉蜕焙焦存性加冰片研末,麻油调匀,睡前用金银花、木鳖子、甘草煎汤熏洗将药涂敷痔核上,两用5-7天。主治:痔疮

十二水肿

1.水肿1号

方剂:赤小豆研末、每次取药30-50g。以水调成糊敷于脐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一个疗程。

主治:水肿

2.水肿2号

方剂:生姜大葱大蒜共捣烂敷于脐上,胶布固定每日换2次药,连用5天。.

主治:肾类水肿

3.水肿3号

方剂:甘遂大戟蝼蛄车前子黑白丑芫花等量主治:臌胀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0.9%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④根据医嘱辨证辨病组方取穴: ⑤贴敷方法:将已制好的散剂、糊剂、泥剂或浸膏剂药物事先置于胶布粘面正中,然后对准腧穴进行粘贴。或直接将药物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覆胶布粘贴亦可。巴布剂、膏药、硬膏剂、丸剂、饼剂、磁片可直接将巴布剂或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注意贴敷时间,4-8小时取下即可,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⑥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⑦清理物品,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字。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中药穴位贴敷 ——晐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1.咳喘宁贴敷散1号: 方剂: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麝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蜂蜜适量和并穴位外敷,胶布固定2-4小时连续3次,每周一次。 选穴:大椎肺俞膏肓定喘肾俞天突膈腧 脾俞膻中每次选用4穴 痰多加丰隆穴 主治;久咳、痰喘(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咳喘宁贴敷散2号 方剂:白芥子半夏麻黄公丁香肉桂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匀和并固定于脐中,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主治:咳喘 3.咳喘宁贴敷3号 方剂:麻黄、吴茱萸、白芥子 共研细末,姜汁调糊纳脐中固定。每2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痰多加草决明、莱菔子。 主治:哮喘 二、眩晕(高血压) 1.眩晕停1号:珍珠母、槐花、吴茱萸

方剂:上药共研细末,米醋调膏敷于脐中及双侧涌泉穴 主治:肝阳上亢眩晕(高血压) 2.眩晕停2号: 方剂:吴茱萸菊花肉桂共研细末,老醋调膏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晨去除。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高血压) 3.眩晕停3号 方剂:天麻白芥子胆南星苍术白术川芎共研细末,每次取20g,姜汁调膏,睡前贴敷中脘及双侧内关穴或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次晨除去。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主治:痰浊型眩晕(高血压)头昏头晕。 三胃脘痛 1.胃痛1号 方剂:附子肉桂高良姜小茴丁香木香吴芋共研细末,姜汁调膏纳脐中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主治:寒凝气滞胃痛,胀满腹泻。 2.胃痛2号 方剂:青皮川楝子吴茱萸延胡索砂仁共研细末,醋调薄并敷于双侧涌泉穴,足三里穴,每日1次。 3.胃痛3号 方剂:大黄栀子当归丹参芒硝香附共研细末,清水调膏纳脐中或胃脘部,或神阙、麝香膏固定每日1次。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一、简介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三、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 (一)施术前准备 1、药物: 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最终版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药物、医用防渗水敷料贴;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等。 五、操作步骤: (一)施术前准备: 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白芷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的治疗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

碎,过80~120目筛,备用。

生药粉和米醋、生理盐水的比例约为2克:2毫升,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②术者:医者双手用免洗消毒凝胶消毒。 (二)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防渗水敷料贴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三)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4~6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 ——晐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1.咳喘宁贴敷散1号: 方剂: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麝香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蜂蜜适量和并穴位外敷,胶布固定2-4小时连续3次,每周一次。 选穴:大椎肺俞膏肓定喘肾俞天突膈腧脾俞膻中每次选用4穴 痰多加丰隆穴 主治;久咳、痰喘(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咳喘宁贴敷散2号 方剂:白芥子半夏麻黄公丁香肉桂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匀和并固定于脐中,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主治:咳喘 3.咳喘宁贴敷3号 方剂:麻黄、吴茱萸、白芥子 共研细末,姜汁调糊纳脐中固定。每2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痰多加草决明、莱菔子。 主治:哮喘 二、眩晕(高血压) 1.眩晕停1号:珍珠母、槐花、吴茱萸

方剂:上药共研细末,米醋调膏敷于脐中及双侧涌泉穴 主治:肝阳上亢眩晕(高血压) 2.眩晕停2号: 方剂:吴茱萸菊花肉桂共研细末,老醋调膏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晨去除。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高血压) 3.眩晕停3号 方剂:天麻白芥子胆南星苍术白术川芎共研细末,每次取20g,姜汁调膏,睡前贴敷中脘及双侧内关穴或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次晨除去。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主治:痰浊型眩晕(高血压)头昏头晕。 三胃脘痛 1.胃痛1号 方剂:附子肉桂高良姜小茴丁香木香吴芋共研细末,姜汁调膏纳脐中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主治:寒凝气滞胃痛,胀满腹泻。 2.胃痛2号 方剂:青皮川楝子吴茱萸延胡索砂仁共研细末,醋调薄并敷于双侧涌泉穴,足三里穴,每日1次。 3.胃痛3号 方剂:大黄栀子当归丹参芒硝香附共研细末,清水调膏纳脐中或胃脘部,或神阙、麝香膏固定每日1次。

小儿中药贴敷疗法

1、吴茱萸肉桂涌泉穴贴敷配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吴茱萸、肉桂颗粒剂食醋 调匀,于每晚睡前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 4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5天,在改善咽痛、拒食、流涎、咳嗽、口渴、便秘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 2、止嗽膏:麻黄,杏仁,黄芩,细辛,白芥子,法半夏,白蚤休,薄荷脑等,制 成软膏,外敷双肺腧,天突,膻中,双涌泉,双定喘治疗。 3、小儿鼻炎,取炒白芥子、甘遂、细辛、白芷、肉桂等,新鲜生姜汁调制,选用 大椎,双肺腧、双心腧、双膈腧贴敷,清淡饮食。 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三黄屏风膏贴敷,1号方:黄芪、白术、防风、黄精、元 胡、酒大黄;2号方:苍术、党参、茯苓、白术、山楂。临用采用生姜汁调成饼状,1号方敷于双肺腧、双膈腧、膻中8h,2号方敷于神阙穴,贴敷12h,每2周贴1次,每次连贴3天,总疗程2个月,共4次。 5、王氏玉屏膏治疗儿科杂病,主要由黄芪、白术、白芥子、细辛、肉桂、甘遂(1:1::::)组成,研为细末,凡士林调成膏剂备用。 6、腹舒散敷脐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腹舒散由元胡、枳实、白术、麦芽、丹参按 2:2:1:1:1研末100目组成,使用时白醋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 7、小儿急性扁桃体炎,釜底抽薪散涌泉穴贴敷,组成:吴茱萸、大黄、黄连、胆 南星各3克,研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温开水洗脚,贴敷时间不低于8h,连用5天。 8、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散穴位贴敷,组成干姜、吴茱萸、元胡、木香、黄 连、莪术、炒白芍、枳实等分研末过80目筛,温开水调成糊状,用麻油涂在神阙、天枢、中脘、关元、气海穴,贴敷5h,每日1次 9、小儿湿热泻,加味葛根芩连汤贴敷,免煎颗粒葛根、黄芩各10克,黄连、甘草 各6克,呕吐严重者加半夏6克、竹茹10克,腹痛加白芍10克,木香6克,陈皮6克,小便少者加车前子、茯苓各10克,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0克,发热者加银花、连翘各10克,加入适量黄酒制成药饼,胶布贴敷神阙,双侧脾腧,每日1次,每次贴敷4-6h,连用3天。 10、咳嗽:麻黄10克,杏仁12克,白僵蚕9克,元胡15克,细辛6克,栀子9克, 炒白芥子9克,鱼腥草18克,黄芩12克。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3~5克,用姜汁醋调成膏状,用医用贴贴于天突、膻中、肺腧,每天1次,贴4小时左右,5天为1疗程。 11、泄泻:丁香15克,肉桂10克,胡椒12克,吴茱萸10克,车前子12克,黄连 6克,砂仁10克,干姜10克,葛根15克。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少量,用姜汁醋调糊,填脐,用医用贴固定,每天一次,3天为1疗程。 12、便秘:生川黄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2克,芒硝3克。将上药研细末备用, 每次取3~5克,用凉开水调成膏状,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 13、食积:莱菔子12克,连翘12克,木香15克,丁香9克,枳实30克,元胡12 克,焦山楂15克,鸡矢藤18克。研末备用,每次3克左右,用醋调糊,贴脐部医用贴固定,每天1次,5天为1疗程。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附答案)

伏九贴敷疗法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总计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 A.哮喘缓解期的治疗 B.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C.呼吸道急性感染期 D.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者 2.下列哪项不属于穴位贴敷疗法的禁忌症?() A.哮喘持续状态 B.精神病患者 C.糖尿病 D.4岁儿童 3.下列哪项属于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A.贴敷不分老少,时间均限制在10分钟 B.贴敷期间忌辛辣、海鲜等食物 C.贴敷起泡效果较差,需紧急就医 D.贴敷后若皮肤无反应,可持续贴敷12小时 4.下列哪项对穴位贴敷技术描述是错误的?() A.贴敷后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现象 B.贴敷比例可根据患者医生手指来测量定穴 C.贴敷当天避免冷水浴,禁食冰冷食物 D.起泡较小,一般无需处理,可用碘伏涂于患处 二、填空题(每题10分,总计50分) 1.伏九贴敷疗法根据中医、治未病。

、之传统理论。 2.以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称拇指同身寸。 3.以、、、相并,以第二节为准,量其横度作为3寸,称横指同身寸。 4.夏季入伏,每天贴1次,共计次;冬季入九,每天贴1次,共计次。 5.每次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小时,儿童每次贴小时。 三、问答题(共计30分) 贴敷5穴共施,请试述哪5穴,及其5穴作用? 答:

贴敷答案: 一、1.C 2.D 3.B 4.B 二、1.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 2.拇指 3.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中指 4.10 3; 9 3 5.2-4 0.5-2 三、5穴:天突、膻中、定喘、肺俞、膏肓 补肺健脾、益气养血、止咳平喘

中药穴位贴敷

主治:胃痛胃胀嘈杂反酸 四腹泻 1.止泻1号 方剂:白胡椒炮干姜肉桂吴芋丁香大茴共研细末,姜汁调并敷脐,每日1次。 主治:寒湿泄泻,长鸣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清稀。 2.止泻2号 方剂:黄连黄柏砂仁五倍子共研细末,醋调薄并纳脐每日1次。 主治:湿热泄泻,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口渴喜饮 3.止泻3号 方剂:黄芪补骨脂吴茱萸肉冠附子五倍子小茴香共研细末,醋调敷脐。每日1次。 主治:虚寒泻 五.便秘 1.通便1号 方剂:黄芪皂角大黄共研细末,蜜调如膏敷于脐内,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久病气虚便秘、排便无力,纳少便干。 2.通便2号 方剂:大黄芒硝当归枳实厚朴共研细末,麻油调膏纳脐,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热积便秘,便干腹痛。身热口干喜饮,纳少腹胀 3.通便3号 方剂:大黄山栀皂角共研细末大蒜末和并贴脐。每日1次。主治:大便秘结 六、痛经 1.痛经1号 方药:香附乳香没药细辛延胡索川芎当归共研细末,于每次经前,取药20g以米酒挑膏贴于脐上,关元胶布固定,2天更换一次,连用3次。 主治:痛经 2.痛经2号 方药:五灵脂生蒲黄香附丹参乌药各等量,共研细末,醋调敷于脐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痛经3号 方药:小茴香炮姜元胡五灵脂生蒲英没药川芎当归官枝毒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经前2天醋调膏状, 外敷于脐,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次。 七、足跟痛(足跟骨刺、跟腱周围炎、骨膜炎、脂肪垫损伤) 1.消痛1号 方剂:生南星生草乌生半夏白芷白术桃仁红花各等分。共研细末,凡士林调膏,摊纱布外敷足跟部。每日1次。 2.消痛2号

方剂: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栀子等分为末,黄酒调膏,敷足跟,每天换药1次。 3,消痛3号 方剂:酒大黄乳香没药乌蛸蛇桑寄生细辛20g 研末睡前黄酒调敷足跟纱布包好各10g。次晨去掉,公用4次。 八、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1.止痛膏1号 方药:乳香没药三七桃仁地龙刘案奴丹参 血竭白芷红花各等分,共研细末,凡士林调膏, 敷于痛点,上盖纱布固定隔日一次。 主治:网球肘初起,骨质增生 2.止痛膏2号 方药:羌活独活桂枝秦艽鸡血藤乌蛸蛇木瓜川芎川乌草乌乳香木香 主治:网球肘久治不愈,风湿痹痛,肩关节炎 3.止痛膏3号 方药: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生草乌生川乌白芷细辛桃仁红花血竭吴茱萸麝香冰片主治: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肩关节炎 九、面瘫(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 1.面瘫1号 方剂:蓖麻仁生附子冰片捣膏敷地仓穴,左贴右,右

中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科 2014.06

1 概述 (1) 2 适应症 (1) 3 禁忌症 (1) 4 用物准备 (2) 5 操作方法 (2) 6 注意事项 (3) 7 操作流程 (5)

【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本科室主要疾病有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损伤、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泌尿系梗阻等。 【禁忌症】 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 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