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着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彻底改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乡面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空间布局

——黔中经济区。建设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黔北经济协作区。以遵义、铜仁为节点城市,以黔北、黔东北为腹地,积极构建连结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航天等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轻工、旅游等产业。推进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攻坚。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

——“三州”等民族地区。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

【意见确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举措】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产业园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亮点】加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万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赫章、务川、六枝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城际轨道项目。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支持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大农村饮水、道路、供电、沼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等等。

【解读】

并行不悖地推进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城镇化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贵州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总体上看,贵州城镇体系还在完善和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大中小功能协调配套的城镇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城镇化水平低,2011年贵州城镇化率为35%,低于全国水平约15个百分点左右,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三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弱,部分县城和重点镇人口也比较少,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对广大农民的吸纳能力不够,对广大农村的带动能力不强。

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中,统筹城乡发展,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尤为艰巨。《意见》充分肯定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强调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特别提出,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研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这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一脉相承。基于贵阳市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贵阳市的发展定位,有助于贵阳提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带动全省加快实现跨越。《意见》提出加强黔中城市群与六盘水、铜仁、兴义等城市的联系,有助于区域间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形成全省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贵州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弱的状况,《意见》提出了交通、给排水、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尤其是突出强调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这将有利于加强各市州之间的横向联系,深化区域合作。三是有序发展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我省城镇化的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滞后。为确保贵州工业化进程沿着健康有序轨道科学推进,《意见》提出要规范发展产业园区,提出“三个支持”: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贵州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这将有利于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城镇化进程。四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目标在于通过“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的重点工作,强调“繁荣和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发展城郊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提出在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有助于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从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强调要“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提出全面推广我省富有成效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创建活动,这将有助于缩小我省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现代农业

【意见确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

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亮点】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贵阳、遵义、毕节等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铜仁、黔东南、黔南生态农业示范区、安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以及黔西南、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贵阳花溪农产品、遵义虾子镇辣椒以及黔东南榕江、黔南独山和黔西南册亨蔬菜等批发市场建设。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

【解读】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走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贵州地貌类型的复杂性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品种丰富,杂、小、优、精,朝着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走自己特色的路子,有可能在全国农业中一枝独秀。目前,贵州农业结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林牧渔比重低、经济作物比重低、农产品商品率低、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尤其是在许多偏远农村,基本上还处于“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喂鸡喂鸭换油盐”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针对贵州农业实际,《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巩固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茶叶、干鲜果等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同时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把全省划分为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和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在北部地区建设粮、畜、茶生产基地,在南部地区建设面向珠三角地区的蔬菜、精品水果生产基地,在西北部地区建设草食畜牧业和马铃薯生产基地,将有助于我省农业发挥山地农业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着眼于让农民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调既要通过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设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等方式,又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发展,走一条有贵州特色的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不断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

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为此,《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体系,扶持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重点工作。四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贵州特色农业具有阶段性上升空间和较大的富民潜力。为此,《意见》提出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还提出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关键词】扶贫开发

【意见确定】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为重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举措】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亮点】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加强清水江、都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有序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西南林产业基地,率先开展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支持黔南州建设瓮安——福泉地区磷煤电一体化基地和中药材、茶叶种植基地,支持水族文化博物馆建设。支持黔西南州建设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等。

【解读】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1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纵向比成效显著。但横向比,与西部各省市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当前,面广量大程度深是贵州贫困问题的突出特点。在全国“11+3”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涉及武

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覆盖全省65个县级行政区、1150个乡、14451个村,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3.9%、79.5%和82.3%。贵州还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总数的56.8%。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国家扶贫标准计算,贵州贫困人口达1521万,无论是贫困人口总数还是贫困发生率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7%,处于全国后列,而以麻山、瑶山为代表的极贫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更低。贵州贫困问题还有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长期并存,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远滞后于全国30个自治州的发展水平。针对贵州贫困状况,《意见》把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并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确定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乡、贫困村为突破口,以贫困户为着力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提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提出要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扶贫项目。二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出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贵州的投入力度,明确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同时,支持贵州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集中人财物力,重点加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扶贫攻坚会战,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三是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区域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新思路的具体体现。《意见》提出把“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旅游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分别对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的产业发展重点作了规定,尤其是提出要“编制相关专项建设规划”,这是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意味着国家将设立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三州”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打造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关键词】创新合作开放

【意见确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不断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亮点】在贵州率先开展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探索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方式方法。理顺煤电等产品价格关系,适时调整西电东送电价。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要素自由流通,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

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

【解读】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礼全

《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为破解我省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制约因素,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提出了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省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有效推进。同时,投资环境加快改善,招商引资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园区建设明显加速,外贸规模逐步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层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体制机制不活,行政效率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意见》针对我省改革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改革开放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实现贵州加速发展的源泉。《意见》针对我省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重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四大改革,对我省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从创新体制机制的角度出发,首次从国家的层面明确支持贵州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明确支持我省开展直供电试点,明确支持我省适时调整西电东送电价。。

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是贵州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意见》从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黔川渝开展若干重点产业合作,积极参与武陵山

经济协作区建设,积极推进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规划建设,推进滇黔桂在西江流域航运、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东西合作示范基地等6个方面,对我省开展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指明了方向。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开放是我省实现加速发展的主要路径。《意见》对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具体的支持。要求我省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广阔平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明确提出要支持将贵安新区建设为国家内

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持我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综合保税区和加工贸易承接基地,支持我省建设国家级出口基地等。

【关键词】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对口支援政策

【意见确定】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加大对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支持力度。

【亮点】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等方面,加大对贵州的倾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贵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中央财政按规定给予补助。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支持支援方和受援方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招商引资、企业合作和利益共享。

【解读】

支持政策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礼全

《意见》在提出进一步促进贵州发展的重点任务后,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和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明确了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这些政策措施不仅针对性、操作性强,而且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从政策内容看,《意见》突出了五大特点: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要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和中央财政加大对贵州交通、水利、教育等的支持力度。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部分产业企业可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要提高对贵州公路、铁路、民航、水利、市政公用等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为扩大贵州投资规模,提出要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限额;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支持贵州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发展创业投资等。二是突出差异化产业政策。提出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贵州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准入限制;优先规划布局并优先审批核准“有条件在贵州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三是突出先行先试。为增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见》在多项重点任务中提出贵州要开展和推进诸多试点,在支持政策中又强调,要支持在贵州开展煤炭矿业权审批改革试点;在贵州开展国土规划编制试点;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

计划指标单列管理。在毕节试验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水电税收政策。四是突出发展能力建设。明确要求要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智力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是突出民生保障和改善。提出要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促进贵州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要组织东部发达城市“一对一”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市(州)等。国家对我省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第十部分,其他部分也包含了大量的政策措施。

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既需要有较强的内生动力,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意见》为我们搭建起了加快发展的政策平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逐条梳理把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把《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等新政策有机衔接,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大力抓好落实,把国家的政策支持尽快转变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成果,转变成全省人民的福祉。

“又好又快”和“又快又好”发展的区别

“又好又快”和“又快又好”是社会经济发胀的两种模式,谈谈你对着两种模式的理解。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积弱已久,急于发展经济、赶超发达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所以,在建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经济发展一味追求“快”,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 事实证明,这种发展模式只能收到短期效益,却要付出长期的、巨大的代价,是得不偿失之举。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已经十分明显。我国甚至被国际上称为不平等发展最快的国家,改革已经不能够普遍提高各群体的“收益”。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导致人与环境、资源矛盾重重,走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 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质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而这关键取决于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力量。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将绿色核算结果向社会公布,引导企业、社会、政府自觉加强环境保护,避免环境破坏,才是正确的道路。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10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按照县的安排,本人选派参加了第九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担任松鹤村主任助理并驻松鹤村委会。自2015年3月1日开始,驻村以来,通过会议、座谈、走访,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了解松鹤村委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认为该村委会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但从现实及今后要求发展要更快更好,还需作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一、基本情况 近年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松鹤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入手,大力发展小城镇、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及教育、文化等事业,因地制宜,大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低。该村委会属板桥河水库灌区,境内没有像样的水资源 可利用,历史以来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桥河水库开闸放水来栽种。 2、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能力不强。该村委会经济总量不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存在收 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难的问题。表现得尤突出的是贫富差距极大,相当部分群群众还比较贫困。 3、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滞后。该村委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及部分蔬菜, 除烤烟外,大部分属传统生产方式经营,且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现代农业)严重滞后,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4、产业调整困难,群众意识不高。镇、村都积极想方设法,努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但困难极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万寿菊生产,在当地特别是三家、乐业村小组,相当部分群众意识不强,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学种管当回事。 5、第三产业发展慢,品味档次不高。该村委会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较 为绶慢,且档次不高,大多属粗放式的经营管理,这与其地处交通要道,集贸中心区,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称,第三产业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5%。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完整版)贵州经济发展状况与策略研讨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与策略研讨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1]。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县域经济在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环境保护、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贵州省县域共计78个县,县域面积达万Km2占贵州总面积的%,县域人口355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9%[2]。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8亿元,增长13%,占全省生产总值亿元的%,其中突破100亿的县有4个;县级财力进一步增强,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占全省总量亿元的%,

其中突破5亿元的县有4个;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91亿元,增长%,高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个百分点;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贵州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与1999年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4个和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一、二产业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对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贵州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亿元,增长%,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入的%。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400亿元。2009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2562Km,公路里程密度达/100Km2,是1999年的倍,实现县县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高速公路由2000年的258Km增加到1189Km;铁路由1340Km增加到2117Km;通航里程达到3322Km;通讯、网络覆盖全省县域;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

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程立双 经市委同意,今天市委政策研究室在这里召开全市“改革开放与三明创新发展”重点课题研讨会,主要任务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设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座谈会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通报表彰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成果,研讨交流如何推进三明创新发展问题,部署安排今年的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政研工作人员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切实当好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的参谋助手,努力为三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搞好服务、多作贡献。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推进三明创新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全市广大政研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作出的“在学习上走前头、在研究上下功夫、在服务上有作为、在创新上有提升”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对策建议,服务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服务意识更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政研工作人员不断增强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委和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党委和部门单位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调查研究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不断提高调研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市地税局多年来持续围绕发展三明经济、壮大地方税收总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积极转化为政策措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多次批示和充分肯定。永安市委办围绕党委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战略,与省委政研室联合开展“永安市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使这个研究成果成为全省首个通过专家组论证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梅列区委办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中小企业融资、市区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超前性调研,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宁化县委办围绕先行先试、发展块状经济、培育专业市场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已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尤溪县委办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劳动力转移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调研,进一步增强了参谋服务的超前性和实效性。明溪县委办围绕党委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前期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将乐县委办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思路性调研、对策性调研、经验性调研,积极服务党委决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是调查研究更实。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广大政研工作人员,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去年年初下发的市重点课题调研通知,对5个大课题、19个子课题调研的责任分工要求,认真做好调研课题的选定工作,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广泛调查,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深刻思考,潜心研究,精心提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泰宁县委办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县内各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游船公司、旅游企业开展调研,赴江西三清山等知名旅游区考察取经,撰写了关于旅游业创新发展的调研文章,被刊登在《中国旅游报》上。沙县县委办围绕市县一体化产业对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专题,开展决策落实跟踪调研,及时发现决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推动决策落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大田县委办注重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努力当好党委决策的参谋助手。 三是调研成果更多。各级各部门通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党委和部门单位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这次重点课题研讨会通报表彰的56篇优秀调研文章,就是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推荐的116篇调研文章中评选出来的,集中反映了一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果。这次推荐调研成果比较多的单位有市纪委、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地税局和明溪、沙县、宁化、尤溪县委办。市委办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13年,在这里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里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上的子午岭腹地上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遗址。 该县与一省四县八乡镇相毗邻。总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045户12061人,其中农业人口11852人。全镇有党支部23个,党员447名。现有学校1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1所。 在人们印象中陕北应该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山坳坳。但其实不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艰苦实干、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国定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不再像解放时那样挣扎在温饱线上,而是干部人民一条心,为奔赴小康在努力奋斗着。。但其中也是存在这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农村发展变化大。从纵向对比来看,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近年来,老区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紧抓基地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形成规模,发展成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在民生方面,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农资综合补贴直补、农村低保一等系列惠农政策,是群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打牢商标事业发展基础 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商标事业发展要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借助的指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工商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代理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发展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落实 xx 期间市商标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并分解落实到各分县局,同时在个乡镇工商所推行一所一标制度,与其他工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开展商标代理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底,组织在全市家商标代理机构中首次评选出了家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并在社会上公开表彰宣传,充分发挥其在商标事业发展中的中介服务、工商助手和联系企业桥梁等作用。 三是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制度。从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窗口或委托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向企业经营户免费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三年来,累计发送万多份建议书。 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商标代理机构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季度统计表》,以便于工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各工商机关同时向商标代理机构通报企业经营户登记注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实行商标注册补助奖励制度。积极协调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项经费,实行商标国际、国内注册补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立、注册、运用、保护自主商标品牌。 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运行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以上,是前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的倍;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每年在件以上,是目标任务的倍。截至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基层执法干部全员培训。适应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新形势,上半年,由市局统一组织,对全系统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商标执法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商标执法人员多人。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商标监管培训学校,设有商标法律法规查询、问题解答、外埠信息、案例分析等8个栏目,方便基层执法人员自主学习。每半年组织一次网上商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编印《商标监管执法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商标监管执法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 3 15 、 4 26 活动,组织开展商标维权法律咨询宣传;在《都市报》举办《商标法》知识竞赛,在广场地下通道设立市驰著名商标展示长廊;协调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万元,在《日报》开设了市著名商标企业展示专栏,截止目前,已经刊登期。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六型通山建设目标,以践行群众路线为契机,坚持项目强镇、产业富民,突出抓投资、抓环境、抓作风,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跨越发展、进位赶超进程,取得了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截止目前,我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8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800万元,线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万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平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二)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预计:力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达到7.1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8.8%,达到4.3亿元;财政收入增长8.3%,达到13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13.1%,达到7130元。 (三)经济发展突出亮点与经验: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镇域经济。加大楠竹垦复力度,在源头村、梅田村、下陈村扩建高效楠竹基地4000亩;调整水稻种植品种,在新民村、孟垅村建优质再生稻实验种植基地300亩,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扩建优质稻基地1000亩。二是探索农业新路,寻求发展契机。依托长茂油茶和万山红油茶基地,发展高效油茶基地1.2万亩;依托中雄苗木基地,发展苗木种植基地3210亩;依托新康牧业和拾金畜牧合作社,发展养猪、养牛、养羊专业户15家;依托涌泉中华鲟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依托柏树村玉米示范种

植基地,沿肖星线发展玉米种植1800亩,建起高效玉米种植长廊。在高槎坪村建起铁皮石斛实验种植基地目前已经栽植成功,计划扩大规模200亩,并为周边群众提供种苗。在高槎坪村今年新种植蓝莓200亩,并开始筹划建起蓝莓种植研究所,实现产业化发展。在泉塘村建起吊瓜实验种植基地500亩,先已经上市销售。在新民村、毛杨村、晨光村和烽火村建立起小龙虾高效养殖基地,目前已经完成300亩养虾池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养殖大户。烽火村和中通村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蘑菇种植业,今年已完成种植基地40亩,计划每年扩大100亩。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黄沙铺镇农村人口占比重大,农村中总量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发展不平衡。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整个经济发展的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增收渠道不畅,人民群众的生活仍然处于低水平。三是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制约。由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总体上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力、技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楠竹加工、种养殖业的支撑,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财政收入低,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一)有利条件:一是竹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1.8万亩,其中楠竹面积 6.5万亩,蓄积量800万支左右。二是矿产资源藏量丰富。主要有锑矿、钒矿、大理石矿等。锑矿分布于大幕山以北的徐家山等地,储量(为纯金属量)2.2万吨,品位28%;钒矿分布于大幕山以南的万家,储量为500万吨,属中型矿床;大理石矿村村皆有,品种为墨玉、木纹红、大红、虎皮黄、荷花绿、墨底白等。三、旅游

贵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贵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全国31个省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从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挑选出经济发展连续保持在两住数以上的三个省市,即福建省、湖北省和四川省。然后将各省的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与经济发展有关的8个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根据各省的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各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贵州省的数据资料,认为全社会固定投资、高储蓄率和大量的从业人员是拉动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上述三省作对比,找到贵州省经济发展所缺乏的因素,分别是固定资本投入不均、消费动力不足劳动就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引言 贵州省由于自然、经济和历史发展等各因素的制约,生产力落后,资源开发与转换能力薄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经济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人均GDP水平较低,因此,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找到拉动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关键。 二、东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三个省找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因素,这对贵州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再与贵州的实际情况作对比,找出贵州经济发展的差距和不足,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贵州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东部地区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仔细考察该地区10省市,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发展的有江苏省、福建省和天津市。天津市其滨海新区经济发展飞快,仅2012年就同比发展20.1%,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平均发展率最快的福建。中部地区6个省份经济发展虽放慢脚步,但除山西外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本文选取湖北为研究对象。西部地区的12个省市经济发展都保持良好的势头,本文选取与贵州一样同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四川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依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主成分回归分析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指标的选择上除应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之外,还注重变量数据选取的全面性和可获得性,共选取8个变量为影响因素,变量数据均来自2000~2012年的各省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指标体系设计见下表1:表1:经济发展影响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驱动福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第二产

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姓名:高佳熠 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班级:金融二班 指导老师:王莉婷 内容简介:“十二五”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贵州省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克服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等困难,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国、高于西部,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贵州速度,是贵州省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刚刚过去的2015年,贵州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贵州省区域经济,贵州省主要经济产业,投资商业。 1.贵州省经济资产:贵州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步攀升,主要经济指 标突破万亿元。 2.贵州省不断加强财政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坚持走突出特色、 集聚集约、绿色生态、增效增收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农业生产 稳中向好 3.工业强省战略进展明显,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带动促进作用增强。 4.随着贵州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服务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趋 势明显,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 2015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实现胜利收官。引以为豪的业绩坚定着我们再攀高峰的信心,踏上新征程的步伐彰显着我们再闯雄关的壮志。 2016年是开启“十三五”规划、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一年,是打响打赢大扶贫“攻坚战”和大数据“突围战”两大战略行动的第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大理念,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着宏伟的目标启航!

结合实际,浅谈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实际,浅谈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报告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二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在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体现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道路上的拓展,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坚定不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

过程。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必须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自觉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四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即: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业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下面是给你带来的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概况 由于各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不足,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亩,山林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XX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优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优势支柱产业引领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优势支柱产业引领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9月22日上午,天津科普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国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协及天津市的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观看科普展览。 本次科普嘉年华活动共包括天津市优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科普展、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成果展、“走进野生动物王国”肯尼斯〃贝林捐赠动物标本展等科普展览和“数学好玩七巧之美”综合展演、“物理照耀世界”热爱科学玩物理等科普互动活动。 以下重点对优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科普展做一简要介绍: 在该项展览中,集中展示了“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工业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高端产业的发展成果,尤其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轻工纺织等优势支柱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引领天津高端高质高薪发展的引擎。 1. 航空航天产业:本次展览中参展的AC312A消防型直升机(图1),是由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民用直升机,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城市消防、海上搜救、紧急医疗救援等应急救援任务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这是由天津市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研制生产的,该产业化基地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随着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天津正积极开展民用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航空航天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这对于推进中国的民机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具有重大意义。“十二五”期间,将依托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吸引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围绕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火箭和卫星为一体的“三机一箭一星”产业格局。力争将天津打造成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超大型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届时,将形成年产48架大飞机、70架直升机、40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进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降实科学进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进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健康进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xx镇农村经济进展状况 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养别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别够等因素制约,新阶段xx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日子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别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峻,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完全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养低下,进展意识别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还是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进展意识别强。同意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都是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治理模式。农村有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哺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同意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进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进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别能满脚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如今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峻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操纵、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别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别断探究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辟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对加快xx镇农村经济进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进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进展机遇,,我镇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进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进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环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进展能力别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进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给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进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哺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进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治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省集约、严格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爱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进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进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进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进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进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别断提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贵州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了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最后对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发展特点制约因素建议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东坡,东接湖南,北连重庆、四川,西与云南毗邻,南与广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201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贵州的发展仅仅依靠政策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自身特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横向比较 从全国来看,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极为落后,而与西部地区12省相比,贵州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为倒数第三位。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特点 通过将贵州同全国各省市以及西部各省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贵州省粗放且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和相对封闭的投资环境。 1、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贵州省农业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而逐步降低的第一产业比重则可表明贵州省已初步摆脱完全依赖农业发展的阶段。而贵州省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略高于第二产业,但从绝对值来讲仍然低于其他地区处于落后水平,因而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2、粗放的经济增长 贵州省具有丰富的资源,但优越的区位条件,也使贵州省的发展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形成粗放的经济增长性格。贵州省的资源利用并不合理,甚至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

3、相对封闭的外资投资环境 无论从全国范围比,还是仅与西部地区相比,贵州省的外资投资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投资环境相对封闭。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贵州省经济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劣势,再加上教育水平不足,而卫生医疗保障又不完善,人才流失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科技水平较低等,除此以外,贵州省想要开放投资环境以及开发文化资源都需要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你基本保障,因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以及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成为贵州省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 贵州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骨架的交通运输体系,但总量不足、质量较低,总体环境低于周边省区和全国水平,农村交通问题矛盾尤其突出。铁路。贵州铁路密度相对较高但分布不均。 贵州曾经是西南地区的铁路枢纽,但是成都、怀化、昆明和柳州地位近年来逐年提升。而许多铁路提升方案并没有将贵州省规划进去,相反选择路线相对通畅的地区,导致贵州的边缘化。其结果是人流、物流难以流通,生产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只能低水平的内部循环,不能实现开发发展。 (二)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统计年鉴显示,2005-2010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处于20%的低水平,人力资源不足,教育资源不够,高层次人才流失,人口负担系数大,劳动者素质偏低等问题极为严重。 (三)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贵州省规专利申请受理数为8351件,申请授权数3386件,分别列全国倒数第九和倒数第七。可见贵州科技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水平,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区域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三、贵州省开发建议 贵州省已有的开发策略为贵州省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政策倾斜,而对贵州省实施的《意见》等开发策略还需进一步挖掘贵州省区域性

相关文档